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一导学稿(教师版)
- 格式:doc
- 大小:640.00 KB
- 文档页数:6
18、《演讲》导学案学习目标:1、培养演讲的兴趣,发挥并展示自己的特长,提高演讲水平。
2、通过即兴演讲锻炼临场应对的心理素质,培养迅速组织语言并得体表达的能力。
3、通过“劝说”活动,让自己能够针对不同的对象,根据不同的场合,应对不同的心理反应,运用不同的言语表达方式。
4、通过“专题演讲”,了解、掌握演讲的文体和语体特点,学会写作演讲稿;同时通过实际登台演讲来感悟和学习演讲的“演”和“讲”的技巧。
目标难点:1、了解演讲稿的特点、结构以及写作要求。
2、通过实际登台演讲来感悟和学习演讲的“演”和“讲”的技巧。
学法指导:质疑法探究法讨论法参与实践法知识链接:演讲有不同的模式。
这是由于我们演说的目的不同造成的。
有的演说是要为听众提供信息,教会听众一项具体的技能,是知识性的,我们称之为信息式演说。
还有一类是阐述观点、说服他人、鼓动情绪的,我们称之为观点式演说。
在特定的社交场合临时发表的演说则是即兴演说。
在开始演讲之前,我们最好先完成演讲模式的拟订,这一点不论你做何种类型的演说都是一样的。
只是不同的演说模式有不同的技巧要求。
下面重点介绍“观点式演说”。
观点式演说的目的是为了阐述一个观点,说服他人同意演说者的态度和主张。
所以,用合情合理的方式说服听众去相信或同意是唯一的方式。
因而,演说者必须从理性和感性上认识和理解自己的论题,并将其化解到演说稿中。
学习过程:1.确定题目和主题这个题目就是你要向听众宣讲的观点。
这个观点往往是还有争议性的,或在现实生活中是一个问题的。
你需要明确通过这次演说,你需要听众支持你的什么观点、怎样支持。
你需要明确你的主题是什么,如何解释。
[析例点评]我们来看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
演说开始的几个自然段就是他为这个题目所做的主题解说:在某种意义上,我们聚集在我们国家的首都来兑现一张支票。
当共和国的缔造者写下宪法和独立宣言中的不朽文字时,他们实际上是签署了一张每个美国人都有权利继承的承诺书。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2全部说课稿一、前言作为数学教学的一名教师,我时常思考如何提高我的数学教学水平,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相信对于很多数学老师来说,通过观看同行的优秀教学案例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是很重要的。
因此,我将为大家分享我的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2全册的说课稿,以帮助更多的数学老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必修2各章节说课稿第一章直线与圆第一章主要讲解了直线和圆的知识点,建立了一些基本的概念和性质,并通过相关例题对这些概念和性质进行了深入的理解。
在这一章的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探究式教学法和问题解决式教学法,通过具体的图形和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发现和理解相关的数学概念和性质。
第二章二次函数第二章主要讲解了二次函数的知识点,建立了二次函数的概念和基本性质,并通过一些具体的例题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深入的理解。
在这一章的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探究式教学法和解决问题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和解决问题来理解二次函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第三章三角函数第三章主要讲解了三角函数的知识点,建立了正弦、余弦、正切等三角函数的定义和基本公式,并通过一些具体的例题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深入的理解。
在这一章的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探究式教学法和问题解决式教学法,通过具体的角度的改变,引导学生理解三角函数的定义和基本公式。
第四章导数与微分第四章主要讲解了导数和微分的知识点,建立了导数和微分的概念和基本公式,并通过相关例题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深入的理解。
在这一章的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解决问题式教学法和探究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解决问题和探究,理解导数和微分的概念和应用。
第五章积分与定积分第五章主要讲解了积分和定积分的知识点,建立了积分和定积分的概念和基本公式,并通过具体的例题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深入的理解。
在这一章的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探究式教学法和解决问题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和解决问题,理解积分和定积分的概念和应用。
三、作为一名数学老师,我深知优秀的教学案例对于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意义。
第一单元学习目标与方法以课程标准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为坐标,根据“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这个能力目标确定本单元的学习目标。
1、展开想象的翅膀,力求身临其境体会作品描述的美景,感受作者心灵的搏动。
2、练习运用圈点、批注法鉴赏文章中的精彩语句,学习做一点圈点批注,写下心得。
3、对那些美妙的段落,反复朗读,熟读成诵,逐步增强对写景状物散文的鉴赏能力。
4、在阅读鉴赏感中,加强积累整合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写景状物的相关知识,能够仿照本单元自己喜欢的写作形式,书写自己的感受。
1.荷塘月色一学习目标1、揣摩优美的艺术语言,赏析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
