电复律 心律失常
- 格式:ppt
- 大小:3.58 MB
- 文档页数:98
心脏电复律的注意事项心脏电复律(Cardioversion)是一种常用的治疗心律失常的方法,它通过电流刺激来恢复心脏正常的节律。
然而,心脏电复律并不适用于所有心律失常患者,且在执行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些事项。
首先,执行心脏电复律前,医生需要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评估。
这包括了对患者的基本健康状况、心脏病史、药物过敏史和其他相关信息的了解。
必要时,医生可能会要求进行心电图(ECG)、血液检查和其他相关检查,以确保患者的心脏电复律是安全的。
其次,心脏电复律通常需要进行全身麻醉。
因此,在执行电复律前,患者需要了解麻醉的全过程。
麻醉前必须空腹,以避免可能的窒息风险。
一般情况下,全身麻醉会较长时间,所以家属或陪护人员最好在手术室外等候,并注意医生和护士的交流,了解手术进展和家属需要做的事项。
在执行心脏电复律时,应该确保患者的身体稳定和安全。
患者应该平卧在手术台上,周围应该有一名专业的护士或医生进行监控。
电复律时,患者会被运送到特定的手术室,并被连接到心电监护设备,以实时监测心脏情况。
此外,医生需要与患者和团队成员保持良好的沟通,并确保每个人都遵守操作规程,以减少操作风险。
心脏电复律需要使用电击仪(Defibrillator)来产生电流刺激。
在使用之前,医生和护士需要检查和准备好电击仪,确保其工作正常。
电击的参数(如能量和电极位置)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并应被正确设置,尽量减少对患者的心脏和其他器官的不良影响。
另外,心脏电复律应该由专业的医生或护士来执行。
他们必须经过相关培训,并具备相应的技术和经验。
在执行电复律之前,应确保操作人员熟悉操作步骤,掌握正确的电击技术。
此外,在执行过程中,还应留意患者的生命体征,并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
最后,在心脏电复律后,患者需要进行密切的监测和观察。
他们可能需要留在医院一段时间,以确保心脏恢复良好的节律。
医生也会根据患者的情况,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或其他必要的干预措施。
此外,患者和家属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身体感觉和症状的变化,并及时向医生报告。
房颤治疗之电复律在我们房颤中心,往往有一些患者需要接受电复律治疗,但大多数患者对于电复律知之甚少,甚至有较大的恐惧心理,实际上电复律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小”操作,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什么叫电复律。
心脏电复律是指在快速型心律失常时,用外加的高能量脉冲电流通过心脏,使全部或大部分心肌细胞在瞬间同时除极,造成心脏短暂的电活动停止,然后由最高自律性的起搏点(通常为窦房结)重新主导心脏节律的治疗过程。
电复律可以用于转复很多心律失常,例如心房颤动、心房扑动、房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室速等。
电复律的过程又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就以我们最常进行的房颤电复律为例讲述:一、术前准备:1、确认患者已行经食道心脏超声排除心房心耳血栓或经过足够时间(INR达标后至少3周)的抗凝治疗,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2、准备物品:安定,除颤器, 心肺复苏的药品、设备,吸引器。
3、患者准备:应禁食4-6小时, 并在复律前排空小便, 卸去义齿, 建立静脉输液通道。
二、操作要点如下:1、体位:患者宜仰卧于硬木板床上, 不与周围金属物接触, 将所有与患者连接的仪器接地, 开启除颤器电源。
2、心电监护:置电除颤器工作选择为R波同步类型。
行心电图以留作对照。
3、麻醉:用地西泮(安定) 10~ 40mg,待病人呼之不应、睫毛反射消失即可进行电复律。
4、安置电极:将两电极板涂以导电糊, 分别置于胸骨右缘第2肋间及左腋前线第5肋间, 或心尖区及左背肩胛区。
