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底出血需定期复查
- 格式:doc
- 大小:12.00 KB
- 文档页数:2
一、概述咳嗽眼底出血是指咳嗽时眼部出现出血症状,常见于高血压、糖尿病、血液病等患者。
咳嗽眼底出血会导致视力下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针对咳嗽眼底出血的治疗方案进行详细介绍。
二、病因分析1. 高血压:高血压是导致咳嗽眼底出血的常见原因之一。
高血压患者血管壁脆弱,咳嗽时血压波动较大,容易导致眼底出血。
2. 糖尿病: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血管壁受损,咳嗽时血管承受压力增大,易发生眼底出血。
3. 血液病:血液病如白血病、血小板减少症等,导致血液凝固功能异常,咳嗽时血管破裂,引发眼底出血。
4. 其他原因:如眼部手术、外伤、药物反应等也可能导致咳嗽眼底出血。
三、治疗方案1. 基础治疗(1)控制血压:对于高血压患者,应积极控制血压,可选用以下药物:- 利尿剂:如呋塞米、氢氯噻嗪等;- 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阿替洛尔等;-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如依那普利、贝那普利等;- 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如氯沙坦、缬沙坦等。
(2)控制血糖:对于糖尿病患者,应严格控制血糖,可选用以下药物:- 磺脲类药物:如格列本脲、格列齐特等;- 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DPP-4):如西格列汀、沙格列汀等;-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如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等;- 胰岛素:根据病情调整剂量。
(3)改善血液循环:可选用以下药物:- 阿司匹林:用于预防血栓形成;- 华法林:用于治疗血栓性疾病;- 红细胞生成素:如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EPO)。
2. 对症治疗(1)止血治疗:对于眼底出血,可选用以下药物:- 羟化泼尼松:具有抗炎、抗过敏作用;- 非甾体抗炎药(NSAID):如布洛芬、萘普生等;- 抗凝药物:如华法林、肝素等。
(2)激光治疗:对于较小的眼底出血,可进行激光治疗,封闭破裂的血管,防止继续出血。
(3)玻璃体切除术:对于大量眼底出血,需进行玻璃体切除术,清除出血,减轻视网膜水肿。
3. 术后护理(1)休息:术后应充分休息,避免剧烈运动,防止再次出血;(2)饮食:保持清淡饮食,避免辛辣、油腻食物;(3)定期复查:术后定期复查眼底,了解病情变化。
眼底出血好的中医治疗方法,治疗方法眼底出血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眼科疾病,在临床上,中西医疗法结合治疗效果较好。
中国传统医学中,认为眼底出血与肝火上炎、肾虚阳亏、气血不足相关,因此,中医治疗眼底出血主要从调节肝肾功能、扶正气血、清热解毒等方面入手。
本文将从中医治疗方法、注意事项两个方面详细介绍中医治疗眼底出血的方法。
一、中医治疗方法1. 中药内服中药内服是治疗眼底出血的重要方法,可以根据病情选用不同的中药方剂。
例如,如果是因肝火上炎引发的眼底出血,可以选用清热解毒、平肝息风的中药方剂。
如果是因气血不足引发的眼底出血,可以选用补气养血、活血化瘀的中药方剂。
常用的中药有沉香、龙胆草、枸杞子、当归、川芎、红花、丹参等。
2. 针灸治疗针灸治疗是中医治疗眼底出血的重要方法之一,主要通过针刺眼部穴位,调节气血,促进病灶的吸收,达到治疗的目的。
常用的针灸穴位有风池、睛明、眼眶等。
3. 中药外敷中药外敷也是中医治疗眼底出血的一种方法,它通过将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功效的中药贴敷于眼部,起到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作用。
常用的中药有黄连、虎杖、金银花、石膏等。
4. 中药眼药水中药眼药水是治疗眼底出血的一种方法,主要是通过滴入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功效的眼药水,达到治疗的目的。
常用的中药有丹参、蒲公英、板蓝根、霜降梅等。
二、注意事项1. 饮食调理对于眼底出血的患者,饮食调理也是治疗的重要环节。
中医认为,饮食对身体的健康很重要,因此,患者在饮食上需要避免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葱、姜等,同时还需要注意控制油腻食物的摄入,多食用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
