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份体育期刊《体育界》创刊号赏析
- 格式:pdf
- 大小:146.13 KB
- 文档页数:2
2015年第7期一、我国体育类报纸的发展历史和现状1958年9月1日,新中国第一份体育类报纸《体育报》(《中国体育报》的前身)在京创办,标志着我国体育类媒体的正式起航。
八十年代之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我国体育运动也随之发展壮大起来:从1984年许海峰为中国人争取到第一块奥运金牌开始到1990年第一次承办亚运会,再到1994年中国足球甲级A 组联赛实现职业化,以及1995年中国篮球实现职业化,10年间,我国体育事业在国内外都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
国内体育赛事的蓬勃兴起以及中国运动员在国际赛场上不断斩金夺银的出色表现推动了我国体育媒介的发展,体育类报纸也在此时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1985年到1995年10年间我国体育类报纸由最初的2家猛升到42家,《球迷》、《球报》、《足球》、《体坛周报》等体育类报纸纷纷创刊。
伴随着体育报刊数量增加的是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并呈现出“马太效应”,到了21世纪初,我国体育报刊呈三足鼎立之势——《体坛周报》、《足球》和《南方体育》占据着中国体育类报刊的大部分市场份额,其中《体坛周报》更是处于完全领先的市场地位。
但21世纪初我国体坛发生了诸多负面事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体育媒介也受到了影响。
2002年韩日世界杯上,国足在小组赛中连输三场,一球未进,惨败而归。
世界杯之后中国足球联赛爆发出了假球、黑哨、赌球等事件,让球迷一再失望,甚至出现了“珍爱生命,远离国足”之类的标语口号,球迷远离了赛场,球市迅速萎缩。
由于足球报道是体育报纸的重要内容,体育报纸也逐渐无人问津,继而是整个体育媒介的萧条。
2005注定是中国体育报纸的黑暗一年,这年8月,创刊于1988年,拥有17年历史,辉煌一时的《球报》宣布休刊,《南方体育》也在同月宣布休刊。
曾经无限风光的《足球》也日渐式微,最后只剩下《体坛周报》一枝独秀。
此后,一些地方也有新的体育报刊陆续创刊,如《扬子体育报》、《东方体育日报》、《篮球先锋报》等,但是《体坛周报》已经确立了体育纸媒市场的霸主地位,其他新兴体育报纸已经无法掀起更大的波澜。
浅析体育新闻发展历程标签:体育新闻;发展;未来1体育新闻的发展历程1.1体育新闻的自在时期(1840年之前)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之前的体育新闻是初始的形态,我国传统文化里基本没有关于体育的“新闻认知”,新闻史学家考据在唐代出现了近似公布消息的部门,其最重要的任务是传送边关战事与情报等,关于体育活动等文娱休闲没有太多涉及。
尽管书籍、诗歌中存在着体育活动的出现,但是更多的是对体育信息的传播,而在古代体育信息传播过程中,我们也必须承认其中含有“新闻意义与价值”的内容,这也是体育新闻的萌芽。
这是一个固然有一定理性但是却没有目的的自由发展时期。
1.2体育新闻的传入时期(1840年-1909年)到了清朝末期,跟随着“西学东渐”的潮流,我国也渐渐萌芽了新闻传播业,然而其基本上是西方人根据西方的形式筹办起来的。
这时候所关注的体育活动大部分都是在“洋人”眼中有价值的事物。
不管是《上海新报》、《时报》中的体育报道,还是《申报》这种中国近代历史以来最成功的商业报刊,大部分都是以西方传入的体育为主,这一时期无论是报刊的管理、出版还是报刊体育的内容都是以西方传入的方式而进行,所以称之为“传入时期”。