5、充电:按充电按钮, 充电到预定的复律能量(房扑50~ 100J, 房颤100~ 150J, 阵发性室上速100~150J, 室速100~ 200J)。
6、复律:再次确认同步,按放电按钮, 进行电复律。
如未转复,可增加复律能量, 于间隔2~ 3分钟再次进行电击。
用地西泮麻醉的患者, 如需再次放电, 常需给原剂量的1 /2~ 2 /3再次麻醉。
如反复电击3次或能量达到300J以上仍未转复为窦性, 应停止电复律治疗。
心脏电复律是一种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有效方法,通过高能电脉冲使心肌瞬间同时除极,恢复心脏的正常节律。
电复律术后,患者的护理至关重要,以下为电复律术后护理措施的具体内容:一、一般护理1. 术后患者应立即进行心电监护,持续观察心律、血压、呼吸和神智变化,监测时间至少24小时。
2. 患者清醒后,卧床休息1~2天,清醒两小时内避免进食水,防止恶心呕吐。
3. 清醒后两小时后可以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保持排便通畅。
4. 避免情绪激动、吸烟、过度劳累和刺激性的食物。
5. 观察电极板接触局部皮肤导致的红斑及肌肉酸痛症状有无消退。
二、生活护理1. 协助患者迅速擦干净局部皮肤,穿好衣物,盖好被子,加强保暖。
2. 密切观察心电示波变化,及时记录病情及生命体征变化。
3. 及时整理用物,医疗垃圾分类放置。
4. 脱手套,洗手,向家属交代患者病情。
三、心理护理1. 术前与患者进行充分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解除思想顾虑。
2. 术后关注患者情绪变化,及时给予心理支持,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3. 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保持乐观的心态。
四、并发症护理1. 严密观察患者神志、面色、肢体活动情况,并做好详细的记录。
2. 术前抗凝治疗者,术后需继续用药2周,并复查凝血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
3. 预防并发症,如感染、栓塞等,如发现有关症状,及时报告医生对症处理。
4. 观察电极板接触局部皮肤导致的红斑及肌肉酸痛症状有无消退。
五、药物护理1. 按医嘱应用抗心律失常药,并注意观察药物反应。
2. 术后患者需继续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房颤患者必要时需服用抗凝药物。
3. 教会患者自测脉搏,发现异常及时就诊。
六、健康教育1. 告知患者电复律术后注意事项,包括饮食、休息、情绪管理等方面。
2. 指导患者定期复查,及时了解病情变化。
3. 强调避免过劳、情绪激动、吸烟及饮刺激性饮料的重要性。
4. 告知患者遵医嘱用药的重要性,切勿擅自停药或更改药物剂量。
电复律技巧
电复律是一种紧急处理心律失常的方法,需要专业知识和技能。
以下是一些电复律技巧:
1.确定适应症:电复律适用于快速型室性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动过速、室颤和室扑等。
对于缓慢型心律失常或心脏停搏等紧急状况,电复律可能不适用。
2.确保安全:在电复律之前,确保患者已经处于安全的状态,如已经给予了适当的急救措施、已经完成了必要的诊断和治疗等。
3.准备设备:确保电复律设备已经准备好,包括除颤器、电极板、导电胶等。
确保除颤器电量充足,电极板完好无损,导电胶均匀涂在电极板上。
4.操作规范:按照操作规范进行电复律。
将电极板放置在合适的位置,确保电极板与皮肤紧密接触,并施加一定的压力。
根据心律失常的类型和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能量和放电方式。
5.观察病情:在电复律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包括心电图、血压、呼吸等指标。
如果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6.配合医生:在电复律过程中,应该配合医生的指示进行操作。
如果医生要求停止电复律,应该立即停止并等待医生的进一步指示。
7.记录结果:在电复律后,记录电复律的结果,包括心律失常的类型、电复律的能量、放电次数等。
这些信息对于后续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总之,电复律是一项紧急处理措施,需要专业知识和技能。
