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 当当价格战
- 格式:docx
- 大小:15.61 KB
- 文档页数:1
京东大战当当:20%——艰难决定的背后
魏小令
【期刊名称】《广告主市场观察》
【年(卷),期】2011(000)001
【摘要】由京东商城率先发起的图书价格混战将出版社、网络经销商瞬间卷入战斗,图书市场硝烟弥漫,读者大呼给力,出版商却无限担忧。
【总页数】2页(P80-81)
【作者】魏小令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当当京东双雄会:又一盘"炒菜"——京东策略分析 [J], 周渝
2.当当京东决胜网络,抢滩2011——浅析大战中"当当的攻略" [J], 苏磊
3.京东大战当当:20%——艰难决定的背后 [J], 魏小令
4.当当与京东进攻电子书市场内容平台大战一触即发 [J], 王冰睿
5.京东大战当当:20%——艰难决定的背后 [J], 魏小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1篇一、案件背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商务行业在我国迅速崛起,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然而,在电商行业的快速发展过程中,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不正当竞争行为也随之增多。
京东与当当不正当竞争案便是其中一起具有代表性的案例。
二、案件概述2010年,京东商城(以下简称京东)与当当网(以下简称当当)因不正当竞争行为引发纠纷。
京东认为当当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使用京东的商标、标识和宣传语,误导消费者,构成不正当竞争。
双方经过多次协商未果,最终诉至法院。
三、案件争议焦点本案的争议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当当是否未经授权使用京东的商标、标识和宣传语?2. 当当的行为是否构成不正当竞争?3. 京东主张的赔偿金额是否合理?四、法院判决经过审理,法院认为:1. 当当未经授权使用京东的商标、标识和宣传语,构成侵权。
2. 当当的行为属于不正当竞争,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
3. 根据京东的损失及当当的侵权情节,法院判决当当赔偿京东经济损失及合理费用共计人民币1000万元。
五、案例分析本案具有以下特点:1. 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认定:法院对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认定较为严格,强调侵权行为的违法性和扰乱市场秩序的性质。
2. 赔偿金额的确定:法院在确定赔偿金额时,综合考虑了京东的损失、当当的侵权情节以及侵权人的主观过错等因素,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
3. 电商行业的特殊性:本案涉及电商行业,反映了电商行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如何应对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挑战。
六、启示与借鉴本案对电商行业具有以下启示:1.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电商企业应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防止他人侵犯自身合法权益。
