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 必修二 专题一
- 格式:ppt
- 大小:1.33 MB
- 文档页数:18
专题整合(一)知识结构认读[认读要领]一大核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四大线索:古代中国的农业、手工业、商业以及经济政策(二)重大历史线索1.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特点文字材料型选择题【题型解读】1.从选择的素材看:主要从历史典籍碑刻类(如经典著作、历史文献、地方史志、名人文集或名言、报纸杂志、铭文碑刻等)、文学作品类(如诗歌、小说、剧本、楹联、传说等)以及最新考古发现等截取一部分文字材料作为载体而设计出来的题目。
2.从考查的能力看: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考查学生将所学知识与材料相结合的能力、分析解读材料的能力,等等。
【典型例题】西汉高祖“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北宋允许商人中“奇才异行者”应试。
商人地位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官僚机构日益扩大B.重农抑商政策出现松动C.文人社会地位提高D.商人可以参加科举考试【技法攻略】析材料―→“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说明汉代商业(商人)受到压制和抑制;北宋“奇才异人者”被允许应试,说明北宋对商人的地位有所认可,从侧面反映出对商业抑制的有所改变。
挖寓意―→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西汉至北宋商人(商业)地位的变化,说明重农抑商政策松动。
析选项―→A项内容与商人无关,故A项错误;B项重农抑商政策出现松动是商人地位出现提高的原因,正确;C项文人社会地位提高不能导致商人地位提高;D项商人可以参加考试是商人地位提高的表现,不是原因,故排除D项。
明答案―→故B项准确体现了题干的含义。
【针对训练】1.明代徽州商人佘文义“……少贫困……辛勤以振其家。
性不好华靡,布袍芒履,游名卿大贾间泊如也。
置义田以养族之不给者……捐四千金建石桥,以利行人”。
材料反映出中国古代商人的优良品质有()①勤俭致富②乐善好施③注重诚信④守法经营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D.①②③④解析:①②③④都是中国古代商人的优良品质,但材料中没有体现注重诚信、守法经营的信息,故排除含③或④的选项。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一古中国的农业[学习思考]1.为什么“神农”在中国早期神话传说中有特殊的地位?答案提示:因为(1)中国自远古时代起,农业就开始在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2)中国古代的一切文明成就,都建立在农业经济正常发展的基础之上。
(3)农耕作为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支撑着中国古代社会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
(4)据说,神农氏创制了原始农具耒、耜,教导民众耕作,还进行了农作物品种的改良实践,这一切对农业经济的贡献是巨大的。
所以,“神农”在中国早期神话传说中有特殊的地位。
2.战国时期,有西门豹开发水利的故事。
你知道这一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吗? 答案提示:发生在邺县(今河北临漳县)。
[学习思考]有人认为,地主阶级残酷的剥削和压迫造成农民的极端贫苦和落后,是中国社会几千年在经济上和社会生活上停滞不前的基本原因。
也有人认为,阶级分析的方法,不是史学研究的惟一方法,中国社会长期停滞不前的原因,可以从多方面探寻。
请发表你的看法。
答案提示:首先,历史研究的方法应该是多样的,阶级分析的方法只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种,除此以外历史调查的方法、历史比较的方法等都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中国社会长期停滞不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1)中国自然经济延续的时间达两千多年;(2)中国古代战乱频繁;(3)每个王朝的中后期都会出现大规模的土地兼并;(4)统治者实行了一套“重农抑商”的政策;(5)统治者对思想和政治的控制极其严厉等。
[自我测评] 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主要特征是什么?答案提示:(1)在原始阶段经历了“刀耕火种”的落后耕作方式。
(2)中国古代传统的农业耕作方式是小农户的个体经营。
长期以来,耕作技术没有革命性的进步。