2. 睡眠调理睡眠也是治疗眼底出血的重要环节。
中医认为,睡眠质量对身体健康有重要影响,因此,眼底出血的患者需要注意调整睡眠质量,确保充足的睡眠时间和良好的睡眠质量。
3. 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如果眼底出血是由于某种基础疾病引起的,那么患者需要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以达到治疗眼底出血的目的。
中医眼科如何诊断和治疗眼底出血眼底出血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它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视力。
在中医眼科领域,对于眼底出血有着独特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中医认为,眼底出血的发生与人体的脏腑、经络、气血等密切相关。
其病因较为复杂,常见的有阴虚火旺、肝郁气滞、血热妄行、瘀血内阻等。
在诊断方面,中医眼科医生首先会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来收集患者的病情信息。
望诊主要观察患者的眼部外观,包括眼白是否充血、瞳孔大小及形态、眼底的色泽和血管形态等。
同时,也会留意患者的面色、舌苔等整体表现。
闻诊则通过听患者的声音、呼吸等,了解其身体状况。
问诊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如出血的时间、伴随的症状(如视物模糊、眼前黑影飘动等)、是否有头晕、头痛、口干、口苦等全身症状,以及患者的生活习惯、饮食偏好、情志状态等。
切诊包括切脉和触摸眼部等,通过脉象来判断患者的气血阴阳盛衰情况。
此外,中医还会结合现代医学的检查手段,如眼底造影、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等,更准确地了解眼底出血的部位、范围和程度,为诊断和治疗提供更详细的依据。
在治疗方面,中医强调辨证论治,根据不同的病因病机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对于阴虚火旺型的眼底出血,患者常伴有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五心烦热等症状。
治疗上以滋阴降火、凉血止血为主。
常用的方剂有知柏地黄丸加减,其中知母、黄柏滋阴降火,熟地、山茱萸滋补肾阴,丹皮、赤芍凉血止血。
肝郁气滞型的患者,往往情绪不稳定,容易生气或抑郁,伴有胸胁胀痛等症状。
治疗以疏肝理气、化瘀止血为法,常用的方剂如丹栀逍遥散加减,方中柴胡、白芍疏肝解郁,丹皮、栀子清热凉血,当归、桃仁活血化瘀。
血热妄行型的眼底出血,患者多有发热、口渴、舌红苔黄等表现。
治疗则以清热凉血、止血为主,常用的方剂如犀角地黄汤加减,水牛角、生地清热凉血,赤芍、丹皮凉血散瘀止血。
瘀血内阻型的患者,眼底出血日久不吸收,或有血块形成,常伴有眼部刺痛、舌暗有瘀斑等症状。
治疗以活血化瘀为主,常用的方剂如血府逐瘀汤加减,桃仁、红花、当归、川芎等活血化瘀,牛膝引血下行。
中医眼科如何诊断和治疗眼底出血眼底出血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对视力可能造成严重影响。
在中医眼科领域,对于眼底出血有着独特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中医诊断眼底出血,首先会进行详细的望闻问切。
望诊方面,观察患者的眼部外观,包括眼白是否有红血丝、眼珠的色泽和形态等。
同时,还会查看患者的面色、舌苔等,以了解整体的气血状况。
闻诊则留意患者的呼吸、声音等有无异常。
问诊至关重要,医生会询问患者眼底出血的发病时间、症状表现,如是否有眼前黑影飘动、视物模糊、视力下降的程度,以及是否伴有头晕、头痛、口干、口苦等全身症状。
切诊主要是通过触摸脉搏,判断脉象的浮沉、迟数、虚实等,从而了解气血的盛衰和脏腑的功能状态。
中医认为,眼底出血的病因病机较为复杂,主要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
一是阴虚火旺。
长期的劳心伤神、过度用眼、久病伤阴等,导致体内阴液不足,虚火内生。
虚火灼伤脉络,引起眼底出血。
二是肝火上炎。
情志不舒,肝郁化火,或暴怒伤肝,肝火亢盛。
肝火上扰于目,灼伤脉络,导致出血。
三是脾气虚弱。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若脾气虚弱,不能统摄血液,血不循经,溢于眼底。
四是气滞血瘀。
气血运行不畅,瘀血停滞于脉络,新血不循常道,从而发生眼底出血。
五是血热妄行。
外感热邪,或体内热毒炽盛,热入血分,灼伤脉络,迫血妄行。
针对眼底出血的中医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包括中药内服、中药外用、针灸等。
中药内服是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根据不同的病因病机,选用相应的方剂。
