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流焊接技术
- 格式:doc
- 大小:73.00 KB
- 文档页数:5
回流焊接工艺及无铅技术要求回流焊接是一种常见的电子组装工艺,旨在通过在电路板上加热的同一区域内同时完成焊接和热残留的去除。
回流焊接工艺的目的是确保焊接质量,并尽量减少热应力对电子器件造成的损害。
无铅焊接是一种环保型的回流焊接工艺,旨在取代含铅焊料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下面将详细介绍回流焊接工艺和无铅技术要求。
回流焊接工艺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预热、焊接、冷却和清洗。
首先是预热阶段,通过加热电路板上的焊盘和元件至预定温度,以准备焊接。
焊接阶段是回流焊接的关键步骤,焊盘和元件表面的焊膏会熔化并形成焊点。
在此过程中,需要控制好温度和焊接时间,以确保焊接的质量。
冷却阶段是将焊点迅速冷却至室温,以固化焊膏。
最后是清洗阶段,通过去除焊接过程中产生的流动剂和焊膏残留物,以使电路板达到可靠的电气和机械性能。
无铅焊接是对传统含铅焊接的替代方案,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人体健康的影响。
无铅焊料通常使用锡和其他合金元素的组合,以替代传统含铅焊料。
由于无铅焊料的熔点较低和流动性相对较差,需要对回流焊接工艺进行调整。
以下是无铅焊接技术的一些要求:1.温度控制:无铅焊接的温度一般较高,通常在240-260摄氏度之间。
需要确保焊接区域的温度能够达到要求,并且在焊接过程中保持稳定。
2.施加力度:由于无铅焊料的流动性较差,需要增加施加于元件的重量,以确保焊盘和元件之间能够良好接触。
3.回流焊炉的设计:无铅焊接需要的温度较高,而焊炉的设计应考虑到这一点,以确保工艺的可行性。
4.元件的选择:无铅焊接对元件有一定的要求,不同的元件可能需要适用于无铅焊接的制造工艺。
5.环境和健康安全:无铅焊接强调环保和健康安全,需要遵守相关的法规和标准,并对焊接工艺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监测。
总之,回流焊接是一种常见的电子组装工艺,无铅焊接是其环保型的变体。
为了确保焊接质量和减少环境污染,需要对回流焊接工艺进行调整,并且遵守无铅焊接技术的要求。
这些要求包括温度控制、施加力度、焊炉设计、元件选择以及环境和健康安全等方面。
回流焊技术条件标准
回流焊是一种常用的电子组装技术,用于在电路板上焊接表面贴装元件。
它可以提供高质量的焊接连接,以及高效的生产速度。
回流焊的技术条件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
1. 温度控制:回流焊使用高温的熔融焊料来完成焊接过程,因此必须严格控制回流炉的温度。
一般来说,焊接温度在200-230摄氏度之间。
2. 加热速率和冷却速率:焊接过程中,需要控制加热速率和冷却速率,以避免焊接区域的温度变化过快,导致焊接质量不稳定或产生焊接缺陷。
3. 焊接时间:焊接时间是指焊接区域处于高温状态的时间,通常在30秒至2分钟之间。
焊接时间的选择需要考虑焊接材料的性质以及焊接质量的要求。
4. 焊接流程:焊接操作需要按照一定的流程进行,包括加载电路板、预热、焊接、冷却和卸载等步骤。
回流焊的技术条件通常由相关标准进行规定,如IPC标准(电子行业协会)以及各个电子企业的内部标准。
这些标准会对回流焊的各项参数进行详细规定,以保证焊接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总之,回流焊的技术条件包括温度控制、加热速率和冷却速率、焊接时间以及焊接流程等,根据相关标准进行规定,以确保焊接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回流焊回流焊技术在电子制造领域并不陌生,我们电脑内使用的各种板卡上的元件都是通过这种工艺焊接到线路板上的,这种设备的内部有一个加热电路,将空气或氮气加热到足够高的温度后吹向已经贴好元件的线路板,让元件两侧的焊料融化后与主板粘结。
这种工艺的优势是温度易于控制,焊接过程中还能避免氧化,制造成本也更容易控制。
目录简介热板传导回流焊红外线辐射回流焊:红外加热风(Hot air)回流焊:充氮(N2)回流焊:双面回流焊通孔回流焊工艺简介简介热板传导回流焊红外线辐射回流焊:红外加热风(Hot air)回流焊:充氮(N2)回流焊:双面回流焊通孔回流焊工艺简介•回流焊的温度曲线•回流焊解决方案•回流焊工艺发展沿革展开编辑本段简介由于电子产品PCB板不断小型化的需要,出现了片状元件,传统的焊接方法已不能适应需要。
首先在混合集成电路板组装中采用了回流焊工艺,组装焊接的元件多数为片状电容、片状电感,贴装型晶体管及二极管等。
