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与临床应用.docx
- 格式:docx
- 大小:17.29 KB
- 文档页数:6
人体体表标记前面不雅第一颈椎上腭统一平面第二颈椎上腭牙齿咬合面统一平面第三颈椎下颌角统一平面第四颈椎舌骨统一平面第五颈椎甲状软骨统一平面第六颈椎环状软骨统一平面第二胸椎间隙胸骨颈静脉切迹统一平面第九胸椎胸骨体剑突关节统一平面第一腰椎剑突与脐联线中点统一平面第三腰椎下肋缘统一平面第三腰椎间隙脐统一平面第四腰椎髂骨嵴统一平面第二骶椎髂前上棘统一平面尾骨耻骨结合统一平面正面和不和不雅:第七颈椎颈根部最凸起的棘突第二胸椎两肩胛骨上角联线中点第七胸椎两肩胛骨下角联线中点第十二胸椎肩胛骨下角与髂骨嵴联线中点统一平面第三腰椎下胸肋缘统一平面第四腰椎两髂骨嵴联线中点脊柱各构造的体表定位和临床运用一,脊柱各构造的经常运用体表定位法(一) 触抹法:此法最便利,最经常运用,较精确.是运用人体的骨性标记,对脊柱各构造进行触抹而肯定其地位.1,棘突的触抹定位法:(1) 颈椎:常运用枕外粗隆.C2.C7棘突,来肯定颈椎各棘突的地位.枕外粗隆:粗大,任何人均可精确触抹清.沿此向下,有一凹陷,再向下推摸,可触及一骨突,即为C2棘突.C2棘突:较大,末尾分叉.消瘦者低头时可见其隆起于项部的上段.任何人也可摸清.可做为颈棘突检讨的基点.C2既定,向下推摸,即可触抹清C3棘突. C7棘突:长而大,多不分叉.低头时,其隆起于项背接壤处.也可精确抹清.沿其向上触摸,就可肯定C6.C5棘突的地位.唯 C4棘突不轻易抹及.但可从己标出的C3.C5棘突而可推想出其地位约.约有20%的人,C6棘突比C7棘突长.个他人的T1棘突比C7的长.应留意辨别.(2) 腰椎棘突:常运用可精确抹清的双侧髂嵴最高点来定位.L4棘突.或棘间,正位于双侧髂嵴最高点的连线上..S1:双侧髂后上棘连线程度,正相当于S1椎体.故S1中嵴也能较准肯定位.故L3.L4.L5棘突就能较准肯定位;甚至L2.L1棘突也基本性定位(3) 胸椎棘突:当人竖立,双上肢天然下垂,双肩胛岗内侧端连线,与 T3棘突平.双侧肩胛骨下角的连线,与 T7棘突平.因为C7.T3.T7的棘突均能较准肯定位,故T1.T2.T3.T4.T5 T6 .T7.T8,甚至T9.T10也能较精确地定位.2,横突的触抹定位法:(1)颈椎横突的触抹定位:C1横突:位于乳突与下颌角连线中点程度的胸锁乳突肌后缘. C2横突:位于下颌角程度线与胸锁乳突肌后缘的接壤处.C3横突:位于舌骨角程度线与胸锁乳突肌后缘的接壤处.C4横突:位于甲状软骨近上缘程度线与同肌后缘的接壤处C5横突:位于甲状软骨程度线与同肌后缘的接壤处.C6横突:位于环状软骨程度线与同肌后缘的接壤处.C7 横突:位于上一横突之下.也可如斯定:均在胸锁乳突肌后缘触抹,自乳突尖始,每隔约,即为一个横突.(2)胸椎各横突的触抹定位:不轻易触抹清.(3)腰椎各横突的触抹定位:L3横突:最易触抹.在骶棘外缘与第12肋接壤处或稍下等于.另一办法:大夫将拇.食指努力张开,置于患者的腰肋部,食指的桡侧切近患者的肋弓,拇指尖所指即为 L3横突尖.L4.L2横突:既然L3横突可定,其高低即为L2.L4横突.L5横突:位于髂后上棘的稍外上方.3,关节突的触抹定位:在棘突的两侧,用力按压时,可触到一系列串珠状骨性隆起,即为关节突.颈腰椎关节突较深,胸椎者较浅,后者较易抹清.4,椎体:第L3腰椎体平脐.触抹法定位法,虽轻便.适用,但因个别的发育.肥瘦不一,病理变更千差万别,故精确性较差.(二)比移法:即从个别的X线片上,测量出各构造间的具体数据,再按比例(即将此数据除以X线片的放大或缩小率),将数据移到人体上,以定出各构造的体表地位.具体办法如下: 1,颈椎棘突定位:从颈椎侧位片上,可以清晰地测量出该片之C2尖至C7顶尖的距离.