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痛患者的充分镇痛探讨
- 格式:ppt
- 大小:980.50 KB
- 文档页数:45
癌症疼痛管理药学专家共识一、概述疼痛会给癌症病人造成极大的身心痛苦,是导致抑郁和死亡等不良结局的高风险因素。
因此,癌症疼痛(以下简称“癌痛”)的治疗是癌症综合治疗中的核心环节之一。
药物治疗是癌痛治疗最为重要和常用的方法,规范、有效的药物治疗能够缓解80%~90%癌症病人的疼痛症状。
因此,根据癌症病人疼痛的性质、程度等情况,合理选择药物种类,个体化调整药物剂量,有助于获得最佳的镇痛效果。
癌痛发病机制复杂,临床表现多样,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众多,组建多学科疼痛管理团队已成为广泛共识。
药学部门在癌痛治疗药物规范使用与管理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工作内容涉及药事管理和药学服务中的各个环节。
为充分发挥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在癌痛药物治疗过程中的作用,结合我国癌痛治疗现状,特制定本共识,以期为推进癌痛规范化管理的药学服务实践提供指引。
二、癌痛药物治疗的原则及方案(一)WHO癌痛三阶梯镇痛原则及进展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癌痛三阶梯镇痛治疗”原则,应根据病人的疼痛程度,有针对性地选用不同强度的镇痛药物。
采用数字评分法(numericalratingscale,NRS)评分,对于轻度疼痛(NRS≤3分)可选用非甾体消炎镇痛药物,如果存在使用非甾体消炎镇痛药物的禁忌证,也可考虑使用低剂量阿片类药物;中度疼痛(3分<NRS<7分)可使用弱阿片类药物,也可使用低剂量强阿片类药物,并可联合应用非甾体消炎镇痛药物以及辅助镇痛药物(镇静剂、抗惊厥类药物和抗抑郁类药物等);重度疼痛(NRS≥7分)首选强阿片类药,并可合用非甾体消炎镇痛药物及辅助镇痛药物。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弱阿片类药物与非甾体消炎镇痛药在治疗癌痛的疗效方面无显著差异,低剂量强阿片类药物对中度癌痛的镇痛效果显著优于弱阿片类药物,且弱阿片类药物的镇痛效果存在天花板效应,因此,推荐中度疼痛病人也可使用低剂量强阿片类药物。
(二)癌痛药物治疗的五项基本原则及解读1.口服给药口服给药简单方便,为癌痛治疗的首选给药途径。
《患者自控镇痛治疗癌痛专家共识》要点患者自控镇痛治疗癌痛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镇痛方式,目的是通过让患者主动参与镇痛过程,提高镇痛效果,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患者自控镇痛治疗癌痛专家共识》主要内容包括以下要点:1.自控镇痛的定义:患者自控镇痛是指患者通过一系列设备或工具自行调节镇痛药物的使用,以达到满意的镇痛效果。
2.适应症:自控镇痛适用于各种类型和程度的癌痛,包括恶性肿瘤引起的骨痛、神经痛、淋巴结转移引起的疼痛等。
3.技术原理:自控镇痛系统由包括输注泵、输注管路、手持器和控制器等组成。
患者可以通过控制器按下按钮来给予自己药物以达到镇痛效果。
4.个体化治疗:每个患者的疼痛感受和药物需求是不同的,因此自控镇痛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调整。
医生需要与患者进行详细沟通,了解其疼痛程度和个人需求,制定合理的自控镇痛方案。
5.安全性评估:患者自控镇痛治疗需要注意安全性问题,如药物过量、过敏反应等。
医生在开展自控镇痛治疗前需要进行详细的疼痛评估和安全性评估,确保患者的安全性。
6.镇痛药物的选择:自控镇痛中常使用的药物包括吗啡、芬太尼等阿片类药物,也可以采用非阿片类药物如它必利定等。
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药物。
