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价值工程的公铁立交上跨与下穿设计方案比选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12.40 KB
- 文档页数:2
目录1 概述 (1)1.1简述工程建设项目的概况 (1)1。
2编制依据 (1)1.3设计范围 (1)1.4设计内容 (1)2 工程场地现状评价及必要性评价(如设计范围有两端引道或道路时) (2)3 工程场地自然条件 (2)3.1地形、地貌 (2)3。
2气象特征 (2)3.3工程地质 (2)3.4岩土层特征 (2)3.5水文地质 (2)3。
6特殊性岩土 (2)3。
7场地地震效应 (2)3。
8建筑材料条件(砖、石、砂等建材) (2)3.9施工条件(水、电、运输、场地等)4设计原则和技术标准 (2)4设计原则和技术标准 (3)4。
1设计原则 (3)4.2采用的规范、规程(按项目需要删减或增加) (3)4。
3主要技术标准 (3)5 工程方案设计 (4)5。
1立交桥工程 (4)5.1。
1 道路下穿铁路立交桥方案 (4)5。
1。
2立交桥施工方法简述 (4)5。
1。
3 道路上跨铁路立交桥方案可行性论证 (4)5.2立交桥附属工程 (4)5.3引道(如为两端道路,则是道路工程)工程 (4)5。
3。
1平面设计 (4)5。
3。
2纵断面设计 (4)5。
3。
3横断面布置 (4)5。
3。
4路基支挡工程 (5)5。
3。
5 路基设计 (5)5。
3.6 路面设计 (5)5。
3。
7如有排水工程、照明工程、绿化工程、交通工程,则需相应增加各专业内容。
(5)6环境保护 (5)6。
1环境保护依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2主要污染物及环境保护措施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
2.1 主要污染物.................................. 错误!未定义书签。
6.2.2 工程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错误!未定义书签。
6。
3环保措施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论立交方案设计比选要点及分析摘要:通过对某市互通式立交方案的比选,论述立交设计中各个要素环节对立交方案设计的影响。
在满足立交功能定位及交通量的要求下,切实结合地形、地物等条件限制,做到详细研究分析,多方案共同比选,不断优化完善,以达到确定最佳立交方案的目的。
关键词:互通式立交设计要素方案比选1.概述互通式立交是当今交通路网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路网交通量迅猛增加,现存的大型平交口大大制约了交通量的合理分流,成为引起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之一。
但由于道路周边地区发展至今,众多交叉口所在地段已发展为繁华的商业节点,且周边地形地物等限制因素较多,诸多相位无法满足立交展线要求,使得互通式立交设置变得十分复杂,增加了立交设计与施工的难度。
本文通过对某市互通式立交方案的比选,分析立交设计中各个因素对立交选型的影响,从而为立交方案的选型提供参考。
互通式立交往往具有占地较多、投资较大、不易改建、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较大等特点。
因此做好立交方案比选,从中选择相对合理的立交方案,是控制投资,降低立交设计及实施难度,缓解城市交通的重要途径。
故在立交建设前应对立交选位,交通量、投资造价、拆迁用地、环境协调等诸多方面进行考虑,并结合路网规划,对立交方案进行技术经济及环境效益的综合比较和分析,以确定最佳立交方案。
2.立交方案比选2.1地理位置图1 项目区位平面图如图1所示,本立交所在区域主要道路为东西向主线M,北侧为运河,南侧为铁路,被交线CR上跨主线M及铁路而建。
由于主线M交通拥堵日益严重,拟建设主线高架MG以分流交通量。
本立交即为主线高架MG与被交线CR相交的节点,主线高架MG上跨被交线CR老桥,因此主线高架MG及各个匝道均位于2~3层之间,离地高度8m至20m之间,匝道均为桥梁结构。
2.2设计要素本互通立交的控制要素主要有:(1)立交建设对铁路的影响;(2)征地拆迁;(3)平纵面线形;(4)交通量;(5)施工难度;(6)造型美观与周围环境相协调;(7)投资造价。