2、理清作品的事物线索和感情线索;结合优美的景物描写,具体分析比喻、通感的修辞效果。
3、理解作者“淡淡的喜悦”、“淡淡的哀愁”和他追求自由的精神二预习方案方法指导1、在默读领会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了解文意,把握文章关键词句。
(一)基本任务1、背景介绍《荷塘月色》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抒情散文,写于1927年7月。
那时作者在清华大学教书,住清华园西院。
文章里描写的荷塘就在清华园。
这一年中国接连发生了“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大屠杀,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
朱自清处于苦闷彷徨中。
他自己也知道,“只有参加革命或反革命,才能解决这惶惶然”,但他最终还是选择了“暂时逃避的一法”(《忆佩弦》)。
但是他毕竟是一个爱国的民主主义者,面对黑暗现实,又不能安心于这种“超然”。
在《一封信》中他表白说:“这几天似乎有些异样,象一叶扁舟在无边的大海上,象一个猎人在无尽的森林里。
……心里是一团乱麻,也可以说是一团火。
似乎在挣扎着,要明白些什么,但似乎什么也没有明白。
”《荷塘月色》就正是作者自己想“超然”而又想“挣扎”的心迹的真实描摹和生动写照。
2、相关知识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秋实。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一课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导学案编号 01主备人;陆义成审稿人;高一历史组时间;2017年 2 月 20 日班级:第小组姓名:教学目标:1、掌握我国古代农业的主要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理解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是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前提。
2、了解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3、理解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教学重点: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教学难点:小农经济的艰难成长教学过程(自主学习)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1. 出现:(1)中国是世界农业的起源地之一,最早可追溯到距今一万年左右,距今七八千年时原始农业已相当发达。
(2)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和的国家。
2. 主要耕作方法:3. 主要耕作工具:石刀、石斧、石犁。
4. 发展:(1)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使农业生产力提高。
(2)商周时期,出现农具,人们已懂得开沟排水、除草培土、和治虫灭害等技术。
注:商周时期,虽然出现了青铜农具,但由于青铜比较珍贵,在农业生产中仍然很少使用,当时主要的耕作工具仍是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
(3)西周时期,种类更加丰富,有粟、稻、黍、稷、麦、桑、麻等,后世的主要农作物多已具备。
人们也由经常迁徙走向定居生活。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1. 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其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1)开始使用和逐渐推广:春秋战国时期。
(2)改进和进一步推广:两汉时期。
赵过推广耦犁(两牛三人),后来又出现犁壁。
注:西汉时还出现了播种工具耧车。
(3)完善:隋唐时期。
江东地区出现,安装了犁评。
2. 耕作技术的进步:(1)耕作方法:春秋战国:;西汉:代田法(赵过推行)。
注:西汉赵过既推广耦犁,又推行代田法。
(2)耕作技术:魏晋南北朝:耱技术(北方旱地)、耕耙技术(南方水田)。
(3)耕作制度:两汉:一年一熟;宋朝以后,江南:、一年两熟或三熟。
注:宋朝以后,我国的经济重心由北方逐渐转移到了江浙地区即南方。
3. 水利灌溉:(1)水利工程:战国:;汉朝:漕渠、白渠、龙首渠等。
田田的荷叶,洁白的荷花,叶子底下的脉脉流水,嗅着风中的花香,看着淡淡的月光泻在叶子和花上,浮在荷塘上。
这一幅美轮美奂的画面,被朱自清先生刻画得栩栩如生、淋漓尽致。
我们不仅领略了作者笔下的美景,还能置身其中尽情地观花赏月,我陶醉了……突然,美丽的、柔美淡薄的月光消失了,周围是蓊蓊郁郁的树,树间透着光,原来我们走进了朱自清先生笔下的那片蓊郁树林……秋天,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骚人墨客。
有的描写秋天的肃杀和凄凉,有的刻画了秋天的绚丽多彩。
郁达夫的秋“清、静、悲凉”,弥漫在小院中那座低矮的破屋内外,在秋槐的每一朵落蕊里,在秋蝉的每一声残鸣中,在秋雨的每一个雨点中,在秋枣的每一丝微黄里,也在那故都闲人充满了京腔的互答声中。
心中有秋,笔下才有秋。
郁达夫先生让我们品尝了一回老北平的大碗茶,齿颊留芳,清爽宜人;又仿佛是听完了一曲字正腔圆的京剧清唱,余音绕梁,不绝如缕。
这是一张发黄的旧照片,它记录着一个曾经鲜活但却永远定格在34岁的年轻的生命——陆蠡,他衣着整洁,面貌清秀,眼睛、嘴角带着羞涩的微笑。
当年,陆蠡经常眺望山水,相对无言,除了陶醉,还有在宁静中自由放飞的憧憬。
当一抹绿色出现在沙漠中时,我们仿佛看到生命的奇迹;当一叶绿芽冲破障碍,破土而出时,我们可以看到生命的顽强。
而陆蠡在“烽火四逼”的民族危亡时刻,写下了《囚绿记》。