随着SMT整个技术发展日趋完善,多种贴片元件(SMC)和贴装器件(SMD)的出现,作为贴装技术一部分的回流焊工艺技术及设备也得到相应的发展,其应用日趋广泛,几乎在所有电子产品领域都已得到应用,而回流焊技术,围绕着设备的改进也经历以下发展阶段。
编辑本段热板传导回流焊这类回流焊炉依靠传送带或推板下的热源加热,通过热传导的方式加热基板上的元件,用于采用陶瓷(Al2O3)基板厚膜电路的单面组装,陶瓷基板上只有贴放在传送带上才能得到足够的热量,其结构简单,价格便宜。
我国的一些厚膜电路厂在80年代初曾引进过此类设备。
回流焊外观编辑本段红外线辐射回流焊:此类回流焊炉也多为传送带式,但传送带仅起支托、传送基板的作用,其加热方式主要依红外线热源以辐射方式加热,炉膛内的温度比前一种方式均匀,网孔较大,适于对双面组装的基板进行回流焊接加热。
这类回流焊炉可以说是回流焊炉的基本型。
在我国使用的很多,价格也比较便宜。
编辑本段红外加热风(Hot air)回流焊:这类回流焊炉是在IR炉的基础上加上热风使炉内温度更均匀,单纯使用红外辐射加热时,人们发现在同样的加热环境内,不同材料及颜色吸收热量是不同的,即(1)式中Q值是不同的,因而引起的温升ΔT也不同,例如IC等SMD的封装是黑色的酚醛或环氧,而引线是白色的金属,单纯加热时,引线的温度低于其黑色的SMD本体。
回流焊过程回流焊是一种常见的电子元器件连接技术,广泛应用于电子制造行业。
它通过加热焊接区域,使焊膏融化并与焊盘和元器件引脚形成可靠的焊接连接。
本文将介绍回流焊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以及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
回流焊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热传导的方式将焊接区域加热至焊接温度,使焊膏融化并与焊盘和元器件引脚形成连接。
焊接温度一般在220℃至260℃之间,具体取决于焊膏的熔点。
热源可以是热风、红外线或者蒸汽等。
回流焊的工艺流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是准备工作,包括准备焊接设备、调试焊接参数、检查焊膏和元器件等;接下来是贴膏,即在焊盘上涂抹焊膏;然后是贴片,将元器件粘贴到焊盘上;接着是预热,将焊接区域加热至预定温度;最后是冷却,待焊接区域冷却后,焊接过程完成。
在回流焊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包括焊接温度不足、焊膏过多或不均匀、焊接时间过长等。
这些问题可能导致焊接不良或者元器件损坏。
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包括调整焊接参数、更换焊膏或者优化焊接工艺。
在回流焊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焊接温度和焊接时间的控制。
焊接温度过高可能导致元器件损坏,而焊接温度过低则会导致焊接不良。
焊接时间过长可能导致焊盘和元器件引脚受热过多,从而影响焊接质量。
因此,合理设置焊接温度和焊接时间是确保焊接质量的关键。
回流焊作为一种高效、可靠的焊接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电子制造行业。
它不仅可以提高焊接质量和效率,还可以减少人工操作,降低生产成本。
然而,回流焊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对元器件和焊膏的要求较高,对焊接设备和工艺的控制要求严格等。
因此,在进行回流焊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焊接参数和工艺,以确保焊接质量和稳定性。
回流焊是一种重要的电子元器件连接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合理设置焊接参数和工艺,可以实现高质量、高效率的焊接。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仍需注意焊接温度和焊接时间的控制,以及解决常见问题和提高工艺稳定性。
只有不断改进和优化回流焊技术,才能更好地满足电子制造行业的需求。
回流焊的原理回流焊(Reflow Soldering)是一种常见的电子组装技术,用于将电子元件连接到电路板上。
该技术通过加热电路板,使焊膏熔化,然后冷却固化,从而实现元件与电路板的可靠连接。
回流焊的原理主要包括加热过程、焊接过程和冷却过程。
加热过程是回流焊的第一阶段。
在这个阶段,使用一种叫做回流炉的设备对整个电路板进行加热。
回流炉通常有多个加热区域,每个区域的温度都可以独立设置。
通过控制加热区的温度和传送速度,可以实现对电路板的精确加热。
焊接过程是回流焊的第二阶段。