公铁立交工程施工设计方案一、背景介绍公铁立交工程是公路和铁路之间的立交桥,用于实现公路和铁路交通的有序流动和平稳转换。
在城市化进程中,随着人口增加和交通需求的增长,公铁立交的建设成为必然选择。
为了确保公铁立交工程的施工质量和安全性,施工设计方案是至关重要的。
二、施工设计概述1.方案目标2.方案内容(1)施工阶段划分:将工程划分为准备阶段、地基处理阶段、桥梁施工阶段、路面铺装阶段和周边设施建设阶段。
(2)施工组织设计:包括施工组织机构的设置、人员配备、施工计划的编制,以及施工管理和工程质量控制措施的制定。
(3)施工措施:确定各施工阶段的具体措施,包括地基处理方法、桥梁施工技术、路面铺装方法等。
(4)安全措施:针对公铁立交工程的特点和施工过程中的风险,制定安全防护措施和应急预案。
(5)环境保护措施:制定环境保护措施,减少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保护生态环境。
3.设计流程(1)前期准备:调研工地情况,评估工程难度和风险,并对施工方案进行初步设计。
(2)方案设计:根据前期准备的结果,绘制详细的施工设计图纸,并确定各个施工阶段的措施。
(3)评审和修改:将设计方案提交给专家进行评审,并根据评审意见进行修改和完善。
(4)方案报批:将修改后的设计方案报送给相关部门进行审批,并取得批准。
(5)实施和监督: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施工,并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三、关键技术与措施1.地基处理技术:根据地质勘察结果,采取相应的地基处理措施,如加固地基、排水等,确保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力。
2.桥梁施工技术:根据桥梁类型和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法,如现浇箱梁、悬臂施工等,确保桥梁结构的牢固性和稳定性。
3.路面铺装技术:选择合适的路面材料和铺装方法,如沥青混凝土、水泥路面等,确保路面的平整度和耐久性。
4.安全防护措施:设置合适的警示标志和安全栏杆,确保施工区域的安全,同时采取临时交通管制措施,保障交通的畅通和安全。
5.环境保护措施: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和对周围环境的污染,采取噪音、粉尘等处理措施,保护周围生态环境。
基于价值工程的公铁立交上跨与下穿设计方案比选研究基于价值工程的公铁立交上跨与下穿设计方案比选研究随着我国铁路交通事业的大力发展,特别是高速铁路建设的迅猛成长,我国道路交通中逐渐出现大量公路与铁路平面交汇的情况,其设计形式主要包含公路上跨和公路下穿既有铁路两种形式。
针对这种类型的设计方案,公路铁路交汇设计方案比较选择的案例较少,设计方案的选择主要取决于设计者的个人经验,不能保证方案选择的合理性和普遍性。
此外因为需求方对设计的结果要求不同,项目工程现场难易度,现场地质情况等均不相同,就促使我们必须集思广益、不断创新,深入对公铁跨立交桥设计方案的研究和探索,提出普及、实用的设计方案,并运用科学合理的理论方法对各可行方案进行比较优选,实现安全、高效完成工程项目建设的目的[1]。
首先,本文通过对价值工程理论基础加以分析,简介价值工程的运用方法,分别介绍对象的选择,功能系统分析步骤,功能评价方法。
然后基于价值工程理论公铁立交交叉设计方案比选进行功能指标的分析与建立,列出公铁立交设计比选研究中运用价值工程理论的基本步骤;建立公铁立交设计比选功能指标评价体系,根据建立比较选择指标体系的原则,结合相关实际设计经验,从经济,社会和技术三方面入手,建立公铁立交上跨与下穿设计方案比选的九个功能指标,分别从施工难度(施工作业空间、施工风险程度)、对既有线干扰(道路整体稳定性)、运营维护成本高低(造价估算、后期的维护费用、施工工期合理性)、社会效益(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以及是否符合地方政府的诉求(对道路经济发展的促进、政策上的可行性)五个大方面进行功能指标确定分析,运用该功能的评价模型对各可行设计方案进行功能评价分析,进而算出各设计方案的功能系数、成本系数和价值系数,具有最高价值系数的方案为最终优选实施的设计方案。
最后,以阳安二线铁路与勉县城区定军山大道公铁立交设计为例,就提出的三种设计方案,应用价值工程理论建立的公铁立交上跨与下穿工程的设计方案比选模型,计算出各可行方案的各自功能系数值和成本系数值,并得出各设计方案的价值系数值,对三种可行设计方案价值系数值进行比较,选出价值系数最大的方案为最优方案。