在操作过程中应该注意安全、准备、规范、观察、配合和记录等方面的问题,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电复律和射频消融电复律(cardioversion)和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是两种常见的心脏电生理治疗方法。
它们在心律失常的治疗中起到重要作用,但在具体应用和治疗效果上有一些差异。
电复律是一种通过电击恢复心脏正常的节律的方法。
它通常用于治疗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和心室颤动(ventricular fibrillation)等快速而不规则的心律失常。
电复律通过给心脏施加电击,使心脏恢复到正常的节律状态。
这种治疗方法可以在紧急情况下迅速恢复正常心律,但并不能保证心律失常不会再次发作。
电复律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治疗方法,通常在麻醉下进行,病人需要清醒后观察一段时间。
射频消融是一种通过热能破坏异常心脏组织来治疗心律失常的方法。
它通常用于治疗心室上速(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和心房颤动等快速的节律失常。
射频消融通过导管插入体内,将射频能量传输到心脏组织中,破坏异常的传导途径或节律发生点。
这种治疗方法可以根除心律失常的源头,减少发作的可能性。
射频消融是一种侵入性的治疗方法,需要在局部麻醉下进行,通常需要住院观察一段时间。
电复律和射频消融在治疗心律失常中各有优势。
电复律是一种快速有效的治疗方法,适用于急性发作的心律失常。
它可以迅速恢复正常的心律,让病人的症状得到缓解。
但由于电复律不能根治心律失常,因此有可能需要多次复律才能保持正常节律。
此外,电复律有一定的风险,可能导致心脏血栓的形成,因此需要在治疗前进行抗凝治疗。
射频消融是一种根治心律失常的方法,可以减少心律失常的发作次数和严重程度。
它可以通过破坏异常的传导途径或节律发生点,使心脏恢复到正常的节律状态。
射频消融的治疗效果较为持久,可以长期维持正常的心律。
但射频消融是一种侵入性治疗方法,有一定的风险,可能导致心脏穿孔或心脏瓣膜损伤等并发症。
在选择电复律还是射频消融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
心脏电复律名词解释
心脏电复律是指对心脏进行电击复律的一种治疗手段。
它通常用于紧急情况下的心脏骤停或严重心律失常的患者,旨在恢复心脏的正常节律和有效的心脏收缩。
心脏电复律的过程中,医生会使用一种叫做电复律器的设备。
电复律器会产生一定强度的电流,并通过电极传递到患者的胸部,从而影响心脏的电活动。
这个过程需要医生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并且在安全的环境下进行。
在电复律过程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电击能量和时间。
电击能量通常用术语“焦耳”来衡量,而电击时间则通常是毫秒级别的。
这些参数的选择需要医生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心脏情况以及心律失常的类型来确定。
心脏电复律的目的是通过电击恢复心脏的窦性节律或其他正常的心律。
在电复律之后,医生还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心脏情况,以确保电复律的效果能够持续。
虽然心脏电复律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限制。
电复律可能会引起心脏骤停之后的心脏损伤,如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等。
此外,电复律对于某些心律失常,如心室颤动,可能并不总是有
效。
总之,心脏电复律是一种常见的紧急治疗措施,用于恢复心脏的正常节律和功能。
它需要经验丰富的医生进行操作,并且需要严密的监测和后续治疗。
室速电复律治疗原则室速电复律治疗原则室速电复律是指通过电击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一种方法。
在进行室速电复律治疗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I. 患者评估在进行室速电复律治疗前,需要对患者进行评估。
