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临床骨外科手术中常用体表标志的简便解剖学定位(1)
- 格式:docx
- 大小:20.61 KB
- 文档页数:8
常用体表定位标志•、四肢体表定位标志1.尺骨茎突前臂近腕部内侧的突起2・橈骨茎突前臂近腕部外侧的突起3・尺骨鹰嘴肘关节背侧的突起4.肱骨内上課肘关节内侧的突起5.肱骨外上課肘关节外侧的突起•、四肢体表定位标志6・肱骨大结节位于肩峰外下方的突起7 .锁骨横向位于胸廓前上方可触及到的内低外高的骨骼8・肩峰肩胛冈外上方的突起9・肩胛骨喙突肩峰前内下深按可扪及到的突起•、四肢体表定位标志10・肩胛下角肩胛骨的最下端,与第7胸椎下缘等咼11.内踝小腿远端踝关节内侧的突起12.夕卜踝小腿远端踝关节外侧的突起13・胫骨粗隆胫骨上端前缘的突起14 .離骨膝关节前方可:舌动的骨骼\四肢体表定位标志15 .股骨内上課膝关节内上方的突起16.股骨外上課膝关节夕卜上方的突起17.腓骨小头膝关节外下方可扪及到的突起18•語悄韶骨最高处的突起,平第4腰椎棘突高度19.語前上棘韶骨前上方的突起,平第2紙椎高度20.股骨大粗隆股骨上端外侧的突起,平耻骨联合咼度1、胸部体表定位标志1.胸骨颈静脉切迹胸骨上缘的凹陷处,平第2 胸椎下缘高度2.胸骨角胸骨柄与胸骨体的连接处,微向前凸,两侧与第2肋骨前端连接,平对气管分叉及第4、5胸木隹椎体交界处3•剑突末端胸骨最下端,平第11胸椎椎体高度1、胸部体表定位标志4.肋弓构成胸廓下口的前部,由第8〜10肋软骨前端相连形成,肋弓的最低点平第3腰椎高度5.锁骨中线通过锁骨中点的垂线6.腋前线通过腋窝前缘的垂线7.腋中线通过腋窝中点的垂线8•腋后线通过腋窝后缘的垂线1、腹部体表定位标志〃九分法〃用两条水平线和两条垂直线将腹部分为9 个区。
上水平线为经过两侧肋弓下缘最低点的连线,下水平线为经过两侧剽脊最高点的连线,两条垂直线分别为左锁骨中线与左腹股沟韧带中点的连线和右锁骨中线与右腹股沟韧带中点的连线。
1、腹部体表定位标志9个区上部为腹上区、左季肋区和右季肋区中部为脐区、左腰区和右腰区下部为腹下区、左韶区和右韶区1、腹部体表定位标志常用的体表定位标志还有:(1)胆囊底体表投影为右侧肋弓与腹直肌外缘交界处⑵成人肾门约平第1腰椎高度,肾上极平第n胸椎下缘”肾下极平第2腰椎下缘⑶膀胱位于耻骨联合上方四、脊柱体表定位标志部位前面观对应平面侧面观对应平面第1颈椎上腭第2颈椎上腭牙齿咬合面第3颈椎下颌角第4颈椎舌骨第5颈椎甲状软骨第6颈椎环状软骨第7颈椎环状软骨下2cm第2、3胸椎间盘胸骨颈静脉切迹颈根部最突出的棘突第4、5胸椎间盘胸骨角肩胛上角四、脊柱体表定位标志部位前面观对应平面侧面观对应平面第6胸椎双乳头连线中点(男)第7胸椎胸骨体中点肩胛下角第11胸椎胸骨剑突末端第1腰椎剑突末端与肚脐连线中点第3腰椎脐上3cm 肋弓下缘(最低点)第4腰椎脐第5腰椎脐下3cm 骼悄下3cm第2舐椎骼前上棘连线中点五、头颅体表定位点、定位线及基准面1.定位点(1)眉间:两侧眉弓的内侧端之间(2)鼻根:鼻骨与额骨相接处(3 )夕卜耳孔:耳屏对面的椭圆形孔(4)枕外隆凸:枕骨外面的中部隆起(5)孚侯尖:耳后颍骨乳突部向下呈乳头尖状(6)下颌角:下颌骨的后缘与下缘相会处形成的钝角五、头颅体表定位点、定位线及基准面2 .定位线(1)听眶线:为夕卜耳孔与同侧眼眶下缘间的连线。
临床常用的一些体表标志-穿刺标志:(1)穿刺抽取骨髓:髂骨、胸骨和椎骨(此处红骨髓终生保存)(2)腰椎穿刺时依次经过:棘上韧带、棘间韧带和黄韧带(相临两个椎骨之间)(3)两侧髂嵴的最高点的连线平对第4腰椎的棘突是腰椎穿刺时确定穿刺部位的标志(4)临床常在第4—5肋间隙的胸骨左缘进行心内注射不会损伤肺和胸膜(5)当膀胱充盈时沿耻骨联合上缘进行膀胱穿刺;:1、计数椎骨序数的重要标志:第7颈椎2、棘突排列的特征:第7颈椎的棘突水平方向伸向后方且明显高出其他颈椎的棘突。
胸椎的棘突斜向后下方呈叠瓦状排列较紧密,腰椎的棘突水平向后伸出,棘突间的距离也较大;3、胸骨角与第2肋平对,常作计数肋序数的标志4、枕骨大孔的后上方的粗糙隆起部称枕外隆凸可在体表触及,是重要的体表标志;5、乳突也是一个重要的骨性标志6、肩胛骨的上角和下角分别平对第2肋和第7肋,均可在体表触及,常作为背部计数肋和肋间隙的标志;7、髂嵴、髂前上棘、髂后上棘、髂结节、耻骨结节和坐骨结节都可在体表摸到,是重要的体表标志;8、喉结上方两板相互分开形成甲状软骨上切迹,临床常以此作为颈前正中线的标志;9、环状软骨位于甲状软骨的下方,下与气管相连,与第六颈椎平对其前部可被触及是重要的体表标志;注射部位:1、三角肌的外上三分