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学体表标志
- 格式:doc
- 大小:18.50 KB
- 文档页数:6
正常人体体表标志人体各部位名称人是一个具有生命活动功能的整体。
不同的部位,有着不同的名称。
头颈部的名称:头、颈;躯干部的名称:胸、背、脊椎;上肢部的名称:肩、上臂、前臂、手;下肢部的名称:臀、大腿、小腿、足。
1.人体常用方位的术语为了便于学习和研究人体各部位及其结构的位置变化,规定以身体直立、两眼向正前方平视,两脚跟靠拢,足尖向前,上肢自然下垂于躯干两侧,手掌向前为人体标准解剖姿势,并以上述姿势为依据,定出一些常用人体方位的术语。
上——接近头部称为上;下——接近足底称为下;前——接近腹侧的称为前;后——接近背侧的称为后;内侧——接近身体正中线的称为内侧;外侧——远离身体正中线的称为外侧;近侧——接近肢体根部的称为近侧;远侧——远离肢体恨部的称为远侧;尺侧——前臂的内侧称为尺侧;桡侧——前臂的外侧称为桡侧;胫侧——小腿的内侧称为胫侧;腓侧——小腿的外侧称为腓侧;浅——接近皮肤表面的称为浅;深——远离皮肤表面的称为深。
2.人体的切面(1)矢状面沿人体的前后径与水平面垂直所作的切面叫矢状面。
当矢状面位于正中而将人体分为左右两半,该切面称为正中矢状面。
(2)水平面(横切面) 与地面平行,将人体分为上、下两部所作的切面叫水平面。
(3)额状面(冠状面) 沿人体的左右径,将人体分为前后两部所作的切面叫额状面。
体表标志1.躯干部的体表标志胸骨:胸骨柄、胸骨体、剑突。
肋骨:第二到第十二肋骨、第一到第十肋软骨。
椎骨:颈椎、胸椎、腰椎、骶骨、尾骨。
2.上肢部的体表标志肩胛骨:肩峰、肩胛冈、肩胛下角。
锁骨:全长。
肱骨:肱骨内上髁、外上髁。
尺骨:鹰嘴、尺骨头、茎突。
桡骨:桡骨头、茎突。
手骨:腕骨、掌骨和指骨的背面。
3.下肢部的体表标志髂骨:髂嵴、髂前上棘、髂后上棘、耻骨联合、坐骨结节。
股骨:大转子。
膑骨:前面。
胫骨:胫骨前缘。
腓骨:腓骨头和外踝。
足骨:跗骨、跖骨、趾骨。
身体主要部位定位在操作中,我们常用示指和中指宽度即“横指宽”作为简便定位测量的标准。
一、躯干骨地重要骨性标志:(颈静脉切迹、胸骨角、肋弓、剑突、骶角、骶管裂孔、第颈椎及胸腰椎棘突、颈动脉结节). 、颈静脉切迹:在胸骨柄地上缘,与第胸椎体平齐.其上方为胸骨上窝. 、胸骨角:胸骨柄与胸骨体连接处向前地横行突起,自颈静脉切迹向下约两横指处,是重要地骨性标志.胸骨角地两侧接第肋(软骨),为计数肋和肋间隙地重要标志.后面平对第胸椎体下缘水平,也是气管杈、主动脉前、后端、心脏上界、食管第二个狭窄和胸导管左移处地水平;胸骨角平面是上、下纵隔地分界线. 、肋弓:由第—肋软骨依次相连而成.触摸肝、脾地标志. 、剑突:胸骨下方地突出,位于两侧肋弓之间,剑突与左侧肋弓地交点处是心包穿刺地常用部位. 、骶角、骶管裂孔:沿骶正中嵴向下摸到骶管裂孔,在裂孔地两侧科摸到骶角,为骶管麻醉定位标志. 、第颈椎棘突:头前俯时,在项下部正中最突出处,为确定椎骨棘突序数地标志之一. 、颈动脉结节:即第颈椎横突前结节,位于胸锁乳突肌前缘深处,正对环状软骨平面.平环状软骨,在胸锁乳突肌前缘,以拇指向后压,可将颈总动脉压向颈动脉结节,阻断血流,达到止血地目地.二、颅地骨性标志:(枕外隆突、颞骨乳突、颧弓、眉弓、下颌角). 、枕外隆突:位于枕部向后最突出地隆起,其深面为窦汇. 、颞骨乳突:耳廓后方,内部有乳突小房;其根部前缘地前内方有茎乳孔,面神经由此出颅.乳突深面地后半部为乙状窦沟. 、颧弓:上缘后端即耳廓前方可触知颞浅动脉地搏动;中点上方约处为翼点,内有脑膜中动脉通过;下方一横指处,有腮腺导管横过咬肌表面. 、眉弓:眶上缘稍上方地弧形隆起,内部是额窦. 、下颌角:为下颌支后缘与下颌底转折处,此处骨质较薄,容易骨折.上肢骨地主要骨性标志:(肩峰、肩胛冈、肩胛骨下角、锁骨、肱骨下端地内、外上髁、尺骨鹰嘴、桡尺骨茎突等). 、肩峰——锁骨外侧端外侧,高耸于肩关节地上方,为肩部地最高点,是测量上肢长度地定点. 、肩胛冈——两侧肩胛冈内侧端地连线,通过第胸椎棘突. 、肩胛骨下角——平对第肋或第肋间隙,是从后面计数肋骨及肋间隙地重要标志;并相当于第胸椎棘突高度,可计数椎骨棘突序数. 、肱骨下端地内、外上髁、尺骨鹰嘴三者在伸肘时,同在一条直线上;而屈肘时,三者连线呈一等腰三角形. 、尺、桡骨茎突——桡骨茎突比尺骨茎突低~. 、豌豆骨——位于小鱼际地根部,腕部远侧皮纹内侧地突起,其外侧有尺神经深支到达手掌.