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楼春·戏赋云山原文-翻译及赏析
- 格式:doc
- 大小:14.50 KB
- 文档页数:3
玉楼春宋欧阳修全文、赏析玉楼春宋欧阳修全文、赏析玉楼春,词牌名,又名“归朝欢令”“呈纤手”“春晓曲”“惜春容”“归朝欢令”等。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玉楼春宋欧阳修全文、赏析,欢迎阅览。
玉楼春宋欧阳修全文、赏析1[宋]欧阳修洛阳正值芳菲节。
秾艳清香相间发。
游丝有意苦相萦,垂柳无端争赠别。
杏花红处青山缺。
山畔行人山下歇。
今宵谁肯远相随,惟有寂寥孤馆月。
作品赏析:欧阳修的这首《玉楼春》是离别词,写得既深婉又层深,既含蓄又充满激情,堪称言尽而意永的佳作。
用“洛阳正值芳菲节”开头,一下子就把读者带进了离人所在的满城春色的地方。
但作者并不满足于此,他又用“秾艳清香相间发”来进一步渲染“芳菲节”,使洛阳的春色变得更为具体可感。
“秾艳”一句不仅使人想见花木繁盛、姹紫嫣红的景象,而且还使人仿佛感受到了阵阵春风吹送过来的阵阵花香。
接下去两句“游丝有意苦相萦,垂柳无端争赠别”既是写景,又已暗含眷恋送别者的感情。
“游丝”是蜘蛛所吐的丝,春天飘荡在空中,随处可见。
庾信的《春赋》就曾用“一丛香草足碍人,数尺游丝即横路”来点染春景。
游丝和垂柳原是无情之物,但在惜别者眼中,它们却仿佛变得有情了。
这里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说游丝苦苦地缠绕着人不让离去,又埋怨杨柳怎么没来由地争着把人送走,即景抒情,把笔锋转入抒写别离。
下片继续写旅途的春光和离愁,使人感到春色无边无际,愁思也无边无际,始终苦恼着离人。
作者只写旅途一瞥,用富有特征的形象描绘产生以少胜多的艺术效果。
“杏花红处青山缺,山畔行人山下歇”是全词传神之笔。
上句描写旅途中的春山:只见山口处有红杏傍路而开,而红艳艳的杏花林遮住了一大片青山。
下句写那位离人的活动:他绕山而行,群山连绵,路途遥远,他还没有到达目的地,中途停宿在有杏花开放的驿舍里。
这儿人烟稀少,和繁华的洛阳形成鲜明的对照。
他感到寂寞,他夜不成眠,望月思人,终于迸发出了“今宵谁肯远相随,惟有寂寥孤馆月”的叹息,使作品所要抒发的感情喷薄而出。
古诗《玉楼春》全文翻译赏析篇1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译文]绿柳梢外的淡烟漫笼里,轻晓的寒气悠悠飘荡,寒意已减。
枝头上红杏盛开,一簇簇红艳艳的,好不热闹![出典]北宋宋祁《玉楼春》注:1、《玉楼春》宋祁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2、[注释]1.皱:即绉纱,比喻细细的水波纹。
2.棹:船桨,代指船。
3.浮生:人生短暂若泡沫浮生于水面。
4.肯爱:怎肯吝啬。
5.晚照:晚日的余辉。
3、[译文]:城东的景色越来越美,微风吹皱了整个湖面,那漾动的碧波,是欢迎游客的浅笑。
清晨略带些寒意,轻烟薄雾笼罩着翠柳,枝头的红杏争鲜斗艳,蜂飞鸟鸣,莺歌燕舞,春意盎然。