之一部肌质丰富且无重要的血管神经经过是临床常选用的肌内注射部位;2、臀大肌位置表浅,肌质厚实,其外上部无重要的血管和神经,为肌内注射的常选部位;手术部位、标志:1、上下牙咬合时口腔前庭与固有口腔仍可经最后磨牙后方的间隙相通,借此间隙可作急救灌药等;2、十二指肠悬肌在手术时可作为确认空肠始端的标志;3、结肠带(三条)、结肠袋、肠脂垂三种结构为肉眼区别结肠和小肠的重要依据;4、急性阑尾炎时麦氏点(体表投影:约在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是三分之一交点处)有压痛;5、胆囊炎时,胆囊底(体表投影:在右锁骨中线与右肋弓交点处的稍下方有明显压痛;6、手术时寻找阑尾的标志:盲肠的三条结肠带恰在阑尾根部汇合,据此寻找阑尾;7、临床做气管切开时,常选取第3—4或第4—5气管软骨沿中线切开;8、每个肺段从结构和功能来看均可视为一个独立性的单位,依此为据,临床医生可作为病变的定位诊断和肺段切除;9、当肾某些疾病时,触诊或叩击肾区常有压痛;10、输卵管伞是手术时识别输卵管的标志;11、产科常在子宫下段实施剖腹取胎术;心脏的体表投影:1、左侧第2肋软骨下缘距胸骨左缘1.2cm处;2、右侧第3肋软骨上缘距离胸骨右缘1cm处;3、右侧第6肋关节处;4、左侧第5肋间隙距前正中线7—9cm处;1、前正中线:沿人体前面正中所作的垂线;2、胸骨线;:通过胸骨外侧缘最宽处的垂线;3、锁骨中线:通过锁骨中线的垂线;4、腋前线:通过腋前襞的垂线;5、腋后线:通过腋后襞的垂线;6、腋中线:通过腋前、后线之间中点的垂线;7、肩胛线:通过肩胛下角的垂线。
人体解剖学中的体表标志当我们需要进行体格检查或者疾病诊断的时候,人体的表面往往能够提供一些非常重要的信息。
这些信息来自于人体解剖学中的体表标志,它们是我们认识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入口。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体表标志,以及它们在临床应用中的意义。
一、勾骨突勾骨突位于胸骨的上部,是胸骨的一个特征性结构。
它的位置也是人体中心的标志。
在体格检查中,医生常常用手指触摸勾骨突,以确定人体的中线位置。
在X光片或CT扫描中,勾骨突的位置也是确定头颅与胸部之间的居中线的关键。
二、尺骨茎突尺骨茎突位于手腕的外侧,是手掌侧面的一处突起。
它的位置对于肘关节疾病的诊断非常重要。
在体格检查中,医生可以在手腕外侧感觉到一个小凸起,这就是尺骨茎突。
通过摸到尺骨茎突的位置,医生可以评估肘关节的稳定性和运动范围,也可以排除一些手腕和前臂的骨骼病变。
三、椎弓突椎弓突位于脊柱的背部,是脊椎骨的特征性结构。
在体格检查中,医生常常用手指沿着椎弓突进行检查,以确定脊柱的位置和形态。
在X光片或MRI中,椎弓突的形状和位置可以帮助医生确定脊椎的病变和功能障碍。
四、髌骨髌骨位于膝盖前方,是膝盖关节的一部分。
在体格检查中,医生常常摸到髌骨的位置,以评估膝盖的稳定性和疾病状况。
髌骨的位置也是确定人体前后线的关键。
五、前哨淋巴结前哨淋巴结是指靠近体表的淋巴结,它们通常是疾病反应的早期标志。
在体格检查中,医生常常通过触摸体表来检查淋巴结的大小和质地。
前哨淋巴结的检查对于肿瘤疾病和感染疾病的诊断都非常重要。
总结人体解剖学中的体表标志是诊断和治疗疾病的重要途径。
医生通过触摸、视觉和影像学手段来确定这些标志的位置和形态,从而评估人体结构和功能的状况。
在实际应用中,医生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检查手段,才能确定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以体表解剖学的各种体表标志为依据确定经穴位置的方法。
体表解剖标志有固定标志和活动标志两大类:•固定标志--指各部由骨骼和肌肉所形成的凸起或凹陷,五官轮廓,发际,指(趾)甲、乳头、脐窝等。
根据固定标志定位,如两眉之间定印堂,鼻尖定素髎,脐中定神阙,两乳头连线中点定膻中等。
活动标志--指各部的关节、肌肉、肌腱皮肤随活动而出现的空隙、凹陷、绉纹、尖端等。
根据活动标志定位,如屈肘纹头取曲池,握拳掌横纹头取后溪,张口取听宫、听会,闭口取下关等。