在电路板被加热的同时,焊膏被加热到熔化温度。
焊膏是一种具有特定熔点的材料,由金属粉末和有机物质组成。
当焊膏熔化时,金属粉末会与电路板上的焊盘以及元件的引脚接触,并形成可靠的焊接连接。
焊膏的成分和性质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要求进行选择。
冷却过程是回流焊的最后阶段。
在焊接完成后,电路板会继续通过回流炉的冷却区。
冷却区通常使用强制风冷却或冷却传动系统来快速降低电路板的温度。
通过控制冷却速度,可以避免焊接接点在冷却过程中产生应力和变形。
回流焊的原理基于焊膏的特性和电路板的加热控制。
焊膏的特性决定了焊接所需的熔点和流动性,以及焊接接点的可靠性和耐久性。
电路板的加热控制决定了焊接温度和温度分布的均匀性,从而影响焊接质量。
回流焊技术具有以下几个优点。
首先,它能够实现大规模、高效率的电子元件焊接。
回流炉可以同时处理多个电路板,而电路板上的元件可以在一个工艺中焊接完成。
其次,回流焊可以实现高质量的焊接连接。
焊膏能够填充焊盘和元件引脚之间的间隙,形成均匀、可靠的焊接接点。
此外,回流焊还可以适应不同的元件封装和焊盘设计,具有较高的灵活性。
然而,回流焊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焊膏的选择和焊接参数的控制是关键的。
不同的焊盘材料、元件封装和电路板材料可能需要不同的焊膏成分和加热曲线。
此外,焊接温度和时间的控制也需要精确。
其次,回流焊对元件的耐热性要求较高。
某些特殊元件,如光敏元件或特定电子器件,可能无法承受高温。
回流焊技术通用规范最新回流焊技术是一种常用的表面贴装技术,具有高效、高精度、高可靠性等优势,广泛应用于电子制造行业。
为确保回流焊工艺的质量稳定和产品可靠性,制定通用规范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是回流焊技术通用规范的最新版本。
一、材料准备1. 务必使用符合要求的焊接材料和组装材料。
2. 确保所有材料的储存条件符合要求,避免材料受潮、变质等现象。
二、设备维护和校准1. 确保回流焊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2. 定期检查和维护回流焊设备,确保设备的稳定性和精度。
三、焊接工艺参数1. 确定适当的回流焊工艺参数,包括预热温度、焊接温度、焊接时间等。
2. 针对不同的组装材料和焊接要求,调整相应的工艺参数。
四、焊接过程控制1. 严格控制焊接过程中的温度曲线,确保焊接温度和焊接时间的稳定性。
2. 检查焊接过程中的温度分布情况,确保焊接质量均匀稳定。
五、焊接质量检验1. 定期对焊接产品进行抽样检验,检查焊点外观、焊接质量等指标是否符合要求。
2. 对不合格的产品进行返修或重新焊接,确保产品的可靠性和质量。
六、焊接记录保存1. 记录每一批焊接产品的焊接工艺参数、焊接质量检验结果等相关信息。
2. 保存焊接记录,便于产品质量追溯和工艺改进。
七、员工培训和技能提升1. 定期组织焊接技术培训,提高员工的焊接技能和工艺水平。
2. 培养员工对焊接技术和工艺的理解和掌握,提升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以上是回流焊技术通用规范的最新版本,通过严格遵守以上规范,可以确保回流焊工艺的稳定性和产品的可靠性。
在实际应用中,还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更加详细和具体的规范制定,以满足不同领域和产品的要求。
回流焊工作原理回流焊是一种常用的电子焊接技术,用于将电子元件固定在印刷电路板(PCB)上。
它通过将焊接区域加热至足够高的温度,使焊料熔化并与电子元件和PCB连接。
回流焊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加热区域:回流焊通常使用热风或红外线加热来加热焊接区域。
加热区域的温度必须控制在适宜的范围内,以确保焊料熔化并形成可靠的焊点。
加热区域通常由预热区、热风区和冷却区组成。
2. 预热区:在回流焊过程开始之前,PCB和电子元件通常会通过预热区进行预热。
预热区的温度较低,可以帮助去除潮湿和挥发性物质,并减小热冲击对电子元件的影响。
3. 热风区:在热风区,通过热风或红外线加热将焊接区域的温度升高到足够高的程度。
焊接区域的温度通常由焊料的熔点决定。
4. 焊接:当焊接区域的温度达到焊料的熔点时,焊料开始熔化并形成液态。
液态焊料会湿润电子元件和PCB上的焊盘或焊垫,形成焊点。
焊料的选择取决于焊接应用的要求,常见的焊料有锡-铅合金和无铅焊料。
5. 冷却区:在焊接完成后,焊点会通过冷却区迅速冷却固化。
冷却区的温度较低,可以防止焊点在冷却过程中产生应力。
回流焊工艺的优点包括焊接速度快、焊接质量高、自动化程度高等。
然而,回流焊也存在一些挑战,如焊接温度控制、焊料选择、热冲击等问题。
