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创新杯说课大赛电工电子类一等奖作品《机械手送
- 格式:ppt
- 大小:1.40 MB
- 文档页数:7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LED流水灯的制作教学设计方案模式,主要采用项目教学法,教师演示实验及多媒体课件,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合作探究,教师引领现场教学,小组合作,师生共同学习等策略营造课堂氛围,激活学生思维。
重、难点关键点重点LED流水灯汇编程序的编写难点电路板实物的焊接与调试关键点在protues软件中实现流水灯仿真教学方法问题引导互动式教学直观演示分组讨论现场教学课前准备教具准备:多媒体投影设备、仿真软件PROTUES、编程软件伟福VW、单片机控制装置模块、仿真器编程器、电烙铁、焊锡、元器件分组准备:将学生分成十组,每组3人,选好组长教学情境创造理实结合的教学情景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师生活动教学方法设计意图课堂组织学生起立,师生相互问候学生进入上课状态一、情境创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 展示生活中LED多样的广告灯和节日高楼悬挂的彩灯,播放视频:这些装置如何实现LED点亮不同样式?(教师)通过图片、视频,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演示法问题引导法展示图片、播放小视频,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2.解答:这些装置都可以通过单片机实现控制,从而引出本节课所要完成的项目(LED流水灯的制作)(学生)观看图片,思考问题,积极发言。
讨论法视频演示播放本项目完成后的实验视频,思考如何工作的?(教师)通过视频演示项目模拟实验,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观看视频操作、演示,思考实验过程演示法问题引导法分组讨论法视频演示实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铺垫知识1.汇编延时程序的讲解(教师)引出实现流水灯编程的关键,总结(学生)问题引导法分组理实结合,在实践中讲解理论,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自主思考探究,培养自学能力及团2. RL,RR移位指令的用法RL A ;寄存器A数据循环左移RR A ;寄存器A数据循环右移按组根据老师引导思考、相互讨论交流讨论法队协作精神二、任务实施布置任务按组实践小组3成员团结合作,共同完成任务步骤一:编写程序通过编译步骤二:protues软件仿真步骤三:YL-236型号单片机硬件测试步骤四:按照电路图焊接制作实物(教师)明确任务,按步骤要求求,共同完成相应任务巡回指导(学生)按步骤完成任务分组实验法巡回指导小组之间相互竞争,激发学生完成完项目三、理实提升实践操作巩固新知总结各组各任务完成情况在学生完成步骤三时,结合YL-236电路讲解LED流水灯工作过程根据电路图,检查元件包内元件数量,(教师)提出前面三个步骤出互动结合实践遇到问题再次分析理论有助于实考核评价标准教师签名:____项目任务总结日期班级小组成员得分一、编写程序、仿真完成的程度:二、YL-236单片机考核装置调试实现程度:三、实物焊接调试完成情况四、心得体会:。
《单一全剖视图》教学设计广州市增城区职业技术学校冯健明一、设计思路本设计的指导思想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指导,通过对学习任务《绘制剖视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剖视图的看图和画图方法,建构剖视图知识。
本设计的理论依据是生本教育理念和模式,先做后学,先学后教,通过设计任务和问题来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以及全班研讨学习,在老师的引导和帮助下,学生完成任务和解决问题,培养空间思维能力。
本设计的最大特色是以任务为载体,以问题来驱动,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思,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和学生的交流讨论来完成学习,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良好的职业素养。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能准确而简单地说出剖视图的形成过程。
2.能正确绘制剖视图。
(二)能力目标:1.掌握剖视图绘图原理与规律。
2.看懂剖视图,根据剖视图能准确想象机件形状。
(三)情感目标:1.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信心。