一、音正形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单音字①蓊.蓊郁郁( ) ②袅.娜( ) ③弥.望( ) ④煤屑.( ) ⑤敛裾.( ) ⑥酣.眠( ) ⑦峭楞.楞( ) 答案 ①wěnɡ ②niǎo ③mí ④xiè ⑤jū ⑥hān ⑦lénɡ(2)多音字①媛⎩⎪⎨⎪⎧ 媛.女( )婵媛.( ) ②脉⎩⎪⎨⎪⎧ 脉.络( )含情脉.脉( ) ③挨⎩⎪⎨⎪⎧ 挨.近( )挨.打( )④乘⎩⎪⎨⎪⎧ 乘.凉( )千乘.之国( )答案 ①yuàn/yuán ②mài/mò ③āi/ái ④chénɡ/shènɡ2.给下列形似字组词(1)⎩⎪⎨⎪⎧ 媛( )湲( )瑗( )(2)⎩⎪⎨⎪⎧ 惦( )掂( )踮( ) (3)⎩⎪⎨⎪⎧ 裾( )踞( )倨( )(4)⎩⎪⎨⎪⎧ 袅( )枭( )答案 (1)媛女/潺湲/瑗玉 (2)惦记/掂量/踮脚(3)敛裾/盘踞/前倨后恭 (4)袅娜/枭雄二、词语积累理解运用(1)斑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脉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袅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丰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蓊蓊郁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没精打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原指一种颜色中杂有别的颜色,这里有深浅不一的意思。
XXXX学院/院校/高校高中语文课程课件·教案·讲义·检测·20 ~ 20 学年第学期课程名称语文专业班级授课教师XXX学院教务处制教案编写说明一、教案的规范化建设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进一步加强课程建设,规范教案管理,特制定教案编写说明。
二、教案的编写规范1.教师上课要有完整的教案,按照课程教案编写要求书写或以Word文档编制的纸质教案,不能以课件幻灯片的打印稿代替纸质教案。
2.从20xx-20xx学年第二学期开始每位教师的教案,应加装统一格式的封面和首页后,每学期装订成册。
(推荐文本格式附后)3.由于课程类型(医学、公共文化课)、教学内容的差异,教案编写的具体格式可根据学科特点进行修改,但必须包含以下主要要素:(1)教学目的(教学目标):即教学中体现“课程的总体目标”和“章节的目标”及预期达到的效果。
(2)教学内容:是指通过对教学大纲、教材和主要参考资料的研析,确定课程教学或课堂教学知识信息的总和。
(3)教学重点、难点:本部分是指该课程或该章节的重点和难点部分,是学生必须掌握和加强学习的知识点。
(4)教学进程组织与设计:是根据教学目的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辅助手段(教具及现代教学手段)、师生互动、学时安排、板书设计等的设计或选择。
(5)课前预习:是要求学生在学习新课前必须先预习教材的内容及复习与该章节有关的已学过的知识,以便更好理解新内容。
(6)课后实施情况及分析:是对课程教学中知识的科学性和完整性评价;某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重、难点的把握;教学方法的应用;师生双边活动的设计;教学效果等课堂教学过程情况的总结与分析,为以后的教学提供经验和素材。
课程概要:(课程教案首页)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训练目标 1.明确景物具有哪些方面的特征。
2.善于把握景物的特征。
3.写出景物的特征。
作文题呈现:总有一个去处令我们难忘,总有一处景致令我们敬仰。
把你认为令人难忘的、令人心旷神怡的去处写下来,让我们一起分享!请以“难忘的去处”为话题写一篇写景的文章,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必修二专题二一、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重点】经济结构变动的原因、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背景。
【难点】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产生的关系。
【基础导学】一、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1.自然经济逐步解体(1)原因: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2)表现:①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由于输入的洋货物美价廉,竞争力强,中国土货销售陷入困境。
中国的衰败,标志着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②19世纪六十年代起,中国的手工业部门遭到沉重打击,自然经济的解体速度加快。
2.外国资本主义侵入(1)表现:①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以英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凭借扩大了对中国的,输华货物总值有显著增加,并打入内地市场。
②外商在华设立的工业、金融业、商业和航运业等企业也迅速发展。
(2)影响:①对中国经济结构的影响: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对起到瓦解作用,它削弱了自然经济的基础,破坏了农村家庭手工业,促进了城乡商品交流的发展;同时它也沉重地打击了城市手工业。
②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使中国农产品的程度有了一定的发展,同时一部分农产品的生产开始受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外国商业势力的侵入,使中国的商业和金融业也发生了变化,和买办化的商人开始出现,贸易中心由广州转移到。
③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自然经济的破坏为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商品市场。
二、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1.条件(1)社会经济结构变动为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2)洋务运动的促进:洋务派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企业,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和发展。
2.途径除洋务派创办的官办企业;一种是一部分中小地主、官僚、买办、商人、华侨等投资于近代工矿企业;另一种是原来的手工工场开始采用机器生产,转变为近代企业。
