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秋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6奇妙的克隆习题苏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84.50 KB
- 文档页数:3
——————————教育资源共享步入知识海洋————————奇妙的克隆一、找出每组加粗字注音有误的一项,将序号写入括号1.()A.性腺(xiàn) B.鄞县(yín) C.胚胎(pēi) D.濒临(pīn)2.()A.切实(qiè) B.繁衍(yān) C.蟾蜍(chán chú) D.分泌(mì)二、给下列字注音并组词三、根据所给的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1.彼此和平相处,没有冲突。
()2.指不容易做到的事居然能做到,非常可贵。
()3.悲伤和喜悦的心情交织在一起。
()4.形容本领大,办法多。
()5.存在于事物内部不容易发现或发觉的。
()四、阅读(一)1979年春,中国科学院武汉水生生物研究所的科学家,用鲫鱼囊胚期的细胞进行人工培养,经过385天59代连续传代培养后,用直径10微米左右的玻璃管在显微镜下从培养细胞中吸出细胞核。
与此同时,除去鲫鱼卵细胞的核,让卵细胞留出空间做好接纳囊胚细胞核的准备。
一切准备就绪后,把玻璃管吸出的核移放到空出位置的鲫鱼卵细胞内。
得到了囊胚细胞核的卵细胞在人工培养下大部分夭亡了。
在189个这种换核卵细胞中,只有两个孵化出了鱼苗,而最终只有一条幼鱼渡过难关,经过80多天培养后长成8厘米长的鲫鱼。
这种鲫鱼并没有经过雌、雄细胞的结合,仅仅是给卵细胞换了个囊胚细胞的核,实际上是由换核卵产生的,因此也是克隆鱼。
在克隆鲫鱼出现之前,英国牛津大学的科学家已经在1960年和1962年,先后用非洲一种有爪的蟾蜍(非洲爪蟾)进行过克隆实验。
试验方式是先用紫外线照射爪蟾卵细胞,破坏其中的核,然后依靠高超的外科手术从爪蟾蝌蚪的肠上皮细胞、肝细胞、肾细胞中取出核,并把这些细胞的核(A)地放进已被紫外线破坏了细胞核的卵细胞内。
经过(B)照料,这些换核卵中终于有一部分长出了活蹦乱跳的爪蟾。
这种爪蟾也不是经过精细胞和卵细胞相结合产生的,所以也是克隆爪蟾。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8课《奇妙的克隆》一课一练阅读题答案课课练习题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8课《奇妙的克隆》一课一练阅读题答案课课练习题课前预习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蟾赊锦nang ()脊zhui ()繁衍雌性pei胎鳞片濒临2•根据文意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正确的一项是手术完成之后,用相同频率的电脉冲换核卵,让“苏格兰黑面羊”的卵细胞质与“芬多席特”母羊乳腺细胞的核相互,使这个“组装”细胞在试管里经历受精卵那样的、而形成胚胎的过程。
A.冲激配合分裂发育B.刺激谐调分开发展C.刺激协调分裂发育D .刺激协调分配发育3.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正确的是①那么,优良的骡如何扩大繁殖?②母马配公驴可以得到杂种优势特别强的动物一一骡③最好的办法也是“克隆”④然而骡不能繁殖后代A.②④①③B.②③①④C.③①②④D.③②④①课内练习1979年春,中国科学院武汉水生生物研究所的科学家, 用鲫鱼囊胚期的细胞进行人工培养,经过385天59代连续传代培养后,用直径10微米左右的玻璃管在显微镜下从培养细胞中吸出细胞核。
与此同时,除去鲫鱼卵细胞的核,让卵细胞留出空间做好接纳囊胚细胞核的准备。
一切准备就绪后,把玻璃管吸出的核移放到空出位置的鲫鱼卵细胞内。
得到了囊胚细胞核的卵细胞在人工培养下大部分夭亡了。
在189个这种换核卵细胞中,只有两个孵化出了鱼苗, 而最终只有一条幼鱼渡过难关,经过80多天培养后长成8 厘米长的鲫鱼。
这种鲫鱼并没有经过雌、雄细胞的结合,仅仅是给卵细胞换了个囊胚细胞核,实际是由换核卵产生的,因此也是克隆鱼。
1 ,本段的说明对象是什么?2,本段中使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3,为何叫这种鱼为“克隆鱼” ?4,简述“克隆鲫鱼”的过程。
