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穴速成,一分钟治百病
- 格式:docx
- 大小:318.85 KB
- 文档页数:8
点穴解穴疗伤秘诀——点穴法功理要点——一、点穴总论拳家言:夫点穴术具闭交通之通,断运输之功。
人之一身,外而五官四肢,内而五脏六腑,皆以筋络为线索,血脉为灌溉。
经络断,则缺乏活动之能;血脉停,则间其知觉之效。
人体有穴365处,(秦朝以前),其中有大穴:108,小穴257(包括致命穴和主晕穴),诸穴大同小异,主晕穴虽不足以制命,亦可使暴客暂时失去抵抗力;主伤穴可以使歹徒断肢、脱臼、出血,即致残也;主死穴,即致命也,此法万遇不得施也。
先师遗训益教旨:“劝君习武尚德葆侠,练体健身,切莫无故伤人也”。
1、为什么用点穴术击人体某些穴位会致人于死晕或伤残呢?在经络的意义上,古人说得很明白,认为经络是人体气、血、津液运行的主要通道,是人体各个部位之间互相连结的途径。
它遍布于全身。
如《难经》说:“经脉者,行血气,通阴阳,以荣于身者也。
”人体所有的脏腑、器官、孔窍以及皮毛、筋肉、骨骼等组织,就是依靠经络luo的沟通和联系,而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外邪侵犯人体,通过筋络二由表入里,传入内脏。
如《素问・缪miu刺论》说:“邪气之客于形也,必先舍去皮毛。
留而不去,入舍于孙脉;留而不去,入舍于络脉,留舍不去,入舍于经脉,内连五脏,散于肠胃,阴阳俱盛,五脏乃伤,此邪之从皮毛而入,极于五脏之次也”。
五脏即五脏。
中医学中脏腑的理论将人体分成脏与腑两大类:心、肺、脾、肝、肾,称为五脏;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称为六腑。
化生和贮藏精气是五脏的功能;腐熟水谷、传化糟粕po是六腑的功能。
《素问・五脏别论》载:“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泄也,故满而不能实。
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
脏腑功能的产生,主要赖于脏腑之气。
脏腑之气即是真气通过经络输送至脏腑而发生作用时,称为脏腑之气。
假如一个人的真气不足,则脏腑之气也就随之虚弱,而脏腑的功能必然相应地减退。
而武林中的点穴术恰利用了这一原理。
在人体经络通路上,散布着若干脏腑经络气血出入汇合的“处所”,或称人体内脏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这些“处所”,“部位”就是人门所说的“穴位”,或“气血”,其学名为“腧shu穴”。
点人迎穴治百病本贴收到4朵鲜花点人迎穴治百病取穴:人迎人迎穴位于喉结旁1.5寸,左右各一穴,当颈总动脉之后,胸锁芤突肌前缘.两手按之有搏动感.因人迎穴在人体上部,为五脏之气在上部之会,故又称“天五会”;因剌激该穴可增加津液分泌,故又称“外金津”和“外玉液”;因其居人体咽喉要地,还称之为“二鬼把门”.术前准备:1. 术前必须向患者解释点穴的强烈效应,并征得患者同意,胆小者,身体过弱或年事过高者(65岁以上),尤其是严重心脑血管患者一律不宜,应慎之又慎,以免意外.2. 令患者全身放松,安坐一舒适安静的环境中,然后慢慢拍打脊柱,以利放松.如果因紧张而造成颈部僵硬,则施术难以成功.3. 