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芽肿性乳腺炎
- 格式:ppt
- 大小:1.96 MB
- 文档页数:15
肉芽肿性乳腺炎15例临床分析吐尔逊太·木哈买提;韩丁【摘要】目的探讨肉芽肿性乳腺炎(GM)细胞学诊断与治疗特点.方法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肿瘤外二科2002年10月-2010年10月收治的15例GM临床、细胞学检查等资料结合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单纯肿块切除术5例,病变乳腺区段切除术9例,1例行脓肿切开置管引流术,配合中药内服.结果确诊必须依靠术后病理.病变以小叶为中心呈多灶性分布,有多种炎性细胞浸润,可见微脓肿.术后随访时间2个月~8 a,无局部复发.结论 GM细胞学的诊断,还需与其他疾病鉴别,直接行GM 扩大切除术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期刊名称】《新疆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2(035)002【总页数】4页(P238-240,243)【关键词】肉芽肿性乳腺炎;细胞学诊断;治疗【作者】吐尔逊太·木哈买提;韩丁【作者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肿瘤外二科,830000;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临床营养研究所,乌鲁木齐,83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5.8肉芽肿性乳腺炎(Granulomatous mastitis,GM)又称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GLM)、哺乳后瘤样肉芽肿性乳腺炎、特发性肉芽肿性乳腺炎等,是指乳腺的非干酪样坏死局限于小叶的肉芽肿病变,是一种临床上较少见的慢性乳腺炎性疾病[1]。
1972年由Kessler等[2]首先报道,国内1986年首先由马国华等[3]报道。
该病病因不清,临床表现酷似乳腺癌[4],常易误诊误治。
本研究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肿瘤外二科2002年10月-2010年10月收住的15例GM临床、细胞学诊断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以进一步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认识。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5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5~42岁,中位年龄36.5岁,均已婚,经产并哺乳,病程10 d~11个月,均无外伤史、乳腺炎病史,也无服用避孕药及女性激素病史。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肉芽肿性乳腺炎40例目的:探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肉芽肿性乳腺炎的疗效。
方法:采用青敷膏外敷、脓肿切开、对口引流、刮匙搔刮窦道、生理盐水冲洗、棉捻捻腐、拖线等多种中医外治法为主,配合中药内服,治疗肉芽肿性乳腺炎40例。
结果:治愈35例,好转5例,治愈率87.5%,复发率为12.5%。
结论:中医外治为主、内治为辅的综合疗法治疗肉芽肿性乳腺炎疗效确切,无明显的毒副作用。
标签:中医;外治;内治;肉芽肿性乳腺炎中图分类号R737.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674-6805(2012)10-0064-02肉芽肿性乳腺炎,由Kessler和Wolloch于1972年首次提出[1],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乳腺炎性病变,其病理特征为坏死性肉芽肿性小叶炎,文献报道该病与哺乳史、吸烟、乳房外伤、口服避孕药物、分枝杆菌及棒状杆菌的感染有关[2-4]。
肉芽肿性乳腺炎主要表现为乳房肿块和乳房脓肿,手术局部切除和局部扩大切除并不能完全控制疾病的进展,反复的复发往往需要多次的手术治疗。
2008年3月-2010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乳腺科运用中医内外合治治疗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40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所有病例均来自笔者所在医院乳腺科门诊,诊断标准参照现代乳腺疾病诊断治疗学[5],40例均为女性,为非哺乳期或非妊娠期发病。
年龄最小28岁,最大48岁,发病峰值30~35岁;病程2个月~3年;首次发病29例,复发11例;既往服用避孕药物的患者10例,有积乳病史5例,因乳头内陷未哺乳者7例,无吸烟史及乳房外伤史。