2. 规范市场竞争秩序:电商企业应遵守市场规则,诚信经营,共同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
3. 提高法律意识:电商企业应提高法律意识,了解相关法律法规,避免因不了解法律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七、结语京东诉当当不正当竞争案是一起具有代表性的电商法律案例,对电商行业具有积极的警示作用。
电商平台价格战一个深陷不能自拔的泥潭在电商平台风起云涌的今天,平台之间的厮杀可谓是愈演愈烈,而这场厮杀的最主要攻城武器,便是价格。
至于这种价格战变味到了什么程度,有个现象能说明点问题。
6月份京东周年庆,天猫,苏宁,国美,当当,易迅等其他大综电商平台集体迎战,微博上演了一部“别”系列的文案大战,电商平台活动能成为微博营销案例,就好比一场歌唱比赛最后大家晒起来肌肉,迷失了原本的初衷,这样的比赛,谁输谁赢?1.它们为什么要进行价格战?展现自己的平台价值。
其实对于大综电商平台来说,价值可以有很多的方面,比如说物流体系、正品保障、品类的覆盖率等,但这些都不足以抗衡“低价”给消费者带来的神经触动力度。
所以,在这场战争中,每个平台要展示的价值只有一个——我这更便宜!这是目前触动、吸引消费者最直接也最有效的手段。
那对于价格这个消费者最关注的问题,各个平台也就义不容辞地要证明自己在这方面的能力,所以价格战,谁都要把自己打造成全网最低价,要把自己的这个平台价值尽其所能地放大,再放大。
花别人的钱,成就自己。
这里的“别人”包含两类人,一类是平台的投资方,另一类是平台的供应商。
对于第一类人的答复是“战略打压”,这类人的钱花的好,会引来更多的钱,京东A轮,B轮,C轮,一轮接一轮,生生不息。
不过对于第二类人的钱花的就没那么容易了,因为你平台战不战略跟自己没多大关系,所以这类钱花不好的结果是,一个,一个又一个,仓皇出逃。
杀敌一千,自伤八百。
现在国内的电商市场份额,已经趋于饱和状态,所以是有限的平台在共享同一个群体,这个客户如果不是你的,那就是对手的。
我们现在越来越可以把这种价格战理解为一种营销手段了(而且是营销味越来越浓),那营销的目的是什么呢?最基本的一个,让更多的人知道。
因为现在网购人群对于主流电商平台来说,是有很高的重合度的,所以很难说消费者的平台归属,它们之间竞争的是消费者手中的网购额度。
比如平均每个消费者的消费额度是五百,那我让他在我的平台消费400,那别的平台就只能分到100的额度,但如果我只让他在我这消费了200,那其他平台就可以获得300的额度分割了。
京东VS当当:谁会是赢家?作者:李妍来源:《中国经济周刊》2011年第03期2010年末,京东商城和当当网(DANG.N)掐起来了。
先是口水战,京东商城CEO刘强东对阵当当网掌门人李国庆,两人从情场到商场,从股市到书市,骂得是痛快淋漓。
然后是价格战,当当网有“报复性还击”,京东商城就有“全比你低20%”;当当网拿出4000万元“全线降价”,京东商城就扔出8000万元“图书促销”;李国庆说,“看谁送书比我快”,刘强东就说,“这场价格战你打不起”。
硝烟一直蔓延到春节购物季。
京东商城推出“全场打折”,当当网就挂上了“满额减现金”;京东商城有“特价秒杀”,当当网还有“多倍积分”。
京东商城和当当网注定将在新的一年继续上演争霸赛。
那么,上一场大战谁吃了亏?下一场大战谁又会是赢家呢?比烧钱: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当当第四季度报表还没公布,我认为这场商战将拉低当当的盈利能力。
”一位熟悉两方情况的业内人士预估。
对于京东商城,他表示:“京东已经有连年亏损的表现了,主动挑战的京东纯粹是赔本赚吆喝。
”这位业内人士认为,比家底,京东商城显然不如当当网。
“从2007年至2009年,当当的净营收一直在直线上升,2010年前9个月,当当网的销售额还增长了44%,净营收达到15.71亿元。
