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芽肿性乳腺炎的护理和辩证施护
- 格式:ppt
- 大小:543.50 KB
- 文档页数:7
化脓性肉芽肿病人的护理
首先,预防感染是化脓性肉芽肿病人护理的首要任务。
护士应加强对病人和家属的教育,告知他们正确的手卫生和个人卫生习惯,并鼓励戴口罩、洗手等措施。
医疗器械的严格消毒和隔离措施也是必要的,以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其次,伤口护理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化脓性肉芽肿病人,伤口通常需要进行冲洗、引流和更换敷料等处理。
护士应熟悉伤口清洁的原则,使用无菌的清洁剂进行冲洗,并根据病情定期更换敷料。
同时,护士还要观察伤口的颜色、分泌物和肿胀情况,及时报告异常情况。
药物治疗是化脓性肉芽肿病人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护士应确保病人按医嘱定时定量服用药物,并监测药物的效果和不良反应。
例如,部分病人可能需要使用抗生素来控制感染,护士要密切观察病人的体温、白细胞计数和症状变化等。
最后,心理护理对于化脓性肉芽肿病人的康复也非常重要。
护士应与病人保持良好的沟通,关注病人的情绪波动和需求,积极倾听病人的抱怨和困扰,并提供适当的情绪支持和安慰。
护士还应鼓励病人参加适当的康复活动,帮助其保持积极的心态,加快康复进程。
综上所述,对于化脓性肉芽肿病人的护理工作要做好预防感染、伤口护理、药物治疗、营养支持和心理护理等方面的工作。
通过全面的护理,能够促进病人的康复,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肉芽肿性乳腺炎40例目的:探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肉芽肿性乳腺炎的疗效。
方法:采用青敷膏外敷、脓肿切开、对口引流、刮匙搔刮窦道、生理盐水冲洗、棉捻捻腐、拖线等多种中医外治法为主,配合中药内服,治疗肉芽肿性乳腺炎40例。
结果:治愈35例,好转5例,治愈率87.5%,复发率为12.5%。
结论:中医外治为主、内治为辅的综合疗法治疗肉芽肿性乳腺炎疗效确切,无明显的毒副作用。
标签:中医;外治;内治;肉芽肿性乳腺炎中图分类号R737.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674-6805(2012)10-0064-02肉芽肿性乳腺炎,由Kessler和Wolloch于1972年首次提出[1],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乳腺炎性病变,其病理特征为坏死性肉芽肿性小叶炎,文献报道该病与哺乳史、吸烟、乳房外伤、口服避孕药物、分枝杆菌及棒状杆菌的感染有关[2-4]。
肉芽肿性乳腺炎主要表现为乳房肿块和乳房脓肿,手术局部切除和局部扩大切除并不能完全控制疾病的进展,反复的复发往往需要多次的手术治疗。
2008年3月-2010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乳腺科运用中医内外合治治疗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40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所有病例均来自笔者所在医院乳腺科门诊,诊断标准参照现代乳腺疾病诊断治疗学[5],40例均为女性,为非哺乳期或非妊娠期发病。
