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彩陶教学设计

中国彩陶教学设计

中国彩陶教学设计
中国彩陶教学设计

《中国彩陶》教学设计

崇寿镇中心小学李培凤

教学目标:

学会通过发表观点,绘画创意等方式,表达对中国彩陶的独特感受。

通过问题讨论、比较分析,初步学会从造型、纹样、釉彩等方面欣赏中国彩陶。

了解中国陶器及中国彩陶的文化历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重点:从造型、纹样、釉彩等方面欣赏中国彩陶,学会表达自己对其独特的感受。

难点:善于从不同角度个性表达自己对中国彩陶的欣赏感受。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今天李老师想带你们去一个地方,愿意跟老师去吗那现在我们就坐上旅游巴士出发咯!我们将要参观欣赏的景点是中国彩陶馆。

二、感受陶文化历史

1、小故事讲述陶器的起源

师:关于陶器的起源有个小故事,你们想听吗

师:我们的祖先最早学会用枝条编制篮子,有一次篮子在河里冲洗时沾上了泥土,无意中扔到火中烧,发现烧制之后的篮子用来盛水不漏水了,由此而得到了启发,最后发明了陶器,看来我们的祖先很聪明同学们,故事讲完了,中国彩陶馆也到了。

2、猜一猜,比一比,引出课题

听一小段音乐:埙曲《楚歌》

师:听(音乐播放),你们猜一猜这段音乐是用什么古老乐器演奏的

生:鼓

师:其实是由它演奏出来的,它叫“埙”,是最古老的乐器之一。你们再猜一猜埙是由什么烧制成的

生:是用泥土、陶泥烧制的……

师:你们都猜对了,“埙”就是用泥土烧制的,也叫陶埙,是陶器的一种。

出示彩陶埙

师:你们看,这件陶埙和刚才那组陶埙相比有什么不同

生:上面有了颜色,有了图案,更具美感……

师:是的,你们说得太对了!像这种在器物上绘有红、黑、白等颜色图案的陶器就是中国的彩陶。(板书课题:中国彩陶)

3、语音播放彩陶有关知识

师: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领略中国彩陶的魅力吧!

语音播放:陶器是我们人类最早的伟大发明,中国彩陶出现在新石器时代(距今7000多年)

黄河流域一带,它是人类进化过程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创造,是人类由野蛮状态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中国彩陶文化它主要包括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的彩陶。(展示各种彩陶图片)

三、欣赏彩陶,感知造型、纹样美

1、指导欣赏船型壶

师:各具特色的彩陶让我们眼前一亮,赞叹声不断。看,这件仰韶文化的船型壶彩陶,你们觉得它的特点在哪儿呢

生:体现在外形上,形状上……

师:也就是你们认为造型很有特点。(板书:造型)追问:它的造型像什么

生:船……

师:那这艘船在造型上又具体有什么特点呢

生:壶身圆鼓鼓,上面有两个圆洞,小口……

师:说的很对,造型饱满自然。肩上有耳可以用来干什么

生:系绳子挂在身上……

师:是的,除了造型独特,古人们还讲究实用。假若它就是一条船,你们能想到当时的劳动人民是怎样生活的吗

生:捕鱼,靠海为生……

师:让我们不由的与他们当时的渔业生活产生联想。但除了在造型上,在这件船型壶上的哪些地方还可以联想到他们是捕鱼为生的

生:图案上。师追问:你为什么会这样认为

生:因为交叉的线条像捕鱼的网……

师:你真会思考,壶上的图案也就是纹样(板书:纹样),是古人们把身边的事物运用在了装饰上,说明彩陶文化与他们的生活紧密相关。

2、师生共同欣赏彩

师:你们看,这件彩陶旋涡纹双耳罐与船型壶,在造型特点上似乎有着相似之处,聪明的小脑瓜赶紧思考下

生:壶身也是圆鼓鼓,底小而平,有耳,小口小颈……

师:你们可真棒,小口、大腹、平底,造型虽简单,却给人一种朴实的感觉。

师:当时的人们生活在黄河流域一带,所以你们看看这件彩陶旋涡纹双耳罐上的装饰纹样又有何特点

生:像河流里的水在流动……

师:是的。那纹样又是用什么形式来表示这旋转和波涛汹涌的黄河水呢

生:线条……

师:以线为主,且粗细变化不大,像河水里的漩涡,称为漩涡纹,是彩陶装饰纹样的一种。

师总结:无论是船型壶还是彩陶旋涡纹双耳罐,纹样都是那么的简洁并且贴近生活。

3、学生小组内欣赏

师:欣赏了两件彩陶器皿,老师觉得你们有了一定的鉴赏眼光,想不想挑战一下让我们做个小小鉴赏家吧!请你们从造型、纹样上小组内讨论欣赏,小组长打开桌上的大信封,讨论后并在作业纸上记录下自己的想法。讨论好了吗哪个组上来说说。

(彩陶同心圆圈波纹盆、彩陶人面鱼纹盆、彩陶鹳鸟叼鱼缸、尖底漩涡纹瓶、彩陶舞蹈纹盆、

学生欣赏反馈,教师点评

师总结:你们都很会欣赏,大拇指送给你们。是的,这些彩陶他们的造型都是那么的饱满圆润,而且实用,纹样都简洁流畅,且贴近生活。(板书:饱满圆润简洁流畅)

4、中外彩陶对比欣赏

师:我们欣赏了这么多的中国彩陶,想不想知道中国彩陶与外国彩陶的特点有什么不一样吗你们看,这是马家窑文化的彩陶漩涡纹瓶,这是古希腊彩陶它们有何不同

生:形状上,图案上,颜色上……

师:中国彩陶就是用这原有的陶泥色来体现它朴素的色彩美。(板书:色彩美)用这简练的线条和抽象的形象来装饰生活必需品,这就是中国彩陶的特色。(出示中国彩陶器皿)

四、画一画彩陶纹样,独特表现

1、教师示范纹样的画法

师:现在我都忍不住想学习古人用简练的纹样来装饰陶器,你们想看看吗(边示范,边讲述线可以有粗细的变化,也可以用块面进行装饰)用这种方法体现了“抽象美”。(展示范画)当然我们也用具体形象来装饰也别有趣味。(展示范画)

2、师:你们想不想也用笔去感受一下彩陶的美呢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也可以参考老师提供的纹样,在陶罐上尽情的去感受美吧!现在可以打开老师送给你们的神秘礼物了。

3、引导学生对自己的陶罐进行评价。

五、课堂小结

师:你们在陶罐上所表现的美,老师们都能感受到。中国的彩陶文化确实博大精深,这是唐代的唐三彩彩陶艺术品,彩陶文化的美远远不止这些,让我们课后慢慢去欣赏探索吧!