XXX道路下穿XX铁路立交工程方案设计总说明目录1 概述 (1)1.1简述工程建设项目的概况 (1)1.2编制依据 (1)1.3设计范围 (1)1.4设计内容 (1)2 工程场地现状评价及必要性评价(如设计范围有两端引道或道路时) (2)3 工程场地自然条件 (2)3.1地形、地貌 (2)3.2气象特征 (2)3.3工程地质 (2)3.4岩土层特征 (2)3.5水文地质 (2)3.6特殊性岩土 (2)3.7场地地震效应 (2)3.8建筑材料条件(砖、石、砂等建材) (2)3.9施工条件(水、电、运输、场地等)4设计原则和技术标准 (2)4设计原则和技术标准 (3)4.1设计原则 (3)4.2采用的规范、规程(按项目需要删减或增加) (3)4.3主要技术标准 (3)5 工程方案设计 (4)5.1立交桥工程 (4)5.1.1 道路下穿铁路立交桥方案 (4)5.1.2立交桥施工方法简述 (4)5.1.3 道路上跨铁路立交桥方案可行性论证 (4)5.2立交桥附属工程 (4)5.3引道(如为两端道路,则是道路工程)工程 (4)5.3.1平面设计 (4)5.3.2纵断面设计 (4)5.3.3横断面布置 (4)5.3.4路基支挡工程 (5)5.3.5 路基设计 (5)5.3.6 路面设计 (5)5.3.7如有排水工程、照明工程、绿化工程、交通工程,则需相应增加各专业内容。
(5)6环境保护 (5)6.1环境保护依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2主要污染物及环境保护措施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2.1 主要污染物.................................. 错误!未定义书签。
6.2.2 工程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错误!未定义书签。
XXX道路下穿XX铁路立交工程方案设计总说明6.3环保措施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公路与市政道路下穿高铁桥梁方案设计研究王鲁(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天津300308)摘要:公路、市政道路的大发展,与高速铁路相互交叉的节点工程急剧增加。
如何在保证高铁安全的前提下,快速确定最优方案是前期设计阶段的一大难题。
以多个下穿工程为依托,采用有限元软件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分析影响高铁桥梁变位的多重因素,对多种设计方案进行比选分析。
综合设计、监测、维修多重控制要求,建议采用监测报警值为限值进行方案设计;路线应尽量选择正交或大角度穿越高铁;路线贴近路面,优选浅挖U型槽方案;开挖较深时,需灵活选择结构形式;顶进工法较开挖现浇更具优势。
关键词:高速铁路;高铁桥梁;下穿工法;墩顶位移中图分类号:U44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683X(2024)02-0062-07 DOI:10.19549/j.issn.1001-683x.2023.08.21.0020 引言近年来,研究人员对下穿高铁桥梁工程做了大量研究,运用数值模拟方法,通过工程变形监测,对路基、U型槽、框架结构,桩板结构、刚构桥、梁式桥等不同形式下穿高铁引起土体应力重分布导致的既有高铁桥梁应力和变位进行分析[1-3];对配重、防护桩等工程措施以及工序、工法进行研究[4-7]。
各类因素的耦合叠加,极大地增加了方案设计难度,前期方案比选能否在短时间内找到最优解成为设计者面临的巨大挑战。
结合既有工程建设经验以及设计研究成果,针对如何减小下穿工程对既有高铁的变位影响,提出方案设计总体思路,以期为同类工程提供有益借鉴。
1 控制指标高铁桥梁附近填方加载、挖方卸载、防护施工等均破坏周围土体受力平衡,地基受到扰动、挤压产生的土层变形传递至邻近高铁桥梁基础,产生附加荷载,引起高铁桥梁基础的竖向和水平位移,增加了轨道不平顺性,对行车安全性和乘车舒适度产生不利影响。
如何将这种不利影响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确保下穿工作者简介:王鲁(1981—),男,高级工程师。
某项目桥梁上下部结构的方案比选某项目桥梁上下部结构的方案比选某项目桥梁上下部结构的方案比选[摘要]:本文从经济、形式、性能等方面对桥梁上下部结构进行了详细的比选,在满足技术规范的要求下,结合工程的安全性、经济性、美观性等因素,最终确定了桥梁方案。
