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7 江姐丨西师大版
- 格式:doc
- 大小:18.51 KB
- 文档页数:4
西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江姐》教案范文三篇篇一教学目标1 自主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中的对话部分,读出人物相应的语气,背诵课文第4、5自然段。
3 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描写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了解人物的内心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4 激发学生对革命先烈的敬仰与怀念之情,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教学重难点由人物动作、神态、语言体会人物的内心,感受江姐的英勇无畏和视死如归的崇高品质。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朗诵诗词,导入新课,了解江姐1 师激情朗诵《红梅赞》一词,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从这首词中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你感受到了什么?(指生畅谈,感受红梅傲雪的精神。
)2 出示《红梅傲雪图》和《红梅赞》一词,生有表情地朗诵。
3 讲述梅花的品质。
继而引出:几千年来,我们中国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是梅花一样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人。
江姐就是其中代表性的一位。
(板:江姐)4 出示关于江姐的文字资料,让学生抓住资料中最能触动自己心灵的文字谈感受,了解江姐。
5 过渡: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关于江姐的一个片段,看这个片段又能带给你哪些心灵的震撼。
二走进文本,感知文意,了解故事起因1 轻声细读课文,要求:(1)把课文读通读顺,难读的词语或句子多读几遍。
(2)思考:课文讲述的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事情?2 读后交流:(1)出示文中生词和一些较难读的词语,学生开火车读,老师口头解释“渣滓洞”、“阴丹士林布”等词语的意思。
(2)快速浏览全文,看课文讲述的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事情?(让学生明白课文讲述的是江姐临刑前发生的事情)3 哪一段交代了事情的起因?找出来读一读(生读第1段)。
4 这一段中,点明故事起因的一个关键词是什么?(转移)对江姐来说,这次转移意味着什么?你是从哪些句子读出来的?(以文中的语句为依据,让学生明白江姐转移的实质)5 作者为什么还要在这一段开头交代当时的天气情况,有什么别的用意吗?6 面对所谓的“转移”江姐又有着怎样的表现呢?接下来,我们将与她进行面对面地交流,深入她的内心世界。
江姐(西师版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5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4~5段。
3.通过描写人物语言、神态、动作和心理活动的句子,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4.感受江姐英勇无畏、坚贞不屈的革命精神,体会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教学重、难点分析人物言行、心理,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积累描写人物语言、神态、动作和心理活动的句子。
感受江姐英勇无畏、坚贞不屈的革命精神,体会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教学准备教师:幻灯片(文字)。
学生:了解江姐,了解文章的背景。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课文师:你们看过《红岩》这本书或电视剧吗?到过渣滓洞参观吗?哪些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指名说)江姐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江姐的事迹。
(板书课题)(多媒体:简介江姐的情况。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地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江姐是怎样的人?你是从课文中哪些地方看出来的?2.同桌合作学习生字新词。
三、浏览课文,把握文章脉络1.师: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思考作者重点叙述了哪个部分?2.学生交流,教师引导。
3.小结:文章用2~15段重点叙述了面对死亡时,江姐的从容不迫。
一方面从特务不停地催促来反衬江姐的不慌不忙与从容平静,另一方面从难友们难过、不安、痛哭、舍不得烘托出江姐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我们可以通过这两条线索,深刻体味江姐那英勇无畏、坚贞不屈的革命精神。
四、细读课文,感悟积累1.再次默读课文2~15段,边读边勾画出描写江姐动作与神态的句子或词语,并多读几遍,边读边体会在这部分中,江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为什么会留下这样的印象。
2.同桌交流:把你找到的这些段落或句子读给同桌听,把你感受最深的地方说出来与同学分享。
3.组织交流:结合学生的回答随机指导理解并读好有关句子。
4.讲解4~5段。
江姐梳好了头,从枕头下面取出了她那件洗得干干净净的、被捕时穿的阴丹士林布旗袍,脱下了打着“×”号的囚服。
《江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小学语文西师版第十册第27课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第四、五段。
2.能抓住课文的关键词句,体会江姐临行前的表现,并能用恰当的词语进行表达。
3.能用真情实感表达自己对江姐的崇敬。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2.感受江姐崇高的革命精神。
教学准备:教师:阅读《红岩》,了解当时背景资料;歌曲《红梅赞》;有关课件和有关写革命先烈事迹的书籍。
学生:搜集有关江姐的资料,阅读有关革命先烈的事迹。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学了《江姐》一课。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学生:课文主要描写了江姐临刑前的表现。