全身各部主要体表标志部位体表标志说明头部前发际正中后发际正中额角(发角)完骨枕外隆突头部有发部位的前缘正中头部有发部位的后缘正中前发际额部曲角处颞骨乳突枕骨外侧最隆起的骨突面部眉间(印堂)瞳孔、目中两眉头之间中点处平视,瞳孔中央颈项部喉结第7颈椎棘突喉头凸起胸部胸骨上窝胸剑联合中点乳头胸骨切迹上方凹陷处胸骨体与剑突结合部乳头中央腹部脐中(神阙)耻骨联合上缘髂前上棘脐窝中央耻骨联合上缘与前正中线的交点处髂脊前部的上方突起处侧胸侧腹部腋窝顶点第11肋端腋窝正中央最高点第11肋骨游离端背腰骶部胸椎棘突1-12腰椎棘突1-5骶正中嵴、尾骨肩胛冈根部点肩胛骨内侧缘近脊柱侧肩峰外侧缘与肩胛内连续处髂嵴后部上方突起处肩峰角髂后上棘上肢部腋前纹头腋后纹头肘横纹肘尖腕掌、背侧横纹腋窝皱襞的前端腋窝皱襞的后端尺骨鹰嘴尺桡骨茎突远端连线上的横纹下肢部髀枢股骨内侧髁胫骨内侧髁臀下横纹犊鼻(外膝眼)腘横纹内踝尖外踝尖股骨大转子内辅骨上内辅骨下臀与大腿的移行部髌韧带外侧凹陷处中央腘窝处横纹内踝向内侧的凸起处外踝向外侧的凸起处简便取穴法•简便取穴法,是在取穴时结合一些简便的活动标志取穴的方法。
简便取穴法简便易行,临床应用时可与体表标志法、骨度法、指寸法结合起来。
常用的简便取穴有下列几种:•取•风市•自然立正垂臂,股外侧中指端所指之处即是。
•取•列缺•两手虎口自然平直相交,食指尖端所指处即是。
体表解剖标志人体体表标志在临床疾病的检查和治疗中应用十分广泛,而在临床实践中,如果对体表标志定位不准确,往往会延误病人的治疗,甚至错过了抢救时机。
因此我们在解剖教学和临床实践中,对人体常用体表标志的解剖定位总结如下:1、头颈部体表定位眶上切迹(眶上孔):一般位于眶上缘中内1/3交界处,内有眶上神经和血管通过,压迫有明显痛感。
眶下孔:眶下缘中点下方约1 cm处,有眶下神经通过,按压有凹陷感。
切牙孔:两中切牙腭面之间,顺着牙龈斜插可进入。
上颌结节:位于上颌第三磨牙的上后内方,颊内侧面与牙龈之间。
腭大孔:紧靠上颌第三磨牙的腭面内上方。
下颌角:下颌支后缘与下颌骨下缘相交处。
颧弓:位于颧弓中点上方约2横指处为翼点,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
乳突:位于耳后骨隆起处,其根部前内方有面神经从茎乳孔穿出,其后颅底内面有乙状窦。
枕外隆凸:枕骨外面正中最凸的隆起,其内面是窦汇,下方有枕骨导血管。
下颌关节:位于耳屏前方,张嘴时此处变凹。
喉结:甲状软骨上端向前突出形成。
胸锁乳突肌:头转向一侧可观察到。
第七颈椎:颈前屈,从侧面看颈背部最高的隆起,是计数椎骨的标志之一。
2、胸部体表定位锁骨上窝:锁骨上方凹陷处,在斜角肌间隙有锁骨下动脉和臂丛通过,在前斜角肌与胸锁乳突肌锁骨头之间有锁骨下静脉通过。
颈静脉切迹:位于胸骨柄上方凹陷处。
胸骨角:胸骨柄与体的连接处微向前突形成。
剑突:胸骨体下方突出部分,下端游离。
肋间隙:左侧第5肋间隙为心尖搏动、第一心音听诊处,左侧第2肋间隙可进行第二心音听诊。
肩胛下角:肩胛骨脊柱缘与腋缘的会合处。
脊肋角:第12肋与脊柱的夹角。
3、腹部体表定位肋弓下缘:腹部体表的上界,常用于腹部九分区法,肝、脾的测量和胆囊的定位。
腹直肌:白线、经腹直肌的旁正中线、腹直肌外缘为腹部手术中常用的切口。
脐:位于腹部正中。
髂前上棘:平卧位,经脐画水平线与正中线相交,以脐为起点向外下侧画一角平分线,在此平分线上向外下侧连续两次移放4横指,最后拇指指腹触之坚硬处即为髂前上棘。
穿刺标志:(1)穿刺抽取骨髓:髂骨、胸骨和椎骨(此处红骨髓终生保存)(2)腰椎穿刺时依次经过:棘上韧带、棘间韧带和黄韧带(相临两个椎骨之间)(3)两侧髂嵴的最高点的连线平对第4腰椎的棘突是腰椎穿刺时确定穿刺部位的标志(4)临床常在第4—5肋间隙的胸骨左缘进行心内注射不会损伤肺和胸膜(5)当膀胱充盈时沿耻骨联合上缘进行膀胱穿刺;体表标志:1、计数椎骨序数的重要标志:第7颈椎2、棘突排列的特征:第7颈椎的棘突水平方向伸向后方且明显高出其他颈椎的棘突。
胸椎的棘突斜向后下方呈叠瓦状排列较紧密,腰椎的棘突水平向后伸出,棘突间的距离也较大;3、胸骨角与第2肋平对,常作计数肋序数的标志4、枕骨大孔的后上方的粗糙隆起部称枕外隆凸可在体表触及,是重要的体表标志;5、乳突也是一个重要的骨性标志6、肩胛骨的上角和下角分别平对第2肋和第7肋,均可在体表触及,常作为背部计数肋和肋间隙的标志;7、髂嵴、髂前上棘、髂后上棘、髂结节、耻骨结节和坐骨结节都可在体表摸到,是重要的体表标志;8、喉结上方两板相互分开形成甲状软骨上切迹,临床常以此作为颈前正中线的标志;9、环状软骨位于甲状软骨的下方,下与气管相连,与第六颈椎平对其前部可被触及是重要的体表标志;注射部位:1、三角肌的外上三分之一部肌质丰富且无重要的血管神经经过是临床常选用的肌内注射部位;2、臀大肌位置表浅,肌质厚实,其外上部无重要的血管和神经,为肌内注射的常选部位;手术部位、标志:1、上下牙咬合时口腔前庭与固有口腔仍可经最后磨牙后方的间隙相