平生只恨遗憾太多,欢娱太少,何必吝啬金钱,轻视快乐?让我们一起端起酒杯挽留斜阳,请他把美丽的余晖在花丛间多停留会儿,让欢乐在人间常驻吧!4、宋祁(公元998-1061年),北宋着名文学家、史学家,曾与欧阳修等合修《新唐书》。
宋祁早年家境并不好,但他和哥哥宋庠都是天资聪颖的神童,在文学上都有天赋,乡试、省试、殿试,每次都是兄弟两个一起上阵,均名列前茅,传为一时佳话。
最有意思的是在殿试时,主考官将宋祁定为“状元”,但刘太后不同意,她认为做弟弟的不能排在哥哥之前,于是将宋庠定为“状元”.就这样,哥哥宋庠成了状元,弟弟宋祁虽然不是状元,但也等于状元,兄弟俩便有了“双状元”的美誉,并称宋庠为“大宋”,宋祁为“小宋”.“二宋”从此名扬汴京。
宋祁入仕后,在晏殊的载培下,平步青云,过上了富贵奢华的生活。
当时大宋天下太平,繁荣富足,宋祁仕途顺畅,在晏殊的熏陶下,也热衷诗酒歌舞,喜欢享受、主张“行乐还须年少”,他经常在府邸大摆筵席,昼夜狂欢。
宋祁的这种灯红酒绿、轻歌曼舞的奢侈生活经常遭到哥哥宋庠的批评。
宋庠为人正派,虽然身居宰相高位,仍然勤奋简朴,毫不张扬。
有一个晚上,宋庠仍在书院点烛刻苦研读《周易》,而宋祁则“点华灯拥歌伎醉饮”.第二天,宋庠便给宋祁写了封信,批评弟弟“闻昨夜烧灯夜宴,穷极奢侈,不知还记得那年上元在州学吃冷炙残羹否?”.宋祁看后却很不以为然,他笑着回复道:“不知那年吃残羹冷炙,到底为甚?”宋庠无语。
欧阳修《玉楼春》翻译赏析欧阳修《玉楼春》翻译赏析《玉楼春》作者是宋朝文学家欧阳修。
其古诗全文如下: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
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
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
故欹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
【翻译】自从分别之后,不知你已经到了何方?眼里心中都是凄凉与愁闷,生出不尽的忧愁!你越走越远,最后竟断了音信;江水是何等的宽阔,鱼儿深深地游在水底,我又能向何处去打听你的消息?昨夜里大风吹得竹林处处作响,传递着深秋的韵律,每一片叶子的声响都似乎在诉说着怨恼。
我有心斜倚着单枕,希望梦中能与你相遇,可惜梦做不成,无奈灯芯,又在秋风中燃成烬。
【鉴赏】这是一首别后相思愁绪之词,是作者的早期作品。
它受五代花间词的影响,以代言体(即女性第一人称方式)形式表达了闺中思妇深沉凄婉的离情别绪。
全词以景寓情,情景交融,词境委婉曲折、深沉精细而又温柔敦厚。
发端句“别后不知君远近”是恨的缘由。
因不知亲人行踪,故触景皆生出凄凉、郁闷,亦即无时无处不如此。
“多少”,“不知多少”之意,以模糊语言极状其多。
三、四两句再进一层,抒写了远别的情状与愁绪。
“渐行渐远渐无书”,一句之内重复叠用了个“渐”字,将思妇的想象意念从近处逐渐推向远处,仿佛去追寻爱人的足迹,而雁绝鱼沉,无处寻踪。
“无书”应首句的“不知”,且欲知无由,她只有沉浸在“水阔鱼沉何处问”的无穷哀怨之中了。
“水阔”是“远”的象征,“鱼沉”是“无书”的象征。
“何处问”三字,将思妇欲求无路、欲诉无门的那种不可名状的愁苦,抒写得极为痛切。
词作从过片以下,深入细腻地刻划了思妇的内心世界,着力渲染了她秋夜不寐的愁苦之情。