因此,在进行回流焊之前,必须进行适当的工艺开发和工艺控制,以确保焊接的可靠性和一致性。
总结:回流焊是一种常用的电子焊接技术,通过加热焊接区域使焊料熔化并与电子元件和PCB连接。
回流焊的工作原理包括加热区域的控制、预热、热风加热、焊接和冷却。
回流焊具有焊接速度快、焊接质量高等优点,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因此,适当的工艺开发和工艺控制对于确保焊接的可靠性和一致性至关重要。
回流焊技术工艺的特点回流焊(Reflow soldering)是一种常见的电子焊接技术,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回流焊技术工艺具有高效性。
相比传统手工焊接,回流焊能够实现大批量、高速度的焊接作业。
通过使用特殊的回流焊设备,可以同时对多个焊点进行加热和冷却处理,从而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这一特点尤其在批量生产的电子制造业中得到广泛应用。
回流焊技术工艺具有良好的焊接质量。
在回流焊过程中,焊接材料会被加热至熔点以上,然后迅速冷却固化。
这种快速加热和冷却的过程能够有效地减少焊接材料与周围环境的接触时间,从而降低了氧化和金属间的相互扩散,减少了焊接缺陷的发生。
同时,回流焊技术还能够提供较高的焊接温度和均匀的加热分布,使得焊接点的连接更加牢固可靠。
回流焊技术工艺还具有较低的成本。
回流焊设备的投资相对较高,但由于其高效性和良好的焊接质量,可以大大降低后续生产过程中的人力成本和质量控制成本。
同时,回流焊技术还能够减少焊接材料的浪费,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了整体的生产成本。
回流焊技术工艺还具有灵活性。
回流焊设备可以根据不同的焊接要求进行调整和优化,以适应不同尺寸、形状和材料的焊接需求。
同时,回流焊技术还可以与其他焊接技术相结合,实现多种焊接方式的组合应用,从而满足不同产品和生产线的需求。
在回流焊技术工艺的发展和应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回流焊过程中的温度控制是关键。
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对焊接质量产生不利影响,因此需要精确控制加热和冷却过程中的温度参数。
其次,焊接材料的选择和质量也对焊接效果起着重要作用。
不同的焊接材料具有不同的熔点和流动性,需要根据具体的焊接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
此外,还需要对焊接点的布局和设计进行优化,以提高焊接质量和可靠性。
总的来说,回流焊技术工艺具有高效性、良好的焊接质量、较低的成本和灵活性等特点。
随着电子产品的不断发展和更新换代,回流焊技术将继续发展并得到广泛应用。
回流焊工作原理引言概述:回流焊是一种常用的电子元器件表面焊接技术,广泛应用于电子制造行业。
本文将详细介绍回流焊的工作原理以及相关的五个部分内容。
一、回流焊的基本原理1.1 温度控制:回流焊的关键是通过控制温度来实现焊接。
通常,焊接区域的温度需要达到焊锡熔点以上,但不超过元器件的最高温度承受限制。
通过加热和冷却过程的控制,可以实现焊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1.2 焊接过程:回流焊的焊接过程可以分为预热、焊锡熔化、焊接和冷却四个阶段。
预热阶段将电路板和元器件加热至焊锡熔点的温度,使焊锡熔化。
焊接阶段将焊锡涂敷在焊点上,实现元器件与电路板之间的连接。
冷却阶段通过控制温度的下降速度,使焊点冷却固化。
1.3 焊接设备:回流焊通常使用回流焊炉进行焊接。
回流焊炉具有加热区域和冷却区域,可以通过控制加热元件和传送带的速度来实现温度的控制。
在焊接过程中,电路板通过传送带从加热区域到冷却区域,完成焊接过程。
二、回流焊的优点2.1 高效性:回流焊可以同时焊接多个焊点,提高生产效率。
相比手工焊接,回流焊可以大幅缩短焊接时间,并且减少人工操作。
2.2 焊接质量高:回流焊能够提供均匀的加热和冷却过程,确保焊点的质量和可靠性。
焊接过程中,焊锡可以充分润湿焊点,减少焊接缺陷的发生。
2.3 适用性广:回流焊适用于各种类型的电子元器件,包括表面贴装元器件和插件元器件。
无论是小型电路板还是大型电路板,回流焊都能够满足焊接需求。
三、回流焊的注意事项3.1 温度控制:回流焊中,温度的控制非常重要。
过高的温度可能导致元器件损坏,而过低的温度可能导致焊接不良。
因此,需要根据元器件的要求和焊接工艺进行合理的温度控制。
3.2 焊接剂选择:回流焊需要使用焊接剂来提供焊接过程中的润湿和清洁作用。
选择适合的焊接剂可以提高焊接质量和可靠性。
