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2012)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4
重庆市水利局、重庆市环境保护局关于印发重庆市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批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重庆市水利局,重庆市环境保护局•【公布日期】2005.12.30•【字号】渝水水保[2005]45号•【施行日期】2005.12.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利综合规定正文重庆市水利局、重庆市环境保护局关于印发重庆市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批管理办法的通知(渝水水保〔2005〕45号)各区县(自治县、市)水利(水务、农机)局、环境保护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重庆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的规定,并报请重庆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审查同意,现将修改后的《重庆市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批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从即日起施行。
原重庆市水利电力局、市计委、市环境保护局于1998年联合印发的《重庆市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批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二○○五年十二月三十日重庆市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批管理办法第一条为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防止人为活动造成水土流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重庆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本市行政区域从事有可能引起水土流失的资源开发、生产建设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在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编报水土保持方案报告。
第三条水土保持方案报告分为“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和“水土保持方案报告表”。
占地面积在1万平方米以上(含1万平方米)的,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占地面积1万平方米以下1千平方米以上(含1千平方米)的,填报“水土保持方案报告表”。
第四条在山区、丘陵区修建铁路、公路、水工程、机场港口码头,城镇搬迁,开办矿山企业、电力企业及其他大中型工业企业,必须编制水土保持方案,并在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前报有管辖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重庆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2012) 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重庆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12.09.27•【字号】重庆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2012年第31号•【施行日期】2013.01.01•【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已被修订•【主题分类】水土保持正文重庆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2012年第31号)《重庆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已于2012年9月27日经重庆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六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
重庆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二○一二年九月二十七日重庆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2012年9月27日重庆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六次会议通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减轻水、旱灾害,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水土保持活动,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水土保持,是指对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造成水土流失所采取的预防和治理措施。
第三条水土保持工作实行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科学管理、注重效益的方针。
生产建设活动可能引起水土流失的,实行谁生产建设谁保护、谁造成流失谁治理的原则。
第四条市、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水土保持工作的领导,成立水土保持委员会。
水土保持委员会负责组织和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的水土保持工作。
第五条市、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应当将水土保持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对水土保持规划确定的任务,安排专项资金,并组织实施。
第六条市、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应当建立水土保持目标责任制和考核奖惩制度,将水土保持工作纳入有关部门和下一级人民政府的年度目标考核内容。
新建铁路重庆至利川线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铁道第二勘察设计院二○○七年八月成都目录前言1 总论 (2)1.1编制依据 (2)1.2编制目的和指导思想 (3)1.3环境要素选定与评价范围 (3)2工程概况及工程分析 (5)2.1工程概况 (5)2.2工程分析 (7)3项目所在区域环境概况 (10)3.1自然环境 (10)3.2生态环境 (12)3.3社会环境 (13)3.4环境质量现状 (16)4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17)4.1评价内容 (17)4.2生态环境现状及评价 (17)4.3 生态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2)4.4 工程与城市规划协调性分析 (5)4.5 水土保持方案 (6)5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7)5.1 声环境影响评价 (7)5.2振动环境影响评价 (8)5.3水环境影响评价 (11)5.4电磁环境影响分析 (15)5.5 固体废物和空气环境影响分析 (16)6 环保措施技术经济论证及投资估算 (19)6.1 环保措施技术经济论证 (19)6.2 环保投资估算 (24)7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25)7.1本项目收益 (25)7.2损失部分 (25)7.3效益总和 (26)7.4无法量化的社会效益 (27)7.5小结 (28)8评价结论 (29)8.1线路方案合理性分析结论 (29)8.2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结论 (29)8.3环境影响评价及措施 (30)附件:1、《关于新建铁路渝利线工程穿越玉峰山森林公园征求意见函》(中铁二院环工函[2007]214号);2、《关于请求同意渝利铁路通过龙溪河二级饮用水源保护区的函》(中铁二院环工函[2007]22号);3、《重庆市长寿区人民政府关于渝利铁路建设拟通过龙溪河二级饮用水源保护区有关环保问题的复函》(长寿府函[2007]46号)前言工程地处我国中、西部地区的接合部,西起重庆市江北区,向东途经重庆市渝北区、长寿区、涪陵区、丰都县和石柱县,止于湖北省利川市,正线长度259.264 km,投资297.3亿元。