”但京东商城的连年亏损已经“烧光了家底”,“2009年,京东的亏损不低于4亿元,2010年,京东的亏损可能在10亿元以上。
”当当网CEO黄若也曾表示:“除了当当,其他都在赔本。
”不过,刘强东也没有否认亏损现状,他对《中国经济周刊》说:“这很正常,因为公司规模较小,正处于高投入时期。
”而且钱并没有亏在产品和广告上,“京东的产品是有毛利的”。
家底厚也并不意味着在这场价格战中占有优势。
业内人士认为,当当网股价已经表现出较大的浮动,尤其在2010年12月20日时,股价一度以暴跌收盘,创下上市新低。
1月底,当当第四季度业绩报告将再次考验股价表现。
相较而言,京东商城成了“光脚的不怕穿鞋的”。
价格战电商烟雾弹作者:尹一捷来源:《计算机世界》2010年第49期"这是我创业12年来第二次被激怒。
”谈及价格战,京东商城CEO刘强东难以抑制激动的心情。
他这段时间的神经确实无法松懈。
半个月不到,价格战从在线家电、3C零售领域蔓延到在线图书零售,直指京东商城。
国美与苏宁商城11月以来的“促销”活动,让家电、3C产品价格只有更低,没有最低。
“京东商城没有任何价格优势了。
”网上消费者的抱怨声此起彼伏。
12月14日,刘强东在其微博上宣布,“京东图书价格下调20%。
”但是仅仅过了3天,卓越网就跟进“图书促销”,也让利20%。
由此,在线图书零售行业针对京东的价格大战也摆开阵势。
与此同时,当当网更是拉响了与京东全面竞争的警报。
截止发稿,当当网做出官方回应:当当网计划将低价坚持到底,并宣布将斥资4000万元推出大幅降价促销活动,涵盖图书、数码3C等众多产品线,这意味着电子商务公司的价格战将愈演愈烈。
假降价,真炒作?“这是一次京东的炒作。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很直接地道出感受。
在电子商务圈,他已经有近10年的“工龄”,他认为,这就是一场对京东商城图书在线零售的宣传,就如同传统行业做促销,为的是让消费者都知道。
记者在得到京东商城图书频道降价的消息后,即刻定了8本书,与当当网相比,费用节约3〜5元。
但在下单后,却被告知有6本书缺货。
“缺货”状态以及配送的缓慢,让网上质疑京东的帖子此起彼伏。
但刘强东在微博上的“骂架”并未偃旗息鼓。
12月15日,刘强东发出5条针对当当网的微博。
“本来你封杀堵截了我们一年,我们一直忍着。
只是不断努力劝说出版社和我们合作!可是你上市后还公开羞辱我们,要对一切挑起价格战竞争者给予报复性打击!”;“你们昨天又给所有出版社发邮件,很多出版社都转发给了我们。
你们邮件声称自己是上市公司,有无数钱,京东只有风投给的可怜的一点资金,很快就会烧完。
”;“为了保护已经和我们合作的出版社利益,我们准备停止直接降价方式,改为后返方式继续给网友带来实惠。
京东商城的营销策略京东商城是中国最大的综合性电商平台之一,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体和丰富的商品资源。
为了增加销量和提升品牌形象,京东商城实施了多种营销策略。
以下是京东商城的主要营销策略:1. 价格战:京东商城通过不断降低商品价格来吸引消费者。
京东商城与供应商进行密切合作,从而获得更好的批发价格,并将这些价格优惠转化给消费者。
此外,京东还经常推出各种促销活动,如双11、618等大型购物节,通过限时打折、满减等方式吸引消费者。
2. 品牌推广:京东商城积极投入品牌推广活动,通过大规模的广告宣传和品牌合作,提升消费者对京东的品牌认知度和好感度。
京东商城与各大知名品牌进行合作,通过独家产品、限量版合作等方式增加产品的竞争力。
3. 用户体验提升:京东商城注重用户体验,不断优化平台的购物流程和服务体验。
京东商城提供24小时在线客服,及时回答用户的问题和解决用户的投诉。
此外,京东推出了京东物流,不断提升配送速度和服务质量,为用户提供更好的购物体验。