并且还可测量出C2棘突尖至C3棘突尖.C3至C4棘突的距离;依次类推,颈椎每个颈椎棘突的地位在一张线侧位片上都能精确地测量出.而任何人的C2.C7棘突是能精确触抹清晰的.故在人体上其C2.C7间的距离也能测量出.依据下列盘算就可精确地标出颈椎各棘突的地位.如X线上其C2-C7,为15cm.而人体的C2-C7为10cm. 其放大率:.若需知人体C4棘突的地位.则测量 X线上C2-C4为6cm.那么人体上C4棘突,则应位于人体C2棘突下:若要肯定人体C5的地位.则就测量X线片上C2-C5=7.5cm.那么人体上C2-C5的距离,应为处. 2,腰椎的棘突定位亦可如斯.仅胸椎稍艰苦点.再者,运用侧位片,还可粗略估量表皮至黄韧带的深度.以策针刀安然 3,高低关节.横突.椎板间隙.椎板间距的地位,均可在颈.胸.腰段正位X线片上显示出.因而也可测量出其间的数值关系.故亦可用比移法在人体概况标出.目标:以拔取进针刀的安然区.在脊柱四周进针刀,有相对安然区.相对安全区.安全区.如患者颈椎正位片上:棘间的中点(A)到其右侧的椎板内侧(b)为;(A)到关节突关节的外侧缘(c)为.假如该片的缩小率为.故该患棘间的中点到右侧椎板内缘的距离,即为:中点到关节突外侧缘的距离,为:若D为高低关节突的中点:即为(A-c)-(A-b)X1/2处.即:(4.0cm-1.2cm)X1/2=1.9cm.故该患者在中点旁处(D点)进针,是相对安然的.亦可用此法拔取胸.腰段进针之安然区.二,脊柱各构造体表定位的运用 (一)用于诊断: 1, 已知棘突地位,就能定棘突间地位: 2,既知棘突间地位,就可定其椎间孔.脊神经根出口处的地位. 3,已知棘突地位,就能定椎体.脊髓节段的地位.正常成人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每一脊神经根的散布.病损区,在体表的节段性散布,见下表及图:如颈椎病: C5脊N根受激压,消失肩.腕以上的上肢外侧痛或麻痛,三角受累最显著,C4.C5棘突及C4-5棘旁压痛显著.记忆学平常所见,也应在颈椎雷同节段. C6脊N根受激压,感到平常部位也为肩及上肢桡侧,但可放射1.2指.肱二头受累重;二头肌反射平常;C5.C6棘突及C5-6棘旁压痛重.记忆学平常所见节段同.C7脊N根.C8脊N根受累时,其症状.体征.记忆学平常亦应能互相印证,其诊断才会靠得住.不合节段的腰椎间盘凸起症,激压不合腰脊神经根,其临床症状.体征.记忆学平常所见,三者均应是互相印证的.但应留意:在胸腰段,因为脊柱与脊髓节段的长度差,较颈段更大.故同是节段性皮肤感到平常,由脊柱或由脊髓病变所致者,则棘突的压痛部位,与颈段就不合.如下腹部皮节区,是由 T11-12脊N根安排.此区的感到平常,若是脊髓病变,则是脊髓T11-12节段.此处相当于T8-9棘突处.应为T8.T9棘突压痛.若脊柱病变致,应为T11.T12棘突压痛.若小腿前外侧节段性感到平常:为L5脊N根受激压之表示.若为腰椎间盘凸起致,应为L4-5椎间盘凸起.则为L4.L5棘突压痛.若为脊髓病变致,则为脊髓L5节段;其对应于T12棘突.L1椎体节.则为T12.L1棘突压痛.余略.(二)用于治疗:1,使拔取的进针点精确:如要精确地拔取颈椎棘间点:若术前拍一张与手术体位雷同的X线片,对每一个患者所拔取的棘间点均会很精确.如颈椎手术,术前拍一张过屈侧位片(尤其是在C2.C7棘突顶,做一可显影的记号时),则若要拔取C2-3.C3-4.C4-5.C5-6.C6-7.C7-T1之棘间点,均会完整精确.同样,腰椎.胸椎各棘间点的拔取,也可精确无误.选点精确,是针刀疗效的基本.2,使拔取的进针点安然:对针刀来说,行脊柱四周软组织松解术,有相对安全区,即脊柱正中的椎板间隙区.也有相对安然区,即椎板和高低关节突地点的骨性区.也有安全区,如颈前区.还有应视为禁区(我小我以为),如椎管内针刀操纵.棘旁点,都选在相对安然区进针.即拔取高低关节突及椎板地点的骨性区.如前述的颈椎D点等于. 1.