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影面体系及点的投影基本知识
- 格式:ppt
- 大小:1.52 MB
- 文档页数:40
点、直线和平面>> 点>> 点在两投影面体系中的投影1 点1.1 点在两投影面体系中的投影1.1.1 两投影面体系的建立两投影面体系由互相垂直相交的两个投影面组成,如图1所示,其中一个为水平投影面(简称水平面),以H表示,另一个为正立投影面(简称正面),以V表示。
两投影面的交线称为投影轴,以OX表示。
水平投影面H与正立投影面V将空间分为四个部分,称为四个分角,即第一分角、第二分角、第三分角、第四分角。
(1) 投影如图2所示,空间点A处于第一分角,按正投影法将点A向正面和水平面投射,即由点A向正面作垂线,得垂足a′,则a′称为空间点A的正面投影;由点A向水平面作垂线,得垂足a ,则a称为空间点A的水平投影。
画出点A的正面投射线Aa′和水平投射线Aa所确定的平面Aaa′与V、H面的交线a′a x和aa x 。
图2 点在两投影面体系中的投影(2) 注写规定空间点用大写字母表示,如A、B、C…;点的水平投影用相应的小写字母表示,如a、b、c…;点的正面投影用相应的小写字母加一撇表示,如a′、b′、c′…。
(3) 投影面展开为了把空间点A的两个投影表示在一个平面上,保持V面不动,将H 面的前半部分绕OX轴向下旋转90°、后半部分绕OX轴向上旋转90°与V面重合。
则得到点A的两面投影图。
(4) 擦去边界,得到点的两面投影图投影面可以看作是没有边界的平面,故符号V、H及投影面的边界线都不需画出。
1.1.3 点在两投影面体系中的投影规律(a) (b)图3 点在两投影面体系中的投影规律(1) 一点的水平投影和正面投影的连线垂直于OX轴。
在图3(a)中,点A的正面投射线Aa′和水平投射线Aa所确定的平面Aaa′垂直于V 和H平面。
根据初等几何知识,若三个平面互相垂直,其交线必互相垂直,所以有aa x⊥a′a x、aa x⊥OX和a′a x⊥OX。
当a随H面旋转重合于V面时,aa x⊥OX的关系不变。
第二章投影的基本知识和点、线、面的投影基本要求:建立投影的概念,掌握正投影的基本性质;掌握点线面的投影特性;根据投影能判断出点、线、面的关系。
主要内容:1、投影的基本知识;2、点的投影;3、直线的投影;4、平面的投影。
2.1 投影的基本知识一、内容:1、投影的基本概念;2、投影的类型;3、工程中常用的投影图。
二、要求及重点:要求掌握投影的基本概念;了解投影的类型、用途。
三、教学方式:通过实物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使学生掌握投影的基本概念;了解投影的类型、用途。
2.1 投影的基本知识一、投影的概念1、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空间一个物体在光线照射下在某一平面产生影子的现象,抽象后的“影子”称为投影。
2、产生投影的光源称为投影中心S,接受投影的面称为投影面,连接投影中心和形体上的点的直线称为投影线。
形成投影线的方法称为投影法(图2-1)。
(a) (b)图2-1 中心投影法图2-2 平行投影法二、投影的类型投影法分为中心投影法和平行投影法两大类。
1、中心投影法光线由光源点发出,投射线成束线状。
投影的影子(图形)随光源的方向和距形体的距离而变化。
光源距形体越近,形体投影越大,它不反映形体的真实大小。
2、平行投影法光源在无限远处,投射线相互平行,投影大小与形体到光源的距离无关,如图2-2所示。
平行投影法又可根据投射线(方向)与投影面的方向(角度)分为斜投影(a)和正投影(b)两种。
(1)斜投影法:投射线相互平行,但与投影面倾斜,如图2-2(a)所示。
(2)正投影法:投射线相互平行且与投影面垂直,如图2-2(b)所示。
用正投影法得到的投影叫正投影。
三、工程上常用的投影图1、透视图用中心投影法将空间形体投射到单一投影面上得到的图形称为透视图,如图2-3。
透视图与人的视觉习惯相符,能体现近大远小的效果,所以形象逼真,具有丰富的立体感,但作图比较麻烦,且度量性差,常用于绘制建筑效果图。
图2-3 透视图图2-4 轴测图2、轴测图将空间形体正放用斜投影法画出的图或将空间形体斜放用正投影法画出的图称为轴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