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治性特发性肉芽肿性乳腺炎病例报告及文献综述
- 格式:pdf
- 大小:642.12 KB
- 文档页数:5
超声检查肉芽肿性乳腺炎1例专题报告张颖发布时间:2023-05-15T08:15:12.831Z 来源:《健康世界》2023年6期作者:张颖[导读] 肉芽肿性乳腺炎则是非哺乳期乳腺产生的炎症以及慢性病变天津市宁河区潘庄医院 301508肉芽肿性乳腺炎则是非哺乳期乳腺产生的炎症以及慢性病变,临床将其称之为特发性肉芽肿性乳腺炎。
发病具有隐匿性,并无显著表现,早期具有较大的诊断难度。
临床通常选择影像学检查方法,一般选择超声[1]。
声像图表现和乳腺癌以及导管周围炎存在相似性,容易产生误诊。
临床研究显示超声检查能够将诊断正确率提升。
本次研究主要分析超声检查肉芽肿性乳腺炎的优势,进行如下报道:一、病例介绍患者女性,突发右乳内上疼痛,触及肿物,来我院就诊,进行超声检查后,结果显示右乳低回声肿物,建议上级医院进一步检查,遂去天津市肿瘤医院,超声结果显示该肿物可能为炎症性病变,建议患者进行穿刺以除外乳腺癌。
进行穿刺病理后显示右乳肉芽肿性乳腺炎,钼靶表示右乳上方致密,可能为良性病变。
患者遂入院手术治疗。
二、检查要点对患者的一般情况进行分析,而后按照患者的实际病情进行检查三、检查方法患者来我院超声检查,首先设置彩色多普勒诊断探头频率在5-10MHz,患者选择仰卧位,通过时钟法对双乳进行扫描,而后对病变位置的超声表现进行观察,而后采用二维超声对病变位置大小进行测量,经过频谱多普勒测量血流速度,测定阻力值。
与此同时,通过彩色多普勒模式按照BI-RADS予以分级,而后对患者进行诊断。
四、检查过程及结果我院超声检查描述为:右乳内上象限可见一范围约3.6x1.3x2.0cm的低回声肿物,边界欠清,形态不规则,内回声不均,并看见多发强回声光点,CDFI:低回声肿物内可见少量血流信号,周边血流信号较丰富,可探及动脉频谱,PSV:39cm/s,RI:0.63。
该肿物周边软组织层肿胀增厚,回声增强。
超声提示:右乳低回声肿物。
肿瘤医院超声检查考虑炎症性病变可能性大(BI-RADS:4A),乳腺癌不除外。
・病例报告・特发性肉芽肿性乳腺炎一例明晓翠 张培谊 黄小丽 杨真勇 患者女,38岁。
2010年7月中旬无意中发现右乳腺上方似有肿块,因无明显不适未引起重视。
2个月后肿块逐渐变大,并伴有轻微疼痛,2010年10月14日就诊。
门诊查体:右侧乳腺上方可触及大小3畅5~4畅0cm肿块,肿块边界不清,质地硬,表面不光滑,并伴有轻度疼痛;左侧乳腺及双侧腋下均未触及明显肿块。
超声检查:右乳腺肿块内部为低回声区,回声不均匀,边界不清,印象“乳腺癌?”。
钼靶X线检查:右乳腺肿块血运丰富,局限性致密影结构紊乱,边缘毛糙,脂肪层局限性浑浊,皮肤增厚,印象“乳腺癌?”。
患者既往无结核及其他传染病史,门诊以“乳腺癌?”收入院。
入院后查体未见其他阳性体征,其余检查及检验指标均未见异常,于2010年10月20日行右乳腺肿块切除手术并术中冰冻。
术中冰冻提示:乳腺肉芽肿性炎,考虑乳腺结核。
病理巨检:灰白及灰黄不整形组织1块,大小3畅5cm×3畅5cm×2畅5cm,肿块无包膜,切面呈实性,灰褐色、质中,发污,切面散在坏死病灶。
镜检:病变以乳腺终末导管小叶单位为中心,乳腺小叶结构消失,低倍镜观察乳腺小叶有多数肉芽肿,有的相互融合(图1)。
高倍镜观察有多核巨细胞、上皮样细胞、嗜酸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等构成肉芽肿病灶,病变中心无干酪样坏死(图2)。
病理诊断:(右侧)乳腺结核。
后经上级医院会诊,结合特殊染色结果:抗酸染色未见结核杆菌,PAS真菌染色阴性。
最后病理诊断:(右乳腺)特发性肉芽肿性乳腺炎。
讨论 特发性肉芽肿性乳腺炎是一种以非干酪样坏死性肉芽肿且局限于乳腺小叶为特征的乳腺肉芽肿性炎症病变,临床较为少见的乳腺慢性炎症,1972年Kessler等首次报道[1]。
本病局部临床表现酷似炎性乳腺癌,临床诊断十分困难,并且易漏诊、误诊。
其肉芽肿以乳腺小叶为中心,因此又称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granulomatouslobularmastitis,GLM)[2]。
肉芽肿性乳腺炎临床病例分析
徐东梅
【期刊名称】《山西中医》
【年(卷),期】2005(000)0S1
【摘要】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是一种少见的、局限于乳腺小叶的肉芽肿性病变,目前病因尚不明确,临床上很容易误诊。
本文结合2例肉芽肿性乳腺炎临床表现及
临床文献,探讨该病临床特点。
1 病例资料病例1:患者30岁,左乳肿块伴疼痛2个月,哺乳期。
无诱因出现左乳肿块,初约杏核大小,生长明显,皮肤微红、微热,无恶寒、发热。
以急性乳腺炎应用阿奇霉素、锋派新等治疗无效收入院。
查体:左乳
【总页数】2页(P)
【作者】徐东梅
【作者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71.44
【相关文献】
1.中药内服联合外用治疗肉芽肿性乳腺炎肿块期临床疗效观察 [J], 刘丽辉;侯小倩;李秋华;马跃海
2.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4在肉芽肿性乳腺炎病理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 杨小红;石岳;石鹤;杨婷子
3.超声检查在肉芽肿性乳腺炎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J], 董文达;劳诗伟