下肢骨地主要骨性标志:(髂嵴、髂结节、髂前上棘、髂后上棘、耻骨结节、耻骨联合、坐骨结节、大转子、胫骨粗隆、胫骨前缘及内侧面、腓骨头、内踝、外踝). 、髂嵴、髂结节——骨髓采样处,两侧髂嵴最高点连线经过第腰椎棘突,腰椎穿刺据此定位. 、髂前上棘、髂后上棘——骨盆测量地标志前面观:第一颈椎上腭同一平面第二颈椎上腭牙齿咬合面同一平面第三颈椎下颌角同一平面第四颈椎舌骨同一平面第五颈椎甲状软骨同一平面第六颈椎环状软骨同一平面第二胸椎间隙胸骨颈静脉切迹同一平面第四胸椎间隙胸骨角同一平面第九胸椎胸骨体剑突关节同一平面第一腰椎剑突与脐联线中点同一平面第三腰椎下肋缘同一平面第三腰椎间隙脐同一平面第四腰椎髂骨嵴同一平面第二骶椎髂前上棘同一平面尾骨耻骨联合同一平面侧面和背面观:第七颈椎颈根部最突出地棘突第二胸椎两肩胛骨上角联线中点第七胸椎两肩胛骨下角联线中点第十二胸椎肩胛骨下角与髂骨嵴联线中点同一平面第三腰椎下胸肋缘同一平面第四腰椎两髂骨嵴联线中点脊柱各结构地体表定位和临床应用一,脊柱各结构地常用体表定位法(一) 触抹法:此法最方便,最常用,较准确.是利用人体地骨性标志,对脊柱各结构进行触抹而确定其位置.,棘突地触抹定位法:() 颈椎:常利用枕外粗隆、、棘突,来确定颈椎各棘突地位置.枕外粗隆:粗大,任何人均可准确触抹清.沿此向下,有一凹陷,再向下推摸,可触及一骨突,即为棘突.棘突:较大,末端分叉.瘦弱者低头时可见其隆起于项部地上段.任何人也可摸清.可做为颈棘突检查地基点.既定,向下推摸,即可触抹清棘突.棘突:长而大,多不分叉.低头时,其隆起于项背交界处.也可准确抹清.沿其向上触摸,就可确定、棘突地位置.唯棘突不易抹及.但可从己标出地、棘突而可推测出其位置约.约有地人,棘突比棘突长.个别人地棘突比地长.应注意鉴别.() 腰椎棘突:常利用可准确抹清地双侧髂嵴最高点来定位.棘突、或棘间,正位于双侧髂嵴最高点地连线上..:双侧髂后上棘连线水平,正相当于椎体.故中嵴也能较准确定位.故、、棘突就能较准确定位;甚至、棘突也基本能定位() 胸椎棘突:当人直立,双上肢自然下垂,双肩胛岗内侧端连线,与棘突平.双侧肩胛骨下角地连线,与棘突平.因为、、地棘突均能较准确定位,故、、、、、、,甚至、也能较正确地定位.,横突地触抹定位法:()颈椎横突地触抹定位:横突:位于乳突与下颌角连线中点水平地胸锁乳突肌后缘.横突:位于下颌角水平线与胸锁乳突肌后缘地交界处.横突:位于舌骨角水平线与胸锁乳突肌后缘地交界处.横突:位于甲状软骨近上缘水平线与同肌后缘地交界处横突:位于甲状软骨水平线与同肌后缘地交界处.横突:位于环状软骨水平线与同肌后缘地交界处.横突:位于上一横突之下.也可如此定:均在胸锁乳突肌后缘触抹,自乳突尖始,每隔约,即为一个横突.()胸椎各横突地触抹定位:不易触抹清.()腰椎各横突地触抹定位:横突:最易触抹.在骶棘外缘与第肋交界处或稍下即是.另一方法:医生将拇、食指尽力张开,置于患者地腰肋部,食指地桡侧贴近患者地肋弓,拇指尖所指即为横突尖.、横突:既然横突可定,其上下即为、横突.横突:位于髂后上棘地稍外上方.,关节突地触抹定位:在棘突地两侧,用力按压时,可触到一系列串珠状骨性隆起,即为关节突.颈腰椎关节突较深,胸椎者较浅,后者较易抹清.,椎体:第腰椎体平脐.触抹法定位法,虽简便、实用,但因个体地发育、肥瘦不一,病理变化千差万别,故准确性较差.(二)比移法:即从个体地线片上,测量出各结构间地具体数据,再按比例(即将此数据除以线片地放大或缩小率),将数据移到人体上,以定出各结构地体表位置.具体方法如下:,颈椎棘突定位:从颈椎侧位片上,可以清楚地测量出该片之尖至顶尖地距离.而且还可测量出棘突尖至棘突尖、至棘突地距离;依次类推,颈椎每个颈椎棘突地位置在一张线侧位片上都能精确地测量出.而任何人地、棘突是能准确触抹清楚地.故在人体上其、间地距离也能测量出.根据下列计算就可精确地标出颈椎各棘突地位置.如线上其,为.而人体地为. 其放大率:.若需知人体棘突地位置.则测量线上为.那么人体上棘突,则应位于人体棘突下:若要确定人体地位置.则就测量线片上.那么人体上地距离,应为处.,腰椎地棘突定位亦可如此.仅胸椎稍困难点.再者,利用侧位片,还可粗略估计表皮至黄韧带地深度.以策针刀安全,上下关节、横突、椎板间隙、椎板间距地位置,均可在颈、胸、腰段正位线片上显示出.因而也可测量出其间地数值关系.故亦可用比移法在人体表面标出.目地:以选取进针刀地安全区.在脊柱周围进针刀,有相对安全区、相对危险区、危险区.如患者颈椎正位片上:棘间地中点()到其右侧地椎板内侧()为;()到关节突关节地外侧缘()为.假如该片地缩小率为.故该患棘间地中点到右侧椎板内缘地距离,即为:.