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北师大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汇总
- 格式:pdf
- 大小:1011.96 KB
- 文档页数:15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北师大版没有加倍的勤奋,就没有才能,也没有天才。
天才其实就是可以持之以恒的人。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勤奋一直都是学习通向成功的最好捷径。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一些八年级物理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知识点总结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发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但并不是所有的振动都会发出声音。
介质的定义:声音传播所需要的物质,我们称其为介质。
●声的传播:声的传播需要介质,声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V固>V液>V气)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音能通过固体、液体、气体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每秒传播的距离叫声速。
在不同物质中,声速一般不同;同一物质中,声速跟温度有关。
在15℃的空气中,声音每秒传播的距离是340m,声音在固体、液体中的传播速度比气体中要快。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人们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外界传来的.声音到达鼓膜并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引起声音的感觉。
在整个过程中,任何部分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
●骨传声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传入内耳刺激听神经,从而引起听觉的声音传播方式叫骨传声。
●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人再次听到的声音叫回声。
①区别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的耳朵比原声晚0.1秒以上。
②低于0.1秒时,则反射回来的声音只能使原声加强。
③利用回声可测海深或发声体距障碍物有多远。
三、声音的特性●频率物理学中,把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
频率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
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简称赫,符号是Hz.人耳能感知的声音的频率范围:从20Hz到20000Hz.人们把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把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波。
●音调音调的高低决定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
发声物体振动得快,频率大,发出声音的音调就高,听起来声音尖细;物体振动得慢,频率小,发出声音的音调就低。
2.1 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精选练习一、夯实基础1.(2019·黔西南)如图所示,铅笔的长度为 cm。
【答案】7.50。
【解析】由图知: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1个小格代表的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木块左端与1.00cm刻度线对齐,右端与8.50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8.50cm-1.00cm=7.50cm。
故答案为:7.50。
2.(2019·苏州)如图所示,木块的长度为______cm。
【答案】2.25。
【解析】由图知: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1个小格代表的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木块左端与3.00cm刻度线对齐,右端与5.25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5.25cm-3.00cm=2.25cm。
故答案为:2.25。
3.(2018·遵义)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的小红旗长度 cm。
【答案】9.00。
【解析】由图示刻度尺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物体的长度是9.00cm;故答案为:9.00。
4.(2018·龙东)如图甲所示,铅笔的长度为cm,用天平测物体质量时,砝码及游码位置如图乙所示,则物体质量为g。
【答案】3.25。
【解析】(1)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起始端从零开始,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因此物体的长度为3.25cm。
故答案为:3.25。
5.(2018·张家界)测量是生活和学习中一项基本技能。
(1)如图(甲)所示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为 cm;(2)如图(乙)所示用体温计测量体温,该体温计的示数是℃。
【答案】(1)1.44—1.46。
【解析】木块左端与4.00cm刻度线对齐,右端与5.45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5.45cm-4.00cm=1.45cm。
因人而异,读数在1.44cm-1.46cm均视为正确。
故答案为:1.44—1.46。
6.(2018·广东)(1)如题16-1图甲所示,圆形物体的直径是______cm,如题16-1图乙所示,秒表的读数为______s。
七年级物理知识点北师大版自古以来,物理一直是科学中最基础的一门学科。