师:课文具体写了江姐临刑前的哪些表现?引导学生说出:课文具体写了江姐知道了“特务要把她和另一批同志转移到别的地方去”的情况后,塞讨论学习提纲、梳妆打扮以及与战友话别的事迹。
二、品析语句,感悟品质过渡:课文是如何具体刻画江姐临刑前的这些表现的?1.请打开书120页。
(课件出示读书提示):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在文中勾出描写江姐临刑前表现的句子或者词语,多读几遍,并在你印象最深的地方作上批注。
孩子们,行动起来吧!2.班上交流。
相机用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朗读、品析关键词句。
)孩子们,你印象最深的是哪儿?(1)学生说出了,课件相机出示课文4、5段,重点引导。
“江姐好了头,从枕头下面取出了她那件洗得干干净净的,被捕时穿的阴丹士林布旗袍,脱下了打着‘×’号的囚服。
蓝色的旗袍外面套着一件玫瑰色的短毛线衣。
江姐习惯地用手拍拍身上的灰尘,再理着旗袍上的折痕,然后弯下身子擦去鞋上的泥污。
她又在镜子面前看了一下,在室内试着走了几步,像要去赴什么隆重的典礼似的。
”①这两段是对江姐临刑前动作的集中描写。
(板书:动作)请孩子们认真读读这两段,并用“△”勾出表示江姐动作的词语。
再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看看从中你还能感受到什么?学生说时,师相机板书:“动作:拍、擦、试着走……”你从这两段读出了什么?(读出了江姐的热爱生活、爱美、爱干净、视死如归……相机板书:视死如归)②相机引导理解“视死如归”的意思。
27.江姐1.自主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中的对话部教学目标分,读出人物相应的语气,背诵课文第4、5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描写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了解人物的内心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4.激发学生对革命先烈的敬仰与怀念之情,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重点难点由人物动作、神态、语言体会人物的内心,感受江姐的英勇无畏和视死如归的崇高品质。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初读课文,了解江姐,读通课文,知道故事的起因。
【教具准备】《红梅赞》歌词与江姐资料的PPT课件【教学过程】一、朗诵诗词,导入新课,了解江姐1.师激情朗诵《红梅赞》一词,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出示《红梅赞》)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
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
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
昂首怒放花万朵,香飘云天外。
唤醒百花齐开放,高歌欢庆新春来。
从这首词中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你感受到了什么?(指生畅谈,感受红梅傲雪的精神。
)2.讲述梅花的品质。
继而引出:几千年来,我们中国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是梅花一样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人。
江姐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位。
(板:江姐)3.出示关于江姐的文字资料,让学生抓住资料中最能触动自己心灵的文字谈感受,了解江姐。
(出示资料)江竹筠(1920.8.20—1949.11.14),原名江竹君,四川省自贡市人。
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中共重庆新市区区委委员,下川东地区地工委和川东临委的联络员等职。
1948年6月14日,因叛徒的出卖,不幸被捕,被关押在重庆渣滓洞监狱。
特务妄想从这个年轻的女共产党员身上打开缺口,以破获重庆地下党组织。
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江竹筠始终坚贞”不屈,“你们可以打断我的手,杀我的头,要组织是没有的。
“毒刑拷打,那是太小的考验。
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她关怀难友,参与领导狱中斗争,被亲切地称为“江姐”。
五年级下语文说课-27江姐西师大版2014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江姐》。
一、说教材《江姐》一文是西师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6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本文用简洁、朴实的文字,通过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细致描写,再现了江姐押赴刑场前的情景,表现了江姐面对死亡从容不迫、视死如归的精神。
二、说教学目标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注重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倡导多角度,探究性阅读的精神。
结合课文特点,学生认知水平及年龄特点,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五段;2:了解文中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及它们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3:抓住课文关键词句,了解人物内心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其中,了解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及它们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的教学重点;抓住关键词句,了解人物内心和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是教学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为了完成既定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充分体现老师的教是为了不教的理念。
我将与学生采用以下教与学的方法:方法1:教学中注重“溶情”;方法2: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方法3:引领学生去读书;方法4:给孩子一个“感悟的课堂”。