胸骨颈静脉切迹胸骨上缘的凹陷处,平第2胸椎下缘高度2.胸骨角胸骨柄与胸骨体的衔接处,微向前凸,两侧与第2肋骨前端衔接,平对气管分叉及第4.5胸椎椎体接壤处3.剑突末尾胸骨最下端,平第11胸椎椎体高度4.肋弓组成胸廓下口的前部,由第8~10肋软骨前端相连形成,肋弓的最低点平第3腰椎高度5.锁骨中线经由过程锁骨中点的垂线6.腋前哨经由过程腋窝前缘的垂线7.腋中线经由过程腋窝中点的垂线8.腋后线经由过程腋窝后缘的垂线“九分法”用两条程度线和两条垂直线将腹部分为9个区.上程度线为经由两侧肋弓下缘最低点的连线,下程度线为经由两侧髂嵴最高点的连线,两条垂直线分离为左锁骨中线与左腹股沟韧带中点的连线和右锁骨中线与右腹股沟韧带中点的连线.经常运用的体表定位标记还有:(1)胆囊底体表投影为右侧肋弓与腹直肌外缘接壤处(2)成人肾门约平第1腰椎高度,肾上极平第11胸椎下缘,肾下极平第2腰椎下缘(3)膀胱位于耻骨结合上方。
人体常用体表标志的简易解剖定位与临床应用【关键词】体表标志;定位;临床应用人体体表标志在临床疾病的检查和治疗中应用十分广泛,而在临床实践中,如果对体表标志定位不准确,往往会延误病人的治疗,甚至错过了抢救时机。
因此我们在解剖教学和临床实践中,对人体常用体表标志的解剖定位与临床应用进行了总结,现报告如下。
1 头颈部体表定位与临床应用眶上切迹(眶上孔):一般位于眶上缘中内1/3交界处,内有眶上神经和血管通过,压迫有明显痛感。
临床上按压该处用来判断昏迷程度。
眶下孔:眶下缘中点下方约1 cm处,有眶下神经通过,按压有凹陷感。
拔除上颌1~4牙时,可在此进行阻滞麻醉。
切牙孔:两中切牙腭面之间,顺着牙龈斜插可进入。
拔除上颌1~4牙时,可在此进行阻滞麻醉。
上颌结节:位于上颌第三磨牙的上后内方,颊内侧面与牙龈之间。
拔除上颌4~8牙时,可在此进行阻滞麻醉。
腭大孔:紧靠上颌第三磨牙的腭面内上方。
拔除上颌4~8牙时,可在此进行阻滞麻醉。
下颌角:下颌支后缘与下颌骨下缘相交处。
在下颌角上2横指(为在操作中方便应用,用示指或中指宽度作为“横指宽”,以横指宽为定位测量的标准。
通过观测统计,1横指宽度平均约为1.8 cm)画一水平线,下颌支后缘前1横指画一平行后缘的斜线,两线相交处即为下颌孔的体表投影,其内侧面为下颌孔,有下牙槽神经通过。
拔除下颌1~8牙时,可经过下颌第二磨牙斜水平插入对侧下颌孔进行阻滞麻醉(图1a)。
颧弓:位于颧弓中点上方约2横指处为翼点,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此处受暴力打击时,易发生骨折,可形成硬膜外血肿。
颧弓下缘与下颌切迹间的半月形中点为咬肌神经封闭及上、下颌神经阻滞麻醉的进针点[1]。
乳突:位于耳后骨隆起处,其根部前内方有面神经从茎乳孔穿出,其后颅底内面有乙状窦。
中耳炎时此处有压痛。
在行乳突根治术时,应防止伤及面神经和乙状窦。
枕外隆凸:枕骨外面正中最凸的隆起,其内面是窦汇,下方有枕骨导血管。
临床若在此手术开颅要防止大出血。
实用人体体表标志定位与解剖(含人体解剖图)本文介绍了人体头颈部相应骨骼体表标志和肌性标志,以及体表各肌肉的起止点、运动功能以及神经支配,文中所配均为实体照片,尤其适合于从事康复科、骨科、针灸推拿、针刀等领域的医务工作者。
上项线:位于枕外隆凸的两旁,向乳突基部伸展弯曲的横行骨嵴,有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附着。
枕外隆凸:枕鳞中央的骨性隆起,位于头颈交界处,枕部正中线有项韧带附着乳突。
乳突:乳突为位于耳垂后方的圆丘状骨性隆起,是颞骨乳突部的一部分。
第7颈椎:位于颈椎与胸椎的交界处,因此形态与胸椎接近。
第7颈椎棘突比其他颈椎棘突长且粗大,近似水平位的伸向后方,末端不分叉呈结节状,往往于皮下形成一隆起,故第7颈椎又名隆椎。
甲状软骨:颈部前面的方形软骨,不成对,左右各一,由前缘相互愈着的呈四边形的左、右软骨板组成。