而对于初中生而言,在学习物理时往往会忽略一些基础的知识,导致后面的学习变得异常困难。
因此,本文将为大家呈现七年级物理知识点北师大版,希望可以为大家的学习提供一定的帮助。
第一章运动1. 运动是什么?物理学家有个经典的定义:“在一定时间内改变位置的物体称为运动物体。
”在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有很多物体在运动,比如汽车、人、小球等等。
2. 运动的基本概念在学习运动时,需要掌握以下的基本概念: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运动的距离称为速度,通常用“米/秒”表示。
加速度:物体的速度发生了变化,那么就说这个物体发生了加速运动,其加速度就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发生的改变量。
3. 运动的规律物理学家发现了三大运动定律: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会保持静止或者匀速直线运动,除非外力作用于物体。
第二定律:力的作用会导致物体发生加速运动,且物体加速度与所施加的力成正比。
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于不同的物体之间。
第二章热学1. 热是什么?物理学家将热定义为物质内部分子振动的一种形式,通常认为是一种能量。
热可以由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这个过程被称为热传递。
2. 内能内能指的是物质内部的分子振动、转动、移动的热运动能,通常被表示为E。
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温度以及物体分子运动的自由度都有关系。
3. 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也称为能量守恒定律,它指出了能量在物质世界中的转换规律:能量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但总的能量是不变的。
第三章光学1. 光的特性光是一种电磁波,它的特性包括:光的传播速度可以通过空气、水、玻璃等透明媒介传播。
光在两种介质中传播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光在某些物质中会发生反射。
2. 光学公式和光学仪器光学公式的应用非常广泛,它们可以帮助我们计算镜子、透镜等光学仪器的成像原理。
对于成像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镜子成像公式:1/f = 1/do + 1/di透镜成像公式:1/f = 1/do + 1/di3. 视觉视觉是人类感知外部世界的重要途径。
初三物理知识点北师大版初三物理知识点北师大版一、力和运动1、物理学中,常见的力包括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其中,重力是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方向竖直向下。
而弹力则是由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方向与物体弹性形变的方向相反。
摩擦力则是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的力,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2、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静止和运动两种。
当物体不受力或受力平衡时,运动状态保持不变,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当物体受力不平衡时,运动状态会发生改变。
3、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即当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时,另一个物体也会对它施加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
4、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一种性质,即当物体不受外力或受力平衡时,运动状态保持不变。
惯性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二、力和机械1、杠杆是一种简单机械,它由一个硬棒(可以是直的或曲的)和支点组成。
杠杆能够将力从施力点传递到受力点,其中支点为杠杆围绕其转动的固定点。
2、滑轮是一种能够绕轴旋转的轮子,它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其中,定滑轮能够改变力的方向,而动滑轮能够改变力的大小。
3、斜面是一种常见的简单机械,它可以用来提高重物的高度或水平距离。
斜面的倾斜角越小,越省力。
4、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
其中,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势能与物体的位置和重力势能有关。
在机械能转化过程中,总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三、能量和热学1、能量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机械能、电能、化学能等。
当能量发生转化或转移时,总量保持不变。
2、内能是物体内部分子无规则运动的能量总和,与物体的温度和质量有关。
当物体吸收热量时,内能增大;当物体放出热量时,内能减小。
3、热机是一种利用燃料燃烧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做功的机器,它是现代社会中重要的能量转换装置。
其中,内燃机是最常用的一种热机,它主要由燃烧室、气缸、活塞、曲轴等组成。
4、热学中基本的定律包括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
北师大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汇总一、运动的描述与研究1.运动的概念与分类: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往复运动、周期运动、匀速运动、变速运动等。
2.速度的概念与计算:速度的平均值、瞬时速度的计算方法,速度的单位和量纲等。
3.加速度的概念与计算:加速度的平均值、瞬时加速度的计算方法,加速度的单位和量纲等。
4.位移与位移图:位移的概念、位移与位移图的关系等。
二、力的作用与运动1.力的概念与分类:力的概念、接触力、重力、弹力、摩擦力、浮力等。