比如,对于阴虚火旺者,常用知柏地黄丸加减,以滋阴降火、凉血止血。
肝火上炎者,可用龙胆泻肝汤加减,以清肝泻火、凉血止血。
脾气虚弱者,以归脾汤加减,以健脾益气、摄血止血。
气滞血瘀者,用血府逐瘀汤加减,以活血化瘀、通络止血。
血热妄行者,用犀角地黄汤加减,以清热凉血、止血散瘀。
中药外用也能起到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例如,将一些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药制成眼药水或眼药膏,直接作用于眼部。
针灸治疗眼底出血也有不错的效果。
眼底出血的最佳治疗方法是怎样的眼底出血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疾病,通常由于眼部血管破裂或出血引起。
眼底出血会导致视力模糊、眼压增高、眼球疼痛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那么,针对眼底出血,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最佳的治疗方法呢?首先,对于轻度眼底出血,可以采取保守治疗。
患者需要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用力搔抓眼睛。
此外,患者还应该避免饮酒和吸烟,以及减少摄入高脂肪、高盐食物,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其次,对于中度眼底出血,可以考虑药物治疗。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开具一些药物来帮助患者缓解症状。
比如,可以使用一些促进血管收缩、止血的药物,以帮助止血并减轻眼部不适症状。
同时,患者还可以适当补充一些维生素和矿物质,以帮助眼部组织修复。
对于重度眼底出血,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可以通过激光、冷冻或手术等方式,来修复破裂的血管,减轻眼部出血的情况。
这需要在专业眼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术后需要患者严格遵守医嘱,定期复查,以确保眼部情况良好。
除了以上治疗方法外,患者还可以考虑采取一些辅助治疗方法,比如中医理疗、针灸、艾灸等,来帮助促进眼部血液循环,加速康复。
同时,患者还需要注意饮食调理,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E、锌等对眼部健康有益的食物,比如新鲜水果、蔬菜、坚果等。
总的来说,眼底出血的治疗方法因人而异,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以帮助眼部尽快康复。
同时,定期复查也是非常重要的,以监测眼部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希望患者能够早日康复,重拾健康的双眼。
眼底出血如何保护视力眼底出血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指的是眼球内血管破裂导致血液渗出至视网膜或视神经层的情况。
眼底出血严重影响了视力,并可能引起其他眼部并发症。
因此,了解如何保护视力在眼底出血患者中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重点介绍眼底出血的预防和治疗方法,以及一些注意事项。
一、预防眼底出血的措施1. 控制血压和血糖水平:高血压和糖尿病是导致眼底出血的常见原因。
患有高血压或糖尿病的人应积极控制自己的血压和血糖水平,并按医生建议进行药物治疗。
2. 注重饮食和生活习惯:饮食健康对眼底血管的保护至关重要。
建议摄入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E、叶黄素、玉米黄素等抗氧化剂的食物,例如橙子、柠檬、蔬菜、鱼类等。
此外,戒烟和限制酒精摄入也对眼底血管有益。
3. 视力保护:长时间用眼容易导致眼睛疲劳和血管扩张,增加眼底出血的风险。
因此,要注意适时休息,每隔一段时间停下来,放松眼睛几分钟。
4. 定期眼科检查:如若有患高血压、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人群,更应定期进行眼科检查,以及准确监测视网膜的变化。
二、眼底出血的治疗方法1. 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如果您出现眼底出血的症状,例如突然视力下降、暗影出现等,应立即就医求助专业医生的帮助。
眼科医生可以确定病因,并根据情况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
2. 药物治疗:根据病情和临床表现,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促进新血管生长的药物,如舒利迭注射液等。
