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包虫病的并发症
- 格式:docx
- 大小:15.49 KB
- 文档页数:1
肝包虫病的诊断标准:
第一,流行病学史,患者有在流行病地区居住史,或者旅游史,曾经养过或者接触过家犬,有野外工作,或者和狐狸的接触史,接触过狐狸尸体,皮毛等。
第二,临床表现,首先囊性的包虫病,早期没有任何症状,往往是在影像检查中发现,肝囊型包虫病,有肝区的隐痛,上腹的饱胀感,消化不良等;胃囊型的包虫病,可以出现胸部的隐痛,刺痛、胸闷,有时候还可以随痰液,咳出粉皮样的,内囊碎片,或者是子囊;如果是泡型包虫病,可以出现肝功能的损害,肝脏可以触到硬结节,发生转移的时候,在其他的病灶还可以出现该病灶,所在脏器的各种并发症。
影像学检查,在包虫病的诊断上,有重大价值,肝包虫病是以B超检查为,主要手段,同时还可以做CT检查。
另外还可以做实验室的检查,实验室的检查主要是检测,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或者是检测血清中的特异性,循环抗原,或者是免疫复合物。
专科护理查房:肝包虫病内容:简要病史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出院宣教病肝包虫:本病是牧区常见的寄生虫病,绝大多数因误食犬绦虫卵,在胃,十二指肠内孵化成六钩蚴后,经门静脉至肝脏发育成包虫囊肿。
少数系由泡状棘球绦虫的蚴虫所引起的泡状棘球蚴病。
肝包虫侵犯右叶最多,左叶和左右两叶者均较少。
男女比例:2:1,年龄20——40岁,临床分为两种类型:单房性包虫病和泡性包虫病。
肝包虫主要的并发症是囊肿破裂,其次是继发细菌感染。
如肝顶部巨大包虫可使膈肌抬高,影响呼吸。
肝门部包虫可压迫门静脉和胆道,引起梗阻性黄疸,脾肿大,腹腔积液。
肝左叶包虫压迫影响食欲。
1.简要病史:患者包平娃,男,46岁,于2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腹不适,伴恶心无呕吐,,同时发现又上腹包块,大小约6*5厘米,无头痛,无胸闷气短,无头晕头痛,患者随到甘肃省建筑职工医院查腹部彩超示:1、肝矢状部多房囊性包块,考虑肝包虫可能性大。
2、左肾小囊肿。
核磁示:肝实质及腹腔内站位性病态,考虑肝及腹腔包虫病,患者自服中药后症状无缓解,此后患者右上腹包块缓慢增大,患者为求治疗进一步诊治于11日来我科以肝包虫病收位。
积极完善相关检查,无手术禁忌症,于2011年10月20 日在麻下行肝门部巨大包虫内囊摘除术,外囊大部分切除,肝左右叶,肝右叶包虫内囊摘除术,网膜填塞,T管引流术,腹腔引流术,现术后14天。
于11月1日好转出院。
2.术前评估:健康史和相关因素:患者包平娃男,46岁,岷县人,农民,以养牛为生。
患者病程中神清,精神可,饮食及睡眠可,无全身皮肤及巩膜黄染,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变化,腹平坦,腹软,有压痛,无反跳痛及腹肌紧张,肝,脾肋下未触及,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大约4次/分,行相关检查,离子,肝2,常规等。
其中:总胆红素46.6umol/l,直接胆红素7.9umol/l 间接胆红素38.7umol/l。
于10月12日行B超肝包虫(多发),胆,胰,脾双肾未见异常。
包虫病【摘要】:包虫病或称棘球蚴病(echinococciosis),是人感染棘球绦虫的幼虫(棘球蚴)所致的慢性寄生虫病。
本病的临床表现视包虫囊部位、大小和有无并发症而不同。
长期以来,包虫病被认为是一种人兽(畜)共患寄生虫病,称之为动物源性疾病,惟近年来流行病学调查表明,称之地方性寄生虫病;在流行区带有职业性损害的特点,被列为某些人群的职业病;从全球范围讲,包虫病为少数民族或宗教部落所特有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