(3)赋税和徭役繁重,压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进而阻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4)土地高度集中,地主和农民的阶级矛盾激化,民众暴动不断发生。
(5)历朝历代的水利兴修防御了自然灾害,推动经济不断向前发展。
[材料阅读与思考]唐代诗人李绅作《古风二首》(又名《悯农二首》)。
必修二学问点总结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1、了解古代中国的主要农具:(1)原始社会:刀耕火种;(2)奴隶社会:石器锄耕:耒耜;(3)封建社会:铁犁牛耕:①西汉赵过推广耦犁(二牛抬杠);②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③隋唐,江东出现曲辕犁,标记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2、了解古代中国水利工程和农业浇灌工具⑴我国古代始终很重视农业浇灌,闻名的水利工程有战国时期的都江堰;汉代人民创建了一种“井渠”(龙首渠),后来传到西北地区称为坎儿井。
⑵人们还创制和改进农业浇灌工具。
①曹魏时,经改制的翻车用于浇灌;②唐朝时创制了筒车;③宋朝出现利用水力的高转筒车(水转翻车);④明清时出现风力水车。
这些水利工程和农业浇灌工具的应用,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
3.了解古代中国基本的土地制度(1)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全部,公社成员集体耕种,平均消费。
(2)奴隶社会(商周):土地归国家全部,实行井田制。
(3)封建社会:土地私有制确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相继进行变法,秦国的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这种封建土地全部制,在中国历史上始终持续了两千多年。
)4.理解古代小农经济(自然经济)的基本含义⑴小农经济的形成条件:①铁犁牛耕的出现和逐步普及,②封建土地全部制的确立。
⑵小农经济的特点: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精耕细作;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③生产为满意家庭消费和交纳赋税,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局限:具有分散性、落后性、封闭性、脆弱性。
⑶小农经济的地位(影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是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在较长时期内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小农经济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历代统治者都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扶植小农经济。
自然经济的坚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持续的重要缘由。
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发展1.了解古代中国在丝织、冶金和制瓷等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1)丝织: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织绸的国家①新石器时代:丝织技术已经出现。
三元整合导学模式历史学科导学稿(教师版)一、课题:必修二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5课时)二、课型分析:本课属于专题复习课(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突出考查古代中国农业的耕作方式、土地制度、水利灌溉,同时考查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自给自足、精耕细作等)。
(2)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着重考查古代中国手工业管理制度(工官、匠户)经营形态,同时考查古代中国纺织业、冶铸业、制陶业的主要成就。
(3)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突出考查古代中国不同时期商业发展的特点(空间、时间),同时考查古代中国主要的市场管理制度和商业活动现象。
(4)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主要考查“重农抑商”、“海禁”的成因及影响。