4.微创治疗脓肿期肉芽肿性乳腺炎的临床应用 [J], 李健;陈雅婷;杨少伟;袁丽媚;陈
红兵;王健;张朝栋;黄松带
5.中西医结合治疗肿块期肉芽肿性乳腺炎临床观察 [J], 吴姗姗;刘成全;徐妍;鲍丽娟;顾润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特发性肉芽肿性乳腺炎诊疗进展特发性肉芽肿性乳腺炎(IDI)是一种少见的乳腺疾病,多数发生在育龄期妇女,特征为急性乳腺炎样表现,包括乳腺局部红肿、疼痛、皮温升高,但无临床或实验室证据支持细菌感染,且经抗生素治疗无效。
本文将对特发性肉芽肿性乳腺炎的诊疗进展进行全面介绍。
一、病因特发性肉芽肿性乳腺炎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确,可能与内分泌失调、乳腺导管阻塞、乳腺组织的损伤和感染有关。
一些研究发现,患有特发性肉芽肿性乳腺炎的患者乳腺导管内存在异物或细菌感染的证据,但无法证实细菌的存在。
特发性肉芽肿性乳腺炎的病因可能是多因素导致的。
二、临床表现特发性肉芽肿性乳腺炎的临床表现类似于普通的乳腺炎,患者常常出现乳腺肿胀、乳房疼痛、皮肤红肿、乳头溢液等症状。
有些患者还会伴随乳腺组织的硬块或肿块,导致乳腺增生。
有时候疾病会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三、诊断特发性肉芽肿性乳腺炎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医生需要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乳房手术史、哺乳史、曾否感染等情况。
医生还需要对患者进行乳腺彩超、乳腺磁共振等检查,以排除其他乳腺疾病。
在排除其他疾病后,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结合内分泌激素水平检测,可以做出特发性肉芽肿性乳腺炎的诊断。
四、治疗目前,对特发性肉芽肿性乳腺炎的治疗尚未有统一的标准,但一般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
1. 保守治疗保守治疗包括冷敷、镇痛、抗炎和内分泌药物的应用。
冷敷可以缓解乳腺肿胀和疼痛,同时减轻局部红肿。
镇痛药物可以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保持患者的舒适度。
抗炎药物可以减轻炎症反应,缓解患者的症状。
内分泌药物可以帮助调节患者的内分泌水平,减少乳腺组织的增生。
2. 手术治疗对于部分患者,特发性肉芽肿性乳腺炎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通常包括乳腺组织切除术或乳腺导管探查术。
乳腺组织切除术适用于患有乳腺组织增生或肿块的患者,可以有效减轻病变的范围。
乳腺导管探查术适用于乳头溢液明显的患者,可以帮助医生找到导致溢液的病变,进而进行相应处理。
特发性肉芽肿性乳腺炎诊疗进展特发性肉芽肿性乳腺炎是一种少见的乳腺疾病,主要特征为乳房肿胀、疼痛以及乳头溢液。
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认为与免疫失调、细菌感染等因素有关。
本文将对特发性肉芽肿性乳腺炎的诊疗进展进行综述。
一、诊断1、病史特发性肉芽肿性乳腺炎多见于生育期妇女,且常有乳房瘙痒、灼热、乳头流液等症状。
部分病人有乳头内陷、生育史不良、哺乳史不佳等。
2、体检可见一个或多个肿块,质地较硬,大小不一,有压痛,患侧乳房肿胀,皮肤有潮红或紫红色变化,可有乳头流液或溢脓,并伴有深部淋巴结肿大。
3、影像学检查经常用于鉴别其他乳腺疾病,如乳腺癌、乳腺导管扩张、乳静脉曲张等。
乳腺B超和乳腺MRI是常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4、组织学检查通过乳腺切片检查可明确诊断。
特发性肉芽肿性乳腺炎的病变主要表现为肉芽组织及慢性炎症。
二、治疗1、药物治疗口服阿奇霉素、克林霉素、环丙沙星等抗菌药物是治疗特发性肉芽肿性乳腺炎的首选。
对于皮肤瘙痒症状,可使用抗组胺药或糖皮质激素。
对于疼痛控制,可采用非甾体消炎药或醋酸泼尼松等。
2、手术治疗对于病变局限、病理明确的患者,外科手术是可行的治疗方法。
手术方式包括乳房保存手术和乳房切除手术。
一般情况下,推荐采用保乳手术,手术后可行同期乳房成形术。
三、预后特发性肉芽肿性乳腺炎治疗后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
但需要提醒的是,由于该病易于复发,建议患者终身随访。
另外,对于怀孕或哺乳期的患者,应该尽量避免治疗药物对胎儿或母乳的影响。
总之,特发性肉芽肿性乳腺炎是一种容易误诊和漏诊的乳腺疾病,确诊后应根据患者情况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以获得最佳的预后效果。
肉芽肿性乳腺炎伴双下肢红斑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郭艳花【期刊名称】《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年(卷),期】2014(000)006【总页数】2页(P692-693)【作者】郭艳花【作者单位】310052 浙江杭州,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正文语种】中文肉芽肿性乳腺炎是一种临床上罕见且易误诊的乳腺良性、慢性炎症性疾病[1],临床表现以复发性乳腺旁脓肿或瘘管形成,乳头凹陷,腋窝淋巴结肿大,橘皮样病变为主,极易与乳腺癌相混淆,误诊率可高达56.9%~73.1%[2]。