2.培养学生专业的兴趣和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以及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分析(一)学情分析15数控(2)班学生学习信心不足,学习能力参差不齐,但学习氛围较好,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习了机械制图的三视图、组合体视图,认识到课程的重要性。
大部分学生空间思维能力较薄弱,但形象思维能力较强,思维活跃,很容易对新鲜事物产生兴趣,对实际工作有很强的参与意识。
(二)教学内容分析机械制图是数控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技术基础课程。
剖视图是图样的基本表示法之一,即相对独立于前面所学的基本视图,但又需要前面所学的基本视图、投影原理为基础,所以本节课既是旧知识的应用又是新知识的探索,是后面零件图、装配图学习必备的知识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设计的重点内容是能理解全剖视图概念和掌握全剖视图画法,难点是剖面线绘制及零件内部交线处理,关键点是剖切位置的选择。
四、教法与学法本课是在多媒体课室进行,选用的教学方法有直观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启发法。
《程序校验》教学设计专业:数控加工技术年级:中技2年级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设计意图课前自学登录“雨课堂”,完成下列学习任务1、观看视频《加工事故》,了解在加工中产生事故的危害。
2、观看微课《程序校验》,了解其相关知识。
3、做调查问卷。
看答发布资料观看真实的事故视频,引起学生对本次课的重视。
通过调查,了解学生的情况,做好策略调整。
组织教学5分钟1.值日生组织集队、考勤、汇报上次课的纪律、卫生等实训情况。
2.教师创设数控铣床操作工的职业情境,布置任务,强调安全、任务工期等要求。
任务描述:作为一名数控铣床的操作工,现要求你在一天内保质保量完成图纸所示工件的加工任务。
注意事项:1.加工过程中,注意安全防护。
佩戴好护目镜,机床加工过程中严禁打开防护门。
2.严格遵守6S规范要求。
1.总结、汇报2.接受任务。
创设职业情境,布置任务,安全教育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把学生引入到工作行动中,便于形成职业能力与职业认同感。
复习引入10分钟1.游戏竞技“对刀操作”。
游戏规则:用“随机数抽取软件”,每组抽取1位同学进行“对刀操作”游戏比拼。
按所用时间的长短进行排名。
其他同学通过视频转播,一起复习上节课的知识。
2.思考问题小组讨论、思考问题“在录入程序、对刀完成后是否就可以开始正式加工了”。
各抒己见,阐述见解。
3.案例分享(实物投影仪展示加工完成工件及报废工件)观察老师展出的两个工件,浅析工件报废的原因?1.参加游戏,完成比拼。
2.小组讨论,思考答案1.组织游戏竞技。
2.布置问题,引发思考。
3.案例分析1.通过游戏和问题讨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温故知新,将上节课内容与本节课内容进行串联。
2.通过典型案例的分享,使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重要性有直观的认识。
知识引导10分钟游戏竞技:完成下列引导问题,看看哪一组完成的最好最快?(登陆易考网进行答题)1、查阅资料,简述程序校验的目的和意义?2、你所知晓的程序校验有哪些方法?这些方法各有哪些优缺点?3、说明下列按键的含义及作用作用?含义:作用:含义:作用:小组讨论网络搜索查阅资料观看微课登陆网站进行答题准备网络试题引导学生进行资料检索培养学生小组合作,资料检索,沟通协调等能力。
两板式注塑成型模具的装配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国家前总理温家宝说,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培养生产和服务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
而我们职业教育的现状是专业课的教学内容与实际生产落后比较严重,因此本次课利用我校和隆凯企业共同研发的专利教具,引入企业装配工艺,实现学生学习和就业的零距离上岗。
因此,我今天确定的说课题目是专利教具和企业工艺进课堂----两板式注塑模具的装配。
接下来,我将从教学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体会5个方面进行本次说课。
首先是教学分析中的教材分析,本堂课内容选自高等教育出版社《模具拆装项目训练教材》教材中的---任务一“装配二板式注塑成形模具”。
其中,装配工艺制订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专业知识,本课题结合《塑胶模具仿真教学用具》发明专利,将教材进行处理,把两板式注塑成形模具的装配,确定为本堂课的教学内容,从而,将企业工艺引入课堂,使教学内容与企业工作任务有效对接。
其次是学情分析,本次课的教学对象是隆凯班的同学,该班级的学生有如下特点第一已参与了整个模具教具的制造过程,熟悉掌握了模具的结构。
同时,他们动手能力强,喜欢在实践课中学习,但缺乏企业实际生产经验,对于企业生产工艺还是停留在学校的课堂中。