3.概况(1)产生:19世纪70年代前后,近代民族工业首先在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出现;到甲午战争前,民族资本新开设的工矿企业不断增多,资本投资额不断增加,主要分布在轻工业部门。
三元整合导学模式历史学科导学稿(教师版)姓名:班别:座号:一、课题:必修三专题一中国传统主流思想演变二、课型分析:本课属于专题复习课(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突出考查百家争鸣出现时代背景和儒、道、法、墨四个学派主要代表人物的思想主张。
(2)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主要考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背景、新儒学内涵及儒学地位发展变化。
(3)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着重考查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主要思想主张和历史影响。
(4)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重点考查时代新背景变化和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主要思想主张及其历史影响。
(5)以儒家主流的传统思想对近现中国影响和对当今人们社会价值观塑造的意义。
三、课时安排:单元课(5课时)四、学习内容及程序:(一)百家争鸣(背景,儒、道、法、墨四家代表主张,意义P167和P169)【知识拓展一】民本思想与民生问题思考(参详资料P169和171)材料一“汝之民为饿也,何不白于君,发仓廪以赈之?而私以尔食馈之,是汝明(显示)君之无惠,而见己之德美矣。
”——《孔子家语•观思》材料二康有为认为,要达到幸福快乐的大同之世,必须推行“公养”、“公教”、“公恤”的社会福利制度。
妇女怀孕后入公立政府组建的“人本院”赡养,实施胎教,婴儿出世后一律由公立的“育婴院”、“慈幼院”抚养;儿童6岁入“小学院”,11岁入“中学院”,16岁入“大学院”,20岁毕业,经过长达14年的义务教育培养,使每一个年轻人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和专门的技术训练;人如果患病或因工作受伤致残,可以进入社会举办的“医疾院”,得到精心高超的治疗;人到了晚年,则可进入社会举办的“养老院”、“恤贫院”,受到“公恤”。
——据康有为《大同书》整理材料三“建设之首要在民生。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说课稿说课稿材中,每篇散文后都有个性解读和合作探究两个环节,旨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究作品内涵,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2.编排体例及目的本单元共选用七篇散文,按照时间先后顺序编排,每篇散文均有相应的研究目标和教学重点。
编排体例既符合教学逻辑,也有利于学生掌握散文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3.内容结构本单元内容结构清晰,分为“写景状物散文的特点”、“景与情的关系”、“作品鉴赏与探究”三个部分,每个部分都紧扣单元目标,有利于学生系统掌握散文的特点和鉴赏方法。
4.知识与技能的整合本单元注重知识与技能的整合,既有对散文的文学性和艺术性的认识,也有对文章结构和语言技巧的分析,同时注重学生的鉴赏和探究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三、说建议1.教学方法本单元教学方法应以“阅读、讲解、分析、鉴赏、探究”为主要方式,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合作探究,同时加强语言技能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2.教学手段本单元教学手段应以多媒体、互动教学、小组讨论等为主要手段,注重情境感染和学法指导,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研究,提高研究效果。
3.教学重点本单元教学重点应注重学生的鉴赏和探究能力的培养,同时注重语言技能和思维能力的提高,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4.教学难点本单元教学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究作品内涵,同时如何提高学生的语言技能和思维能力。
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合作探究,使学生在实践中逐步提高自己的鉴赏和探究能力。
教材的内容结构遵循了“个性体验—质疑思考—语言实践”的研究规律,从而使学生在课内得法,在课外获益。
此外,教材还采用了知识与技能的立体式整合,包括横向整合和纵向整合两种方式。
在横向整合方面,写景状物散文可以与“表达交流”模块的“研究描写”“研究抒情”结合,将品读佳作所得,应用于学生自己的创作。
同时,修辞与写作之间的相互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导学案【学习目标】明确我国的国体即国家性质。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是一种新型民主、新型专政。
认识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
【学习重点】国家的性质;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和优点;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学习难点】民主与专政的关系【课时安排】二课时课前预习案一、基础梳理1、从本质上讲,国家是的工具,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2、我国的国家性质(国体)是。
3、我国人民民政专政的最大特点,对______________实行民主,对。
实行专政。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
4、在我国,人民民主具有和。
人民民主的广泛性,不仅表现在人民享有广泛的,而且表现在的广泛性;人民民主的真实性,表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和的保障,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