重庆市水资源管理条例(2011年)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重庆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11.11.29•【字号】重庆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2011年第43号•【施行日期】2012.01.01•【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已被修订•【主题分类】水资源正文重庆市水资源管理条例(1997年10月17日重庆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2003年11月29日重庆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修订,2010年7月23日重庆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第一次修正,2011年11月25日重庆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第二次修正)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合理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水资源,防治水害,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适应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开发、利用、节约、保护和管理水资源,必须遵守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水资源,是指地表水和地下水。
第三条水资源属于国家所有。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修建管理的水塘、水库中的水,归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使用。
对水资源实行取水许可制度和有偿使用制度。
第四条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水资源应当全面规划、统筹兼顾、综合利用、有效保护、讲求效益,发挥水资源的多种功能,合理配置生活、生产经营和生态环境用水。
单位和个人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第五条市、区县(自治县)和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工作的领导,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增加财政投入,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第六条对水资源实行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统一管理与分级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
市、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按规定权限,负责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监督工作。
本市辖区内,属国家流域管理机构权限范围的事项,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重庆市水利局、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重庆市水土保持信用评价办法(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重庆市水利局,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23.09.22•【字号】渝水规范〔2023〕7号•【施行日期】2023.10.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土保持正文重庆市水利局、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重庆市水土保持信用评价办法(试行)》的通知渝水规范〔2023〕7号各区县(自治县)、两江新区、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重庆经开区、万盛经开区水行政主管部门、发展改革部门: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的意见》,全面实施水土保持信用评价,重庆市水利局会同市发展改革委联合制定了《重庆市水土保持信用评价办法(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重庆市水利局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23年9月22日重庆市水土保持信用评价办法(试行)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评价指标和等级第三章评价信息来源第四章评价程序第五章信用修复第六章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第七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快水土保持领域信用体系建设,促进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市场主体依法依规履行水土流失防治义务的自觉性,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新发展格局的意见》《关于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的意见》的决策部署和《重庆市社会信用条例》有关要求,结合我市水土保持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凡在重庆市行政区域内从事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生产建设项目的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以及从事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咨询服务的水土保持监理单位、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单位、水土保持设计单位、水土保持监测单位、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报告编制单位等各类水土保持市场主体(以下统称水土保持市场主体),均应纳入信用评价范围。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水土保持信用评价,是指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水土保持行为信息,按照规定的指标、方法和程序,对水土保持市场主体进行信用评价,确定信用等级,并向社会公开,供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公众监督和有关部门、机构及组织应用的水土保持管理手段。
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目录前言 (1)1方案编制总则 (2)1.1 编制目的及原则1。
2 编制依据1.3 设计采用技术标准2 建设项目及项目区概况 (6)2。
1 建设项目概况2。
2 建设项目区概况3 生产建设过程中水土流失预测 (21)3.1 水土流失预测时段的划分3。
2 预测的内容和方法3.3 综合分析4 水土流失防治方案 (33)4.1 方案编制原则和目标4。
2 防治责任范围及设计深度4。
3 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及水土保持施总体布局4.4 水土保持分区防治措施4。
5 水土保持方案论证分析4.6 施工组织设计和分年实施计划4.7 水土流失监测5 工程投资概算及效益分析 (52)5。
1 工程投资概算5.2 效益分析5.3估算结论6 方案实施保证措施 (62)6。
1 组织领导和管理措施6.2 技术保证措施6.3 监督管理措施6.4 资金保证措施7 结论及建议 (64)7。
1 结论7。
2 建议8 附图及附件 (67)前言綦江县鱼栏咀水利工程位于重庆綦江北部,水库位于三角镇古柏村附近的通惠河上,距县城16km,距三角镇5km,地理座标东经106°44′,北纬29°05′。
项目以灌溉为主,兼有城乡供水、防洪等综合利用的中型水利工程,主要由水库枢纽和灌渠两大部分组成,水库总库容2520万m3,正常蓄水位352m,设计灌溉面积7.45万亩,解决县城、场镇及农业人口20。
33万人和27。
92万头牲蓄饮水。
工程建设可保障綦江县五个乡农用水源,缓解綦江县用水紧张的矛盾,对改变綦江县面貌,为经济环境协调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重庆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等,重庆江河水电咨询公司委托我院编制鱼栏咀水利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接受委托后即派员进行现场踏勘,对工程情况进行了解,编制出本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