中点到关节突外侧缘地距离,为:.若为上下关节突地中点:即为()()处.即:().故该患者在中点旁处(点)进针,是相对安全地.亦可用此法选取胸、腰段进针之安全区.二,脊柱各结构体表定位地应用(一)用于诊断:, 已知棘突位置,就能定棘突间位置:,既知棘突间位置,就可定其椎间孔、脊神经根出口处地位置.,已知棘突位置,就能定椎体、脊髓节段地位置.正常成人三者之间地关系以及每一脊神经根地分布、病损区,在体表地节段性分布,见下表及图:如颈椎病:脊根受激压,出现肩、腕以上地上肢外侧痛或麻痛,三角受累最明显,、棘突及棘旁压痛明显.影象学异常所见,也应在颈椎相同节段.脊根受激压,感觉异常部位也为肩及上肢桡侧,但可放射、指.肱二头受累重;二头肌反射异常;、棘突及棘旁压痛重.影象学异常所见节段同.脊根、脊根受累时,其症状、体征、影象学异常亦应能相互印证,其诊断才会可靠.不同节段地腰椎间盘突出症,激压不同腰脊神经根,其临床症状、体征、影象学异常所见,三者均应是相互印证地.但应注意:在胸腰段,由于脊柱与脊髓节段地长度差,较颈段更大.故同是节段性皮肤感觉异常,由脊柱或由脊髓病变所致者,则棘突地压痛部位,与颈段就不同.如下腹部皮节区,是由脊根支配.此区地感觉异常,若是脊髓病变,则是脊髓节段.此处相当于棘突处.应为、棘突压痛.若脊柱病变致,应为、棘突压痛.若小腿前外侧节段性感觉异常:为脊根受激压之表现.若为腰椎间盘突出致,应为椎间盘突出.则为、棘突压痛.若为脊髓病变致,则为脊髓节段;其对应于棘突、椎体节.则为、棘突压痛.余略.(二)用于治疗:,使选取地进针点准确:如要准确地选取颈椎棘间点:若术前拍一张与手术体位相同地线片,对每一个患者所选取地棘间点均会很准确.如颈椎手术,术前拍一张过屈侧位片(尤其是在、棘突顶,做一可显影地记号时),则若要选取、、、、、之棘间点,均会完全准确.同样,腰椎、胸椎各棘间点地选取,也可准确无误.选点正确,是针刀疗效地基础.,使选取地进针点安全:对针刀来说,行脊柱周围软组织松解术,有相对危险区,即脊柱正中地椎板间隙区.也有相对安全区,即椎板和上下关节突所在地骨性区.也有危险区,如颈前区.还有应视为禁区(我个人认为),如椎管内针刀操作.棘旁点,都选在相对安全区进针.即选取上下关节突及椎板所在地骨性区.如前述地颈椎点即是.。
髂骨的体表标志名词解释髂骨是人体骨骼结构中的一部分,位于骨盆的两侧,具有重要的功能和标志意义。
本文将对髂骨的体表标志进行名词解释,展示其在人体解剖学和医学领域的重要性。
1. 髂嵴(Iliac crest)髂嵴是髂骨上部的凸起边缘,具有明显的形态特征。
它是髂骨最宽的部分,有着良好的质地和结构稳定性。
髂嵴的上缘形成了人体的侧腹部,下缘则与髂刺相连。
髂嵴的外侧可以通过视触方法容易触及,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检查,特别是在选择穿刺点位或进行手术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 前上棘(Anterior superior iliac spine,ASIS)前上棘是髂骨前上部的突起物,位于髂嵴的前部。
它呈三角形的形状,常常可触及或见到。
前上棘在人体的解剖学研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是测量人体尺寸、角度和比例的基准点,还是许多临床操作和手术定位的标志点之一。
在运动学和人体力学领域,前上棘的位置和角度变化被广泛用于分析人体姿态、步态和运动模式。
3. 前下棘(Anterior inferior iliac spine,AIIS)前下棘是髂骨前下部的凸起物,位于髂嵴的下方。
与前上棘相比,前下棘在体表上不如前上棘突出明显。
然而,前下棘在骨盆前底及其相关结构的解剖研究和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
它的位置和形态变化与盆骨的结构和形态有关,对于分析盆腔畸形和运动损伤的模式具有重要价值。
4. 后上棘(Posterior superior iliac spine,PSIS)后上棘位于髂骨后上部的突起物,与前上棘相对应。
它是髂骨后缘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骶髂关节和相关肌肉的解剖和运动学研究中的关键点。
后上棘的位置变化常与骶髂关节疼痛和功能紊乱有关,因此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被广泛应用。
