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生物人教(湖北)课件第五单元 热点题型五
- 格式:docx
- 大小:371.23 KB
- 文档页数:18
本套资源目录2020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五单元第1讲基因的分离定律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2020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五单元第2讲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2020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五单元第3讲伴性遗传与基因定位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2020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五单元第4讲人类遗传病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第1讲基因的分离定律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及其假说的叙述,正确的是( )A.假说的主要内容是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B.正交和反交实验的结果相同,验证了假说是成立的C.假说能解释F1自交出现3∶1分离比的原因,所以假说成立D.根据假说推断,F1能产生数量比例为1∶1的雌雄配子解析:假说的主要内容是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A正确;孟德尔利用测交方法验证假说成立,B、C错误;F1产生的显性配子和隐性配子的比例是1∶1,而雌配子的数量远少于雄配子,D错误。
答案:A2.若用玉米为实验材料验证孟德尔分离定律,下列因素对得出正确实验结论影响最小的是( )A.所选实验材料是否为纯合子B.所选相对性状的显隐性是否易于区分C.所选相对性状是否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D.是否严格遵守实验操作流程和统计分析方法解析:验证分离定律可通过下列几种杂交实验及结果获得:①显性纯合子和隐性个体杂交,子一代自交,子二代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②子一代个体与隐性个体测交,后代出现1∶1的性状分离比;③杂合子自交,子代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
由此可知,所选实验材料是否为纯合子,并不影响实验结论。
验证分离定律时所选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应易于区分,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应严格遵守实验操作流程和统计分析方法。
答案:A3.(2019·山东部分重点中学联考)下列遗传现象中不遵循基因分离定律的是( )A.两只黄鼠交配,所生的子代中黄鼠∶灰鼠=2∶1B.粉红花紫茉莉自交后代红花∶粉红花∶白花=1∶2∶1C.长食指和短食指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T S表示短食指基因,T L为长食指基因),T S在男性为显性,T L在女性为显性D.人的神经性肌肉衰弱、运动失调等遗传病与线粒体DNA有关解析:细胞质基因的遗传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故D符合题意;A、B、C三项都遵循基因分离定律,但均为特例,A项中子代性状分离比是2∶1而不是3∶1,是显性基因纯合致死所致;B项中的性状分离比涉及显性的相对性;C项中长食指和短食指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故遵循基因分离定律,但其遗传表现为从性遗传。
第16讲基因在染色体上、伴性遗传和人类遗传病[考试内容及活动要求] 1.概述伴性遗传。
2.举例说明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3.实验: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并探讨其监测和预防。
