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朴的农民画
- 格式:ppt
- 大小:12.04 MB
- 文档页数:22
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2.质朴农民画》精品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第二章《质朴农民画》。
具体内容包括农民画起源、特点、表现手法,以及如何欣赏和创作农民画。
我们将重点学习教材第14至17页,深入解农民画质朴风格和它所蕴含丰富情感。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解农民画起源、特点和表现手法。
2. 培养学生欣赏农民画能力,提高审美素养。
3. 通过实践,使学生掌握农民画创作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农民画起源、特点、表现手法以及创作方法。
难点:如何将农民画质朴风格和情感融入自己作品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教材、实物展示(农民画作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一组农民画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画有什特点?”通过学生回答,引出本节课主题——质朴农民画。
2. 新课导入:讲解农民画起源、特点和表现手法,让学生解农民画艺术价值。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幅农民画作品进行分析,讨论其表现手法和情感表达。
4. 例题讲解:以教材中一幅农民画为例,详细讲解创作过程,引导学生学习农民画创作方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农民画创作方法,现场完成一幅作品。
6. 课堂展示:学生展示自己作品,大家共同欣赏、评价、交流。
六、板书设计1. 《质朴农民画》2. 内容:农民画起源农民画特点农民画表现手法农民画创作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家乡风景”为主题,创作一幅质朴农民画。
2. 答案要求:运用所学农民画表现手法,展现出家乡特色和情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收集更多关于农民画作品和资料,进一步解和研究农民画,提高自己审美能力和创作水平。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教学过程中,有几个细节是我需要重点关注。
是教学内容选择与组织,是教学难点与重点把握,接着是教学过程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以及作业设计,是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6课质朴的农民画》辽海版 (1)一. 教材分析《质朴的农民画》是辽海版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材第16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农民画的艺术特点,培养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热爱。
教材中提供了几幅典型的农民画作品,让学生欣赏和分析其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农民画的起源、发展以及地域特点,并能够运用农民画的表现手法创作一幅作品。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美术基础,他们对绘画工具和材料有一定的了解。
然而,对于农民画这一特定的艺术形式,他们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了解和欣赏农民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同时,学生对于创新和个性化的绘画作品有较高的热情,教师可以借此机会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农民画的起源、发展以及地域特点。
2.培养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热爱,提高审美能力。
3.引导学生欣赏农民画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4.培养学生运用农民画的表现手法创作一幅作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农民画的起源、发展以及地域特点,掌握农民画的基本表现手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农民画的表现手法创作一幅具有个性和创意的作品。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农民画的起源、发展以及地域特点,为学生提供相关知识背景。
2.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农民画作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3.实践法:学生动手创作农民画作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4.评价法:教师和学生互相评价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自我认知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辽海版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材第16课《质朴的农民画》。
2.教具:投影仪、电脑、幻灯片、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
3.素材:收集一些典型的农民画作品,用于教学演示和参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幻灯片展示几幅典型的农民画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观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024年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2.质朴的农民画》精彩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课内容选自2024年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第2课《质朴的农民画》。
本课主要围绕农民画的起源、特点、表现手法等方面进行讲解。
具体内容包括:农民画的定义、发展历程、主要题材及表现手法。
本课所涉及的教材章节为第二章第一节。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农民画的起源、发展历程和艺术特点,培养对我国民间艺术的热爱。
2. 通过欣赏和分析农民画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力。
3. 引导学生运用农民画的表现手法进行创作,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农民画的艺术特点及其表现手法。
2. 教学重点:欣赏和分析农民画作品,运用农民画表现手法进行创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挂图等。
2. 学具:彩笔、水粉、画纸、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农民画作品,引导学生关注这些画作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1)介绍农民画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分析农民画的题材和艺术特点。
(3)讲解农民画的表现手法。
3. 实践环节:(1)教师示范:现场创作一幅农民画,展示农民画的表现手法。