这些药物可以帮助恢复视网膜的正常血液供应。
3. 激光治疗:对于部分眼底出血患者,激光治疗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
通过激光照射,可以有效地减少异常的血管增殖,恢复血管壁的正常结构。
4. 手术治疗:如果眼底出血严重影响了视力或引起其他并发症,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手术可以清除出血的视网膜或血管,以恢复视力。
三、眼底出血后的注意事项1. 遵循医生的建议:治疗期间,一定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药物使用和复诊。
如果有任何不适或症状变化,及时咨询医生。
2. 避免剧烈运动:在治疗期间,应避免剧烈运动和身体活动,以免出血再次发生或加重。
眼底出血治疗好方法眼底出血是指眼球底部的视网膜和脉络膜部分发生出血。
眼底出血的治疗方法取决于其原因和程度。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治疗方法。
1.观察和休息:对于轻度的眼底出血,医生可能会建议患者进行观察和休息。
休息可以帮助减轻视网膜和脉络膜的压力,有助于出血的吸收。
同时,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劳累和看电脑、手机等长时间用眼。
2.中药疗法:中药疗法在治疗眼底出血方面有一定的疗效。
中药具有活血化淤、消肿止血的作用,能够加快血液循环,促进出血的吸收和修复。
一些常用的中药有丹参、川芎、红花等,可以口服或外用。
3.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的眼底出血,特别是视力受到较大影响的患者,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常见的手术治疗方法包括激光治疗和玻璃体切除术。
- 激光治疗:激光治疗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治疗方法,可以通过激光照射出血部位,促进血管的收缩和闭塞,减少出血。
同时,激光还可以刺激组织修复,促进新血管的生长。
- 玻璃体切除术:玻璃体切除术是一种侵入性的手术方法,适用于严重的眼底出血,或者无法通过其他治疗控制出血的情况。
手术中,医生会通过切开眼球,在眼内注入特殊的溶液,清除出血的玻璃体,然后用生理盐水代替。
手术后,视觉会逐渐恢复。
4.调节用药:在治疗眼底出血的过程中,医生可能还会选择一些调节用药来帮助控制出血。
常用的调节用药包括抗血小板药物和抗凝血药物。
这些药物可以通过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和凝血因子的活动,减少出血的程度。
除了上述的治疗方法,眼底出血的预防也非常重要。
- 控制高血压和糖尿病:高血压和糖尿病是眼底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患者应积极控制血压和血糖水平,定期监测并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
- 注意眼部保健:尽量减少眼部受伤的机会,避免剧烈运动和外伤。
同时,注意眼部卫生,保持眼睛清洁,避免感染。
- 定期复查眼底:患者应定期复查眼底,及早发现和治疗眼底出血的迹象。
眼底出血一旦发生,应尽早就医,接受正确的治疗。
总之,眼底出血的治疗方法包括观察和休息、中药疗法、手术治疗和调节用药等。
如何预防眼底出血及其治疗方法眼底出血是指眼球后部的视网膜下或玻璃体内出血,是一种严重的眼部疾病。
眼底出血的发生与血管病变、高眼压、眼部创伤等因素有关。
眼底出血严重影响视力,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永久视力损害。
为了预防眼底出血的发生,并及时治疗已经发生的眼底出血,下面将介绍一些有效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
一、预防眼底出血的方法1.控制高血压:长期高血压是引起眼底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要保持血压的正常水平,饮食要低盐、低脂、低糖,定期测量血压并按医生的建议进行药物治疗。
2.控制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容易发生视网膜病变,从而增加眼底出血的风险。
所以,控制好血糖是防止眼底出血的重要措施之一。
3.不要揉擦眼睛:揉擦眼睛会造成眼压增高,促使血管破裂,导致眼底出血的发生。
因此,应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揉擦眼睛。
4.避免剧烈运动:剧烈运动会导致体内血压升高,增加眼部血管破裂的风险。
