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 乡愁16-20
- 格式:pdf
- 大小:287.45 KB
- 文档页数:7
初三上册语文《乡愁》课文原文及教案初三上册语文《乡愁》课文原文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一九七二年一月二十一日初三上册语文《乡愁》教案教学目标:1、有感情朗读诗歌,学习诗歌借助详细意象表现抽象感情的方法。
2、发挥想像和联想,体会诗人在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下思乡爱国的深厚情感。
3、激发同学喜爱祖国、喜爱家乡的崇高情感教学重点:有感情朗读诗歌,体会诗人情感教学难点:通过联想想像,进入诗歌意境。
一、渲染气氛观赏歌曲腾格尔的《乡愁》谁来说说听了这首歌的感受?是啊,抹不去的相思,挥不走的乡愁,牵动着多少游子的心!多少年来,由于历史的缘由,台湾人民与大陆两地相隔,饱受相思之苦,因而对乡愁有着其他任何时代不行比拟的深刻理解,其乡愁诗也异彩纷呈。
今日,让我们共同走进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
二、明确学习目标三、预习展现1、我会读生朗读《乡愁》(生正音评价朗读优缺点)2、思索: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余光中说:"一首诗要读出来,生命才算完成,朗读者要像演奏家一样,把诗歌潜在的生命激发出来,这样才能吸引人。
')想想应用怎样的语速、语调来读?(思乡之情)树高千尺也忘不了根,故国暂不能还,便滋生了宝马香车也载不动的乡愁。
3、请大家带着浓烈的思乡之情再读读这首诗歌。
4、想进步的更快吗?老师给大家找一个PK的对象(放录音)。
5、生挑战读。
四、合作探究1、古人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乡愁本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但在本诗中用什么事物来形象表现它的?(邮票、船票、坟墓、海峡)2、诗是精当含蓄的艺术,我们不能仅停留在这四项事物上,应当通过这些形象的事物来想像在什么时间、在哪里、何人在干什么,他又能想到什么。
示例:一个春寒料峭的晚上,外出求学的少年思念母亲,但是路途遥远隔着千山万水不能回到她的身边。
《乡愁》是余光中诗集《白玉苦瓜》中的一首,和《民歌》《乡愁四韵》《罗二娃子》等,同是余光中以民歌风抒发乡愁的经典之作。
为大家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阅读。
1.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乡愁》课文原文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一九七二年一月二十一日2.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乡愁》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抄写诗作,感知诗行、诗节等作品外观特征;2.通过诵读诗作,体验这首诗回环往复的声韵特色;3.通过替换喻体,探究本诗运用的表达手法和效果。
【课前准备】复印余光中《乡愁》手迹及40岁左右青年照(本诗写于作者43岁时),制作PPT。
(手迹和照片见百花文艺出版社《余光中集》第一卷、第五卷书前照片页)印发本课学习单。
【教学过程】一、导入诗歌PPT投影余光中《乡愁》手稿,导入新课,简介余光中及其创作手稿。
让学生照着手稿把诗歌抄写在笔记本上。
抄好后,要求轻声读一读,用笔勾画出最能打动自己的诗句。
二、读诗之外观观察学生是“横抄”还是“竖抄”,借此点出现代诗歌“诗行”和“诗节”的概念,明确诗行和诗节是现代诗歌重要的表达手段。
明确:这首诗一共4小节,共16行。
外观布局排列整齐,一行行、一节节排列下来,给人爽朗之感。
三、读诗之声韵齐读诗歌,边读边感受,说说这首诗在声韵上有什么特点。
(学生一般回答是押韵。
辨析何为押韵――韵母相同的字。
)明确:此诗并不押韵。
追问:此诗并不像常见诗歌那样采用押韵的方式,但为什么读起来会有如押韵一样的、和谐顺畅的声韵效果?(教师带领学生勾画诗歌每小节相同的句式以及重复的诗句,圈出表明时间的词: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
)明确:这首诗音律上的特点是回环往复。
正因如此,读起来有一种回环上升、层层推进、和谐悦耳、一唱三叹的音韵美感。
学生再读。
席慕蓉《乡愁》原文及赏析
【诗歌全文】
乡愁
席慕蓉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离别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诗歌赏析】
对故土的眷恋可以说是人类共同而永恒的情感。
远离故乡的游子、漂泊者、流浪汉,即使在耄耋之年,也希望能叶落归根。
席慕蓉将这份乡愁用简短的七行三节诗进行概括:第一节写乡音的清新缭绕,笛声“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试想一年四季又有几个晚上没有月光啊,这就隐隐喻出游子无时无刻不在怀恋故乡。
