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图说课稿 组合体视图的画法
- 格式:doc
- 大小:49.00 KB
- 文档页数:7
《机械制图——组合体视图的画法》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组合体视图的画法》。
首先我们来进行教材分析一、说教材(2分钟)1、教材地位及作用(1)本节课选自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机械制图》,江西职业学校指定教材的第二章第三节(2)地位作用机械制图课程是中职学校机械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是工科类学生必不可少的实用技术。
从整体来看,“组合三视图画法”是第五章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全书的重点部分,是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读图分析能力的关键一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组合体三视图画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绘图和读图能力都得以提高。
2、下面来说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直接性目标)学会比较复杂的组合体的形体分析。
能根据形体分析,画出组合体的三视图。
(2)、能力目标(发展性目标):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绘图能力。
提高空间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
(3)、情感目标(可持续性目标):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通过对制图规范的进一步了解,树立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和职业素养。
养成认真、负责、严谨细致的制图作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提问,善于探索的思维方式。
3、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组合体的形体分析、组合体三视图的画法。
教学难点:利用形体分析,绘制组合体的三视图,尤其是不可见轮廓的处理。
二、说学情(1分钟)学生刚进入中专学习一个多月的时间,有些同学还不能较好地适应中专专业课的学习,学习比较被动。
由于数学上还没有学过立体几何,空间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不强。
为了克服这些问题,在授课过程中,我借助于实物模型及计算机辅助教学,提高同学们的感性认识,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经过一个多月的学习,同学们已经基本掌握基本体的三视图的画法,能进行只有切割或者只有叠加的简单的组合体的形体分析,基本掌握三视图的画法,具备了初步的空间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但作图方法还需进一步规范。
三、说教法(5分钟)为完成本课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1.实物教学法:讲清重点突破难点加深对所学新知识的印象多媒体教学法:直观、清晰、形象、明了2.讲述法:讲清要点发挥教师主导地位3.提问引导法:增强学生学习时的注意力4、项目教学法:5教师精讲、学生多练,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机械制图组合体三视图画法说课稿机械制图组合体三视图画法说课稿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
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机械制图组合体三视图画法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各位领导,专家,同仁:你们好!我说课的内容是机械制图第五章《组合体视图》中的第五节"组合体视图的画法"的第一课时,下面我的说课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一、教材分析1.地位和作用组合体视图的画法是选自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材《机械制图》第五章组合体中的第五节。
从整体来看,“组合三视图画法”是第五章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全书的重点部分,是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读图分析能力的关键一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组合体三视图画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绘图和读图能力都得以提高。
第五节内容共分4个学时,本节为第1、2课时(共90分钟),主要为老师讲解。
2.教学目标(1)知识学习目标能够根据不同的模具形体或已知视图,运用形体分析法分析组合体,分析选择主视图,选择基准,完成三视图,在画的过程结合线面分析法,不断总结、体会,以掌握和提高制图的能力。
(2)能力素质目标通过分析讲解,课堂提问和课后作业训练,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进一步提高作图水平。
让学生从模仿学习,向不断提高自己理解能力与实践动手能力发展。
3.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运用形体分析,画组合体三视图。