通,借此间隙可作急救灌药等;2、十二指肠悬肌在手术时可作为确认空肠始端的标志;3、结肠带(三条)、结肠袋、肠脂垂三种结构为肉眼区别结肠和小肠的重要依据;4、急性阑尾炎时麦氏点(体表投影:约在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是三分之一交点处)有压痛;5、胆囊炎时,胆囊底(体表投影:在右锁骨中线与右肋弓交点处的稍下方有明显压痛;6、手术时寻找阑尾的标志:盲肠的三条结肠带恰在阑尾根部汇合,据此寻找阑尾;7、临床做气管切开时,常选取第3—4或第4—5气管软骨沿中线切开;8、每个肺段从结构和功能来看均可视为一个独立性的单位,依此为据,临床医生可作为病变的定位诊断和肺段切除;9、当肾某些疾病时,触诊或叩击肾区常有压痛;10、输卵管伞是手术时识别输卵管的标志;11、产科常在子宫下段实施剖腹取胎术;心脏的体表投影:1、左侧第2肋软骨下缘距胸骨左缘1.2cm处;2、右侧第3肋软骨上缘距离胸骨右缘1cm处;3、右侧第6肋关节处;4、左侧第5肋间隙距前正中线7—9cm处;胸部的标志线:1、前正中线:沿人体前面正中所作的垂线;2、胸骨线;:通过胸骨外侧缘最宽处的垂线;3、锁骨中线:通过锁骨中线的垂线;4、腋前线:通过腋前襞的垂线;5、腋后线:通过腋后襞的垂线;6、腋中线:通过腋前、后线之间中点的垂线;7、肩胛线:通过肩胛下角的垂线。
人体常用体表标志的简易解剖定位与临床应用导语人体常用体表标志的简易解剖定位。
一、头颈部眶上切迹(眶上孔):一般位于眶上缘中内1/3交界处,内有眶上神经和血管通过,压迫有明显痛感。
临床上按压该处用来判断昏迷程度。
眶下孔:眶下缘中点下方约1 cm处,有眶下神经通过,按压有凹陷感。
拔除上颌1~4牙时,可在此进行阻滞麻醉。
切牙孔:两中切牙腭面之间,顺着牙龈斜插可进入。
拔除上颌1~4牙时,可在此进行阻滞麻醉。
上颌结节:位于上颌第三磨牙的上后内方,颊内侧面与牙龈之间。
拔除上颌4~8牙时,可在此进行阻滞麻醉。
腭大孔:紧靠上颌第三磨牙的腭面内上方。
拔除上颌4~8牙时,可在此进行阻滞麻醉。
下颌角:下颌支后缘与下颌骨下缘相交处。
在下颌角上2横指(为在操作中方便应用,用示指或中指宽度作为“横指宽”,以横指宽为定位测量的标准。
通过观测统计,1横指宽度平均约为1.8 cm)画一水平线,下颌支后缘前1横指画一平行后缘的斜线,两线相交处即为下颌孔的体表投影,其内侧面为下颌孔,有下牙槽神经通过。
拔除下颌1~8牙时,可经过下颌第二磨牙斜水平插入对侧下颌孔进行阻滞麻醉(图1a)。
颧弓:位于颧弓中点上方约2横指处为翼点,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此处受暴力打击时,易发生骨折,可形成硬膜外血肿。
颧弓下缘与下颌切迹间的半月形中点为咬肌神经封闭及上、下颌神经阻滞麻醉的进针点。
乳突:位于耳后骨隆起处,其根部前内方有面神经从茎乳孔穿出,其后颅底内面有乙状窦。
中耳炎时此处有压痛。
在行乳突根治术时,应防止伤及面神经和乙状窦。
枕外隆凸:枕骨外面正中最凸的隆起,其内面是窦汇,下方有枕骨导血管。
临床若在此手术开颅要防止大出血。
头部外伤用包扎的帽状绷带压在其下方可防止绷带滑脱。
下颌关节:位于耳屏前方,张嘴时此处变凹。
可判断下颌关节是否脱位,若脱位可手指包纱布,将下颌拉向下再向后推,将下颌头纳回下颌窝内。
喉结:甲状软骨上端向前突出形成。
在溺水等呼吸道阻塞的情况下,可在甲状软骨和环状软骨之间凹陷处行环甲膜穿刺术紧急抢救病人。
人体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与临床应用第一篇:人体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与临床应用人体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与临床应用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acupoint-located method by anatomical landmark):是以人体解剖学的各种体表标志为依据来确定腧穴位臵的方法,又称自然标志定位法。
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可分为:1.固定的标志:指各部位由骨节、肌肉所形成的突起、凹陷及五官轮廓、发际、指(趾)甲、乳头、肚脐等,是在自然姿势下可见的标志,可以借助这些标志确定腧穴的位臵。