7.再次疼痛评估:在患者投注药物后,医生需要进行再次疼痛评估,以验证患者自控镇痛的效果。
如果患者的疼痛未缓解或药物需求过多,需要重新调整治疗方案。
8.监测和追踪:自控镇痛治疗过程中需要对患者进行监测和追踪。
医生需要定期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药物使用情况和不良反应等,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9.病例报告和经验分享:专家共识中还包括了一些病例报告和经验分享,通过分享不同病例的治疗过程和效果,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和借鉴。
总结起来,《患者自控镇痛治疗癌痛专家共识》涵盖了自控镇痛的定义、适应症、技术原理、个体化治疗、安全性评估、药物选择、再次疼痛评估、监测和追踪等多个要点。
该共识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指导,旨在提高患者的镇痛效果,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癌痛发生的原因及三阶梯镇痛的用药原则标签:癌痛;三阶梯镇痛癌痛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现对癌痛发生的原因和镇痛的用药原则进行总结如下:1 癌痛发生的原因1.1 癌本身引起癌灶发展压迫邻近组织,产生炎症,水肿,缺血,坏死,或内脏包膜膨胀;癌细胞侵入、渗透(或浸润)到胃、肠黏膜下层、肌层淋巴管;癌细胞广泛转移,侵入血管、骨和其他脏器,产生癌栓、梗塞和病理性骨折。
临床发现肝细胞癌(肝实质)生长、胀大引起包膜牵引紧张,故认为肝癌生长率与疼痛发生有关。
突然长大的肝癌疼痛明显,而缓慢长大的肝癌,病人逐步适应了肝包膜的牵张,则无明显疼痛。
如有静脉癌栓则疼痛加剧。
1.2 伤害性诊断检查引起如心、脑血管造影,食管镜、胃镜,肝、肠动脉造影,腹腔镜、肠镜、膀胱镜等检查均可刺激、伤害周围有关感受器产生疼痛。
1.3 抗癌治疗过程引起主要有:①手术后各种痛证,如肺、乳腺切除后臂丛神经痛,胃肠术后并发症;②化疗后的周围神经炎,股骨头无菌性坏死;长期应用激素类药物治疗,停药后的假性风湿性关节炎,全身乏力、疲劳,广泛性肌肉关节酸痛,这些症状在恢复应用激素后即可消除;③放射治疗后综合征,如放射性肠炎,继发于腹部、盆腔恶性肿瘤,直肠癌放疗后,会阴部痛。
还有常见的臂丛、腰丛放射后纤维增生、变性等导致的疼痛,放射后骨髓病变以及放射导致的继发性初级神经纤维瘤等。
1.4 与癌本身或与癌的检查和治疗无关的痛证如同时伴有强直性颈、腰椎等骨关节炎、偏头痛、痛风、腹腔动脉瘤、糖尿病等。
1.5 心理因素癌症患者在患病过程中经受了包括身体和精神两方面的刺激,感到精力疲惫,失去工作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必须依靠他人帮助。
然而情绪的波动和心理状态(焦虑、悲观失望、欲寻短见等)与医护人员的态度、医疗技术条件、家庭、朋友及单位的关心与否密切相关。
近年来根据癌痛发生多因素提出的概念,患者对痛的认识,对“死”的恐惧,情绪、心理的变化都会影响痛觉程度。
有人研究发现癌症已转移的患者其心理因素对痛的影响比癌转移的部位更为重要。
癌症疼痛患者的镇痛药物选择与管理癌症是一种严重的疾病,患者往往伴随着剧烈的疼痛。
为了减轻患者的痛苦,合理选择和管理镇痛药物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讨论癌症疼痛患者的镇痛药物的选择和管理策略。
一、镇痛药物的选择1. 非处方药物非处方药物通常被用于轻度到中度的癌痛,如头痛、骨骼疼痛等。
常见的非处方镇痛药物有阿司匹林、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等。
这些药物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和减少疼痛传导来缓解患者的疼痛。
2. 弱镇痛药物弱镇痛药物主要用于中度到重度的癌痛。
