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尿液检验
- 格式:ppt
- 大小:472.50 KB
- 文档页数:15
二、尿液一般检查方法
手工法
仪器法(干化学仪、尿沉渣仪)
7
优利特-300
插入试纸条
检测
9
打印化验单
11项或13项
•随机尿
•餐后尿•24小时尿
清洁中段尿
避免阴道分泌物、经血混入
肉眼血尿
镜下血尿
21
RBC
意义:蚕豆病输血反应(血管内溶血)意义:蚕豆病、输血反应(血管内溶血)
血红蛋白尿
乳糜尿
25
(1)RBC
参考值:离心尿RBC<3个/Hp
意义:RBC>3个/Hp称血尿
*均一性血尿:多型RBC<50%,非肾小球源性*非均一性血尿:多型RBC>80%,肾小球源性
55
均一性血尿:非肾小球源性
56
非均一性血尿:肾小球源性
(3)上皮细胞
参考值:可有少量扁平上皮细胞意
义:小圆上皮细胞,
小管坏死肾移植排异反应
见于肾小管坏死、肾移植排异反应60
颗
粒
管
型
管型的发展
常见生理性结晶
酸性尿内:
非晶型尿酸盐尿酸结晶草酸钙结晶
66
磷酸钙结晶胱
氨
酸
结
晶
68
药物结晶
69磺胺结晶。
第一节尿液检测尿液是血液经过肾小球滤过、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和排泌所产生的终末代谢产物,尿液的组成和性状可反映机体的代谢状况,并受机体各系统功能状态的影响。
因此,尿液检测(urine examination)不仅对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疗效观察,而且对其他系统疾病的诊断、预后判断也有重要参考价值。
1.协助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和疗效观察泌尿系统的炎症、结石、结核、肿瘤、肾脏的移植排斥反应及肾衰竭时,尿液成分会发生变化,治疗好转后,尿液检测相应指标也有改善,因此尿液检测是泌尿系统疾病最常用的不可替代的首选项目。
2.协助其他系统疾病的诊断尿液来自血液,凡引起血液成分改变的疾病,均可引起尿液成分的变化。
如糖尿病时进行尿糖检测;急性胰腺炎时作尿淀粉酶检测;黄疸时作尿三胆检测、多发性骨髓瘤时作尿本一周蛋白检测等,均有助于该类疾病的诊断。
3.用药的监护某些药物,如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多黏菌素B、磺胺等,可引起肾的损害,故用药前及用药过程中需观察尿液的变化,以确保用药的安全。
一、尿液的一般检测尿液一般检测包括:①一般性状检测:尿量、气味、外观、比重、酸碱度等。
②化学检测:尿蛋白、尿糖、尿酮体、尿胆原、尿胆红素等。
③尿沉渣(显微镜)检测:细胞、管型、结晶体等。
目前,尿液检查已经基本上被尿液干化学方法和尿沉渣分析仪法所取代,可快速准确打印出数据结果,但不能缺少尿沉渣显微镜检。
(一)尿液标本的收集与保存尿液标本的正确收集、留取、保存和尿量的准确记录,对保证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十分重要。
1.尿液标本的收集成年女性留尿时,应避开月经期,防止阴道分泌物混入。
用清洁干燥容器留取标本,避免污染。
标本应在半小时之内送检。
(1)首次尿:尿液检测一般以清晨首次尿为好,可获得较多信息,如蛋白、细胞和管型等。
(2)随机尿:用于门诊和急诊病人的临时检验。
(3)24h尿:如果需要测定24h期间溶质的排泄总量,如尿蛋白、尿糖、电解质等定量检测,需要留取24h尿液,并且记录尿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