年龄最小28岁,最大48岁,发病峰值30~35岁;病程2个月~3年;首次发病29例,复发11例;既往服用避孕药物的患者10例,有积乳病史5例,因乳头内陷未哺乳者7例,无吸烟史及乳房外伤史。
1.2 治疗方法外治法:(1)银质球头探针;(2)4号医用丝线;(3)中号棉捻;(4)不锈钢硬刮匙;(5)生理盐水500 ml;(6)2%利多卡因;(7)疮灵液(笔者所在医院制剂主要有大黄、诃子、红花、黄蜀葵花等药组成);(8)枯矾纱布;(9)青敷膏(笔者所在医院制剂由大黄、黄柏、姜黄、白芷、白及、青黛花粉、甘草研细粉加饴糖1:1调制而成);(10)四子散药包(白芥子、莱菔子、苏子、吴茱萸,各100 g)等。
乳腺增生的中医辨证施护乳腺增生是指女性乳房组织发生增生性病变的一种常见疾病。
中医学认为,乳腺增生主要与体内的肝郁气滞、气血运行不畅以及湿热蕴结等因素相关。
通过中医辨证施护,可以有效缓解和治疗乳腺增生的症状。
本文将从中医的角度,探讨乳腺增生的辨证施护方法。
一、辨证要点中医辨证施护乳腺增生的核心是辨证施治,即根据不同的症状和体质,确定适合的治疗方案。
主要的辨证要点如下:1. 气滞血瘀型:乳房胀痛明显,且有胸闷、情绪烦躁的表现。
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弦细。
2. 湿热蕴结型:乳房胀痛并伴有难以触摸到的结块,且常有乳头瘙痒、分泌物增多、口苦口干等症状。
舌苔黄腻,脉滑数。
3. 气虚血瘀型:乳腺增生病程较长,乳房胀痛轻微,乳腺组织多为结节状,乳头无分泌物。
舌质淡白,脉细弱。
二、中医治疗方法1. 活血化瘀法:对于气滞血瘀型乳腺增生,可以采用活血化瘀的方法来缓解症状。
常用的中药有川芎、红花、当归等,可以药物煎煮后外敷患处,也可以口服。
同时,还可以根据个体情况,结合适量的按摩、艾灸等辅助治疗。
2. 清热解毒法:对于湿热蕴结型乳腺增生,可采用清热解毒的中药进行治疗。
常用的中药有黄连、金银花、赤芍等,能够清热解毒,疏散湿热。
此外,饮食上宜少吃辛辣、油腻食物,多喝凉茶、绿茶等有清热解毒作用的饮品。
3. 益气活血法:对于气虚血瘀型乳腺增生,可采用益气活血的中药进行治疗。
常用的中药有人参、黄芪、桃仁等,能够补益气血,活血化瘀。
此外,还可以结合针灸、拔罐等治疗方法,以加强疗效。
三、日常护理方法除了中医治疗外,乳腺增生的患者还需要注意日常护理,有助于缓解症状和预防疾病的进一步发展。
1. 饮食调理:患者应注意饮食调理,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多摄入新鲜蔬菜、水果、豆类等富含纤维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2. 心理疏导:乳腺增生与情绪变化密切相关,患者应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紧张或焦虑。
可以通过运动、听音乐、读书等方式进行自我调节。
乳腺炎病例护理一、病例背景乳腺炎是乳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常见于产后哺乳的妇女,尤其是初产妇。
本病多发生于产后3-4周,主要表现为乳房红、肿、热、痛,并有脓肿形成。
如不及时治疗,可能引发全身感染,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二、病例介绍患者,女,28岁,产后3周。
主诉:左侧乳房胀痛、红肿、发热2天。
患者自述哺乳时疼痛加剧,乳房触痛明显,无明显皮肤破溃。
查体:左侧乳房肿胀,皮肤红,触痛明显,无波动感。
体温38.5℃。
三、护理诊断1. 疼痛:乳房胀痛、红肿,患者感到不适。
2. 体温过高:患者体温38.5℃,需及时处理。
3. 营养不良:患者因疼痛减少进食,可能导致营养不良。
4. 哺乳问题:患者哺乳时疼痛加剧,影响哺乳。