愈着处称前角,前角上端向前突出,称喉结。
环状软骨:紧接于甲状软骨下方,不成对,位于喉部最下方,气管最上方,与气管的最上一节相连成环形。
部位:位于颈阔肌深面,两侧颈部外侧,分为胸骨部和锁骨部。
起点:胸骨柄前面、锁骨胸骨端上缘内1/3。
止点:颞骨乳突及上项线外侧。
运动功能:单侧收缩,头部向同侧屈,并使头转向对侧,双侧同时收缩,肌肉合力在寰枕关节额状轴的后面使头后伸,肌肉合力在寰枕关节额状轴的前面则使头前屈(如:头顶球)。
神经支配:胸锁乳突肌受第十一对脑神经副神经(Ⅺ)及一部分颈丛前支的支配(C3和C4)。
练习方式:头顶垂直负重并转动,如顶沙包头颈转动。
颈阔肌部位:颈阔肌位于颈前部皮下,与皮肤密切贴合的一块薄而宽阔的肌肉。
起点:颈阔肌下缘起自胸大肌和三角肌筋膜,肌纤维斜向上内方,越过锁骨和下颌骨至面部。
止点:前部.肌纤维止于下颌骨的下颌底和口角,其最前部的肌纤维左右相互交错,后部肌纤维移行于腮腺咬肌筋膜和部分面部肌肉表面。
运动功能:收缩时牵引口角向下,并使颈部皮肤起皱褶。
神经支配:面神经(Ⅶ)颈支。
前斜角肌部位:位于胸锁乳突肌的深面和颈外侧三角内。
胸椎体表标志定位法1. 简介胸椎体表标志定位法是一种通过身体外部标志来确定胸椎的位置和编号的方法。
在临床医学中,准确地定位和编号胸椎对于诊断和治疗胸部相关疾病非常重要。
通过使用胸椎体表标志定位法,医生可以快速准确地确定所需的胸椎位置,以便进行进一步的检查或手术。
2. 胸椎骨骼结构人类的脊柱由33块骨头组成,其中包括7块颈椎、12块胸椎、5块腰椎、5块骶骨和4-5块尾骨。
胸椎是脊柱中位于颈椎和腰椎之间的一部分,它们与肋骨相连,形成了人体上半身稳固的框架。
每个胸椎都由一个圆形的前面称为“体”,以及两个向后延伸并与相邻的背棘相连接的“弓”组成。
在人体外部无法直接触摸到这些结构,因此需要使用胸椎体表标志定位法来确定它们的位置。
3. 胸椎体表标志定位法的步骤胸椎体表标志定位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确定锁骨和剑突的位置首先,需要确定锁骨和剑突的位置。
锁骨是位于胸骨上方的两根长而曲线状的骨头,剑突是胸骨下方尖端的部分。
通过触摸和观察这些标志物,可以帮助确定胸椎的大致位置。
步骤二:确定脊柱中线接下来,需要确定脊柱中线。
脊柱中线是指沿着脊柱后方从头部到尾部延伸的直线。
在人体外部无法直接看到脊柱中线,但可以通过触摸和观察身体外形来近似确定其位置。
步骤三:确定肩峰点和肩胛下角肩峰点是指位于肩关节上方最高点的凹陷处。
通过找到肩峰点,可以帮助确定第一胸椎(T1)的位置。
肩胛下角是肩胛骨下缘的角度,通过找到肩胛下角,可以帮助确定第七胸椎(T7)的位置。
步骤四:确定其他胸椎的位置根据已确定的标志物和身体外形,可以推测出其他胸椎的位置。
每个胸椎之间的间隔大约为2.5厘米,因此可以通过计算和测量来准确地确定每个胸椎的位置。
4. 应用及注意事项应用•临床诊断:通过使用胸椎体表标志定位法,医生可以快速准确地确定所需检查或手术的胸椎位置。
•教学与研究:在医学教学和研究中,胸椎体表标志定位法被广泛应用于解剖学教学、影像学研究等领域。
注意事项•由于每个人的身体结构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在使用胸椎体表标志定位法时需要谨慎判断和测量,以免产生误差。
人体经常使用体表标记的简易解剖定位与临床应用宇文皓月【关键词】体表标记;定位;临床应用人体体表标记在临床疾病的检查和治疗中应用十分广泛,而在临床实践中,如果对体表标记定位禁绝确,往往会延误病人的治疗,甚至错过了抢救时机。
因此我们在解剖教学和临床实践中,对人体经常使用体表标记的解剖定位与临床应用进行了总结,现陈述如下。
1 头颈部体表定位与临床应用眶上切迹(眶上孔):一般位于眶上缘中内1/3交界处,内有眶上神经和血管通过,压迫有明显痛感。