四、课时安排: (姊妹课)复习建议:用知识网络梳理单元知识,并进行记忆和理解;通过练习题帮助检测、理解、巩固知识和提升能力。
五、学习内容及程序:用知识网络梳理单元知识时空定位(一)中国古代农业(记住核心概念:耕作方式,土地制度,精耕细作,小农经济)1.耕作方式: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主要方式)2.农业生产工具和技术:(1)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开始出现,铁农具的使用范围扩大,铁器时代到来。
(2)汉:铁农具样式增多,使用广泛,西域和珠江流域用上了铁农具;耕犁安上了犁壁,比欧洲早1000多年;赵过发明耧车。
东汉出现一牛抚犁(3)唐:曲辕犁标志中国传统步犁基本定型3.水利灌溉(1)水利工程:春秋战国:春秋楚孙叔傲修芍陂;秦国蜀守李冰修都江堰,郑国修郑国渠。
汉:黄河流域以营建灌溉渠系为主,如:漕渠,六辅渠,白渠;江淮江汉之间以修建天然陂池为主;东南以排水筑堤为主;西北修建坎儿井;汉武帝汉明帝时,大规模治黄;(2)灌溉工具:魏晋:(北方)曹魏时马均发明翻车;唐:筒车;宋:水力高转简车;明清:风力水车▲ 4. 全面认识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理解特点和影响)【合作探讨一】材料一夫在芸耨,妻在机杼,民无二事,则有储蓄。
专题一第1课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同步试题一、选择题1、宋《天圣令》与唐《田令》相比,没有授田的规定,更无永业、口分之别;并且要求“诸官人、百姓,并不得将田宅舍施及卖易与寺观。
违者,钱物以及田宅并没官”。
这一规定()A. 使私人土地所有制得到了充分发展B. 制约了商品经济的不断提高和发展C. 加强了国家对土地产权的控制力度D. 极大推动了小农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答案】A【解析】材料中的“没有授田的规定,更无永业、口分之别”,表明国家对土地产权的控制力度在削弱,“诸官人、百姓,并不得将田宅舍施及卖易与寺观。
违者,钱物及田宅并没官”,表明政府强调私人的土地产权。
故答案为A项,排除C项。
土地私有和土地买卖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但是不利于小农经济的健康发展,排除BD项。
2、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
1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钁、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
这材料说明战国时期()A.铁制农具广泛使用 B.成套铁农具有利农业精耕细作C.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 D.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答案】B【解析】3、文献记载:“蜀守冰凿离礁,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
次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灌浸,百姓享其利。
”这里的“此渠”是指()A.都江堰B.郑国渠C.灵渠D.丼渠【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水利工程,都江堰不仅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技术的伟大奇迹,也是世界水利工程的璀璨明珠.最伟大之处是建堰2250多年来经久不衰,而且发挥着愈来愈大的效益.都江堰的创建,以不破坏自然资源,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为前提,变害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协合统一.开创了中国古代水利史上的新纪元,在世界水利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章.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化的杰作.A.材料中“蜀守冰、穿二江成都之中”等信息可以说明是都江堰,故选择A项;B.郑国渠在秦国,位置不正确,排除B;C.灵渠在岭南地区,不符合题意,排除C;D.灵渠属于新疆地区的灌溉方式,排除D.故选A.4、当看到农民用铁犁牛耕技术耕作的场景时,我们知道这一现象最早出现在()A.神话传说时期B.春秋战国时期 C.汉朝时期 D.唐朝时期【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铁犁牛耕,由于中国古代小农户个体经营占主导地位,这种耕作方式一直没有发生革命性变化.故选B.5、下表为古代中国治水事业历史发展及区域分布。