1.3体育新闻的凝变发展时期(1909年-1949年)体育教育家徐一冰于1909年留日回国,并在上海创立了《体育界》,這是目前被广泛认可的我国创办最早的体育专业报刊,由于中国人办报热情激昂,体育传播的意识加强,体育新闻报导在报刊中时常出现,公众也都接受了体育新闻,这一阶段还有了专业的体育新闻工作人员,创立了体育新闻记者的机构。
由于《体育界》的开办,体育新闻的传播变成了一种延续的现象,这种传袭和承继恰恰是体育新闻继承性的首要标志,而体育新闻的继承性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体现的为相对稳定,所以这一阶段被称为是体育新闻的“凝变时期”。
1.4体育新闻的拓展时期(1949年-1993年)新中国成立后,体育报道开始在和谐安定的环境中展开新的发展,印刷媒体是体育新闻传播的主要渠道,与此同时,以通讯社、广播、电视等媒介为载体的体育新闻也有了新的转变。
浅析体育新闻传播方式的历史演变的论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浅析体育新闻传播方式的历史演变人类的历史其实也是一部传播史,从最初的口耳、肢体相传到后来的烽烟、旗鼓传讯,再到后来的甲骨文、竹简,直至近现代的印刷品、广播、电视,乃至新兴的网络、新媒介等,人类传播的历史在不断地更新和演进,而体育新闻正是这部传播史的内容之一。
一、体育新闻的最原始形式——口语传播语言的产生是传播史上的第一个里程碑。
在古代没有出现其他传播方式之前,口语相传成了最普遍,也是最有效的传播方式。
一传十、十传百,包括体育活动信息在内的人类活动内容就这样相传到今天。
为了及时传递信息而连续奔跑了40多公里的马拉松故事,就是口语传递信息的最著名例子。
二、图画文字传播文字的出现是人类传播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
图画是文字的早期形式,一个人形手持弓箭就示意为狩猎活动。
象形文字是最为形象地描述体育活动的载体,狩猎、划船、游泳、攀爬这些体育活动在原始的象形文字都找到身影。
公元前1世纪古罗马帝国颁布的“每日纪闻”,以及民间流行的“新闻信”是现在已知最早的文字新闻,他们记录并传播了当时政府命令、战争状况、宗教祭祀、体育活动等等。
三、印刷品传播(一)报纸世界上最早的新闻印刷品出现在公元11世纪的中国宋朝,当时在大街出售一种称作“小报”的新闻性作品,上面报道有新近发生的新闻事件,诸如军事战争、节日庆典、祭祀活动等。
还有1482年德国的《土耳其侵犯欧洲新闻》、1493年西班牙的《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这些都是最古老的新闻报纸。
我国体育报纸的出版约在20本文由收集整理世纪20年代之后,如上海出版的《新闻报》,专门出特刊宣传报道国内外的体育比赛。
(二)期刊杂志由于期初的新闻报纸只是一张简单的传单,随着印刷术的发展,定期的期刊杂志也慢慢形成了。
从时间看,世界上最早的定期刊物诞生于德国,《观察周刊》是德国定期刊物的开端。
“德绍五项”体操|:跑步、跳高、攀登、平衡、负重一、现代体育的三大支柱(三大运动体系或三大基行)?(1)德国体操杨氏体操体系费里德里希·路德维格·杨“德国国民体操之父”施皮斯体操体系瑞士人:阿道夫·施皮斯德国“学校体育之父”(2)瑞典体操佩尔·亨里克·林瑞典文学家诗人“瑞典体操之父”(3)英国的户外运动拉格比公学的校长“托马斯·阿诺德”二、建国后新体育的思想内涵?毛泽东给全国当时第一份体育杂志题写书刊名时送来了“新体育”三个大字。
(1)“体育为人民服务”是新体育思想的本质和核心。
(2)“增强人民体质”是体育的根本目标。
(3)强调思想教育是“新体育”的重要任务(4)“新体育”强调体育的政治性。