临床上按压该处用来判断昏迷程度。
眶下孔:眶下缘中点下方约1 cm处,有眶下神经通过,按压有凹陷感。
革除上颌1~4牙时,可在此进行阻滞麻醉。
切牙孔:两中切牙腭面之间,顺着牙龈斜插可进入。
革除上颌1~4牙时,可在此进行阻滞麻醉。
上颌结节:位于上颌第三磨牙的上后内方,颊内正面与牙龈之间。
革除上颌4~8牙时,可在此进行阻滞麻醉。
腭大孔:紧靠上颌第三磨牙的腭面内上方。
革除上颌4~8牙时,可在此进行阻滞麻醉。
下颌角:下颌支后缘与下颌骨下缘相交处。
在下颌角上2横指(为在操纵中方便应用,用示指或中指宽度作为“横指宽”,以横指宽为定位丈量的尺度。
通过观测统计,1横指宽度平均约为1.8 cm)画一水平线,下颌支后缘前1横指画一平行后缘的斜线,两线相交处即为下颌孔的体表投影,其内正面为下颌孔,有下牙槽神经通过。
革除下颌1~8牙时,可经过下颌第二磨牙斜水平拔出对侧下颌孔进行阻滞麻醉(图1a)。
颧弓:位于颧弓中点上方约2横指处为翼点,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此处受暴力打击时,易发生骨折,可形成硬膜外血肿。
颧弓下缘与下颌切迹间的半月形中点为咬肌神经封闭及上、下颌神经阻滞麻醉的进针点[1]。
乳突:位于耳后骨隆起处,其根部前内方有面神经从茎乳孔穿出,其后颅底内面有乙状窦。
中耳炎时此处有压痛。
在行乳突根治术时,应防止伤及面神经和乙状窦。
枕外隆凸:枕骨外面正中最凸的隆起,其内面是窦汇,下方有枕骨导血管。
人体体表标志定位与解剖人体头颈部相应骨骼体表标志和肌性标志,以及体表各肌肉的起止点、运动功能以及神经支配,文中所配均为实体照片上项线:位于枕外隆凸的两旁,向乳突基部伸展弯曲的横行骨嵴,有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附着。
枕外隆凸:枕鳞中央的骨性隆起,位于头颈交界处,枕部正中线有项韧带附着乳突。
乳突:乳突为位于耳垂后方的圆丘状骨性隆起,是颞骨乳突部的一部分。
第7颈椎:位于颈椎与胸椎的交界处,因此形态与胸椎接近。
第7颈椎棘突比其他颈椎棘突长且粗大,近似水平位的伸向后方,末端不分叉呈结节状,往往于皮下形成一隆起,故第7颈椎又名隆椎。
甲状软骨:颈部前面的方形软骨,不成对,左右各一,由前缘相互愈着的呈四边形的左、右软骨板组成。
愈着处称前角,前角上端向前突出,称喉结。
环状软骨:紧接于甲状软骨下方,不成对,位于喉部最下方,气管最上方,与气管的最上一节相连成环形。
部位:位于颈阔肌深面,两侧颈部外侧,分为胸骨部和锁骨部。
起点:胸骨柄前面、锁骨胸骨端上缘内1/3。
止点:颞骨乳突及上项线外侧。
运动功能:单侧收缩,头部向同侧屈,并使头转向对侧,双侧同时收缩,肌肉合力在寰枕关节额状轴的后面使头后伸,肌肉合力在寰枕关节额状轴的前面则使头前屈(如:头顶球)。
神经支配:胸锁乳突肌受第十一对脑神经副神经(Ⅺ)及一部分颈丛前支的支配(C3和C4)。
练习方式:头顶垂直负重并转动,如顶沙包头颈转动。
颈阔肌部位:颈阔肌位于颈前部皮下,与皮肤密切贴合的一块薄而宽阔的肌肉。
起点:颈阔肌下缘起自胸大肌和三角肌筋膜,肌纤维斜向上内方,越过锁骨和下颌骨至面部。
止点:前部.肌纤维止于下颌骨的下颌底和口角,其最前部的肌纤维左右相互交错,后部肌纤维移行于腮腺咬肌筋膜和部分面部肌肉表面。
运动功能:收缩时牵引口角向下,并使颈部皮肤起皱褶。
神经支配:面神经(Ⅶ)颈支。
前斜角肌部位:位于胸锁乳突肌的深面和颈外侧三角内。
起点:第3~6颈椎横突前结节。
止点:第1肋骨内缘斜角肌结节。
解剖体表标志
【最新版】
目录
一、解剖体表标志的定义与重要性
二、解剖体表标志的分类
三、解剖体表标志的临床应用
四、解剖体表标志的注意事项
正文
一、解剖体表标志的定义与重要性