5,举例说明本段语言的准确性。
6 ,如果你是克隆专家,你最想克隆出什么,为什么?课后评价①野生物种对人类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地球上的20万〜30万种植物中,大约有1/3是可吃的,其中为人类品尝过的仅3000余种,而目前占世界食物消费量90% 的植物却不到20种。
最新精选语文八年级上册二十六奇妙的克隆苏教版拔高训练[含答案解析]第四十二篇第1题【单选题】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 )。
A、为了要学习国外先进的东西,谁也不能不否认学习外语的重要性。
B、在奔向小康的征途中,应该发挥广大知识分子的充分作用。
C、在我的记忆力,她是一个温柔而美丽的人。
D、她的音容笑貌和爽朗的笑声,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
【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这种人工克隆新鱼种的出现,为鱼类育种开辟了新途径。
B、一株草莓依靠它沿地“爬走”的匍匋茎,一年内就能长出数百株草莓苗。
C、最终只有一条幼鱼渡过难关。
D、它的侧线鳞片数和脊椎骨的数目与鲫鱼相同。
【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选出注音有误的一项( )A、一撮毛(cuō)繁衍(yǎn)匍匐(pú fú)B、胚胎(pēi)蟾蜍(chán chú)鲫鱼(jì)C、孕育(yùn)濒临(bīn)癌变(ái)D、诞生(dàn)免疫(yì)酶(méi)【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下列说法中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A、来自一个祖先的无性繁殖的后代群体也叫“无性繁殖系”。
B、爪蟾也不是经过精细胞和卵细胞相结合产生的,所以也是克隆。
C、“克隆羊”的诞生,在全世界引起了轰动。
D、克隆技术不会给人类带来危害。
【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如何挽救这类珍稀动物?“克隆”为人类提供了难能可贵的途径。
B、鲤鱼细胞核和鲫鱼卵细胞质居然能相安无事。
C、我国的大熊猫是国宝,但自然交配成功率低,因此已濒临绝种。
D、鱼类、两栖类克隆的成功自然而然地使科学家把目光投向了哺乳类。
【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结合语境解释词语有误的一项是( )A、凡此种种,都是生物靠自身的一分为二或自身的一小部分的扩大来繁衍后代。
奇妙的克隆同步练习一、根据拼音写汉字(10分)jǐ()椎 lín()片两qī() bǔ()育免yì()繁yǎn( ) yāo( )亡 pēi( )胎分mì( ) bīn( )临二、根据文中有关内容给“克隆”下个定义。
(6分)三、指出下面句子的说明方法。
(20分)(1)这种依靠父母双方提供性细胞、并经两性细胞融合产生后代的繁殖方法就叫有性繁殖。
()(2)美国和瑞士的科学家率先从灰色小鼠的胚胎细胞中取出细胞核,用这个核取代黑色小鼠受精卵细胞核。
()(3)一只母羊就好比一座制药厂。
()(4)在189个这种换核卵细胞中,只有两个孵化出了鱼苗,而最终只有一条幼鱼渡过难关,经过80多天培养后长成8厘米长的鲫鱼。
()(5)这种鱼有“胡须”,生长快,完全像鲤鱼,但它的侧线鳞片数和脊椎骨的数目与鲫鱼相同,而且鱼味鲜美不亚于鲫鱼。
()四、“时至今日,‘克隆’的含义已不仅仅是‘无性繁殖’,凡来自一个祖先,经过无性繁殖出的一群个体,也叫‘克隆’。
”你能从这段话中看出克隆的突出特点是什么?(6分)五、课文使用了四个小标题,有什么作用?(8分)六、请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为什么克隆羊“多利”能一举成名。
(6分)七、阅读语段完成同步练习(28分)克隆技术会给人类带来极大的好处。
例如,英国PPL公司已培育出羊奶中含有治疗肺气肿的α__I抗胰蛋白酶的母羊。
这种羊奶的售价是6000美元一升。
一只母羊就好比一座制药厂。
用什么办法能最有效、最方便地使用这种羊扩大繁殖呢?最好的办法就是克隆。
同样,荷兰PHP公司培育出能分泌人乳铁蛋白的牛,以色列LAS公司育成了能生产血清蛋白的羊。
这种高附加值的牲畜如何有效地繁殖?答案当然还是克隆。