第二节写乡情的怅惘,对故乡的怀念渐渐遥远,时间的推移摇落了故乡的轮廓,仅剩一种模糊不清的怅惘,如雾里别离,浓似血却又隔着一层迷蒙的云雾。
用雾里的挥手别离来比喻对故乡的模糊而怅惘的印记,是用一种可观可感的具象来描述抽象的主观感受,可谓生动形象、贴切自然。
第三层写乡愁的永恒。
是从上两层的乡音缭绕和乡情缠绵过渡而来,这在形式上极具新颖意味。
层次的渐递使主题由模糊逐渐鲜明。
诗人用没有车轮的树永驻游子心中“永不老去”的形象比喻抒发了深似海洋的愁绪和怀恋、怅惘的情感。
情感抒发与意象选择的融合,使整首诗的意境深邃悠远。
比喻的贴切自然、语言的朴素优美更使整首诗具有牧歌式的情调。
《乡愁》课文详细解析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段析】小时候离家在外读书,唯有通过那枚寸小的邮票(以写信的方式),来向母亲诉说心中的思念。
这思念的对象既是母亲,也是故乡。
在这里,故乡即母亲,母亲即故乡。
【品味】“小小的”与下文中“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四个形容词正语反出,以轻描淡写的形式,使乡愁浓缩于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之上,反衬出浓烈的思乡之情。
“一枚”与下文的“一张”“一方”“一湾”四个数量词运用得极准确。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段析】长大后,为生活所驱遣而远走他乡,这时候,除了对母亲的思念,又增加了对爱人的惦念。
所以,那缕缕乡愁,便只有寄托于那一张张来来回回的船票上。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品味】“一方矮矮的坟墓”将“我”与母亲永远分开了!【段析】不管是小时候,还是长大后,乡愁都有所寄托与排遣。
到后来,时空的隔离再也得下到沟通了,一方矮矮的坟墓,把“我”与母亲——生者与死者,永远地隔开了!诗到了这里,感情加重,悲剧氛围更强!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①“乡愁”应该是一种很有分量的盛情。
请你找一找诗歌中每个形象的前面部用了哪些修饰诗,它们有着怎样的特点,它们又突出了这四样东西的什么特征?在诗歌中有着怎样的表达效果? ②有人说把诗歌的第四节删去会更好,你认为呢,)【品味】“一湾浅浅的海峡”将“我”与祖国大陆隔开。
【段析】现在,那一湾浅浅的海峡不仅把“我”与故乡分开了,而且无法逾越。
到这里,诗人的乡愁得到了升华。
由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普遍的家国之思。
答案速查①“一枚”“一张”“一方”“一湾”四个数量词和“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四个形容词都以一种看似轻描淡写的方式,把乡愁浓缩于四个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之上,恰恰反衬出诗人内心深处浓烈的思乡情感。
②如果去掉第四节,充其量只是一首普普通通的思念故乡的诗;有了第四节,前三节就成了铺垫,这一节画龙点睛,把个人的思乡之愁升华为普遍的家国之思了(国愁与民愁)。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
王湾
日
暮
乡
关
何
处
是
烟
波
江
上
使人愁︱︱崔颢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日暮乡关何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少年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剪不断,理还乱。
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乡愁四韵(余光中)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酒一样的长江水
•醉酒的滋味
•是乡愁的滋味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血一样的海棠红
•沸血的烧痛
•是乡愁的烧痛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给我一篇雪花白啊雪花白信一样的雪花白
家信的等待
是乡愁的等待
给我一篇雪花白啊雪花白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母亲一样的腊梅香
母亲的芬芳
是乡土的芬芳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
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貌
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仿佛
雾里的挥手别离别离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
《乡愁》
席慕蓉
吊装带。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乡愁》课文原文、教
