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高中生物 第二章 第三节 人类的伴性遗传(第2课时)课时作业 浙科版必修2
- 格式:doc
- 大小:595.50 KB
- 文档页数:13
第2课时 人类的伴性遗传红绿色盲是一种遗传病,患红绿色盲的人不能区分红色和绿色。
据社会调查,红绿色盲的患病男性多于女性,而人类的另一种遗传病抗维生素D 佝偻病则女性多于男性。
为什么上述两种病在遗传表现上总是和性别相联系?为什么两种遗传病与性别关联的表现又不相同呢?一、人类伴性遗传的概念和伴X 染色体隐性遗传1.人类的伴性遗传(1)含义:由位于X 或Y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或遗传病,会随X 或Y 染色体的传递而遗传。
(2)分类⎩⎨⎧伴X 染色体遗传⎩⎨⎧伴X 染色体显性遗传伴X 染色体隐性遗传伴Y 染色体遗传2.伴X 染色体隐性遗传(1)概念:由X 染色体携带的隐性基因所表现的遗传方式。
(2)实例:血友病 ①血友病的基因型②遗传方式图解(3)特点①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②往往有隔代交叉遗传现象。
③女性患者的父亲和儿子一定患病。
如图是人类某种伴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致病基因用b 表示),分析回答:1.据图可知,该类遗传病有什么遗传特点?答案 男性患者多于女性,具有隔代、交叉遗传的现象。
2.写出该家族中4、6、13号个体的基因型。
答案 4号为X bY ;6号为X B X b;13号为X B X b或X B X B。
3.第四代的14号成员的致病基因是由第一代中的哪个个体传递来的?分析 14号的致病基因来自其母亲8号,8号的致病基因来自她的父亲4号,而4号的致病基因来自他的母亲1号。
答案 1号。
4.若7号与8号再生一个孩子,患病的概率为多少?分析 7号和8号的基因型分别为X B Y 和X B X b,孩子患病的概率为14。
答案 14。
知识整合 在伴X 染色体隐性遗传中,男性患者多于女性,具有隔代、交叉遗传的现象;男性患者都是X bY ,他们的X b来自母亲,将来要传给女儿。
1.某人及其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均不是红绿色盲,但其弟弟是红绿色盲患者,那么红绿色盲基因的传递过程是( ) A .祖父→父亲→弟弟 B .祖母→父亲→弟弟 C .外祖父→母亲→弟弟 D .外祖母→母亲→弟弟 答案 D解析 此人的祖父、外祖父、父亲均正常(X BY),因此A 、B 、C 三项均被排除。
人类的伴性遗传目标导航 1.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总结出伴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规律。
2.结合遗传图解和资料分析,归纳其他伴性遗传的特点。
3.结合相关示例,归纳人类遗传病的解题规律。
一、伴性遗传的概念1.含义:位于X 、Y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或遗传病会随X 或Y 染色体的传递而遗传。
2.分类⎩⎨⎧伴X 染色体遗传⎩⎪⎨⎪⎧伴X 显性遗传伴X 隐性遗传伴Y 染色体遗传二、伴X 染色体隐性遗传1.概念:由X 染色体携带的隐性基因所表现的遗传方式。
2.实例:血友病、红绿色盲等。
3.特点:男性患者远远多于女性患者。
三、伴X 染色体显性遗传1.概念:由X 染色体携带的显性基因所表现的遗传方式。
2.实例:抗维生素D 佝偻病。
3.特点: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
四、伴Y 染色体遗传1.概念:由Y 染色体携带的基因所表现的遗传方式。
2.实例:外耳道多毛症。
3.特点:只能在男性中表现,父传儿,儿传孙。
判断正误:(1) 与性别相关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
( )(2) 性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性状都是与性别有关的。
( ) (3) 性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性状,男性和女性是完全不同的。
( ) (4) 凡性状表现与性别相联系的遗传均属伴性遗传。
( )(5) 与伴性遗传相关的疾病往往多发于男性。
( )(6) 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只要含有红绿色盲基因就是红绿色盲患者。
( )(7)伴X显性遗传男女患病比例基本相当。
( )答案(1)√(2)×(3)×(4)×(5)×(6)×(7)×一、X、Y染色体同源区段的基因的遗传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雄性体内的一对异型性染色体——X、Y构成了一对特殊的同源染色体,X和Y染色体都有一部分与对方不同源,但也有一部分是同源的。
二者关系如图所示:(1)控制人类红绿色盲和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基因只位于B区段。
在Y染色体上无相应的等位基因。