因此,在运动过程中要适时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5.定期复查眼底:无论是否有眼底出血的症状,都应定期进行眼底检查。
早期发现病变可以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疗。
二、眼底出血的治疗方法1.药物治疗:对于轻度的眼底出血,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来促进血液吸收,缓解眼底出血的症状。
常用的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药物和消肿药。
2.激光治疗:对于严重的眼底出血,激光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激光能够破坏破裂的血管,切断血流,促进病变血管的吸收和愈合。
3.手术治疗:对于无法通过药物和激光治疗有效控制的眼底出血,可以考虑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可以切除病变的血管,阻断出血源,达到治疗的目的。
4.中医治疗:中医药在眼底出血的治疗中也有一定的作用。
中药可以改善局部的循环,促进眼血管的恢复,起到一定的治疗效果。
5.营养调理:适当的饮食习惯对眼底出血的恢复也有积极的帮助。
多食用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E、叶黄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有利于眼底出血的恢复。
综上所述,预防眼底出血是关键,要注意控制高血压和糖尿病,不揉擦眼睛,避免剧烈运动,并定期复查眼底。
眼底出血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是什么眼底出血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症状,它并非一种独立的眼病,而是许多眼病和某些全身性疾病所共有的特征。
眼底出血会严重影响视力,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导致失明等严重后果。
因此,了解眼底出血的原因和处理方法至关重要。
眼底出血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全身性疾病高血压:长期的高血压会导致视网膜小动脉出现硬化,血管壁变厚、管腔变窄,当血压突然升高时,容易导致血管破裂出血。
糖尿病: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会引起视网膜微血管病变,导致血管脆弱、容易出血。
血液系统疾病:如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会影响血液的凝固功能,从而引发眼底出血。
动脉硬化:随着年龄的增长,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几率增加。
硬化的血管弹性降低,容易破裂出血。
2、眼部疾病视网膜静脉阻塞:这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眼底血管疾病,通常与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因素有关。
阻塞会导致血液回流受阻,从而引起眼底出血。
视网膜裂孔和视网膜脱离:视网膜出现裂孔或脱离时,会刺激视网膜血管,导致出血。
黄斑变性:尤其是湿性黄斑变性,新生血管的形成和破裂是眼底出血的常见原因。
葡萄膜炎:炎症会损伤视网膜血管,引起出血。
3、眼外伤外力撞击眼睛,如拳击、车祸等,可能导致视网膜、脉络膜等结构受损,引起眼底出血。
眼部手术:如白内障手术、青光眼手术等,如果操作不当或术后恢复不佳,也可能引发眼底出血。
4、其他原因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如抗凝血药、溶栓药等,可能增加眼底出血的风险。
过度用眼、长期熬夜、精神压力过大等不良生活习惯和心理因素,也可能影响眼部的血液循环,增加眼底出血的可能性。
当出现眼底出血时,需要及时采取以下处理方法:1、紧急处理立即停止正在进行的活动,坐下或躺下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头部晃动。
用手轻轻遮盖患眼,避免光线刺激。
2、就医诊断尽快前往眼科医院就诊,进行详细的眼部检查,如眼底镜检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等,以确定出血的原因和部位。
眼底出血的护理措施眼底出血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病症,通常与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相关。
当眼底血管破裂或受损时,会导致血液渗漏到眼底组织中,形成出血现象。
眼底出血不仅会影响视力,还可能损害视网膜和其他重要组织。