风竹秋韵,原是“寻常景物”,但在与亲人远别,空床独宿的思妇听来,万叶千声都是离恨悲鸣,一叶叶一声声都牵动着她无限愁苦之情。
“故欹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
思妇为了摆脱苦况的`现实,急于入睡成梦,故特意斜靠着孤枕,幻想在梦中能寻觅到在现实中寻觅不到的亲人,可是梦终未成,而最后连那一盏作伴的残灯也熄灭了。
李煜玉楼春赏析李煜的《玉楼春》啊,那可真是一首让人陶醉的词呢!“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你瞧瞧,这一开头就给咱描绘出了一幅多么华丽的场景呀!那些女子化着精致的晚妆,肌肤如雪一般洁白,在宫殿里依次排列,就好像一朵朵娇艳的花儿在绽放。
这画面,是不是感觉特别美呀?“笙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这笙箫声啊,仿佛能把那水云都给吹断了呢!然后一遍又一遍地演奏着那美妙的《霓裳羽衣曲》,哎呀,这得是多么热闹欢快的场景呀!这让我想起了咱过年时候的热闹劲儿,大家聚在一起,欢歌笑语,真是让人开心呢!“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这风一吹,那香粉的味道就飘过来啦,有人都喝醉了拍着栏杆呢,那情那味,可真是真切得很呐!就好像咱有时候和朋友一起喝酒,喝到兴头上,那股子高兴劲儿,真是没法形容!“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回宫的时候呀,可别点那红蜡烛,就趁着这清亮的月光,踏着马蹄回去。
哇,这是多么有诗意的画面呀!想想看,在那寂静的夜晚,只有马蹄声和月光相伴,是不是感觉特别浪漫呀?这李煜可真会享受呢!这首词呀,整体给人的感觉就是特别的奢华、热闹,又带着那么一丝浪漫。
李煜把宫廷里的那种欢乐场景描写得栩栩如生,让我们这些后人读了,都能想象出当时的情景。
咱就说,他这词写得也太好了吧!这要是放在现在,那李煜肯定是个超级大明星呀,他的词肯定会被大家疯狂传唱的!咱再回过头来细细品味这首词,那华丽的词藻,那生动的描写,真的是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呀!李煜用他的笔,给我们展现了一个不一样的世界,一个充满了欢乐、浪漫和诗意的世界。
这就是诗词的魅力呀,能让我们穿越时空,去感受那些我们不曾经历过的美好。
李煜的这首《玉楼春》,真的是值得我们反复去读,反复去品味。
每一次读,都能有不一样的感受,都能发现一些新的美好。
这就是经典的力量呀,它永远都不会过时,永远都能给我们带来惊喜和感动。
所以呀,大家可千万别错过这首好词哦!。
《玉楼春》全诗翻译赏析南宋刘克庄《玉楼春》年年跃马长安市,客舍似家家似寄。
青钱换酒日无何,红烛呼卢宵不寐。
易挑锦妇机中字;难得玉人心下事。
男儿西北有神州,莫滴水西桥畔泪。
注释:别本题作[戏呈标节推乡兄]。
节推,节度推官,宋代州郡的佐理官。
长安:借指都城临安(杭州)。
青钱:指铜钱,古时钱币因成色不同,有青钱和黄钱两种。
无何:没有什么,意谓什么正事都不做。
呼卢:古时一种赌博,又叫樗蒲,削木为子,共五个,一子两面,一面涂黑,画牛犊,一面涂白,画雉。
五子都黑,叫卢,得头彩。
掷子时,高声大喊,希望得到全黑,所以叫呼卢。