常见的弱镇痛药物包括吗啡、可待因和氯胺酮等。
这些药物通过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来缓解疼痛,但使用过程中需注意可能的副作用和依赖性问题。
3. 强镇痛药物对于剧烈的癌痛,强镇痛药物是首选的治疗方法。
强镇痛药物包括吗啡、芬太尼和杜冷丁等。
它们的作用机制是通过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来抑制疼痛,但使用过程中需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和可能出现的副作用。
二、镇痛药物的管理1. 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每个患者的疼痛程度和病情都不同,因此需要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医生应根据患者的情况评估疼痛的程度和性质,并选择合适的镇痛药物。
同时,要定期评估治疗效果,并根据需要调整药物剂量。
2. 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和相互作用镇痛药物可能会引起一些副作用,如便秘、恶心和嗜睡等。
医生应对患者进行详细的告知,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此外,镇痛药物还可能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影响治疗效果或增加副作用的风险。
因此,在给患者开具药物处方时,医生应详细了解患者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并注意相互作用的可能性。
3. 多学科合作癌症疼痛管理是一个综合性的治疗过程,需要多学科的合作。
医生、药剂师、护士和康复师等应充分合作,共同制定患者的治疗方案,并密切观察治疗效果。
同时,患者的家人也应参与到治疗中,提供支持和照顾。
4. 疼痛评估和记录定期的疼痛评估和记录对于治疗效果的判断和调整至关重要。
医生应引导患者使用合适的疼痛评估工具,并记录患者的疼痛程度和药物使用情况。
疼痛是造成中晚期癌症患者痛苦的主要原因之一,与肿瘤侵犯及治疗相关。
当癌症患者肿瘤溃烂感染、侵袭程度较深、压迫神经丛或阻塞空腔脏器时,均会导致疼痛。
癌症放疗、化疗、手术损伤等也是造成癌症疼痛的重要原因[1]。
癌症疼痛程度剧烈,表现为躯体、心理、精神等全方位疼痛,降低患者生存质量。
科学、有效的镇痛可改善早中期癌症患者一般情况,顺利完成治疗,对于晚期癌症患者,则可使其获得舒适的带瘤生存,提升患者生存质量。
三阶梯药物止痛法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应用于癌痛的治疗方案,可根据患者疼痛程度选择不同阶梯治疗方案。
但该镇痛方案主要作用于全身,忽视局部治疗的作用,长期用药会产生耐受性及成瘾性,且可能伴有便秘、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2]。
针灸作为一种外治疗法,可通过局部刺激达到扶正祛邪、调和脏腑、舒筋活络、活血镇痛等多种功效,在癌症疼痛镇痛治疗中具有一定效果。
1癌症疼痛中医病机中医认为癌症的形成是因正气不足、阴阳失衡,而后邪毒入侵所致。
癌症疼痛是因“瘕积聚”或“淤结成块”引起局部不通,肿瘤日久,损伤正气,气虚难以推动血行,无法荣养经络,脉络受阻则发痛;肿瘤病症侵袭,正邪于脏腑经络交织,使机体气机升降失常,气滞血瘀,阻滞脉络,不通则痛[3]。
癌症疼痛中医治疗宜调和阴阳、扶正祛邪、活血通络、理气镇痛。
疼痛也源于其他伤害人体的刺激,情志内伤也是导致疼痛的不可忽视因素,治疗时需注重镇静安神,以减轻精神性疼痛。
2针灸治疗癌症取穴规律经临床研究发现[4],足三里、合谷、内关、三阴交、阿是穴、中脘、太冲、血海、丘墟、支沟、梁丘等为癌症疼痛治疗主要穴位,足三里、合谷、内关、三阴交等应用较多。