通过归纳后的顺口溜:“先分析后选择,先基准后轮廓,先关键后其它(先画最能反映该部分形状特征的'视图,先画可见部分再画虚线部分),三个视图一起画”。
要求学生熟记顺口溜,分析理解,并充分感受其在画图过程中的应用,熟练掌握制图技巧。
(2)难点:形体分析法和线、面分析法运用形体分析法,通过“分”、“合”的方法,将图形化繁为简,“分”:把复杂的组合体分成若干个基本体,单独画出基本体的三个视图,要求三个视图一起画。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选自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机械类专业通用教材《机械制图》第一篇第四章第二节。
本节是本课程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既是前面所学内容的综合应用,又是从投影理论过渡到识读机械图样的桥梁,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而第二节内容是将空间形体或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绘图的能力得以提高。
2.教学目标 (1)知识学习目标能够根据不同的模具形体,学会判断组合体类型,分析选择主视图,选择基准,画三视图,在画图的过程中不断总结、体会,以掌握组合体视图的画法。
(2)能力素质目标通过分组合作学习活动,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小组内互助,让学生有模仿学习的机会,通过画、量、讲等形式,使学生体会学习的乐趣,在学习中不断提高分析能力和综合素质。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规范作图的习惯和一丝不苟的态度。
3.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运用形体分析法画组合体视图的方法。
通过归纳后的顺口溜:“先分析后选择,先基准后轮廓,先关键后其它,三视图一起画”,要求学生熟记顺口溜,并学会分析方法;在具体任务驱动下,借助多媒体演示,通过分组协作解决问题。
(2)难点:主视图的选取以及组合体空间形状的想象。
利用橡皮泥辅助想象,读画结合,突破难点。
所教授的对象是09机电班新生,他们的文化理论基础不佳,接受新知识能力反应较慢,学习习惯较差,学生学习积极性也欠高,班级整体学习气氛欠浓,因此,如何培养班级学生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是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1、教法“创设任务情境—引导自主探究—进行归纳总结”采用任务驱动法,精讲多练,充分将课堂交给学生,以完成一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有机贯穿在任务之中,让学生在任务的引领下,经过思考和教师的点拨,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达成教学目标。
(1)任务驱动法:采用任务驱动,带动每位学生参与活动,有利于学生掌握制图过程中的各个环节。
《组合体视图的画法》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选自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机械制图》第五章第四节。
从整体来看,“组合体视图的画法”是第五章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全书的重点部分,是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读图分析能力的关键一节,学习本节内容既可以使学生巩固前面学习的“组合体的分析方法、组合体的表面交线”等知识点,也为学生学习后面的“看组合体视图,补视图和缺线”等知识点打下基础,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第二节内容共分4个学时,本节为第1课时(共45分钟)。
2.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运用形体分析,画组合体三视图。
确立依据:组合体是由多个基本几何体按照不同的方式组合而成,只有理解了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及表面接触方式(相接、相切、相贯),才能进一步了解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分界线特点,从而画出组合体的三视图,所以我将“运用形体分析,画组合体三视图”作为为本节课的重点。
(2)难点:三视图的思维分析、判断能力的养成。
确立依据:学生在学习组合体知识时,无论是根据立体想象平面,还是根据平面想象立体,都需要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而这不是短时间内能达到的,所以导致学生学习起来很困难。
故我将“三视图的思维分析、判断能力的养成”作为本节课的难点。
二、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学习目标通过学习本节内容,使学生能够根据不同的组合体模型,学会判断组合体类型,分析并选择主视图,选择基准,画三视图,在画的过程中不断总结、体会,从而掌握和提高制图的能力。
2、能力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能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分析,判断出组合体的各种组合形式(切割、叠加、综合)。
3、思想目标培养学生养成手、脑并用的良好学习习惯,增强他们做一名有知识、有能力的现代技术专业人才的自信心。
三、学情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形体分析法、组合体的组合形式以及组合体的表面交线等关于组合体的相关知识,为本节知识的引入做好了铺垫。
《组合体视图的画法》说课稿
南部县升钟职业中学彭斌昌
各位领导、老师们,你们好!