伸出右手食指在患者眼前由小到大划圈,引导患者眼睛选逆后顺各缓缓旋九圈以使经络畅通.施术手法:让患者端坐,医者两手伸出,两手拇指按于患者颈部喉结旁颈总动脉搏动处人迎穴,以两手拇指有明显的动啄搏动感为准,其余四指扶按于颈后大筋处,然后,两拇指用力适中,在人迎动脉搏动处由内向上向外向下作缓缓旋动,旋动范围不宜太大,在旋动中两拇指宜作适度按压,按压时间以出现,脑缺血现象为度,即可压而后放.我们可看到患者的种种短暂的反应,发现面部颜色的变化,有的苍白,有的潮红,眼皮下垂,颈软头低嘴角嚼动,肢体抻动,全身瘫软等等.因点穴后有人说,当时失去知觉,昏昏沉沉,似乎去了阴间:而又有人说,觉得飘飘然,好象上了天堂,有死去活来,如梦初醒之感,故称过阴还阳术:因点穴时患者面色改变,周身出汗,肢体抽动,自觉麻热暖流全身,故又称换血术,因按压过度可置人于命,故又叫“二鬼把门”,因此强调,凡心脏疾病,体质虚弱,脉跳沉细无力结代者均应慎重,或轻点,或单点,或不点,或以它法替代,总之生死攸关,不可儿戏.点穴所用方法:准确地说,实际上是用“旋穴法”:即点而按之,按而旋之,故又称为“二龙戏珠”.术后处理:此术后反应很大,故应加以高度重视,此法不同于其他点穴疗法的特点是,不论何病均用此穴,故有“一穴治百病”之称,但值得注意的是,此穴历来为人体经络三十六致命要穴之一和针灸禁穴,原因是其应用容易出现晕穴现象,如头晕、眼花、心慌、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四肢发冷、冷汗淋漓、血压下降、脉像沉细、甚至昏迷等现象,这种现象的发生率在百分之三十以上,这种现象并不可怕,关健在于解穴法的正确处理,否则人命关天,邛莫妄为.解穴具体做决是:由上至下拍打脊柱三遍后,先掐人中穴一分钟,再掐两手内关穴三分钟,让其休息片刻,即可恢复正常,个别心脑血管障碍严重者,症状可延续至第二天,点人中穴主要用于头晕,点内关穴主要用于心慌胸闷.但必须强调,凡严重心脏病,脑血管障碍者,体质虚弱脉跳沉细无力结代者均应慎重,或不点,或单点,或轻点,或以其他方法替代,总之生命攻关,木可儿戏.因此本法在施术前,施术中和施术后均有一套严密的施术方法,同时须不断积累各种实践经验,以确保生命安全,正所谓:险之大也,效亦显.艺高人胆大,胆大而心细,在实践中不断提高施术水平.疗程:可点一次,亦可点三次,不可过多,因反应强烈,可以三天为一疗程,每天一次,有些患者颈部可能有轻微痛感,这是点穴刺激所至,休息数天可消失.。
12个急救穴位,不得不看!(组图)发表时间:2012-07-15 13:10你是否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在某些急症或者常见病突然发作时,往往因为不能及时赶到医院接受治疗,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甚至发生意外。
那么,不妨试试下面12个点穴急救法吧!专家指出,在既缺医又无药的紧急情况下,只要掌握几招非常实用的徒手点穴治病的方法,就能为患者赢得送往医院接受治疗的宝贵时间。
1、止头痛:头痛发作时,患者自己可用双手食指分别按压头部双侧太阳穴(位于眉梢与外眼角中间向后一寸凹陷处),压至有胀痛感并按顺时针方向旋转约1分钟,头痛便可减轻。
2、治休克:刺激人中穴(位于人体鼻唇沟的中点)具有升高血压、兴奋呼吸中枢的作用。
当遇到中风、中暑、中毒、过敏的病人突然出现昏迷、呼吸停止、血压下降甚至休克等情况时,可用大拇指尖按压其人中穴往往能够起到急救的效果。