解剖体表标志是指在人体表面能够触摸到的骨性突起、肌肉隆起、皮肤皱褶等结构,这些结构在临床诊断、治疗和康复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定位作用。
掌握解剖体表标志对于医学专业人员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他们更准确地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
二、解剖体表标志的分类
解剖体表标志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1.骨性标志:如颅骨、胸骨、肋骨、脊柱等。
2.肌肉标志:如胸锁乳突肌、肱二头肌、股四头肌等。
3.皮肤皱褶标志:如腋窝、腹股沟、腘窝等。
4.其他标志:如关节、韧带等。
三、解剖体表标志的临床应用
解剖体表标志在临床应用中具有广泛的作用,如下:
1.诊断:通过触摸体表标志,可以帮助医生了解病人骨骼、肌肉、关节等结构的位置和形态,从而进行疾病诊断。
2.治疗:在康复治疗、手法治疗等过程中,体表标志可以作为治疗师进行治疗操作的依据,如关节松动、肌肉拉伸等。
3.康复:在康复过程中,通过触摸体表标志,可以评估患者康复进程,如关节活动度、肌肉力量等。
四、解剖体表标志的注意事项
在应用解剖体表标志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对体表标志的掌握要熟练,以便在操作过程中能够快速准确地找到相关结构。
2.在实际操作中,应以病人舒适为原则,避免用力过猛或操作不当导致病人疼痛或损伤。
3.对于不同年龄段的患者,体表标志可能会有所不同,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实用干货」人体体表标志定位与解剖(含人体解剖图)今天给大家介绍人体头颈部相应骨骼体表标志和肌性标志,以及体表各肌肉的起止点、运动功能以及神经支配,文中所配均为实体照片,尤其适合于从事康复科、骨科、针灸推拿、针刀等领域的医务工作者。
上项线:位于枕外隆凸的两旁,向乳突基部伸展弯曲的横行骨嵴,有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附着。
枕外隆凸:枕鳞中央的骨性隆起,位于头颈交界处,枕部正中线有项韧带附着乳突。
乳突:乳突为位于耳垂后方的圆丘状骨性隆起,是颞骨乳突部的一部分。
第7颈椎:位于颈椎与胸椎的交界处,因此形态与胸椎接近。
第7颈椎棘突比其他颈椎棘突长且粗大,近似水平位的伸向后方,末端不分叉呈结节状,往往于皮下形成一隆起,故第7颈椎又名隆椎。
甲状软骨:颈部前面的方形软骨,不成对,左右各一,由前缘相互愈着的呈四边形的左、右软骨板组成。
愈着处称前角,前角上端向前突出,称喉结。
环状软骨:紧接于甲状软骨下方,不成对,位于喉部最下方,气管最上方,与气管的最上一节相连成环形。
部位:位于颈阔肌深面,两侧颈部外侧,分为胸骨部和锁骨部。
起点:胸骨柄前面、锁骨胸骨端上缘内1/3。
止点:颞骨乳突及上项线外侧。
运动功能:单侧收缩,头部向同侧屈,并使头转向对侧,双侧同时收缩,肌肉合力在寰枕关节额状轴的后面使头后伸,肌肉合力在寰枕关节额状轴的前面则使头前屈(如:头顶球)。
神经支配:胸锁乳突肌受第十一对脑神经副神经(Ⅺ)及一部分颈丛前支的支配(C3和C4)。
练习方式:头顶垂直负重并转动,如顶沙包头颈转动。
颈阔肌部位:颈阔肌位于颈前部皮下,与皮肤密切贴合的一块薄而宽阔的肌肉。
起点:颈阔肌下缘起自胸大肌和三角肌筋膜,肌纤维斜向上内方,越过锁骨和下颌骨至面部。
止点:前部.肌纤维止于下颌骨的下颌底和口角,其最前部的肌纤维左右相互交错,后部肌纤维移行于腮腺咬肌筋膜和部分面部肌肉表面。
运动功能:收缩时牵引口角向下,并使颈部皮肤起皱褶。
神经支配:面神经(Ⅶ)颈支。