三、奥林匹克——顾拜旦对体育的贡献?(1)奥林匹克五环旗从左至右颜色:蓝、黄、黑、绿、红(2)格言:更快更高更强(3)口号:参与比获胜更重要(4)奥林匹克运动员宣誓(5)奥林匹克究章四、清末民初之初学制改革与体育的联系年份史称文献与体育有关内容1902—1903 壬寅—癸卯学制《钦定学堂章程》《奏定学堂章程》体操科——兵式体操1912—1913 任子—癸丑学制《学校系统改革方案》双轨制(1)课堂—兵式体操(2)课外—现代体育1922—1923 壬戌学制《学校系统改革方案》《新学制课堂标准纲要》体操科现为体育科废除兵操以现代体育为主五、有、、、、、之父称号的体育家?(1)夸美纽斯“学校体育之父”古茨穆斯“近代体育之父”(2)费里德里希·路德维格·杨“德国国民体操之父”(3)瑞士人阿道夫·施皮斯德国“学校体育之父”(4)佩尔·亨里克·林“瑞典体操之父”(5)哈维英国“现代生理学之父”(6)顾拜旦“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之父”六、中国参奥(1)旧中国参奥1932年第十届美国洛杉矶刘长春参加1936年第十一届德国柏林50人代表团仅符保卢撑杆跳通过及格进入第二1948年第十四届英国伦敦33人五项未取得名次(16届冬奥会叶乔波零的突破)(2)新中国参奥1949 新中国成立1952年五星红旗第一次升起在奥运会场1958年布伦戴奇担任国际奥委会主席期间董守义拒绝与其合作因此逐出(1956——1972年的5届奥运会由台湾参加)1979年11月26日基拉宁(重返奥林匹克)担任国际奥委会主席期间在洛桑恢复了中国奥委会的决议、台湾作为我国的地方性组织,(1980年中国抵制苏联出兵阿富汗没有参加莫斯科奥运会)(1916年6届、1940年12届、1944年13届中断)从1984——2012中国共参加8届奥运会1984年23届美国洛杉矶15金4名“零”的突破1988年24届韩国汉城5金11名遭遇挫折1992年25届西班牙巴塞罗那16金4名卷土重来1996年26届美国亚特兰大16金4名更上一层楼2000年27届澳大利亚悉尼28金3名历史性突破2004年28届希腊雅典32金2名再现辉煌2008年29届中国北京51金1名新的起点2012年30届英国伦敦38金2名七、有著作的体育医学人士?(1)魏晋隋唐时期颜之推《颜氏家训》陶弘景《千金方》《养性延命录》巢元方《诸病源候论》(2)宋元明清调露子《角力记》戚继光《纪效新书》《练兵实纪》颜元《学乐录》《学射录》(3)华佗《五禽戏》、伊本西纳《医典》、卡斯底格朗《宫廷人物》、赖纳克尔《论健康》法伯尔《竞技术》、美尔库里亚里斯《体操术》、夸美纽斯《母育学校》约翰洛克“三育并重”《政府论》《人类理解论》《教育漫话》古茨穆斯《静体操》《游戏》费里德里希·路德维格·杨《德意志体操数》阿道夫·施皮斯《体操系统》《学校体操教本》佩尔·亨里克·林《体操的一般原理》《瑞典体操》卢梭《爱弥儿》《社会契约论》斯宾塞《教育论:智育德育利体育》哈勒《生理学纲要》戈·格里菲斯《运动心理学》顾拜旦《体育杂志》毛泽东《体育之研究》梁启超《中国之武士道》麦克乐《体育季刊》《分级器械运动》菲特《体育辞典》《体育百科全书》格特勒《人体测量学》哈维《动物的新西运动及解剖学研究》知识点:(1)“体育”来源于卢梭《爱弥儿》 1762年(2)奥运会田径项目中连得四金美国 1936 欧文斯 1984 刘易斯(3)中国傅云龙最先接触“体操”一词(4)中国围棋最高水平聂卫平(5)体育起源于劳动多流:模仿、游戏、军事、宗教(6)弓箭和巫术化身体活动的出现是原始体育形成的主要标志(7)原始娱乐活动:舞蹈、游戏、击壤、踏鞠、弈棋(8)古埃及人对体育的主要贡献之一是球戏(原始体育的特征:模糊性、神秘性、朴素性、平等性、地域性)(9)古代印度体育的内容:瑜伽和保健书、舞蹈、摔跤拳击、棋类游泳其他活动(象棋游戏称作“恰图兰格”即“四方阵”或“四角”)(10)蒙古赛会:摔跤、射箭、骑马(11)六艺:礼乐射御书数(12)公元前776——公元394古代奥林匹克机电宫举行了293届历时1168年(13)骑士七技:骑马、游泳、投枪、击剑、狩猎下棋和吟诗(14)奈史密斯1891年发明篮球运动。