考点一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与证据1.萨顿的假说项目基因染色体生殖过程中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形态结构相对稳定存在体细胞成对成对配子成单成单体细胞中来源成对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一对同源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形成配子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拓展探究)(1)证明者:摩尔根。
(2)研究方法:假说—演绎法。
(3)研究过程①观察实验(摩尔根先做了实验一,紧接着做了回交实验二)实验一(杂交实验)P 红眼(♀) × 白眼(♂)↓F 1 红眼(♀、♂)↓F 1雌雄交配F 2 红眼(♀、♂) 白眼(♂)3/4 1/4实验二(回交实验)F 1 红眼(♀) × 白眼(♂)↓红眼(♀) 白眼(♀) 红眼(♂) 白眼(♂)1 ∶ 1 ∶ 1 ∶ 1②实验一中⎩⎪⎨⎪⎧F 1全为红眼⇒红眼为显性性状F 2中红眼∶白眼=3∶1⇒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白眼性状的表现总是与性别相关联③提出假说,进行解释假说 假说1: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 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X 染色体上有,而Y 染色体上没有 假说2: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 、Y 染色体的同源区段,X 染色体和Y 染色体上都有 实验一图解实验二图解疑惑上述两种假说都能够解释实验一和实验二的实验现象④演绎推理,验证假说摩尔根依次做了实验一和实验二之后提出假说1,从而合理地解释了实验一和回交实验二。
为了验证假说,摩尔根设计了多个新的实验,其中有一组实验最为关键,即白眼雌果蝇与亲本红眼雄果蝇交配,最后实验的真实结果和预期完全符合,假说1得到了证实。
请同学们利用上述的假说1和假说2,绘出“白眼雌果蝇与亲本红眼雄果蝇交配”实验的遗传图解并预测结果。
专题09 生态环境目录一、题型解读二、热点题型归纳【题型1】措施思路类【题型2】原因分析类【题型3】说明依据类三、最新模考题组练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环境保护的压力也随着而来,生态安全直接影响着人类的生存空间、生命的延续等,因此高中阶段培养生态意识,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是成为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
分析近几年的高考生物试题,“自然生态系统的研究”“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农业”真实科研、生产生活情境为载体,考查“种群和群落的结构功能”“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工程项目研究”等核心知识,成为高考生物试题的必考的热点。
非选择题常见的考查形式有措施思路类、原因分析类和说明依据类。
【题型1】措施思路类【典例分析1】(2023·辽宁·统考高考真题)迁徙鸟类与地球上不同生态系统、当地生物多样性和人类文化的时空关联,诠释了“地球生命共同体”的理念。
辽东半岛滨海湿地资源丰富,是东亚—澳大利西亚水鸟迁徙通道中鸟类的重要停歇、觅食地,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全球性的重要意义。
回答下列问题:(5)为稳定发挥辽宁滨海湿地在鸟类迁徙过程中重要节点的作用,应采取(答出两点即可)等措施,对该区域湿地进行全面的保护。
【提分秘籍】措施思路类方法突破:为解决某个具体问题而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法,常见的设问方式有“措施是……”、“方案(方法)是……”、“思路是……”、“设想是……”。
其中措施方案类答案必须具有可操作性,但要求简洁明了。
思路设想类答案开放性比较大,创新性比较强,不用写出具体操作,只要提供解决问题的想法就行。
【变式演练1-1】(2023·湖北·统考高考真题)我国是世界上雪豹数量最多的国家,并且拥有全球面积最大的雪豹栖息地,岩羊和牦牛是雪豹的主要捕食对象。
雪豹分布在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国家和地区,是山地地区生物多样性的旗舰物种。
随着社会发展,雪豹生存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威胁因素,如栖息地丧失、食物减少、气候变化以及人为捕猎等。