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内容是:组合体视图的画法
一、教材分析
1.本节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选自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机械类专业通用教材《机械制图》(作者:王幼龙)第五章第四节。
从这一章的整体来看,本章是第一篇的核心内容,也是全书的重点部分,是培养空间想像能力和读图能力的关键一章,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而第二节内容是将空间形体或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绘图的能力得以提高。
第四节内容共分六个课时,本节为教师理论讲解后第三课时,为操作练习课。
2.教学目标
(1)知识学习目标
能够根据不同的模具形体,学会判断组合体类型,分析选择主视图,选择基准,画三视图,在画的过程不断总结、体会,以掌握提高制图的能力。
(2)能力素质目标
通过分组合作学习活动,把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积极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以好帮差,让学生有模仿学习的机会,通过画、量、讲等各种的形式,让学生在团队都是主要参与者,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实践与演示能力。
3.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运用形体分析,画组合体三视图。
通过归纳后的顺口溜:“先分析后选择,先基准后轮廓,先关键后其它,三视图一起画”。
要求学生熟记顺口溜,分析理解,使在画图过程时能充分发挥想象,熟练掌握制图技巧。
(2)难点:运用形体分析法,通过“分”“合”的方法,将图形化繁为简。
“分”:把复杂的组合体分成若干个基本体,单独画出基本体的三个视图,要求三个视图一起画。
“合”:然后将各组成部分的相对位置及表面连接关系将所有组合体组合而成。
二、学生的分析
高一机械班学生群体中,学习基础因招生过程中录取分数不高,文化理论基础不佳,接受新知识能力反应较慢,整体学习气氛欠浓,学生学习积极性也欠高,因此,如何培养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也成为一节课所要考虑的因素。
三、教法和学法
1、教法
(1)项目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技术(PPT),以完成项目为目标,带动每位学生参与活动,有利于学生掌握制图过程中每一环节。
(2)张贴法:老师将自己所画的答案张贴,与学生所画的答案对照,能感性直观找出异同点,分析其不同之处,点评合理性,同时指出学生图形中所存在的不足。
(3)要求学生分小组共同讨论完成,自己操作,自己上台分析讲解,让他们在实践的过程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而教师只在学生
练习过程和最后讲评中作引导作用,在学生演示过程中起主持人的角色。
2、学法
(1)要求学生课前做好复习,特别是对顺口溜的理解。
(2)在操作过程中,基础差的同学在画图过程中及时可以向基础相对好些的同学求教,实现以好帮差的学习方法。
(3)教师少讲,学生多练多讨论,并让学生多些上台讲解的机会,让他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提高演示的能力。
四、教学情景创设
将教室内的课桌椅分成七组,围成四分之三圆弧,上面摆放三张桌子,作学生画图完成后模具的摆放场所,也作为学生讲解的讲台。
五、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
1、课的导入(5分钟)
机器中如出现某一零件损坏需要重新加工,那这样就需要将这零件重新画成零件图,然后再进行加工,而我们这一节课就是零件(教学模具)画成三视图的过程。
(1)提问:一般组合体零件的基本类型有哪几种?(叠加类、切割类)
(2)全体默记一遍叠加类组合体的作图步骤。
顺口溜:先分析后选择,先基准后轮廓,先关键后其它,三视图一起画。
2、课的实施
第一阶段:分发任务,学生分组操作,体现团队协作精神(25分钟)。
每组五位同学:三位同学负责画图(其中两位同学画草图),
一位同学负责上台讲解该组作图过程的分析和主视图、基准选择的思路,一位同学负责模具测量和对各小组的总体表现进行打分。
分发教具,要求根据实际尺寸按一定的比例,按顺口溜的顺序进行。
第二阶段:学生上台讲述本组操作的分析思考过程(10分钟)。
学生将本组完成的图形张贴在黑板上,教具放在前面桌子,然后进行作图过程的讲述。
讲述内容:a、组合体的类型及组成?
b、主视图方向的选择?
c、长、宽、高方向基准的选择?
其他组成员可以根据讲述情况和张贴图形情况对其进行提问,教师根据学生讲述情况,及时把握亮点进行鼓掌激励,以活跃课堂气氛。
第三阶段:教师出示答案进行比较,学生对展示结果进行评分,根据打分结果宣布优胜组(5分钟)。
1.教师出示答案与学生所画图形进行比较,这样可以很直观的对比两张图形中存在的不同之处,然后判断合理性,在这过程中,对存在错误的画法用彩色粉笔特别指出,并作强调。
然后对全部图纸作一个总的点评。
2.学生根据各组展示结果加以评议打分
打分内容包括:a、图纸完成速度
b、图纸完成质量
c、讲述能力
3、宣布评分结果,确定优胜组。
机械制图授课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