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出现双下肢红斑极为罕见,国外报道较少,国内未见报道。
浙江省中医院乳腺病中心收治1例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笔者查阅了相关文献后报道如下。
患者,女性,38岁,因“双下肢红斑伴右乳红肿2月”至浙江省中医院乳腺门诊就诊。
患者于2个月前出现双下肢红斑伴右乳红肿,遂至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成人Still病,给予口服非甾体抗炎药(具体用药不详)未见好转,遂至浙江省中医院乳腺门诊就诊。
右乳红肿热痛加重,双下肢红斑较前增多,无发热、寒颤,无关节疼痛畸形,皮肤无丘疹、出血点。
查体:神清,精神可,发育正常,营养中等,无特殊病容。
皮肤巩膜无黄染,双下肢可见密集环状红斑,未见丘疹、风团及皮下出血点。
颊下、颌下、颈部、锁骨上、腋窝及腹股沟未扪及肿大淋巴,右乳乳头短小凹陷,乳晕红肿,乳房呈橘皮样改变,内上象限可见大小约2 cm×3 cm肿块,色红,质硬,界欠清,活动度欠佳,波动感不强,压痛明显,外上象限可见大小约4 cm×2 cm肿块,质硬,界欠清,活动度可,波动感强,压痛明显。
心肺查体未见明显异常,全腹软,未及压痛、反跳痛、肌紧张,肝脾肋下未及,肠鸣音正常。
双下肢无水肿,神经系统体征阴性。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9.8×109/L,中性粒细胞79.3%,淋巴细胞11.9%;超敏C-反应蛋白62 mg/L;血沉92 mm/h。
乳腺B超结果:右乳可见多个大小不等的低回声区,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局部与体表相连,较大的体积为3.46 cm×1.42 cm(外中),内可见缓慢流动的低回声光点,提示:右乳低回声区,考虑炎症。
20例肉芽肿性乳腺炎临床诊疗分析目的:探讨肉芽肿性乳腺炎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20例经病理确诊的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资料,归纳总结其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
结果:10例患者初始治疗为病灶扩大切除,全部治愈,随访期间复发2例。
5例患者应用糖皮质激素作为初始治疗,治愈4例,随访期间1例复发。
5例患者初始治疗为脓肿切开引流,3例治愈,随访期间3例均复发。
结论:肉芽肿性乳腺炎目前的治疗策略尚存在争议,在没有合并脓肿或瘘管、弥漫性病变时,病灶局部扩大切除是较确切的治疗方法。
[Abstract] Objective:To discuss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method of granulomatous mastitis.Method:Twenty cases of granulomatous mastitis with pathologically confirmed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2 to June 2014 were selected as the objects,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 and treatment effect of whom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Result:Wide local excision was performed in 10 patients,which were all healed completely,but with 2 cases relapsed during the follow-up.Steroid therapy was the initial treatment in 5 patients,in which 4 cases were healed completely,with 1 case relapsed during the follow-up.Incisional biopsy with abscess drainage was performed in 5 patients,in which 3 cases were healed completely,but all the 3 cases relapsed during the follow-up.Conclusion:The optimal treatment of granulomatous mastitis remains controversial.If patients’clinical manifestation of granulomatous mastitis have no concurrent abscess,fistula or diffuse involvement,the wide local excision maybe a ideal treatment method.[Key words] Granulomatous mastitis;Diagnosis;Treatment肉芽肿性乳腺炎是一种病因不明的、临床少见的乳腺慢性炎症性病变,可误诊为乳腺癌或乳腺脓肿,导致不必要的乳房切除或由于治疗不足导致迁延不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