如以腓骨小头为标志,在其前下方凹陷中定阳陵泉;以足内踝尖为标志,在其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定三阴交;以眉头定攒竹;以脐为标志,脐中即为神阙,其旁开2寸定天枢等。
2.活动的标志:指各部的关节、肌肉、肌腱、皮肤随着活动而出现的空隙、凹陷、皱纹、尖端等,是在活动姿势下才会出现的标志,据此亦可确定腧穴的位臵。
如在耳屏与下颌关节之间,微张口呈凹陷处取听宫;下颌角前上方约1横指当咬肌隆起、按之凹陷处取颊车等。
一头颈部体表定位与临床应用眶上切迹(眶上孔):一般位于眶上缘中内1/3交界处,内有眶上神经和血管通过,压迫有明显痛感。
临床上按压该处用来判断昏迷程度。
眶下孔:眶下缘中点下方约1 cm处,有眶下神经通过,按压有凹陷感。
拔除上颌1~4牙时,可在此进行阻滞麻醉。
切牙孔:两中切牙腭面之间,顺着牙龈斜插可进入。
拔除上颌1~4牙时,可在此进行阻滞麻醉。
上颌结节:位于上颌第三磨牙的上后内方,颊内侧面与牙龈之间。
拔除上颌4~8牙时,可在此进行阻滞麻醉。
腭大孔:紧靠上颌第三磨牙的腭面内上方。
拔除上颌4~8牙时,可在此进行阻滞麻醉。
下颌角:下颌支后缘与下颌骨下缘相交处。
在下颌角上2横指(为在操作中方便应用,用示指或中指宽度作为“横指宽”,以横指宽为定位测量的标准。
通过观测统计,1横指宽度平均约为1.8 cm)画一水平线,下颌支后缘前1横指画一平行后缘的斜线,两线相交处即为下颌孔的体表投影,其内侧面为下颌孔,有下牙槽神经通过。
⼈体体表标志定位与解剖(含⼈体解剖图)今天给⼤家介绍⼈体头颈部相应⾻骼体表标志和肌性标志,以及体表各肌⾁的起⽌点、运动功能以及神经⽀配,⽂中所配均为实体照⽚,尤其适合于从事康复科、⾻科、针灸推拿、针⼑等领域的医务⼯作者。
上项线:位于枕外隆凸的两旁,向乳突基部伸展弯曲的横⾏⾻嵴,有胸锁乳突肌和斜⽅肌附着。
枕外隆凸:枕鳞中央的⾻性隆起,位于头颈交界处,枕部正中线有项韧带附着乳突。
乳突:乳突为位于⽿垂后⽅的圆丘状⾻性隆起,是颞⾻乳突部的⼀部分。
第7颈椎:位于颈椎与胸椎的交界处,因此形态与胸椎接近。
第7颈椎棘突⽐其他颈椎棘突长且粗⼤,近似⽔平位的伸向后⽅,末端不分叉呈结节状,往往于⽪下形成⼀隆起,故第7颈椎⼜名隆椎。
甲状软⾻:颈部前⾯的⽅形软⾻,不成对,左右各⼀,由前缘相互愈着的呈四边形的左、右软⾻板组成。
愈着处称前⾓,前⾓上端向前突出,称喉结。
12⽉31⽇北京-中医诊疗局部雕塑美容减肥、⽆痕线雕提升术精品班—点击查看详情环状软⾻:紧接于甲状软⾻下⽅,不成对,位于喉部最下⽅,⽓管最上⽅,与⽓管的最上⼀节相连成环形。
部位:位于颈阔肌深⾯,两侧颈部外侧,分为胸⾻部和锁⾻部。
起点:胸⾻柄前⾯、锁⾻胸⾻端上缘内1/3。
⽌点:颞⾻乳突及上项线外侧。
运动功能:单侧收缩,头部向同侧屈,并使头转向对侧,双侧同时收缩,肌⾁合⼒在寰枕关节额状轴的后⾯使头后伸,肌⾁合⼒在寰枕关节额状轴的前⾯则使头前屈(如:头顶球)。
神经⽀配:胸锁乳突肌受第⼗⼀对脑神经副神经(Ⅺ)及⼀部分颈丛前⽀的⽀配(C3和C4)。
练习⽅式:头顶垂直负重并转动,如顶沙包头颈转动。
颈阔肌部位:颈阔肌位于颈前部⽪下,与⽪肤密切贴合的⼀块薄⽽宽阔的肌⾁。
起点:颈阔肌下缘起⾃胸⼤肌和三⾓肌筋膜,肌纤维斜向上内⽅,越过锁⾻和下颌⾻⾄⾯部。
⽌点:前部.肌纤维⽌于下颌⾻的下颌底和⼝⾓,其最前部的肌纤维左右相互交错,后部肌纤维移⾏于腮腺咬肌筋膜和部分⾯部肌⾁表⾯。
运动功能:收缩时牵引⼝⾓向下,并使颈部⽪肤起皱褶。
解剖学体表标志第一章头颈部1眉弓:位于眶上缘的上方、额结节下方的弓状隆起,内侧部有额窦。
2 翼点:位于颞窝前下部,为额、顶、颞、蝶四骨会合处多呈H形,是颅骨的薄弱部位。
其内有脑膜中动脉的前支经过,此处受暴力打击时,易发生骨折,使中动脉血管撕裂而出血,形成硬脑膜外血肿。
3 颧弓:位于外耳门前方的水平线上,上缘是大脑颞叶前端下缘,下缘与下颌切迹间的半月形中点,为咬肌神经和上、下颌神经阻滞麻醉的穿刺点。
4 星点:为颞、枕、顶三骨外面相连接处,新生儿此处为乳突囟。
5 舌骨:双目平视时,舌骨体平颏隆凸,两侧可触舌骨大角,是寻找舍动脉的标志。
舌骨平对第三颈椎。
6 气管:自环状软骨弓向下沿前正中线至胸骨上窝,可触气管颈部,临床做胸部检查时,常以胸骨上窝为标志确定气管的位置。
7 甲状软骨:于舌骨下方。
前上部突起形成喉结,上缘高度平对第四颈椎,颈总动脉在该平面分为颈外和颈内动脉。
8环状软骨:于甲状软骨的下方。
平对第六颈椎,咽、食管、喉、气管都在此平面相续。
环状软骨弓与甲状软骨下缘之间为弹性圆锥(环甲膜),喉梗塞的病人常在此处做环甲膜切开。
9胸锁乳突肌:头向一侧屈时,面部向对侧上方扭转,可见胸锁乳突肌的轮廓,其后缘中点为颈丛皮支的浅出点。
