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的投影
- 格式:ppt
- 大小:2.08 MB
- 文档页数:26
2-2 点、线、面的投影特性一、点的投影1、点的三面投影点是组成物体最基本的几何元素。
如图2-9所示,在三投影面体系中,由空间点A(x,y,z)分别向三投影面作正投影,得其三面投影a(x,y)、a′(x,z)、a″(y,z),即过点A分别作三投影面的垂线,其垂足即为点A的三面投影;展开H面和W面,得到点A的三视图:a 、a′长对正,a′、a″高平齐,a 、a″宽相等,如图2-10所示。
图2-9 点的三面投影图2-10 点的三视图例1 :已知空间点B的两面投影b ,b′,如图2-11所示,求其第三面投影b″。
分析:空间点B的三面投影b 、b′、b″符合“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的投影规律。
作图: b′与b″高平齐,b与b″宽相等,则其交点即为b″。
图2-11 求点的第三面投影图2-12 求点的三面投影例2 :已知空间点D(5,4,3),如图2-12所示,求其三面投影。
分析:空间点D的三面投影分别为d(x,y)、d′(x,z)、d″(y,z),且符合“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的投影规律。
作图:分别在三投影轴上取x1=5,y1=4,z1=3,按“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的投影规律分别作直线段,交点即为空间点D的三面投影(d 、d′、d″)。
2、两点的相对位置空间两点的相对位置是指空间两点间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关系。
两点在空间的相对位置可以根据两点的坐标值来判定,如图2-13所示。
X坐标确定两点的左右位置关系。
X坐标值大的点在左;Y坐标确定两点的前后位置关系。
Y坐标值大的点在前;Z坐标确定两点的上下位置关系。
Z坐标值大的点在上。
图2-13 两点的相对位置故A点在B点的右,后,上方,即B点在A点的左,前,下方。
3、重影点及其可见性判断若空间两点在某一投影面上的投影重合,则称这两点为该投影面的重影点。
此时,这两点位于同一投射线上,且有两个坐标的值分别相等,不等值的坐标之大小可以确定重影点的可见性,即X、Y、Z坐标值大的点分别位于左方、前方、上方,为可见点,如图2-14所示。
立体几何——面的投影专题面的投影是立体几何中的重要概念,它是指一个面在特定方向上的影子或投影。
在这篇文档中,我们将介绍面的投影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
1.面的投影类型面的投影可以分为正投影和斜投影两种类型。
1.1 正投影正投影是指面在一个垂直于面的方向上的投影。
这种投影形成的影子与原始面的形状完全相同,只是大小不同。
我们可以通过平行投影的方法来计算正投影。
1.2 斜投影斜投影是指面在一个斜向方向上的投影。
相比于正投影,斜投影的影子与原始面的形状有所变形。
斜投影的计算方法复杂一些,需要考虑投影线与面的夹角和投影方向。
2.计算方法计算面的投影需要使用一些几何知识和公式。
以下是面的投影计算的基本步骤:2.1 正投影计算正投影的计算方法相对简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确定投影线的方向和长度。
将投影线与面的交点连接起来,得到投影图形。
计算投影图形的面积。
2.2 斜投影计算斜投影的计算稍微复杂一些,具体步骤如下:确定投影线的方向和长度。
根据投影线的夹角和面的法向量,计算投影线在面上的投影长度。
将投影线在面上的投影长度与投影线的方向连接起来,得到投影图形。
计算投影图形的面积。
3.应用实例面的投影在生活和工程中有广泛的应用。
下面是一些面的投影的实际应用实例:在建筑设计中,通过计算建筑物在不同方向上的投影面积,可以评估光照和遮挡效果,为室内外设计提供参考。
在图形学和计算机图像处理中,通过计算面的投影,可以实现三维场景的二维显示,从而实现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
在制造业中,通过计算物体在机械加工过程中的投影面积,可以评估切割和排布方案,提高生产效率。
4.总结面的投影是立体几何中的重要概念,通过计算面在特定方向上的投影,我们可以得到有关形状、遮挡和光照的信息。
正投影和斜投影都是常见的投影方式,计算方法略有差异。
面的投影在建筑设计、图形学和制造业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注:该文档的内容来源于立体几何和几何投影的基本原理,确保准确性,但不引用任何无法确认的内容。
面的投影教案教案标题:面的投影教案教案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面的投影是指一个物体在一个平面上的影子。
2.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践,掌握面的投影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3. 学生能够应用面的投影的知识解决与日常生活相关的问题。
教学重点:1. 面的投影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 面的投影的方法和步骤。
3. 面的投影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学生理解面的投影的概念和方法。
2. 学生能够将面的投影应用到实际生活问题中。
教学准备:1. 投影仪或幻灯机。
2. 平面图纸和铅笔。
3. 一些立体物体,如正方体、长方体等。
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忆并讨论他们对投影的理解和经验。
2. 提出问题:“你们曾经见过物体的投影吗?你们知道什么是面的投影吗?”探究(15分钟):1. 使用投影仪或幻灯机,展示一些物体在平面上的投影图像。
2. 解释面的投影的概念和定义:“面的投影是指一个物体在一个平面上的影子。
”3. 给学生分发平面图纸和铅笔,让他们在纸上绘制一个简单的平面图形。
4. 让学生使用立体物体在纸上投影,观察投影图像。
讲解(10分钟):1. 解释面的投影的方法和步骤:a. 选择一个合适的平面作为投影面。
b. 将物体放置在投影面上,并保持物体与投影面垂直。
c. 使用光线或投影仪,观察物体在投影面上的影子。
d. 根据观察到的影子,绘制物体的投影图像。
实践(15分钟):1. 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立体物体。
2. 让每组学生使用平面图纸和铅笔,按照讲解的方法和步骤,绘制物体的投影图像。
3. 学生互相交换投影图像,并进行对比和讨论。
拓展(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面的投影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提出问题:“你们能想到哪些日常生活中使用面的投影的例子?”3. 让学生分享他们的观点和例子,并进行讨论。
总结(5分钟):1. 复习面的投影的概念和方法。
2. 强调面的投影的重要性和应用。
3.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面的投影的知识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