中国古代彩陶艺术鉴赏

中国古代陶器概论 人类最早先从猿人进化为直立人,再进化为智人,最后才成为现代人。这个过程用去了差不多几十万年。在那个茹毛饮血的年代,原始人类之所以能在身体条件并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生存下来,正是因为它们懂得了运用不断进化的大脑和灵巧的双手来制造工具,懂得了过群落生活共同御敌,懂得了举一反三总结生存经验,于是,原始人类依靠采集果实和狩猎野兽来养活部落中的成员。 此时的人类也开始懂得了使用火来御寒和烧烤食物,史学家把这个时期称为人类的旧石器时代。 随着我们祖先生存技能的日益发展,人类终于开始走出与狼共舞的山林,找到有山有水有平原的地方定居下来。他们首先要建房子抵御寒冷和野兽。为了让房屋更坚实耐用,早期的定居人类建造的是一种半地穴式的房屋,在室内挖一个火坑。 居住在这种房屋中的原始人类,主要的家庭生活都是围绕中央的火坑进行的。而陶器作为蒸煮食物,盛水储粮的重要工具恐怕就会是这个小小房间中最主要的家当了。那么,我们的祖先到底是怎么发明了陶器的呢? 但是有人曾经做过一个实验,按照学者们的猜测在篮子上涂满泥后放到火上烧,结果外面的编织物被烧掉了,而里面的泥巴却都开裂了,只是变成了一些硬块,根本无法成型。 那么,生活在混沌初开,还没有开始具备任何物理化学思维的原始先民,到底是因为什么受到启发而发明了陶器的呢?这依然令许多人感到好奇。 当考古学家对人类8000年前的房屋遗迹进行研究时,发现房子中央的火坑侧壁上被掏出了一个小洞,里面还有一根未烧尽的炭棍,这给陶器的产生又提供了另外一种猜测。 在偶然的启发下,我们的祖先学会了运用火来制陶,他们在定居的家园中专门建起烧陶所用的窑,使制陶技术得到更稳定的发展。 有了日臻成熟的窑和烧陶的技术,远古先民按照他们习惯的生活方式烧制出各种陶器。这件形状奇特的器皿底部尖翘,并不能像我们通常所见的容器那样摆放,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几乎难以找到对应的物品,那么,它在7000年前到底是用来做什么的呢? 最早的陶制品都是作为实用器被烧制出来的,不论是用于取水的尖底瓶还是用于烹煮饮食的盆或钵,他们都与原始先民的生活密不可分。如果说陶是人类物质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那么彩陶则是陶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 彩陶是将各种天然矿物颜料绘制到陶器上,形成五彩缤纷的各类图案。大多数彩陶都是先在陶坯上绘制,然后入窑烧制,颜料发生化学变化后与陶胎融为一体。这也是为什么历经数千年,彩陶的色彩依然不曾脱落,将无数耐人寻味的远古印迹保留至今。 如果说在人类的发明史上,陶器是为了生活的现实需要,那么制作彩陶又是为了什么呢?这种不易脱落的纹饰色彩是否寄予着原始先祖们的某种情感和精神上的需求呢? 事实上,仰韶出土的彩陶并不是世界上最早被发现的原始彩陶。早在安特生到达中国之前,人们已经在西亚一带发现了类似的原始艺术。依照当时一些西方学者的考古报告,西亚是国际学术界公认最早迈向新石器时代的区域之一,大约

《中国的古代艺术》教案最全版

《中国的古代艺术》教案 一、课标要求 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以文字、画面及有关声像资料,使学生得到有关古代中国文化艺术的基础知识,同时,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 学生应当比较全面地体验古代艺术的各种形式,认识其丰富内涵。相互之间要加强交流合作,取长补短。 教师应注重直观教学,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通过把视觉媒体、听觉媒体、视听媒体及综合媒体结合起来展示古代中国的精美艺术,增强教学的直观性,调动学生的情绪。 可利用多元智能理论,充分发挥学生艺术方面的潜力,利用讨论、分组表演、自由创作等形式,给学生提供发挥和展示才华的平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同时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中国古代艺术多姿多彩的风貌,培养学生体验美,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丰富生活内容,培养内心的艺术情操。 通过对中国古代艺术的学习,观察,体验,提高学生自身的艺术修养,激发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增强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本目重点、难点】 重点:汉字、绘画起源和演变过程,戏曲的发展历程 难点:书画的关系 三、教学流程 自主学习 1、概述汉字的起源和演变过程。 汉字起源可以追溯到六千多年前,汉民族先民在各种器物上刻画的符号,渐渐演变成为汉字。原始文字大多是象形字,是可读出来的图画,称为“文字图画”。象形字越来越符号化,逐渐脱离图画,形成汉字。 汉字按照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的脉络演变发展。行书和草书是辅助字体。 2、概述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

中国彩陶的艺术特点教学文稿

中国彩陶的艺术特点

中国彩陶的艺术特点 距今(一)以意写形中国彩陶艺术不是单纯地模拟自然形象,而是表现经过深思熟虑的构想和设计意图。彩陶艺术的立意,是应社会生活和生产功能的需要而产生的,它反映了当时氏族社会成员共同的审美观念,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自然的观念。中国彩陶兴盛于氏族社会晚期,这也是图腾艺术繁盛的时期,图腾艺术同样要反映于彩陶中,图腾形象是一种人格化的启然形象,体现着"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观念,即认为人和自然万物通过神灵是可以相互转换和相互渗透的,因此图腾艺术中的自然形象只不过是人与自然物的联系和媒介,不必照实地摹绘自然形象。艺术上着重表现人与事物或事物与事物的关系,注意事物内在的构成的基本形态和运动方向,而不是外在的再现对象的自然形体。图案所取的形象能够表达出意就可以了,只需取富有特征的一部分形象作示意性的表现,也就是运用意象表现的方法。我们在上文例举过许多彩陶图案中的自然纹样演变的例子,当最后这些自然形的写实纹样发展变化为写意纹样时,虽然看不出原先具体的自然形象,但仍能意会到由纹样原型基本形态构成图案所产生特有的节奏、韵律和运动感。以意想中的自然气氛的描写,替代了对自然物固有形体的摹拟,即由对自然物的描写由实写转为虚写,只求"画以立意"。由于中国彩陶艺术注重立意,即以意取形,以意设形,以意写形,就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使图案的构成不受自然形体的束缚而灵动多变。由于意的转借和复合,造成形的转借和复合,就可以将天上的飞鸟、水中的游鱼和人面,以意融合成象,显示出卓越的构成能力,表达出鲜明的意境,展现出气象万千的艺术风貌。