江陵一中一、选择题1. 有人取同种生物的不同类型细胞,检测其基因表达,结果如右下图。
下列有关图示的分析正确的是()A.在基因1~8中,控制呼吸酶合成的基因最有可能是基因3B.若细胞5是胰岛A细胞,胰岛素基因分子探针可以检测到相应的mRNAC.功能最为近似和差异最大的细胞分别是1与6、5与7D.细胞分化使不同细胞中RNA完全不同,导致细胞的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2. 下列关于二倍体生物四幅图的描述正确的是()A.图1中b阶段X射线照射可诱发突变,c阶段用秋水仙素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B.图2中的温度在b时酶分子肽键断裂C.图3中c点由于气孔关闭,不能进行光合作用D.图4中造成bc段可能不含同源染色体3. 下列关于病毒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没有独立的代谢活动,因此不能用动物或植物组织培养液单独培养。
B.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可导致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C.逆转录病毒侵入宿主细胞内增殖,需要由宿主细胞提供逆转录酶、原料、能量等。
D.病毒作为基因工程的运载体,利用了病毒的侵染特性。
4. 为探究影响扦插枝条生根的因素,某兴趣小组以同一植物的枝条为材料,用营养素和生长调节剂X处理后,得到的实验结果如右下图所示。
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营养素对根的形成无明显影响B.生长调节剂X对不同枝条的生根均具有促进作用C.营养素和生长调节剂X均有利于根的形成D.叶片可能产生与生长调节剂X类似作用的物质5. 将某种植物置于CO2浓度适宜、水分充足的环境中,温度分别保持在5℃、15℃、25℃和 35℃下,改变光照强度,测定CO2的吸收速率,得到图1所示的结果。
处理图1中有关数据得到图2、图3。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5 ℃光强大于7时限制CO2的吸收速率的因素可能是温度或CO2浓度B.25 ℃光强为2时,限制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内因可能是色素含量偏低C.图2表示在5℃-35℃下该植物最大光合作用速率的变化D.图3表示在5℃-35℃下该植物呼吸作用速率的变化6. 某山区实施退耕还林之后,群落经过数十年的演替发展为树林。
考情分析浙江高考对遗传定律的考查并非单一化,往往呈现综合性,不仅将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与伴性遗传综合,更将孟德尔定律与其细胞学基础、伴性遗传、系谱分析及概率求解等予以综合考查。
因此,备考时必须深刻把握两大定律的核心内涵,归纳总结基因传递规律及特点,并能熟练进行基因型、表现型推导及概率计算,同时应具备相当的遗传实验设计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主要考查角度有以下几点:(1)自由组合定律与伴性遗传,如2015年浙江10月选考,31T;2016年浙江4月选考,31T等。
(2)常见遗传病的家系分析(遗传系谱图),如2016年浙江10月选考,28T等。
(3)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分析,如2017年浙江4月选考,28T等。
内容索引遗传规律的综合应用课时训练遗传规律的综合应用A.F 1能产生不同类型的配子B.雌雄配子随机结合C.M Ⅱ后期发生了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D.M Ⅰ后期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题型一遗传定律的细胞学基础1.如图所示,某植株F 1自交后代花色发生性状分离,下列不是其原因的是√解析由题干信息可知“黄毛雌性与白毛雄性两只纯系的家鼠杂交,后代中黑毛都是雌性,黄毛都是雄性”可推知等位基因A 、a 位于常染色体上,等位基因B 、b 位于X 染色体上。
2.家鼠的毛色与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A 、a 和B 、b 有关。
毛色色素的产生必须有基因A 存在,能产生色素的个体毛色呈黄色或黑色,不产生色素的个体毛色呈白色。
基因B 使家鼠毛色呈黑色,而该基因为b 时,家鼠的毛色为黄色。
现将黄毛雌性与白毛雄性两只纯系的家鼠杂交,后代中黑毛都是雌性,黄毛都是雄性。