2.牛顿第一定律:惯性、静止力与平衡力、力的合成、分解等。
3.牛顿第二定律:力的大小与加速度的关系、质量与重力的关系、物体与加速度的关系等。
4.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力的平衡与不平衡、动量守恒等。
5.加速度与摩擦力:摩擦力的概念与计算方法、摩擦力与加速度的关系等。
6.空气阻力与终端速度:空气阻力的概念与计算方法、终端速度的概念与计算方法等。
三、单位与物理量1.基本单位与导出单位:国际单位制、国际单位制中其他单位的定义与关系等。
2.物理量及其单位:长度、质量、时间、速度、加速度、力、功、功率、能量等。
四、简单机械1.功与机械优势:功的概念与计算方法、机械优势的概念与计算方法等。
2.机械能与能量守恒:机械能的概念与计算方法、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等。
3.杠杆与杠杆原理:杠杆的概念、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杠杆原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等。
4.滑轮与滑轮组:滑轮原理、滑轮的作用、滑轮组的应用等。
5.斜面与斜面上的物体:斜面的概念、斜面上物体的平衡、运动等。
6.齿轮与齿轮传动:齿轮的概念、齿轮的作用、齿轮传动的应用等。
五、热1.温度与温标:温度的概念、温标的构建方法、摄氏温标与开尔文温标等。
2.热量与传热:热量的概念与传递方式、导热、传导、辐射等。
3.能量守恒与绝热过程: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绝热过程的概念与计算方法等。
4.性质与传播:材料对热的性质、不同物质中的传热方式等。
六、光的传播1.光的直线传播:光的直线传播的概念、光的传播速度等。
北师大初中物理知识点北师大初中物理知识点笔记1、长度的测量: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单位及换算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m),常用的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长度的单位换算时,小单位变大单位用乘,大单位换小单位用除3、正确使用刻度尺(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2)使用时要注意①尺子要沿着所测长度放,尺边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
②不利用磨损的零刻度线,如因零刻线磨损而取另一整刻度线为零刻线的,切莫忘记最后读数中减掉所取代零刻线的刻度值。
③厚尺子要垂直放置④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4、正确记录测量值: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1)只写数字而无单位的记录无意义(2)读数时,要估读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误差不能避免,能尽量减小,错误能够避免是不该发生的减小误差的基本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另外,选用精密仪器,改进测量方法也可以减小误差6、特殊方法测量(1)累积法如测细金属丝直径或测张纸的厚度等(2)卡尺法(3)代替法运动描述1、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这就是说运动是绝对的,我们平常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参照物)而言的,所以,对运动的描述是相对的2、参照物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1)参照物并不都是相对地面静止不动的物体,只是选哪个物体为参照物,我们就假定物体不动(2)参照物可任意选取,但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对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可能不同3、相对静止两个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运动的物体,或它们之间的位置不变,则这两个物体相对静止。
4、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5、速度(1)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在匀速直线动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3)速度公式:v= S t(4)速度的单位国际单位:m/s常用单位:km/h 1m/s = 3.6 km/h6、平均速度做变速运动的物体通过某段路程跟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之比,叫物体在这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求平速度必须指明是在哪段路程或时间内的平均速度7、测平均速度原理:v = s / t测理工具:刻度尺、停表(或其它计时器)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最新超全北师大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汇总一、力和压力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是改变物体的状态或形状的原因。
2.力的单位:牛顿(N)。
3.力的分类:接触力和非接触力。
4.重力:是地球或其他天体对物体的吸引力。
5.弹力:是弹簧或其他弹性物体发生形变时产生的恢复力。
6.摩擦力:是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产生的阻力。
7.压力:是单位面积上的力的大小,计算公式为压力=力÷面积。
二、运动和速度1.运动的概念:物体在空间中位置的变化。
2.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物体的运动轨迹可以是直线或曲线。
3.速度的概念:物体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
4.速度的计算公式:速度=位移÷时间。
5.速度的单位:米/秒(m/s)。
6.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平均速度是物体其中一段时间内的速度平均值,瞬时速度是其中一瞬间的速度。
7.速度的方向:速度是矢量量,有大小和方向。
三、力与加速度1.加速度的概念:速度单位时间内改变的量。
