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的一天】认识钟表
- 格式:ppt
- 大小:6.50 MB
- 文档页数:24
小明的一天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教材一年级上册第90-91页教学目标:1. 使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初步认识钟面,会认读整时、半时。
2.在具体情境中,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观念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会认读整时、半时的时间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钟面模型设计思路:《小明的一天》是第八单元《认识钟表》的第一课时,是本单元的重点,本节课要求学生初步认识钟面,会认读整时和半时,初次尝试建立时间观念,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为以后“时、分”的教学奠定基础。
本节课的重点是整时与半时的认识,难点就是认识半时。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认识钟表的经验,但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掌握了这方面的知识。
针对这一情况,在教学中,我创设了以下几个生活情境:1、认识钟面。
我先给学生创设了小明妈妈叫小明起床的生活情境,引出钟面,让学生认识钟面上的12个数字,明确时针、分针的名称,为学生用规范、科学的语言描述某一时刻打下基础。
2、认识整时与半时。
接着让学生在“小明的一天”这个情境中学习整时、半时。
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让学生说老师拨、老师说学生拨、全班齐拨、同桌互拨等系列活动强化整时和半时的认识。
整时的认识比较容易,这个环节主要解决学生用“小明什么时候做什么”这句完整的话来描述图意。
而半时的认读较难,我通过让学生观察钟面上时针的转动方向,明确分针指着6,时针走过几就是几时半,来化解本课的难点。
然后通过学生对整时、半时的比较发现其特点。
也就是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分针指着6,时针走过几就是几时半。
3、通过让学生说一说、拨一拨,自己一天的时间安排,让学生更明确时间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4、电子钟的认识。
最后呈现电子钟面,让学生感受时间的多种表现方式。
教学过程:一、谈话:1、儿歌:2、欣赏歌曲《时间像小马车》。
这首好听吗?时间就像小马车,滴答滴答跑得真快呀。
认识钟表——《小明的一天》说课设计一、说教材:《小明的一天》是一年级第八单元认识钟表的第一课时,是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认识钟面、区别时针、分针,学会认读整时和半时,是学生以后学习“时、分”的基础。
本课以“小明的一天”为背景,提供了一个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学生观察、讨论、比较等活动认识钟面、发现整时和半时的区别,并在对比、探索的过程中学会认读整时和半时。
一般来说,大多数学生每天起床、吃饭、上课都要按照一定的时间进行,这样在生活中潜移默化感知到了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
因此,我把本节课的目标定为:1、认知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的外部构成;结合生活经验总结出认识整时和半时的方法;知道表示时间的两种形式。
2、情感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
3、思维拓展目标:①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自觉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②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重点:充分认识钟面的外部构成,掌握认读整时和半时的方法。
难点:正确说出钟面上所指的整时和半时。
二、说教法学法:这一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
他们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在四十分钟的教学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
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愉快式教学方法为主,创设情境,设计了多种游戏,让学生在游戏和活动中学习。
同时我还采用了动像发现教学法,让孩子们通过画钟、谈钟合作交流发现钟面的结构,这样既活跃了学生思维,激发了认知兴趣,而且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画一画、说一说、做一做、找一找、拨一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三、总体设计:本节课我安排了四个教学环节:⑴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⑵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小明的一天》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理解钟表”——《小明的一天》第92~93页内容。
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经历理解钟表的过程,从整体上理解钟表,知道钟表能够用来记时2.初步理解钟表,会认读整时和半时,并能用整时和半时描述一天的活动。
3.在理解钟表和认读时间的过程中,初步学习观察、比较的方法。
4.结合日常作息时间,在与他人交流中,知道要珍惜时间,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养成良好的珍惜时间的习惯。
重点:理解钟面,准确认读整时和半时。
难点:通过对比,发现理解整时与半时的特点。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挂图、整时、半时的钟表教具、实物钟表。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新朋友小明和咱们一起学数学,小明听说你们很聪明,他来的时候还带来了一个谜语考考咱们!你们想不想猜。
(想)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点击课件:嘀答!嘀答!嘀答!嘀答!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你,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