4. 社交媒体营销:京东商城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如微博、微信等,与用户互动,分享产品信息和促销活动,并通过社交媒体给予用户奖励和福利。
京东商城也与一些网红、明星签约,通过其影响力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5. 会员计划:京东商城实施会员计划,通过给予会员专享权益来提升消费者对京东的忠诚度。
会员可以享受积分兑换、专属折扣等特权,并参与独家会员活动。
京东通过会员计划不断吸引新用户,同时也留住老用户。
6. 多元化渠道:京东商城通过多个渠道进行销售,如电脑端、手机端、微信小程序等,满足不同消费者的购物需求。
京东商城还与线下零售商家合作,推出线下体验店、线上线下联动的销售模式,提供更多购物选择。
综上所述,京东商城通过价格战、品牌推广、用户体验提升、社交媒体营销、会员计划和多元化渠道等多种营销策略,不断提升销售额和品牌形象,吸引更多消费者选择京东商城进行购物。
揭秘京东价格战背后大策略策略三大策的三大背后的后的三一直以来,价格战都是京东的杀手锏,而京东也是一路高唱胜利的凯歌。
昨日,在不到12小时的时间里,刘强东共发了24条微博,几乎句句针对苏宁,再次将京东的价格战策略推向高潮。
一般价格战的目的,是出于打压竞争对手、占领更多市场份额、消化库存回笼资金等。
这一次价格战对于京东来说,发起的意义在何处?一、拖垮对去就是就是胜是胜利胜利!下去就垮对手对手,活下活下去首先,刘强东的几条微博一发,苏宁国美的股价就迅速下滑,两家的市值一天就蒸发共近50亿。
苏宁电器,跌7.11%,市值一天缩水33亿元。
而在香港上市的国美电器跌幅稍小一些,收盘时报0.72港元,跌1.4%。
但即便如此,市值也损失了20亿港元。
刘强东的第一个目的己经达到。
其次,以牙还牙,以眼还眼。
显然,京东此次价格战,最主要针对的是苏宁。
新一轮价格战的导火索,主要是苏宁电器的一则公告:拟发布80亿元公司债。
京东认为,苏宁是阻止京东IPO的主要力量,所以,京东必须强力阻止苏宁发债成功,削弱心头大患的实力。
京东为什么敢于降价,电商疯狂价格战背后的逻辑就是:以价格战吸引人气,加速扩张以和竞争对手拉开距离,拖垮对手后再提高行业毛利率,迎接盈利拐点。
这场价格战其实是用投资人的钱,去打一场自残式、甚至自宫式的消耗战,把厂家绑上自己的战车,并吸引更多投资人的钱。
二、用价格的阵地上价格战上来己阵地上来格战,把“敌人”吸引吸到引到自己自己的京东目前在网上市场占有率已接近饱和,要继续高速增长,就必须把仍在国美、苏宁传统店铺中买电器的人拉到网上来。
现在新闻已经大幅报道,京东等于免费做了一个大广告,虽然价格战走势还不明朗,但京东己经得分。
对于京东来说,一是打压苏宁股价及资金链,二是通过事件营销将更多消费者从店面拉到网上,把“敌人”吸引到自己的阵地上来,从而用自己的强项消弱对方。
关于为什么打大家电?因为,苏宁国美以大家电为主,而京东属于综合性百货,换句话说,大家电相对较少。
京东从来没有经历过摧枯拉朽、酣畅淋漓的胜利,这家公司一直起起伏伏,每年都有新的危机和对手,与互联网+公司打,跟传统零售打,跟自己打,内忧外患,磕磕绊绊。
刘强东就像原来是街头打野拳的,揍小痞子揍得轻松,后来打职业赛,轻量级,只懂凭凶狠的爆发力,不断出拳,不知道脚步节奏、不知道运气、不知道侧身技巧。
后来打重量级,学会了运用规则,知道在回合里数点数。
《创京东》一书提及京东经历的四大战役:第一战:干翻新蛋被嘲笑为“乡镇企业”的京东,2005年在学习新蛋,2006年就开始跟新蛋打仗,在年会上提出目标超过新蛋。
这一年,新蛋中国的体量是京东的1.5倍。
双方价格战打得厉害,例如一款耳麦,新蛋卖39元,京东立即将价格降到38元,新蛋继续把价格降到37元,京东又降到36元,成本价是35.5元。
卖到36元的时候,京东采销就发现对方没有动静了,因为对方的成本价比京东的高,跟不起了。
这两家网站品类和用户的重合度都很高。
京东有着清晰的战略判断,埋头苦干,用户需求走到哪里就做到哪里,快速扩张品类,满足用户的一站式消费需求。