3、降血压:高血压患者因生气、暴怒、激动、劳累等原因往往导致血压会急剧上升,这对患者生命有极大的威胁。
此时按压劳宫穴(位于人体的手掌心,当第2、3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握拳屈指的中指尖处),常常可使血压逐渐恢复正常。
4、治便秘:便秘者在大便时倘若用左手中指点压左侧天枢穴(位于肚脐左侧2寸处),至有明显酸胀感即按住不动,坚持1分钟左右,就会有便感;然后屏气,增加腹内压,一会儿即可顺利排便。
5、治晕厥:中暑、中风、虚脱时,病人突然昏倒,不省人事,面色苍白,大汗淋漓。
这时家人可用大拇指捏压患者合谷穴(位于人体的手背部位,第二掌骨中点,拇指侧),持续2~3分钟,一般会缓解。
6、止呕吐:呕吐时,患者可用中指压内关穴(位于前臂正中,腕横纹上2寸处)来止呕,应压至有酸胀感为宜,约1分钟即止呕吐。
7、止鼻血:鼻子出血时,马上用拇指和食指捏自己的脚后跟穴(位于踝关节及足跟骨之间的凹陷处),左鼻出血捏右脚跟,右鼻出血捏左脚跟,即可止血。
8、止胃痛:胃痛时,用双手拇指按揉双腿足三里穴(位于膝盖下三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处),待有酸麻胀感后坚持3至5分钟,胃痛便可明显减轻。
按摩穴位治百病1. 合谷:对感染性炎症人,具有较高的防治效果,增强机体的防御能,对于白细胞具有双向调整作用,能使血液中血小板明显增加,可使血清中的球蛋白含量上升,对甲状腺机能具有调整作用,对血液循环功能有调整作用,轻手法引起血管收缩,重手法引起血管扩张,能降低高血压病人血中胆固朜的含量。
2. 手三里:针刺对胃的蠕动,张力,排空及小肠的运动机能,具有明显增强作用。
3. 曲池:治皮肤的要穴,艾灸该穴可使血糖上升,能使血小板显著增加,具有增强白细胞的吞噬功能,对于感染炎症的病人,具有较高的防治效率。
4. 迎香: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有效率达70~90%。
5. 颊车:对甲亢病人有治疗效应。
6. 人迎:有显著的降压效果,尤其对收缩压最显著。
7. 足三里:①对胃的蠕动,张力,排空,大小肠以阑尾的运动机能均有明显作用,对胃酸和胃蛋白有双向调整作用,②增强胆囊运动和排空能力,使胆汁流量增多增快,③具有调整血压作用,④对病人血糖有影响,⑤能使血液中细胞总数增加,艾灸足三里,大椎,脾俞可使白细胞迅速上升,针刺能使痛阈明显升高,能促进神经再生,促进损伤神经的恢复。
8. 丰隆:针刺丰隆穴可引起血管收缩反应,配曲池对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有显效,并可降低外周血管阻力。
9. 解溪:能促进神经再生,促进受损伤神经功能的恢复。
10. 公孙:针刺公孙穴对胃的里蠕动,张力,排空,大小肠以及阑尾的运动机能,均有明显的增强作用,对胃酸的分泌有抑制作用,消化道溃疡,幽门痉挛,胃内容物滞留有良好作用。
11. 三阴交:为消化,生殖,泌尿系统,妇科疾患之常用要穴,三阴交配合谷,秩边,针刺后立即加强子宫收缩,且持续时间延长,对妇科疾病手术的镇痛作用十分显著,对于膀胱张力具有调节作用,治疗阵发性房心动过速,心房颤动以及室性早博都有一定的疗效。
12.阴陵泉:下痢里急后重,推之针之,桴鼓相应,所苦顿解。
13. 少海:可缓解结肠痉挛,对痉挛性结肠炎的治疗有良效。