3.3 焊接环境控制:回流焊需要在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进行。
过高或过低的湿度可能影响焊接质量,而过高的温度可能导致元器件损坏。
回流焊工作原理回流焊是一种常见的电子元器件连接技术,它利用热量和熔化的焊膏将元器件连接到印刷电路板上。
回流焊的工作原理涉及到多个步骤和参数的控制,下面将详细介绍。
一、回流焊的基本原理1.1 温度控制:回流焊的第一个步骤是控制温度。
通常,回流焊使用热风或红外线加热来提供足够的热量使焊膏熔化。
温度的控制非常重要,因为过高的温度可能导致焊膏烧焦,而过低的温度则无法使焊膏完全熔化。
1.2 焊膏涂布:在回流焊的第二个步骤中,焊膏被涂布在印刷电路板的焊盘上。
焊膏通常由焊锡、助焊剂和流动剂组成。
焊锡是主要的焊接材料,助焊剂用于提高焊接的质量,而流动剂则有助于焊膏的流动。
1.3 元器件安装:在回流焊的第三个步骤中,元器件被安装在焊盘上。
这可以通过手动或自动的方式完成。
在元器件安装过程中,需要确保元器件正确对齐,并且与焊盘之间有足够的接触面积。
二、回流焊的工作流程2.1 预热阶段:回流焊的第一个阶段是预热阶段。
在这个阶段,印刷电路板被加热到足够的温度,以使焊膏熔化。
预热阶段的时间和温度需要根据焊接的要求和元器件的特性进行调整。
2.2 焊接阶段:在预热阶段之后,焊膏已经熔化并涂布在焊盘上。
在焊接阶段,焊盘和元器件之间的接触面积会被加热,焊锡会熔化并形成焊点。
焊接阶段的时间和温度也需要根据焊接的要求进行调整,以确保焊点的质量。
2.3 冷却阶段:在焊接阶段之后,焊点需要冷却。
在冷却阶段,温度逐渐降低,焊点逐渐固化。
冷却阶段的时间和温度也需要根据焊接的要求进行调整,以确保焊点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三、回流焊的优点3.1 高效性:回流焊能够同时焊接多个焊点,提高了生产效率。
同时,回流焊也可以自动化操作,减少了人力成本。
3.2 焊接质量高:回流焊可以提供均匀的加热和冷却过程,从而确保焊点的质量和可靠性。
焊接过程中的温度和时间控制也可以减少焊接缺陷的发生。
3.3 适用性广:回流焊适用于各种类型的电子元器件和印刷电路板。
无论是表面贴装元器件还是插件元器件,回流焊都能够满足焊接的要求。
回流焊技术通用规范标准回流焊技术通用规范标准回流焊技术是一种常用的电子组装焊接方法,其标准化和规范化对于确保焊接质量、提高生产效率至关重要。
下面是回流焊技术通用规范标准的主要内容。
1. 设备标准回流焊设备应符合相关国家和行业标准要求,具备稳定的温度控制系统和恒温特性。
焊接时间和温度的控制精度应满足产品规格的要求。
2. 过程控制回流焊过程中应严格控制焊接温度和时间。
焊接温度应根据焊接材料的要求设定,并确保焊接点达到设定温度的时间不超过规定范围。
3. 焊接质量焊接质量应符合产品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规定。
焊接点应有良好的焊缝形成和焊接强度。
焊接点的外观应平整、无裂纹、起泡和焊渣等缺陷。
4. 焊接设备维护焊接设备应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
清洁焊接设备,确保无杂质和污染物残留。
定期更换损坏的零部件,保持设备的正常运行。
5. 操作规范焊接操作人员应接受专业培训,并具备相应的焊接技能和知识。
操作人员应按照焊接规范进行操作,严格遵守相关安全操作要求。
6. 检测与验证焊接产品应进行合格的质量检测和验证。
焊接接头的质量检测可以通过可视检查、拉力试验、金相分析和X射线检测等方法进行。
7. 记录与追溯对焊接过程中的关键参数和操作进行记录,以便于追溯焊接质量。
记录包括焊接时间、温度、批次号、操作人员等信息。
8. 环境保护焊接过程中应合理处理废气和废水,遵守环保法规和标准要求。
使用环保材料和技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以上是回流焊技术通用规范标准的主要内容。
这些标准和规范的制定和遵守,可以保证焊接质量和产品性能的稳定性,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可靠性。
回流焊接原理
回流焊接原理是一种电子焊接方法,通过在电路板上涂上焊膏,然后将元器件放置在焊膏上,加热使焊膏熔化,完成焊接。
具体的焊接原理如下:
1. 准备电路板和元器件:将需要连接的元器件放置在电路板上的对应位置。
2. 涂抹焊膏:将焊膏涂抹在电路板的焊接位置上,焊膏是一种可熔化的导电材料,它可以帮助实现电路的连接。
3. 加热:将电路板放入回流焊接设备中,加热设备通过控制加热源加热电路板。
加热的温度可以高达200-300摄氏度,足以
熔化焊膏。
4. 熔化焊膏:随着电路板加热,焊膏开始熔化,形成液态状态。
在液态状态下,焊膏可以填充元器件和电路板之间的微小间隙,形成良好的焊接连接。
5. 冷却:熔化的焊膏在冷却过程中会凝固,从而固定元器件在电路板上。