母马配种公驴可以得到杂种优势特别强的动物——骡,然而骡不能繁殖后代,那么,优良的骡如何扩大繁殖?最好的办法也是克隆。
我国的大熊猫是国宝,但自然交配成功率低,因此已濒临绝种。
如何挽救这类珍惜动物?克隆为人类提供了切实可行的途径。
奇妙的克隆一、找出每组加粗字注音有误的一项,将序号写入括号1.()A.性腺(xiàn) B.鄞县(yín) C.胚胎(pēi) D.濒临(pīn)2.()A.切实(qiè) B.繁衍(yān) C.蟾蜍(chán chú) D.分泌(mì)二、给下列字注音并组词三、根据所给的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1.彼此和平相处,没有冲突。
()2.指不容易做到的事居然能做到,非常可贵。
()3.悲伤和喜悦的心情交织在一起。
()4.形容本领大,办法多。
()5.存在于事物内部不容易发现或发觉的。
()四、阅读(一)1979年春,中国科学院武汉水生生物研究所的科学家,用鲫鱼囊胚期的细胞进行人工培养,经过385天59代连续传代培养后,用直径10微米左右的玻璃管在显微镜下从培养细胞中吸出细胞核。
与此同时,除去鲫鱼卵细胞的核,让卵细胞留出空间做好接纳囊胚细胞核的准备。
一切准备就绪后,把玻璃管吸出的核移放到空出位置的鲫鱼卵细胞内。
得到了囊胚细胞核的卵细胞在人工培养下大部分夭亡了。
在189个这种换核卵细胞中,只有两个孵化出了鱼苗,而最终只有一条幼鱼渡过难关,经过80多天培养后长成8厘米长的鲫鱼。
这种鲫鱼并没有经过雌、雄细胞的结合,仅仅是给卵细胞换了个囊胚细胞的核,实际上是由换核卵产生的,因此也是克隆鱼。
在克隆鲫鱼出现之前,英国牛津大学的科学家已经在1960年和1962年,先后用非洲一种有爪的蟾蜍(非洲爪蟾)进行过克隆实验。
试验方式是先用紫外线照射爪蟾卵细胞,破坏其中的核,然后依靠高超的外科手术从爪蟾蝌蚪的肠上皮细胞、肝细胞、肾细胞中取出核,并把这些细胞的核(A)地放进已被紫外线破坏了细胞核的卵细胞内。
经过(B)照料,这些换核卵中终于有一部分长出了活蹦乱跳的爪蟾。
这种爪蟾也不是经过精细胞和卵细胞相结合产生的,所以也是克隆爪蟾。
对科学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
鱼类、两栖类克隆的成功自然而然地使科学家把目光投向了哺乳类。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6《奇妙的克隆》同步练习苏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6《奇妙的克隆》同步练习苏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6《奇妙的克隆》同步练习苏教版的全部内容。
奇妙的克隆一、找出每组加粗字注音有误的一项,将序号写入括号1.( )A.性腺(xiàn) B.鄞县(yín) C.胚胎(pēi) D.濒临(pīn)2.()A.切实(qiè) B.繁衍(yān) C.蟾蜍(chán chú) D.分泌(mì)二、给下列字注音并组词三、根据所给的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1.彼此和平相处,没有冲突。
()2.指不容易做到的事居然能做到,非常可贵。
( )3.悲伤和喜悦的心情交织在一起。
( )4.形容本领大,办法多。
()5.存在于事物内部不容易发现或发觉的。
()四、阅读(一)1979年春,中国科学院武汉水生生物研究所的科学家,用鲫鱼囊胚期的细胞进行人工培养,经过385天59代连续传代培养后,用直径10微米左右的玻璃管在显微镜下从培养细胞中吸出细胞核。
与此同时,除去鲫鱼卵细胞的核,让卵细胞留出空间做好接纳囊胚细胞核的准备.一切准备就绪后,把玻璃管吸出的核移放到空出位置的鲫鱼卵细胞内。
得到了囊胚细胞核的卵细胞在人工培养下大部分夭亡了.在189个这种换核卵细胞中,只有两个孵化出了鱼苗,而最终只有一条幼鱼渡过难关,经过80多天培养后长成8厘米长的鲫鱼。
这种鲫鱼并没有经过雌、雄细胞的结合,仅仅是给卵细胞换了个囊胚细胞的核,实际上是由换核卵产生的,因此也是克隆鱼。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6课《奇妙的克隆》同步练习A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基础题 (共23题;共80分)1. (2分)“自然界的许多动物,在正常情况下都是依靠父方产生的雄性细胞(精子)与母方产生的雌性细胞(卵子)融合(受精)成受精卵(合子),再由受精卵经过一系列细胞分裂长成胚胎,最终形成新的个体。