距今(二)彩陶图案主要采取动的形态和格式世界上其他地方的上古时期的彩陶图案,除去写实纹样以外,图案中的几何形纹样大多作左右对称或分层排列,也有作等距的定点排列,图案是以静态为主的。而中国的彩陶图案,尤其是黄河流域中、上游的彩陶图案是以动态为主的,常把花纹组织在动的格式中,而有跃动奔放的气势,花纹也多以弧线、弧形和圆点构成,在动的格式中充分舒展,使图案具有流畅柔美的抒情风格。 距今中国彩陶的许多图案采取动的格式,与其特有的图案定位方法有关。中国彩陶多采用以点(圆)定位的方法。这些用来作为图案定位的点和圆多为奇数,常以三点成正三角形排列,这种等距三点所连接的线是呈六十度角的斜线,而这种角度的斜线是运动感最强的。但另一方面这种等距三点所构成的正三角形呈金字塔形,有着稳定的外形。而正三角形颠倒时,即成倒三角形,又给人最不稳定的感觉,因此这种等距三点定位的图案,包含着两种相反对立的因素,是相生相克地反复运动着的,因此显得很耐看。此外这种以点来作为图案定位的方法,从图案定位点的各方都能延伸出纹样,交错回旆地占据空间,在最小的制约下获得最充分展开图案的自由,从而使图案的节奏在静中见动,动而不乱,乃至变化无穷。江苏邳县大墩子出土的一件未画完的彩陶上,仅画着成正倒三角形连续排列的等距定位点,而大墩子的其它彩陶则用这种等距定位点构成了动的不对称的图案。庙底沟类型彩陶还以不等距的定位点构成流动散点式的不对称图案,而这种图案是以统一的造型和动势的花纹构成,仍然取得和谐统一的效果。这种流动散点式构成的图案是构成形式中的自由体,而这种构成形式不仅是中国传统图案构成的一种主要形式,而且对中国绘画也发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的古代艺术》教案(1)(1)

中国的古代艺术 课标要求: 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通过学习了解我国古代丰富多彩的艺术门类和种类,了解古代中国历史悠久的文化艺术。了解和掌握中国古代文化艺术发展的基本脉络。 ②概括汉字书法、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音乐、舞蹈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初步理解书、画、舞、乐的功能和意义。 ③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④以文字、画面等有关声像资料,使学生得到有关古代中国文化艺术的基础知识,同时,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学生了解古代艺术形式的同时,积极主动的参与,体验、体会古代艺术的精神实质和丰富的内涵。相互之间要加强交流合作,取长补短。 ②教师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把视觉媒体、听觉媒体、视听媒体以及综合媒体结合起来展示古代中国的精美艺术,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本课学习,了解我国古代多姿多彩的艺术,提高欣赏美,发现美,鉴赏美的能力。丰富人生观,价值观。 ②通过对古代艺术的学习,观察,体验,或欣赏艺术精品,潜移默化,提高自身修养。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课时:2课时。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古代艺术的表现形式 难点:(1)古代艺术发展的原因 (2)培养学生学习古代艺术的兴趣和培养学生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加强学生欣赏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教学建议: 1、整体教学思路:利用多媒体把视觉媒体、听觉媒体、视听媒体以及综合媒体结合起来展示古代中国的精美艺术,使学生先从感官上了解中国古代辉煌的艺术;然后再由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感受去分析各艺术的特点。 2、关于“‘出鬼入神’的书法艺术”一目,建议教师: (1)利用多媒体投影各种书法作品让学生欣赏,并可引导他们根据自己已知的知识先鉴别一下各幅作品分别采用了哪种字体,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探究的欲望。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概括归纳书法及文字发展演变的过程,并分析每种文字的特点及其对书法发展产生的影响。(文字演变: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3)引导学生分组合作:结合教材收集整理中国古代著名的书法家及其代表作品,并在课堂上相互交流鉴赏。 (4)鉴赏的同时,引导学生分析出中国书法艺术的特点:以自由多样的线的曲直运动和空间构造,表现感情、气势和意境,具有特殊的审美价值。 3、关于“画中有诗”一目,建议教师:

新人教版初中美术九年级上册《异彩纷呈的中国古代雕塑、工艺和建筑》教案03

《异彩纷呈的中国古代雕塑、工艺和建筑》教案教学目标 以雕塑、工艺、建筑为契机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艺术。并通过中国古代艺术向学生展开中国5000年历史文化的辉煌画卷。让学生欣赏艺术的同时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及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 中国不同朝代及历史时期的艺术特点及影响 教学难点 对不同历史时期作品的背景、审美及艺术表达方式的理解。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设问导入 同学们出去旅游过吗?见到过一些文物古迹和艺术品吗?它们来自于哪个朝代?都有哪些特色?你知道隐藏在它们背后的故事吗? 学生进行思考,并根据自己的旅游经历和想法进行发言和讨论。 如果自己的经历与同学介绍的相似可进行补充或纠正。 先入为主的导入方式,抛出多个问题让学生有目的的进行思考,并结合自己旅游的经历可以迅速使学生进入课程情境中,并有助于课程的进一步开展。 二、展开新课 中国古代的艺术发展过程 1、中国艺术的起源——新石器时期(距今6500年前) (1)雕塑代表:半山人首器盖、陶人头 (2)工艺代表:玉鹰、舞蹈纹彩陶盆 教师通过课件图片的播放向学生展示了远古文化的魅力。学生通过欣赏来思考,在这些精美的作品有哪些艺术特点?作品的背后又反映了当时社会有怎样的文化?你能从这些作品背后能了解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和审美吗? 除了老师展示的作品之外,你还知道其他新石器时期的艺术品吗?他们的有哪些艺术特色?一个时期的艺术表现是这段时期历史背景发展的缩影,它浓缩了那个时代的经济、文