在焊接完成后,电路板可以从回流焊接设备中取出,焊接即可完成。
回流焊接原理的核心是利用热源将焊膏熔化并形成焊点,焊点可以提供电路所需的可靠导电连接。
该方法可以高效地批量焊接电子元器件,并且焊接质量稳定可靠。
回流焊接什么是回流焊接回流焊接是电子元器件制造中常用的一种焊接技术。
它是通过预热电路板和组装的元件,使焊膏熔化,然后冷却将元件牢固地连接到电路板上。
回流焊接的原理回流焊接的原理是利用焊膏的熔化点将元件固定在电路板上。
焊膏在高温下熔化,然后冷却后固化,将元件与电路板牢固地连接在一起。
回流焊接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基板预热:将电路板加热至焊膏的熔点以上,通常在150-200摄氏度之间。
2.焊膏涂覆:在需要焊接的位置上涂覆焊膏。
焊膏通常由焊锡粉末和助焊剂组成。
3.确定元件位置:将需要焊接的元件放置在焊膏上,确保元件正确对齐。
4.回流焊接:将电路板送入回流焊炉中,焊炉会提供一段时间的高温环境,使焊膏熔化,并将元件与电路板连接。
5.冷却:经过焊接的电路板进入冷却区域,焊膏冷却并固化,使元件牢固地连接在电路板上。
回流焊接的优点回流焊接具有以下几个优点:1.生产效率高:回流焊接是一种快速的焊接方法,可以同时焊接多个电子元件,提高生产效率。
2.焊接质量可靠:回流焊接可以通过控制焊炉的温度和时间来确保焊接的质量,避免焊接不良。
3.适用范围广:回流焊接适用于各种类型的电子元件,包括贴片元件、插件元件等。
4.环保节能:相比传统的手工焊接,回流焊接减少了焊锡的使用量,减少了焊接之后的废料产生,更加环保节能。
回流焊接的注意事项在进行回流焊接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温度控制:焊炉的温度控制非常重要,过高的温度会导致电子元件损坏,而过低的温度则不足以使焊膏熔化。
2.时间控制:焊接时间也需要控制好,过短的时间可能导致焊点不牢固,而过长的时间则容易使焊膏烧焦。
3.焊膏选择:不同的焊膏适用于不同的焊接需求,选择合适的焊膏可以提高焊接质量。
4.电路板设计:良好的电路板设计可以提高焊接效果,避免焊接时出现误差。
结论回流焊接是一种常用的电子元器件焊接技术,具有高效、可靠、适用范围广和环保节能的优点。
在进行回流焊接时,需要注意温度控制、时间控制、焊膏选择和电路板设计等因素,以确保焊接质量。
回流焊接工艺介绍回流焊接是一种常见的电子制造工艺,广泛应用于电路板和表面贴装技术中。
它是一种基于热的焊接方法,通过在预定温度范围内加热并将组件与基板焊接在一起。
回流焊接的原理是利用焊接材料的熔点和电子元器件的引脚排列方式,将元器件粘贴于PCB(Printed Circuit Board)或FPC(FlexiblePrinted Circuit)上,通过预热、热焊和冷却三个阶段实现焊接效果。
1.准备工作:准备焊接所需的元器件、焊接材料和工具,清洁和检查PCB表面。
2.布线:根据电路图进行布线,确定元器件的位置和排列方式,确保焊点间的间距和间隙满足要求。
3.前期热处理:将PCB置于预热炉中,升温至预定温度,以去除PCB表面的水汽,防止焊接时产生气泡。
4.粘贴:将元器件放置在PCB上,使用黏合剂或钢网印刷技术固定元器件的位置,确保元器件与PCB之间的准确排列。
5.回流焊接:将装配好的PCB置于回流焊炉中,通过加热区域的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方式使元器件上的焊接材料熔化。
熔化的焊料填满焊盘孔洞,同时与焊盘上的导电垫触点发生化学反应,实现焊接连接。
6.冷却:在回流焊接完成后,将PCB缓慢冷却至环境温度。
冷却过程中焊接材料逐渐凝固,形成坚固的焊点。
回流焊接工艺的优点包括高生产效率、操作简单、焊接连接可靠,并且适用于大规模生产。
它还具有灵活性,可适应不同尺寸和类型的元器件。
然而,回流焊接也存在一些挑战,如焊接过程中可能产生焊接缺陷、压力控制不当可能导致元器件损坏等。
为了确保回流焊接质量,需要控制以下几个关键参数:1.温度控制:回流焊接温度需要根据元器件和焊接材料的特性进行调整,过低的温度可能导致焊点无法形成,过高的温度可能损坏元器件。
2.时间控制:焊接时间取决于焊接材料的特性和焊接连接的要求,过长或过短的时间都可能影响焊接质量。
3.气氛控制:在回流焊接过程中,需要控制焊接区域的气氛,如氮气保护或流通气体,以防止氧化和焊接缺陷的产生。
焊接(Soldering)2003-12-21Phil Zarrow 点击: 1947焊接(Soldering)回流焊接表面贴装元件现在有二十年之久了。
虽然基本理论没有改变,但在元件包装和材料方面已经有进步,再加上新一代的、“对流为主(convection-dominant)”的、极大改善热传导效率的回流炉。
大规模的回流焊接,特别是在对流为主的(强制对流forced convection),以及激光和凝结惰性的(condensation-inert)(即汽相Vapor phase)焊接中,在可见的未来将仍然是大多数表面贴装连接工艺的首选方法。