”一句中“正常”的作用是()A . 排除特殊繁殖情况,体现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B . 还可能有其他情况,体现说明语言的生动性。
C . 排除特殊繁殖情况,体现说明语言朴实的特点。
D . 还可能有其它情况,体现说明语言灵活的特点。
2. (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 专家指出,前段时间社会上流传的吃盐补碘能抗核辐射的说法纯属无稽之谈。
B . 深圳市将举行“鹏程杯”百科知识竞赛,同学们都当仁不让地推荐百科知识渊博的林宇同学参赛。
C . 在市运动会的开幕式中。
我校表演的戏曲广播体操粉墨登场,受到全场观众的热烈欢迎。
D . 元旦晚会上,学校老师和同学们欢聚一堂、载歌载舞,共享天伦之乐。
3. (2分)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 琐宵两腮厮守文质彬彬B . 简陋脸侠盈眶顽固不化C . 轻蔑讪笑歧视俯拾皆是D . 蹒跚荒莽勒转有持无恐4. (2分)下列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 . 繁衍(yǎn)胚胎(pēi)草莓(méi)B . 孵化(fū)囊胚(náng)分泌(mì)C . 两栖(xī)蟾蜍(yú)潜能(qián)D . 细胞(bāo)乳腺(xiàn)脊椎(zhuī)5. (2分)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 . 葡萄匍匐B . 克隆遣传C . 涎生乳腺D . 胚胎繁衔6. (2分)下列说法中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A . 来自一个祖先的无性繁殖的后代群体也叫“无性繁殖系”。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8课《奇妙的克隆》同步练习苏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8课《奇妙的克隆》同步练习苏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8课《奇妙的克隆》同步练习苏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二十八《奇妙的克隆》同步训练1.给加点字注音繁衍.匍匐.脊椎.鳞.片。
答案:yǎn|fú|zhuī|lín解析:首先要读准拼音,注意“匐”读“fú”,“鳞(lín jì)注意声母的区别。
点评:拼音,首先要读准汉字,排除方言的干扰,不可读错,拼音时注意易混的声母与韵母. 2.根据汉字写拼音濒.临两栖.分泌.蟾蜍.. .答案:bīn|qī|mì|chánchú解析:分析:首先要读准拼音,注意“栖”不能写成“qi”,“蟾蜍"不能写成“dān yú”l了。
点评:拼音,首先要读准汉字,排除方言的干扰,不可读错,拼音时注意易混的声母与韵母。
3.请指出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a有关“克隆人”的讨论提醒人们,科技进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进行曲._____________b克隆技术会给人类带来极大的好处。
例如,英国PPL公司已培育出羊奶中含有治疗肺气肿的α-I抗胰蛋白酶的母羊._______________答案:打比方|举例子解析:把“科技进步"比作“进行曲"可知是打比方,“例如”可知是举例子.点评:常见说明方法及其作用:1.举例子:可使读者对说明对象的特征获得具体认识.2.打比方:形象生动地说明事物或事理的特征。
第六单元二十八奇妙的克隆一、双基积累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细菌.(jūn)蟾蜍.(tú)蛋白酶.(méi)B.两栖.(xī)脊椎.(zhuī)夭.亡(yāo)C.濒.临(bīn)免疫.(yì)渗.透(shènɡ)D.繁衍.(yǎn)胚.胎(pēi)孵.化(fū)2.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融合频率高超精彩潜在途径准备就序3.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1)生物靠自身的一分为二或自身的一小部分的扩大来繁衍后代,这就是无性繁殖。