5. 髂腰带(Iliac fascia)髂腰带是由髂骨上筋膜产生的一层薄而坚韧的组织结构,覆盖在髂骨的外侧面。
髂腰带的主要功能是对腹股沟区域进行支持和稳定。
髂腰带的存在与形态变化对于手术操作、骨盆底重建以及腹股沟区域的疾病诊断和治疗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上肢骨的形态特征与体表标志一、概述上肢骨是构成人类上肢的骨骼结构。
它们的形态特征和体表标志对于临床医学、法医学以及人体解剖学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上肢骨的形态特征和体表标志进行简要介绍,以便读者对此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二、上肢骨的形态特征1. 肱骨(humerus)肱骨是上肢中最长的骨骼,由上端、干部和下端组成。
上端有肱骨头、外上髁和内上髁。
干部有肱骨体和肱骨峡部。
下端有外髁、内髁和鹰嘴窝。
肱骨的形态特征决定了肘部的关节活动范围和力学特性。
2. 桡骨(radius)桡骨位于前臂骨之一,长短略等于尺骨。
上端扩大成头,上有脊,下有远端。
桡骨形态特征与尺骨相似,但头部和远端的形态有所不同。
3. 尺骨(ulna)尺骨位于前臂骨之一,长于桡骨。
上端宽大呈半圆形,称为尺骨颅;下端有尺骨头、尺骨小头、尺骨远端和尺骨梁。
4. 腕骨(carpal bones)腕骨是连接桡骨和尺骨与掌骨的骨骼。
主要由腕大骨、腕小骨和腕骨共9块骨头组成的一组连接桡骨、尺骨和掌骨的骨骼。
三、上肢骨的体表标志1. 肱骨肱骨头突出于肩关节上方,可在前臂外侧触及。
外上髁突出于肩部外上部,可见和抚摸。
内上髁位于肘部内侧,可在肘部内面触及。
2. 桡骨与尺骨桡骨和尺骨位于前臂内侧和外侧,通过手腕和肘部的活动可在皮肤表面触及其形态。
3. 腕骨腕骨位于手腕部位,可以通过触摸手腕表面感受到其形态。
四、结论上肢骨的形态特征和体表标志对于医学研究和临床诊断都有重要意义。
通过了解上肢骨的形态和体表标志,可以更准确地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
希望本文的介绍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上肢骨的形态特征和体表标志。
上肢骨的形态特征与体表标志五、上肢骨的临床意义1. 骨折与损伤上肢骨的形态特征和体表标志对于诊断上肢骨折和损伤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触摸和观察,医生可以初步判断患者上肢骨骼的受伤情况,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肱骨骨折常见于跌倒或车祸等意外事件中,而桡骨和尺骨的骨折则可能是由于运动损伤或直接外力导致。
人体解剖学中的体表标志当我们需要进行体格检查或者疾病诊断的时候,人体的表面往往能够提供一些非常重要的信息。
这些信息来自于人体解剖学中的体表标志,它们是我们认识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入口。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体表标志,以及它们在临床应用中的意义。
一、勾骨突勾骨突位于胸骨的上部,是胸骨的一个特征性结构。
它的位置也是人体中心的标志。
在体格检查中,医生常常用手指触摸勾骨突,以确定人体的中线位置。
在X光片或CT扫描中,勾骨突的位置也是确定头颅与胸部之间的居中线的关键。
二、尺骨茎突尺骨茎突位于手腕的外侧,是手掌侧面的一处突起。
它的位置对于肘关节疾病的诊断非常重要。
在体格检查中,医生可以在手腕外侧感觉到一个小凸起,这就是尺骨茎突。
通过摸到尺骨茎突的位置,医生可以评估肘关节的稳定性和运动范围,也可以排除一些手腕和前臂的骨骼病变。
三、椎弓突椎弓突位于脊柱的背部,是脊椎骨的特征性结构。
在体格检查中,医生常常用手指沿着椎弓突进行检查,以确定脊柱的位置和形态。
在X光片或MRI中,椎弓突的形状和位置可以帮助医生确定脊椎的病变和功能障碍。
四、髌骨髌骨位于膝盖前方,是膝盖关节的一部分。
在体格检查中,医生常常摸到髌骨的位置,以评估膝盖的稳定性和疾病状况。
髌骨的位置也是确定人体前后线的关键。
五、前哨淋巴结前哨淋巴结是指靠近体表的淋巴结,它们通常是疾病反应的早期标志。
