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高频考点之学记和论语
- 格式:docx
- 大小:43.39 KB
- 文档页数:3
中学教育学选择题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为教育。
教育学的学科性质:是一门社会科学,是教育学科群中的基础学科,具有综合性、理论性和实用性的特点。
2教育学产生和发展的四个阶段的代表著及其观点(注意掌握每个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观点):(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中国教育思想的著作中具有典型代表性的首推《论语》和《学记》。
在《论语》中孔子很注重后天的教育工作,在教育权上主张“有教无类”,在教学方法上他提倡因材施教,他认为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贤人”和“君子”。
《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关于教育的专门著述,本书中作者提出了严密的视导和考试制度,比较全面地阐述了教育的作用、目的、任务,教学方法和原则,教师的地位和作用等问题。
在西方有柏拉图的《理想国》,他指出教育和政治有密切的联系,以培养未来统治者为宗旨的教育,乃是在现实世界中实现理想的正义国家的工具。
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系统地论述了有关儿童的教育问题。
(2)教育学的独立阶段。
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这是近代最早的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强调教育的自然性。
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是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代表作。
在教学上,他把哲学中的统觉观念移用过来,强调教学必须使学生在接收新材料的时候,唤起心中已有的观念。
(3)教育学发展多样化阶段。
1861年,英国实证主义哲学家斯宾塞出版了《教育论》,他主张运用实证主义研究教育,他认为科学只是对经验事实的描写和记录,他的观点反映了功利主义的倾向。
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在1916年出版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他主张“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提倡儿童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反对传统的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他主张教育为当下生活服务,教育即生活。
(4)教育学发展的深化阶段。
在这一时期,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了结构主义理论,他主张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的基本结构,倡导“发现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与创造能力。
教育学必考考点之《学记》和《论语》在历年的教师招聘考试笔试的试卷上,总是会有一些频繁出现的面孔,他们是考试常考考点。
今天勤路为大家整理出来两个必考的也是大家易混的考点——《学记》和《论语》。
帮助大家更牢固的掌握和更清晰的分辨二者。
一、《学记》和《论语》出现的背景相似,都是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当时的中华大地文化繁荣,百家争鸣。
二、《学记》和《论语》在我国教育史上的地位都非常重要,对后世的启迪深远,甚至影响到我们当下的教育教学理念。
三、但具体来看,二者又具有很多不同的地方。
(一)《学记》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
它是中国古代一部典章制度专著《礼记》中的一篇,写作于战国晚期。
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据郭沫若考证,作者为孟子的学生乐正克。
《学记》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是研究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和实践的宝贵资料,是中国也是世界珍贵的教育遗产之一。
《论语》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集而成,是记载孔子言行的重要儒家经典。
书中既有对社会、人生美好蓝图的描绘,又有人性与政治,道德、文化碰撞而出的智慧火花,对我们今天仍有很大的启发。
(二)《学记》经典语录及其对当下教育的启示论语》经典语录及其对当下教育的启示四、真题练习1、孔子说:“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表明孔子很强调(A. 启发式教学 B ?学习与思考相结合C.因材施教 D . 学习与行动相结合2、中国古代就有“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种启发之说,提出这一思想的是(A. 孟子 B ?荀子C ?墨子D ?孔子3、《学记》中提出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体现了教学的(A. 直观性原则B ?巩固性原则C ?启发性原则D ?循序渐进原则4、“学而时习之”体现的教学原则是()A. 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B ?启发性原则C.循序渐进的原则D ?巩固性原则5、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教育学高频考点之《学记》《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它比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早面世一千八九百年。
它全文共20节,1229个字,其篇幅短小精悍,内容相当丰富、精辟、深刻,从教育的作用、教育的目的、学校制度、教育内容、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以至师生关系、教师问题等方面,做了比较系统而精辟的概括和理论上的阐述。
是我国先秦时期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的概括和总结。
其中很多东西,不仅是教育史上的首创,而且经过两千多年教育实践的检验,即使放在现代教学理论的范畴中,也仍然闪烁着生命的火花。
其成书年代大约为公元前四世纪至三世纪,据郭沫若先生考证,其作者可能是孟子的学生乐正克。
关于《学记》在招教考试中常常考到的是它的教学原则,《学记》中包含的教学原则有:①教学相长②尊师重道③藏息相辅④豫时孙摩⑤启发诱导⑥长善救失⑦循序渐进,关于这几条原则我们可以用一句口诀来记忆“教师长时训七夕”,“教”对应教学相长原则,“师”对应的是尊师重道原则,“长”对应的是长善救失原则,“时”对应的是豫时孙摩原则,“训”对应的是循序渐进原则,“七”同音“启”对应的是启发诱导原则,“夕”同音“息”对应藏息相辅原则。