老中医指点6大救命穴位轻轻一点能保命(2012-04-20 12:35:356大救命穴位轻轻一点能保命(图)1、点压合谷穴:治晕厥合谷穴位于左右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稍靠近第二掌骨处。
当病人因中暑、中风、虚脱等原因导致晕厥、不省人事、面色苍白、大汗淋漓时,可用拇指掐捏患者的合谷穴。
持续按揉2分钟至3分钟后,晕厥等症状可消失。
6大救命穴位轻轻一点能保命(图)2、点压劳宫穴:治疗血压骤升症握拳,中指尖所指处即是劳宫穴。
高血压患者可因生气、暴怒或激动使血压急剧上升,此时,可按压劳宫穴,用大拇指从另一只手的劳宫穴开始按压,逐个按到每个指尖,左右手交替按压。
按压时要保持心平气和、呼吸均匀。
按压后突然升高的血压可得到缓解。
6大救命穴位轻轻一点能保命(图)3、点压足后跟:止鼻衄当发生鼻出血时,可以迅速掐捏足后跟(踝关节与跟骨之间的凹陷处)。
左鼻出血掐捏右足跟,右鼻出血掐捏左足跟,可立即止血。
6大救命穴位轻轻一点能保命(图)4、点压阳陵泉穴:治胆绞痛患者胆囊炎、胆结石症发作时可出现右上腹部剧烈绞痛,则可用点穴法止痛。
方法为:在右小腿外侧腓骨小头下寻找压痛点,即阳陵泉穴。
用两手大拇指分别按压两小腿的阳陵泉穴。
持续按摩两分钟,即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6大救命穴位轻轻一点能保命(图)5、点压三阴交穴:治肾绞痛三阴交穴位于足内踝上方3寸处。
肾绞痛是泌尿系结石引起的肾区急性剧痛。
疼痛突然发作时,患者可用大拇指点压、揉按三阴交穴位。
反复按压揉3分钟至5分钟,肾绞痛即可缓解。
6大救命穴位轻轻一点能保命(图)6、点压至阳穴:缓解心绞痛至阳穴位于第7胸椎棘突下凹陷处,即取卧位、垂臂时,两侧肩胛角下缘经脊背连线的正中点处。
心绞痛发作时,患者常伴有胸部压迫感和窒息感。
此时,病人可手持一枚5分硬币,用硬币边缘按压至阳穴。
按压3分钟至6分钟,心绞痛即可缓解,若每日定时按压3次~4次至阳穴,即可预防心绞痛的发生。
Tips:以上各种穴位的准确定位以及点穴方法,请广大朋友务必请教专科医生,切勿自行盲目操作,以避免引起不良后果!。
一穴治病奇法1、感冒穴:大椎穴。
操作:刺血后拔罐,炙法。
用于感冒、流感或预防。
2、止咳穴:孔最穴。
主治:咳嗽、咳血、支气管哮喘。
3、咯血穴:孔最穴。
主治:咳嗽、咳血。
4、气管炎穴:肺俞穴。
主治:支气管炎、咳嗽、咳血、肺结核。
5、哮喘穴:鱼际穴。
主治:哮喘、支气管炎。
6、退热穴:曲池穴。
主治:发热、感冒发热、高热惊厥。
不退热加大椎刺血。
7、胸闷穴:膻中穴。
主治:胸闷、胸痛、气喘、肝气郁结。
8、肺炎穴:列缺穴。
主治:肺炎、肺结核、肺气肿、哮喘。
如有胸痛,发热等,加肺俞、曲池等。
9、调心穴:内关穴。
主治:陈发性心动过速、心动过缓、胸闷、应急综合征及心绞痛等。
10、冠心穴:解溪穴直下2.5寸,脚面第2、3趾骨之间。
主治:冠心病、胸闷、心绞痛及心肌梗死等。
11、急救穴:人中穴。
主治:昏迷、休克、晕厥、小儿抽风、失语、中暑等。
12、虚脱穴:人中穴。
主治:虚脱、昏迷、晕厥、癫狂、休克等。
13、中暑穴:少商穴。
主治:中暑、中风昏迷。
14、神衰穴:神阙穴。
点揉----或者---拔罐。
15、神官穴:承山穴。
主治:神经官能症。
16、精神病穴:百会穴。
主治:功能性精神病。