周文渊评论作品赏析作者:杜小洋来源:《广告大观》2019年第07期近日,笔者有幸搜集和研读了周文渊各个时期的体育评论等各种文章,对他个人、评论风格以及作品意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周文渊1984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经济学系,1980年代末起为《体坛周报》撰稿,1998年2月正式加入“体坛”担任专职记者,2000年后任“体坛”编委兼首席评论员。
在体育传媒多年的耕耘和摸爬滚打,他的文章已经自成一派,他的观点某种程度上代表着体育传媒界的风向标,挑剔质疑、一语中的而力透纸背的评论风格读来让人颇有几分醍醐灌顶的味道。
在此,笔者着重研读了他在1995年到2002年这一时间阶段的作品,选择了于2002年先后发表的《草莽时代的职业足球》与《〈21世纪体育〉尝试苦涩》,以及他的一篇颇为经典的足球评论《朝鲜将一场不胜、一球不进、一分不得》。
这几篇作品,前两篇核心思想中渗透着作者对体育传媒市场化进程中出现的种种现象与问题的思考,其中包括热血传媒人与冷面资本之间的矛盾瓜葛,以及对我国足球运动90年代以来数十年的职业化历程的反思,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在赏析这些作品之前梳理下90年代以来中国体育传媒的市场化进程以及资本与足球、与传媒、与权力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及其本质。
所谓传媒市场化是指中国传媒在70年代末以来发生的种种变革,本质是媒介个体日益作为一种特殊企业进入市场,成为整个市场体系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
进入90年代,传媒市场化全面展开,伴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媒介市场化步伐明显加快了。
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媒介面向市场,实行企业化管理,逐步走上了健康的道路。
由此开始,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目光投向媒体,纷纷在传媒业这片热土上进行产业投资与资本投机。
与此同时,中国足球运动也开始走上职业化的道路。
以上内容,周文渊在其作品中都有所提及,这一时期的时代大环境也造就了他的作品。
周文渊的这几篇文章风格鲜明,一脉相承,深深地打上他的个人烙印。
探讨建国初期劳卫制浮沉对阳光体育运动的启示1 引言我国第一个体育制度——劳卫制(《准备劳动与卫国体育制度》的简称),是建国初期从苏联移植过来的。
劳卫制主要是指按照年龄组别,制定各运动项目达标标准,经过等级测试,来促进国民特别是青少年积极参加各项体育运动,以提高身体的体力、耐力、速度和灵敏等素质,是社会主义教育的有力武器,是为战争服务的。
如今,阳光体育运动为遏制青少年持续20 年的体质下降,就是要“借鉴劳卫制[12]”。
那么,当年劳卫制的移植,是在什么背景下,移植过程如何,有什么结果,表现什么特征?对阳光体育运动的启示是什么?本文从制度移植角度,对劳卫制移植的思想基础、移植阶段、移植特征进行初步讨论。
这将有助于我们更加透彻了解建国初期学校体育制度的原点情况,对现阶段我国学校体育制度的完善也有借鉴意义。
2 劳卫制移植理论背景2.1 思想基础劳卫制移植的思想基础,从建国初期党和国家的重要文件以及中央领导人的言行中可见一斑,以上可以看出,建国初期,党和国家领导人,从绝对高度关心国民,特别是青少年的体质,并强调体育事业要向苏联老大哥学习,而苏联老大哥的体育法宝就是劳卫制。