四、护理措施1. 观察并记录患者乳房的症状变化,如红肿、触痛、波动感等。
2. 给予患者适当抗生素治疗,遵医嘱按时给药。
3. 鼓励患者多饮水,增加营养,提供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
4. 指导患者正确哺乳,采取舒适的哺乳姿势,减轻疼痛。
5. 热敷乳房,每次15-20分钟,每日3-4次,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
6. 教会患者乳房按摩技巧,以促进乳汁流畅,减轻乳房胀痛。
7. 保持乳房清洁,避免用手触摸,减少感染风险。
五、护理评价1. 患者乳房疼痛、红肿症状明显减轻。
2. 患者体温恢复正常,无发热现象。
3. 患者营养状况改善,体重逐渐增加。
4. 患者哺乳姿势正确,哺乳疼痛减轻,哺乳顺利进行。
六、健康教育1. 告知患者乳腺炎的预防措施,如保持乳房清洁、正确哺乳等。
2. 教育患者及时处理乳房问题,如乳头破裂、乳腺管堵塞等。
3. 强调定期产检的重要性,及时发现并处理乳腺疾病。
4. 鼓励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面对产后生活。
以上就是乳腺炎病例护理的专业、详细文档,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经络保守治疗肉芽肿乳腺炎的艰难探索赵海军一直以来,肉芽肿乳腺炎好发于年轻漂亮的女性,具有三个三的特点,即年龄30岁左右,产后三年左右,发病三个月才被确诊。
似乎是天妒红颜,这些女性都先天就美貌迷人,却因为这个病烦恼无数。
我们从发病原因进行了很多临床验证,但没有真正的答案;从手术上进行了无数次改进,包括引流装置的专利发明,但仍然不能避免复发;从中医调理上进行了无数验方,包括外用药的反复试验,但均没有达到满意的效果……。
经过艰难探索,最终,经过中西医结合,根据中医经络原理,结合抗炎西药封闭注射,通过我科自己的大型彩超设备给予精准指导,实现了保守治疗肉芽肿乳腺炎的宝贵积累,使得在我院治疗的肉芽肿乳腺炎患者,能够兼顾美丽,不留遗憾。
一、病因探索:1、针对肉芽肿乳腺炎大多患者年轻美貌,具有特别的靓丽迷人资质,考虑是否其体内具有更高的动情雌激素导致发生肉芽肿乳腺炎,因为女性雌激素有雌二醇、雌三醇、雌酮三种,但只有雌二醇才是动情激素,可以保存女性皮肤水分而使外表稚嫩水灵,经过对大约100多名肉芽肿乳腺炎女性就诊时进行的激素水平追踪,却与正常女性没有差别;2、有很多理论说肉芽肿乳腺炎源于特殊细菌感染,特别是结核杆菌嫌疑最大,因为其临床表现有相似之处,但该病没有结核的干酪样病灶,为此我们也对就诊的每一位患者都进行分支杆菌培养,也发现了一小部分患者有棒状杆菌,给予抗痨冲击治疗,效果甚微,说明该理论有待完善;3、有人说该病与残存的乳汁关系密切,是乳腺腺叶内还残存乳汁时受到外力打击后,乳汁外溢激发了机体的免疫反应,临床上确实有一部分患者有乳房外伤史,但这部分患者大多数好转较快,不像有红斑等并发症的患者治疗那么艰难,所以,乳汁外溢说只能看做是诱因;4、有的说与口服避孕药有关,但大多数患者没有服用历史,其学说过于牵强;5、中医认为与情志有关,临床上很多患者在保守治疗过程中,因为生大气而导致了病情反复或者加重,说明中医的这个理论是靠谱的。
乳痈因乳汁瘀积,肝郁胃热,热毒入侵乳房所致。
以乳房部结块肿胀疼痛、溃后脓出稠厚为主要临床表现。
病位在乳房。
急性化脓性乳腺炎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辨证分型:气滞热壅证、热毒炽盛证、正虚毒恋证。
二、护理要点(一)一般护理1、按中医外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病情较重者,卧床休息;脓肿切开后取半卧位或患侧卧位,以利脓液引流。