化、信仰和审美。 但是因为年代过于久远,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难度较大,所以教师在讲解作品时要从历史背景入手对作品进行剖析,然后再对艺术形式与特点进行讲解,从而使学生为了学生尽快的理解作品的含义。并为学生对下一阶段作品的欣赏打下基础。 2、中国艺术的发展时期——夏商、先秦、两汉时期 (1)雕塑代表: 夏商时期作品:三星堆青铜面具、四羊方尊 秦汉时期作品:秦始皇兵马俑、汉代仕女俑 (2)工艺代表:错金银云纹青铜犀牛尊(西汉)、击鼓说唱俑(东汉) (3)建筑代表:秦长城、阿房宫夏商时期是中国的青铜时代。由于人类文明的进步,石器渐渐被历史淘汰,青铜器的广泛使用预示着新时代的到来,青铜器不光提高了人们的劳动效率,它的可溶性和塑造性也为艺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夏商的青铜时代打开了历史新的一页,诠释着人类文明的辉煌。 秦汉时期是中国艺术大发展时期,艺术表现手法日益成熟、多样、细腻。大量优秀作品涌现,为后世艺术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通过对历史的了解使几段时期的作品相比较,通过比较让学生找出不同,并通过作品的区别来诠释文明的进步,并通过文明的进步引出艺术在历史中的价值。 3、中国艺术鼎盛时期:唐宋时期 (1)雕塑代表 龙门石窟(唐石窟)、昭陵六骏、侍女彩雕 (2)工艺代表 唐三彩、玫瑰紫釉花盆 (3)建筑代表 唐式建筑:包括魏晋和宋代早期。建筑本身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地下建筑,也就是陵墓。其代表有唐代的乾陵。二类是地面建筑分为砖石建筑,比如塔寺等,如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唐宣宗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重建)和大雁塔等。宋代建筑代表有晋祠、保国寺、开元寺塔等。设问:大家知道唐宋的审美观吗?两个朝代的审美观有所不同吗?是什么造成了两个朝代审美的差别?唐宋时期的艺术品又有哪些相似之处? 唐宋时期是我国政治、经济高度发展,文化艺术繁荣昌盛的时代,是封建文化灿烂光辉的时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也是中国艺术发展的黄金时期。

《中国的古代艺术》教案(3)(1)

中国古代艺术 【课前思考】 你知道我国古代艺术有哪些表现形式?现在还有哪些依然存在? 【本课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我国古代丰富多彩的艺术门类和种类,了解古代中国历史悠久的文化艺术。了解和掌握古代中国艺术发展的基本脉络。 2.能概括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音乐、舞蹈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初步理解书、画、舞、乐的功能和意义。 3.通过学习增强欣赏,发现,鉴赏美的能力。提高在了解古代艺术形式的同时,积极主动的参与,体验、体会古代艺术的精神实质和丰富的内涵。相互之间要加强交流合作,取长补短。 4.通过本课学习,了解我国古代多姿多彩的艺术,提高欣赏美,发现美,鉴赏美的能力。丰富人生观,价值观。 5.通过对古代艺术的学习,观察,体验,或欣赏艺术精品,潜移默化,提高自身修养。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重难点突破】 重点:古代艺术的表现形式:了解中国古代艺术灿烂辉煌,表现形式多样。主要有书法艺术;绘画艺术;雕刻艺术;音乐艺术等多中表现形式。 难点:古代艺术发展的原因:在了解古代艺术发展原因的时候,要从古代社会的各个角度去分析。了解政治、经济、思想、民族交往、对外关系、文化传统的继承与发展的角度去了解艺术发展的原因。了解不同民族的不同文化特色,共同交汇成为中华文化艺术的长河。了解民族文化艺术的多样性。 【教学过程】 一、中国古代艺术的表现形式 (一)书法艺术 1.含义与特点 (1)含义:中国的书法艺术是以中国汉字的文义为内容,以某种字体的书写为形式的独特艺术。 (2)特点:书法艺术以自由多样的线的曲直运动和空间构造,表现感情、气势和意境,且有特殊的审美价值。(形态美、动态美、意境美) 2.汉字形体的演变及五种主要书法字体 (1)汉字:甲骨文一金文一篆书一隶书一草书—楷书——行书。其中,隶书和楷书是正式书体,行书和草书是辅助字体。 (2)五种主要书法字体: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 其演变规律:由繁到简。 3.书法的主要字体及特点: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 教案

课题: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 课时: 一课时 课型: 欣赏课 授课对象: 高中二年级学生 教材分析: 本课就是古代建筑欣赏。按照教材本课就是介绍中国古代建筑的类型及特色。中国建筑被称为世界三大建筑体系之一,其原因在于中国建筑独树一帜的木结构体系,庭院式的组群布局以及建筑外观上的色彩运用。在介绍过程中,由于篇幅问题,相对比较简单,主要以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代表作北京故宫、圆明园、苏州园林的图片与简略分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突出教学重点,并对中国古代建筑进行深入的了解,才能引导学生,提起学生的兴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欣赏中国各个时期的建筑艺术作品,开拓学生的视野,使学生能够在教师引导下了解中国建筑风格特征与发展,从而培养欣赏建筑艺术的审美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教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中国古代建筑图片,并向学生提问,让学生积极回答问题,使教师与学生互动起来,增强学习气氛。 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艺术作品产生向往,感受到艺术的魅力,从而热爱生活、热爱艺术。通过对不同时期的建筑艺术的了解,使学生懂得美术的社会功能,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中国建筑艺术被称为世界三大建筑体系之一的原因,中国古代建筑的特色。 教学难点:如何调动学生对建筑艺术欣赏的动力。 教学方法: 1、教法:讲解与幻灯片展示相结合。 2、学法:欣赏,观察以及教师讲解。 教具准备: 幻灯机,古今中外著名建筑幻灯片若干张

学具准备:《艺术欣赏美术》第二册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1分钟)安定课堂,检查学具。 二:引入新课:(4分钟)这节课我们的学习任务就是了解中国古代建筑,上节课我们讲了什么就是建筑,同学们记得不?(学生回答:……)对,建筑就是利用物质材料创造的一种供人们从事各种活动的人为的空间。我们还知道除了房子,还有纪念碑、陵墓、桥梁、广场等等都属于建筑,但就是这些大都就是我们现代才有的,那么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中国古时候有哪些建筑呢?(学生讨论回答:……)很好,大家都很认真地思考了,我们中国古代建筑的类型很多,主要有宫殿、寺庙、佛塔、民居与园林建筑等。下面我们就开始学习今天的内容:中国古代建筑艺术。 三:讲授新课:(35分钟) (一):世界三大建筑体系 世界上曾经存在过很多种建筑体系,但很多早已中断或者流传不广,比如古埃及、古代西亚的建筑,只有中国建筑、欧洲建筑与伊斯兰建筑一直延续至今,它们被称为世界三大建筑体系。(播放几张欧洲建筑与伊斯兰建筑的图片) (二):中国古代建筑的特色 1、木结构体系:这种体系就是由立柱与纵横的梁枋组合成的各种形式的梁架,使建筑物上部荷载均经由梁架、立柱传递到基础;墙壁不承受荷载。所以,门窗等的配置,不受墙壁承重能力的限制,具有“墙倒屋不塌”的妙处。(出示建筑的木构架)这种木结构体系的基本原则有许多就是同现代钢筋混凝土的框架结构的基本原则相一致的。可见在很多年以前,聪明的人们就已经懂得了建筑的一些窍门呀! 2、庭院式的组群部局:古代的建筑都就是以“群”的形式组成一个院落。一般都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沿着纵横两条轴线进行布局,比较重要的建筑都安置在纵轴线上。这里主要就讲讲宫殿建筑与园林艺术。 (出示北京故宫全景图与局部图片)同学们认识这就是哪里不?这就是我们的故宫!它曾经就是明清两代的皇宫呢!您们瞧瞧就是不就是很宏伟很漂亮?那好,现在您们5个人一组进行3分钟的讨论,讨论的内容就是“故宫好不好?好在哪里?”讨论完后请同学来讲讲您们讨论的结果。同学们都根据自己的喜好说出了