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心脏功能状态等因素。
同时需要了解患者是否有其他并发症,如肺部感染、肺栓塞等。
评估结果将有助于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II. 适应证与禁忌证1. 适应证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等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是进行室速电复律的主要适应证。
2. 禁忌证对于存在严重器质性心脏病变或其他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如急性心肌梗死、严重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等,应禁止进行室速电复律。
此外,孕妇也不适合进行该项治疗。
III. 设备准备在进行室速电复律治疗前,需要做好设备准备工作。
包括检查电击器的电量是否充足、确认电极贴片是否粘贴牢固、调整电极位置等。
同时,需要确保医护人员的安全,如佩戴手套、穿戴护目镜等。
IV. 麻醉与镇痛在进行室速电复律治疗时,需要对患者进行麻醉与镇痛。
一般采用静脉注射药物进行麻醉和镇痛,如异丙酚、芬太尼等。
在使用药物时应注意剂量和不良反应。
V. 电击方式1. 能量选择在进行室速电复律治疗时,需要选择合适的电能。
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心脏状态等因素来确定合适的电能大小。
通常情况下,成人患者使用200-360J的能量进行电击。
2. 电极位置在进行室速电复律治疗时,需要正确放置电极贴片。
一般情况下,将一枚贴片放置在胸骨右缘第二肋间处,另一枚贴片放置于左侧胸壁前腋线中点处。
VI. 术后处理在进行室速电复律治疗后,需要对患者进行术后处理。
包括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心电图、血氧饱和度等指标。
同时,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总之,在进行室速电复律治疗时,需要注意以上各项原则。
只有在严格遵循这些原则的基础上,才能确保治疗效果和患者安全。
什么是电复律治疗?1、什么是电复律?⼼脏电复律是纠正⼼律失常的⼿段,利⽤两个电极⽚放置在患者胸前的适当位置,然后通过专⽤除颤仪在瞬间发放⾼能电脉冲通过⼼脏,使各种危及⽣命的不正常⼼跳停⽌,让规律的⼼跳恢复正常⽅法。
⼼脏电复律可及时、有效拯救⽣命,在突发致命性⼼律失常时,及时的电复律,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同时这种技术也⽤在⼼脏⼿术中,在对⼼脏做⼿术的时候,需要让⼼脏休息、停⽌跳动,让机器来代替⼼脏的功能。
⼿术结束后,有时也需要⽤电极⽚刺激⼼脏,使它恢复跳动。
2、什么情况需要电复律?⼼脏电复律有如下适应症:○经抗⼼律失常治疗效果不佳或伴有⾎流动⼒学紊乱的室性⼼动过速。
○室上性⼼动过速,就是⼼脏的异常跳动,是由⼼室之前的结构产⽣的(⼼房、⼼房⼼室交界区),这种⼼律失常,有些可以通过刺激迷⾛神经(医⽣可能⽤⼀些特殊⼿法,⽐如掐⼀侧脖⼦、按压眼眶,不可以随便试)或吃药治疗,当这两种⽅法⽆效时,可以使⽤电复律。
○发⽣时间不长的房颤、房扑或房颤,在其他⽅法,⽐如去除诱因或使⽤抗⼼律失常药物后,都不能恢复正常⼼律者。
3、什么情况不能进⾏电复律?○洋地黄中毒时⼼脏对电击的敏感性增加,容易导致恶性室性⼼律失常(如⼼室颤动)的发⽣,因此,洋地黄中毒引起的快速⼼律失常不应进⾏电复律;○室上性⼼律失常伴⾼度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或持续⼼房颤动,未⽤影响房室传导药物情况下⼼跳已很缓慢的;○伴有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即慢-快综合征);○近期有动脉栓塞或经超声⼼动图检查发现⼼房内存在⾎栓⽽未接受规范抗凝治疗者;○近期接受⼼脏外科⼿术者;○低⾎钾等电解质紊乱者;○存在甲状腺功能异常并发房颤⽽未进⾏治疗者;○尖端扭转型室性⼼动过速或多型性室速伴有 Q-T 间期延长者;○左⼼功能严重损害者,因转复后有发⽣急性肺⽔肿可能;○房颤病史久且⼼脏增⼤明显或其他快速型⼼律失常电复律治疗疗效差,容易复发者。
以上为相对禁忌证,意思是,不是⼀定不能进⾏电复律。