【关键词】:包虫病慢性地方性寄生虫病一、包虫病的病原学包虫病是由棘球属(Genus echinococcus)虫种的幼虫所致的疾病。
目前被公认的虫种有细粒棘球颖虫(Echinococcus granulosus)、多房棘球绦虫(E. multilocularis)、伏氏棘球绦虫(E. Vogeli Rausch)、少节棘球绦虫(E. oligarthrus)。
其形态、宿主和分布地区略有不同,以细粒棘球绦虫最为常见。
细粒棘球绦虫长仅1.5~6mm,由一个头节和3个体节组成。
成虫寄生于狗的小肠内,但狼、狐、豺等野生动物亦可为其终宿主。
虫卵呈圆形,有双层胚膜,其形态与带绦虫虫卵相似,对外界抵抗力较强。
当虫卵随狗粪便排出体外,污染牧场、畜舍、蔬菜、土壤和饮水,被人或羊等其他中间宿主吞食后,经胃而入十二指肠。
经消化液的作用,六钩蚴脱壳而出,钻入肠壁,随血循环进入门静脉系统,幼虫大部被阻于肝脏,发育成包虫囊(棘球蚴);部分可逸出而至肺部或经肺而散布于全身各器官发育为包虫囊。
狗吞食含有包虫囊的羊或其他中间宿主的内脏后,原头蚴进入小肠肠壁隐窝内发育为成虫(约经7~8周)而完成其生活史。
多房棘球绦虫的终末宿主以狐、狗为主,幼虫(包球蚴)主要寄生在中间宿主啮齿动物或人体的肝脏。
二、包虫病的流行病学本病呈全球性分布,主要流行于畜牧地区,在中国以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内蒙、西藏、四川西部、陕西为多见。
河北与东北等省亦有散发病例。
包虫病防治知识一、什么是包虫病包虫病是一种由绦虫的幼虫引起的寄生虫病,主要通过食用感染了幼虫的动物肉类或接触感染源而传播。
该疾病在全球范围内都有发生,并且造成了严重的健康问题和经济损失。
二、包虫病的症状1.肝包虫病:患者可能会出现上腹部不适、腹胀、消化不良等消化系统问题,以及黄疸和肝功能异常等肝脏问题。
2.肺包虫病:患者可能会出现咳嗽、气喘、胸闷等呼吸系统问题,以及发热和胸部不适等全身性反应。
3.其他类型的包虫病:根据感染部位不同,还可能出现其他类型的包虫病,如心包囊肿、脑囊肿等。
三、如何预防包虫病1.避免食用未经处理的动物内脏和肉类:尤其是野生动物(如野鸡、野兔)和草食性家畜(如牛、羊)的肉类,这些动物更容易感染包虫。
2.避免接触感染源:如土壤、草地和水源等可能存在包虫卵的地方。
3.加强个人卫生:勤洗手、保持环境整洁等措施可以降低感染包虫病的风险。
4.对家畜进行预防接种:通过对家畜进行预防接种和药物治疗,可以有效减少家畜感染包虫的概率,从而降低人类感染的风险。
四、如何诊断包虫病1.临床症状:根据患者出现的症状和体征,可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包虫病的可能性。
2.影像学检查:通过X线、CT等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观察到囊肿在身体内部的位置和大小等信息。
3.实验室检查:通过血液检测或囊液检测等实验室检查方法,可以确定是否存在包虫幼虫或抗体等信息。
五、如何治疗包虫病1.手术切除囊肿:对于较大的囊肿,常常需要进行手术切除,以避免囊肿破裂和脏器损伤等风险。
2.药物治疗:对于较小的囊肿或无法手术切除的囊肿,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来控制其生长和发展。
3.其他治疗方法:如经皮穿刺抽吸、射频消融等技术也可以用于治疗包虫病。
六、包虫病的危害1.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包虫病会对人类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等造成严重威胁,甚至可能导致死亡。