尽管如此,新的装配工艺和那些要求整个基板均匀加热、温度变化很小、高的温度传导效率的新应用技术,在促进对流为主的回流焊接的进化。
无数的因素,包括增加的装配复杂性、更新的互连材料和环境考虑,结合在一起对工艺和设备提出了额外的要求。
更快更经济地制造产品,这个持之以恒不断增长的要求驱动这一切的前进。
回流焊接温度曲线作温度曲线(profiling)是确定在回流整个周期内印刷电路板(PCB)装配必须经受的时间/温度关系的过程。
它决定于锡膏的特性,如合金、锡球尺寸、金属含量和锡膏的化学成分。
装配的量、表面几何形状的复杂性和基板导热性、以及炉给出足够热能的能力,所有都影响发热器的设定和炉传送带的速度。
炉的热传播效率,和操作员的经验一起,也影响反复试验所得到的温度曲线。
锡膏制造商提供基本的时间/温度关系资料。
它应用于特定的配方,通常可在产品的数据表中找到。
可是,元件和材料将决定装配所能忍受的最高温度。
涉及的第一个温度是完全液化温度(full liquidus temperature)或最低回流温度(T1)。
这是一个理想的温度水平,在这点,熔化的焊锡可流过将要熔湿来形成焊接点的金属表面。
它决定于锡膏内特定的合金成分,但也可能受锡球尺寸和其它配方因素的影响,可能在数据表中指出一个范围。
对Sn63/Pb37,该范围平均为200 ~ 225°C。
对特定锡膏给定的最小值成为每个连接点必须获得焊接的最低温度。
这个温度通常比焊锡的熔点高出大约15 ~ 20°C。
(只要达到焊锡熔点是一个常见的错误假设。
)回流规格的第二个元素是最脆弱元件(MVC, most vulnerable component)的温度(T2)。
正如其名所示,MVC就是装配上最低温度“痛苦”忍耐度的元件。
从这点看,应该建立一个低过5°C的“缓冲器”,让其变成MVC。
它可能是连接器、双排包装(DIP, dual in-line package)的开关、发光二极管(LED, light emitting diode)、或甚至是基板材料或锡膏。
MVC 是随应用不同而不同,可能要求元件工程人员在研究中的帮助。
在建立回流周期峰值温度范围后,也要决定贯穿装配的最大允许温度变化率(T2-T1)。
是否能够保持在范围内,取决于诸如表面几何形状的量与复杂性、装配基板的化学成分、和炉的热传导效率等因素。
理想地,峰值温度尽可能靠近(但不低于)T1可望得到最小的温度变化率。
这帮助减少液态居留时间以及整个对高温漂移的暴露量。
传统地,作回流曲线就是使液态居留时间最小和把时间/温度范围与锡膏制造商所制订的相符合。
持续时间太长可造成连接处过多的金属间的增长,影响其长期可靠性以及破坏基板和元件。
就加热速率而言,多数实践者运行在每秒4°C或更低,测量如何20秒的时间间隔。
一个良好的做法是,保持相同或比加热更低的冷却速率来避免元件温度冲击。
图一是最熟悉的回流温度曲线。
最初的100°C是预热区,跟着是保温区(soak or preflow zone),在这里温度持续在150 ~ 170°C之间(对Sn63/Pb37)。
然后,装配被加热超过焊锡熔点,进入回流区,再到峰值温度,最后离开炉的加热部分。
一旦通过峰值温度,装配冷却下来。
温度热电偶的安装适当地将热电偶安装于装配上是关键的。
热电偶或者是用高温焊锡合金或者是用导电性胶来安装,提供定期检测板的温度曲线精度和可重复性的工具。
对很低数量的和高混合技术的板,也可使用非破坏性和可再使用的接触探头。
应该使用装配了元件的装配板来通过炉膛。
除非是回流光板(bare board),否则应该避免使用没有安装元件的板来作温度曲线。
热电偶应该安装在那些代表板上最热与最冷的连接点上(引脚到焊盘的连接点上)。
最热的元件通常是位于板角或板边附近的低质量的元件,如电阻。
最冷的点可能在板中心附近的高质量的元件,如QFP(quad flat pack)、PLCC(plastic leaded chip carrier)或BGA(ball grid array)。
其它的热电偶应该放在热敏感元件(即MVC)和其它高质量元件上,以保证其被足够地加热。
如果用前面已经焊接的装配板,则必须从那些热电偶将要安装的连接点上去掉焊锡。
因为板可能是用Sn63/Pb37焊接的,而现在将要用Sn10/Pb90,用后者来简单焊接热电偶将会产生一种“神秘”合金,或者一种不能维持测试板所要求的多个温度变化的合金。
在去掉老的焊锡后,用少量助焊剂,跟着用少量而足够的高温焊锡。
如果用导电性胶来安装热电偶,同样的步骤去掉下面的Sn63/Pb37(或其它合金)。
这是为了避免破坏热电偶的胶合附着,从而可能导致回流期间的托焊。
推荐使用K型、30 AWG 的热电偶线,最好预先焊接。
在安装之后,热电偶引线引到PCB装配的后面(相对行进方向)。
有人宁愿用一个接头接在热电偶引线的尾沿。
这样测量设备可很快连接和分开。
开普敦(Kapton)胶带(一种耐高温胶带)用来在适当位置固定热电偶的引线。