[关键词]:桥梁;上下部结构;方案比选[Abstract]: This article from the economic, form, performance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superstructure and substructure of bridge are compared in detail,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combining with safety, economy, beautiful factors such as engineering, and ultimately determine the bridge scheme.[ keyword ] : bridge; substructure; plan selection中图分类号:K928.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 概述某项目位于珠三角地带,总体地势较为平坦,局部地区地势有所起伏;沿线为第四系冲洪积平原区,距海岸线较近,软土层较发育,厚度10~30m不等,埋深3~30m;局部丘陵路段地质较好。
区域内新构造运动十分强烈,地震频繁,A1合同段内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5g~0.2g,相应地震基本烈度为Ⅶ~Ⅷ度,在强震情况下可能诱发或加剧软土震陷和砂土液化等地震灾害。
沿线村庄、工业厂房较多,分布密集,城镇化程度较高,文物古迹较多,区域旅游资源较为丰富。
沿线部分河流水质较差,污染严重,对混凝土存在一定腐蚀性。
2 桥梁方案比选桥梁结构形式的选择合理与否对工程的经济性、美观性及施工速度有较大的影响。
上跨高速铁路立交桥方案研究魏峰【摘要】以包茂高速公路上跨包兰铁路、包银高铁立交桥设计为例,对跨线立交桥设计原则、技术标准、桥梁跨度、桥梁结构、附属设施设计进行论述.【期刊名称】《铁道勘察》【年(卷),期】2017(043)001【总页数】5页(P114-118)【关键词】高速铁路;立交桥;方案研究【作者】魏峰【作者单位】(呼和浩特铁路局建设管理处,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42.5+4包茂高速公路是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中9条南北纵线的第7条,在内蒙古境内与G6(京藏)、G7(京新国家高速)、G18(荣成至乌海国家高速)相交,在国家高速公路网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也是自治区干线公路网包头—榆林(第8纵)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成后将成为贯通自治区西部地区的南北向大通道,并通过“9纵8支8环线”融入全区高等级路网体系,对加快自治区高等级公路网构建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包茂(G65)高速公路包头至东胜段改扩建工程由树林召至东胜段改扩建工程和包头西连接线工程两部分组成。
包头西连接线(包括利用的沿黄公路)与京藏高速、包树高速共同构成包头高速环线,对缓解包头市区南向交通出行压力,提高过境通行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其中包头西连接线路线在LK4+062.784处与包兰铁路(下行线)相交,与铁路相交右角为104.15°。
另外,包兰铁路南侧约30 m左右处有规划包银高速铁路。
项目所在地处于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西南部和鄂尔多斯市北部分界处。
地理位置上位于河套盆地向鄂尔多斯丘陵高原过渡地带,涉及鄂尔多斯高原西北部、河套盆地南部。
桥址区出露第四系全新统及上更新统的地层。
主要分布有粉砂、中砂、粉土及粉质黏土层。
桥址区无地表水系分布,地下水埋藏稍深,水位约4.5 m,地下水对混凝土无侵蚀性。
根据国家地震局《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GB18306—2015),项目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20 g,根据《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GB18306—2001),项目区地震动反应谱为0.55 s,相当于地震烈度Ⅷ。