()(2)在189个这种换核卵细胞中,只有两个孵化出了鱼苗,而最终只有一条幼鱼渡过难关,经过80多天培养后长成8厘米长的鲫鱼。
()(3)一只母羊就好比一座制药厂。
()(4)克隆技术会给人类带来极大的好处。
例如,英国PPL公司已培育出羊奶中含有治疗肺气肿的α-I抗胰蛋白酶的母羊。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多利”绵羊是如何“创造”出来的呢?B.无性繁殖的英文名称叫“clone”,音译为“克隆”。
C.到1995年7月,这只“护理”体外形成胚胎的母羊终于产下了小绵羊“多利”。
D.这种来自一个祖先的无性繁殖的后代群体也叫“无性繁殖系”,简称“无性系。
”5.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中在介绍克隆问题时,由植物到动物,由常见的“插条”现象而谈及深奥的科学概念,可谓由浅入深,深入浅出。
B.文章介绍了克隆研究取得的成绩,提醒人们要严肃地考虑克隆的含义,使其造福人类。
C.文章最后提出“克隆人”的问题,要求人们“严肃地考虑”科技进步有可能带来的“伦理、道德和法律等问题”,表现了科学家的伟大贡献。
D.文章先从理论上解释什么是克隆,再大体上按时间顺序,由易到难地介绍克隆的实践,最后再揭示克隆的意义。
6.综合性学习。
自从克隆技术问世以来,人们就对“克隆人”的观点众说纷纭,大多数人持反对意见。
请就你知道的信息,谈谈你对“克隆人”的看法。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6《奇妙的克隆》评估试题苏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6《奇妙的克隆》评估试题苏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6《奇妙的克隆》评估试题苏教版的全部内容。
《奇妙的克隆》评估试题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囊( )繁衍( )两栖( )蟾蜍()2.解释下列词语.①克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两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相安无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克隆鲫鱼出世前后”这一节,作者没有以时间顺序来写克隆实验,而是用两条线索来组织材料,一条是________,这样写突出了中国科学家在克隆实验方面的研究成果和贡献;一条是________,这样写便于认清克隆技术发展的脉络。
两条线索有机结合,大大增强了说明效果。
(一)语段点将克隆绵羊“多利”1997年英国《自然》杂志公布了爱丁堡罗斯林研究所威尔莫特等人的研究成果:经过247次失败之后,他们在1996年得到了一只名为“多利”的克隆雌性小绵羊.“多利”绵羊是如何“创造”出来的呢?(a)“多利”__________由母羊的卵细胞和公羊的精细胞受精的产物,_________“换核卵”一步一步发展的结果,_______是“克隆羊”。
“克隆羊"的诞生,在全世界引起了轰动.它的难能可贵之处在于换进去的是体细胞的核,而不是胚胎细胞核。
奇妙的克隆
1.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1)-(3)题。
现在是鲫.鱼繁衍.的季节。
清澈的河水翻涌而下,时而湍急、时而平缓,演奏了一首永不止歇的水之乐章。
站在河流中央,看水花轻舞飞扬,听河水绵言细语,阳光透过河水映在鲫鱼们的背上,宛如一把银剑。
鲫鱼群正在栖.息地培育着它们的后一代,还是胚.胎的鲫鱼小宝宝并不知道爸爸妈妈的忙碌,它们是世界上最新鲜、跳动的生命。
这是多么美妙的一种生命礼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请用正楷将语段中画线的内容工整地书写在“田”字格里。
(2)请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上汉语拼音。
鲫.鱼(jì)繁衍.(yǎn) 栖.息(qī) 胚.胎(pēi)
(3)请在画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它与上下文语意连贯,与前面的句子句式相同。