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为土经土穴,刺激足三里可补中益气、健脾养胃,增强气血生化,调节全身水谷精微输布,使气血生化源源不断,滋养脏腑及四肢百骸,减轻癌症不通、不荣之痛。
足三里在癌症疼痛针灸治疗中较为常见,对于胃癌、肝癌等止痛效果最佳。
合谷为阳明经之原穴,位关口,与肺经络脉相通,隶属大肠经,是调理人体气机之大穴,具有理气活血、驱邪止痛、镇静安神、宣肺理气、疏风解表、和胃降气、理气镇痛等功效,可减轻肿瘤相关疼痛及精神性疼痛。
多瑞吉、美施康定和奥施康定在晚期癌痛患者中的疗效研究及护理分析【摘要】晚期癌痛患者的疼痛管理至关重要,多瑞吉、美施康定和奥施康定是常用的镇痛药物。
本文通过对这些药物在晚期癌痛患者中的疗效及护理分析,探讨它们的作用机制、合理应用和护理措施。
研究表明,多瑞吉、美施康定和奥施康定在缓解晚期癌痛方面均具有良好的疗效,但在具体临床应用中需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个体差异进行选择。
护理措施对提高疼痛管理效果至关重要。
未来的研究应该加强不同镇痛药物的比较,探索更有效的治疗策略。
综合比较显示,选择合适的镇痛药物和进行细致的护理工作可以显著改善晚期癌痛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多瑞吉、美施康定、奥施康定、晚期癌痛患者、疗效研究、护理分析、疼痛管理、作用机制、护理措施、合理应用、综合比较、未来研究方向、护理工作展望。
1. 引言1.1 疼痛管理在晚期癌症患者中的重要性疼痛是晚期癌症患者常见的症状之一,其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会对心理和情绪产生负面影响。
有效的疼痛管理在晚期癌症患者的治疗中显得尤为重要。
在晚期癌症患者中,疼痛不仅会使患者无法正常进食、睡眠和活动,还会导致身体疲惫、抑郁和消沉。
长期的疼痛感受会加重患者的痛苦和焦虑,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家庭关系。
在治疗晚期癌症患者时,有效的疼痛管理不仅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还可以提高其对治疗的接受度和生存质量。
通过科学合理地选择药物和结合综合护理措施,可以有效控制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提高其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
疼痛管理在晚期癌症患者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医护人员在治疗中需要重点关注和加强的方面。
有效的疼痛管理不仅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疾病,还可以提高其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时间。
1.2 多瑞吉、美施康定和奥施康定的作用机制引言:多瑞吉、美施康定和奥施康定都是用于晚期癌痛患者的药物,它们在疼痛管理中起着重要作用。
这些药物的作用机制对于了解它们在治疗癌症疼痛中的效果至关重要。
癌痛怎样用止痛药对于晚期癌症患者来说,疼痛是最为常见的主要症状,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以便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自身的痛苦,已然成为癌痛患者广泛关注的问题之一。
经过多年的医疗实践证明,使用止痛药是缓解癌痛患者痛苦的主要手段之一,尽管通过这一种方式能够起到良好的止痛效果,但是如果使用不当,仍旧会给病人带来极大程度的疼痛感,甚至还会对癌痛患者的生命构成一定的威胁。
因此,如何正确使用止痛药显得尤其重要。