因考虑本工程目前正处于可行性研究阶段,本方案设计深度按可行性深度进行设计。
重庆市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技术评估工作管理办法(试行)第一条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技术评估是水土保持设施验收审批的重要决策依据。
为加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技术评估管理,提高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的质量和效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重庆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和《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管理办法》、《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技术规程》等规定,结合重庆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以下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的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技术评估工作:(一)市级审批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的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二)水利部协同下放的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
第三条技术评估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委托有关单位开展,所需经费列入市级财政预算。
第四条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原则,通过政府采购,择优确定评估单位,建立重庆市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技术评估单位库。
评估单位按照入库采购得分由高到低排序。
第五条生产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后续设计、监测、监理、施工单位,不得承担同一项目的技术评估工作。
第六条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根据生产建设单位提交验收申请顺序委托开展评估工作,具体委托时按照以下规则和程序进行:(一)按照入库顺序,顺次确定承担评估任务的单位。
(二)评估单位属于第五条需回避的,顺次承接下一个评估任务。
(三)评估单位因自身原因不能承接评估任务的,应提交书面说明,并轮空一次。
第七条市水行政主管部门确定评估单位后5个工作日内,由评估单位提出初评意见,明确是否满足验收条件。
若满足验收条件,市水行政主管部门与评估单位签订委托合同,评估单位随即排到队尾;若不满足验收条件,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将退回验收申请,评估单位顺次承接下一个评估任务。
第八条技术评估费用按照《重庆市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编制规定》(渝水〔2014〕23号)规定,结合财政预算资金和入库单位采购报价综合核定。
水土保持三区划分为全面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重庆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水土资源,减少江河泥沙淤积,建设良好生态环境,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重庆市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划分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通告》(渝府发[1999]8号),对重庆市域内水土保持重点预防保护区、重点预防监督区、重点治理区作了明确划分。
一、重点预防保护区预防保护区的主要对象是:潜在侵蚀危险地区、水土流失轻度地区、森林水土流失区、农业区小片林地草地和治理成果保护区。
通常这些地区具备产生土壤侵蚀的条件,特别是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的发展,水土流失的潜在危险越来越大。
因此需要加强预防保护。
重点预防保护区范围,乌江、大宁河及沅江上游等森林植被较好地区,包括彭水、酉阳、秀山、巫溪、城口等县,以及南川市金佛山林区,北碚区缙云山林区、江津四面山林区等重点林区,以保护自然植被,防止乱砍滥伐为主,同时做好局部水土流失地区的治理。
二、重点监督区对资源开发和生产建设活动比较集中而且可能造成剧烈水土流失的地区,设置水土保持重点预防监督区。
要按水土保持法律法规依法监督,全面实施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批制度和“三同时”制度,防止人为水土流失。
重点监督区范围,长江、嘉陵江干流三峡库区,包括渝中区、江北区、沙坪坝区、巴南区、长寿县、涪陵区、丰都县、石柱县、忠县、万州区、云阳县、开县、奉节县、巫山县,万盛、綦江南桐矿区,永川、荣昌永荣矿区,合川、北碚天府矿区,九龙坡中梁山矿区。
三、重点治理区重点治理区的水土流失治理,以治理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水土资源为基础,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坡改梯、经济果木林为重点,对水土流失地区实行综合性开发治理。
通过土地结构的调整,因地制宜的配置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保土耕作措施,实施以小流域为单元的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开发。
重点治理区范围,长江干流、嘉陵江中下游等地区,包括荣昌县、大足县、潼南县、铜梁县、璧山县、永川市、江津市、巴南区、九龙坡区、渝北区、北碚区、綦江县、万盛区、南川市、长寿县、涪陵区、武隆县、丰都县、石柱县、忠县、万州区、云阳县、开县、梁平县、垫江县、奉节县、巫山县、黔江县。
重庆市水利局关于印发《重庆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管理
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
【法规类别】水土保持
【发文字号】渝水水保[2005]22号
【发布部门】重庆市水利局
【发布日期】2005.06.22
【实施日期】2005.06.22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重庆市水利局关于印发《重庆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
(渝水水保〔2005〕22号)
各区县(自治县、市)水利(水务、农机)局:
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我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管理工作,促进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事业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重庆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及水利部《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管理办法》的规定和要求,特制定《重庆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五年六月二十二日
重庆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管理实施细则(试行)
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重庆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及水利部《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管理办法》,结合重庆市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开展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工作适用本实施细则。
第三条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的主要任务是对水土流失及其防治情况进行监测,为制定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发展战略和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的持续、协调、健康发展服务。