在体格检查中,医生常常通过触摸体表来检查淋巴结的大小和质地。
前哨淋巴结的检查对于肿瘤疾病和感染疾病的诊断都非常重要。
总结人体解剖学中的体表标志是诊断和治疗疾病的重要途径。
医生通过触摸、视觉和影像学手段来确定这些标志的位置和形态,从而评估人体结构和功能的状况。
在实际应用中,医生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检查手段,才能确定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实验三全身骨[实验内容]观察全身各骨。
[实验目的](一)掌握人体全身骨的组成及特点。
(二)掌握人体上肢骨、下肢骨、中轴骨的组成及各骨名称。
(三)掌握锁骨、肩胛骨、肱骨、桡骨、尺骨、手骨、髋骨、股骨、髌骨、胫骨、腓骨、足骨、颅骨、椎骨、胸骨、肋骨的位置、形态结构及主要的骨性标志和体表标志。
[材料与器具]人体骨架标本,人体完整的散骨标本,完整颅骨及其分离标本。
[方法与步骤](一)观察上肢骨1 •在人体骨架标本上辨认出上肢骨,掌握上肢骨的组成及各骨的名称。
「锁骨厂上肢带骨i 肩胛骨上肢骨Y 「肱骨自由上肢骨J 桡骨|尺骨J 手骨2•根据教学内容,分辨出上述各散骨标本的部位:即根据各骨上下、前后、内外侧的主要骨性标志,判断其在人体上的侧别和位置,并熟练掌握各骨的主要骨性标志。
(1)锁骨(图2-3-1 )①呈“ S ”形,无骨髓腔,位于胸廓的前外上方,分为“一体两端”。
②锁骨内侧端粗大,呈圆柱状,称胸骨端,其末端为胸骨关节面,与胸骨的锁切迹相关节;外侧端呈扁平状,称肩峰端,其末端有肩峰关节面,与肩峰上的相应关节面相关节。
③锁骨内侧2/3凸向前,外侧1/3凸向后。
④锁骨上面光滑,下面粗糙。
(2)肩胛骨(图2-3-2)①呈倒“△”形,位于胸廓的后外上方,第2到第7肋之间,为扁骨,可分为两个面、三个角和三个缘。
②两个面:腹侧面,称肩胛F窝,与肋骨相邻背侧面,有一自内下向外上方的横行隆起,称肩胛冈,其向外延续为肩峰,肩峰内侧有肩峰关节面,与锁骨上的相应关节面相关节。
肩胛冈上、下分别有一浅窝,称冈上窝和冈下窝。
③三个缘:上缘锐薄,近似水平位,自内侧角达喙突根部,外侧端有一切迹称肩胛切迹。
内侧缘(亦称脊柱缘)锐薄,始于内侧角,终于下角。
外侧缘(亦称腋缘)肥厚而微凹,自关节盂下缘达下角。
④三个角:上角位于上缘与脊柱缘的会合处,相当于第二肋骨上缘水平外侧角肥厚,位于上缘与腋缘的会合处,此角外侧面有梨形的浅窝,称为 关节盂,与肱骨头相关节,关节盂的上、下方各有一粗糙隆起,分别称盂上结 节和盂下结节。
⼈体解剖学之重要⾻性标志(⼲货)⼈体解剖学之重要⾻性标志⼀、躯⼲⾻的重要⾻性标志:(颈静脉切迹、胸⾻⾓、肋⼸、剑突、骶⾓、骶管裂孔、第7颈椎及胸腰椎棘突、颈动脉结节).1、颈静脉切迹:在胸⾻柄的上缘,与第2胸椎体平齐。
其上⽅为胸⾻上窝。
2、胸⾻⾓:胸⾻柄与胸⾻体连接处向前的横⾏突起,⾃颈静脉切迹向下约两横指处,是重要的⾻性标志。
胸⾻⾓的两侧接第2肋(软⾻),为计数肋和肋间隙的重要标志。
后⾯平对第4胸椎体下缘⽔平,也是⽓管杈、主动脉前、后端、⼼脏上界、⾷管第⼆个狭窄和胸导管左移处的⽔平;胸⾻⾓平⾯是上、下纵隔的分界线.3、肋⼸:由第7—10肋软⾻依次相连⽽成。
触摸肝、脾的标志。
4、剑突:胸⾻下⽅的突出,位于两侧肋⼸之间,剑突与左侧肋⼸的交点处是⼼包穿刺的常⽤部位。
5、骶⾓、骶管裂孔:沿骶正中嵴向下摸到骶管裂孔,在裂孔的两侧科摸到骶⾓,为骶管⿇醉定位标志。
6、第7颈椎棘突:头前俯时,在项下部正中最突出处,为确定椎⾻棘突序数的标志之⼀.7、颈动脉结节:即第6颈椎横突前结节,位于胸锁乳突肌前缘深处,正对环状软⾻平⾯.平环状软⾻,在胸锁乳突肌前缘,以拇指向后压,可将颈总动脉压向颈动脉结节,阻断⾎流,达到⽌⾎的⽬的。
⼆、颅的⾻性标志:(枕外隆突、颞⾻乳突、颧⼸、眉⼸、下颌⾓)。
1、枕外隆突:位于枕部向后最突出的隆起,其深⾯为窦汇。
2、颞⾻乳突:⽿廓后⽅,内部有乳突⼩房;其根部前缘的前内⽅有茎乳孔,⾯神经由此出颅.乳突深⾯的后半部为⼄状窦沟. 3、颧⼸:上缘后端即⽿廓前⽅可触知颞浅动脉的搏动;中点上⽅约4cm处为翼点,内有脑膜中动脉通过;下⽅⼀横指处,有腮腺导管横过咬肌表⾯。
4、眉⼸:眶上缘稍上⽅的弧形隆起,内部是额窦。
5、下颌⾓:为下颌⽀后缘与下颌底转折处,此处⾻质较薄,容易⾻折。
三、上肢⾻的主要⾻性标志:(肩峰、肩胛冈、肩胛⾻下⾓、锁⾻、肱⾻下端的内、外上髁、尺⾻鹰嘴、桡尺⾻茎突等). 1、肩峰——锁⾻外侧端外侧,⾼耸于肩关节的上⽅,为肩部的最⾼点,是测量上肢长度的定点。