思路是拿到更低的成本价,用更低的价格卖给消费者,看重规模,对利润指标看得不是那么重。
但是新蛋有些品类不能做,管理层是职业经理人,关注短期内公司整体各项指标,市场份额和客户中的口碑不是最重要的。
他们在中国区一两年就换个负责人,很多政策不能完全落实,也没法保证延续性。
美国老板又不了解中国,不喜欢价格战,不愿意花广告费。
2009年之后,京东就再也没关注新蛋了。
第二战:奇袭当当2010年,京东决定上图书品类,目标指向当当和亚马逊中国。
在京东这里,图书是战略品类,要给消费者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虽然3C卖得很好,但要买图书的消费者在京东这儿满足不了需求,自然到又卖图书又卖3C的亚马逊中国去。
京东必须让消费者在这里买到他所有想买的东西。
2011年5月,京东做少儿图书促销,四折封顶。
这次价格战,站在京东的角度来看,是勇敢而不鲁莽——少儿图书虽然亏损了,但带动了整个图书品类销量涨了四五倍。
浅谈京东、当当价格战
首先,我认为有必要解释一下标题中的关键词和关键事件。
什么是价格战?价格战一般是指企业之间通过竞相降低商品的市场价格展开的一种商业竞争行为,其主要内部动力有市场拉动、成本推动和技术推动,目的是打压竞争对手、占领更多市场份额、消化库存等。
回顾2010年末至2011年初,京东商城、当当网两家国内大型网购平台就图书展开的价格战。
这场图书价格大战的过程,据京东商城CEO刘强东透露是“当当在图书供应商对京东的封杀”,与此同时京东宣布图书“直至价格降到零”。
随后当当宣布斥资4000万进行3C、百货、图书等产品大幅降价,数小时后京东则宣布开展8000万元的促销。
先暂且不谈这其中的输赢胜败,就谈谈京东与当当的本质。
京东商城是中国B2C市场最大的3C网购专业平台;当当网以销售图书、音像制品为主,兼具发展小家电、玩具、网络游戏点卡等其他多种商品的销售。
我们可能不禁要问,京东主打电子产品,为什么开始要做图书了呢?一个普遍的声音告诉我们是:京东希望通过此举对外表态其向综合性平台发力的野心,同时增加购物频次,提升黏度,毕竟你一年可能在京东上买一台彩电,但是买书可以买4次。
但是,我方观点认为:京东的目标应是狙击当当发力百货和电器。
尽管当当的涉足不会对京东在3c领域上的霸主地位产生影响,但是却会干扰他的市场份额。
于是乎,京东以入主图书市场的方式,凭着在3c市场上的根深蒂固,以0盈利的“舍身打法”刺激着当当的每一根神经,使其在3c市场上占不到好处,又让其在图书方面损兵折将,可谓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啊。
图书的供应商那么多,但3C的有限,一打起来,肯定没人给当当供货。
京东的渠道那么成熟,没哪个3C的供应商会傻到放弃京东而从了当当。
回顾这场价格战,京东当当各有损失,京东上市产生影响;当当在股市上受到创伤;当当需要为京东入主图书市场准备海量图书资源;京东不得不为这种“斗气”行为在图书市场上做出牺牲;有人说:“当当自损八百,京东损兵三千”;有人说:“刘强东有霸气有胆略,经此一役,已可雄踞一方。
除了淘宝,国内电商同业再无可以对撼京东者。
至于当当,虽占据天时地利,一手好牌却出得毫无章法,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这是三国志里对袁绍的评价!”……行文至此,我们得不出究竟是当当道高一尺,还是京东魔高一丈。
但是这场价格战反映的不是厂商的实力,而是购买者对电子商务的期待,网上就是买便宜货的。
这种期待会形成恶性循环,B2C 网站价格战,不能赢利,不能上市,不能获得风投,最终一批电子商务企业倒掉。
这样损失的不只是一个当当或者一个京东那么简单,损失的是中国的电子商务产业以及中国网民对中国网络市场的无限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