10 锁骨上大窝:于锁骨中1/3的上方,在窝底可触锁骨下动脉搏动和第一肋骨。
于锁骨下动脉的外上方,臂丛神经由内上行向外下方。
第二章上肢1 肩峰:于三角肌隆起和肩关节上方,是肩部的最高骨点,向下续于肩胛岗。
2 喙突:于锁骨外1/3段下方的锁骨下窝内,在锁骨中外1/3交界处可触到,其内有腋血管和臂丛神经通过。
3 解剖学“鼻烟嘴”:于腕后区外侧部,当拇指充分后伸时明显。
其桡侧界为拇短伸肌腱,尺侧为拇长伸肌腱,近侧为桡骨茎突,窝底为手舟骨,窝内有桡动脉通过。
4 腕横纹:腕前皮肤形成三条横纹,近侧纹约平尺骨头,中纹不恒定,远侧纹最明显。
5 掌纹:有三条(1)鱼际纹:斜于鱼际尺侧,近端与腕远侧纹中点相交,相交处深面有正中神经通过。
临床骨外科手术中常用体表标志的简便解剖学定位
孟镔;胡振龙;赵琛;胡军;李仁杰
【期刊名称】《局解手术学杂志》
【年(卷),期】2005(14)6
【摘要】在外科手术过程中,医生常常对一些体表标志定位不准确,往往延误病人治疗甚至错过抢救时机,因此作者对临床中常用的体表标志进行了简便的解剖学定位.【总页数】2页(P399-400)
【作者】孟镔;胡振龙;赵琛;胡军;李仁杰
【作者单位】安徽理工大学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安徽,淮南,232001;安徽理工大学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安徽,淮南,232001;安徽理工大学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安徽,淮南,232001;安徽理工大学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安徽,淮南,232001;安徽理工大学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安徽,淮南,232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816.8
【相关文献】
1.骨间背侧神经的临床解剖学及体表定位研究 [J], 高军茂;王鹏程
2.人体常用体表标志的简易解剖定位与临床应用 [J], 屈士斌;孟镔;翟大伟;曹明炎;张智;杨光明;孙亮亮
3.临床外科人体体表标志的应用解剖学定位 [J], 孟镔;胡振龙;赵琛;胡军;李仁杰;刘敏
4.超声定位和体表异感定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在肥胖患者上肢手术中的疗效比较
[J], 王恒跃;吕虎;平山;杨涛
5.CT最大层面结合血肿侧体表双标志物定位下微创穿刺术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观察 [J], 刘智;任启福;何骏;李方平;兰胡翔;唐茂源;陈敏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临床骨外科手术中常用体表标志的简便解剖学定位2009-08-22 16:08在外科手术过程中,医生常常对一些体表标志定位不准确,往往延误病人治疗甚至错过抢救时机,因此作者对临床中常用的体表标志进行了简便的解剖学定位。
1 资料与方法观测1020例成人,男541例,女479例。
以“横指”中节掌侧宽度作为测量标准进行简便解剖学定位。
“横指”为示、中、环和小指中节指节宽度。
1横指宽度为示指指节宽度,平均1.8cm;2横指宽度为示、中指指节宽度,平均3.6cm;3横指宽度为示、中和环指指节宽度,平均5.0cm;4横指宽度为示、中、环和小指指节宽度,平均6.7cm。
2.1 骨标志定位眶上孔:眶上缘中内三分之一交点处,为眶上神经穿经处。
眶下孔:眶下缘中点下1cm处或半横指处,为眶下神经穿经处。
翼点:颧弓中点上方2横指处,为额、顶、颞和蝶骨连接处,是颅骨薄弱部分,内面有脑膜中动脉通过。
喙突:锁骨外侧与三角肌前缘之间的锁骨下窝的骨隆起。
肩峰:右手向左肩搭放,中指尖触之最外侧骨隆起为左肩峰;同样方法可触之右肩峰。
肱骨内外上髁:屈右肘关节,左手拇指和示指在肘关节后鹰嘴上方两侧触摸,内侧骨隆起为右肱骨内上髁,外侧骨隆起为右肱骨外上髁;同样方法可触之左肱骨内外上髁。
鹰嘴:屈肘,肘关节后方最突出的骨隆起。
尺桡骨茎突:腕横纹近端两侧骨隆起,内侧为尺骨茎突,外侧为桡骨茎突。
手舟骨与豌豆骨:腕横纹远端两侧,内侧骨隆起为豌豆骨,外侧骨隆起为手舟骨。