基于以上的分析,结合教学内容,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有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首先是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两板式注塑成形模具装配的过程及方法。
2.掌握各装配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是通过体验、比较、探究、合作等有效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在达成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和良好的职业素养。
如何才能有效的达成教学目标,关键在于重点的落实和难点的突破。
本堂课的教学重点是:两板式注塑成形模具装配方案制订。
难点是:1.定模部分和动模部分模仁的的装配精度2.解决模具试水过程发生漏水问题。
当然,为了完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的制定是关键,教学方法的制定也极其重要。
广东省创新杯说课大赛电工电子类一等奖作品:PLC电动机正反转控制说课说课稿《PLC改造电动机双重联锁正反转控制电路》说课稿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PLC改造电动机双重联锁正反转控制电路》。
一、教学分析(一)课程分析:本内容所属课程为《电器及PLC控制技术》,是电子电工类专业的必修课程,也是《维修电工》考证、职中生现代电工等技能竞赛项目所必须的重要支撑课程。
(二)学情分析:本课程的学习对象为职业高中电类专业二年级学生。
前期学过《计算机基础》、《电工基础》等相关课程,同时已经在本课程的学习中掌握了一定的电路分析能力,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
本课程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方式,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为后续的《中级工考证》、《变频器》等相关专业课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大部分职中学生因初中阶段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存在基础知识薄弱,畏难情绪严重的特点。
但他们的学习情绪化较强,对实践性环节的学习兴趣明显高于理论课程的学习,因此我会通过加强实践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资源整合:为了教学的有效开展,我对教学资源进行了有效整合,并充分利用,同时,为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在PLC实训室开展教学;为提高教学效果,利用仿真软件、教学视频、演示动画等信息化资源辅助教学,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
(四)教材分析:结合我校资源及学生特点,选用高教出版社,高勤主编的《电器及PLC控制技术》作为本课程的教材。
本教材通过对电路和程序的学习,让学生掌握PLC的具体使用方法,锻炼学生的应用能力,引导学生在职业生涯中能够胜任企业工控设备维护和维修、工控设备销售、工控设备开发等工作,贴近实际工作需要。
充分体现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的模块化课程理念。
(五)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分析,确定出本次课的知识、能力、情感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电动机双重联锁正反转PLC程序的编写与模拟调试;能力目标:了解PLC与电动机之间外围设备的模拟连接与调试;情感目标:培养团队协作及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勇于探索的精神及良好的职业素养。
选择天空让青春自由翱翔选择了大海搏浪于蓝色海洋选择奋斗让青春在汗水的浸润中挥洒希望选择了提高创新能力事业让生命在教育前沿勇往直前铸就辉煌!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G71复合固定循环指令首先向大家介绍一下课程基本情况:木课程是我校模具制造技术专业的一门理实一体化课程。
授课对象是曲18人组成的模具123班,刚上二年级的学生授课时间是今年的4月24 0,共四学时我的课程设计理念是:从实践中来,到企业中去。
本门课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事实性知识,更重要的是为给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实训情境。
学校通过引进金业的产品,让学生在生产加工屮去体验工作任务、工作环境和工作过程,正真实现通过工作來学习。