5、民主是指在一定阶级范围内,按照的原则和的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
民主具有鲜明的,民主总是属于的。
专政,即主要依靠实行的统治。
我国的民主与专政是的。
一方面,民主与专政、相互对立,民主只适用于,专政则适用于。
另一方面,民主与专政相辅相成、互为前提,民主是专政的,专政是民主的6、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⑴坚持社会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四项基本原则,是我国的,是我国国家生存发展的_________。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作为四项基本原则之一,已被写入我国_______ 。
⑵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
⑶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在新的历史时期有新的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探究案】探究活动㈠观点一:“国家是人民通过社会契约而结成的。
第一课第一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导学案【课程标准】 1.1了解各种所有制经济的地位与作用,阐释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素养要求】政治认同引导学生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
认同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制度自信。
科学精神明确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由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状况决定的,深刻理解支配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法治意识查阅我国宪法和相关法律,了解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法律依据。
【课堂探究】探究与分享现场采访《“我”的一天的学习和生活》请同学们思考以下问题:1.“我”在一天的学习和生活中享受了哪些产品和服务?它们从哪里来?2.这些产品和服务分别由哪些所有制经济的劳动者生产和提供?知识总结:我国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形式有哪些?议题一我国为什么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播放视频《鲁南高铁通车进入倒计时了!》中铁十局集团有限公司负责承建鲁南高铁的铁路基础设施建设。
它是以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为主的跨行业跨国经营的国有特大型企业集团。
为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的骨干成员单位中建八局第一建设有限公司负责承建临沂北站。
它是国有大型骨干施工企业,系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下属三级独立法人单位。
结合课本3—6页,认真阅读材料,小组合作探究1.中铁十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建八局第一建设有限公司是什么类型的企业?2.你还知道哪些此类的企业?3.归纳概括国有企业的作用,国有企业与国有经济、公有制经济的关系。
知识总结:1.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与关键领域有哪些?2.我国国有企业的地位和作用3.如何理解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4.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主要体现表现在哪两个方面?如何理解?播放视频《代村发展之路》请小组合作控究,坚持和完善公有制经济是如何促进代村生产力发展和共同富裕的?(视频中关键文字信息提示)1999年,王传喜上任后,重点解决土地零散、分配不均这两个矛盾,将全村土地集中,按人口公平分配。
1、《荷塘月色》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上的要求是“感受文学形象,品味文学作品语言和艺术技巧的表现力,初步鉴赏文学作品。
”本文是我国著名的散文家朱自清的代表作。
作者描绘的荷塘月色,形象生动、语言优美、典雅,艺术技巧纯熟、自然,是一篇经典的美文。
鉴于以上分析,根据课程改革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1、德育目标:了解作者寻求宁静、向往自由的思想感情;品味作者高雅的审美情趣。
2、知识目标:学习巧妙的语言修辞,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3、能力目标:训练朗读、分析、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点:鉴赏语言美,掌握情景交融艺术手法(四)教学难点:通感的学以致用二、说教法:根据以上的分析以及学生原有知识基础和年龄、心理特征(感性思维为主),拟采用诵读法、直观演示法、设疑讨论法。
声情并茂的配乐诵读法:此法可使听众渐入佳境,引起共鸣。
图文并茂的直观演示法:利用多媒体打出荷塘月色图幻灯片,配合语言描绘,视听结合,调动人的多种感觉器官和想象,使学生多角度感受到美。
合作互动的设疑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集中探讨。
三、说学法:教学相长,学生又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结合学生特点,以提升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为目标,有针对性的引导他们自学自我提升。
1、课前预习,明确课堂任务,提高效率;课后拓展,多渠道阅读相关文章,广开眼界,锻炼自身收集信息、自主阅读能力。
2、多模仿示范朗读,是提高朗读水平的有效途径3、深入研读课文,课堂上积极参与,提高思辨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2分钟)1、拟用旧知识导入法,让学生列举关于“荷”“月”的古诗词等名句,如“小荷才露尖尖角”“出污泥而不染”“月上柳梢头”“月儿弯弯照九州”,等等。