1.2 治疗方法外治法:(1)银质球头探针;(2)4号医用丝线;(3)中号棉捻;(4)不锈钢硬刮匙;(5)生理盐水500 ml;(6)2%利多卡因;(7)疮灵液(笔者所在医院制剂主要有大黄、诃子、红花、黄蜀葵花等药组成);(8)枯矾纱布;(9)青敷膏(笔者所在医院制剂由大黄、黄柏、姜黄、白芷、白及、青黛花粉、甘草研细粉加饴糖1:1调制而成);(10)四子散药包(白芥子、莱菔子、苏子、吴茱萸,各100 g)等。
什么人容易得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北京当代医院杜玉堂教授说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英文缩写GLM,1972年美国首次报道5例,国内1968年天津才有8例报道,可见原来是属于少见病种,可现在多了起来,尤其我们这里,但仍有很多病人被当成其他疾病在当地漫长的治疗着,不能及时的正确诊断出来,所以很难统计发病率。
乳腺的肉芽肿性炎有十多种,其中较为常见的有:乳腺结核、导管扩张症(浆细胞性乳腺炎)、乳晕下肉芽肿、管周性乳腺炎、糖尿病性乳腺炎、特发性即小叶性乳腺炎GLM。
可见乳腺是个好发肉芽肿性炎的器官。
从2007年至2012年,我们收治肉芽肿205例,而同期的浆乳和Zuska病只有71例,相差3倍之多,就可以证明肉芽肿GLM多于浆乳或乳腺瘘管。
尽管肉芽肿GLM的病因不明,但是我们分析205例的病史资料,多种原因的哺乳障碍,例如乳头畸形、哺乳期得了乳腺炎、有奶不喂、憋奶急回、哺乳时间少于6个月、小孩突然拒绝不吃(可能婴儿对乳汁变质极为敏感,乳癌也有这个“拒绝哺乳征”的危险信号)等等。
多种原因造成的乳汁淤积恐怕是肉芽肿发病的物质基础。
但最近发现:大约一半的肉芽肿病人手术时未发现乳汁淤积,即没有导管扩张和乳汁溢出。
乳头完全正常,病灶与乳头无关,乳头下的集合导管也不扩张。
这部分肉芽肿GLM是怎样发生的呢?仍然让人迷惑不解!!环境与饮食污染是导致积存乳汁变质的化学因素,有人在吃螃蟹、鳝鱼、大虾后发病,不排除人工饲养添加激素的可能,这也许是沿海城市发病率高的一种原因,所以应当远离“污染食品”,目前羊肉可疑,辣椒、牛肉、鸡肉尚未证实是有害食品。
钝性外伤,例如小孩的无意撞击、踢一脚、顶一下,还有用力的按摩,强力吸允等等,这些爱与性的“情伤”也可能诱发。
有人2月内吃5-6次紧急避孕药,真是把避孕药当糖吃!!有人药流后发病,有人用达因35、促排卵药后发病。
抗精神病、抗抑郁症/焦虑症药物,胃复安、马丁令等胃病药可以诱发,可以统称为药源性肉芽肿,那些未婚育的年轻少女,就有可能是药源性的。
摘要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granulomatouslobular mastitis ,GLM )是一种罕见的乳腺慢性炎症性疾病,有时难以与乳腺癌鉴别。
GLM 病因尚不明确,目前研究表明其可能与自身免疫、激素水平异常和感染等有关。
GLM 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其诊断主要通过组织病理学活检明确。
GLM 的治疗包括随访观察、类固醇激素、免疫抑制剂、抗生素及手术等。
目前GLM 的临床诊疗仍有许多困惑,尚缺乏统一的诊疗共识。
因此我们通过查阅国内外有关GLM 的文献资料作一综述,旨在为其临床诊疗提供更多依据。
关键词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治中图分类号:R737.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2501(2023)08-0910-08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3.08.007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GLM )是一种罕见的乳腺慢性炎症性疾病,于1972年由Kessler 和Wolloch 首次发现[1],其常见于育龄期女性,偶见于男性。
GLM 常反复发作,可形成窦道及疤痕,对女性乳房外观造成极大损害。
GLM 确切病因不明,目前对其发病机制亦知之甚少。
现有研究表明,自身免疫失调、微生物感染、激素失衡、局部损伤和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等可能是导致GLM 的危险因素[2]。
GLM 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两种治疗方案各有优劣,但均具较高的复发风险[3-4]。
目前GLM 的临床诊疗仍有许多困惑,尚缺乏治疗共识[5]。
本文通过全面查阅国内外有关GLM 的文献资料,阐述GLM 的表现及病理特征,常见病因及危险因素,诊疗现状及进展,以期通过梳理现有研究证据,协助临床医生改变目前GLM 诊疗困局,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治疗策略。
1GLM 的临床表现及病理特征乳腺肿块是GLM 最常见的临床表现[5]。
在早期阶段,乳房肿块可伴或不伴疼痛,且没有明显的局部皮肤改变。
超声检查肉芽肿性乳腺炎1例专题报告张颖发布时间:2023-05-15T08:15:12.831Z 来源:《健康世界》2023年6期作者:张颖[导读] 肉芽肿性乳腺炎则是非哺乳期乳腺产生的炎症以及慢性病变天津市宁河区潘庄医院 301508肉芽肿性乳腺炎则是非哺乳期乳腺产生的炎症以及慢性病变,临床将其称之为特发性肉芽肿性乳腺炎。
发病具有隐匿性,并无显著表现,早期具有较大的诊断难度。
临床通常选择影像学检查方法,一般选择超声[1]。
声像图表现和乳腺癌以及导管周围炎存在相似性,容易产生误诊。
临床研究显示超声检查能够将诊断正确率提升。