李白《少年行》:“听卢百万终不惜,报仇千里如咫尺。
”机中字:用苏惠事。
晋窦滔妻苏惠字若兰,善属文。
滔仕前秦符坚为秦州刺史,被徒流沙。
苏氏在家织锦为回文璇玑图诗,用以赠滔。
诗长八百四十字,可以宛转循环以读,词甚凄惋。
玉人:指歌妓舞女之类。
神州:中国,此指国家的领土。
水西桥:刘辰翁《须溪集·习溪桥记》载“闽水之西”(在福建建瓯县“,为当时名桥之一,又《丹徒县志·关津》载”水西桥在水西门。
“此处泛指妓女所居之处。
译文1:年年骑着高头大马在京城里东奔西跑,竟然把客舍当成了家里,家里反而像成了寄宿的地方一样。
每天都拿着青铜大钱买酒狂饮,整日吊儿郎当,无所事事一天混到晚,每天晚上点起红烛掷骰赌博,经常都是彻夜不眠一直到天亮。
你应该知道,妻子的真情容易得到,妓女的心思却难以触摸猜透。
西北的神州还有没收复,男子汉应该有收复故土的豪情壮志,切不要为了红粉知已而把而轻易地流下几行男儿泪。
译文2:好一位同乡的林老史,身在国都,应卯官衙,却年年岁岁,冶游无度。
他跃马街市,有家不归,白日纵酒,夜晚豪赌,实在可叹!家有贤妻,他却从不理会她的坚贞严操;青楼的娼妇,他倒要百般去奉承她的心事。
待到了明了那娇滴滴的玉人儿其实是一番虚情假意,他还要跑到水西桥下大滴其伤心沔,实在可卑!译文3:京城里、年年跃马又扬鞭,旅馆似家园、家园却像寄宿店。
《玉楼春》翻译赏析《玉楼春》翻译赏析《玉楼春》翻译赏析1玉楼春·桃溪不作从容住宋朝周邦彦桃溪不作从容住,秋藕绝来无续处。
当时相候赤阑桥,今日独寻黄叶路。
烟中列岫青无数,雁背夕阳红欲暮。
人如风后入江云,情似雨馀粘地絮。
《玉楼春·桃溪不作从容住》译文桃溪奔流不肯从容留住,秋天的莲藕一断就没有连接之处。
回想当时互相等候在赤阑桥,今天独自一人徘徊在黄叶盖地的荒路。
烟雾笼罩着排列耸立的山岫,青苍点点无法指数,归雁背着夕阳,红霞满天,时正欲暮。
人生好象随风飘入江天的白云,离别的情绪好比雨后粘满地面的花絮。
《玉楼春·桃溪不作从容住》注释玉楼春:词牌名。
词谱谓五代后蜀顾夐词起句有“月照玉楼春漏促”、“柳映玉楼春欲晚”句;欧阳炯起句有“日照玉楼花似锦”、“春早玉楼烟雨夜”句,因取以调名(或加字令)亦称《木兰花》、《春晓曲》、《西湖曲》、《惜春容》、《归朝欢令》、《呈纤手》、《归风便》、《东邻妙》、《梦乡亲》、《续渔歌》等。
双调五十六字,前后阕格式相同,各三仄韵,一韵到底。
桃溪:虽说在宜兴有这地名,这里不作地名用。
周济《宋四家词选》所谓“只赋天台事,态浓意远”是也。
刘晨阮肇天台山故事,本云山上有桃树,山下有一大溪,见《幽明录》、《续齐谐记》。
韩愈《梨花发赠刘师命》:“桃溪惆怅不能过。
”魏承班《黄钟乐》词:“遥想玉人情事远,音容浑似隔桃溪。
”用法均相同。
秋藕绝来无续处:“秋藕”与“桃溪”,约略相对,不必工稳。
俗语所谓“藕断丝连”,这里说藕断而丝不连。
赤阑桥:这里似不作地名用。
顾况《题叶道士山房》:“水边垂柳赤栏桥。
”温庭筠《杨柳枝》词:“一渠春水赤栏桥。
”韩偓《重过李氏园亭有怀》:“往年同在弯桥上,见倚朱栏咏柳绵,今日独来春径里,更无人迹有苔钱。
”诗虽把“朱栏”“弯桥”分开,而本词这两句正与诗意相合,不仅关合字面。
黄叶路点名秋景,赤阑桥未言杨柳,是春景却不说破。
列岫:陈元龙注引《文选》“窗中列远岫”,乃谢眺《郡内高斋闲望》诗。
玉楼春戏赋云山辛弃疾
何人半夜推山去?四面浮云猜是汝。