老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 止如陶行知先生所言:教、学、做是一体化的,是一件事。
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六个方而进行说课一、教材分析木次说课采用的教材是高教社出版的《数控加工工艺与编成》,第二版四章第二节的内容。
本教材结构新颖,图文并茂,实用性较强,适合理实一体化教学。
在数控编程加工中复合循环指令的应用十分重要。
在本堂课前学生已经学习T CAXA数控车软件和数控编程的基本指令,通过本次课的学习,会进一步捉升学生对G71、G70指令理解和应用能力,也为以后的生产实训和企业顶岗实习打下来良好基础。
二、学情分析对于我校模貝加工技术专业二年级的学生來说,已经学习了《机械制图》、《机械基础》、《CAD》、《车工》、《钳工》等课程,备了普车加工,数控编程的机械加工基础知识。
他们热爱表现对实践好奇乐于挑战、动手能力强,但也存在学习基础薄弱、学习习惯较差,态度懒散等问题。
结合本堂课的内容和学生自身特点,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知识目标包括:掌握G71的编程方法,区分G71和G73的不同应用场合,培养学生动脑能力能力目标包括:运用G71指令在数控车床上加工出合格的零件,培养动手能力情感目标包括:1、培养学生7S管理意识。
单个数码管的显示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亲爱的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单个数码管显示的安装与调试》。
现代单片机技术通过最尖端的信息化和数字化技术悄悄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目前单片机技术正朝着工业4.0、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展示我的教学设计过程。
在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环境下,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中职开设单片机课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创客”们出于兴趣爱好,乐于利用电子模块和单片机,制作各种智能创新作品。
而我们的学生也是创客生力军,小小“创客”梦在这里萌芽。
我上课的班级是三年级楼宇班,他们具备了一定的专业基础能力,动手能力较强,喜欢技能操作。
本内容选自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用书《单片机项目设计与实训》项目八——单个数码管显示的安装与调试。
该项目是从项目七“8位流水灯的设计”拓展过渡而来,为项目九——两个数码管显示的安装与调试做准备,完成承上启下的教学内容。
数码管内部结构以及电路制作是本次课的重点,数码管字型码编码是本次课的难点。
单片机课程既涵盖了软件又涵盖了硬件,要实现数码管显示,既要会软件的编程,又要会电路的制作,由此产生了本次课的知识与技能目标,在此过程中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水平,培养6s职业素养。
在理实一体化的多媒体课室,学习电脑上安装了我们单片机课程要用到的软件,硬件上有亚龙单片机实验台、电子焊接器材等。
教师课前录制了小视频,准备了课前学习资料挂在校园网上,学生登录校园网可以自行学习,实现了翻转课堂。
在课堂上同学们组建创客团队,团队合作完成项目任务。
在理实一体化的多媒体课室,将“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理念贯穿始终。
本次课,我还创新使用了3D演示软件,数码管取码软件,将抽象内容具体化,更易教易学。
项目引入工作任务书,融入企业岗位要求;项目还引入全国中职“单片机技能竞赛”竞赛要求。
我将四课时的理实一体化课程依次设计为任务提出、知识获取、项目实施、项目评估、拓展反思。
2016年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专业课程“创新杯”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和说课比赛专利教具和企业工艺进课堂---两板式注塑成型模具的装配教学设计专利教具和企业工艺进课堂---两板式注塑成型模具的装配【教学课题】两板式注塑成型模具的装配【教学课时】4个课时【授课班级】隆凯班【设计意图】中职专业课《注塑成型模具的装配》教学内容与企业的实际加工生产脱节,学生学习完之后很难直接胜任塑料模具装配岗位的要求。
所以我校采用和隆凯公司合作共同开发专利《塑胶模具仿真教学用具》,让学生参与模具教具的加工生产并将教具应用于教学当中,实现教学内容与实践生产的无缝对接,同时也达到学生学习和就业的零距离上岗。
本课堂围绕工学结合项目两板式注塑成型模具的装配为主线,充分利用企业资源,让企业师傅参与教学与评价,从而使课堂变得生动而有说服力。