2.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包虫病在畜牧业和农业中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也影响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和进步。
肝包虫生活史
肝包虫是一种常见的疾病,是由细小的包虫体寄生在人体肝脏而
引起的。
肝包虫的生活史大致可以分成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人体内包虫体的发育阶段,包括虫卵孵化、幼虫形成、成熟虫体生成等过程。
肝包虫的感染途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通过进
食未煮熟的包虫感染寄生进人体内,另一种则是通过被狗和猪等主要
的包虫终宿主排泄的寄生虫卵进入人体内。
经过数周到数个月的潜伏期,包虫卵孵化并释放出幼虫,幼虫经过人体消化道进入肝脏,通过
穿孔将包虫囊进一步放大并形成成熟虫体,侵入肝内。
第二阶段是成虫在人体内生长发育,这一阶段的时间大约为6-8年。
成虫的生长发育过程主要是在包虫囊中完成,包虫囊内的液体供
给了成虫生长必需的养分和水分。
成虫生产卵后,卵在包虫囊内积累,随着时间的推移,包虫囊的数量和体积不断增加,给肝脏造成不同程
度的破坏和功能障碍。
严重的感染甚至可能导致肝衰竭、肝囊肿及其
他器官的包虫感染等并发症。
肝包虫是一种慢性寄生虫病,其感染率随着地理区域、年龄、种族、职业和生活习惯等因素有所差异。
预防包虫病的最好方法是加强
个人卫生习惯,不食用生熟不分的肉类、饮用洁净的饮用水,并定期
进行人体检查。
在治疗方面,手术切除和药物治疗是目前最有效的方法,早期治疗可以有效地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从而提高患者康
复率和生活质量。
肝包虫病的诊断作者:窦明睿等来源:《现代养生·下半月版》 2019年第3期【摘要】目的:将现有公认的肝包虫病的诊断方法进行归纳总结,为包虫病的临床诊断提供依据和支持。
方法:查阅目前国内外有关肝包虫病的诊断方式的文献,对肝包虫病的诊断方法进行归纳总结。
结果:包虫病早期一般无症状,发现已至晚期,对于包虫病,应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免疫学检查、分子生物学检查等综合评估。
结论:目前诊断肝包虫病的方法很多,最重要也是普遍应用的是影像学检查,在临床诊断及治疗中,应结合多种检查方法,以明确诊断。
【关键词】肝包虫病;诊断;进展肝包虫病是一种多见于畜牧地区的寄生虫病。
目前我国常见的有两种分型:囊性包虫病和泡型包虫病。
但因其临床症状往往不典型,影响学上与肝囊肿,肝癌等难以鉴别,给临床医生的诊断及治疗造成一定困难。
本文总结了国内外文献中关于此种病的诊断方法进展。
1 临床表现通常感染肝包虫病的患者多数都是畜牧区的农牧民或者在农牧区工作、生活、旅行过的人。
肝包虫病患者早期往往无明显症状,病情发展至一定阶段后,可出现右上腹隐痛、腹部包块、腹胀、食欲减退、消瘦、贫血等表现,随着病灶逐渐增大,会压迫肝组织及临近器官,压迫门静脉及胆道系统时可出现黄疸、腹水、脾大,如压迫膈肌会影响呼吸,压迫胃肠道会有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当病灶增大到一定程度时会发生破溃,进而会产生感染、发热等一系列并发症。
而泡型包虫病因其浸润性、外生性,类似恶性肿瘤样生长的特点,易向肝外系统如肺、脑等转移,故有“虫癌”之称。
因此,对包虫病的早期诊断非常重要。
2 影像学检查2.1 超声根据影像学表现不同,现将囊型包虫分为五型:单囊型(Ⅰ型)、多子囊型(Ⅱ型)、内囊破裂型(Ⅲ型)、实变型(Ⅳ型)、钙化型(Ⅴ型)。
从超声上来看,囊型包虫病往往有内、外两层囊壁,内囊是寄生虫自身的包膜,外囊是宿主因为免疫功能产生的屏障,两层之间有一定的间隙,所以会有”双壁征”表现。