2019-2020年高中美术鉴赏《中国的古代艺术》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2019-2020年高中美术鉴赏《中国的古代艺术》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 1、内容标准: 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2、知识能力: 知道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宋代四大家等书法家以及顾恺之、吴道子、阎立本、张择端等画家。能概括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初步理解中国古代书画艺术功能和意义。 3、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增强欣赏、发现、鉴赏美的能力。在了解古代艺术形式的同时,积极主动的参与、体验、体会古代艺术的精神实质和丰富的内涵。学生相互之间要加强交流合作,取长补短。可以以作品,表演,介绍,等多种形式把自己的体会表达出来。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了解我国古代多姿多彩的艺术,提高欣赏美,发现美,鉴赏美的能力。丰富人生观,价值观。 通过对古代艺术的学习、观察、体验、或欣赏艺术精品,潜移默化,提高自身修养。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分析 重点:古代艺术的表现形式。 难点:古代艺术发展的原因。 另外现有教材有明显的缺点: 1、内容偏难:教材有关中国古代绘画的:工具、题材、表现技法、艺术风格。尤其绘画的表现技法、艺术风格、山水画的介绍远远超出了历史学科的能力,就像美术课。 2、知识系统性不明显:历史是非常强调过程、脉络及阶段性特征的。 二、学情分析 中学2008级高一学生是课程改革后的第二届学生。第一,学生基础比较弱,初中社会

(完整版)中国美术史教案

中国美术史教案 第1周 教学内容:史前美术 教学日期: 教学要求: 使学生了解史前美术。 教学重点: 彩陶 授课过程: 第一章史前美术 概述 史书中被称为“帝王”的人,都同文化创造和劳动工具创造有关:燧人氏发明火;伏羲氏作八卦;神农氏造耒耜,作陶器。苍颉造文字;史皇作图画,曾画过蚩尤的像,并把“神荼”、“郁垒”画在桃木板上以御百鬼;禹铸九鼎,上面雕饰着鬼神百物之形,使民分辨“神奸”。 旧石器时代的美术主要体现在石器工具上。新石器时代陶器在实用性的前提下,发展了美的造型和装饰,所以新石器时代的美术绝大部分都与陶器的发展密切相关,这时期的绘画和雕塑也在陶器的造型和装饰上得到表现。 第一节、石器 旧石器时代的石器是把砾石的边沿加以敲打,现出厚刃,可为敲砸之用,没有进行第二步加工。 继旧石器时代的打制石器之后的磨光石器,是新石器时代的主要标志。以磨和钻孔技术和极整齐对称形式成为石器工具发展的高级阶段。 先民已有多种多样的审美创作活动,我国迄今发现最古老的装饰品,是约三万年前的一件石墨装饰品, 中央有穿孔,可系绳佩挂。钻孔是人找到深度和厚度的劳动,钻孔突破平面,发展了第三空间,是雕塑造型的基本因素。山顶洞人已采用赤铁矿粉末与红色泥岩作染色材料。 第二节、玉器 我国古代有极发达的玉石工艺,玉石器具有多种形式:圭、笏、璧、环等,在古代社会的宗教生活和政治生活中,有着重要地位及审美价值。儒家哲学中关于玉的学说,成为古代美善合一的美学思想的一部分。 良渚玉器造型宏大雄浑,风格严谨深刻,纹饰以神秘莫测的神人兽面引人入胜,阴线雕刻和浮雕完美组合。 “神似”是红山文化古玉最大的特色,玉匠能巧妙地运用玉材,寥寥数刀,把器物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十分传神。典型玉器有玉龙、玉兽形饰、玉箍形器等。

彩陶艺术

彩陶艺术 女娲捏黄土造人是中国最古老的创世神话。天神女娲用黄土捏成了一个一个灵巧的活人,甚至用藤子搅拌泥浆,甩向地上,溅落的泥点也变成了人。从社会人类学的观点来看,这个神话至少对应于两个史实:一是母系氏族社会成员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生育被神化了。二是其时人类已经能熟练地制造陶器。 原始陶器是使用粘土作原料,用手盘筑捏制或用捏制或用轮制而成陶坯,然后用火烧成的器皿。彩陶则是在打磨光滑的橙红色陶坯上,以天然矿物质原料彩绘,然后入窑烧制,烧制成型的彩陶呈现出赭红、黑、白诸种颜色图案,这样的陶器就叫彩陶。

人类在新石器时代伴随着相对定居的农耕文化一起发明了烧陶 技术。关中地区大约在公元前6000年的老官台文化时期就有了较发达的陶器,有个别钵形器口沿装饰一条宽彩带,这是彩陶的萌芽。在公元前5000年的西安半坡村的仰韶文化遗址中,发现了很多精美的彩陶(右图),表明在半坡时期,人们已经能熟练地控制 窑温,并且彩绘艺术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彩陶的器型基本上都是日常生活用品,常见的有盆、瓶、罐、瓮、釜、鼎等,在器型上很难看出来有其它特殊的用途。在仰韶文化遗

址中,曾发现用两瓮对合理葬小孩的例子,瓮上凿一小孔,表达了原始人对再生的向往。 艺术史的历程告诉我们,任何时期的优秀艺术都是人类"远 观诸物,近取诸身",取舍创造并加以发展的产物,从山顶洞人留下的贝壳项链,我们就可以知道,人类装饰自己,美化和赞颂人本身,是随着人类的进化,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地变化着。每一个原始民族都有文身的历史,而彩陶艺术是人类文身艺术在器形上的表现方式。它是人类智慧和情感的结晶,是对生命的赞颂。