在招教考试中,《学记》中的教学原则一般考匹配,经常会给出一些古文让考生选择体现了《学记》中的哪一原则。
我们对这些古文进行了整理,希望帮助同学们快速做题。
“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教学相长原则“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尊师重道原则“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藏息相辅原则网址:/“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之孙”“相观而善之谓摩”---豫时孙摩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君子之教,喻也”------启发诱导原则“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
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40个教育学高频考点【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
【2】《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和教育问题的论著。
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教育》早约三百年。
其主要思想有:“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教学相长”等。
【3】捷克夸美纽斯(教育学之父)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赫尔巴特(现代教育学之父)的代表作《普通教育学》标志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独立的学科正式诞生。
他提出了“一原则、二基础、三中心、四段教学法”。
【5】美国杜威(进步教育代表人)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以儿童、经验、活动为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6】卢梭在其代表作《爱弥儿》中认为教育的目的和根本是“归于自然”。
【7】洛克在其代表作《教育漫画》中提出“白板说”和绅士教育。
【8】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9】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10】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11】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12】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3】教育本质属性:有目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14】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提供物质基础,社会环境对人的身心发展提供多种可能性,学校对人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人的主观能动性起决定性作用。
【15】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德育是核心。
【16】义务教育:强制性、免费性、普及性。
教师招聘考试高频考点——《学记》中的教学原则1.预防性原则:《学记》说:"禁于未发之谓预"。
要求事先估计到学生可能产生的种种不良倾向,预先采取措施。
否则,"发然后禁,则捍格而不胜"。
当不良倾向已经发生甚至积习已深时再作教育引导,就会格格不入而备感困难。
2.及时施教原则:"当其可之谓时",掌握学习的最佳时机,适时而学,适时而教。
否则,"时过而后学,则勤苦而难成"。
这已涉及教学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准备、教学内容和顺序等问题,要求寻找诸因素的最佳结合点,使教学显见成效,即抓住教学的关键期。
如:【20XX江西教招】教育要遵循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学记中"当其可之谓时,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
"这句话反映了人身心发展过程中存在的________________现象。
A.关键期B.依恋期C.混沌期D.最近发展期【20XX福建】《学记》中的"时过然后学,则虽勤苦而难成",说明教学工作应遵循个体身心发展规律是()。
A.顺序性B.互补性C.不均衡性D.个别差异性3.循序渐进原则【重点】:"不陵节而施之谓孙",教学必须遵循一定的顺序("孙")。
如果"杂施而不孙",杂乱施教而无合理的顺序,其效果将适得其反。
因此,要"学不躐等"。
如:【济宁事业单位】《学记》中说:"学不躐等"。
下列那一条教学原则与其在思想上是一致的?()A.巩固性原则B.直观性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循序渐进原则【20XX龙口事业单位】"拔苗助长"、"凌节而施"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A.阶段B.顺序性C.不均衡性D.差异性【20XX福建教招】下列能体现循序渐进教学原则的是()。
A.时教必有正业B.君子之教,喻也C.藏息相辅D.不陵节而施【20XX福建教招】《学记》提出"学不躐等","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揭示教学中应贯彻()。
论语与学记的教育思想总结《论语》和《学记》是中国古代经典著作,其中包含了丰富的教育思想。
《论语》是孔子及其学生言行的记录,主要反映了孔子的教育观点和教育方法;《学记》则是孔子的学术成就和教育思想的总结。
这两部著作对中国古代和现代教育都有着深远的影响,以下是对《论语》与《学记》的教育思想进行总结的一千字论述。
《论语》重视的是对人的性格和品质的培养。
孔子强调了“君子”的道德操守,认为一个人应该追求道德的完善,以成为真正的君子。
《论语》中有许多关于修身养性和德育教育的言论,譬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等等,这些言论指导人们在实践中做一个品德高尚、行为端正的人。
《论语》还强调了实践和体验的重要性。
在孔子的教育观中,通过实践和体验的过程能够更好地理解和领悟道德准则。
孔子认为,要想真正懂得道德,不能仅凭空抽象地说教,而是要在实际中不断实践和体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学记》则更加注重的是对知识和智慧的追求。
孔子认为,知识的积累和智慧的提升是教育的核心,只有通过学习和思考,才能真正获得智慧。
他提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学习方式,强调学习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
《学记》中最重要的教育思想之一就是“为天下先”。
“为天下先”是指通过个人的奋发努力和学术成就来造福整个社会,为人民做出贡献。