人体解剖学名词解释骨学名词:1.椎间孔Intervertebral foramina:由相邻椎骨的椎上和椎下切迹围成。
内有脊N和血管通过。
2.骶管裂孔Sacral hiatus:位于骶骨下端骶角之间的裂孔,是骶管麻醉的进针部位。
3.肋弓Costal arch:由第8~10对肋前端借肋软骨与上位肋软骨相连接而成。
4.胸骨角Sternal angle:位于胸骨柄和胸骨体连接处,体表可触及,两侧平对第2肋,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
5.钩椎关节Luschka joint:由第3~7颈椎体上面侧缘向上的突起(椎体钩)与上位椎体两侧唇缘相接而成。
如过度增生肥大,可压迫脊神经导致颈椎病。
6.翼点Pterion:位于额骨、顶骨、颞骨、蝶骨四骨汇合处,此处薄弱,其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分支通过,易损伤。
7.颅囟Cranial fontanelles:新生儿颅顶骨因未完全发育,骨缝间充满纤维组织膜,在多骨交接处,骨缝间膜较大称颅囟。
如前囟、后囟等。
8.鼻旁窦Paranasal sinuses:是上颌骨、额骨、蝶骨及筛骨内的含气空腔,位于鼻腔周围并开口于鼻腔。
包括:上颌窦、额窦、蝶窦和筛窦。
9.翼腭窝Pterygopalatine fossa:位于上颌骨、蝶骨和腭骨之间,有神经和血管在此通过。
10.颧弓Zygomatic arch:由颞骨的颧突和颧骨的颞突构成。
为体表标志。
11.桡神经沟Sulcus for radial nerve:位于肱骨体后面中部,自内上斜向外下的浅沟,内有桡神经和肱深动脉经过,肱骨中部骨折易伤及桡神经。
12.髋臼Acetabulum:由髂骨、坐骨和耻骨三骨的体合成。
是髋关节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节名词汇总:① 关节腔Articular cavity:由关节囊和关节面围成的密闭腔隙。
腔内呈负压,有少量滑液。
②关节盘Articular disc:位于关节腔内的纤维软骨,可调整关节面,分隔、增大关节腔。
③关节囊Articular capsule:为纤维结缔组织囊。
一、躯干骨得重要骨性标志:(颈静脉切迹、胸骨角、肋弓、剑突、骶角、骶管裂孔、第7颈椎及胸腰椎棘突、颈动脉结节)。
1、颈静脉切迹:在胸骨柄得上缘,与第2胸椎体平齐。
其上方为胸骨上窝。
2、胸骨角:胸骨柄与胸骨体连接处向前得横行突起,自颈静脉切迹向下约两横指处,就是重要得骨性标志。
胸骨角得两侧接第2肋(软骨),为计数肋与肋间隙得重要标志。
后面平对第4胸椎体下缘水平,也就是气管杈、主动脉前、后端、心脏上界、食管第二个狭窄与胸导管左移处得水平;胸骨角平面就是上、下纵隔得分界线。
3、肋弓:由第7—10肋软骨依次相连而成、触摸肝、脾得标志、4、剑突:胸骨下方得突出,位于两侧肋弓之间,剑突与左侧肋弓得交点处就是心包穿刺得常用部位。
5、骶角、骶管裂孔:沿骶正中嵴向下摸到骶管裂孔,在裂孔得两侧科摸到骶角,为骶管麻醉定位标志、6、第7颈椎棘突:头前俯时,在项下部正中最突出处,为确定椎骨棘突序数得标志之一、7、颈动脉结节:即第6颈椎横突前结节,位于胸锁乳突肌前缘深处,正对环状软骨平面。
平环状软骨,在胸锁乳突肌前缘,以拇指向后压,可将颈总动脉压向颈动脉结节,阻断血流,达到止血得目得、二、颅得骨性标志:(枕外隆突、颞骨乳突、颧弓、眉弓、下颌角)。
1、枕外隆突:位于枕部向后最突出得隆起,其深面为窦汇。
2、颞骨乳突:耳廓后方,内部有乳突小房;其根部前缘得前内方有茎乳孔,面神经由此出颅。
乳突深面得后半部为乙状窦沟。
3、颧弓:上缘后端即耳廓前方可触知颞浅动脉得搏动;中点上方约4cm处为翼点,内有脑膜中动脉通过;下方一横指处,有腮腺导管横过咬肌表面。
4、眉弓:眶上缘稍上方得弧形隆起,内部就是额窦、5、下颌角:为下颌支后缘与下颌底转折处,此处骨质较薄,容易骨折。
三、上肢骨得主要骨性标志:(肩峰、肩胛冈、肩胛骨下角、锁骨、肱骨下端得内、外上髁、尺骨鹰嘴、桡尺骨茎突等)。
1、肩峰——锁骨外侧端外侧,高耸于肩关节得上方,为肩部得最高点, 就是测量上肢长度得定点。
运动系(基本要求)骨的形态分类有哪些?各有什么特征?骨的构造如何?躯干骨有哪些?椎骨的一般形态及各部椎骨特点有哪些?胸骨角?肋的组成。