第四条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实行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1993.08.01•【文号】国务院令[第120号]•【施行日期】1993.08.01•【效力等级】行政法规•【时效性】已被修改•【主题分类】水土保持正文*注:本篇法规已被:国务院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发布日期:2011年1月8日,实施日期:2011年1月8日)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120号现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总理李鹏1993年8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以下简称《水土保持法》)的规定,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对有下列破坏水土资源、造成水土流失的行为之一的单位和个人,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进行检举:(一)违法毁林或者毁草场开荒,破坏植被的;(二)违法开垦荒坡地的;(三)向江河、湖泊、水库和专门存放地以外的沟渠倾倒废弃砂、石、土或者尾矿废渣的;(四)破坏水土保持设施的;(五)有破坏水土资源、造成水土流失的其他行为的。
第三条水土流失防治区的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实行水土流失防治目标责任制。
第四条地方人民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设立的水土保持机构,可以行使《水土保持法》和本条例规定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对水土保持工作的职权。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批准的水土保持规划确定的任务,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安排专项资金,组织实施,并可以按照有关规定,安排水土流失地区的部分扶贫资金、以工代赈资金和农业发展基金等资金,用于水土保持。
第六条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按国家、省、县三级划分,具体范围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并公告。
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可以分为重点预防保护区、重点监督区和重点治理区。
第七条水土流失严重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水土保持中等专业学校或者在有关院校开设水土保持专业。
重庆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2012)
【法规类别】水土保持
【发文字号】重庆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2012年第31号
【发布部门】重庆市人大(含常委会)
【发布日期】2012.09.27
【实施日期】2013.01.01
【时效性】已被修改
【效力级别】省级地方性法规
【修改依据】重庆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重庆市户外广告管理条例》等十三件地方性法规的决定
重庆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2012年第31号)
《重庆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已于2012年9月27日经重庆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六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
重庆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二○一二年九月二十七日
重庆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
(2012年9月27日重庆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六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减轻水、旱灾害,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水土保持活动,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水土保持,是指对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造成水土流失所采取的预防和治理措施。
第三条水土保持工作实行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科学管理、注重效益的方针。
生产建设活动可能引起水土流失的,实行谁生产建设谁保护、谁造成流失谁治理的原则。
第四条市、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水土保持工作的领导,成立水土保持委员会。
水土保持委员会负责组织和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的水土保持工作。
第五条市、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应当将水土保持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对水土保持规划确定的任务,安排专项资金,并组织实施。
第六条市、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应当建立水土保持目标责任制和考核奖惩制度,将水土保持工作纳入有关部门和下一级人民政府的年度目标考核内容。
第七条市、区县(自治县)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水土保持工作,承担本级水土保持委员会的日常工作。
市、区县(自治县)发展改革、财政、城乡建设、交通、农业、国土、环保、规划、林业、移民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做好水土保持的相关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明确相应机构承担本辖区内的水土保持日常工作。
第八条市、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应当有计划地组织开展水土保持宣传教育工作,把水土保持教育纳入公民素质教育和公务员培训内容,普及水土保持科学知识和法律、法规。
第二章规划
第九条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每五年组织开展一次全市水土流失调查并公告调查结果。
第十条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市政府有关部门根据水土流失调查结果划分市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报市人民政府审定并公告。
区县(自治县)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同级有关部门根据水土流失调查结果以及市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划定结果,划分本行政区域内的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报本级人民政府审定并公告。
第十一条下列区域应当划定为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
(一)三峡水库生态屏障区、重要支流水土保持规划区,其他大中型水库水土保持规划区;
(二)一、二级饮用水源保护区,水源涵养区,江河源头区;
(三)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森林公园的规划范围,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
(四)机场、港口、铁路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二级以上公路的建筑控制区;
(五)连片面积较大、植被覆盖良好的二十五度以上陡坡地;
(六)其他水土流失潜在危险较大、对区域防洪安全、水资源安全、生态安全或者人类生产生活有重大影响的生态较为脆弱或者敏感的区域。
第十二条下列区域应当划定为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
(一)崩塌、滑坡危险区和泥石流易发区;
(二)水土流失中度以上的饮用水源地或者人口相对集中区域;
(三)坡耕地集中的区域;
(四)水土流失中度以上的荒山、荒坡、荒沟、荒滩和疏幼林地;
(五)三峡水库生态屏障区内水土流失中度以上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