2.加速度的计算公式:加速度=速度变化量÷时间。
3.加速度的单位:米/秒²(m/s²)。
4.根据力产生加速度的公式:力=质量×加速度。
5.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四、质量与重量1.质量的概念:物体所含物质的量,是物体固有的性质。
2. 质量的单位:千克(kg)。
3.质量的测量:质量可以使用天平进行测量。
4.重量的概念:物体受到重力的作用所产生的力。
5.重力与质量的关系:重力=质量×重力加速度。
6.重力的计算公式:重力=质量×9.8五、力的合成与分解1.力的合成:若多个力的作用方向相同,则合成力的大小等于各力的合力。
若多个力的作用方向不同,则用平行四边形法则或力的三角法则求合成力。
2.力的分解:可以将一个力分解为两个力,使其合力为原来的力。
六、浮力和密度1.水对物体的浮力:当物体浸入液体中时,液体对物体会产生一个向上的浮力。
2019-2020年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声现象三噪声与环保北师大版知识点练
习四十四
第1题【单选题】
为确保航空安全,深圳机场引进了“定向声波驱鸟设备”,该设备司一以定向远程发射大功率噪音声波,最高音值可达160 dB,有效影响范围为0.8公里。
关于该设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设备产生的是超声波
B、该设各产生的是次声波
C、“160dB”是指声音的响度大小
D、"160dB”是指声音的音调高低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在医院、学校和科学研究部门附近,有如图所示禁鸣喇叭的标志.在下列方法中,与这种控制噪声的方法相同的是( )
A、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
B、在道路旁设置隔声板
C、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
D、上课时关闭教室的门窗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根据响度大小来判断不同人的讲话声
B、动物和人的发声频率范围和听觉频率范围是一样的
C、中考期间学校周围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声源处减弱噪声
D、人耳能听到的是声波,听不到的就不是声波
【答案】:
【解析】:。
精选2019-2020年北师大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物质世界的尺度、质量和密度四新材料及其应用知识点练习第七十二篇第1题【单选题】纳米技术在研究电学材料、光学材料、高密度材料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纳米是下列哪种物理量的计算单位( )A、长度B、体积C、质量D、时间【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纳米材料具有传统材料所不具备的物理、化学特性,它将引发新的工业革命B、超导体主要应用在电饭锅、热水器和高压输电线上C、分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D、煤炭、石油、天然气、风能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要有计划的开采利用【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列说法中利用纳米材料特殊作用的有( )A、用纳米陶瓷制成的陶瓷容易撞碎B、为了装饰在墙壁涂刷了“立邦”漆,漆能吸附在墙上C、用胶水可以把两张纸糊在一起D、下雨天气红红的羽绒装不易被水淋湿【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纳米技术是各国竞相发展的一项技术,1nm=10^-9m。
当材料晶粒的直径小于1nm时,材料的性质就会出现奇异现象。
如各种块状金属有各种不同的颜色,但当其细化到纳米级的颗粒时,都成了黑色;实验室里使用的“还原铁粉”是黑色的,而“还原铜粉”仍为紫红色粉末;纳米氧化锌能吸收雷达电磁波,可用作隐形飞机的涂料。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还原铁粉的颗粒小于纳米尺寸B、还原铜粉颗粒大于纳米尺寸C、黑白照片底片上的银颗粒大于纳米尺寸D、隐形飞机是肉眼看不到的飞机【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航空器材常采用密度大、强度高的合金材料B、用光年表示宇宙时间,用纳米量度分子大小C、卫星通信、移动通信都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D、化石能源、核能、水能、太阳能,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根据下列图片所提供信息,有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宇宙示意图,宇宙尽管无穷大,但都是由物质组成的B、纳米材料,纳米科学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前沿,“纳米”实际上是一种很小的微粒C、冬天河水分布图,水在4℃时密度最大D、原子结构示意图,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绕原子核高速运动的电子组成【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半导体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B、超导体是一种电阻很大的材料C、纳米技术是大尺度范围内的科学技术D、超导材料用于输送电力可以降低电能损耗【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于纳米技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纳米是一个长度单位,符号nmB、人们在纳米尺度内发现很多新的现象,给技术带来很多新进展C、纳米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前沿之一,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D、所有的高科技产品都与纳米技术有关【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下列关于材料、信息及能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A、纳米材料的基本单元大小限制在1﹣100μm范围内B、同种材料制成的导体,其电阻大小只与长度有关C、我国海域深处蕴藏的大量“可燃冰”属于可再生能源D、用手机收看“华唐名师”的直播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答案】:【解析】:第10题【填空题】纳米是______的单位.1nm=______m,纳米技术是______尺度内的极微科学技术.A、长度B、10^﹣9<\/sup>C、纳米【答案】:【解析】:第11题【填空题】人们带的黄金手饰在正常状态下呈______色,而它的纳米颗粒却变成了______色,______显著下降。
