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课题报告-我们身边的水完整版.ppt
- 格式:ppt
- 大小:4.11 MB
- 文档页数:25
研究方法:实地考察、调查问卷课题背景:水是人类及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物质,是工农业生产、经济发展和环境改善不可替代的极为宝贵的自然资源。
而人类的活动会使大量的工业、农业和生活废弃物排入水中,使水受到污染。
目前,全世界每年约有4200多亿立方米的污水排入江河湖海,污染了5.5万亿立方米的淡水,这相当于全球径流总量的14%以上。
水是生命之源,所以,保护水资源,刻不容缓。
活动所需条件:谷城县县城主要分布在小潢河两岸,取其水质调查相对简单,香山水库是居民饮用水来源,水资源是现在人们所共同关注的问题,会得到大力支持。
活动计划:1、全体组员进行讨论、确定课题、出动全体组员收集有关资料。
2、全体组员对主要河流、水库、自来水厂进行实地考察、发放调查问卷给小区居民并收回问卷。
3、对回收问卷和所收资料进行整理。
4、上网将活动细则及成果打印出来,便于写论文报告和总结。
活动目的和意义:研究我们身边的水,让同学们了解水对于我们的重要性,明白在我们身边,浪费水资源,水污染的问题日趋严重,需要我们从身边做起,采取措施保护水资源。
明白水是地球生物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水资源是维系地球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首要条件,保护水资源是人类最伟大、最神圣的天职。
活动内容:2011年10月15日—2011年10月25日确定小组成员及研究课题,寻找探究方法;2011年10月30日—2011年11月5日对任务进行组织和分工,确定研究活动的步骤;2011年11月10日—2011年11月15日借助图书、网络、问卷等工具对资料进行收集;2011年11月20日—2011年11月25日进行实地调查;2012年12月3日—2012年12月15日对资料、数据进行分析、合理安排方法对方案进行探究、讨论;2012年12月16日—2011年12月18日编辑论文、整理最后数据;2012年1月10日完成探究结语与心得。
活动计划:1、第一组负责制定调查问卷和活动计划并进行实地考察。
社会活动《我们周围的水》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本地水资源的现状及水污染等问题,激发学生爱护水资源的意识;2.学习水的基本概念及水的性质;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通过实际活动提高其爱护环境的能力;4.帮助学生学会如何使用身边的资源,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活动介绍;2.水的基本概念;3.水污染及防治;4.实践活动。
三、教学过程1. 活动介绍老师向学生介绍这次活动的目的以及具体的执行过程,并请学生准备好相关材料,如水桶、拖把、水杯等。
2. 水的基本概念老师向学生介绍水的基本概念,包括水的来源、组成、性质等,并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展示水的不同状态(液态、固态、气态),以及水的重要性。
3. 水污染及防治老师向学生介绍水污染的原因以及水污染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同时讲解如何避免水污染。
老师可以设计一些案例让学生进行讨论,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4. 实践活动老师带领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具体流程如下:1.在学校附近的一个水源处,老师向学生展示如何进行水质测试,如PH值、硬度等指标的测量。
2.学生们分组进行实地调查,在周围寻找可能存在的污染源,并记录其位置和情况。
学生可以使用自己制作的DIY水质测试器进行测试,并记录测试结果。
3.学生们汇总调查结果,分析可能的污染源,并提出解决方案。
4.学生们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保护当地水源的计划。
四、教学评价1.在活动过程中,老师要注意观察和记录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支持。
2.在活动结束后,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结,让学生总结本次活动的内容和经验,并对活动展开评价和反思。
3.可以将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讨论和解决方案收集汇总,并对其展开评价和反馈。
五、教学拓展1.可以将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如合理使用水资源,挑选健康的饮用水。
2.可以扩大活动范围,组织学生参与社区环保活动等。
六、教学资源1.活动材料:水桶、拖把、水杯等;2.活动资料:水质测试器、水污染案例等;3.课件:水的基本概念及水污染防治等相关知识的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