本次研究主要分析超声检查肉芽肿性乳腺炎的优势,进行如下报道:一、病例介绍患者女性,突发右乳内上疼痛,触及肿物,来我院就诊,进行超声检查后,结果显示右乳低回声肿物,建议上级医院进一步检查,遂去天津市肿瘤医院,超声结果显示该肿物可能为炎症性病变,建议患者进行穿刺以除外乳腺癌。
进行穿刺病理后显示右乳肉芽肿性乳腺炎,钼靶表示右乳上方致密,可能为良性病变。
患者遂入院手术治疗。
二、检查要点对患者的一般情况进行分析,而后按照患者的实际病情进行检查三、检查方法患者来我院超声检查,首先设置彩色多普勒诊断探头频率在5-10MHz,患者选择仰卧位,通过时钟法对双乳进行扫描,而后对病变位置的超声表现进行观察,而后采用二维超声对病变位置大小进行测量,经过频谱多普勒测量血流速度,测定阻力值。
与此同时,通过彩色多普勒模式按照BI-RADS予以分级,而后对患者进行诊断。
四、检查过程及结果我院超声检查描述为:右乳内上象限可见一范围约3.6x1.3x2.0cm的低回声肿物,边界欠清,形态不规则,内回声不均,并看见多发强回声光点,CDFI:低回声肿物内可见少量血流信号,周边血流信号较丰富,可探及动脉频谱,PSV:39cm/s,RI:0.63。
该肿物周边软组织层肿胀增厚,回声增强。
超声提示:右乳低回声肿物。
肿瘤医院超声检查考虑炎症性病变可能性大(BI-RADS:4A),乳腺癌不除外。
肉芽肿性乳腺炎治疗肉芽肿性乳腺炎并发症肉芽肿性乳腺炎治疗篇1:肉芽肿性乳腺炎的精准诊疗肉芽肿性乳腺炎不常见,但诊断和治疗相当棘手。
要根据不同临床表现、细菌学检查、免疫学检查和病理检查进行精准诊断和分类治疗的研究,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肉芽肿性乳腺炎的精准诊疗水平。
笔者从发病原因、精准诊断及精准分类处理3个方面探讨了肉芽肿性乳腺炎的精准诊疗。
肉芽肿性乳腺炎是非哺乳期乳腺炎中较难治疗的一种类型,一般是乳腺本身的炎症,也可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乳腺表现。
肉芽肿性乳腺炎的发病情况并不清楚,但在所有乳腺活组织检查病例中肉芽肿性病变不到1%,2000年后,该病的报道日益增多肉芽肿性乳腺炎不常见,但文献报告增加。
临床特征为育龄经产妇突发乳腺肿块,脓肿形成,继发窦道和溃疡,可反复发作或经久不愈。
棒状杆菌感染可使病程变得复杂。
经皮活检是主要的确诊方法,病理特征为以小叶为中心组织细胞的上皮样和多核巨细胞浸润的非干酪样肉芽肿伴微脓肿,需排除性诊断。
根据不同临床表现、细菌学检查和病理检查进行分类,随后可行手术、激素治疗后手术和抗分支杆菌治疗以及免疫抑制剂治疗等分类处理。
【关键词】肉芽肿性乳腺炎棒状杆菌诊断激素治疗手术抗分支杆菌药物Granulomatous Mastitis: Diagnonsis and TreatmentWANG Qi,YU Hal-jing, YANG Jian-mi. Breast center of Guangdong Women and Children HospitalAbstract Granulomatous mastitis is an mon conditioon,but increasing from articles published. In parou women of reproductive age,clinically,it can present as breast mass,abcess formation with features, and progression to sinus or skin ulcer that may relapse and prolonged unhealed. Corynebacterium infection can result in more plicated the process. Percutaneous biopsy is the main diagnostic methods of granulomatous mastitis which is characterised histopathologiclly by the presence lobulecentred non-caseating granuloma surrounded by epithelioid histiocytes and multinucleated giantcells ,and microabscess formation. Other diseases must be excluded. On the basis of the differental presentation, microbiology and biopsy evalution, we could classify granulomatous mastitis. Subsequently,conventional surgery, surgical excision after steroid therapy,and ant-mycobacterium drug and immunosuppressive treatment regimen can be carried out individual treatment.Keywords Granulomatous mastitis Corynebacterium Diagnosis Steroids therapy Surgery Ant-mycobacterium drug 非哺乳期乳腺炎尽管并不如哺乳期乳腺炎常见,但文献报告逐年增多,本病经常反复发作,治疗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