人体体表标志前面观第一颈椎上腭同一平面第二颈椎上腭牙齿咬合面同一平面第三颈椎下颌角同一平面第四颈椎舌骨同一平面第五颈椎甲状软骨同一平面第六颈椎环状软骨同一平面第二胸椎间隙胸骨颈静脉切迹同一平面第九胸椎胸骨体剑突关节同一平面第一腰椎剑突与脐联线中点同一平面第三腰椎下肋缘同一平面第三腰椎间隙脐同一平面第四腰椎髂骨嵴同一平面第二骶椎髂前上棘同一平面尾骨耻骨联合同一平面侧面和背面观:第七颈椎颈根部最突出的棘突第二胸椎两肩胛骨上角联线中点第七胸椎两肩胛骨下角联线中点第十二胸椎肩胛骨下角与髂骨嵴联线中点同一平面第三腰椎下胸肋缘同一平面第四腰椎两髂骨嵴联线中点脊柱各结构的体表定位和临床应用一,脊柱各结构的常用体表定位法(一) 触抹法:此法最方便,最常用,较准确。
是利用人体的骨性标志,对脊柱各结构进行触抹而确定其位置。
1,棘突的触抹定位法:(1) 颈椎:常利用枕外粗隆、C2、C7棘突,来确定颈椎各棘突的位置。
枕外粗隆:粗大,任何人均可准确触抹清。
沿此向下,有一凹陷,再向下推摸,可触及一骨突,即为C2棘突。
C2棘突:较大,末端分叉。
瘦弱者低头时可见其隆起于项部的上段。
任何人也可摸清。
可做为颈棘突检查的基点。
C2既定,向下推摸,即可触抹清C3棘突。
C7棘突:长而大,多不分叉。
低头时,其隆起于项背交界处。
也可准确抹清。
沿其向上触摸,就可确定C6、C5棘突的位置。
唯C4棘突不易抹及。
但可从己标出的C3、C5棘突而可推测出其位置约。
约有20%的人,C6棘突比C7棘突长。
个别人的T1棘突比C7的长。
应注意鉴别。
(2) 腰椎棘突:常利用可准确抹清的双侧髂嵴最高点来定位。
L4棘突、或L4.5棘间,正位于双侧髂嵴最高点的连线上。
S1:双侧髂后上棘连线水平,正相当于S1椎体。
故S1中嵴也能较准确定位。
故L3、L4、L5棘突就能较准确定位;甚至L2、L1棘突也基本能定位(3) 胸椎棘突:当人直立,双上肢自然下垂,双肩胛岗内侧端连线,与T3棘突平。
人体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与临床应用
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acupoint-located method by anatomical landmark):是以人体解剖学的各种体表标志为依据来确定腧穴位置的方法,又称自然标志定位法。
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可分为:
1.固定的标志:指各部位由骨节、肌肉所形成的突起、凹陷及五官轮廓、发际、指(趾)甲、乳头、肚脐等,是在自然姿势下可见的标志,可以借助这些标志确定腧穴的位置。
如以腓骨小头为标志,在其前下方凹陷中定阳陵泉;以足内踝尖为标志,在其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定三阴交;以眉头定攒竹;以脐为标志,脐中即为神阙,其旁开2寸定天枢等。
2.活动的标志:指各部的关节、肌肉、肌腱、皮肤随着活动而出现的空隙、凹陷、皱纹、尖端等,是在活动姿势下才会出现的标志,据此亦可确定腧穴的位置。
如在耳屏与下颌关节之间,微张口呈凹陷处取听宫;下颌角前上方约1横指当咬肌隆起、按之凹陷处取颊车等。
一头颈部体表定位与临床应用
眶上切迹(眶上孔):一般位于眶上缘中内1/3交界处,内有眶上神经和血管通过,压迫有明显痛感。
临床上按压该处用来判断昏迷程度。
眶下孔:眶下缘中点下方约1 cm处,有眶下神经通过,按压有凹陷感。
拔除上颌1~4牙时,可在此进行阻滞麻醉。
切牙孔:两中切牙腭面之间,顺着牙龈斜插可进入。
拔除上颌1~4牙时,可在此进行阻滞麻醉。
上颌结节:位于上颌第三磨牙的上后内方,颊内侧面与牙龈之间。
拔除上颌4~8牙时,可在此进行阻滞麻醉。
腭大孔:紧靠上颌第三磨牙的腭面内上方。