北师大版初中物理全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1、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固态、气态、液态。
2、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物态变化跟温度有关。
3、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表示。
4、温度计的原理: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5、摄氏温度的规定:在大气压为1.01×105Pa时,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而把水的沸腾温度规定为100度,把0度到100度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称为1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6、温度计的使用:⑴让温度计与被测物长时间充分接触,直到温度计液面稳定不再变化时再读数,⑵读数时,不能将温度计拿离被测物体,⑶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标尺垂直,与液面相平,不能仰视也不能俯视。
⑷测量液体时,玻璃泡不要碰到容器壁或容器底。
7、体温计:量程一般为35~42℃,分度值为0.1℃。
8、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9、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有固定熔点即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
如:金属、食盐、明矾、石英、冰等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变软、变稀变为液体。
如:沥青、松香、玻璃10、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
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11、蒸发是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
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
12、影响蒸发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面的空气流通速度。
13、物理降温:在需要降温的物体表面,涂一些易挥发且无害的液体,通过液体蒸发吸热来达到降温的效果。
14、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15、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且能继续从外界吸热。
16、沸腾的现象:从底部产生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液面破裂,放出气泡中的水蒸气。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液面气压越小沸点越低,气压越大沸点越高。
高原地区普通锅里煮不熟鸡蛋,就是因为气压低,沸点低造成的。
2019-2020学年九年级物理全册第10章第5节火箭导学案 (新版)北师大版基础知识基础技能1.喷气式发动机(1)火箭起源于我国,是我国古代的重要发明之一,我国早在宋代就发明了火箭,如图所示是我国古代发明的神火飞鸦。
它的构造是在鸟的模型上扎几个火药筒,筒的前端是封闭的。
点燃火药时,火药燃烧产生的燃气以很大的速度向后喷出,“鸟”就向前飞出。
(2)现代的火箭原理同古代相同,但构造要复杂得多。
现代火箭的发动机是热机的一种,叫做喷气式发动机。
喷气式发动机与内燃式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是完全不同的,它的燃料在燃烧室内燃烧后产生高温、高压的气体,这种气体从尾部以极高的速度喷出,同时产生很大的反作用力推动机身向前运动。
而且它不需要像活塞、曲轴等那样的传动装置,减少了能量损失,大大提高了机身的飞行速度。
(3)喷气式发动机又分为空气喷气发动机和火箭喷气发动机两类。
①空气喷气发动机,本身只携带燃料,利用外界空气来助燃,飞行高度受到限制,不宜在高空飞行。
②火箭喷气发动机,本身带有燃料和氧化剂,不需要依靠外界空气来助燃,飞行高度不受限制。
【例1】关于喷气式发动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喷气式发动机工作原理与内燃式发动机相同B.空气喷气发动机和火箭喷气发动机都需要利用外界空气来助燃C.喷气式发动机是靠燃料燃烧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向后喷出,产生很大的反作用力推动机身向前运动D.空气喷气发动机飞行高度不受限制解析:喷气式发动机与内燃式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是完全不同的,是靠燃料燃烧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向后喷出,产生很大的反作用力推动机身向前运动,所以A错C对;火箭喷气发动机本身带有燃料和氧化剂,不需要依靠外界空气来助燃,所以B错;空气喷气发动机本身只携带燃料,利用外界空气来助燃,所以到了高空,没有空气就不能飞行了,飞行高度受到限制,所以D错。
答案:C2.火箭(1)火箭使用的燃料和氧化剂有固体、液体两种,分别叫做固体火箭和液体火箭。
(2)目前大多数空间运载火箭都是液体火箭。