冀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 中国古代彩陶艺术教案

《中国古代陶艺》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古代陶艺的历史,懂得陶与瓷之间的区别。 2.创设鉴赏陶瓷的教学情景,运用问题引领学生讨论,培养学生鉴赏陶艺的能力。 3.引导学生在欣赏陶瓷艺术的过程中,感悟中国陶瓷为人类文化发展所做出的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材分析 1.编写思路。 从敲击第一块石片开始,人类文明正是通过不断劳作得以一步一步地向前推进,呈现出今天这样多姿多彩的景象。 中国是世界上几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对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做出了许多重大贡献,传统手工艺是我国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瓷器为世界手工艺制品中的翘楚,在制作技艺和工艺美学诸多方面获得过极高的成就,我们必须让学生认识到这些文化遗产的价值,及其在现代社会所具有的意义,这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他们的历史感是非常必要的。可以让学生通过对艺术发展概论的了解去理解艺术与社会、文化宗教、经济、政治的关系。 2.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感受古代陶艺的魅力。 难点:如何欣赏古代陶艺。 第一课时 材料准备 (学生)对唐三彩图片资料的收集。 (教师)收集唐三彩的图片资料和有关《三彩马》的课件。 教学过程 1.提供图片,初步欣赏。 (1)出示图片《三彩马》,提问:“同学们知道唐三彩吗?” 出示《三彩女俑》、《三彩载人俑》、《三彩罐》、《单彩壶》等,讨论唐三彩的定义。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倾听学生的各种见解。

教师:想听听专家是怎样定义唐三彩的吗? 唐三彩我国唐代的陶瓷雕塑制品。其釉色丰富,分别呈翠、浅绿、蓝、黄、褐、白等多种色彩,故而被称作“唐三彩”。“三”是色彩多的意思。早期出土的彩釉雕塑多呈红、绿、白三色而有“三彩”之名,现在的“三彩”成了统称。 2.个例分析,引导细赏。 课件出示《三彩马》,教师先讲解釉色,然后将马的色彩隐去,用线条勾勒整体造型或者出现局部特写,再来看看其他时代的马匹造型,进行比较。 与学生一起讨论归纳:唐三彩马的造型比较肥硕,因为马的品种据说是西域进贡来的,马的臀部比较肥,颈部比较宽,造型特点以静为主,马的眼部是刻成三角形的,耳朵是贴着的,神态好像在听什么动静。 三彩马制作技巧高超,比例准确,线型流畅,以蕴涵的动势表现了马的神骏和强健,通过细部刻画显示其神韵,是古代动物雕塑中的精品。 鉴赏建议: 欣赏唐三彩,一看其造型美不美,形态是否自然,装饰性是不是很强;二看釉色是否协调。唐三彩一般只有三种釉色,最多达到五种,有的甚至只有一种。几种颜色相互交汇,相互渗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那种自然的流畅感具有高度的自然美,而不是人工雕琢所成。 3.举一反三,欣赏作品。 根据讨论归纳的欣赏方法,指导学生分组欣赏《三彩女俑》、《三彩载人俑》、《二彩罐》、《三彩骆驼载人俑》等作品。 然后让学生推荐一件作品,说说感受。 4.让学生用图文并茂的形式表达感悟。 请各位同学用线描的形式、简短的文字记录你今天的感受好吗? 5.评价学习效果。 我们需要一些唐三彩的讲解员,谁的解说又生动又有专业水平呢? 随意选取一些唐三彩作品,让学生自告奋勇来解说。 既让学生表达感受,又可评价学生今天的学习目标达成情况。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领略了唐代工艺的辉煌,下节课我们将在浩瀚历史长河里领略更多古代陶艺的魅力。(请同学们去查找有关中国古代陶艺的资料) 第二课时

人教版五年级美术:《珍爱国宝——古代陶瓷艺术》教案.doc

《珍爱国宝——古代陶瓷艺术》教案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的瓷器是传统艺术中的瑰宝,它代表了中国在世界制瓷领域中高超的工艺制造水平,是中国伟大的发明之一。使学生了解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制瓷工艺、造型、装饰及不同窑场产品的艺术特征,学会运用正确的方法去观赏陶瓷艺术。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情趣。 教学重点: 1.中国瓷器的生产和发展,瓷器与陶器的区别。 2.瓷器的造型、装饰、色彩及艺术特色。特点。 3.主要名窑的产品特征。 教学难点: 主要是有关历史知识和历史背景,除了在教学内容资料作些简要介绍外一些专业名词和有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常规) 二.导入: 提问: 1. 什么是陶器?什么是彩陶? 2. 中国古代陶器的造型特征是什么? 放映幻灯(贯耳瓶) 提问:这是陶器吗?应是什么器物? 三.讲授新课:(出示课题) 我国是瓷器的故乡和原生地,瓷器是我国传统的工艺美术,其工艺水平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1. 瓷器与陶器的关系 陶瓷工艺是陶器工艺和瓷器工艺的总称。陶器和瓷器有下列区别。 (1)烧制的原材料不同; (2)烧制的温度不同; (3)陶器质地疏松有一定吸水性,瓷器质地密实不透水。 2. 瓷器的发展 商代出现原始瓷,东汉至三国是我国瓷器发展史上极为重要的时期,三国以后到南北朝,瓷器进入了一个辉煌的发展时期,南方有青釉瓷,北方有青瓷。隋唐时期是我国瓷器的一个重要的成长时期,这时瓷器普遍用较高的火候烧成,胎质较硬。瓷器在社会生活中日渐受到