请回答下列问题:(1)等位基因A 、a 位于____染色体上,等位基因B 、b 位于____染色体上。
常X(2)亲本黄毛雌性家鼠的基因型是________。
让F 1雌雄鼠杂交得到F 2,则F 2中黄毛雌家鼠的概率是_____,白毛家鼠的基因型有___种。
2024年湖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湖北卷)生物学(含解析)本试卷共8页,22题。
全卷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准准考证号条形码上的以上信息,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选择题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制醋、制饴、制酒是我国传统发酵技术。
醋酸菌属于好氧型原核生物,常用于食用醋的发酵。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食用醋的酸味主要来源于乙酸B. 醋酸菌不适宜在无氧条件下生存C. 醋酸菌含有催化乙醇氧化成乙酸的酶D. 葡萄糖在醋酸菌中的氧化分解发生在线粒体内【答案】D【解析】【分析】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
果醋制作的原理: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果糖分解成醋酸。
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
【详解】A、食用醋的酸味主要来自醋酸,醋酸学名乙酸,A正确;B、醋酸菌是好氧型细菌,不适宜在无氧的条件下生存,B正确;C、在制醋时,缺失原料的情况下,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因此醋酸菌体内含有催化乙醇氧化成乙酸的酶,C正确;D、醋酸菌属于细菌,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和众多细胞器,因此没有线粒体,D错误。
故选D。
2. 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武夷山国家公园时指出,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目的就是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保持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保护生物多样性。
一、9∶3∶3∶1的变式(等于16和小于16)水稻抗稻瘟病是由基因R控制的,细胞中另有一对等位基因B、b对稻瘟病的抗性表达有影响,BB使水稻抗性完全消失,Bb使抗性减弱。
现用两纯合亲本进行杂交,实验过程和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亲本的基因型是RRBB 、rrbbB .F 2中弱抗病植株中纯合子占23C .F 2中全部抗病植株自交,后代抗病植株占89D .不能通过测交鉴定F 2易感病植株的基因型审题关键(1)由遗传图解可知,F 2的表现型及比例是3∶6∶7,是9∶3∶3∶1的变式,说明水稻的抗病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同时可推知F 1的基因型为RrBb 。
(2)由于BB 使水稻抗性完全消失,因此亲本基因型是RRbb (抗病)×rrBB (易感病),F 1自交转化成2个分离定律问题:Rr ×Rr →R_∶rr =3∶1,Bb ×Bb →BB ∶Bb ∶bb =1∶2∶1,F 2弱抗病的基因型及比例是RRBb ∶RrBb =1∶2。
(3)F 2中抗病植株的基因型及比例为RRbb ∶Rrbb =1∶2,若全部抗病植株自交,则后代不抗病植株的比例为23×14=16,抗病植株的比例为56。
(4)F 2中易感病植株的基因型有rrBB 、rrBb 、rrbb 、RRBB 、RrBB ,其中rrBB 、rrBb 、rrBb 与rrbb 进行测交,后代都是易感病个体。
答案 D“和”为16的由基因互作导致的特殊分离比(1)原因分析 序号条件 F 1(AaBb)自交后代表现型比例 F 1测交后代表现型比例 1 存在一种显性基因时表现为同一性状,其余表现正常9∶6∶1 1∶2∶1 2 两种显性基因同时存在时,表现为一种性状,否则表现为另一种性状9∶7 1∶3 3 当某一隐性基因成对存在时表现为双隐性状,其余表现9∶3∶4 1∶1∶2(2)解题技巧①看F2的表现型比例,若表现型比例之和是16,不管以什么样的比例呈现,都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②将异常分离比与正常分离比9∶3∶3∶1进行对比,分析合并性状的类型。