2019-2020年北师大版初中九年级全册物理第十章机械能、内能及其转化五火箭复习特训第八十篇第1题【单选题】如图所示是神舟十号飞船点火起飞的情景.在火箭离地升空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符合科学道理的是( )A、火箭升空时的施力物体是地面B、火箭升空时将燃料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C、火箭升空时机械能的总量不变D、火箭升空时只受到重力的作用【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探月卫星“嫦娥一号”是中国第一颗月球卫星.在用火箭发射卫星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火箭发射升空时,动能减少,势能增大B、火箭发射升空时,动能增大,势能减少C、火箭发射升空时,机械能增大D、在卫星绕月飞行的过程中,若以月球为参照物,“嫦娥一号”卫星是静止的【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我国成功发射了“神十”载人飞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神十”随火箭升空的过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B、火箭的发动机选用液态氢作燃料,主要是因为氢具有较大的比热容C、穿越大气层时,“神十”和火箭克服摩擦,将机械能转化成内能D、“神十”和火箭升空的过程中,机械能的总量不变【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运载火箭在发射过程中,若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 )A、点火前火箭竖直立在发射台上时,只受重力作用B、点火后火箭升空时,受到重力和向上推力的作用C、点火后火箭升空时,只受重力作用D、点火后火箭升空时,只受向上推力的作用【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2016年7月,我国将利用火箭把世界首颗量子卫星送上太空,火箭常常采用液态氢为燃料,下列关于火箭工作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液态氢是一种清洁能源B、火箭采用液态氢作燃料是利用了其热值高C、在火箭加速升空的过程中,卫星的机械能总量大D、火箭燃烧室内的燃料燃烧时,将获得的内能全部转化成了机械能【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朝鲜于北京时间4月13日的6点38分在西海卫星发射场用火箭发射“光明星3号”卫星,引起危机,如图是火箭发射升空时的情景,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火箭上升过程中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增大,机械能增大B、火箭升空利用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C、火箭升空时受到平衡力的作用D、火箭升空时受到惯性力的作用【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下列物体上升的原理与火箭升空的原理不同的是( )A、直升飞机B、热气球C、庆典礼花D、喷水火箭【答案】:【解析】:第8题【填空题】美国正在实验助推火箭无损回收技术:火箭将飞船推送至一定高度;箭船分离,火箭停止喷火、落向地面;接近地面时,火箭再次消耗燃料、向下喷火,并以2m/s的速度匀速下降,如图所示.匀速下降时,火箭的动能______(变小/不变/变大),重力势能______(变小/不变/变大)?【答案】:【解析】:第9题【填空题】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采用液氧煤油发动机,可将25吨载荷送入近地轨道.火箭的动力来源于燃料燃烧产生的内能转化为火箭的______;火箭上升过程中与空气摩擦,外壳温度上升,是因为______的方法能改变火箭的内能.【答案】:【解析】:第10题【填空题】如图是我国用长征火箭发射“嫦娥三号”卫星时的壮观情景.火箭发射升空时,燃料通过燃烧将______能转化为燃气的______能,再转化为火箭的______能;火箭的燃料使用液态氢,主要是因为它的密度小且______大.【答案】:【解析】:第11题【填空题】如图是今年12月2日我国用长征火箭发射“嫦娥三号”卫星时的壮观情景.火箭发射升空时,燃料通过燃烧将化学能转化为燃气的______能,再转化为火箭的______能;火箭的燃料使用液态氢,主要是因为它的密度小且______大.【答案】:【解析】:第12题【填空题】我国火箭回收方式是:火箭消耗完燃料后将自动脱离飞船,借助降落伞落回地面,如图所示,匀速下落过程中,火箭的动能______(变小/不变/变大),机械能______(变小/不变/变大)【答案】:【解析】:第13题【填空题】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采用液氧煤油发动机,可将25吨载荷送入近地轨道.火箭的动力来源于燃料燃烧产生的内能转化为火箭的______;火箭上升过程中与空气摩擦,外壳温度上升,是因为______的方法改能变火箭的内能.【答案】:【解析】:第14题【填空题】火箭发射升空时,燃料通过燃烧将______能转化为燃气的内能,燃气对火箭做功,又将内能转化为火箭的______.【答案】:【解析】:第15题【综合题】如图为2015年4月我国发射“鲲鹏﹣1B”探空火箭的场景.起飞时火箭对喷出的燃气施加一个向下的力,由于______,燃气同时对火箭施加一个向上的力,使火箭上升.火箭在上升过程中,燃料的______转化为热能,最终转化为火箭的机械能.【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第一节物态变化温度1、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且伴随着吸热或放热,是物质状态的变化。
2、物态分类:自然界中常见的物质分为固态,液态和气态,除此以外还有等离子态。
3、三种物态的特点:形状体积流动性固态有一定形状有一定体积不具有流动性液态没有一定形状有一定体积具有流动性气态没有一定形状没有一定体积具有流动性4 水沸腾实验:(1)石棉网的作用:使烧杯底部受热均匀。
(2)实验完毕后,撤去酒精灯发现水会继续反抗一段时间,原因是:石棉网(或铁圈或烧杯底部)的温度高于水的温度;石棉网(或铁圈或烧杯底部)仍有余温。
(3)实验装置的安装顺序:从下往上,拆卸顺序:从上往下(4)图a是水沸腾时的情况,图b是水沸腾前的情况。
(5)水沸腾时,烧杯中不停地冒出“白气”,这些“白气”实际上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6)烧杯上面盖着厚纸片的目的:减少热量散失,增大液面上方气压,缩短加热时间。
(7)减少加热时间的方法:提升水的初温、减少水的质量、容器上方加盖子。
5、凭感觉判断物体或环境的冷热程度是不可靠的,需要用温度计准确测量。
6、温度:表示物体或环境的冷热程度。
7、温度计:(1)常用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水银、酒精等)液体的热胀冷缩(2)温度计构造:细玻璃管、玻)实验装置的安装顺序:从下往上,拆卸顺序:从上往下(4)图a是水沸腾时的情况,图b是水沸腾前的情况。
(5)水沸腾时,烧杯中不停地冒出“白气”,这些“白气”实际上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6)烧杯上面盖着厚纸片的目的:减少热量散失,增大液面上方气压,缩短加热时间。