四、说教学过程基于以上认识,现在,我该带着学生走进课堂,走向文本了。
(一)、开门见山直奔主题(用时约2分钟)本节课的导入,我要做到开门见山,直奔主题,让学生在第一时间就对本节课的内容有所了解,做好思想准备。
我可以这样教学:本节课,我们将继续昨天的故事:27 江姐(板书)上节课,咱们已经讲到了一听说要转移,江姐除了塞提纲,梳头之外,她还做了什么事呢?这样的设计很快将学生引入到文章之中。
(二)、细读课文,品味情感(用时约32分钟)1、通过学生自读,不难发现“江姐梳好了头,从枕头下面取出了她那件洗得干干净净的、被捕时。
像要去赴什么隆重的典礼似的。
”关于这两段的教学要让学生“三读”:一读,找出关于描写江姐动作的词;二读,体会当时江姐的心情;三读,感受人物品格。
《江姐》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江姐》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科书第十册27课的一篇讲读课文。
课文先交代了事情的起因——特务要把江姐和一批同志转移走。
接下来具体写了富有斗争经验的江姐知道情况后,首先不慌不忙地把未写完的讨论提纲塞到床铺下,然后从容地梳妆打扮,饱含深情地与难友话别,鼓励战友勇敢的和敌人斗争,最后英勇就义,表现了江姐从容不迫,临危不乱,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正确读记本课生字。
(2)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人物品质。
(1)能抓住课文的关键词语,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2)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了解人物的内心和英勇气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江姐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感受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钢铁般坚强的意志,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不忘革命先烈的斗争业绩,激发学生对先烈的敬仰和怀念之情。
重难点与观念(1)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了解人物的内心。
(2)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革命先烈对党、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和坚贞不屈的高尚品质。
教学方法品词悟情法、朗读感悟法、创设情境教学过程一、识江姐1.看图,说说她给你的感觉是怎样的?2.学生交流师:你们能通过观察一个人的举手投足的神情来品味一个人的性格特征,真不错。
这个方法在我们语文学习中也非常重要,在阅读文学作品时,我们通过揣摩体会人物的神态、语言、心里等,可以感受出这个人的性格特点。
接下来,让我们带着这种方法走进这篇课文,走进江姐的故事。
二、读江姐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地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读课文,边读边想:江姐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都做了哪些事情?(处理文件整理着装深情告别)2.同桌合作学习生字新词。
三、悟江姐1.指名朗读课文1、2自然段,其他同学划出描写江姐整理文件时神情、动作的词?你从中看到了怎样的一位江姐呢?①学生交流,教师引导。
(板书:从容不迫)②指导朗读。
2. 默读课文3-5自然段,划出描写江姐整理着装时的句子。
一、教学分析《红岩》是一部动人心魄的小说,它塑造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革命者形象。
江姐,便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个。
本文截取了江姐临刑前的一个片段,为我们刻画了一个革命者的光辉形象。
课文先交代了事情的起因——特务要把江姐和一批同志转移走。
接下来具体写了富有斗争经验的江姐知道情况后,首先不慌不忙地把未写完的讨论提纲塞到床铺下,然后从容地梳妆打扮,饱含深情地与难友话别,鼓励战友勇敢地和敌人斗争,最后英勇就义。
《江姐》一文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国丹娘”的坚强意志,更让我们敬仰革命先辈面对死亡从容不迫、不畏不屈的崇高的革命精神。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本课5个生字。
2.体会细节描写对文章表情达意的作用。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4~5段。
过程与方法4.通过朗读描写人物语言、神态、动作和心理活动的句子,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5.感受江姐英勇无畏、坚贞不屈的革命精神,激发学生对革命先烈的敬仰和怀念。
6体会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二、教学重、难点1分析人物言行、心理,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体会人物语言、神态、动作和心理活动描写与文章表情达意的作用。
2感受江姐英勇无畏、坚贞不屈的革命精神,体会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三、教学时间2课时。
四、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课文师:你们看过《红岩》这本书或电视剧吗?到过渣滓洞参观吗?哪些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指名说)江姐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江姐的事迹。
(板书课题)学生交流收集江姐的资料。
(多媒体:简介江姐的情况。
)二、初读感知,初识江姐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地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江姐是怎样的人?是从课文中哪些地方看出来的?2.交流感受。
3.同桌合作学习生字新词。
大声读课文,读通读准。
4、浏览课文,把握文章脉络5.学生交流,教师引导。
6.小结:文章用2~15段重点叙述了面对死亡时,江姐的从容不迫。
《江姐》的教学设计第一篇:《江姐》的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江姐》一文选自小说《红岩》,截取的是江姐临刑前的一个片段。
课文通过描写江姐在临刑前做的几件事情,为我们刻画了一个面对死亡从容不迫、视死如归的革命者的光辉形象,读来动人心魄。