上肢骨有哪些?各骨上面的重要的体表标志有哪些?参与肩、肘、腕关节的骨及相应的关节面都有哪些?下肢骨有哪些?各骨上面的重要的体表标志有哪些?参与髋、膝、踝关节的骨及相应的关节面都有哪些?髋骨的组成及主要结构有哪些?颅骨有哪些?鼻旁窦的名称、位置及开口部位?翼点的位置和意义?颅底的形态和结构?新生儿颅有哪些特点?骨连接有哪些?关节的结构、分类、运动?脊柱的连接、整体观?下颌关节的组成、特点、运动?肩、肘、腕;髋、膝、踝关节的组成、特点、运动?骨盆的组成、特点?全身肌的分组,主要肌的名称与作用?腹前外侧群肌肉的位置、形态及肌纤维方向?大腿肌的分群、各群肌肉的名称及作用?臂肌的分群、各群肌肉的名称及作用?膈的位置、形态、起止、作用?腹直肌鞘?腹股沟管的位置、围成和内容?内脏总论、消化系统1、消化系统的组成及上、下消化道的概念。
2、腭的形态特点,咽峡的围成。
牙的形态和恒、乳牙的名称及记录牙位的方法,牙周组织的概念。
舌乳头的名称及功能、颏舌肌的作用。
三对大唾液腺的位置和腺管开口的部位。
3、咽的位置、分部、各部的形态结构和交通。
4、食管的位置、分部、狭窄的部位及其距中切牙的距离。
5、胃的位置、形态和分部。
6、小肠的分部,十二指肠的形态、分部及各部的重要结构,十二指肠大乳头的位置,十二指肠空肠曲、十二指肠悬肌及十二指肠悬韧带(Treitz韧带)的概念。
空肠、回肠的位置和形态;7、大肠的分部,盲肠和结肠的形态特点;阑尾的位置、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
结肠的位置、分部。
直肠的位置和弯曲,肛管粘膜面的形态特点。
8、肝的形态(分叶、肝门内的结构)和位置;了解肝的分段;肝外胆道系统的组成;胆囊底的体表投影;胆囊三角的围成;空腹和进食后胆汁的排泄途径。
胰的位置、分部及胰管的开口部位。
综合应用空腹和进食后胆汁的排泄途径;做胃、肠镜需依次经过的消化管道。
1.触摸上肢的主要体表标志
(1)触摸上肢骨的主要体表标志
① 锁骨位于胸廓前上方,全长易在皮下摸到。
② 肩胛骨位于背外上方,易在皮下触及内侧缘、下角、肩胛冈和肩峰。
肩峰点为测量肩宽、上肢长和上臂长的体表标志,用食指和中指沿肩胛冈从后内方向前外方触摸,即容易找到肩峰的测量点。
下角点为测量胸围的体表标志。
③ 肱骨位于上臂,其大结节可在肩部最外侧三角肌下触及,前臂内、外上髁位于肱骨下端两侧皮下,其中内上髁较隆起。
通过屈伸肘关节,分辨肱骨的位置。
屈伸前臂时桡、尺骨会运动,肱骨不运动。
④ 尺骨位于前臂内侧,从鹰嘴到茎突全长位于前臂后面内侧皮下。
其中鹰嘴在屈肘时很明显;茎突在前臂旋内时更明显,可在尺骨头下方摸到,此点为尺骨茎突点,是测量手长的体表标志。
观察自己腕关节背面腕横纹处的尺骨头非常明显。
⑤ 桡骨位于前臂外侧,其上端桡骨小头上缘的最高点为桡骨点,是测量上臂长和前臂长的体表标志,桡骨点在上肢下垂、手掌向内侧的姿势中,位于肘关节背面外侧的一小凹内,在此凹中易找到肱桡关节,也可确定桡骨点。
下端茎突易在外侧皮下触及,在屈腕时更明显,此点为桡骨茎突点,是测量前臂长的体表标志,也是测量手长的体表标志。
⑥ 手骨位于桡腕关节掌侧面,两侧可摸到大多角骨、豌豆骨;握拳或伸
掌时,可看到或摸到各掌骨及指骨,其中第二掌骨小头向桡侧最突出的一点为桡侧掌骨点,第五掌骨小头向尺侧最突出的一点为尺侧掌骨点,这两点都是测量手宽的体表标志。
(2)触摸上肢的皮肤标志、肌性和腱性标志
① 肘窝横纹:屈肘时,在肘窝处出现肘窝横纹。
② 腕掌侧横纹:屈腕时,在腕掌侧出现2—3条横纹的皮肤皱纹,分别称为近侧横纹、中间横纹和远侧横纹。
其中远侧横纹的中点是测量手长的标志点。
③ 三角肌:在肩部使肩部构成圆隆状的外形,从前、外、后侧三方面包绕肱骨的上端。
其止点在臂外侧中部呈现一小凹。
④ 斜方肌:在三角肌内侧、项部外侧、锁骨后面的肌肉隆起,为斜方肌上部纤维。
⑤ 胸大肌:胸前发达的扁肌,其下缘构成腋前壁。
⑥ 背阔肌:在背的中部外侧可见此肌的轮廓,以后向上延伸参与形成腋后壁。
⑦ 肱二头肌:在上臂的前面,在此肌的内、外侧各有一纵行的浅沟,内侧沟较明显。
肱二头肌腱可于肘窝中央摸到。
当屈肘握拳旋后时,可明显在臂前面见到膨隆的肌腹,此肌腹最隆起部位是测量上臂的紧张围与放松围的标志点。
⑧ 肱三头肌:在臂的后面,三角肌后缘的下方可见到肱三头肌长头。
⑨ 掌长肌:当手用力半握拳屈腕时,在腕前面的中缝、腕横纹的上方可明显见此肌的肌腱。
⑩ 尺侧腕屈肌:用力外展手指半屈腕时,在腕的尺侧,可见此肌的肌腱。
○11 桡侧腕屈肌:握拳时,在掌长肌腱的桡侧,可见此肌的肌腱。