(7)减少加热时间的方法:提升水的初温、减少水的质量、容器上方加盖子。
5、凭感觉判断物体或环境的冷热程度是不可靠的,需要用温度计准确测量。
6、温度:表示物体或环境的冷热程度。
7、温度计:(1)常用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水银、酒精等)液体的热胀冷缩(2)温度计构造:细玻璃管、玻璃泡、刻度线、单位(3)温度:t,温度单位:℃,注意单位的书写(4)一标准大气压(P=1.01×105Pa)下,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沸水温度为100℃。
比热容(基础)【学习目标】1、知道物质的比热容的概念、物理意义;2、记住水的比热容比较大,是4.2×103J/(㎏·℃);3、能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生活中的现象,并能设计实验、解决简单的问题;4、会设计并进行“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不同”的实验;5、能够利用吸热、放热公式进行相关计算。
【要点梳理】要点一、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1、提出问题:物体温度升高,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2、猜想与假设以水为例:水吸热的多少,与水的质量,水的温度升高有关,不同物质,质量相同,温度升高相同吸热是否相同呢?总结:物体吸热多少与物质的种类,物体的质量,物体升高的温度有关。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温馨提示:注意控制变量法的使用,取质量相同,初温相同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看吸热是否相同。
(以加热时间的多少来看吸热的多少)5、分析与论证:相同质量的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热是相同的;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热是不同的。
6、评估、交流与合作7、分析误差的原因要点二、比热容(《比热容、热量的计算》一、比热容)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所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温度乘积之比,叫做物质的比热容。
符号c,单位为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为J/(㎏·℃)。
要点诠释:1、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性质(1)同种物质在同一状态下的比热容与其质量、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及温度的改变无关。
(2)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的状态下比热容不同,如冰、水的比热容是不同的。
2、水的比热容比较大,是4.2×103J/(㎏·℃)。
主要表现:(1)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一定质量的水升高(或降低)一定的温度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较多,我们用水作为冷却剂和取暖用。
(2)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一定质量的水吸收(或放出)较多的热量而自身的温度却改变不多,这一点有利于调节气候。
夏天,太阳晒到海面上,海水的温度升高过程中吸收大量的热,所以人们住在海边并不觉得特别热;冬天,气温低了,海水由于温度降低而放出大量的热,使沿海气温降得不是太低,所以住在海边的人又不觉得特别冷。
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一章《简单电路》单元测试物理知识点总结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一章《简单电路》单元测试知识点总结一、明确内容,理清重点本章节主要介绍了简单电路的相关知识,包括电路的组成、电路的连接方式、电路的状态以及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等基本物理量。
重点在于理解电路的基本组成和各种电路元件的作用,掌握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和规律,能够分析和解决简单的电路问题。
二、关键词整理,深度理解1、电路:由电源、用电器和导线组成的闭合回路。
2、电路元件:电源、开关、导线、用电器等。
3、串联和并联:串联时元件逐个顺序连接,并联时所有元件并列连接。
4、电路图:用符号表示电路元件及其连接关系的图。
5、电流:电荷在电路中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6、电压: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
7、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三、知识点梳理,系统总结1、电路的基本组成:电源、用电器和导线是电路的三个基本要素。
2、电路的状态:通路、断路和短路是电路的三种基本状态。
3、串联和并联的特点:串联时电流不变,并联时电压不变。
4、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基本概念及关系: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电压等于电阻乘以电流;电阻等于电压除以电流。
5、电路图的绘制方法及规则:符号法、实物图法等,要遵循相应的绘图规则。
四、难点解析,深入探究1、如何判断电路的串并联关系?通过观察电流的流向来判断,若电流在路径上只经过一次所有元件,则为串联;若电流在路径上经过所有元件两次及以上,则为并联。
2、电路中的电压和电阻有何关系?在串联电路中,电阻越大,分得的电压也越大;在并联电路中,电阻越小,分得的电压也越小。
因此,可以通过改变电路中的电阻来调节电路中的电压。
3、如何求解电路中的电流?根据欧姆定律,电流等于电压除以电阻。
因此,只需要测量出电路中的电压和电阻,就可以求得电流。
五、展望未来,挑战新高通过本章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简单电路的基本知识和规律,掌握了分析和解决电路问题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