肝包虫病护理注意事项发布时间:2021-05-07T16:02:14.823Z 来源:《护理前沿》2021年4期作者:赵丽辉[导读] 在农牧地区,肝包虫病是一种很常见的传染病,这是一种人和兽都会得的寄生虫疾病,一般有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典型症状,这类疾病对人体健康都很大的危害赵丽辉华西甘孜州人民医院四川康定 626000在农牧地区,肝包虫病是一种很常见的传染病,这是一种人和兽都会得的寄生虫疾病,一般有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典型症状,这类疾病对人体健康都很大的危害,因此,一旦患有此类疾病,要及时就医,同时,还要学习一些护理知识,对治疗疾病有很大的帮助。
1.肝包虫病护理的注意事项1.1术前护理1.1.1心理护理由于患有此类疾病的患者大多数都是农民,缺乏卫生知识,加上陌生的环境,就会使患者产生紧张、恐惧等情绪,有些患者还会考虑手术的安全性,这时护理人员就要给患者及其家属耐心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及治疗方法等,并且可以讲述一些关于现代肝包虫手术治疗成功的典型例子,这样可以使患者放松心态,调整好心理状态,去面对这类疾病,并且积极的去治疗。
1.1.2术前营养由于长时间受到疾病的困扰,患者一般就比较消瘦,这时,就要对患者的体质进行系统评估,可以在手术前,补充一些肠内营养,这样可以使蛋白质、维生素等得以补充,一般情况下,补充一周营养就可以了。
1.1.3术前准备在做手术前,各项检查必须完善,术前1天食用一些容易消化的流质食物,术前6到8个小时要禁止饮食,在做手术的清晨,要把胃管和尿管留置好。
1.2术后护理1.2.1常规护理患者做完手术后,要平卧6到8个小时,不用枕头,要使呼吸道保持畅通,心电图也要持续监护,还要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同时要把保暖工作做好,将各种引流管固定好。
特别要注意的是,在手术后的初期,要控制好输液的速度,不能过于快,以免引发肺水肿。
1.2.2伤口护理用腹带包裹伤口,这样可以使伤口的张力减少,但是,也不能过紧,不要影响正常的呼吸。
包虫病的症状文章目录*一、包虫病的症状*二、包虫病的并发症*三、包虫病的饮食注意事项1. 包虫病吃什么好2. 包虫病不能吃什么包虫病的症状包虫病是绦虫中危害较为严重的—种。
其危害的程度与棘球蚴的大小、数量以及寄生的部位而不同。
寄生人体的部位以肝脏最多,约占病例的70%,肺脏占20%,其他部位10%。
1、肝包虫病:体检时可发现在右上腹或上腹部无痛性肿块,与肝脏相连接。
包虫囊逐渐长大可引起肝区牵扯性隐痛,患者出现食欲减退、消瘦、衰弱、失眠及—系列消化道症状,如虫囊压迫胆管,可出现胆管炎、胆囊炎及黄疽。
肝包虫病主要并发症有感染和破裂,二者常互为因果。
诊断性穿刺可引起过敏性休克,并使囊液内头节移植播散至腹腔内,故绝对禁忌。
包虫囊感染破人胸腔可引起脓胸、肺脓肿或肝-支气管瘘,出现胸痛、咳嗽与咯出味苦的胆汁性脓液或黄色囊液。
2、肺包虫病:儿童患者不少见。
早期患者可无自觉症状,常在胸部X线透视时发现。
肺包虫囊逐渐长大则可引起胸痛、咳嗽、痰血等症状。
约1/3患者包虫囊穿破至支气管。
临床上患者突然发生阵发性呛咳,呼吸困难,咯出大量水样囊液以及咯血。
3、脑包虫病:多见于儿童,以顶叶为常见。
临床症状为头痛、视神经乳头水肿等颅内高压症。
常有癫痫发作。
脑电图可见局部慢波。
脑血管造影常在大脑中动脉供应区显示球形无血管区,周围有蜘蛛足样血管弧形环抱,为本病的特征,有定位与定性诊断价值。
包虫病的并发症常为患者就诊时的首发症状,主要并发症为: 囊肿穿破:肝包虫囊可因外伤或穿刺而破裂,破入腹腔时可误诊为急腹症,有剧烈腹痛伴休克,继而出现过敏症状,因此,肝穿刺在肝包虫病患者应视为严格的禁忌症,包虫囊腔内压力甚高,穿刺后不仅发生囊液外漏,过敏性休克,且可使原头蚴种植于腹腔内而产生继发性包虫囊,囊肿破入肝内胆管,破碎囊皮引起胆管阻塞,每导致胆绞痛与黄疸。