重视。唐代开始有了“窑”的专称,它象征着瓷器产量的增长。宋代瓷器产量高且质量好,为明清瓷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元代,我国瓷器大批量行销海外。明清是我国制瓷业的鼎盛时期,造瓷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胎釉细腻,色泽鲜明移植珐琅彩和创造粉彩是当时杰出的成就。 3.我国瓷器在造型和装饰艺术上的特色 从东汉到南北朝,我国青瓷逐步成熟起来,但这一时期的瓷器无论是造型还是纹饰都与青铜器有联系,这时瓷器的造型特征是清秀挺拔,与当时人们的审美爱好相一致。 隋代瓷器造型有以下特征: (1)胎体的可塑性和耐火性能加强,显得秀气。 (2)罐类器形一般为短颈、直口、圆腹。 (3)器物为小平底,底下有圆饼状实足。 隋代瓷器的纹饰常见的有几何纹、花卉纹、动物纹、人物纹,色彩也比较丰富。(重点介绍《白釉象首龙柄壶》) 唐代烧制瓷器的地域扩大,产品增多,青瓷、白瓷、三彩陶代表了唐代陶器工艺的最高水平。唐代瓷器作为商品广泛流传的海外,瓷器“自唐代始而有窑名”,这种传统习惯一直沿用的现代。唐代瓷器造型繁多,装饰更加丰富,采用手法有绘画、刻花、印花、捏塑等,内容包括日月、花草、树木、动物、人物、建筑等。五代时期继承了唐代的制瓷风格并有所发展,其中密色瓷为当时瓷器的最上品。五代时期一些重要的瓷窑体系基本形成,如定窑、耀州窑、磁州窑等。 宋代制瓷业比唐代规模更大,名窑众多,工艺水平超越前代,达到繁荣的新阶段。这是本课的重点内容。 它的主要标志是全国已形成了有代表性的瓷窑体系。影响最大的是被后世称为五大名窑的“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和“定窑”。 “汝窑”的窑址在今河南省临汝,宋代属汝州,故称汝窑。 “官窑”一般指官方办的窑厂。 “哥窑”是因相传南宋时有兄弟二人均在今浙江省龙泉烧制瓷器,各有特色,兄所烧制的瓷器称“哥窑”弟所烧制的瓷器则称“弟窑”。 “钧窑”的窑址在今河南省禹县,古代属钧州,因而得名。 “定窑”的窑址在今河北省曲阳,古代属定州,故称“定窑”。 宋代的瓷器不仅创造了许多优美的造型,而且在釉色的运用上,为陶瓷美学开辟了一种新的境界。 元、明、清三代,中国的瓷器仍不断有所发展。白地蓝花的青花瓷器,始于元代,成熟于明代,并成为明、清两代瓷器生产的主流。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2.2《中国的古代艺术》教案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二中国的古代艺术 教材分析 “得天独厚、独具魅力”,这是本节内容在本专题、本模块中的价值所在。本节内容的主体知识是中国汉字、书法和绘画三科的基础知识,其彼此之间有极强的内在联系。汉字是中国书法艺术产生的直接源泉,书画“同源”,而汉字的原始形态就是能够读出来的图画。通过本课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体验、感悟我国古代艺术的多姿多彩,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培养自身的艺术情操,进而激发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放置于本专题之中,本节内容是对我国古代传统思想理论学习的极好注解和生动的形式化,有助于学生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感性认同和情感归属,其教学价值可以说不在于理论、抽象、机械地讲述中国古代深奥的思想之下! 教材中安排的“宫廷舞和民间舞”和“戏曲”两子目,《课标》没作直接的知识要求。教学设计上采取浅化与变通处理的方式,以兼顾《课标》和教材。 学情分析 本节知识,学生在社会学科和美术、音乐、书法等课上都有涉及,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通过媒体、电视、电影、展览等渠道耳闻目染,或多或少具有一定的知识认知。学生中不乏书、画“高手”,有较强的专业知识。技能和较高的赏析水平,学生对本节知识的学习兴趣是浓厚的。但学生对书画历史的认知知识不完整,知识结构因人而异,差异较大。学生一般都不会从传统文化传承的角度去体验、感悟本节知识,更少从思想的角度去领悟古代艺术的魅力所在。汉字、书法、绘画既有内在联系,又是三门不同的学科;既要鉴赏大量的优秀作品,又要总体上把握三科的历史发展沿革和专业知识。在一课时内浓缩、组合并识记、体验三科知识和内涵,学生会有零散、杂乱、浮于表面、无所适从的感觉。在面对优秀作品时,学生会更多地依据直观判断,很少从空间结构、更难深层次中去感悟作品、感悟作者的意境。因学生缺乏书画相关专业知识与评价知识的储备,语言智能欠缺,“有感而不知从何发”。就整个班级而言,学生视觉空间智能的起点水平参差不齐。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2.2《中国古代的艺术》教案

中国的古代艺术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利用学案导学自主学习完成基本知识结构,通过文字、图画、音乐等相关资料,使学生了解汉字的起源和演变过程,了解中国书法绘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培。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充分利用现在教学手段展示古代中国的精美艺术,增强教学的直观性,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中国古代艺术多彩多姿的风貌,培养学生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激发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增强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二、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难度不大,学生已有一些了解和认识。通过高一的培养和习惯的养成,已经能够根据导学案自

主完成预习作业,但对知识的理解不够到位,缺乏深 入分析问题的和灵活运用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三、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古代书画的发展及特点。通过学习 古代艺术的内容,使学生逐步理解艺术的特点和表现 形式。 教学难点:掌握古代书画的基本特征,认识一定的 文化艺术都是对当时的社会现实的反映。培养学生古 代艺术的兴趣和对艺术的想象力;增强学生鉴赏美、 创造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中国的古代艺术 1、中国书法的五种主要字体: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由繁到简。 2、书法的主要字体及特点: 字体创立或成熟时间特点 小篆始创于秦代字体略长,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 隶书始于秦,成熟并通行于汉魏字形结构平衡对称,整齐安楷书形成于汉末字形方正,规矩严整 行书开始盛行于晋代兼有楷书、草书的长处,既工整清晰,

草书起源于汉初,成熟于东晋把中国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极奔放活跃,最能表现和抒发书法家的感情 3、中国古代著名的书法家: 朝代著名书法家及特长 秦代:李斯; 东晋:王羲之; 唐代: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怀素、张旭; 北宋: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元代:赵孟頫; 明代:文征明、董其昌。 二、画中有诗 1.分类 (1)以题材的不同,可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 三大画科。 (2)在表现技法上,有工笔与写意、勾勒与没骨、设 色与墨笔等区别。 (3)在艺术风格上,可分为错彩镂金的工笔重彩画与 讲究笔墨韵味、自然清新的水墨淡彩画两大类型。 2.中国画的发展历程 (1)远古时期:中国的绘画艺术,可以追溯到远古

中国史前彩陶艺术的兴衰:彩陶艺术

陶器的出现,是新石器时代人类在生产技术方面获得的重要进步,它丰富和便利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制陶工艺经过几千年的发展,逐步突破实用的功能,开始被赋予审美的内涵。那时,黄土高原的主人开始在陶器的泥胎上,用天然含铁红土以及赭石的溶浆绘制简单的纹饰,经火后,烧结在橙黄色的陶器表面上,成为一道红色或者黑色的装饰物。这就是最初的彩陶。 彩陶是很美的事物。随着绘画工具和技艺的改进,许多新的绘画题材融入进来。相对于石木雕刻、岩画、编织等其他的人类早期艺术品,彩陶是最早兼备了线条和色彩两种美学元素的艺术形式。它沿着黄河、汉水、长江等大河向东、向西、向南传播,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变化。异域的史前居民,用彩笔描绘各自的生活,抒发情感,渐渐形成了不同的纹饰风格。公元前第五千纪以后的2000年里,在西起甘青、东到江浙、北达内蒙草原、南抵湘沅流域的广阔范围里,摇曳多姿的彩陶荟萃成一个缤纷灿烂的艺术世界。 在这个广阔的时空范畴里,最发达的彩陶艺术,是在黄河流域。半坡文化、庙底沟文化和马家窑文化,这三支先后传衍、分布上略有交错的地方文化,构成史前彩陶艺术史上最精彩的篇章。 半坡文化的彩陶 半坡文化(公元前5000~公元前4300年)发源于渭河流域,它的彩陶流行动物纹装饰,鱼纹是其中最为常见的。半坡鱼纹的样式很多,大都是鱼的平展侧