2、明确本堂课教学目标为赏析语言美,感受画面美。
(二)4、5、6段课文分析(33分钟)先介绍作者是为了排遣不宁静的心情,选择了独游荷塘,然后自然过渡到4、5、6段荷塘月色的学习。
三元整合导学模式历史学科导学稿(教师版)班别学号姓名一、课题:必修二专题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二、课型分析:复习课三、学习目标:资料P119四、复习策略1.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包含以下方面: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不同资本类型的机器工业(外国资本主义企业和洋务企业)的出现以及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2.我们要从近代资本主义产生的若干经济要素入手,认识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这些要素包括:商品市场、劳动力、机器设备、资本投资等。
另外,还应该从社会因素方面来认识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主要包括西方的工业革命以及侵略扩张、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等。
3.简要勾勒19世纪六七十年代到20世纪初期民族工业兴起和初步发展的基本线索。
对于民国时期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可以通过曲线图、数据统计表等形式来感受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历程,并且分阶段归纳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原因及其影响。
4.经济史尤其是民族资本主义艰难发展的历史,值得从人物的角度作适当的拓展。
如:张謇、荣氏兄弟等人物,从他们的创业历程中,认识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状况,感受他们的爱国精神和高尚品格。
五、课时安排:4课时(姊妹课)六、知识回顾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P102导课:以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为话题引入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七、专题框架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历程图八、知识梳理Ⅰ。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原因、表现、影响):资料P119【自主探究一】1840-1956年我国五种经济形态的发展变化图(A、B、C、D、E各表示什么经济形态及最终归宿如何?)资料P119A自然经济B洋务经济C外资经济D民族资本主义经济E官僚资本主义经济。
Ⅱ、洋务运动(背景、概况、活动、特点评价)资料P119-121【链接高考】2013年广东高考文综39题。
(导学搞体验高考那部分)Ⅲ、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背景、代表、历程、特点、地位与作用)资料P120-122 【自我检测】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有何特点?材料一特点一、从地域看,主要集中于东南沿海和通商口岸,广大西部和内陆地区极少(原因)(资料P122)材料二特点二、从部门看,民族工业的发展主要在轻工业方向,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表现出工业特点三、从实力看,资金少,规模小, 与外国资本相比,力量十分薄弱。
我有一个梦想(教师)【学习目标】1.积累词语,品味语言的深层含义和表达作用,提高理解能力。
2.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体会全文激情飞扬、极富感召力的语言特点。
3.体悟马丁•路德•金的那种生命不息、为人民请命不止的崇高献身精神。
【重点难点】1.品味本文运用比喻和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2.体会本文感情真挚、结构严谨、文辞优美、气势恢弘的写作特点,学写演说辞。
【学习方法】诵读、品味、鉴赏、讨论。
1964年他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
他将全部奖金(54600美元)献给了自由运动。
1964年通过的新的民权法案,规定凡是接受美国政府资助的组织都必须平等地对待黑人。
1965年一项新的选举权法案成立,从那以后,所有黑人都享有选举权。
由于马丁•路德•金从事黑人解放运动的工作,所以树敌众多,一生曾三次被捕,三次被行刺。
有一次一枚炸弹爆炸毁了他的房屋。
1968年4月18日——一个永远值得被所有人记住的日子,马丁•路德•金在田纳西州孟菲斯城被种族主义者刺杀身亡。
二、背景简介1955年12月1日,一位名叫罗莎•帕克斯的黑人妇女在阿拉伯乘坐公共汽车,坐到“白人专坐”的区域内。
她拒绝挪动座位,而被警察带走。
于是成立了一个组织,要求公共汽车公司改变这种不公正的做法,马丁•路德•金被推荐为这个组织的领头人。
他们在市内散发了好多传单,传单说:“你去上班时,请乘公租车去,或搭别人的车去,或步行。
”整整一年里,黑人拒绝乘坐市内公共汽车。
马丁•路德•金号召黑人不要步行,而要继续斗争。
他的房子被人毁坏了,有段时间他的生命也受到威胁,最后该州首府律师说,公共汽车公司无权在车上把黑人和白人分开。
1963年,马丁•路德•金晋见了肯尼迪总统,要求通过新的民权法,给黑人以平等的权利。
然后他又在阿拉巴马州的伯明翰领导了一场新的革命。
此地黑人的住房情况很糟,黑人参加工作的机会极少,而且只有25%的黑人有选举权。
马丁•路德•金被关进了监狱。
三元整合导学模式历史学科导学稿(教师版)一、课题:必修二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5课时)二、课型分析:本课属于专题复习课(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突出考查古代中国农业的耕作方式、土地制度、水利灌溉,同时考查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自给自足、精耕细作等)。