(2)控制人类外耳道多毛症的基因只位于D区段,在X染色体上无相应的等位基因。
(3)也可能有控制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位于X、Y的同源区段(A、C区段),即可能出现下列基因型:X A Y A、X A Y a、X a Y A、X a Y a。
上图中A、C区段为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
假设控制某个相对性状的基因A(a)位于X和Y 染色体的同源区段,那么这对性状在后代雌雄个体中表现型也有差别,如1.位于X和Y染色体上同源段和非同源段上的基因所控制的遗传是否均为伴性遗传?答案是。
2.一对等位基因(A、a)在X、Y染色体的同源段和非同源段,请写出两种情况下可能的基因型?答案同源段(共七种):X A X A、X A X a、X a X a、X A Y A、X A Y a、X a Y A、X a Y a;非同源段(共五种):X A X A、X A X a、X a X a、X A Y、X a Y。
3.如果某一杂交组合产生的子代中,显性或隐性性状在雌雄个体中的比例相等,则该遗传是否一定不是伴性遗传?请举例说明。
答案不一定,在伴性遗传中也会出现这种情况,如:X A X a×X a Y→X A X a、X a X a、X A Y、X a Y。
1.如图是人体性染色体的模式图,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位于Ⅰ区段内基因的遗传只与男性相关B.位于Ⅱ区段内基因在遗传时,后代男女性状的表现一致C.位于Ⅲ区段内的致病基因,在体细胞中也可能有等位基因D.性染色体既存在于生殖细胞中,也存在于体细胞中问题导析(1)Ⅰ区段在X染色体上不存在,所以相关的基因及其控制的性状也不会在女性个体中出现。
(2)图中三个区段都位于性染色体上,所以都属于伴性遗传,后代男女性状的表现会出现不一致的现象。
(3)三个区段中,在体细胞中不会出现等位基因的是区段Ⅰ,能出现等位基因的是区段Ⅱ和Ⅲ。
答案 B一题多变(1)有一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隐性基因a)位于上题图中的Ⅲ区段,某对夫妇丈夫正常而妻子是该遗传病的携带者,请写出该对夫妇的基因型,并推算子代中患病的概率、儿子患病的概率和女儿患病的概率。
答案该对夫妇的基因型是X A Y和X A X a,子代的基因型有X A X A、X A X a、X A Y、X a Y,且四种基因型的比例相等,所以子代的患病概率为1/4,儿子患病的概率为1/2,女儿患病的概率为1/2。
(2)某男孩的父亲去世,能否根据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检测情况与其爷爷或叔叔对照,确定该男孩在遗传上是否属于该家族?答案可以,通过检测Y染色体上的非同源段上的基因,与该男孩的爷爷或叔叔对照,如果一致则该男孩在遗传上属于该家族。
二、X、Y染色体非同源区段的基因的遗传(以人类遗传病为例)续表有一色盲男孩,其父母色觉正常,外祖父是色盲,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①试探究该男孩色盲基因的来源,写出色盲基因的遗传途径。
答案 色盲男孩的基因型为X bY ,其父母色觉正常,基因型分别为X BY 和X B X b,外祖父是色盲,基因型为X bY ,所以该色盲基因的遗传途径为外祖父→母亲→男孩。
②从致病基因遗传的角度,总结这一过程体现了伴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什么特点。
答案 由于致病基因由“男→女→男”这一途径遗传,外祖父患病,母亲正常,男孩患病,因此体现了伴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隔代遗传和交叉遗传的特点。
2.已知猩红眼和亮红眼为控制果蝇眼色的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A 、a 控制,圆形眼和棒状眼为控制果蝇眼形的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B 、b 控制。
现有一对雌雄果蝇交配,得到F 1表现型及比例如下表:(2)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________上(常染色体或性染色体),控制眼形的基因位于________上(常染色体或性染色体)。
(3)请根据表格中子代的性状表现写出亲本的基因型________。
问题导析解答本题应先判断两对性状的显隐性,再判断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性染色体上,接着判断某些个体的基因型。
答案(1)猩红眼棒眼(2)常染色体性染色体(3)AaX B X b、AaX B Y解析(1)(2)由于果蝇眼形在子代雌雄个体中所占比例不同,且在雄性果蝇中有圆眼和棒眼,雌性果蝇中只有棒眼,所以控制眼形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又由于子代中棒眼∶圆眼=3∶1,可得出棒眼为显性性状;而眼色的遗传在子代雌雄个体中所占比例相同,所以可推知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又由于猩红眼∶亮红眼=3∶1,可得出猩红眼为显性性状。