〗生:钟。
师:对!你们真聪明是钟。
〖学生回答后点击课件:出现一个漂亮的钟表。
〗师:钟表王国的兄弟姐妹可多呢!你们想去钟表大世界看看吗?(想)那让我们一起去看看。
〖点击课件:出示各种不同的钟表〗师:喜欢这些钟表吗?(喜欢)那你知道钟表它有什么作用吗?,生1:闹钟能够告诉我起床的时间和上学的时间。
生2:时钟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干什么。
……师:小朋友们钟表的作用可真大呀!它能够告诉我们按时上学、按时工作。
可见学会认钟表上的时间是非常重要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理解钟表。
(板书:理解钟表)(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观察实物,理解钟面。
〖老师出示一面钟〗师:现在请小朋友们认真仔细观察,钟的小脸蛋上都有什么?生:钟面上有数字。
师:有多少个数字。
生:钟面上有12个数字。
生:钟的小脸蛋上有格子。
生:钟面上有三根针。
师:小朋友们这三根针是一样的吗?它们各有什么特征?(学生互相讨论)生:有又细又长的针。
《小明的一天——认识钟表》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第八单元“认识钟表”。
二、教学目标1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交流、合作,学会认读整时、半点。
2结合日常生活的作息时间,培养珍惜时间的态度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3通过观察、讨论、比较等活动,初步培养探究合作的学习意识。
三、教学准备教具:自制课件、实物钟。
学具:每个小组有一张“小明的一天”的情境图,每个小组有一张“快乐的星期天”的情境图。
四、课堂实录(一) 导入新课1师:今天老师要带同学们去看望一位生活中的好朋友,你们想去吗?(课件演示钟表店的各种各样的钟表。
教师作简单的介绍,会说的学生跟教师一起说。
) 2师:刚才同学们看到了各种各样的钟表,那你知道钟表有什么作用吗?生1:闹钟可以叫我起床。
生2:时钟会告诉我上学的时间到了。
……3师:你们认为钟表的作用大吗?钟表可以告诉我们时间,帮助我们利用好时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钟表的知识。
(板书:认识钟表)4师:你了解有关钟表的哪些知识呢?(学生自由说。
)生1:我知道钟面上有长针和短针。
生2:我会看时间。
……(设计意图课件演示各种各样的钟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了学生对各种类型钟表的认识,使学生自觉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二) 新课教学1.认识钟面。
(1)师:钟面上有什么呢?请大家认真观察手中学具的钟面和屏幕上真实的钟面,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四人小组讨论。
)(2)分组讨论,汇报结果,小组间互相补充。
生1:我们发现钟面上有时针、分针,还有12个数。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时针和分针。
)生2:我们发现时针和分针走的方向是一样的。
生3:时针和分针都朝这个方向走的。
(一边说一边用手势比。
)……(3)归纳:钟面上有时针、分针、12个数。
(课件用不同色彩依次显示时针、分针、12个数。
)(设计意图这一层次安排了观察、操作、议论、交流、归纳和整理等教学活动,让学生自己发现钟面上有些什么。
在交流中,学生把自己平时积累的经验表述出来,大家互相借鉴、互相补充,这样不仅调动和激发了学习主动性,而且提高了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一年级数学《认识钟表小明的一天》教学实录及反思一年级数学《认识钟表小明的一天》教学实录及反思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年级数学《认识钟表小明的一天》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标1. 使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初步认识钟面,会认读整时、半点。
2.在具体情境中,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观念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乐趣。
〖教材分析本节课“小明的一天”,教材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熟悉的生活情境,采用连环画的形式展现小明一天的活动:早上6时起床→7时半上学→8时上课→12时吃午饭→下午4时踢球→晚上8时半睡觉。
这一内容在设计上有3个特点:第一,提供了丰富的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第二,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使学生学会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发展学生的数感;第三,适时地渗透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如按时起床、早睡早起等。
本内容的选取既关注了学生的经验和兴趣,又让学生体会到时间对于他们的重要性,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本节课在教学时要注意以下三点。
1. 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
《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由于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钟表的经验,因此在教学时要基于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情境图,给学生提供充分交流的机会,使数学活动真正成为学生生活经验的总结和升华。
2.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
创设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富有情感的行为,有利于师生情感的互动。
本节课通过“小明的一天”为学生创设一个熟悉的生活情境,体现儿童已有的生活经历,为学生探索知识提供一个广阔的平台。
3.加强小组之间的合作交流。
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
在低年级教学中,教师就应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