2.2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集中到一点就是“激情燃烧的岁月”——建设祖国和保卫家园。
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政治上,建国初期的政治意识非常强,政治气氛十分浓烈。
表现在对国家的无比热爱,对党的无比忠诚。
这是国家主义、集体主义表现的最好时期。
而个人,常常被缩小到微弱地位。
这样,党和国家得到极大的信任,只要是党和国家发布的政策以及作出的决议,很容易得到广大人民的拥护和执行。
二是经济上,劳动建设持续火爆。
从革命到建设转型的建国初期,经济上是一穷二白,但是,广大人民参与劳动建设的热情,各个领域的光荣的劳动事业在党的领导下十分火爆。
三是外交上,帝国主义继续坚持对华敌视态度,采取军事包围、经济封锁等孤立手段。
美帝国主义又发动侵略朝鲜的战争,把战火烧到我国边境,并派兵插足我国领土台湾。
中国体育新闻传播发展一.概况:体育新闻的起源及特征1.体育新闻的起源虽然新闻界对新闻的定义存在着某些分歧,但是陆定一所说的“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已经获得了多数人的认同。
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先有事实,后有新闻。
对于体育新闻而言也是如此,先有体育实践,然后才有体育新闻。
在原始的部落生活中,孕育着“体育”因素的基本技能和基本身体活动,不可能被看作是“体育”,因此也不可能有体育新闻的传播和报道。
公元前776年古希腊召开的第1届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中第1次传播优胜者的记录和名声,可以看作是最早出现的体育新闻,尽管有着293届历史的古奥运会除了一些文物和考证所留下的优胜者的遗迹以外,并没有留下当时体育新闻的记载。
据国外报刊史学家的考证,外国的报业16世纪中叶在欧洲开始出现,最早在德国,以后在荷兰、英国、法国、瑞典等地逐渐流行,当时主要反映政治动态和宗教传播,至于有否体育内容已无可查考。
近代体育新闻的倡导者是美国新闻事业家约瑟夫·普利策,他于1883年买进纽约《世界报》以后,着手改革,形成近代报业的雏形。
普利策掌握读者脉搏的跳动,首先成立了体育编辑部,配备专职体育记者,发表体育消息。
到19世纪末,美国报纸都有体育新闻,以后又专门开辟了体育版面。
中国的体育新闻起步与国外相比,则要晚二、三十年,但是它有自身的发展过程。
随着闭关自守的封建社会的瓦解,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方的教育、文化同时进入了中国,现代教育从不同角度渗透到各个角落。
辛亥革命前后,孙中山、蔡元培、秋瑾等都积极宣传体育;五四运动前后,毛泽东、周恩来、陈独秀、恽代英发表倡导现代体育的文献。
目前可以看到的,最早的是1916年6月,恽代英发表的《学校体育之研究》;1917年,毛泽东在《新青年》上发表的《体育之研究》;周恩来在编辑天津南开校刊时,发表了79篇体育消息和报道。
最早出现的体育刊物,是由留日学生徐一冰主办的《体育杂志》,以后又陆续出现了《体育周报》、《体育季刊》、《浙江体育》、《勤奋体育月报》等刊物,这些刊物杂志对宣传和报道体育界的重大事件都作出了不少贡献。
追忆伍绍祖“冠军摇篮”题词的前前后后2019-10-289⽉18⽇,曾长期担任中国体育部门⼀把⼿的伍绍祖,⾛完他⼈⽣最后⼀步。
伍绍祖的离去,使南通体育⼜⼀次成为众⼈的关注焦点。
1989年12⽉⾄2000年4⽉18⽇为中国体育“伍绍祖时代”,这11年,正是南通体育实现历史性跨越的⼀段时期。
上世纪九⼗年代举⾏的两届奥运会,林莉、葛菲先后技压群芳,林莉实现了南通奥运会⾦牌零的突破,葛菲的成功使南通奥运军团在全省开始处于领先地位,这段时间她俩和赵剑华、李菊、黄旭和季磊等名将先后29次夺得世界冠军。