本文在写法上最突出的一点就是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来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所以教学时要紧扣这些词句,体会其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目标1自主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中的对话部分,读出人物相应的语气,背诵课文第4、5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描写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了解人物的内心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4激发学生对革命先烈的敬仰与怀念之情,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教学重难点由人物动作、神态、语言体会人物的内心,感受江姐的英勇无畏和视死如归的崇高品质。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朗诵诗词,导入新课,了解江姐1师激情朗诵《红梅赞》一词,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从这首词中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你感受到了什么?(指生畅谈,感受红梅傲雪的精神。
)2出示《红梅傲雪图》和《红梅赞》一词,生有表情地朗诵。
3讲述梅花的品质。
继而引出:几千年来,我们中国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是梅花一样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人。
江姐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位。
(板:江姐)4出示关于江姐的文字资料,让学生抓住资料中最能触动自己心灵的文字谈感受,了解江姐。
5过渡: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关于江姐的一个片段,看这个片段又能带给你哪些心灵的震撼。
二走进文本,感知文意,了解故事起因1轻声细读课文,要求:(1)把课文读通读顺,难读的词语或句子多读几遍。
(2)思考:课文讲述的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事情?2读后交流:(1)出示文中生词和一些较难读的词语,学生开火车读,老师口头解释渣滓洞、阴丹士林布等词语的意思。
19.江姐【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词,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人物品质。
(2)分角色朗读课文中的人物对话部分,读出相应的语气,背诵课文第4、5自然段。
(3)能抓住课文的关键词句,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并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了解人物内心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激发对革命先烈的敬仰和怀念。
【教学重难点】体会并学习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来表现人物内心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红梅赞》的乐曲和多媒体课件学生:预习课文,搜集有关渣滓洞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音乐导入,创设情境课前播放《红梅赞》,教师谈话:孩子们,知道刚才你听到的是什么歌曲吗?这首歌叫《红梅赞》,它是电影《江姐》的主题曲。
影片中江姐为了追求革命信仰和崇高理想,面对敌人的酷刑铐打毫不动摇,大义凛然,最后含笑走上刑场,倒在一片梅花灿烂的地方。
本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深入学习、了解江姐临刑前的光辉形象吧!板书题目:27 江姐出示图片,了解江姐生平资料。
过渡:课文中为我们讲述的就是江姐临刑前的一个片段些事迹。
二、初读感知,理清脉络1.出示要求:(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读顺课文,并自学生字词。
(2). 理清脉络,想想课文可以分为几大部分。
(3)想想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生字学习。
过渡:课文可分为几部分呢?3、让生汇报,用提纲的方式帮生理清文章思路。
第一段:(1 自然段)交代了事情的起因,特务要把江姐和一部分同志通知转移到别的地方。
第二段:(2-16 自然段)写了面对死亡,江姐毫不畏惧,从容不迫。
第三段:(17 自然段)写江姐和其他男同志英勇就义,视死如归。
4、问:这篇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是抓住人物的哪些方面来描写江姐的?同桌议一议。
我知道这篇文章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写出江姐临上刑场前,面对死亡从容不迫,视死如归的崇高革命精神。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下来。
江姐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词,借助背景资料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转移”,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4、5自然段。
2.整体感知课文,理清塞提纲、换旗袍、别战友、上囚车这四个情节。
3.聚焦人物动作描写,联系时代背景,感知人物形象。
教学重难点
聚焦人物动作描写,联系时代背景,感知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1.同学们,歌乐山上这两个地方,(PPT)你了解吗?
(白公馆、渣滓洞)学生交流.
2.是的,这是每一个中国人都不应该忘记的一段历史。
(PPT)
渣滓洞——长篇小说《红岩》——江姐等英雄人物(重点介绍江姐)
是的,阅读小说,是离不开阅读人物的。
(副板书:人物)。
好,我们就聊到这儿,大家先静息,等会上课。
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27课,齐读课题——《江姐》。
课前,我们聊到了《红岩》这部小说。
江姐,就是其中的一个人物。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走进江姐。
2.同学们已经预习课文,对吧?课文读熟了吗?生字会写吗?那咱们来听写几个词。
3.第一组:“渣滓洞、签子门、手铐”(PPT)对照检查,特别注意“渣滓洞”的“滓”右边是个“宰”,写正确了吗?