因此,在护理上需要及时采取措施,以确保患者的康复和视力的恢复。
目标眼底出血的护理目标包括:1.减轻症状和不适感:通常伴随着眼底出血的症状包括视力模糊、眼压感增加、眼部疼痛等。
通过合理的护理措施,可以减轻患者的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2.保护眼部组织:眼底出血可能对视网膜和其他眼部组织造成损害。
护理的目标是尽可能地减少损伤,并促进组织的修复和恢复。
3.促进血液循环:通过适当的护理措施,可以促进眼底的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反应,加速康复过程。
护理措施1. 定期复查和评估首先,对患者的眼底出血状况进行定期复查和评估是十分重要的。
通过对病情的及时观察,可以了解病情的发展和变化。
复查的频率和方法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并及时向医生反馈。
2. 控制炎症反应和疼痛眼底出血可能引起炎症反应和眼部疼痛。
因此,护理工作的重点之一是控制这些症状。
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给予患者适当的药物治疗:包括局部使用抗炎药、止痛药以及抗生素等。
具体的药物和剂量应该由医生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来确定。
•冷敷:利用冰袋或冰水浸湿的纱布轻轻敷在眼部,每次15分钟,可缓解疼痛和炎症反应。
3. 保持眼部卫生保持眼部卫生是眼底出血的护理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以下是一些建议:•患者在保持双手清洁后,用清水轻轻清洗眼部周围的皮肤,避免使用刺激性或有害的化学物质。
•避免揉搓或擦拭眼部,以免引起进一步的刺激或感染。
•避免使用眼妆品,以减少眼部刺激。
4. 促进血液循环促进眼部的血液循环有助于加速康复过程。
以下是一些促进血液循环的方法:•避免长时间的用眼,适当休息和眼操可以缓解眼部疲劳,促进血液循环。
•增加营养摄入,特别是维生素C和E以及葡萄籽等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的营养素。
眼底出血需定期复查
作者:梁慷
来源:《祝您健康》2013年第11期
一年前,60岁的王奶奶在家中做饭时感觉右眼忽然有一滴“水滴”流了下来,她赶紧用手擦眼睛,但怎么也擦不掉,发现原来水滴是在眼睛里面。
她感觉很奇怪,去医院检查,医生告诉她是右眼眼底出血了,出血量不大,可能会逐渐吸收,开了些活血化瘀的药,让她吃一段时间再来复查。
王奶奶一听“血会自行吸收”,便放了心,回家后将药吃完了,感觉右眼视力有好转,没有再去医院复诊。
最近几个月,王奶奶右眼的视力逐渐下降,直到右眼视力看不清伸到面前的手指,只看到手的影子晃动,才到医院看病。
医生仔细检查后发现,王奶奶右眼眼底不仅有出血,还发生了视网膜脱离,需要尽快手术治疗。
王奶奶很纳闷,怎么一年时间眼底出血没吸收,还引起了视网膜脱离?
医生解释说,王奶奶眼底检查的结果显示,这一年中右眼眼底曾经反复出血,而且出血量较大,涌入了视网膜前方的玻璃体中。
眼底出血,依照出血量的多少,出血部位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症状。
如果出血量少,视网膜周边部可能没有明显症状,如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和视网膜血管病变,在早期往往因没有明显症状而被忽视。
如出血量较多,患者可感到眼前有浮动黑影,甚至视线完全被黑影所遮挡,仅剩光感;如出血位于视网膜中心(黄斑区),患者中心视力丧失,即中心区视物不清有暗影遮挡,周边尚有部分视力。
王奶奶这一年中出现过这些症状,但是没有及时就诊。
一般来说,少量玻璃体积血可以自行吸收,但王奶奶这样眼底反复出血,大量积血难以吸收,最终演变成“疤痕组织”,牵扯导致视网膜脱离。
经过医生的全力治疗,王奶奶的视力有所恢复。
引起老年人眼底出血的眼疾较多,糖尿病、高血压、视网膜静脉阻塞、老年性黄斑变性、视网膜裂孔等都是常见病因。
发生眼底出血者应首先找出引起出血的真正原因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
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全身疾病者需关注血压、血糖、血小板、血液黏滞度、肝肾功能等一系列化验指标。
一般药物保守治疗1~3个月,眼底出血未被吸收, B超检查有视网膜脱离迹象,应尽早行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
专家提醒:眼底出血的病人在保守治疗期间,需定期到眼科做B超和眼压检查,观察恢复情况,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治疗,避免病情的发展。
(谢瞻整理)
(编辑林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