(2)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着重考查古代中国手工业管理制度(工官、匠户)经营形态,同时考查古代中国纺织业、冶铸业、制陶业的主要成就。
(3)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突出考查古代中国不同时期商业发展的特点(空间、时间),同时考查古代中国主要的市场管理制度和商业活动现象。
(4)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主要考查“重农抑商”、“海禁”的成因及影响。
四、课时安排: (姊妹课)复习建议:用知识网络梳理单元知识,并进行记忆和理解;通过练习题帮助检测、理解、巩固知识和提升能力。
五、学习内容及程序:用知识网络梳理单元知识时空定位(一)中国古代农业(记住核心概念:耕作方式,土地制度,精耕细作,小农经济)1.耕作方式: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主要方式)2.农业生产工具和技术:(1)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开始出现,铁农具的使用范围扩大,铁器时代到来。
(2)汉:铁农具样式增多,使用广泛,西域和珠江流域用上了铁农具;耕犁安上了犁壁,比欧洲早1000多年;赵过发明耧车。
东汉出现一牛抚犁(3)唐:曲辕犁标志中国传统步犁基本定型3.水利灌溉(1)水利工程:春秋战国:春秋楚孙叔傲修芍陂;秦国蜀守李冰修都江堰,郑国修郑国渠。
汉:黄河流域以营建灌溉渠系为主,如:漕渠,六辅渠,白渠;江淮江汉之间以修建天然陂池为主;东南以排水筑堤为主;西北修建坎儿井;汉武帝汉明帝时,大规模治黄;(2)灌溉工具:魏晋:(北方)曹魏时马均发明翻车;唐:筒车;宋:水力高转简车;明清:风力水车▲ 4. 全面认识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理解特点和影响)【合作探讨一】材料一夫在芸耨,妻在机杼,民无二事,则有储蓄。
……春夏夫出于南亩,秋冬女练[于]布帛,则民不困。
——《尉缭子·治本》(1)依据材料一,归纳小农经济的特点。
指出与这种生产方式相适应,长期在我国古代存在的主要政治制度和主流思想。
(7分)(1)特点: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主要政治制度:中央集权制;主流思想:儒家思想。
(7分)5.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1)商周时期:井田制(2)战国时期:商鞅废井田,肯定土地私人占有(3)北魏到唐前期:推行均田制是种土地国有制想想议议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土地制度(1)民主革命时期各阶级的土地政策A 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天朝田亩制度》,核心内容就是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B 资产阶级革命派: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纲领中,“民生”的含义就是平均地权,C 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中国共产党制定土地政策的一个主要内容就是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如1931年的土地政策,1947年的《中国土地大纲》,1950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但抗日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是个例外。
由于终日民族矛盾尖锐,当时采取“农民交租交息,地主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有利于联合地主阶级抗日。
(2)建国后农村政策的四次调整A 53年土地改革B 社会主义改造C 人民公社化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自主检测一】1.“鞭打春牛”是我国立春重要的民俗节目(右图)。
春牛不是活的耕牛,而是泥捏纸粘的假牛,也叫“土牛”。
据考证,这一风俗在周代已经出现,《周礼月冷》中的“出土牛以送寒意”就是最早的记述。
“鞭打春牛”的习俗,反映了 ( D )A.我国古代对牛的高度重视 B.牛耕在西周时期已经出现并推广C.是我国古代农耕经济发达的标志D.说明生产方式对生活习俗的巨大影响2.经济立法是我国古代社会发展的见证。
那么“盗马贼死,盗牛者加(枷)”这项立法最早出现在 ( D )A.夏朝B.商朝 C.西周D.东周3.(2012高考文综广东A卷12)有学者认为早在商代就可能出现了牛耕,对他最有利的证据是 ( D ) A.商代遗址中出土了牛骨B.《诗经》里有农耕生活的描写C.孔子学生冉耕字伯牛,名字有耕、牛二字D.古文字学家发现甲骨文中有字呈牛牵引犁头启土状(二)、中国古代手工业(记住不同时期手工业的成就)1.冶铁业(1)汉代时开始使用煤炭做为燃料。
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利鼓风冶铁。
(2)魏晋南北朝发明灌钢法2.纺织业(1)汉代出现丝绸之路。
(2)宋代棉花种植及棉织技术推广(3)元黄道婆改进的纺织技术,明代棉料成为主要衣料。
明朝中后朝出现资本主义萌芽3.制瓷业(1).东汉出现青瓷,魏晋南北朝出现白瓷(2).唐代制瓷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3).宋代江西的景德镇,到元代发展为全国制瓷中心,明清时是全国的瓷都。
(4).明朝在元的青花瓷的基础上,烧制出彩瓷;清代还发明了粉彩和珐琅彩。
【合作探讨二】中国古代商业的特点材料一明清是民间手工业的大发展时期。
明中叶以来匠役制度的变化,使自由手工业者的数量扩大。
纺织业在丝棉产区成为城乡广为流行的手工业形式。
当时,棉纱、棉布的生产仍由城乡家庭手工业来完成。
这是因为,在机器大工业出现之前,企业实施规模生产难以控制棉纱、棉布的质量,布商字号为了把握市场、保证信誉、追求利润,放弃最初的加工程序,向农民和城市个体手工业者收购质量合格的棉布初成品,再设法精加工以满足市场消费者的需要。
……清代正式废除匠藉制度,民间手工业的发展环境更为宽松,主要手工业产品比明代有所增长,地区性分工更加明显,形成了一些手工业品比较集中的产区。
据统计,明清江南棉花与棉纺织业市镇有52个,蚕桑与丝织市镇有25个。
长江中游湖北、湖南、江西三省陶瓷业市镇有25个,造纸业市镇有20个,纺织丝市镇44个。