拔除上颌4~8牙时,可在此进行阻滞麻醉。
下颌角:下颌支后缘与下颌骨下缘相交处。
在下颌角上2横指
(为在操作中方便应用,用示指或中指宽度作为“横指宽”,以横指宽为定位测量的标准。
通过观测统计,1横指宽度平均约为1.8 cm)画一水平线,下颌支后缘前1横指画一平行后缘的斜线,两线相交处即为下颌孔的体表投影,其内侧面为下颌孔,有下牙槽神经通过。
拔除下颌1~8牙时,可经过下颌第二磨牙斜水平插入对侧下颌孔进行阻滞麻醉(图1a)。
颧弓:位于颧弓中点上方约2横指处为翼点,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此处受暴力打击时,易发生骨折,可形成硬膜外血肿。
颧弓下缘与下颌切迹间的半月形中点为咬肌神经封闭及上、下颌神经阻滞麻醉的进针点[1]。
乳突:位于耳后骨隆起处,其根部前内方有面神经从茎乳孔穿出,其后颅底内面有乙状窦。
中耳炎时此处有压痛。
在行乳突根治术时,应防止伤及面神经和乙状窦。
枕外隆凸:枕骨外面正中最凸的隆起,其内面是窦汇,下方有枕骨导血管。
临床若在此手术开颅要防止大出血。
头部外伤用包扎的帽状绷带压在其下方可防止绷带滑脱。
下颌关节:位于耳屏前方,张嘴时此处变凹。
可判断下颌关节是否脱位,若脱位可手指包纱布,将下颌拉向下再向后推,将下颌头纳回下颌窝内。
喉结:甲状软骨上端向前突出形成。
在溺水等呼吸道阻塞的情况下,可在甲状软骨和环状软骨之间凹陷处行环甲膜穿刺术紧急抢救病人。
临床上行气管切开术时,在喉结最高点下方平放3横指,示指在上,环指在下,从中指下缘切至环指下缘,此切口位于2~3气管环。
胸锁乳突肌:头转向一侧可观察到。
在环甲膜水平高度,胸锁乳突肌前缘可触及颈总动脉搏动。
其后缘的中点有颈丛皮支穿出,是颈部皮肤浸润麻醉的阻滞点。
在左侧胸锁乳突肌后缘与锁骨上缘相交处,若触及肿大的淋巴结,可为胃癌食管癌的诊断提供参考。
第七颈椎:颈前屈,从侧面看颈背部最高的隆起,是计数椎骨的标志之一。
a:下颌孔体表投影点(A)的简易定位;b:髂前上棘体表投影点(A)的简易定位;c:
外环最高体表投影点(A)和最低体表投影点(B)的简易定位;d:收肌结节的体表投影点(A)的简易定位图1 常用体表标志的简易定位
二胸部体表定位与临床应用
锁骨上窝:锁骨上方凹陷处,在斜角肌间隙有锁骨下动脉和臂丛通过,在前斜角肌与胸锁乳突肌锁骨头之间有锁骨下静脉通过。
临床可在此行锁骨下静脉穿刺插管术或在锁骨中点上方行臂丛阻滞麻醉。
颈静脉切迹:位于胸骨柄上方凹陷处。
一般气管位于切迹正中,头臂静脉在此平面合成。
其上2横指为甲状腺手术的切口区。
胸骨角:胸骨柄与体的连接处微向前突形成。
两侧平对第2肋,是计数肋骨和肋间隙顺序的主要标志。
此平面还标志支气管分叉、心房上缘、上下纵膈分界和胸导管由右转向左行及相当于第4、5胸椎间的椎间盘水平。
剑突:胸骨体下方突出部分,下端游离。
可作为肝脏测量的标志。
临床上进行心包穿刺时,从左剑肋角区,斜30°~40°、向上后进针,扎入心包前下窦,抽取心包积液。
在其上方2~3横指处,可行胸外心脏按压,紧急抢救病人。
肋间隙:左侧第5肋间隙为心尖搏动、第一心音听诊处,左侧第2肋间隙可进行第二心音听诊。
对心脏骤停病人进行紧急抢救穿刺时,沿胸骨左侧第4肋间隙垂直扎进,行心内注射,多注入右心室。
第8肋间隙与腋后线相交处,常用于胸腔穿刺和胸腔闭式引流。
肩胛下角:肩胛骨脊柱缘与腋缘的会合处。
通常平对第7肋或第7肋间隙,是背部计数肋或肋间隙的重要标志。
两侧肩胛骨下角的连线平对第7胸椎棘突。
肩胛下角下部1~2横指处,为听诊三角所在区,是开胸手术最佳入路及背部听诊呼吸音清楚的部位。
脊肋角:第12肋与脊柱的夹角。
临床常在此行肾囊封闭。
当有肾炎、肾结核、肾结石等肾病时,触压或叩击肾区,可引起不同程度的疼痛。
三腹部体表定位与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