如比例为9∶3∶4,则为9∶3∶(3∶1)的变形,即4为两种性状合并的结果。
③根据具体比例确定出现异常分离比的原因。
④根据异常分离比出现的原因,推测亲本的基因型或推断子代相应表现型的比例。
1.(2019·保定一模)某植物正常株开两性花,且有只开雄花和只开雌花的两种突变型植株。
取纯合雌株和纯合雄株杂交,F1全为正常株,F1自交所得F2中正常株∶雄株∶雌株=9∶3∶4。
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A.该植物的性别由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决定B.雌株和雄株两种突变型都是正常株隐性突变的结果C.F1正常株测交后代表现为正常株∶雄株∶雌株=1∶1∶2D.F2中纯合子测交后代表现为正常株∶雄株∶雌株=2∶1∶1答案 D解析若基因用A、a和B、b表示,由题干可知,F1自交所得F2中正常株∶雄株∶雌株=9∶3∶4=9∶3∶(3+1),则F 1的基因型为AaBb ,双亲为AAbb 和aaBB ,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F 1正常株测交后代为AaBb ∶Aabb ∶aaBb ∶aabb =1∶1∶1∶1,表现型为正常株∶雄株∶雌株=1∶1∶2;F 2中纯合子有AABB 、AAbb 、aaBB 、aabb ,测交后代分别为AaBb 、Aabb 、aaBb 、aabb ,表现型为正常株∶雄株∶雌株=1∶1∶2。
2.(2020·山东高考模拟)鲜食玉米颜色多样、营养丰富、美味可口。
用两种纯合鲜食玉米杂交得F 1,F 1自交得到F 2,F 2籽粒的性状表现及比例为紫色非甜∶紫色甜∶白色非甜∶白色甜=27∶9∶21∶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多选)( )A .紫色与白色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 .亲本性状的表现型不可能是紫色甜和白色非甜C .F 1的花粉离体培养后经秋水仙素处理,可获得紫色甜粒纯合个体D .F 2中的白色籽粒发育成植株后随机受粉,得到的籽粒中紫色籽粒占4/49答案 AC解析 由题意27∶9∶21∶7可知,籽粒颜色和甜度由三对自由组合的等位基因控制。
其中紫色∶白色=9∶7,说明籽粒颜色由两对自由组合的等位基因控制(假设为A 、a ,D 、d);非甜∶甜=3∶1,则甜度由一对基因控制(假设为B 、b)。
且A 和D 同时存在时为紫色,其余均为白色;B_表现为非甜,bb 表现为甜,A 正确;亲本基因型可以为AAbbDD ×aaBBdd ,B 错误;由题干可推知F 1基因型为AaBbDd ,可产生AbD 的配子,经秋水仙素处理加倍后可获得纯合紫色甜粒玉米植株,C 正确;白色籽粒基因型可能为:A_dd 、aaD_、aadd ,且比例为17AAdd 、27Aadd 、17aaDD 、27aaDd 、17aadd ,随机交配产生紫色籽粒的概率为2×(17×17+17×27×12+27×17×12+27×27×14)=849,D 错误。
故选AC 。
某植物花色遗传受A 、a 和B 、b 两对等位基因控制。
当不存在显性基因时,花色为白色,当存在显性基因时,随显性基因数量的增加,花色红色逐渐加深。
现用两株纯合亲本植株杂交得F 1,F 1自交得F 2,F 2中有白花植株和4种红花植株,按红色由深至浅再到白的顺序统计出5种类型植株数量比例为1∶4∶6∶4∶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植物的花色遗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 .亲本的基因型一定为AABB 和aabbC .F 2中AAbb 和aaBB 个体的表现型与F 1相同D .用F 1作为材料进行测交实验,测交后代有4种表现型审题关键(1)因花色遗传受A、a和B、b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F2有16个组合,说明该植物的花色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还可以推知F1的基因型为AaBb,又因显性基因A和B可以使花青素含量增加,两者增加的量相等,并且可以累加,则两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 或AABB和aabb。
(2)F1的基因型为AaBb,含有两个显性基因,则F2中AAbb和aaBB个体的表现型与F1相同。
(3)用F1作为材料进行测交实验,测交后代的4种基因型分别是AaBb、Aabb、aaBb、aabb,由题意可知,只有3种表现型,且比例为1∶2∶1。