……这一时期,江南地区耕、织分离(北耕南织,特别是在苏南的城市和乡镇,不得不以买来的棉花作原料),纺、织分离(城乡家庭女红与市、镇染整场、坊分头进行),已经开始。
——据陈锋、张建民主编《中国经济史纲要》(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我国手工业发展的特点,(10分)并指出这一时期民间手工业大发展的主要原因。
(10分)【答案】(1)特点:①纺织、制瓷等行业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全社会手工业生产的主导地位;②地区性分工日益明显,出现了专门化的手工业市镇;③部分地区逐渐出现耕、织分离和手工业内部的纺、织分离;④手工业生产技术不断创新,达到新水平;⑤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
(10分)主要原因:①明清时期匠役制度的变革和废除,使手工业发展的环境日益宽松;②自由手工业者数量不断扩大,增加了手工业发展的劳动力;③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的发展,开拓了手工业发展的市场;④农业商品化程度提高;⑤明清时期城镇商业繁荣,进一步开拓了手工业发展的市场。
(10分)三、古代商业1.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侧重唐宋元明清)2.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宋前后对比和明清时期)(1)市的变迁①宋朝以前:市与坊严格分开,官府设市令或市长对市场交易进行严格管理,按时开市闭市。
②宋朝时期:市的时间和空间的界限被打破,“草市”更加普遍。
(2)城市的发展:略3、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转移A、开始南移:隋唐。
B、继续南移:五代十国时期C、超过:宋朝。
南宋时南方经济超过北方,经济重心实现了南移。
【合作探讨三】中国古代商业的特点明中叶以后,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经济的繁荣……东南沿海的广州、漳州、福州、宁波等地,既是对外贸易的港口,又是商业都会……最繁荣的江南地区形成了五大手工业区域,即松江的棉纺织业,苏杭的丝织业,芜湖的浆染业,铅山的造纸业和景德镇的制瓷业……隆庆万历年间,苏州“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
——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下册》依据材料一,指出明清时期我国城市经济发展的新特点。
(6分)分析这一时期城市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
(8分)(1)新特点:经济功能加强;专业化城市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6分)影响: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政府赋税结构发生变化,工商税不断增加;出现了早期民主启蒙思想;社会风气和人们的观念发生变化,出现了重商思想;文学艺术繁荣,具有鲜明的揭露封建制度,追求个性解放的特征。
(8分,答出其中四点即可得8分)1.(2012高考文综安徽卷14)北宋东京(今开封)“通宵不绝”的夜市和“终日居此,不觉抵暮”的瓦子(文娱场所)里,随处可见流连忘返的市民身影。
这一生活图景表明 AA.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 B.市已经遍布城内各处C.文娱场所多由官府经营 D.坊和市已没有区别2.(2012高考文综浙江卷14)史籍记载,东汉南阳樊氏“能治田,殖至三百顷。
广起庐舍,高楼连阁,波陂灌注,竹木成林,六畜放牧,鱼蠃梨果,檀棘桑麻,闭门成市,兵弩器械,资至百万。
”下列关于樊氏庄园的说法,错误的是 CA.庄园经济力量强大 B.自给自足程度很高C.草市交易十分发达 D.生产经营活动广泛3.(2011·北京昌平模拟)《清明上河图》栩栩如生地描绘了北宋都城汴京的日常社会生活与习俗风情。
有人说,该画折射出了“时代的风采”。
“时代的风采”是指( B )A.手工工场兴起B.城市商品经济繁荣C.地域性的商人集团形成 D.货币经济占据主要地位4.(2012高考文综福建卷14)《隋都城图》题记:“畦分棋布,闾巷皆中绳墨,坊有墉(墙),墉有门,逋亡奸伪无所容足。
而朝廷官寺、民居市区不复相参,亦一代之精制也。
”由此可见,隋都城的设计重在 C A.打破市坊的空间界限 B.便利居民的交通出行C.加强官府的严格控制 D.促进城市的商业活动四、经济政策:(考试说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1、重农抑商政策:A、地位:中国封建王朝基本的经济政策;B、含义:强调发展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C、目的:直接目的: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根本目的:巩固封建统治D、表现:确立及发展:商鞅变法,明确规定了重农抑商的原则,后为历代王朝执行;主要措施:①贬低商人地位(汉代商人不得“衣丝乘车”);②限制经营范围(汉代盐铁官营制度);③限制对外贸易(明清时期的海禁政策)④重租税(汉代“重租税以困辱之”);E、评价:积极:封建社会前期,保护农业生产,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巩固封建统治;消极:明清时期,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违背经济发展规律;是中国在近代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且导致中国经济结构过于单一。
2、“海禁”政策A、原因:①由封建经济的封闭性决定(根本原因)②封建统治者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明朝统治者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清朝治者为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③统治者盲目自大观念的影响;B、内容:禁止国人出海贸易,限制外商来华贸易;C、影响:有一定的自卫作用,但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阻碍了中外文化交流,使中国与世隔绝并逐渐落后于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