案及知识点
一、课文原文
梦里不觉秋已深,身在何处?忘了归程。
[我又回到了那小溪,小溪蜿蜒着穿行在田野中。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从那里赶来了一位面容黝黑的老翁,他弯下腰,拢起水,用手掬向嘴里。
]辞家欲上长堤路,寂寞踟蹰意漫悠。
[我再向河边走去,这是我小时候经常玩耍的河滩,现在却已经不是当年的模样。
]长亭短亭前后影,又是关山岸畔头。
二、教案
1. 教学目标
•了解最初的“乡愁”何以而生
•理解杨绛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和必会词汇
2.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探究“乡愁”的起源和表达方式
•难点:理解杨绛笔下的故乡情结
3. 教学过程
Step 1 自由阅读
学生们自由阅读课文,了解故事背景。
Step 2 背景知识
教师介绍中国古代诗人李白的《乡村四月》诗,引导学生探讨“乡愁”这一古老的情感。
Step 3 课文学习
教师解读课文中的生字和必会词汇,并让学生自行翻译、理解。
Step 4 读懂课文
教师分段教学,让学生在短时间内理解每一段课文的大意。
Step 5 探究乡愁
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乡愁。
3、四个具体可感的意象分别包含了怎样的情感?小时候----邮票“邮票”是书信往来的结果,它凝聚着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它象征着作者少年时代乡愁的骨肉之情。
母亲牵挂儿子,儿子想念母亲。
小时候离家读书,乡愁惟有通过那小小的邮票以写信的方式来向母亲诉说心中的思念。
母子之情长大后-----船票“船票”是两地奔走的结果,它凝结着对新婚妻子的不尽相思。
它象征着作者青年时代乡愁的恋人之情。
这是青年男女之间的思恋和向往。
长大后,为生活所驱遣而奔走他乡,这时候,除了对母亲的思念外,又增加了对爱人的惦念,所以,那缕缕的乡愁,便只有寄情于那一张张来来回回的船票夫妻之爱后来-------坟墓•“坟墓”将母亲与作者生死隔绝,只有在墓前凭吊来寄托哀思。
它象征着作者中年时代乡愁的生死之情。
这是一种只能埋于心底、无法在两者之间传递的刻骨铭心的思念。
一方矮矮的坟墓,把我与母亲——生者与死者,永远地隔开了。
不管是邮票还是船票,都无法叩开这一小小的坟墓,都无法连接这阻隔的阴阳。
诗到这里,感情加重,悲剧气氛更强,让人唏嘘感叹不已。
丧母之哀现在-------海峡•“海峡”将台湾与大陆分隔多年,却割不断在台的游子对祖国的思念。
它象征着作者晚年时代乡愁的故国之情。
海峡虽然“浅浅”,但是故国之情却是深不可测。
而且,作者的情感是层层深入、步步递进,它绵远深长、回味无穷。
作者“乡愁”的内涵和境界,随着自己的成熟和时代的发展,得到不断的深化和提升,从个人和家庭的亲情,扩展到海峡两岸的爱国之情。
这就使“乡愁”具有了鲜明的时代色彩恋国之思4、思考:本文表现怎样的主题?•这是一首抒情诗,借邮票、船票、坟墓、海峡把抽象的乡愁具体化、实物化,变成具体可感的东西,表达了作者渴望与亲人团聚,渴望祖国早日统一结束分离之苦的强烈愿望。
冬季护眼的实用建议,安排好用眼时间,避免用眼过度,尽量避免长时间看手机、打电脑。
全飞秒激光近视手术的原理,如今,很多近视眼患者都趋向于选择全飞秒激光手术,原因在于这种手术的切口比半飞秒激光手术要小,术后对患者眼部神经和角膜结构的损伤也较小,并能有效避免角膜移位的情况。
3、四个具体可感的意象分别包含了怎样的情感?
小时候----邮票
“邮票”是书信往来的结果,它凝聚着对母亲
的思念之情。
它象征着作者少年时代乡愁的骨
肉之情。
母亲牵挂儿子,儿子想念母亲。
小时
候离家读书,乡愁惟有通过那小小的邮票以写
信的方式来向母亲诉说心中的思念。
母子之情
长大后-----船票
“船票”是两地奔走的结果,它凝结着对新婚妻子的不尽相思。
它象征着作者青年时代乡愁的恋人之情。
这是青年男女之间的思恋和向往。
长大后,为生活所驱遣而奔走他乡,这时候,除了对母亲的思念外,又增加了对爱人的惦念,所以,那缕缕的乡愁,便只有寄情于那一张张来来回回的船票
夫妻之爱
后来-------坟墓
•“坟墓”将母亲与作者生死隔绝,只有在墓前凭吊来寄托哀思。
它象征着作者中年时代乡愁的生死之情。
这是一种只能埋于心底、无法在两者之间传递的刻骨铭心的思念。
一方矮矮的坟墓,把我与母亲——生者与死者,永远地隔开了。
不管是邮票还是船票,都无法叩开这一小小的坟墓,都无法连接这阻隔的阴阳。
诗到这里,感情加重,悲剧气氛更强,让人唏嘘感叹不已。
丧母之哀
现在-------海峡
•“海峡”将台湾与大陆分隔多年,却割不断
在台的游子对祖国的思念。
它象征着作者晚年时代乡愁的故国之情。
海峡虽然“浅浅”,但是故国之情却是深不可测。
而且,作者的情感是层层深入、步步递进,它绵远深长、回味无穷。
作者“乡愁”的内涵和境界,随着自己的成熟和时代的发展,得到不断的深化和提升,从个人和家庭的亲情,扩展到海峡两岸的爱国之情。
这就使“乡愁”具有了鲜明的时代色彩恋国之思
4、思考:本文表现怎样的主题?
•这是一首抒情诗,借邮票、船票、坟墓、海峡把抽象的乡愁具体化、实物化,变成具体可感的东西,表达了作者渴望与亲人团聚,渴望祖国早日统一结束分离之苦的强烈愿望。
软件激活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