【编号】B2.3.2.12【名称】电击复律治疗心律失常【别名】【适应证】在胸外应用除颤释放高能电脉冲,通过心肌,使心肌同时除极,中止异位心律。
重建窦性节律。
除心室颤动外,均需用同步除颤,可避开心肌的易损期。
或用导管电极在心内膜电击复律。
近来埋藏式自动复律除颤器已应用于临床,能持续监测心律,辨别心室颤动或室性心动过速,在需要时自动放电复律除颤。
1.心房颤动 最常用同步电击除颤。
(1)二尖瓣狭窄手术分离或球囊扩张术后,发生心房颤动3~4周不消失者。
(2)二尖瓣病变引起心房颤动,经二尖瓣分离术后3~4周仍有心房颤动者。
(3)慢性心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未能进行手术治疗,或已手术发生心房颤动而代偿功能较好者,而且由于心房颤动而使症状有较明显加重者。
(4)甲状腺功能亢进引起心房颤动,在甲状腺功能亢进控制后尚有心房颤动者。
(5)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引起心房颤动,有频繁心绞痛发作,常规治疗症状不能控制者。
(6)心房颤动伴有难治的心力衰竭,用洋地黄不能控制心率者;用电击除颤偶有成功,并可控制心力衰竭。
2.心房扑动 急性或慢性心房扑动,毛地黄难以控制心室率者。
3.阵发性房性或连接处性心动过速 应用药物及刺激迷走神经的方法,不能中止其发作者,可进行同步电击治疗。
4.室性心动过速 应用药物治疗无效,或室性心动过速引起较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者。
5.心室颤动 一旦发生心室颤动,患者意识已丧失,不需麻醉,立即用较大能量(300~400J)进行非同步除颤,并纠正缺氧、代谢性酸中毒等。
6.预激综合征并发异位快速心律失常。
【禁忌证】1.房颤持续时间超过2年,复律成功机会不多,心脏明显增大,心功能不好,年龄过高不宜转律。
2.经电除颤后,应用足量奎尼丁维持,心房颤动若再复发不宜重复除颤。
3.毛地黄中毒引起心房颤动,或心房颤动同时伴有毛地黄中毒者。
4.心房颤动伴有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者。
5.慢性心房颤动未用毛地黄或β受体阻滞剂治疗,其心室率已很慢者(50~60次/m in)。
心脏电复律的实施步骤1. 背景介绍心脏电复律(Cardioversion)是一种通过施加定量电流来恢复心脏正常节律的治疗方法。
它主要用于治疗心房颤动或心室颤动等心律失常疾病。
本文将介绍心脏电复律的实施步骤。
2. 心脏电复律的适应症在进行心脏电复律治疗之前,需要确定患者是否适合进行该治疗。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心脏电复律的适应症:•心房颤动持续时间短,且无血栓形成的情况下•心房颤动持续时间长,但在抗凝治疗下无血栓形成的情况下•心室颤动或心室扑动等室性心律失常3. 心脏电复律的准备工作在进行心脏电复律治疗之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以下是心脏电复律的准备工作步骤:•预测心房颤动的持续时间,判断是否需要抗凝治疗•做好术前准备,包括清空患者胃肠内容物、麻醉患者等•确保有必要的设备,如电复律仪、监护设备等•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解释治疗目的、风险和可能的并发症4. 心脏电复律的实施步骤心脏电复律的实施步骤主要包括几个关键的程序:4.1. 检查患者状态在进行心脏电复律治疗之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监测心电图、血压、脉搏等生命体征,确保患者可以耐受该治疗。
4.2. 应用麻醉药物为了减轻患者的痛苦和不适感,需要给患者应用麻醉药物。
麻醉药物可以选择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具体的选择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
4.3. 电复律仪设置将心脏电复律仪设置到合适的模式和能量水平。
根据患者病情和需要,可以选择直流电或者经皮穿刺电。
4.4. 贴电极将电极粘贴在患者的胸壁上,确保电极与皮肤接触良好,并且保持电极的位置稳定。
4.5. 输送电流通过电复律仪将电流传输给患者,并且控制电流的时间和幅度。