常时相对两三峰,走遍溪头无觅处。
西风瞥起云横度,忽见东南天一柱。
老僧拍手笑相夸,且喜青山依旧住。
译文:是谁在半夜把山推走了呢?我猜就是你们这四面浮云!平常对面相看的那些青山,怎么我走遍溪头也找不到了呢?西风乍起,浮云飘散,忽然看见平时的青山象擎天巨柱一样,岿然耸立在东南天际。
老僧拍手欣喜,青山依然挺立原处。
简析:这首词虽题为“戏赋云山”,着力描述的不过是自然现象瞬息万端的变化,但字里行间却寄寓着词人这样一个信念:虽然坚持抗金北伐的力量,多次受到投降派的排斥和打击,但是,就像浮云遮不住青山一样,这股抗金力量不仅不会消亡,反而会逐渐强大,成为国家的中流砥柱。
《玉楼春-晚妆初了明肌雪》李煜〔五代〕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
凤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春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
归时休放烛光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临春一作:临风)译文:妃嫔宫女们画好了晚妆,一个肌肤似雪,明媚动人,她们鱼贯而入,准备在春殿之上一展自己的美丽和才华。
凤箫声悠扬动听,不断演奏着《霓裳羽衣曲》,乐声一直传到水云之间。
临风当前,香料的气味随风飘散,醉拍阑干,其情味深切。
归去时不要燃亮烛花焰火,且待骑马踏着清夜月归去。
注释:此词调《木兰花》,《全唐诗》注曰:“一名《玉楼春》,一名《春晓曲》,一名《惜春容》。
”《草堂诗余》、《词的》、《古今词统》、《古今诗余醉》等本中有题作“宫词”。
晚妆:一作“晓妆”。
《全唐诗》中作“晓妆”。
晓妆初了,晓妆刚结束。
初了,刚刚结束。
明肌雪:形容肌肤明洁细腻,洁白如雪。
明肌雪:肌肤明洁,白滑似雪。
韦庄《菩萨蛮》:”皓腕凝霜雪。
”亦是用白雪形容肌肤清亮光洁。
嫔娥:宫中的姬妾与宫女。
鱼贯:游鱼先后接续.比喻一个挨一个地依序排列。
凤箫:凤凰箫。
泛指管乐器。
水云:水和云。
此指水云相接之处。
重按:一再按奏。
霓裳:《霓裳羽衣舞》的简称,唐代著名法曲。
歌遍彻:唱完大曲中的最后一曲。
唐宋大曲系按一定顺序连接若干小曲而成,又称大遍。
其中各小曲亦有称“遍”的。
一说遍、彻都是称曲调中的名目。
据王国维《宋元戏曲史》云:“彻者,如破之末一遍也。
”香屑:香粉,香的粉末。
一说指花瓣,花的碎片。
如许昂胃《词综偶评》:“疑指落花言之。
”阑干:栏杆。
用竹、木、砖石或金属等构制而成,设于亭台楼阁或路边、水边等处作遮拦用。
情味:犹情趣。
赏析:此词是李煜于南唐全盛时期所创作的一篇代表作。
词的上片主要写春夜宴乐的盛大场面。
首句突出描绘“晚妆初了”的嫔娥们的盛妆和美艳,由此写出作者对这些明艳丽人的一片飞扬的意兴,同时从开篇即渲染出夜宴的奢华豪丽。
继之两句宴乐开始,歌舞登场,作者极写音乐的悠扬和器物的华美。
古诗玉楼春·戏赋云山翻译赏析《玉楼春·戏赋云山》作者为宋朝文学家辛弃疾。
其全文如下:何人半夜推山去,四面浮云猜是汝。
常时相对两三峰,走遍溪头无觅处。
西风瞥起云横度,忽见东南天一柱。
老僧拍手笑相夸,且喜青山依旧住。
【前言】《玉楼春·戏赋云山》是宋代大词人辛弃疾的作品。