【教材分析】《模具拆装项目训练教程》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专业性实践课程,其中,装配工艺制订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专业知识,本课题结合工学结合项目,把教材中的项目六---任务一“装配二板式注塑成型模具”内容进行教材处理,并结合我校校企合作龙凯项目的发明专利《塑胶模具仿真教学用具》,把两板式注塑成型模具的装配,确定为本堂课的教学内容,从而将企业装配工艺引入到教学内容中,有效的将企业工艺和课堂紧密联系,实现了将教学内容与企业工作任务的有效对接。
【学情分析】本次课的授课对象是隆凯班的学生,他们进入工学结合阶段,已参与了整个模具教具的制造过程,熟悉掌握了模具的结构。
同时,他们动手能力强,喜欢在实践课中学习,但缺乏企业实际生产经验,对于企业生产工艺还是停留在学校的课堂中,所以如何将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能够运用到实际生产是非常关键的。
【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两板式注塑成型模具装配方案制订。
【解决措施】以小组合作形式完成两板式注塑成型模具的装配,任务完成时,通过组间讨论、引入企业师傅教学视频形式得出最优的加工工艺。
【教学难点】1.定模部分和动模部分模仁的的装配精度2.解决模具试水过程发生漏水问题【解决措施】通过小组交流、观看视频、总结归纳解决本次课程的难点【教学方法】1.教法:通过任务驱动法和项目教学法,学生在实施任务时,教师通过启发引导学生对难点加以思考,创新的引入企业师傅的指导视频来突破难点,从而使课堂变得生动而有说服力。
2014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工科类专业“创新杯”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和说课大赛项目课题:《单相桥式整流电路》用时:3课时专业:电子专业课程:《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教师:伍强学校:四川省江安县职业技术学校《单相桥式整流电路》教案科目《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授课班级2013级电子1班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师伍强课题《单相桥式整流电路》课时3课时课型理实一体化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单相桥式整流电路的结构和理解工作原理能力目标:培养动手搭建、制作桥式整流电路的能力及创新能力情感目标:通过7S管理手段使其形成良好职业素养,并体验团队协作重要性课前准备万用表、万能板、二极管、电烙铁、教师教具、示波器、演示板、多媒体课件教学重点掌握单相桥式整流电路的结构和理解工作原理教学难点分析单相桥式整流电路的工作原理。
教材与学情分析我所选教材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张金华老师主编的《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
该课程是一门电子专业基础课,教材内容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与实践性,可操作性和创新性。
本项目选自教材第一章第二节的部分内容,单相桥式整流电路由于其优点突出,实用性强,在生活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项目在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它既是二极管单向导电性的具体应用,又为后面学习滤波和稳压电路作铺垫。
同时,本项目的学习也可以为学生今后的电子实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我面对的教学对象是电子专业高一年级就业班的学生,之前他们已经学习了二极管及半波整流的相关知识,学会了示波器和万用表使用方法,并掌握了焊接技能且好奇心强,乐于动手实践。
但该班学生和大部分职高生一样,他们文化基础相对薄弱,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尚有欠缺,对纯理论的知识不感兴趣,但他们思维活跃、喜欢动手、爱展示自我,为此适合于“做中学”。
教学程序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复习旧知教师提问:1、半波整流电路是怎样的?2、它有什么优缺点+教师提问学生回顾回答提问新课引入课前,集合整队,清点学生人数,强调安全,重申企业7s 管理,并提醒学生按照7S 管理内容整理好桌面级器材,我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生活中从学生常见洗衣机、电饭煲、电磁炉、热水器图片入手,让学生重点观察教师画圈的内容,同学们开始被图片所吸引,随即我抛砖引玉提出问题:1、这些不同的电子设备为什么具有相同的电路?2、这个相同的电路叫什么名字,它的作用又是什么呢?引发学生思考,从而把学生引入到本项目的学习中来,并板书项目名称:单相桥式整流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