多数回流机器装备有机上作温度曲线的软件,允许热电偶引线插在炉子上,实时地从系统显示屏幕上跟踪。
有人宁愿使用数据记录设备,和测试装配板一起从炉中通过,以可编程的时间间隔从多个热电偶记录温度。
这些系统是作为“运行与读数(run-and-read)”或数据发送单元来使用的,允许实时地观察温度曲线。
对后者,系统必须不受射频干扰(RFI, radio frequency interference)、电磁干扰(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和串扰(crosstalk)的影响,因此当来自发射机的数据还没有来时,不会去“猜测”温度。
不管用哪一种数据记录器,定期的校准是必要的。
渐升式温度曲线(Ramp profile)保温区(soak zone)有热机械的(thermomechanical)重要性,它允许装配的较冷部分“赶上”较热部分,达到温度的平衡或在整个板上很低的温度差别。
在红外(IR, infrared)回流焊接开始使用以来,这个曲线是常用的。
在加热PCB装配中,SMT早期的红外与对流红外炉实际上缺乏热传导能力,特别是与今天的对流为主的(convection-dominant)炉相比较。
这样,锡膏制造商们配制它们的几乎松香温和活性(RMA,rosin mildly active)材料,来满足回流前居留时间的要求,尝试减少温度差别(图二)。
另一方面,以对流为主要热机制的对流为主的(convection-dominant)炉通常比其前期的炉具有高得多的热传导效率。
因此,除非装配的元件实在太多,需要保温来获得所希望的温度差别,否则回流前的保温区是多余的,甚至可能是是有害的,如果温度高于基板玻璃态转化温度(substrate glass-transition)Tg的时间过长。
在大多数应用中,渐升式温度曲线(ramp profile)是非常好的(图三)。
尽管有人认为锡膏助焊剂配方要求回流前保温(preflow soak),事实上,这只是为了能够接纳那些老的、现在几乎绝种的、对流/IR炉技术。
一项最近的有关锡膏配方的调查显示,大多数RMA、免洗和水溶性材料都将在渐升式温度曲线上达到规定要求1。
事实上,许多有机酸(OA, organic acid)水溶性配方地使用的保温时间也要尽可能小—由于有大量的异丙醇含量作为溶剂,它们容易很快挥发。
在使用渐升式温度曲线(ramp profile)之前,应该咨询锡膏制造商,以确保兼容性。
虽然一些非常量大或复杂的PCB装配还将要求回流前的保温,但大多数装配(即,那些主要在线的)将受益于渐升式温度曲线(ramp profile)。
事实上,后者应该是如何锡膏评估程序中的部分,不管是免洗,还是水溶性。
氮气环境一个焊接的现有问题是有关在回流焊接炉中使用氮气环境的好处。
这不是一个新问题—至少一半十年前安装的回流炉被指定要有氮气容器。
而且,最近与制造商的交谈也显示还有同样的比例存在,尽管使用氮气的关键理由可能现在还未被证实。
首先,重要的是理解使回流环境惰性化是怎样影响焊接过程的。
焊接中助焊剂的目的是从要焊接的表面,即元件引脚和PCB焊盘,去掉氧化物。
当然,热是氧化的催化剂。
因为,根据定义,热是不可能从基本的温度回流焊接过程中去掉的,那么氧—氧化的另一元素—通过惰性的氮气的取代而减少。
除了大大地减少,如果没有消除,可焊接表面的进一步氧化,这个工艺也改善熔锡的表面张力。
在八十年代中期,免洗焊锡膏成为可行的替代品。
理想的配方是外观可接受的(光亮的、稀薄的和无粘性的)、腐蚀与电迁移良性的、和足够薄以致于不影响ICT(in-circuit test)针床的测试探针。
残留很低的锡膏助焊剂(固体含量大约为2.1 ~ 2.8%)满足前两个标准,但通常影响ICT。
只有固体含量低于2.0%的超低残留材料才可看作与测试探针兼容。
可是,低残留的好处伴随着低侵蚀性助焊剂处理的成本代价,需要它所能得到的全部帮助,包括回流期间防止进一步氧化的形成。
这个要用氮气加入到回流过程来完成。
如果使用超低残留焊锡膏,那么需要氮气环境。
可是,近年来,也可买到超低残留的焊锡膏,在室内环境(非氮气)也表现得非常的好。
原来的有机可焊性保护层(OSP, organic solderability preservative)在热环境中有效地消失,对双面装配,要求氮气回流环境来维持第二面的可焊性。
现在的OSP也会在有助焊剂和热的时候消失,但第二面的保护剂保持完整,直到印有锡膏,因此回流时不要求惰性气体环境。
氮气回流焊接的最古老动机就是前面所提到的改善表面张力的优点,通过减少缺陷而改善焊接合格率即是归功于它。
其它的好处包括:较少的锡球形成、更好的熔湿、和更少的开路与锡桥。
早期的SMT手册提倡密间距的连接使用氮气,这是基于科学试验得出的结论。
可是,这测试是实验室的试验,即,“烧杯试验”与实际生产的关系,没有把使用氮气的成本计算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