感染:约1/5~1/4肝包虫囊有继发感染,感染多来自胆道,肺包虫囊并发感染者亦颇常见,感染可促使包虫死亡,但亦明显加重病情。
普通外科作业习题——肝脏疾病722.细菌性肝脓肿与阿米巴性肝脓肿最主要的临床鉴别依据是:A.血液学检查B.大便常规C.脓肿穿刺D.B超E.CT(C)723.肝穿刺的禁忌证是:A.细胞性肝脓肿B.阿米巴生肝脓肿C.原发性肝癌D.肝包虫病E.肝炎后肝硬变(D)724.男,69岁,右季肋下隐痛伴发热2个月,巩膜无黄染,肝右肋下6cm,质硬,脾肋下3cm,B超示肝未见液性暗区。
放射性核素扫描示肝右后叶有一放射性缺损区。
诊断考虑为:A.胆汗性肝硬变B.原发性肝癌C.阿米巴性肝脓肿D.细菌性肝脓肿E.肝囊肿(B)725.原发性肝癌最主要的播散途径是:A.肝内门静脉系统B.血液系统C.淋巴系统D.直接转移E.种植转移(A)726.男,56岁,近半月有乏力、食欲减退、腹胀,右上腹有不适感,既往有肝炎史。
体查:巩膜无黄染,肝未扪及。
实验室检查:肝功能正常,HB-sAg(+),AFP(-),AFP三次定量依次为:25ng/ml,300ng/ml,500ng/ml。
下列哪项检查可以确诊?A.B超下肝针吸细胞学检查B.血液酶学检查C.肝扫描D.CTE.腹部X线摄片(A)727.男,45岁,突起畏寒、发热,右上腹胀痛。
体查:体温39~40℃,呈弛张热型,右上腹压痛伴肌紧张。
血常规:白细胞增高,明显核左移。
胸腹透视:右膈抬高,活动受限。
超声波检查:肝区有液平段。
同位素扫描:肝有占位性病变。
首先考虑为:A.肝癌B.细菌性肝脓肿C.阿米巴性肝脓肿D.胆道感染E.膈下脓肿(B)728.肝癌病人在肝叶切除时至少要保留:A.正常肝组织的20%或硬变肝组织的30%B.正常肝组织的30%或硬变肝组织的50%C.正常肝组织的40%或硬变肝组织的40%D.正常肝组织的50%或硬变肝组织的50%E.正常肝组织的60%或硬变肝组织的60%(B)729.对直径小于3cm的早期原发性肝癌有较高诊断价值的检查是:A.超声波B.AKPC.腹部X线摄片D.放射性同位素肝扫描E.AFP(E)730.诊断直径小于2cm的肝癌最好的定位方法是:A.同位素肝扫描B.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C.B超D.ERCPE.PTC(B)731.细菌性肝脓肿时细菌进入肝脏的途径最常见的是:A.肝动脉B.脐静脉C.门静脉D.胆道E.经肝创伤处直接进入(D)732.肝脏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A.肝细胞B.肝小胆管C.肝小叶D.肝窦E.枯否细胞(C)733.肝脏的良性肿瘤较常见的是:A.纤维瘤B.海绵状血管瘤C.混合瘤D.腺瘤E.错构瘤(B)734.诊断肝癌与肝脓肿最易混淆的是:A.右上腹肿块B.发热C.肝区疼痛D.肝癌坏死液化E.贫血(D)735.原发性肝癌高发于下列哪一年龄组?A.20~29岁B.30~39岁C.40~49岁D.50~59岁E.60~69岁(C)736.门静脉提供肝脏全部血液供应的:A.30~45%B.45~55%C.55~60%D.65~70%E.70~75%(E)737.肝动脉提供肝脏全部血液供应的:A.15~20%B.25~30%C.30~35%D.35~40%E.40~50%(B)738.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实质性器官,重约:A.800~1100gB.1200~1500gC.1600~1900gD.2000~2400gE.2500~3000g(B)739.肝脓肿最常见的并发症是:A.胆道大出血B.急性腹膜炎C.急性心包积液D.膈下脓肿E.应激性溃疡(D)740.肝包虫病的主要并发症是:A.囊肿破裂B.囊肿感染C.膈下感染D.囊内出血E.肺部感染(A)741.在外科手术时,常温下一次阻断注入肝脏血流的时间一般认为应:A.不超过5分钟B.不超过15分钟C.不超过30分钟D.不超过45分钟E.不超过60分钟(B)742.