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循环江苏教育版(1)
- 格式:ppt
- 大小:414.00 KB
- 文档页数:26
课时训练第5节水循环1.仔细观察“水循环状态变化图”,请在空白方框内填上适当的物态变化名称。
2.江河、湖海、土壤、植物中的水通过变成水蒸气;水蒸气随气流运动到各处,水蒸气在高空遇冷时,有的成小水滴,有的成小冰晶,形成千姿百态的云。
云中的水滴也会成小冰晶。
云中的小水滴长大到一定程度后,降落到地面,这就是雨。
3.地面上积雪后变成水汇入江河;冰山上的积雪直接变成水蒸气,升入高空。
4.春秋天,夜间气温降低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在较冷的地面成小水珠,这就是露;深秋、冬天地面温度降到0℃以下,空气中水蒸气直接成小冰晶,形成霜;在冬季,有时空中的水蒸气直接成雪花,飘落地面;夏季,空中的小水滴在空气对流中,受冷成小冰雹,在一定的条件下与小冰晶、小水滴合并形成透明与不透明交替层次的大冰块,形成冰雹。
5.地球尽管的表面被水所覆盖,但可供人类使用的淡水资源并不多,约占总水量的。
我国是世界上个严重缺水的国家之一,且与此同时,却存在着和的现象,因此应注意节约用水与加强水资源保护。
6.如图2.5-2所示,甲、乙、丙三幅图都不得是加快蒸发的实例。
其中图表示的主要是通过加快液体表面的气体流动来加快蒸发;图表示的是通过提高液体温度来加快蒸发。
7.打开冰箱门时,门的附近会出现白气,而这些白气又不断地消失。
在白气不断产生又不断消失的过程中,先后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升华、液化B.汽化、升华C.汽化、液化D.液化、汽化8.下列现象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A.春天雾的形成B.夏天洒在地面上的水变干C.秋天霜的形成D.在气温低于0℃的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9.目前有些宾馆安装了热风干手器,打开它就有热风吹到手上,使手上的水很快蒸发掉,图2.5-1刚洗过的锅上有水珠,用用火烤一烤将湿手帕晾在通风处乙将篮球场上的积水扫开丙图2.5-2使水快速蒸发的原因是( )A.加快了水面附近空气的流动并提高了水的温度B.提高了水的温度并增大了水的表面积C.加快了水面附近空气的流动并增大了水的表面积D.加快了水面附近空气的流动,提高了水的温度并增大了水的表面积10.今年春季,我省出现数年来少有的干旱,部分土地甚至因严重缺水而无法耕种,城市居民的生活用水也相当紧张,针对这个事实,你有什么建议? (从开发水源、节约用水、环境保护三方面说明)。
2019-2020年八年级物理苏科版水循环(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物态变化的概念,能够说出各种物态变化的吸热、放热情况。
(2)知道热量是能量的一种形式。
(3)知道水在生活、生产、技术中的各种应用。
(4)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水循环示意图的再认识,归纳总结出物质三态之间发生变化的规律。
(2)通过物态变化过程伴随着能量的转移的渗透教学,使学生逐步建立起能量的概念。
(3)通过设想活动,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引发学生认识水资源,了解水的珍贵。
(2)使学生自觉增强水资源保护意识,对水的使用有自己的见解,做到节约用水从点滴开始。
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及其教学策略重点:用水的物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
教学策略: 通过知识梳理,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运用时要紧紧抓住物态变化的特征。
2.教学难点及其突破策略难点:科学推断出物质的三态变化所遵循的规律。
突破策略:通过对水的三态发生变化时总要伴随着吸热或放热情况的分析,使学生明白吸热的物体能量增加,放热的物体能量减少,从而推断出一般规律。
教具准备(教师准备)投影设备、放像设备、水循环的示意图(学生准备)水资源的相关资料、图片课时安排1课时2.5水循环一.认识水的循环二.水资源物质的三态变化遵循的规律: 1水资源的作用物态发生变化时总需要吸热或放热, 2.珍贵的水资源即物态发生变化时总伴随着能量的转移。
(1) 水资源的现状(2)水资源的破坏与污染3. 节约用水与水资源保护-----如有帮助请下载使用,万分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