3、停止哺乳,用三角巾或胸罩托起患乳。
(二)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1、注意观察患乳肿胀范围、皮肤色泽、疼痛程度,有无肿块、触痛,全身有无寒热。
2、观察溃后脓液的量、色、质、气味及疮口有无乳汁排出。
(三)给药护理1、遵医嘱局部给予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类中草药外敷。
2、局部红、肿、热、痛严重者,应遵医嘱服中药回乳。
(四)饮食护理1、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少食辛辣、肥甘及鱼腥发物。
2、宜进食营养丰富、高维生素、高蛋白食物。
(五)情志护理介绍病情,消除患者恐惧及焦虑心理,使其配合治疗。
(六)临证(症)施护1、气滞热壅者,遵医嘱局部外敷中药膏。
2、疼痛剧烈时,遵医嘱针刺或注射止痛剂。
三、健康指导1、指导哺乳期妇女保持乳头清洁,定时哺乳,每次哺乳后将剩余乳汁吸空。
2、指导哺乳期妇女及时纠正乳头凹陷,防止因乳头内陷、乳汁不畅而反复发作。
3、防止乳头皲裂,可用自身乳汁涂抹;乳头擦伤、皲裂时,可外涂麻油或蛋黄油。
4、哺乳期妇女应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激动。
5、早期可采用局部热敷,促进血液循环,利于炎症消散。
6、以胸罩或三角巾托起患乳,脓未成者减少活动牵拉。
乳痈(急性乳腺炎)中医护理常规乳痈是由热毒侵人乳房所引起的一种急性化脓性病证。
一、护理评估(1)评估患者患乳肿胀范围、皮肤色泽、疼痛程度、有无肿块。
(2)评估患者有无寒热及体温变化。
(3)评估患者溃后脓液的量、色、质、气味,创口有无乳汁排出。
(4)评估患者心理-社会状况。
(5)中医证型:①气滞热壅证。
证候:乳汁瘀积结块,皮色不变或微红,肿胀疼痛,伴有恶寒、发热、头痛、周身酸楚、口渴、便秘。
舌红,苔黄,脉结代。
②热毒炽盛证。
证候:壮热、乳房肿痛、皮肤嫩红灼热、肿块变软、有应指感,或切开排脓后引流不畅,红肿热痛不消,有“传囊”现象。
舌红,苔黄腻,脉数。
③正虚毒恋证。
证候:溃脓后乳房肿痛虽轻,但疮口脓水不断,脓汁清稀,愈合缓慢或形成乳樱。
全身乏力,面色少华或低热不退,饮食减少。
舌质淡,苔薄,脉细涩。
二、护理要点(1)按中医外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2)保持病室空气新鲜,环境安静整洁,光线柔和。
(3)嘱患者保持足够的休息和睡眠,避免劳累。
(4)保持口腔、皮肤清洁,可用淡盐水或金银花煎水漱口,多食含纤维素较多的蔬菜及多汁水果。
(5)密切观察患者痈的疮形、肿势、色泽、脓液、疼痛和全身症状的变化,定时测量体温,做好记录,观察患者呼吸情况。
(6)给药护理:①对于中西药合用的患者,应告知药物服用方法及间隔时间。
②服用中药断乳时,详细记录断乳时间。
(7)饮食护理:①宜食清淡而富有营养的食物,不宜吃海腥河鲜催奶的食物,应适当减少脂肪的摄入量。
②忌食烧烤、煎炸、温热性食物,这类食物易生热助火,使病情加重。
(8)情志护理:①多与患者沟通,劝导其正确对待疾病。
②针对忧思恼怒、恐惧紧张等不良情志,指导患者采用移情相制疗法,转移其注意力,对于焦虑或抑郁的情绪变化,可采用暗示疗法或顺情从欲法。
③鼓励患者家属多陪伴患者,给予患者心理支持。
④鼓励患者间多沟通交流疾病防治经验,增强治疗信心。
(9)临证(症)施护:①使用排乳手法挤出淤积乳汁。
生脓性肉芽肿怎么护理好
一、概述
生脓性肉芽肿的护理工作是不可缺少的,好的护理是治疗生脓性肉芽肿的基础,患有生脓性肉芽肿的患者要做到健康科学的饮食,采用有效的护理方法才能帮助控制病情的发展,在日常生活中做好护理工作,今天就与您一起分享一下生脓性肉芽肿怎么护理好?