作者于公元1196年徙居铅山(今属江西),此词作于他居住瓢泉寓所期间。
这首词虽然题为“戏赋云山”,但所著力描述的不过是一种自然现象的瞬息万端的变化,但字里行间似乎寄寓着词人这样一个信念:虽然坚持抗金北伐的力量,多次受到投降派的排斥和打击,但是,就像大雪压不垮青松一样,这股抗金力量不仅不会消亡,反而会逐渐强大,成为国家的中流砥柱。
【注释】⑴“何人”两句:推山,把山推走,此写浮云遮山。
《庄子·大宗师》:“藏山于泽,谓之固矣。
然而夜半有力者负之而走,昧者不知也。
”黄庭坚《次韵东坡壶中九华》诗:“有人夜半持山去,顿觉浮岚暖翠空。
”⑵常时:平时。
⑶无觅处:遍寻不见。
⑷瞥起:骤起。
云横度:浮云横飞。
⑸天一柱:天柱一根,即指青山。
⑹住:在这里。
【翻译】什么人在半夜把山推走了?抬头看四面都是浮云,猜想是浮云干的。
平常相对而视的几座山峰,现找遍河边却寻不到它们在哪里。
西风猛然吹起,浮云飘动,忽然看到东南方向有一座擎天高山。
老僧拍看手笑着夸赞,还在高兴青山依旧在这里。
【鉴赏】开首两句点题。
上句设问,下句作答,这比直说青山被浮云所遮盖,更耐人寻味。
而且,由于用了拟人手法,还大大密切了物我关系,使读者仿佛看到了词人那种翘首凝望、喃喃自语的情态。
起句用典,《庄子·大宗师》云:“夫藏舟于壑,藏山于泽,谓之固矣,然而夜半有力者负之而走,昧者不知也。
”庄子这段话是为抒发他有藏必亡的虚无观点立论的。
后来黄庭坚《次韵东坡壶中九华》诗曾用其字面,句云:“有人夜半持山去,顿觉浮岚暖翠空”以作者的词句同黄氏的诗句相比较,黄氏的“持”字径从《庄子》语中“负之而走”的“负”字而来,稍显得拘泥朴实;而词人的“推”字,则显得空灵巧妙,更切合青山被浮云所笼罩的景象。
晏几道《玉楼春》全词翻译赏析导读:这首词抒写惜花伤春的情意,文笔清劲。
开头两句沈痛之至,“大声疾呼,直怨东风,东风又作无情计”,可见怨风之甚。
玉楼春晏几道东风又作无情计,艳粉娇红吹满地。
碧楼帘影不遮愁,还似去年今日意。
谁知错管春残事,到处登临曾费泪。
此时金盏直须深,看尽落花能几醉。
【译文】东风又施行着无情的心计,娇艳的红花被它吹落了满地。
青楼上珠帘透入落花残影遮不住零星愁,犹如去年今日又惹伤春意。
谁知误管了暮春残红的情事,到处登山临水竟耗费我多少春泪。
金杯美酒,此刻只求痛深举杯,直把落花看尽,人生在世,青春短暂,有多少欢乐,还能有几次陶醉!【注释】①艳粉娇红:红粉,胭脂和铅粉,女子的化妆品,代指美人,此处借喻花朵。
②直须:就要③金盏:酒杯的美称。
④直须:只要、就是要。
宋时口语。
【赏析】《玉楼春·东风又作无情计》由晏几道创作,被选入《宋词三百首》。
这是一首伤春惜花遗恨之作。
上阕写东风无情,践踏粉红,开头二句立意新颖,用拟人手法将东风吹落百花说成是有意布设的“无情计”,巧妙地表达出对无情东风的怨恨。
“帘影”本“不遮愁”,此处这么说,强调愁的无处不在;“还似去年今日”从时间着笔,两句表达春愁的深度和广度。
“谁知”句让开一步,“到处”句进逼一层,明写后悔伤“春残”而“费泪”是“错管”闲事,实际强调“费泪”的无可奈何及对“春残”的.无法抗拒。
最后句写以借酒浇愁作解脱。
这首词抒写惜花伤春的情意,文笔清劲。
开头两句沈痛之至,“大声疾呼,直怨东风,东风又作无情计”,可见怨风之甚。
一“又”字,与子野词“残花中酒,又是去年病”之“又”字同妙。
“艳粉” 句,即东风所摧残之落花。