(2)学生练习:学生运用农民画的表现手法进行创作。
4. 课堂互动: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大家共同欣赏、评价、交流。
六、板书设计1. 《质朴的农民画》2. 内容:农民画的起源和发展农民画的题材和特点农民画的表现手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农民画的表现手法,创作一幅反映家乡生活的画作。
2. 答案:学生作品,教师根据学生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是否掌握了农民画的特点和表现手法,哪些环节需要改进。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收集更多关于农民画的作品,了解其他民间艺术,提高审美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农民画的艺术特点及其表现手法。
75审美与艺术学民间艺术是一种没有受过正规艺术训练的普通老百姓所创造的艺术,它更加靠近群众,更加贴近生活,与学院派艺术、文人艺术一起成为中华文化艺术的瑰宝,成为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华夏人民美好向往的文化符号。
金山农民画作为一种现代民间艺术,跨越了“文革”、改革开放等重要时期,无论是在政治上还是审美意义上,都有其独特的内涵,对中国农民画的发展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
它以独创的艺术风格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深厚情感,彰显着华夏美学的艺术思想和国人的文艺心理,体现了民族性格和审美特质。
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专门的研究。
从已有研究情况来看,虽然人们对于金山农民画的研究越来越多,但主要局限于对其艺术性分析以及具体角度的个案研究,缺乏对其蕴含的美学内容的探讨。
而既然肯定了农民画的审美价值,就更应该站在美学的角度深入分析其蕴含的美学思想与观念,从而更好地解释其外现的艺术特色与风格,使我们更加了解这一受老百姓青睐的艺术形式。
本文将以金山农民画为研究对象,探讨农民画这种艺术形式所表现出的美学思想与观念,从艺术内容和艺术形式上分析金山农民画所蕴含的美学内涵。
一、金山农民画在内容上所体现出的美学思想(一)金山农民画在题材内容中的美学观金山农民画的发源地——金山,位于上海西南郊,杭州湾畔,河网交织,风景秀丽,是典型的中国江南水乡。
长期以来,金山农民在这里生活劳作,过着纯净、质朴的乡村生活。
直到今天,尽管这个地方处于上海,但仍然保持着最淳朴的民风。
正因为如此,乡村生活就成为创作的源头,为金山农民画开辟了巨大的空间。
金山农民画的题材极为丰富,主题也多种多样,除了表现织布纺纱、播种、的民间趣事,以及体现民间风俗人情的热闹节日,使金山农民画在内容题材上具有显著的民间特色。
金山农民画“画自己的生活”,这体现出我国古典美学中一个最根本的创作原则与思想,那就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艺术来源于生活,取材于生活,艺术创作与我们所处的世界密不可分。
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2.质朴的农民画》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第二章《2.质朴的农民画》。
详细内容主要围绕农民画的起源、特点、表现手法等方面进行讲解。
重点分析农民画中的色彩、构图、线条等艺术元素,并通过实践让学生体验农民画的创作过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农民画的起源、特点及其在我国民间艺术中的地位。
2. 培养学生运用色彩、构图、线条等艺术元素进行绘画创作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热爱,提高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农民画中色彩、构图、线条的运用。
教学重点:了解农民画的起源、特点,学会创作农民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实物投影仪、挂图、绘画工具。
学具:水彩颜料、水粉纸、画笔、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农民画,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1)介绍农民画的起源、特点,让学生了解其在民间艺术中的地位。
(2)分析农民画中的色彩、构图、线条等艺术元素。
(3)讲解创作农民画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3. 实践环节:(1)让学生欣赏几幅具有代表性的农民画,分析其艺术特点。
(2)教师示范创作一幅农民画,讲解绘画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3)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行创作一幅农民画。
4. 课堂互动:(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交流学习。
(2)教师点评学生作品,给予鼓励和建议。
六、板书设计1. 质朴的农民画2. 内容:(1)农民画的起源、特点(2)色彩、构图、线条的运用(3)创作步骤和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创作一幅以“丰收”为主题的农民画。
2. 答案提示:注意运用色彩、构图、线条等艺术元素,表现出丰收的场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农民画的创作表现出较高的兴趣,课堂气氛活跃。
但在绘画过程中,部分学生对色彩、构图、线条的运用还不够熟练,需要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收集其他民间艺术作品,了解其特点,提高审美能力。
新疆农民画赏析作者:许洪卫来源:《科教导刊》2013年第27期摘要农民画艺人们审美意识、艺术情感是千百年来在生产、生活、劳动中积累起来的丰富经验的结晶。
他们是在生产劳动之余进行创作。
其目的是用来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表述自己的美好愿望、记录生活中的美好事物、装饰身边的生活环境、表达自己的信仰和生活观念。
同时民俗活动也促使农民画的发展,农民画是在生活、生产、劳动中产生,同时也为生产、生活所服务的一种文化表现形式。
关键词农民画赏析审美造型中图分类号:J20 文献标识码:A1 农民画的审美特征农民画在审美的意象上是以真情实感为标准,不注重形象的真。
他们追求物象上的“神似”不求“形似”创作上具有随意性的造型特点。
常常是即兴发挥,因势利导、造型上呈现随意、多样、稚拙的特点。
不重视细节的处理,而是把精力放在创作主题的渲染上,重意念、情感,轻理念和情理。
农民画创作追求自由和随意,反映他们对生活和客观事物的主观态度,农民画的造型及内容是发自内心的、是真心的爱、真实的情;他们自由不羁、无拘无束地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和审美理想的心里写照,他们热爱生活,从生活的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去寻找美、发现美。
但是他们又没有把心灵的感悟当作是真实的客观存在,他们在自己的作品中表达的是自己心里有的东西。
是自我创造意识,而在其表达方式上是积极主动的。
这种主观意识是符合民间大众内心要求和审美感受。
农民画作者对事物的追求是崇尚完美,他们的创作是以全部的情感用感性和理性综合表现对象,把长期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通过他们那种真实质朴的情感表现在作品中。
他们崇尚情感完美、事物的完整、愿望的圆满。
他们在造型、构图上不拘泥于真实的生活现象,创作出异想天开、完美理想的画作,并达到了和谐统一。
这种质朴的思想感情和审美需求就形成了农民画对画面的完美要求。
作品《刀郎人》亚森江 ·库尔班作:他将对生产劳动日常生活的一种美好愿望,通过一种独特的分隔式构图以夸张的造型展现出了刀郎人的美好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