孔子强调了个人责任感和使命感,主张教育应该培养出“有所贡献”的人才。
孔子的教育思想还强调了师德的重要性。
他认为教育的核心在于师道,只有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自身的修养,才能够真正做到“为人师表”。
《论语》中有很多关于师道的言论,比如“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这些言论强调了教育者应该具备高尚的品德和榜样的力量。
此外,《论语》和《学记》还强调了教育的方法和策略。
孔子倡导以“因材施教”的原则进行个性化的教育,他认为每一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潜力,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
三、高频考点梳理(一)中西方古代教育学思想人物代表作品观点备注孔子《论语》①人的先天本性相差不大,个性的差异主要是后天形成的——“性相近,习相远”论语非孔子本人编著,是其弟子编撰收集整理而成②主张“有教无类”③以“仁”为核心,强调忠孝和仁爱,继承西周六艺教育的传统——诗、书、礼、易、乐、春秋④重视因材施教,启发诱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⑤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⑥强调学习与行动相结合,要求学以致用墨翟“兼爱”和“非攻”;获取知识有“亲知”、“闻知”、“说知”三种途径道家“道法自然”主张顺应自然的教育便是最好的教育战国后期儒家思想《学记》①“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揭示教育的重要性及教育与政治的关系世界第一部教育思想巨著②主张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臧息相辅——“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③提出教学相长的辩证关系和“师严然后道尊”的教师观④反对死记硬背,主张启发式教学——“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⑤设计了基层到中央完整的教育体制,提出严厉的视导和考试制度⑥主张循序渐进教学——“学不躐等”苏格拉底问答法:苏格拉底讽刺——定义——助产术柏拉图《理想国》教育是在现实世界中实现理念世界的工具;理性说;根据理性、意志、情感把人分为三种等级古希腊三哲亚里士多德(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政治学》①追求理性就是追求美德,就是教育的最高目的;认为教育是国家的②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教育中注重人的发展的思想渊源)(二)教育学的萌芽与建立代表人物作品观点教育学的夸美纽斯《大教学论》强调教育的自然性:①人是自然的一部分;②人与自然遵循同样的法则;③“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提出教育普及的理想——“泛智教育”卢梭《爱弥儿》“人性本善”让儿童在自然中顺其自然发展才是好的教形成育;使教育自然性思想哲学化,宣扬自然主义教育理想 康德“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把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最早在大学里教授裴斯泰洛奇 《林哈德与葛笃德》 教育者的首要职责是塑造完整的、富有个人特征的人;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化口号的教育家;将教育与生产活动相结合付诸实践的第一人。
教综教育学高频考点归纳教育学一、各种《著作》 1. 标志教育学成为一门学科是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的出版。
2. 我国春秋末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
其中的主要思想有: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是近代独立形态的教育学的开端。
4. 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为班级授课制的教育奠定理论的著作。
5. 《林哈德与葛笃德》瑞士著名教育家裴斯泰洛齐。
6. 《政治学》古希腊教育家亚里士多德教育思想的著作。
7. 《理想国》柏拉图的著作。
8. 《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昆体良的著作,西欧最早关于教育的著作。
9. 七艺中的四学几何算数音乐天文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
10.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11. 《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之父桑代克于1903年出版了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当时他在对研究对象进行研究时所采用的方法主要是自然科学方法。
12. 1868年,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人是教育的对象》,对当时的心理发展成果进行了总结,乌申斯基因此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13. 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的编写者是廖世承。
14. 我国第一本翻译过来的《教育心理学》书是房东岳。
15. 杨贤江是我国最早试图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教育问题的学者。
16. 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易公教育 17. 生物起源论代表人物利托尔诺《动物界的教育》。
18. 劳动起源论恩格斯《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的作用》。
19. 韩愈《师说》 20. 朱熹《四书集注》 21. 培根《论科学的价值与发展》从而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确立下来,与其他学科并列。
22.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近代独立形态教育学的开端。
教综教育学高频考点归纳教育学一、各种【著作】 1. 标志教育学成为一门学科是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的出版。
2. 我国春秋末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
其中的主要思想有: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表达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那么);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那么);教学相长(表达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是近代独立形态的教育学的开端。