肝包虫囊肿一旦确诊,应特别注意哪个部位有无类似病变存在?A.脑部B.颈部C.腹部D.双肾E.腹膜后(C)743.肝脏海绵状血管瘤最危险的并发症是:A.压迫胆道致胆道梗阻B.压迫肺部呼吸困难C.肿瘤破裂致腹内出血D.肿瘤感染致肝脓肿E.肿瘤恶变致恶病质(C)744."小肝癌"的诊断标准是指直径小于:A.1cmB.2cmC.3cmD.4cmE.5cm(E)745.大多数原发性肝癌病人的首发症状为:A.肝区疼痛B.发热C.黄疸D.消瘦E.贫血(A)[A2型题]746.肝脓肿病人的临床表现应除外:A.发热B.肝区疼痛C.肝脏肿大D.脾脏肿大E.白细胞升高(D)747.关于肝癌症,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肝肿大是最常见体征B.中年人且既往有肝病史者,出现肝区疼痛时应警惕该病C.AFP定量大于500ng/ml持续1个月以上可以确诊D.早期施行手术切除仍是最有铲的疗法E.AFP阴性可以除外肝癌的诊断(E)748.关于原发性肝癌,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AKP对本病的诊断有专一性B.B超、CT有极好的定位诊断价值C.多以肝区疼痛为首发症状D.直径在5cm以下的称为"小肝癌"E.主要并发症是肝昏迷、癌肿破裂、上消化道出血(A)男,45岁,右上腹隐痛伴低热1周,2小时前下床后突发头晕,面色苍白,既往有胃病和乙肝史。
肝包虫病有哪些并发症?
*导读:肝包虫病是牧区较常见的寄生虫引发的疾病,也称肝棘球蚴病。
在中国主要流行于畜牧业发达的新疆、青海、宁夏、甘……
肝包虫病是牧区较常见的寄生虫引发的疾病,也称肝棘球蚴病。
在中国主要流行于畜牧业发达的新疆、青海、宁夏、甘肃、内蒙和西藏等省区。
病因犬绦虫寄生在狗的小肠内,随粪便排出的虫卵常粘附在狗、羊的毛上,人吞食被虫卵污染的食物后,即被感染。
大家在平时一定要做好预防措施,一些不卫生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都会导致患上这种病症的。
大家一定要注意好个人卫生,定期到医院进行体检。
*肝包虫病
虫卵经肠内消化液作用,蚴脱壳而出,穿过肠粘膜,进入门静脉系统,大部分被阻留于肝脏内。
蚴在体内经3周,便发育为包虫囊。
包虫囊肿在肝内逐渐长大,依所在部位引起邻近脏器的压迫症状,并可发生感染,破裂播散及空腔脏器阻塞等并发症。
发展至一定阶段时,可出现上腹部胀满感,轻微疼痛或压迫邻近器官所引起的相应症状,如肿块压迫胃肠道时,可有上腹不适,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和腹胀等,位于肝顶部的囊肿可使膈肌向上抬高,压迫肺而影响呼吸;位于肝下部的囊肿可压迫胆道,引起阻塞性黄疸,压迫门静脉可产生腹水,更常见的情况是病人因
各种并发症而就诊,如因过敏反应而有皮肤搔痒,荨麻疹,呼吸困难,咳嗽,紫绀,呕吐,腹痛,囊肿的继发性感染是很常见的症状。
广大朋友在平时一定要注意做好预防措施,对自己身体出现的异常情况也别不以为意,如果发现自己出现了这种病的症状,一定要及时到就近医院咨询医生,要把握好最佳治疗时机,争取早治疗,早康复。
肝包虫病的并发症
*导读:肝包虫病发展至一定阶段时,可出现上腹部胀满感,轻微疼痛或压迫邻近器官所引起的相应症状。
如肿块压迫胃肠道时……
肝包虫病发展至一定阶段时,可出现上腹部胀满感,轻微疼痛或压迫邻近器官所引起的相应症状。
如肿块压迫胃肠道时,可有上腹不适、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和腹胀等。
位于肝顶部的囊肿可使膈肌向上抬高,压迫肺而影响呼吸;位于肝下部的囊肿可压迫胆道,引起阻塞性黄疸,压迫门静脉可产生腹水。
更常见的情况是病人因各种并发症而就诊。
如因过敏反应而有皮肤搔痒,荨麻疹,呼吸困难、咳嗽、紫绀、呕吐、腹痛。
囊肿的继发性感染是很常见的症状。
第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