第二组来了:“草拟、提纲”(PPT)注意“拟”的部首全对的,举手。
(PPT)祝贺大家,都写对了!
4.一起来将词语读两遍。
二、整体感知,理清条理
1.词语、句子都读得不错。
现在,谁来读读第一自然段。
(PPT:第一段)
2.字正腔圆,声音响亮,谢谢你!(读得不好:谢谢你,很有勇气。
正音,然后全班读)
3.(PPT:词语)同学们,“转移”是什么意思?文中的“转移”仅仅是指从一个地方换到另一个地方吗?我们来看看这一段资料。
(PPT)请大家快速浏览2-17段,再想想,(PPT:第一段)这里的“转移”究竟是什么意思?你来说——,同意吗?
4.查阅背景资料,联系下文,都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词语背后包含着的意思。
5.面对所谓的“转移”,即将走向刑场的江姐是怎么做的?请大家自己读一读,想一想。
我请一位小助手来读读自学提示。
谁的声音响亮?
(PPT:自学提示:1.默读2—17自然段;2.想想课文写了几件事,用简洁的语言批注在旁边;3.和同桌交流交流。
)
都明白了吧,那就开始吧!时间是4分钟。
6.谁来说说:文中写了哪几件事?(塞提纲、换旗袍、别战友、上囚车)
7.这一节课,我们重点关注描写动作的段落,(PPT:4.5段)走进江姐这个人物。
三、聚焦人物动作,走进人物
(一)一次批注,读动作,感受江姐形象
1.请大家默读4、5段,圈出描写江姐动作的词语。
2.谁来说说?
3.找完整——你读书非常仔细。
(PPT:动词翻红,加点)
不完整——其他同学,还有补充吗?(PPT:动词翻红,加点)
4.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段话,边读边思考:带点的字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如果读得快,及时说:打断一下,请停下来。
读得慢一点。
)
5.你们的朗读打动了我,老师也来读一读。
大家继续想:红色的字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6.我知道很多同学想要发言,别忙,拿起笔来,把你从这些动词中体会到的,批注在文字旁边。
开始吧!
7.谁先来给大家分享。
一边交流体会,一边指导朗读。
(二)二次批注,联系特殊环境,再次感受江姐形象
1.同学们通过这些动词,读出了这么多体会,了不起!
2. 面对牺牲,江姐沉着冷静地换旗袍,其实就在之前小说中写道
3. (PPT:……许多灵巧的手,飞快地刺绣起来。
热血沸腾着,把坚贞的爱,把欢乐的激情,全寄托在针线上,你一针,我一线,一针一线织绣出闪亮的金星。
……江姐双手接过红旗,迎风一抖,五颗晶亮的金星,立刻随着红旗飞舞。
江姐高高地亮开红旗,流露出激动的目光……——(选自《红岩》)
4.请大家静静默读这两段文字,从这些动词中,你了解到些什么?
他们沉浸在新中国成立的喜悦中,沉浸在对新中国的无限向往中。
5.PPT:出示4\5段,
对照这样的环境,此时,面对敌人所谓的转移,沉着冷静换旗袍的江姐,心里会想到些什么,你又有了什么新的体会,拿起笔,继续写下来。
6. 学生交流体会,老师相机评价,指导感情朗读。
小结:特殊的环境中,我们进一步感受了江姐伟大的革命战士形象。
7.孩子们,让我们继续走近江姐这个人物,走进她的内心。
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短片。
(微课)
江姐生活中爱美,爱丈夫,爱儿子。
8.此时,你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江姐?在四人小组里讨论一下
(体会江姐的柔情,为大爱舍小爱的情怀)
9.一个充满柔情的女性,面对敌人的转移,仍然沉着冷静地换旗袍,(PPT:4.5段)请同学们再次默读4/5段,看看自己对江姐又有了哪些不同的认识。
把你的体会继续写在旁边。
10.学生交流体会,教师相机总结:其实这些视频中的情节也来源于《红岩》这部小说,联系时代背景,联系家庭背景,江姐丰满的形象逐渐呈现在我们眼前。
11.让我们带着自己的体会,一起再来读这两段话。
四、结课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联系时代背景,聚焦人物动作,走进了江姐。
2.(PPT:)下节课,我们继续关注文中对江姐神态和语言的描写片段,继续走进江姐这个人物。
3.《红岩》中还有许许多多的人物形象值得我们一读再读,在今后的阅读中,
我们慢慢交流。
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