公路上跨高速铁路立交方案研究摘要:随着我国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高速铁路路网已经形成,新建或者改建公路与高速铁路交叉的数量日益增多,不是每处涉铁立交都能利用既有的高速铁路桥梁孔跨穿越,受线位场地及既有高速铁路现状长路基段条件的限制,如何快速、安全的从既有的高速铁路处穿越,进行了本课题的研究。
关键词:新建公路;高速铁路;立交桥我国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城市的不断扩张,道路与高速铁路交叉建设项目越来越多,如何快速、安全的从既有的高速铁路处穿越,是公路穿越高速铁路立交方案研究的重点。
1公路概况本项目为郑州市西部地区的一条重要道路,现为二级公路,拟改建为一级公路,整体式路基标准宽度33米,设计速度80公里/小时。
该项目的实施,有利于缓解郑州市过境交通压力,解决郑州市西部区域南北通道不足的现状,加快西部地区乡镇的经济发展,带动项目沿线石材、建材的加工出口,对于郑州市的发展建设意义重大。
路线起点位于荥阳市原S232与G310交叉处,在蔡寨村东与郑西高铁、中原西路交叉后,向南在槐树洼与陇海路交叉,在寨根村设隧道下穿万山至赵家门,经马王庄、左湾,在龙门社区西南与新G310交叉,终点位于新G310互通式立交南边,路线全长13.51公里。
2 立交设计的原则依据郑西高铁与拟建G234线改建工程平面线位的相对位置关系、纵断面及横断面等设计资料;综合考虑桥址处地形、地物等对本次新建项目的影响以及《铁路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639号令)对铁路线路两侧应当设立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的有关规定,本着因地制宜、经济合理、安全耐久、尽量减少对铁路运输干扰、施工难度小、实现桥梁设计使用功能的原则确定设计方案。
3穿跨郑西高铁线位选择对既有公路与高速铁路交叉处每侧5km范围外,既有高速铁路桥梁结构物的调查,制定公路与高速铁路交叉的穿越方案,通过对各个方案进行比选,并结合各方案对高速铁路的安全影响分析,最终确定安全可行的立交方案。
根据现场调查,本项目附近郑西高铁多为路基段,项目交叉附近5km范围内共有铁路桥梁4座,自东向西依次为:郑西高铁桥南沟大桥、郑西高铁桃李大桥、郑西高铁桃李中桥、竹叶河大桥。
新建公路(道路)上跨高速铁路立交桥桥式结构和施工方法比选研究【摘要】公路(城市道路)上跨高速铁路立交桥宜采用整体结构,尽量采用养护工作量小的混凝土梁结构。
在施工方法的选择上,预制架设、纵向顶推、转体施工方法对高速列车运营影响小,安全风险亦较小,能较好地适用于公路上跨高铁立交桥的建设,且在架梁、顶推、转体过程中,由于作业时间较短,一般利用高铁的“天窗”时段。
对于上跨在建高速铁路的立交桥梁施工,还可以因地制宜选用支架现浇法和悬臂浇筑法施工。
【关键词】高速铁路;公铁立交桥;施工方法随着高速铁路大面积运营和地方经济发展,新建等级公路(城市主干道路)上跨高速铁路的立交桥,将成为涉铁公路(市政)工程的主要内容。
高速铁路具有速度快、行车密度大等特点,结合高速铁路运营特点,研究上跨高速铁路立交桥的桥式结构和施工方法,确保高速铁路运营安全。
1.桥梁跨度和桥式结构1.1桥梁跨度跨线立交的桥墩一般要求路堑地段设在侧沟外侧,路堤地段不应侵占路基边坡,且应确保排水系统的畅通和路基边坡的稳定性。
桥墩设置除满足限界要求外,尚应考虑桥墩及其基础施工影响范围,对于上跨高速铁路立交桥,如果正交通过,主孔桥墩边至相邻线路中心的距离,一般应不小于15m,因此,主孔桥梁跨径L=15×2+线间距+桥墩纵向尺寸,一般应不小于40m。
1.2桥式结构1.2.1不得采用装配式空心板及组合式T梁结构上海市城市道路和公路设计指导意见(试行)规定: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城市快速路、城市主干路和专用重车线路上的大中桥应采用行车舒适、耐久性好、养护方便的结构型式,优先选用连续结构体系,一般不得采用预制装配式空心板结构。
组合式简支T梁采用分片预制架设,跨越能力较大,施工简便,但由于横隔梁数量较多,桥位现浇的湿接缝圬工量大,如出现问题,将造成混凝土块体下坠,对高速铁路运营危害较大,另外,T梁的横向连接是薄弱环节,容易出现结构病害。
1.2.2可采用组合式简支小箱梁组合式简支小箱梁与T梁相比,由于横隔板数目少,现浇湿接缝工作量小,通过在箱梁内预埋不锈钢板作为湿接缝底模,减小了对高铁运营的干扰。