示例:这是多么振奋的一首生命欢歌
2.下列两组词语中,每组都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
(1)繁殖诞生肺气肿度过难关永无止境
(2)开辟频临匍匐茎活蹦乱跳激动不已
(1)度改为渡(2)频改为濒
3.下列句子每句都有一处语病,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
(不抄原句,直接写修改后的句子)。
(1)除此之外,研究癌生物学、研究免疫学、研究人的寿命等对于克隆动物都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修改:除此之外,克隆动物对于研究癌生物学、研究免疫学、研究人的寿命等都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2)在189个换核卵细胞中,只有两个孵化出了鱼苗,其中一个经过80多天左右的培养长成了8厘米长的鲫鱼。
修改:在189个换核卵细胞中,只有两个孵化出了鱼苗,其中一个经过80多天的培养长成了8厘米长的鲫鱼。
4.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1)一根葡萄枝切成10段就可能变成10株葡萄。
(列数据)
(2)生物靠自身的一分为二或自身的一小部分的扩大来繁衍后代,这就是无性繁殖。
(作诠释)
(3)依靠父母双方提供性细胞,并经两性细胞融合产生后代的繁殖方法就叫有性繁殖。
(作诠释)
(4)鱼类、两栖类克隆的成功自然而然地使科学家把目光投向了哺乳类。
美国和瑞士的科学家率先从灰色小鼠的胚胎细胞中取出细胞核。
(举例子)
5.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可以这样说,关于克隆的设想,我国明代的大作家吴承恩已有精彩的描述——孙
悟空经常在紧要关头拔一把猴毛变出一大群猴子,猴毛变猴就是克隆猴。
”这一句中的“可以这样说”能不能删去?为什么?
不能。
因为古时候的吴承恩并没有意识到这就是克隆猴,这只是后来人们发明了克隆技术,用克隆技术对照《西游记》一书中猴毛变猴这一情节而得出的结论,它充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精确性。
(2) “鱼类换核技术的成熟和两栖类换核的成功,使一批从事良种培育工作的科学家激动不已。
”其中的“成熟”与“成功”能不能换位置,为什么?
不能。
因为二者的含义和性质不同。
“成熟”指生物体发育到完备的阶段或指发展到完善的程度,常用于生物体的发育阶段或技术、意见、条件等方面。
“成功”指获得预期的结果,常用于试验、革新等方面。
鱼类换核技术已发展到完善的程度,因而用“成熟”,而两栖类换核的试验刚刚获得预期的结果,因而用“成功”。
6.目前,克隆技术发展十分迅速。
大家对克隆技术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
为此,八年级某班开展了“我看克隆”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一起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阅读下面的材料,写出你的结论。
材料:素以大胆、直率著称的中科院院士何祚麻,连续两次在中国科学院下属的《科学时报》上阐述自己的观点——“谨慎支持克隆人研究”。
据称,这是中国科学界公开表示支持克隆人研究的第一人。
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伦理、法律和社会部主任、上海社科院哲学研究所沈铭贤教授则从克隆人的安全性、基因多样性、历史、意识形态等方面,对“支持克隆人研究”的观点进行了逐一反驳。
他提出,反对克隆人研究绝不是反对科技、束缚科技,恰恰是为了让科技更健康有序地发展。
示例:对于克隆人,科学家有不同的看法。
(言之有理即可)
(2)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是如何看待克隆技术的。
示例一:我认为克隆技术可以帮助人类解决很多问题,如:在医学上,能让一些因某些器官出现问题而在生死边缘徘徊的病人摆脱病魔,获得新生;在生活、工作上,也可以利用克隆技术,克隆出很多优质的东西来为人类服务。
示例二:我认为克隆技术会带来很多问题,如:克隆技术将减少遗传变异,克隆技术的使用也会干扰自然进化过程。
(河南中考)
人体器官有可能自愈吗
①自愈,顾名思义是自己愈合之意。