二、步骤/方法:
1、远离生脓性肉芽肿的发病源,在易于发生脓皮病的单位(如某些工厂、农机站、小学校等)中广泛进行有关防治化脓性皮肤病的宣传教育工作,定期进行预防检查,尽可能消灭一切发病因素。
2、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皮肤卫生,加强身体锻炼,增进皮肤的抵抗力。
3、避免皮肤的损坏,保持皮肤机能的完整性。
对于皮肤病,尤其是瘙痒性皮肤病,应及时进行合理治疗。
防治皮肤损伤,避免搔抓及皮肤摩擦等刺激。
4、在生活中注意细节问题,例如衣帽、毛巾、面盆等禁止公用,防止接触传染,对患者适当进行隔离。
患者所用敷料及接触物要严格消毒或焚毁。
在患病期间,除应用药液清洗皮损外,禁止用自来水洗涤患部,以防扩延。
5、饮食做到健康科学的饮食,发病时应禁饮酒或食辛辣刺激食物。
少食厚味食物。
90内蒙古中医药第 40 卷2021 年 3 月第 3 期丨nner Mongo 丨ia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V〇1.40 Nn.3 2021草10 g,4剂,早晚分服,煎服法同前嘱其注意保暖,预防感冒,调畅情志,清淡饮食=随访:恢复情况良好.按:麻杏石甘汤,是治疗外感咳嗽气喘的著名方剂,主要治 疗外感后,表邪未解、肺热咳喘证;三子养亲汤功用温肺降气、化痰消食,主治痰壅气滞证。
在临床上,两方相合,辨证应用,随证加减,可广泛用于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等外邪侵袭、肺气失宣而引起的咳嗽治疗:诸药 合用能够清泄肺热、疏利肺气、祛除痰浊、通畅腑气,可直切病 机,在临床上对治疗老年性痰热蕴肺型咳嗽有很好的效果,具 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4小结导师临床中十分重视抓主症,抓主要病机,注重分析疾病 演变规律。
他认为老年肺系疾病常常以咳嗽、痰多、喘促为主 症;外邪犯肺为主要病因或加重因素;肺失宣发肃降为基本病 机;病位在肺,久病及肾。
他治疗时抓住了祛邪宣肺与调补肺肾 的主要病机。
缓解期本虚为主,调补肺肾为要,发作时本虚标实 并现,祛邪宣肺、调补肺肾并重,根据情况调整药物比重。
其他 用药治法,随症加减。
临证之时,用药精当,严谨周密,方中药物 既各司其职,又相互配合,故常获良效。
参考文献[1]付新,刘阳,王雪梅,等.麻杏石甘汤的研究进展丨J].中医药信息,2017,34(2):126-128.丨2J付海晶,曲妮妮,赵宸.三子养亲汤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研究 概述[J].中国中医急症,20丨8,27(丨>:182-185.丨3]邓维海.麻杏石甘汤的临床应用分析|J丨.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16):180-181.[4丨黄晓洁,魏刚,张龙,等.麻杏石甘汤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研 究进展丨_|].广东药学院学报,20丨4,30(丨):丨10-114.丨5]尹桂华.三子养亲汤的药理学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IJj.当代医 学,20丨0,16(24):22-23.[6]王莉,张震.张震研究员治疗老年咳喘证的经验[J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3,34(12):5-6.丨7丨孙静.从肺肾阴虚论治老年肺部感染30例疗效观察丨J|.云南 中医中药杂志,2010,31(2): 17-18.丨8丨季坤,马建岭,史利卿.老年肺部感染中焦湿热兼证的证治特点 探讨1J1.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2013,20(3):4648.丨9丨刘维军,孙丽,李笃印.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急性肺炎(痰热壅肺 证)[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4,20( 10):220-222.[10丨张蕊.老年肺部感染痰热蕴肺证与湿热郁肺证证候特点比 较[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0.丨丨丨丨季卫明.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性痰热蕴肺型咳喘的临床效果 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95):68-69.中西医结合治疗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验案彭佳佳贾建东’(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300193)摘要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是一种慢性乳腺炎性病变,病程较长,复发率较高,常见于育龄期经产妇女临床表现多见乳房肿块,伴或不伴疼痛,乳房局部皮色变红,日久可见肿块化脓破溃,甚至形成窦道病理诊断是诊断该病的金标准贾建东主任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多年,获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有效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关键词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中西医治疗;验案中图分类号:R249 文献标识码:B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granulonmlous lobulamiastitis, G L M>是一种临床较为少见的乳腺炎性病变,首次报道见于 1972年,Kessler和W〇ll〇rh"i当时误将该病认为是恶性的,对其 中的2例在术前施行了放疗,认为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属器 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