耻骨结节和耻骨嵴:示指从阴囊伸入到腹股沟外环,示指外侧骨隆起为耻骨结节,内侧骨隆起为耻骨嵴。
坐骨结节:坐位屈髋时,肛门两侧最低处骨隆起。
胫骨粗隆:髌骨下缘3横指处骨隆起。
腓骨头:髌骨下端外缘2横指处骨隆起。
收肌结节:髌骨上缘画一水平线向内侧延伸,在髌骨内缘呈45o 角放3横指,示指内缘与水平线相交处骨隆起。
髂前上棘:平卧位,经脐画水平线与正中线相交,以脐为起点向外下侧画一平分线,在此平分线上向外下侧连续两次移放4横指,最后拇指指腹触之坚硬处。
此法常用于髂前上棘不明显之肥胖者。
舌骨:仰头,从下颌骨下缘向下触摸,最先触之窄条硬结,位于甲状软骨上方约半横指处。
2.2 肌腱标志定位咬肌:咬紧牙关,颊部肌紧张处。
三角肌:臂上端外侧肌隆起。
肱二头肌:屈肘关节,上臂屈面肌隆起。
桡侧腕屈肌和掌长肌:握拳屈腕,腕横纹近端两条明显肌腱,桡侧为桡侧腕屈肌腱,尺侧为掌长肌腱。
拇长展肌、拇短伸肌和拇长伸肌:拇指做伸展动作,在手背及拇指背侧桡侧突出的肌腱近端为拇长展肌,远端为拇短伸肌腱,尺侧突出的肌腱为拇长伸肌腱。
胸大肌:直立挺胸,乳头周围突出肌隆起。
前锯肌:手摸枕部,同侧胸外侧壁呈锯状肌隆起。
半月线:直立挺胸收腹,腹直肌外缘与腹外斜肌之间纵行凹陷。
半腱肌、半膜肌和股二头肌:膝关节屈90o 角,窝外侧隆起肌腱为股二头肌腱,内侧隆起浅层长细肌腱为半腱肌腱,深层隆起的宽大肌腱为半膜肌腱。
跟腱: 足跟上方坚韧的腱隆起。
~~~~~~~~~~~~~~~~~~~~~~~~~~~~~~~~~~~~~~~~~~~~~~~~~~~~~~~体表的肌性标志一、头颈部咬肌当牙咬紧时,在下颌角的前上方,颧弓下方可摸到坚硬的条状隆起。
嗫肌当牙咬紧时,在聂窝,于颧弓上方可摸到坚硬的隆起。
胸锁乳突肌当面部转向外侧时,可明显看到从前下方斜向后上方呈长条状的隆起。
二、躯干部斜方肌在项部和背上部,可见斜方肌的外上缘的轮廓。
背阔肌在背下部可见此肌的轮廓,它的外下缘参与形成腋后壁。
竖脊肌脊柱两旁的纵形肌性隆起。
胸大肌胸前壁较膨隆的肌性隆起,其下缘构成腋前壁。
前锯肌在胸部外侧壁,发达者可见其肌齿。
腹直肌腹前正中线两侧的纵形隆起,肌肉发达者可见脐以上有三条横沟,即为腹直肌的腱划。
三、上肢三角肌在肩部形成园隆的外形,其止点在臂外侧中部呈现一小凹。
肱二头肌当屈肘握拳时,此肌收缩可明显在臂前面见到膨隆的肌腹。
在肘窝中央,当屈肘时可明显模到此肌的肌腱。
肱三头肌在臂的后面,三角肌后缘的下方可见到肢三头肌长头。
肱桡肌当握拳用力屈肘时,在肘部可见到肱桡肌的膨隆肌腹。
掌长肌当手握拳、屈腕并使外展时,在腕掌面的中份、腕横纹的上方,可明显见此肌的肌腱。
桡侧腕屈肌同上述掌长肌的动作,在掌长肌腱的桡侧,可见此肌的肌腱。
尺侧腕屈肌用力外展手指,在腕横纹上方的尺侧,豌豆骨的上方,可见此肌的肌腱。
鼻烟窝在腕背侧面,当拇指伸直外展时,自桡侧向尺侧可见拇长展肌、拇短伸肌和拇长伸肌腱。
在后二肌腹之间有深的凹隆,称鼻烟窝。
指伸肌腱在手背,伸直手指,可见此肌至2~5指的肌腱。
四、下肢股四头肌在大腿前方,股直肌在缝匠肌和阔筋膜张肌所组成的夹角内。
股内侧肌和股外侧肌在大腿前面的下部,分别位于股直肌的内、外侧。
臀大肌在臀部形成圆隆外形。
股二头肌在国窝的外上界,可摸到它的肌腱止于腓骨头。
半腱肌、半膜肌在国窝的内上界,可摸到它们的肌腱止于胫骨,其中半腱肌腱较窄,位置浅表且略靠外,而半膜肌腱粗而圆钝,它位于半腱肌腱的深面和靠内。
拇长伸肌当用力伸姆趾时,在踝关节前方和足背可摸到此肌的肌腱。
胫骨前肌在踝关节的前方,姆伸肌腱的内侧可摸到此肌的肌腱。
趾长伸肌当背屈时,在踝关节前方,拇长伸肌腱的外侧可摸到此肌的肌腱。
在伸趾时,在足背可清晰见到至各趾的肌腱。
小腿三头肌(腓肠肌和比目鱼肌)在小腿后面,可明显见到该肌膨隆的肌腹,并向下形成粗索状的跟腱,止于跟骨结节。
~~~~~~~~~~~~~~~~~~~~~~~~~~~~~~~~~~~~~~~~~~~~~~~~~~~~~~~~~~~~~~~~附一运动上肢各关节诸肌综述◆运动肩关节的肌屈:三角肌前部肌束、胸大肌、肱二头肌和喙肱肌。
伸:三角肌后部肌束、背阔肌和大圆肌。
外展:三角肌和冈上肌。
内收:胸大肌、背阔肌、大圆肌及肱三头肌长头。
旋内:肩胛下肌、胸大肌、背阔肌及大圆肌。
旋外:冈上肌及小圆肌。
◆运动肘关节的肌屈:肱二头肌、肱肌、肱桡肌及旋前圆肌。
伸:肱三头肌。
◆运动桡尺关节的肌旋前:旋前圆肌和旋前方肌。
旋后:旋后肌和肱二头肌。
◆运动桡腕关节的肌屈:桡侧腕屈肌、尺则腕屈肌、掌长肌、指浅屈肌、指深屈肌和拇长屈肌。
伸: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短伸肌、尺侧腕伸肌及所有伸指肌。