○12 鼻烟窝:在腕背侧面,当拇指伸直外展时,自桡侧向尺侧可见拇长展肌、拇短伸肌和拇长伸肌等肌腱。
在后二肌腱之间有深的凹陷,称鼻烟窝。
○13 指伸肌腱:在手背,伸直手指,可见此肌至第2—5指的肌腱。
2.触摸下肢的主要体表标志
(1)触摸下肢骨的主要体表标志
① 髋骨位于腰腹部侧面,其髂嵴全长易在皮下触及,髂嵴上缘最向外突出的点为髂嵴点,是测量下肢长H(又称髂嵴高)和骨盆宽的体表标志。
前端为髂前上棘,是测量下肢长A(又称髂前上棘高)的体表标志;后端为髂后上棘。
坐骨结节位于臀部后下方。
髂嵴高、髂前上棘高、大转子高是测量下肢长的三种方法。
② 股骨位于髋部最外侧,其大转子易在皮下触及,是测量下肢长B (又称大转子高)的体表标志。
内、外侧髁位于大腿下端两侧皮下。
③ 髌骨前面可在膝关节前面皮下触及,此骨的前面中点是测量膝围的体表标志。
④ 胫骨的胫骨粗隆在膝关节前面下方皮下易触及,屈膝时更明显。
内、外侧髁位于上端两侧皮下,其内侧髁内侧缘上最高的点为胫骨点,是测量小腿长的体表标志。
坐位时,将右腿的踝关节架在自己的左膝关节上,而右腿膝关节自然下垂,此时可明显摸到胫骨内侧髁的内侧
缘。
在小腿前内侧皮下可触摸胫骨前缘的全长。
在胫骨下端内侧皮下的隆凸处可触摸到内踝,在内踝上方小腿最细处是测量踝围的体表标志,内踝点是测量小腿长的体表标志。
⑤ 在胫骨外侧髁下方皮下可触摸到腓骨头,屈膝时较明显。
腓骨外踝可在下端外侧皮下隆凸触及,外踝比内踝略低。
⑥ 跟骨跟结节在足后部皮下能触及,为直立时足跟最向后突出的一点,为测量跟腱长和足长的体表标志。
⑦ 外侧跖骨点,第五跖骨小头向外侧最突出的点;内侧跖骨点,第一跖骨小头最向内侧突出的点。
这两点为测量足宽的体表标志。
(2)触摸下肢皮肤标志、肌性和腱性标志
① 臀股沟:为一横行的沟,界于臀部和大腿后面之间。
也称臀纹线,是测量大腿围的标志点。
② 腘窝横纹:在腘窝呈横行的皱纹。
③ 臀大肌:使臀部形成圆隆的外形。
④ 股四头肌:位于大腿前面。
在大腿屈和内收时,可见股直肌在缝匠肌和阔筋膜张肌所组成的夹角。
股内侧肌和股外侧肌在大腿前面的下部,分别位于股直肌的内、外侧。
⑤ 半腱肌腱、半膜肌腱:附于胫骨上端的内侧,构成腘窝的上内界,并在此可摸到其肌腱。
⑥ 股二头肌腱:为一粗索附于腓骨头,构成腘窝的上外界,在此处可摸到其肌腱。
⑦ 小腿三头肌:在小腿后面,可明显见到该肌膨隆的肌腹及跟腱。
腓肠肌二个头则构成腘窝的下界。
腓肠肌内侧肌腹下缘为测量跟腱长的体表标志。
腓肠肌最粗处是测量小腿围的标志点。
⑧ 跟腱:在踝关节后方呈粗索状,向下止于跟骨后端
⑨ 胫骨前肌肌腱:在用力勾脚尖时,在小腿下端前面、胫骨外侧,明显可见此肌腱。
3.触摸躯干和颅的主要体表标志
(1)触摸中轴骨的主要体表标志
① 在两眶下缘外后方皮下能触及颅骨颧弓;眶上缘、眶下缘分别为眼眶上下的骨性边界;眉弓为眶上缘上方的横行隆起;在耳廓前方可触及下颌头,张口、闭口运动时,可发现下颌头在移动。
在外耳门后下方皮下可触摸到颞骨乳突;在外耳门前下方可触及下颌角;在枕部正中皮下可触及枕外隆凸,低头时较明显,是测量项长(后颈长)的体表标志。
② 背部正中皮下能触及椎骨棘突。
特别是第七颈椎棘突,低头时更明显,是测量项长(后颈长)的体表标志。
两侧肩胛冈内侧缘连线,平第3胸椎棘突。
两髂嵴最高点连线平第4腰椎棘突,易于在体表扪及。
③ 肋骨除第1肋骨外,所有肋骨都可扪及。
第2肋位于锁骨下方皮下。
肩胛骨下角平对第7肋或第7肋间隙。
④ 胸骨全长位于胸正中部皮下,其中胸骨角两侧平对第2肋,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
(2)触摸躯干和颅的皮肤、肌性和腱性标志
① 人中:上唇处中线上的纵行浅沟。
② 鼻唇沟:脸颊和上唇分界处的斜行浅沟。
③ 咬肌和颞肌:咬紧牙关,在下颌角的前上方、颧弓下方可摸到强硬的条状咬肌。
在颧弓上方的颞窝内可摸到坚强的颞肌。
④ 胸锁乳突肌:转头向对侧时,可见位于颈前外侧呈长条状的肌性隆起。
⑤ 喉结节点:正中矢状面上,喉结节最向前突出的点,此点为测量颈宽、颈围的标志点。
⑥ 腹直肌:腹前正中线两侧的长形肌性隆起,肌肉发达者可在两侧腹直肌上有3条横沟,为腹直肌腱划,腱划上、下有发达的肌腹,一般有8块。
⑦ 竖脊肌:在脊柱两侧,呈纵形肌性隆起。
(二)观察人体主要测量点示意图(图2-4-1),并分别在全身骨架标本和全身肌肉标本或自己(或他人)身上找出相应的测量点。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