(3)首先判断亲本中控制眼色的基因组成,由于后代中猩红眼∶亮红眼=3∶1,属于杂合子自交类型,所以两亲本的基因组成都是Aa;再判断亲本中控制眼形的基因组成,由于子代雌蝇中全部是棒眼,雄蝇中棒眼和圆眼各占一半,所以两个亲本的相关基因组成分别是X B X b、X B Y。
综合上述分析,得出亲本的基因组成是AaX B X b、AaX B Y。
一题多变如果让F1中表现型为猩红棒眼的雌雄果蝇自由交配得到F2,F2中亮红圆眼果蝇的概率是________。
答案1/72解析F1中表现型为猩红棒眼的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A_X B X-和A_X B Y,F2中亮红圆眼果蝇的概率为(2/3)×(2/3)×(1/4)×(1/2)×(1/4)=1/72。
1.在某色盲男孩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中,除祖父是色盲外,其他人色觉均正常。
这个男孩的色盲基因来自( )。
A.祖父B.祖母C.外祖父D.外祖母答案 D解析色盲基因的遗传一般为交叉遗传。
在本题中,男孩的色盲基因来自其母亲,由于其外祖父色觉正常,故其母亲的色盲基因来自其外祖母。
2.关于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正确的预测是( )。
A.父亲色盲,则女儿一定是色盲B.母亲色盲,则儿子一定是色盲C.祖父母都色盲,则孙子一定是色盲D.外祖父母都色盲,则外孙女一定是色盲答案 B解析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特点是男性的色盲基因只能从母亲那里传来,以后只能传给他的女儿。
本题的四个选项中,A项父亲只能传给女儿一个色盲基因,若母亲传给女儿一个正常的基因,她只能是携带者。
C项中孙子的性染色体Y是由祖父传给父亲,再由父亲传他的Y上不携带色盲基因,若母亲给予他的是不携带色盲基因的X染色体则该男孩不色盲。
D项若外祖父能传递给女儿一个色盲基因,女儿传给外孙女,但另一基因来自父亲,所以不一定是色盲。
只有B选项是正确的。
因母亲是色盲,产生的卵细胞上带有色盲基因,并且一定传给儿子。
父亲只传给他一条Y染色体,该男孩一定是色盲。
3.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显性致病基因决定的一种遗传病,这种疾病的遗传特点之一是( )。
A.男患者与女患者结婚,其女儿正常B.男患者与正常女子结婚,其子女均正常C.女患者与正常男子结婚,必然儿子正常女儿患病D.患者的正常子女不携带其父母传递的致病基因答案 D解析总结伴X显性遗传病有如下特点:若儿子患病,母亲一定患病;若父亲患病,女儿一定患病。
女患者与正常男子结婚,儿子和女儿都有可能患病。
若子女正常,如女儿基因型为X a X a,儿子基因型为X a Y,则不携带其父母传递的致病基因。
4.以下为某家族甲病(设基因为B、b)和乙病(设基因为D、d)的遗传家系图,其中Ⅱ1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
请回答:(1)甲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乙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
Ⅰ1的基因型是________。
(2)在仅考虑乙病的情况下,Ⅲ2与一男性为双亲,生育了一个患乙病的女孩。
若这对夫妇再生育,请推测子女的可能情况,用遗传图解表示。
答案(1)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BbX D X D或BbX D X d(2)如图所示解析(1)对该遗传家系图进行分析:由于Ⅲ5患甲病,且其父亲与母亲均表现正常,所以可知该病由隐性致病基因引起。
若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则其父亲的基因型应为X b Y,表现型应为患病,而其父表现型正常,所以甲病的遗传方式应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由于Ⅲ1、Ⅲ3患乙病,且其父母对于乙病均表现正常,可知乙病为隐性遗传病,若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则Ⅲ1、Ⅲ3的基因型应为dd,可推知Ⅱ1的基因型为Dd,由于题中所给信息Ⅱ1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所以假设不成立,则乙病的遗传方式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通过对遗传家系图的分析,Ⅰ2的基因型为bbX d Y,Ⅱ2的基因型为bbX D X d,Ⅱ3的基因型为BbX D Y,可推知Ⅰ1的基因型为BbX D X-。
(2)Ⅲ2与其丈夫所生女孩患乙病,该女孩基因型为X d X d。
综合(1)分析,可知该夫妇的基因型为X D X d、X d Y。
其遗传图解如下所示:基础巩固1.人类的红绿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母亲为携带者,父亲为色盲,生下4个孩子,其中1个正常,2个为携带者,1个色盲,他们的性别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