辛集二中必修二复习提纲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耕作技术 1早在七八千年前,就形成了规模性的经济。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的国家。
神农氏创制了原始农具。
教导民众耕作2、原始农业的产生:“”、“火耕”3、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中国古代农业的传统耕作方式形成。
西汉牛耕逐渐普及全国。
铁制农具增多出现了播种工具;东汉时出现了一牛挽犁代替耦犁,这种耕作方式便于牛耕普及。
4、唐代的可以控制耕土的深浅。
水利1、原始社会:大禹治水,平息了水患,发展了水利建设。
早期史书把以水利为主题的、列为专篇。
2、春秋战国:战国时秦国蜀郡守李冰修的,水工郑国在秦国修的。
都江堰位于四川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是中国最古老的水利工程,是蜀地“天府之国”富庶之源,至今仍发挥着无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3、秦:修凿了沟通了湘水和漓水的4、两汉:关中创造了;西汉汉武帝亲到黄河工地命文武百官背土,东汉治黄河才基本解除了水患。
5、隋炀帝:开通了,是世界上最早、最长的运河。
6、唐朝:设专职官员管理水利事业,各地兴修了不少水利工程,还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高转。
北方使用用于深井取水。
7、宋代:以水力为动力。
8、明清:出现了。
原始社会奴隶社会井田制实质历程土地制度封建社会形式影响赋役制度(二)手工业内涵:是指依靠手工劳动使用简单工具的小规模工业生产。
家庭手工业1形式:附属于农民家庭之中,形成的经济形态。
2原料:都是自己种植和采集所得。
3目的:主要供自己消费。
有时也进入领域。
目的:专门负责制造专用和私用物品地位:代表了当时手工业的技术水平。
影响:局限于为帝王贵族服务,技术发明和革新不能行业之间相互,新技术难以推广,往往管理:1二里头文化与我国相符,发现了我国最早的手工业作坊区。
2西周时期,“”制盛行。
战国后期终结。
后演化出官营手工业。
3从时代起,煮盐冶铁铸钱炼铜,收归官办,政府垄断。
并设立,由“”主办。
西汉还设立了和。
属下工人数千。
人民版必修二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学习思考] 为什么西式服装能够被国人接受并得以流行?答案提示:从穿着的角度来讲,西装适体、潇洒;从中国社会政体的转变角度看,是民国成立后剪发易服的产物。
共和建立,剪除辫子,移风易俗成为时代潮流。
剪发必然引起服饰的变化,因而剪发风行必然推动易服潮流的兴起。
民国成立后,清朝袍褂、补服等都已过时,满式的鞋帽、服饰已受到人们的厌弃。
但是,在民国初年,成熟的中式服装尚未出现,在易服的风气中出现了一股盲目的西化倾向。
从社会思潮的角度来看,民国初年服饰崇洋风气受西化思潮的推动。
民主共和的建立实质上是在制度层面学习近代西方文化,辛亥革命的理论及其制度模式均直接源于西方。
辛亥革命党人长期在海外活动,接受西方文化较多。
因而,当共和制度建立后,新政府以西方社会政治为原本进行大量改革,仿行西政西俗成为一时风气,在都市社会兴起一股西化思潮。
[学习思考] 你能说出四大莱系各有什么特色和招牌菜吗?各地风味小吃都有哪些?答案提示:(1)鲁菜:山东菜是由济南和胶东两地的地方菜演化而成的。
其特点是清香、鲜嫩、味纯而著名,十分讲究清汤和奶汤的调制,清汤色清而鲜,奶汤色白而醇。
济南菜擅长爆、烧、炸、炒。
糖醋黄河鲤鱼、九转大肠、汤爆双脆、烧海螺、烧蛎蝗、烤大虾、清汤燕窝,干蒸加吉鱼、油爆海螺、扒原壳鲍鱼、奶汤核桃肉、白汁瓤鱼、麻粉肘子。
(2)粤菜:粤菜是以广州、潮州、东江三地的菜为代表。
菜的原料较广,花色繁多,形态新颖,善于变化,讲究鲜、嫩、爽、滑,一般夏秋力求清淡,冬春偏重浓醇。
调味有所谓五滋(香、松、臭、肥、浓)、六味(酸、甜、苦、咸、辣、鲜)之别。
其烹调擅长煎、炸、烩、炖、煸等,菜肴色彩浓重,滑而不腻。
五蛇羹、盐火鸡、蚝油牛肉、烤猪、干煎大虾碌、冬瓜盅。
(3)川菜:正宗川菜以四川成都、重庆两地的菜肴为代表。
其特点是酸、甜、麻、辣香、油重、味浓,注重调味,离不开三椒(即辣椒、胡椒、花椒)和鲜姜,以辣、酸、麻脍炙人口,享有“一菜一味,百菜百味”的美誉。
课时三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知识点一富商大贾周流天下1.先秦(1)商业在商代已经有了初步发展。
(2)西周时期,交易活动频繁,货币流通骨贝和铜贝。
(3)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富足的巨商和繁荣的商业中心。
2.汉代商运活跃,商人成为古代社会交往活动中最为活跃的人群之一,为追逐利润而奔波。
3.唐代(1)水路:有所谓“俞大娘航船”,规模宏大,航程较远。
(2)陆路:商运发达,客舍、邸店、车坊等服务于商运的辅助性经营场所生意兴隆。
4.宋元(1)海外商运发展迅速,中国商品远销到东亚、南亚、西亚以及东欧、北非等地区。
(2)海外贸易税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