“那段⽇⼦,是南通体育的第⼀个黄⾦时期。
值得⼀提的是,南通‘世界冠军摇篮’这⼀美名,就是伍祖绍当年来通考察时的题词,这⼀题词对南通体育⼯作者起到很好的鞭策和⿎励作⽤,成为南通体育在国内外⼤赛实现⼀个⼜⼀个辉煌的助⼒器。
”孙淼动情地说。
⽬前担任致公党南通市委驻会副主委的孙淼,曾在南通体育部门浸淫多年,去年调到致公党南通市委⼯作前,⾝份是市体育局副局长,“伍绍祖来南通视察时,我是南通市⼉童业余体校校长,伍主任当时考察市⼉体校的情景,⾄今历历在⽬。
”“伍绍祖是1995年10⽉下旬的⼀天傍晚来到市少体校的,当时他是借第三届全国城市运动会在南京召开之机,抽出时间到江苏⼀些城市考察的,在南通陪同他考察的领导有时任省体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徐荣⽣,时任市政府副市长李炎等。
”孙淼回忆道。
伍绍祖在南通考察了两天。
第⼀天下午赶到南通后,先后赶到市运动学校、市⼉童业余体校看望教练员、运动员。
来到市⼉体校,伍绍祖先在会议室听取时任校长孙淼的汇报,孙淼介绍了市⼉体校多年来业余训练的开展情况和培养输送后备⼈才的做法,得知这所学校先后培养出吴健秋、赵剑华、林莉、葛菲等世界冠军时,伍绍祖禁不住连连点头:“南通体育训练的条件不是很好,但效果却很好,出了6个世界冠军,值得总结。
”伍绍祖认为,训练的基本条件得到保证后,需要的是艰苦奋⽃的精神,艰难困苦,⽟汝于成。
挖掘传播体育的深层价值作者:涂晓东来源:《新体育》2016年第04期上篇:《新体育》的“前生今世”曾经“一骑绝尘”的新中国第一本体育杂志《新体育》,已经走过66年风风雨雨,几代人接力,几代人呕心沥血,为几代读者倾情奉献了整整800期精神大餐。
她见证了中国体育的光荣与辉煌,是中国体育的忠实记录者,是体育精神的执着传播者。
作为在中国体育报业总社(集团)工作了12年的“老人”,我为这本集团主刊的光荣与辉煌而骄傲!从创刊之日起,《新体育》便致力于打造中国最权威的体育杂志,尽管“文革”期间曾休刊5年,但传播体育精神和正能量的追求和努力始终未变。
1952年6月10日,毛泽东同志为新中国体育工作题写了“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
《新体育》以整页的篇幅刊登这一题词,突出宣传了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最高宗旨,明确了新中国体育事业的根本目的和发展方向。
1981年11月16日,中国女排在日本大阪夺得第三届女排世界杯冠军,而详细记载这一历史性时刻的全景式报道:傅溪鹏的《会当凌绝顶——世界杯赛中国女排夺冠记》、何慧娴的报告文学《拼搏》,以及现场实录《郎平日记》,就登载在这一年第12期的《新体育》上。
从此,女排精神传遍神州大地,其蕴含的意义远远超越了体育的范畴,深深扎根在中国人的心中,化作浓浓的解不开的情结,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
同样,女排精神就像一道血脉,在一代代女排姑娘们身上流淌、延续。
2015年7月16日,在香港参加世界女排大奖赛的中国女排姑娘们正在和泰国女排进行赛前热身,可能是DJ失误,现场突然放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女排姑娘们听到国歌响起,纷纷停止训练,转向国旗方向,肃立行注目礼。
看了女排队员的表现之后,网友们纷纷点赞:——“为什么我们这么爱女排,这就是最好的理由!”——“这个DJ无意识地测试了一下女排姑娘们的基本素养,全部合格,小惠满分!”——“看得我哭了!”……2015年9月6日,中国女排姑娘们再度登上世界冠军领奖台!此时,姑娘们做出一个出人意料的举动,大家在领奖台上举起了惠若琪、徐云丽和杨方旭三名缺席队友的球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