17、癫痫穴:腰奇穴。
点揉------或者----拔罐18、醒脑穴:听敏穴。
强刺激。
主治神志不清,昏厥。
19、脏器下垂穴:百会穴。
主治:胃、肾、子宫、直肠下垂等。
20、失语穴:人中穴。
主治:癔症性失语或功能性失语。
21、癔瘫穴:涌泉穴。
主治:癔症性瘫痪。
22、面抽穴:颧髎穴。
主治:面肌痉挛,面肌抽搐。
23、面瘫穴:下关穴,配鱼腰、四白、颊车更好,火盛患侧耳尖放血,寒盛加鱼际、四白、太阳等。
24、偏瘫穴:率谷穴。
主治:脑中风偏瘫、偏头痛。
25、脑缺血穴:风池穴。
主治:脑供血不足。
26、尿频穴:太溪穴。
主治:尿频或尿液次数增多。
27、降糖穴:胰俞穴。
配三阴交、脾俞、足三里、神门、肾俞。
主治:糖尿病、血糖过高。
28、降脂穴:丰隆穴。
主治:高脂血症,肥胖。
29、三叉神经痛穴:鱼腰穴、四白穴、承浆穴。
家庭常备救急点穴按摩法————————————————————————————————作者:————————————————————————————————日期:家庭常备救急点穴按摩法胃病:胃痛、胃胀,可以点进去再揉一下然后送下来,肝腧穴,偏头痛:率谷穴、严重一点的加上天柱穴和太冲穴(左右两边对称,各按三分钟就好,此方法孕妇忌用)便秘:正在排便的时候,可以点支沟穴,可以打开肛门的括约肌,没有便意可以用到扣脐揉,劳宫对着神阙,扣脐揉【一定要变成弯状,不能留有缝隙,顺时针揉二三十圈,】很古老的退烧方法:推三关(三岁以前的小孩脉搏没有长成,诊病就靠三关):用手指的侧峰沾着葱白水(春夏秋用一点葱白就可以,切碎,沏开)从指间的位置一直推到虎口,一定不要用指腹,因为指腹带着大人的火气,冬季用姜漆开也是侧峰只推九下,大人推大椎,低头打开骨节用力向下点,重掐重按,用指甲去按,泻的是热,大约3分钟。
腹泻:气海(肚脐下两指的位置)和关元穴(肚脐下四指的位置)点按三分钟,小孩子拉肚子也是推三关,一定是用姜水,因为葱白水本来是通的作用,也是沾生姜水推九下。
牙疼:点按上关和下关穴(以颧骨为风水领,上面的小坑是上关,下面的小坑是下关,哪面痛就按哪儿,)不要揉,因为揉是补的。
抽筋的治疗:内踝尖下方的凹陷处的太溪穴,还有一个昆仑穴在外踝尖下方的凹陷处,按着的时候最好是趴着的,然后让其伸腿,但是站着也可以,比如腿抽筋可以用中指和食指同时按住太溪和昆仑穴向脚的方向(同时往下去点)点下去,腿尽量的伸直的动作。
间使穴可以解决咳喘,心脏病发作的时候救护车还没来:可以按肩井穴要用拿法还有一个中脘穴,要一手拿肩井(往上提起来,一手往上推中脘,也就是在心脏缺血的时候振奋其阳气,一提一拿一两分钟即可。
来源:网络视频摘录。
十二绝穴点穴秘法!附解穴秘笈!一、百会穴百会逢辰落太阳,西牛坠地不吉祥。
头晕目暗人羸弱,英雄三日也命亡。
百会穴在早上7~9点钟时,血头刚好注于此,此时点击后,重者会立即死亡。
一般情况下受伤后,当时可见神志昏闷,人事不省,牙关紧闭,四肢僵直,握拳者尚可有救;撒手遗尿者无救。
苏醒后出现神志痴呆、失音不语的症状。
较轻者则见到巅顶刺痛、头部烘热、眩晕欲呕、耳鸣、耳聋、记忆力锐减等症状。
凡是见到百会穴被点击时,需立即点压前顶、风府、脑户、申脉诸穴,然后将两手经眉心分推左右太阳至两耳,再和揉眉心,按摩印堂。
随后从头顶到脑后风池、风府移推。
再用手摇动颈部,推肩井、太阳、大椎诸穴。
必要时速用拿法,拿极泉穴以开胸理气,拿肩井穴以通气行血,拿会阴穴以利全身关窍经络,醒脑灵神。
二、神庭穴神庭遇时被击中,泰山压顶势不同。