注意遵循相应的操作流程和安全规范,确保电复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4.6. 监测患者反应在进行心脏电复律时,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反应。
包括监测心电图、血压、脉搏等生命体征的变化,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干预。
4.7. 后续处理心脏电复律治疗后,需要对患者进行进一步的观察和处理。
电复律病人的护理电复律(Cardioversion)是一种通过电击心脏使其回到正常心律的方法。
该方法一般用于治疗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等心律失常疾病。
电复律可能会带来一定的风险和不适,因此电复律病人的护理至关重要。
护理前的准备1.准备好心电监护仪:电复律病人需要接受心电监护,以确保心脏在电复律过程中的情况。
护理人员应该准备好心电监护仪,并且检查它的电极是否粘合牢固。
2.让病人充分了解过程:电复律需要进行麻醉,并可能会带来不适。
护理人员应该让病人充分了解电复律的过程和可能带来的风险和不适,以便病人对电复律做好心理准备。
3.确保病人身体清洁:电复律需要在病人的胸部贴上电极,并且需要将电流传输到病人的心脏。
因此,护理人员应该确保病人胸部、臂腕等部位清洁,以便电流能够顺畅地传输到心脏。
4.记录基本生命体征:电复律病人的基本生命体征(如心率、呼吸率、血压等)应该被记录下来,以便在电复律后进行比较。
护理过程1.麻醉:电复律病人需要进行麻醉以减轻疼痛和不适。
一般情况下会使用静脉麻醉。
在电复律前,护理人员应该确保病人已经接受了充分的麻醉,并且处于安静稳定的状态。
2.贴电极:电复律需要将电极贴在病人胸部和背部。
护理人员应该确保电极牢固地粘在病人身上,以免在过程中出现脱落的情况。
电极应该远离病人的乳头和肋骨,以减轻病人的不适。
3.发送电流:电复律病人需要接受一定强度的电流才能够让心脏恢复正常心律。
在电复律过程中,护理人员应该确保电流符合医生的要求,同时观察病人的反应和生命体征变化。
4.监测病人反应:电复律的过程可能会带来不适和副作用。
护理人员应该密切关注病人的反应和生命体征变化,以及过程中的任何不适。
5.电复律后护理:电复律后的护理也非常重要。
护理人员应该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确保病人已经恢复意识,并且病人的心脏在正常的心律下运作。
同时,护理人员需要检查病人身体的任何不适和副作用,以及可能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治疗或护理。
总结电复律是一种用电流治疗心律失常的方法,需要进行麻醉和心电监护,带来一定的不适和副作用。
除颤术心脏电复律(cardioversion)是用电能治疗异位性快速心律失常使之转复为窦性心律的一种方法。
根据发放脉冲是否与心电图的R波同步,分为同步电复律和非同步电复律。
启用同步触发装置用于转复心室颤动以外的各类异位性快速心律失常,为同步电复律。
不启用同步触发装置,可在任何时间放电,主要用于转复心室颤动,为非同步电复律,亦称除颤(defibrilation)。
除颤是利用高能量的脉冲电流,在瞬间通过心脏,使全部或大部分心肌细胞在短时间内同时除极,抑制异位兴奋性,使具有最高自律性的窦房结发放冲动,恢复窦性心律。
根据电极板放置的位置,除颤还可分为体外和体内两种方式,后者常用于急症开胸抢救者。
本节主要阐述人工体外除颤。
由于直流电的电压、电能、电脉冲宽度可控制在一定范围,比较安全,自1961年Lown报告应用直流电成功转复室性心动过速以来,一直广泛应用直流电进行电除颤。
【适应证】除颤的适应证主要是心室颤动、心室扑动或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者。
【操作方法】1.物品准备除颤仪,导电糊一支或4~6层生理盐水纱布,简易呼吸器,吸氧、急救药品等抢救物品。
2.患者准备除颤仪未到前对患者进行高质量CPR,除颤仪到后确保患者去枕平卧于坚硬平面上,检查并除去身上的金属及导电物质,松开衣扣,暴露胸部;了解患者有无安装起搏器;如果汗液多,用纱布擦净胸壁汗液。
3.操作步骤(1)评估:①确定心电情况:监测、分析患者心律,确认心室颤动或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需要电除颤。
②呼救,记录抢救开始时间。
(2)开机:连接电源,开机,将旋钮调至"ON"位置,机器设置默认"非同步"状态。