价值工程在桥梁方案比选中的应用价值工程是一门显著降低项目成本、提高资金效率、提升价值的资源节约型管理技术。
价值工程从技术和经济相结合的角度,以多学科团队工作方式,注重项目功能分析和评价,通过持续创新活动优化方案,降低项目或产品的全寿命期费用,提升各利益相关方的价值。
价值工程为建设节约型社会以及企业持续创新提供新的思路和科学方法,可广泛应用在国民经济建设的很多方面,本文将从一座危桥的加固和新建设计方案比选角度出发,对价值工程运用进行系统的探讨。
标签:价值工程;桥梁加固;方案比选;命周期成本;功能分析据统计设计费用一般只占工程项目总费用的2%左右,但其对工程造价的影响程度却占75%,其中,方案、初步设计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可能性为75%-95%,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影响工程投资的可能性为10%-30%,而一向被作为重点控制的施工阶段,通过施工组织设计节约工程造价的可能性只有5%-10%。
1 工程概述汾河特大桥位于某市西王村与上市村之间、G108南侧,桥位处路线平面位于R=1990m半径的圆曲线及缓和曲线内,纵面位于路线纵坡为1.1%、2.499%的坡段上,桥梁交角90度,桥梁中心桩号为K12+171。
桥位区地貌单元为汾河谷地及黄土塬,桥位北南走向跨越汾河,其北侧为汾河阶地,南侧为黄土塬,植被较发,地表为农田。
2 工程方案2.1桥梁方案一方案一总体布置:用30m、40m预应力混凝土现浇箱梁+40m预应力混凝土组合T梁+30m预应力混凝土组合箱梁方案,桥型布置为:4×30m+(30+40+30m)预应力混凝土现浇箱梁+5×40m预应力混凝土组合T梁+(30+40+30m)预应力混凝土现浇箱梁+10×40m预应力混凝土组合T梁+20×30m预应力混凝土组合箱梁,桥梁起于K11+407.25,终于K12+934.75,桥梁全长1527.5m。
上部构造:采用30m、40m预应力混凝土现浇箱梁+40m预应力混凝土组合T梁+30m预应力混凝土组合箱梁,预应力混凝土组合T梁、箱梁采用先简支后结构连续,全桥分为11联。
基于价值工程的公铁立交上跨与下穿设计方案比选研究
随着我国铁路交通事业的大力发展,特别是高速铁路建设的迅猛成长,我国道路交通中逐渐出现大量公路与铁路平面交汇的情况,其设计形式主要包含公路上跨和公路下穿既有铁路两种形式。
针对这种类型的设计方案,公路铁路交汇设计方案比较选择的案例较少,设计方案的选择主要取决于设计者的个人经验,不能保证方案选择的合理性和普遍性。
此外因为需求方对设计的结果要求不同,项目工程现场难易度,现场地质情况等均不相同,就促使我们必须集思广益、不断创新,深入对公铁跨立交桥设计方案的研究和探索,提出普及、实用的设计方案,并运用科学合理的理论方法对各可行方案进行比较优选,实现安全、高效完成工程项目建设的目的<sup>[1]</sup>。
首先,本文通过对价值工程理论基础加以分析,简介价值工程的运用方法,分别介绍对象的选择,功能系统分析步骤,功能评价方法。
然后基于价值工程理论公铁立交交叉设计方案比选进行功能指标的分析与建立,列出公铁立交设计比选研究中运用价值工程理论的基本步骤;建立公铁立交设计比选功能指标评价体系,根据建立比较选择指标体系的原则,结合相关实际设计经验,从经济,社会和技术三方面入手,建立公铁立交上跨与下穿设计方案比选的九个功能指标,分别从施工难度(施工作业空间、施工风险程度)、对既有线干扰(道路整体稳定性)、运营维护成本高低(造价估算、后期的维护费用、施工工期合理性)、社会效益(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以及是否符合地方政府的诉求(对道路经济发展的促进、政策上的可行性)五个大方面进行功能指标确定分析,运用该功能的评价模型对各可行设计方案进行功能评价分析,进而算出各设计方案的功能系数、成本系数和价值系数,具有最高价值系数的方案为最终优选
实施的设计方案。
最后,以阳安二线铁路与勉县城区定军山大道公铁立交设计为例,就提出的三种设计方案,应用价值工程理论建立的公铁立交上跨与下穿工程的设计方案比选模型,计算出各可行方案的各自功能系数值和成本系数值,并得出各设计方案的价值系数值,对三种可行设计方案价值系数值进行比较,选出价值系数最大的方案为最优方案。
价值工程理论作为一项技术与经济完美结合的方法实现了以最低成本实现最大价值的目标,在工程项目的设计阶段具有很大的潜能和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