面形象,鱼体各主要部位都加以描写,风格颇为写实。 甘肃秦安大地湾遗址出土的一件彩陶钵,腹部绘有三尾鱼,相互追逐。鱼的形象逼真,线条规整,比例也很匀称,反映出史前人类的观察能力和绘画水平。 陕西临潼姜寨遗址出土的一件彩陶盆,盆底绘着五条鱼,围成一圈,错落有致。笔法变化自然,黑白映衬,表现鱼儿游戏追逐中,仰合翻腾的身姿;一条小鱼还依傍在大鱼的身边,分外亲昵。想象当盆中水影晃动,五条小鱼会随波摇摆,该是一幅多么生动的画面。另有一件著名的人面鱼纹盆,出自西安半坡遗址。盆底对称地绘有两张人面和两条鱼。鱼纹简化成长三角形,以网格纹表示鱼鳞。人面作闭目态,两耳和两腮外侧各绘一条鱼,整幅图案似乎带有某种隐晦的含义。 半坡文化晚期的鱼纹,渐渐变得写意而更具符号化,往往用直线勾勒轮廓,三角形成为最常见的结构。此外,半坡文化中还出现了鸟纹、鹿纹、犬纹等多种动物的图像。半坡文化的居民像孩子一般,描绘他们的生活,彩陶中流露出活泼、质朴的童年气息。 庙底沟文化的彩陶 公元前4000年左右,半坡文化的东方――豫西晋南地区――继起了另一种特征鲜明的史前文化――庙底沟文化。它在早期受到半坡文化的影响,生成了很有特点的彩陶系统。进入公元前四千纪,这种文化迅速发展,并以一种磅礴气势向四周

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教案

课题:中国古代工艺美术 课时: 1课时 课型: 手工制作课 授课对象: 高中一年级下 教材分析: 《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是高中美术人美版的高中一年级下册的第十三课,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在本书中占着非常重要的位子,工艺美术作为一个古老的文明对于我们了解和研究历史都是非常有用的,学好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不仅可以更深刻的了解中国古代文化,还可以增强民族自信心,提升民族自豪感。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主要类别、发展概况、突出成就以及重要的工艺品种的基本特征有所了解。 2.过程和方法目标:学会欣赏工艺美术,对工艺美术有所了解、认识,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的目的。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领会陶瓷、青铜、玉器、漆器等工艺品种独特的审美意蕴及其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认识到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成就卓著,在中国人的物质文化生活中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也对丰富世界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做出了重要贡献。最终达到加深学生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认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陶冶情操,提高艺术素养和对工艺美术的审美感知能力。 教学重点:

对国古代工艺美术中具有突出成就的陶瓷工艺的发展概况、基本特点及时代风格进行深入的理解、概括。 教学难点: 结合时代背景及文化内涵对各类工艺品进行欣赏、体会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与我国文化的密切联系。 教学方法: 1、教法:讲述法 2、学法:欣赏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PPT、教材、图片等。 学具准备:教材、笔记本、笔,有关古代工艺美术资料。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2分钟)以起立的形式上下课,并根据监控课堂情况进行调整。 二:引入新课:(3分钟) 同学们坐好,下面我们来回忆一下上节课的内容,有谁知道什么是工艺美术?……工艺美术的定义:工艺美术分为实用工艺美术和观赏工艺美术两大类。实用的工艺美术是其主流。实用美术,分传统工艺美术(特种工艺、民间工艺、文物修复、标本制作等)与现代艺术设计(视觉传达、环境艺术、数码艺术、工业设计、服饰设计等)两大类。那么有谁知道中国古代传统工艺美术的有那些呢?有谁能主动的站起来说一下? 三:讲授新课:(22分钟) 中古古代的工艺美术种类繁多,本课仅选择其中的陶瓷、玉器、青铜器、漆器进行介绍。 (一)陶瓷工艺

八年级美术下册第1课文明之光第1课时教案

第1课文明之光 (第一课时) 知识和能力目标: 1.能够联系时代及社会生活认识彩陶。 方法与过程目标: 2、能够从时代、造型、纹饰、质地、工艺等方面描述彩陶的特点。 情感与态度目标: 3、能够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分析彩陶,并运用相关美术知识和历史知识。 本课重点难点分析: 通过对彩陶、青铜器、瓷器的欣赏,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中国工艺美术发展不同时期的现象、历史源流以及审美特点,在学习活动中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兴趣,增强弘扬民族文化的意识。 教具准备: 课件,视频、图片资料等。 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程序课时一:彩陶 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 1.彩陶大致出现在什么时代? 2.你能描述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场景吗? 3.彩陶艺术记录了我们祖先的生产生活,也体现了他们的精神价值审美趣味。 4.关于彩陶的联想,想象舞蹈纹盆中这组人物的装扮,说明他们为什么跳舞。 5.这个彩陶罐的装饰纹样会让你联想到什么? 6.你能尝试根据彩陶器物的造型和纹样装饰推断其用途,并由此想想、象原始人类的生活情景吗? 媒体运用: 彩陶纹盆;船形网纹瓶第1 页 思考练习: 1.说一说人面纹盆是由哪几种图形构成的。

2.据学者考证人面鱼纹盆是一个小孩葬具的盖。据此你能推断人面鱼纹的用意吗? 3.分析彩陶中具象纹样与抽象纹样的联系。 彩陶纹样有具象纹样与抽象纹样之分,两者之间又有着紧密的联系 1.辨识具象纹样表现的内容。 2.分析抽象纹样表现的内容(鱼纹、鸟纹)。 3.归纳:从具象纹样到抽象纹样都有哪些改变?鱼纹、鸟纹的变化都有哪些共同规律? 4.感受:谈谈具象与抽象的彩陶装饰纹样给你的不同视觉感受。 尝试:以彩陶蛙纹为参照,用抽象的方式设计两个与之不同的蛙纹图形。 总结: 通过学习活动我们对彩陶艺术有了什么新的了解和认识。彩陶与我们今天的生活用品的造型 装饰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通过对古代工艺美术继续深入的了解,我们还会有更多新的发 现。 课后作业: 建议按照不同时期、不同题材收集、归类整理彩陶纹样。 媒体运用:具象纹样与抽象纹样的彩陶装饰; 鱼纹具象、抽象变化;鸟纹具象、抽象变化。 板书设计 第一课:《文明之光》 1、彩陶的联想 2、思考练习: 3、分析:彩陶中具象纹样与抽象纹样的联系。 总结:作业安排。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