答案 C“和”为16的显性基因累加效应导致的特殊比例(1)表现(2)原因:A 与B 的作用效果相同,且显性基因越多,其效果越强。
3.人体肤色的深浅受A 、a 和B 、b 两对等位基因控制,这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A 、B 可以使黑色素增加,两者增加的量相等,并且可以累加,基因a 和b 与色素的形成无关。
一个基因型为AaBb 的人与一个基因型为AaBB 的人结婚,下列关于其子女肤色深浅的描述中,正确的是(多选)( )A .子女可产生3种表现型B .与亲代AaBb 肤色深浅相同的有38C .肤色最浅的孩子的基因型是aaBBD .与亲代AaBB 表现型相同的有38答案 BD解析 基因型为AaBb 和AaBB 的人结婚,后代基因型为AABB 、AABb 、AaBB 、AaBb 、aaBB 、aaBb ,故后代有4种不同的表现型,A 错误;与亲代AaBb 肤色深浅相同的基因型为aaBB 、AaBb ,占14×12+12×12=38,B 正确;后代中基因型为aaBb 的孩子肤色最浅,C 错误;与亲代AaBB 表现型相同的基因型为AABb 、AaBB ,占14×12+12×12=38,D 正确。
4.旱金莲由三对等位基因控制花的长度,这三对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作用相等且具叠加性。
已知每个显性基因控制花长为5 mm ,每个隐性基因控制花长为2 mm 。
花长为24 mm 的同种基因型个体相互受粉,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其中与亲本具有同等花长的个体所占比例最可能是( )A .116B .216C .516D .616答案 D解析 由“花长为24 mm 的同种基因型个体相互受粉,后代出现性状分离”说明花长为24 mm 的个体为杂合子,再结合题干中的其他条件,可推知花长为24 mm 的亲本中含4个显性基因和2个隐性基因,若2个隐性基因是一对等位基因,则不会出现性状分离,不合题意,假设该个体基因型为AaBbCC ,则其自交后代含4个显性基因和2个隐性基因的基因型有AAbbCC 、aaBBCC 、AaBbCC ,这3种基因型在后代中所占的比例为14×14×1+14×14×1+12×12×1=616,D 项符合题意。
某种鱼的鳞片有4种表现型:单列鳞、野生型鳞、无鳞和散鳞,由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决定(用A 、a ,B 、b 表示),且BB 对生物个体有致死作用,将无鳞鱼和纯合野生型鳞鱼杂交,F 1有2种表现型,野生型鳞鱼占50%,单列鳞鱼占50%;选取F1中的单列鳞鱼进行相互交配,其后代中有上述4种表现型,这4种表现型的比例为6∶3∶2∶1,则F1的亲本基因型组合是()A.Aabb×AAbb B.aaBb×aabbC.aaBb×AAbb D.AaBb×AAbb审题关键(1)该鱼的鳞片有4种表现型,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并且BB有致死作用,可推知该鱼鳞片的4种表现型分别由A_Bb、A_bb、aaBb和aabb 4种基因型控制。
(2)F1中的单列鳞鱼相互交配能产生4种表现型的个体,比例为6∶3∶2∶1,为9∶3∶3∶1的特殊比,可推出F1中的单列鳞鱼的基因型为AaBb;无鳞鱼和纯合野生型鳞鱼杂交,能得到基因型为AaBb的单列鳞鱼,先考虑B和b这对基因,亲本的基因型为Bb和bb,而亲本野生型鳞鱼为纯合子,故bb为亲本野生型鳞鱼的基因型,Bb为无鳞鱼的基因型;再考虑A 和a这对基因,由于无鳞鱼和纯合野生型鳞鱼杂交所得F1中只有2种表现型,且比例为1∶1,则亲本的基因型为AA和aa;亲本基因型组合方式有AABb×aabb和AAbb×aaBb 2种,第一种组合中基因型为AABb 的个体表现为单列鳞。
答案 C“和”小于16的由基因致死导致的特殊比例(1)致死类型归类分析①显性纯合致死a.AA 和BB 致死⎩⎪⎨⎪⎧ F 1自交后代:AaBb ∶Aabb ∶aaBb ∶aabb =4∶2∶2∶1, 其余基因型个体致死测交后代:AaBb ∶Aabb ∶aaBb ∶aabb =1∶1∶1∶1b.AA(或BB)致死⎩⎪⎨⎪⎧ F 1自交后代:6(AaBB +AaBb )∶3aaB_∶2Aabb ∶1aabb [或6(AABb +AaBb )∶3A_bb ∶2aaBb ∶1aabb]测交后代:AaBb ∶Aabb ∶aaBb ∶aabb =1∶1∶1∶1 ②隐性纯合致死a.双隐性致死{F 1自交后代:A_B_∶A_bb ∶aaB_=9∶3∶3b.单隐性致死(aa 或bb){F 1自交后代:9A_B_∶3A_bb 或9A_B_∶3aaB_(2)致死类问题解题思路第一步:先将其拆分成分离定律单独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