内收:尺侧腕屈肌和尺侧腕伸肌同时收缩。
外展:桡侧腕长、短伸肌和桡侧腕屈肌同时收缩。
◆运动指关节的肌1. 运动拇指的肌屈:拇长屈肌、拇短屈肌。
伸:拇长伸肌、拇短伸肌。
内收:拇收肌。
外展:拇长展肌、拇短展肌。
对掌:拇指对掌肌。
2. 运动第2~5指的肌屈:指浅屈肌、指深屈肌、骨间肌、蚓状肌(后两肌屈第1节指骨)及小指短屈肌(屈小指)。
伸:指伸肌、骨间肌、蚓状肌(后二肌伸指关节)、示指伸肌(伸示指)及小指伸肌(伸小指)。
内收:骨间掌侧肌。
外展:骨间背侧肌和小指展肌。
附二运动下肢各关节诸肌综述◆运动髋关节的肌屈:髂腰肌、股直肌、阔筋膜张肌、缝匠肌。
伸:臀大肌、股二头肌、半腱肌和半膜肌。
外展:臀中肌和臀小肌。
内收:耻骨肌、长收肌、股薄肌、短收肌和大收肌。
旋内:臀中肌和臀小肌的前部肌束。
旋外:髂腰肌、臀大肌、臀中肌和臀小肌的后部肌束和梨状肌。
◆运动膝关节的肌伸:股四头肌。
屈:半腱肌、半膜肌、股二头肌、缝匠肌、股薄肌和腓肠肌。
旋内:半腱肌、半膜肌、缝匠肌、股薄肌。
旋外:股二头肌。
◆运动足关节(距小腿关节、跗骨间关节等)的肌足跖屈:小腿三头肌、趾长屈肌、胫骨后肌、长屈肌、腓骨长肌和腓骨短肌。
足背屈:胫骨前肌、长伸肌和趾长伸肌。
足外翻:腓骨长肌和腓骨短肌。
足内翻:胫骨前肌、胫骨后肌、长屈肌和趾长屈肌。
◆运动趾关节的肌1. 运动趾的肌屈:长屈肌和短屈肌。
伸:长伸肌和短伸肌。
2. 运动第2~5趾的肌屈:趾长屈肌、趾短屈肌。
伸:趾长伸肌、趾短伸肌。
~~~~~~~~~~~~~~~~~~~~~~~~~~~~~~~~~~~~~~~~~~~~~~~~~~~~~~~~~~~~~~~项、背、腰部的骨性和肌性标志[图示]◆背纵沟:为背部正中纵行的浅沟,在沟底可触及各椎骨的棘突。
头俯下时,平肩处可摸到显著突起的第7颈椎棘突。
脊柱下端可摸到尾骨尖和骶角。
◆竖脊肌:在背纵沟的两侧,呈纵行隆起。
◆肩胛骨:位于皮下,可以摸到肩峰、肩胛冈和下角。
肩胛冈的内侧端平第3胸椎棘突。
下角对第7肋或平第7肋间隙。
◆髂嵴:位于皮下,其最高点约平第4腰椎棘突。
◆髂后上棘:在皮下脂肪较多的人身上,为一皮肤凹陷,瘦的人则为一骨性突起,此棘平对第2骶椎棘突。
◆斜方肌:此肌自项部正中线及胸椎棘突向肩峰伸展作三角形的轮廓。
一般不明显,动作时略可辨认。
◆背阔肌:为覆盖腰部及胸部下份的阔肌,运动时可辨认其轮廓。
~~~~~~~~~~~~~~~~~~~~~~~~~~~~~~~~~~~~~~~~~~~~~~~~~~~~~~~~~~~~胸腹部的骨性和肌性标志[图示]◆锁骨:全长都可摸到,锁骨的内侧端膨大,突出于胸骨颈静脉切迹的两侧,其内侧部分向前凸,外侧部分向前凹。
◆喙突:位于锁骨外、中1/3交界处的下方一横指处,在此向后深按即能触及。
◆颈静脉切迹:为胸骨柄上缘,它平齐第2胸椎体下缘。
◆胸骨角:为胸骨柄与体交界处,略为隆起,其两侧接第2肋软骨,可依次查找其他肋和肋间隙。
胸骨角相当于第4胸椎体下缘水平。
◆剑突:在胸骨体的下方两肋弓的夹角处,有一三角形的凹陷,于此处可摸到剑突。
◆肋弓:由剑突向外下方可摸到。
◆胸大肌:为胸前上部的肌性隆起。
◆腹直肌:此肌外缘呈半月形的弧线,自第9肋软骨开始,下延至耻骨,称为半月线。
此线与右侧肋弓相交处,相当于胆囊底的体表投影点,临床上常以此部位作为胆囊压痛点。
腹直肌收缩时,可有脐以上见到3条横沟,相当于腹直肌的腱划。
◆髂前上棘:是髂嵴的前端。
◆耻骨联合上缘:在两侧腹股沟内侧端之间可摸到的骨性横嵴,其下有外生殖器。
◆耻骨结节:为耻骨联合外上方的骨性突起。
◆腹股沟:为腹部与股前部分界的沟。
◆腹外斜肌:在腹外侧,其轮廓较为清楚。
腹外斜肌以肌齿起于下数肋。
~~~~~~~~~~~~~~~~~~~~~~~~~~~~~~~~~~~~~~~~~~~~~~~~~~~~~~~~~~~~~~上肢标志◆骨性和肌性标志[图示1][图示2]肱骨大结节:在肩峰的下方,为三角肌所覆盖。
肱骨小结节:在肩胛骨喙突的稍外方。
三角肌:从前、外、后侧三方面包绕肱骨的上端,使肩部构成圆隆状的外形。
肱骨内、外上髁:在肘关节两侧的稍上方,内上髁突出较明显。
尺骨鹰嘴:在肘后方容易摸到。
桡骨头:在肱骨外上髁的下方,伸肘时在肘的后方容易摸到。
桡骨茎突:为桡骨下端的骨性隆起。
尺骨茎突:前臂旋前时,可在尺骨头下方摸到。
正常情况下,尺骨茎突比桡骨茎突高。
豌豆骨:位于腕前尺侧的皮下。
肱二头肌:在上臂的前面,在此肌的内、外侧各有一纵行的浅沟,内侧沟较明显。
肱二头肌下部肌腱可于肘窝处摸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