(3)北宋时的益州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5.明清(1)在京城、省城和大商埠出现了会馆。
(2)出现按地域结成的商帮,晋商和徽商势力最为强大。
【预习评价】1.(判断)北宋时期,纸币成为主要流通的货币。
(×)2.(判断)会馆和商帮的出现反映了明清长途贩运贸易的兴盛。
(√)3.(思考)“估客无住着,有利身则行。
出门求火伴,入户辞父兄”唐代元稹的这首《估客乐》主要描写了商人怎样的生活状况?试答:商人为求利而奔走于天南海北。
知识点二“市”的发展1.秦汉(1)秦代: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收受金钱也有法令限制。
(2)汉代:“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
2.南北朝时期(1)形成了民间集市——“草市”。
(2)政府设立“草市尉”,对“草市”实行行政管理。
3.唐代(1)“草市”作用显著,逐渐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
(2)“夜市”比较繁荣。
4.宋代(1)突破限制:①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
②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
(2)发展表现:①“市”分散于宅屋之间,有的街道形成了繁荣的商业街。
②城郊和乡村也出现了“市”。
③“草市”已具有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
5.明清都市中的商业区相当繁荣。
【预习评价】1.(判断)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最早源于汉代。
(×)2.(判断)宋代商业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政府不再对商业活动进行监管。
人民版课标知识点精粹之必修二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P5(1)原始阶段采用“刀耕火种”。
(2)春秋战国时期采用牛耕技术和铁制工具,形成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
(3)汉代牛耕逐渐普及到全国,铁制农具数量大增。
出现播种工具耧车、耦犁、一牛挽犁。
(4)唐代出现曲辕犁,可控制耕土的深浅。
附:铁犁牛耕方式推广的影响:提高农产品亩产量,是农业动力的革命,使农业生产力得到飞跃性提高。
促进一家一户的小农个体经济和精耕细作农业技术的产生、发展。
2.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P6(1)商周:井田制,名为国家公有,实为国王所有。
(2)战国:秦国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确立土地私有制(3)战国以后:土地大部分为地主所有,农民占有土地较少(4)北魏到唐前期:推行均田制,国家授田给农民,农民承担赋役附一:战国以后中国社会存在的主要土地制度:①国家土地所有制②地主土地所有制③自耕农土地所有制④君主土地私有制附二:土地兼并问题 P6(1)产生原因:①官僚地主依靠特权,把公田据为己有②贵族、官僚及豪强霸占良田,役使贫民③农民因天灾人祸被迫卖地逃亡④国家不抑兼并的政策⑤(根本原因)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土地可以买卖(2)危害:①地权和劳动者分离,导致农耕生产秩序的严重破坏②使无数小农破产,社会动荡不安③使国家赋税减少和劳役征发困难,国力削弱④社会资金流向土地和农民的贫困又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3)解决方案:①开明政治家:改革田制,缓和兼并②民众暴动:提出均田口号3.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战国以后):(1)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要经营方式。
(2)以鉄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3)主导的土地制度是地主土地所有制(4)农业生产技术的主要特点是精耕细作。
4.列举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1)主要经营方式:①家庭手工业特点:与小农业紧密结合,是小农个体经济的组成部分;大部分产品和原料自给自足 P10②田庄手工业特点:在汉代豪强地主的田庄中进行,也是自然经济活动的主要内容 P10③官营手工业特点:盐铁等最有利可图的行业官办,政府垄断;皇家工场专门制造官府专用和皇帝私用物品;制作工艺水平高,但生产不计成本,使国家财政支出大等 P11④私营手工业特点:民间富人创办,面向市场生产民用产品,属于商品经济性质,后期出现雇工经营的手工工场即资本主义萌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