“碧楼”两句,言隔廉见花飞零乱,景亦至佳。
“还似”与“又”字相应,引起去年今日之情景。
“谁知”两句,自怨自悔,皆因伤极而有此语。
“春残”从“艳粉”来;“到处”从“去年”来。
“碧楼”二句语气转为委婉,涵义隽永,言简意繁,表现了作者年年伤春而又无处可避春愁的感情。
玉楼春·戏赋云山原文|翻译及赏析
创作背
公元1196年(宋宁宗庆元二年),辛弃疾由于上饶(今属江西)带湖寓所毁于火,遂徙居位于铅(今属江西)东北境的期思渡别墅。
那里有一汩清泉,其形如瓢,词人因名之为瓢泉。
这首词就是作者居住在瓢泉寓所期间写成的。
内容如题,乃吟咏云山之作。
作品鉴赏
开首两句点题。
上句设问,下句作答,这比直说青山被浮云所遮盖,更耐人寻味。
而且,由于用了拟人手法,还大大密切了物我关系,使读者仿佛看到了词人那种翘首凝望、喃喃自语的情态。
起句用典,《大宗师》云:夫藏舟于壑,藏山于泽,谓之固矣,然而夜半有力者负之而走,昧者不知也。
庄子这段话是为抒发他有藏必亡的虚无观点立论的。
以作者的词句同黄氏的句相比较,黄氏的持字径从《庄子》语中负之而走的负字而来,稍显得拘泥朴实;而词人的推字,则显得空灵巧妙,更切合青山被浮云所笼罩的景象。
可见,用典的巧拙,不在于能否师其字面,而在于能否即景会心,缘事而变化。
而四面浮云猜是汝句,何以用猜而不用知?盖知字判断的意味太浓,和起句的诘问语气不相搭配,且使此句也显得呆滞;而著一猜
字,不仅和起句的诘问语气相吻合,而且还使全韵灵动活泼,声情若掬。
歇拍一韵紧承前韵,通过描述自己寻觅常时相对两三峰的行动和走遍溪头无觅处的结果,进一步证实青山被浮云所笼罩,并隐然透露出词人的遗憾心情。
词人为什么如此执着地寻觅常时相对的青山?因为青山是他闲居瓢泉期间的知音,也是他光明磊落的人格的真实写照。
新葺茆檐次第成,青山恰对小窗横。
(《浣溪沙瓢泉偶作》)青山意气峥嵘,似为我归来妩媚生。
(《沁园春再到期思卜筑》)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情与貌,略相似。
(《贺新郎甚矣吾衰矣》)可见词人对青山的感情是多么深厚,怪不得他要殷勤寻觅呢。
词的上片写青山被浮云遮覆的忧虑,下片则写重睹青山的喜悦。
下片两句笔锋一转,景象突然一变:西乍起,浮云飘散,忽然看见平时与之相亲相爱的青山象擎天巨柱一样,岿然耸立在东南天际。
说写词人重睹青山的喜悦,可又没有直接描写,而是通过上句的瞥起和下句的忽见,来表现作者在刹那间的感情变化。
如果说下片一韵着重写浮云散而青山见的自然景观须臾间的变化的话,那么结拍一韵还不该直接抒写重睹青山的喜悦心情吗?作者偏不这样,而是宕开笔墨,描写了一个老僧看到青山依然挺立东南天际时的欢快举止和情态,通过老僧之喜来映衬词人之喜。
这样写不仅多一层曲折,而且还丰富了词境,说明热爱青山、关心青山是否依旧的,正大有人在,那老僧即其一例也。
这首词虽然题为戏赋云山,但词人对他吟咏的对象并未作十
分精细的描绘和刻划,而是抓住自然界客观景物的倾刻变化,以轻快明朗的笔调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寓意深刻,并非平淡之叹。
这首小词的格调明快疏朗,清新活泼,反映了词人落职闲居期间积极乐观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