(3)选择能量(select energy):根据不同除颤仪选择合适的能量,单相波除颤仪为360J,双相波除颤仪为120~200J,或根据厂家推荐;如不清楚厂家推荐,选择可调的最高功率。
儿童每公斤体重2J,第二次可增加至每公斤体重4J。
心脏电复律医学课件心脏电复律是一种紧急的医疗干预措施,旨在使严重心律失常快速恢复正常心率。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心脏电复律的定义、工作原理、操作方法以及在临床中的应用。
心脏电复律是一种通过使用短暂的电流刺激心脏,使心脏重新恢复正常节律的治疗方法。
它通常用于治疗严重的心律失常,如心室颤动、心室扑动和室性心动过速。
在这些情况下,心脏无法有效地将血液泵送到身体的各个部分,导致生命功能受损。
心脏电复律的工作原理基于心脏的电生理特性。
当心脏处于异常节律时,电信号的传递也会受到影响。
通过向心脏发送一个短暂的电流,电复律能够使心脏细胞重新同步,从而恢复正常的心律。
这个过程类似于在石英表上重新启动指针。
实施心脏电复律的操作方法如下:1、患者通常需要接受麻醉或镇静剂以减轻疼痛和不适。
2、将两个电极板放置在胸部的皮肤上,一个在胸骨右侧,另一个在左侧乳房下方。
3、电极板通过导线连接到电复律器。
4、医生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设置电复律器的参数。
5、当所有准备就绪时,医生将启动电复律器,短暂的电流将通过心脏,使心脏细胞重新同步。
6、电复律后,医生将检查心电图以确保心率恢复正常。
以下是心脏电复律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患者张先生,58岁,因心室颤动入院。
心电图显示他的心脏没有有效收缩。
医生决定立即实施心脏电复律。
在镇静剂的作用下,医生将电极板放置在患者的胸部,并启动电复律器。
几秒钟后,患者的心率恢复正常。
经过进一步治疗,患者恢复良好,并于一周后出院。
心脏电复律在临床中主要用于治疗严重的心律失常,尤其是那些导致心源性猝死的情况。
然而,它并非没有限制。
以下是心脏电复律的一些优缺点:优点:1、快速恢复正常心率:在紧急情况下,心脏电复律能够迅速使心率恢复正常,从而改善患者的生命功能。
2、安全:随着技术的进步,电复律器的使用已经非常安全,尤其是在专业医疗设施中。
3、非侵入性:与手术相比,心脏电复律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治疗方法,对患者的伤害较小。
心脏电复律(详细版)心脏电复律是指在严重的快速型心律失常时,通过外加高能量脉冲电流使心脏细胞同时除极,从而暂停心脏电活动,然后由最高自律性的起搏点重新主导心脏节律的治疗过程。
这种治疗也被称为电击除颤。
电复律适用于快速型心律失常导致血流动力学障碍或加重心绞痛,且对抗心律失常药物无效的患者。
对于威胁生命的严重心律失常,如心室颤动,应立即进行电击除颤,也称为紧急电复律。
对于慢性快速型心律失常,应在术前准备的基础上进行择期电复律,也称为选择性电复律。
心室颤动是最严重的致命性心律失常,丧失了心脏有效收缩,导致心脏停搏。
此时,最关键的抢救措施之一就是除颤,首选方法是电击除颤,刻不容缓。
因此,室颤是电击除颤的绝对指征。
对于心脏停搏患者,有人提出实施“盲目电击除颤”,因为室颤的电击除颤成功率与发病时间密切相关,若在1分钟内电击,则基本上有望除颤成功。
即使非室颤的心脏停搏,电击一次也无多大不良影响,随后仍可采用药物或起搏治疗。
因此,在非心电监测条件下发现的心脏停搏可考虑先行电击除颤一次,但同时也应尽快进行心电图检查。
在心电监测条件下,能及时发现室颤,及时电击除颤,可提高除颤成功率。
因此,对于有可能发生室颤的某些疾病或心律失常,如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都必须在心电监护下治疗。
专业人员应训练有素,能熟练地操作除颤器,能对心脏停搏和室颤作出迅速而准确的判断。
缺氧、酸中毒等因素可影响除颤效果,因此,迅速开放气道、人工加压给氧是确保除颤成功必不可少的有效措施之一。
文章已经进行了格式修正,下面进行小幅度的改写:对于室颤,纤细者的除颤效果较差,此时可以使用肾上腺素来增加室颤波的粗度并提高电击除颤的成功率。
肾上腺素的用量为每次1-5mg,可以重复使用,首选静脉注射,也可以通过气管内滴入或心内注射。
对于是否需要同时使用抗心律失常药尚有争议,有人认为使用利多卡因、普鲁卡因酰胺或溴苄胺可以提高除颤效果,但也有人认为抗心律失常药此时不仅无益,反而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