自愈能力是人体修复自身缺损、维持生命健康的能力。
有些自愈能力是人体原本就具有的,依靠遗传而获得。
而科学家所要追求的,是在人体器官出现病变时,以科学手段遏制病变,使器官自己恢复到正常状态。
②美国科学家在实验室中的小白鼠身上发现了一种可快速修复组织的特殊基因。
就因为携带了这一基因,本来会长出肿瘤的小白鼠摆脱了“宿命”,不仅没有患上癌症,反而生长迅速,体格健壮。
这一发现令科学家们大为振奋。
在此之前,这种特殊的基因被认为通常只能在发育的胚胎中起作用,在成年生物体中则会丧失活性。
③“激活”衰老的细胞,重启它们的生长机能,这样的研究并非刚刚出现。
在此之前,这个领域最重大的突破就是培育出诱导多功能干细胞。
但新发现的这种特殊基因则更加强大,它在成年生物体中也能增强组织的修复能力。
如果把生病的人体比作一台感染病毒的电脑,诱导多功能干细胞所起的作用就像磁盘格式化,即将所有的数据全部清空,一切从生命最初发育的阶段开始;而新发现的这种特殊基因则像杀毒软件,清除病毒但不丢失已有数据,保持电脑的健康运行。
这就是说,已经成年的生物体,也能以此来修复自身组织器官的损伤。
④这种特殊的基因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我们的身体是通过基因调节来认知自己正处于哪个生长阶段的,这种特殊基因类似于一个调节器,它可以让体内的基因误以为机体正处于更年轻的状态,从而使衰老或病变的组织器官的生长机能再次被激活,完成自身修复。
⑤除此之外,科学家还从人体神经系统调节方面进行了器官自愈的研究。
他们研制出了一种微型植入器,把它植入人体,让它来监控并促进器官自愈。
⑥人体的各个器官都不是各自孤立的,而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控制下,相互作用,密切配合,从而使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有机体,实现正常的生命活动。
微型植入器正是利用了这一原理,在被植入人体后,它会监控人体器官的健康状况,一旦探测到一个器官受到病毒感染、出现损伤或者变得衰弱时,它便刺激神经系统,通过人体的神经系统调节使这个器官自己恢复健康,再度正常工作。
⑦虽然这一研究目前还处在实验阶段,但展现了诱人的前景。
许多难以治疗的疾病可以通过神经系统调节得到更有效的治疗,微型植入器或许能从根本上改变医生诊断治疗的方式,取代对药物治疗的依赖。
⑧科学发现让前景乐观起来,然而,要让神奇的科学之光照进现实,道路还很漫长。
但这些都不会阻碍科学前进的脚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人体器官自愈将不只是个梦想。
(作者:胡宇齐,有删改) 7.在有关“人体器官自愈”的研究中,科学家们取得了哪些成果?
(1)发现了可快速修复组织的特殊基因在成年生物体中也具有活性。
(2)研制出一种微型植入器,让它监控并促进器官自愈。
(意思对即可)
8.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打比方,作比较。
把“生病的人体”比作“感染病毒的电脑”,把“诱导多功能干细胞所起的作用”比作“磁盘格式化”,把“这种特殊基因”比作“杀毒软件”,并将两者进行比较,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这种基因的作用更强大,能在成年生物体中增强组织器官的修复能力。
(意思对即可)
9.第⑤-⑦段的说明顺序是什么?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逻辑顺序。
第⑤段指出研究成果,第⑥段介绍工作原理和过程,第⑦段展望应用前景。
(意思对即可)
10.下面这则材料是否可以作为本文的例子?如果你认为可以,请指出放在哪一段中合适,并简述理由。
如果你认为不可以,请简述理由。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当手指不小心划了一道伤口,即使不用任何药物,伤口也会自动愈合。
这是血液中的血小板在起作用,它能加速凝血,让伤口无药而愈。
示例:可以。
放在第①段中合适,因为这个例子说明的是人体本身具有自愈能力,与第①段开头提到的依靠遗传而获得的自愈能力是一致的。
(意思对即可) 示例:不可以。
因为本文主要说明的是以科学手段遏制病变,使病变的器官自愈的问题,而这则材料所讲的是人体自身靠遗传就具有的自愈能力。
(意思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