头肿神昏胸欲吐,二便自滑药亡功。
神庭穴的开闭只在呼吸之间,吸气即开,呼气则闭,随时均可击打。
一旦受伤后,会出现头部晕痛,并牵引项背出现疼痛的现象,严重时可出现神志昏迷不清,痴呆少语,口角流涎,头肿,神昏欲吐,大小便自滑无知者死。
凡见神庭穴受伤,先用泻的手法点按风府、百会、攒竹、睛明4穴。
三、印堂穴卯时鸡心打印堂,两手分张身后仰。
额伤脑肿颅底破,顷刻之间命必殃。
印堂穴于每日早晨5~7点钟气血注入此穴,此时击伤该穴,若伤重出现头部肿大如斗者,不治五日内必死。
如果仅仅只是局部红肿,或虽然皮破出血,但不红肿者可治。
印堂穴受伤后可见头部(尤以前额部)昏闷沉重,刺痛难忍,时见眩晕,眼目昏花,眉棱骨痛,鼻腔胀寒不舒,或见鼻衄。
此必须引起重视的是,印堂穴受伤不论轻重,一定要及时诊治,否则,即使生命无虑,也必致目盲。
凡遇印堂穴被伤者,立即点按地仓、廉泉穴位,再按摩两太阳穴,继揉眉心推过上星、百会到风池、风府,轻揉颈项。
再拿肩井、天府2穴,左右胸部向下推之。
四、人中穴人中逢着寅卯伤,昏闷呕吐头晕胀。
齿伤唇裂身僵挺,三日必死空惆怅。
点穴速成,一分钟治百病!
1、一分钟止咳
用大拇指的指关节压角孙穴一分钟,咳嗽立止。
2、一分钟止喘
用力按压太阳穴一分钟可以止喘,如果效果不佳,再按压鱼际穴、太渊穴各一分钟喘即止。
3、一分钟降血压
取太阳穴上一指再后一指的地方,按压此点一分钟(用力),血压明显下降,若不降,再顺时针方向按揉百会穴36圈,血压明显下降,这对于血压明显过高的人(血压200mmHg以上),可防止出现脑血管意外。
4、一分钟缓解心绞痛
按压左手中冲穴(中指尖)一分钟可缓解心绞痛。
5、一分钟治心慌气短
按压左手心的劳宫穴一分钟或按压左手的神门穴一分钟,均可缓解心慌气短。
6、一分钟治打嗝
用大拇指的指关节按压攒竹穴一分钟,打嗝即止。
7、一分钟消气
按揉太冲穴到行间穴一分钟,可缓解因生气引起的各种症状。
8、一分钟治失眠
用按摩棒用力按压风市穴一分钟即可产生睡意。
(若没有按摩棒,可用一截筷子代替)
9、一分钟治头痛
按压百会、风池穴各一分钟,头痛立止。
10、一分钟治腿抽筋
用力按压患侧承山穴一分钟即止。
11、一分钟止鼻出血
用按摩棒突然用力按压涌泉穴一分钟,出血即止。
12、一分钟止牙痛
按压合谷穴、肩井穴各30秒钟,牙痛即止。
注:取穴要准、适度用力。
13、一分钟治咽喉疼痛
咽喉肿痛或者扁桃体发炎,疼痛难忍时,用手使劲掐双手的此穴位,同时配合吞咽动作,可以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14、一分钟治牙疼
按压劳宫穴,牙疼可以立即有效!
15、一分钟治胃疼
胃痛时,用双手拇指按揉双腿足三里穴(膝盖外侧凹陷,位于膝盖下三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处),待有酸麻胀感后坚持3至5分钟,胃痛便可明显减轻。
(各种胃病不适都可以治疗,而且此穴也是保健穴,每天按一按,胜过吃补品)
16、一分钟治便秘
用刮痧板单向推沿标线向尖头方向200下。
无副作用。
非常灵验,大家可以试试哦!小孩子更灵验!
17、一分钟止痛经
找棉花球蘸医用酒精,塞耳朵里,两个耳朵可都塞(不要太深,否则自行无法取出!也不要太湿,要不然酒精会流进耳朵)此办法十分钟内可以有效止痛经!立竿见影!
文章来源于天天基金网,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