一、癌痛“三阶梯止痛疗法”的具体应用由于每个癌痛患者癌症发生的部位以及性质等各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再加上每个癌痛患者疼痛的原因以及疼痛的程度不尽相同,所以要想尽可能地减轻病人自身的疼痛,则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经过明确的诊断之后才能对症用药。
在使用止痛药的过程中,往往会以“三阶梯止痛疗法”为依据,并结合癌症疼痛患者的具体病症对止痛药的使用种类、剂量以及给药方式和间隔进行进一步的判断,以便能够使得大多数癌痛患者的疼痛程度得以缓解,在理想的状态下,部分癌痛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还能得以逐步恢复。
具体来看,“三阶梯止痛疗法”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1.第一阶梯的止痛疗法主要针对的是轻度疼痛的患者,采用的止痛药为解热镇痛剂类药物,其标准止痛药为阿司匹林,替代药物主要有以下几种:其一,消炎痛;其二,对乙酰氨基酚;其三,布洛芬;其四,双氯芬酸。
这些药物除了能够起到治疗轻度疼痛患者的效果以外,还可作为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治疗所需药物的辅助用药。
需要注意的是,使用此类药物还有可能伴有胃出血以及胃溃疡等胃肠不良反应,而且使用的剂量一旦增加,还会使其毒性增加,所以为了能够尽可能地降低用药的风险以及用药所带来的副作用,最好将这几类药物进行交替使用,2.第二阶梯的止痛疗法主要针对的是轻度疼痛的患者,采用的止痛药为弱阿片类药物,其标准止痛药为可待因,替代药物主要有以下几种:其一,强痛定;其二,羟考酮;其三,曲马多;其四,痛力克;其五,右丙氧芬。
如何缓解癌症病人的疼痛如何缓解癌症病人的疼痛因为肿瘤发展的各个阶段都有疼痛。
直接由肿瘤发展侵犯引起的疼痛,采用合理的以及正确的抗肿瘤治疗往往是治疗疼痛的最有效的方法,特别是对于进展较快,早期容易发生远处转移的肿瘤。
下面看看可以缓解癌症患者疼痛的方法。
缓解癌性疼痛方法一、缓解疼痛中化疗的应用:主要取决于肿瘤对化疗的敏感性,一般来说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白血病、睾-丸肿瘤、小细胞肺癌、乳腺癌及卵巢癌对化疗敏感,治疗后疼痛可得到明显缓解。
低龄患者或一般情况好的患者能耐受强烈的化疗及其相应的毒副作用,因此可获得较好的肿瘤治疗效果止痛缓解。
缓解癌性疼痛方法二、糖皮质激素治疗疼痛:除了糖皮质激素作为辅助性止痛药外,主要采用其抗肿瘤作用特别对淋巴瘤、乳腺癌和癌症所致的疼痛有较好的疗效。
缓解癌性疼痛方法三、女性激素治疗疼痛,许多恶性肿瘤对女性激素治疗有效,因为治疗直接改变机体女性激素正常的分泌水平。
如肿瘤对激素调节敏感,则其所致的疼痛将会缓解。
如ER阳性PR阳性的乳腺癌患者对多种激素调节有效,包括外科手术(如卵巢去势术)和药物治疗(应用药物进行人工绝经)。
内分泌治疗适用于乳腺癌的皮肤软组织转移,骨转移,起效时间长,但一旦有效,肿瘤缓解可维持较长时间。
但对乳腺癌的引起的内脏转移疗效差。
癌症患者对睾-丸切除术,雌酮,醋酸环丙氯地孕酮,黄体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有效。
孕激素可改善疼痛,子宫内膜癌和部分肾癌对孕激素治疗有效。
缓解癌性疼痛方法四、止痛药物的应用:85%的癌痛病人可通过口服类药物使癌痛缓解,其余15%癌痛病人的治疗,仍有多种的治疗方法可选择,如抗肿瘤治疗及神经切除术,静脉或脊髓腔内应用类药物,糖皮质激素,消炎镇痛药及辅助用药的应用。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通过正确的、有效的止痛治疗,可使95%的癌痛得到很好的控制,其余5%不能控制的癌痛,可能为治疗强度不够。
药物作为最常用的缓解癌性疼痛方法,具有疗效高、安全及费用低等优点,中药成分三联平衡疗法,具有使癌细胞逆转成正常细胞的分化作用、调控肿瘤细胞的增殖周期、免疫调节作用来达到抗肿瘤功效,对于防止癌细胞复发与扩散有着控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