4. 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为班级授课制的教育奠定理论的著作。
5. 【林哈德与葛笃德】瑞士著名教育家裴斯泰洛齐。
6. 【政治学】古希腊教育家亚里士多德教育思想的著作。
7. 【理想国】柏拉图的著作。
8. 【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昆体良的著作,西欧最早关于教育的著作。
9. 七艺中的四学几何算数音乐天文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
10.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11. 【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之父桑代克于1903年出版了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当时他在对研究对象进行研究时所采用的方法主要是自然科学方法。
12. 1868年,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人是教育的对象】,对当时的心理开展成果进行了总结,乌申斯基因此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13. 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的编写者是廖世承。
14. 我国第一本翻译过来的【教育心理学】书是房东岳。
15. 杨贤江是我国最早试图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教育问题的学者。
16. 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易公教育 17. 生物起源论代表人物利托尔诺【动物界的教育】。
18. 劳动起源论恩格斯【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的作用】。
19. 韩愈【师说】 20. 朱熹【四书集注】 21. 培根【论科学的价值与开展】从而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确立下来,与其他学科并列。
22.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近代独立形态教育学的开端。
山西特岗《教育学》高频考点——《学记》中的教育思想通过山西教师招聘网可以了解到2016年山西教师招聘最新考试动态,一般山西教师招聘有笔试和面试两个重要环节,笔试科目为《教育基础理论》和《学科专业知识》,面试以试讲、说课等形式考察,山西教师考试网整理了山西教师招聘真题供考生备考学习。
【《学记》的教育思想】《学记》(收人《礼记》)是中国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的第一部教育专著,成文大约在战国末期。
据郭沫若考证,作者为孟子的学生乐正克,全文1229字。
《学记》从正反两方面总结了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系统阐发了教育的作用和任务、学校制度、教育目的、教学原则、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师生关系等,尤以教学原则的总结最突出。
它是我国古代教育文献中最早的、体系比较完整的教育著作,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
1.论教育的功能提出“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揭示了教育的个体功能。
2.论教育制度与学校管理《学记》以追求古代理想社会制度的方式提出要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学制系统———“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
”在学校管理方面,《学记》提出了一个完整的教学进程和考查标准———“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
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
”3.论教育教学原则教学相长。
《学记》云:“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日:教学相长也。
”尊师重道。
《学记》明确提出了“师严然后道尊”的思想,这是一种传统教师观。
认为“能为师,然后能为长;能为长,然后能为君。
故师也者,所以学为君也”。
又说:“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就是君主对自己的教师也不能按一般臣下对待,即“当其为师,则弗臣也”,以示尊师之礼。
教育学高频考点之学记
和论语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教育学必考考点之《学记》和《论语》
在历年的教师招聘考试笔试的试卷上,总是会有一些频繁出现的面孔,他们是考试常考考点。
今天勤路为大家整理出来两个必考的也是大家易混的考点——《学记》和《论语》。
帮助大家更牢固的掌握和更清晰的分辨二者。
一、《学记》和《论语》出现的背景相似,都是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当时的中华大地文化繁荣,百家争鸣。
二、《学记》和《论语》在我国教育史上的地位都非常重要,对后世的启迪深远,甚至影响到我们当下的教育教学理念。
3、《学记》中提出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体现了教学的()
A.直观性原则B.巩固性原则C.启发性原则D.循序渐进原则
4、“学而时习之”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A.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B.启发性原则C.循序渐进的原则D.巩固性原则
5、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这反映教师劳动的哪种特点()A.主体性B.创造性C.间接性D.示范性
6、"教学相长","及时而教"等教育思想最早出自我国的()。
A、中庸
B、大学
C、论语
D、学记
7、主张"有教无类"的观点的人是()。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朱熹
8、提出"化民成俗,其必由学"的着作是()。
A、中庸
B、礼记
C、论语
D、学记
9、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着是()。
A、中庸
B、礼记
C、论语
D、学记
10、"温故而知新"体现的是哪种迁移()
A、顺向负迁移
B、顺向正迁移
C、逆向正迁移
D、逆向负迁移
题目难不难,不难,不难的基础是你要真正的掌握这两个大的考点哦,他们是教育学理论的基础知识,甚至应该成为我们必须了解的常识!
答案:1、B2、D3、C4、D5、D6、D7、A8、D9、D10、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