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咳嗽中医治疗
- 格式:docx
- 大小:13.06 KB
- 文档页数:1
中医治疗小儿咳嗽的食疗方小儿咳嗽是儿童常见病之一,因为儿童的免疫系统较差,所以很容易感染感冒,导致出现不同程度的咳嗽症状。
中医认为小儿咳嗽症状多属于肺之阳虚,食疗方可作为中医治疗儿童咳嗽的有效方法,具有安全、经济、方便等优势。
本文将从中医专家的角度详细介绍几种中医食疗方和中医养生建议。
一、前胡桔梗汤(治风寒咳嗽)方剂:前胡9克,桔梗9克,杏仁5-9克,炙甘草3克,生姜3片。
制法:前胡洗净,冷水浸泡30分钟;桔梗破碎;杏仁去壳,炒香;生姜切片。
将前胡、桔梗、水煮开,改用小火煲煮1小时,然后加入杏仁、炙甘草和生姜,再煮20分钟即可。
功效:祛风寒、镇咳止嗽,适用于痰液清稀、多咳等症状。
二、百合杏仁糯米粥(润肺平喘)方剂:百合30克,杏仁12克,糯米100克,红枣3枚,冰糖适量。
制法:将百合、杏仁洗净,泡水30分钟;红枣去核,洗净;糯米洗净。
将百合、杏仁、红枣放入煲中,加适量清水煮开,改用小火煲煮1小时。
之后将糯米加水煮煮至粘稠,再加入百合杏仁、红枣汤中,煮沸即可。
喝前加入适量冰糖调味即可。
功效:润肺止咳、清热平喘,适用于肺热、燥咳、咳嗽气喘等症状。
三、核桃莲子糯米粥(滋阴补肺)方剂:核桃仁50克,莲子20克,糯米100克。
制法:核桃仁破壳,用开水烫剥净外皮;莲子洗净;糯米洗净。
将核桃仁、莲子、糯米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煮开,改用小火煮煮至粘稠。
功效:滋阴润燥、补肺止咳,适用于肺阴虚燥、咳嗽气喘等症状。
中医养生建议:1.避免过度劳累:小儿咳嗽往往与身体疲劳、免疫力下降有关,因此保证充分休息是避免小儿咳嗽的关键。
2.保持室内通风:室内空气不流通容易导致细菌滋生,加重小儿咳嗽症状。
保持室内通风可以有效减少室内污染物的积聚。
3.多饮水:适当补充水分可以缓解口干燥、咽喉不适等症状,有助于减少小儿咳嗽。
4.避免过食寒凉食物:小儿咳嗽属于寒症,过食寒凉食物会导致寒邪更盛,加重咳嗽症状。
5.避免过度进补:虽然进补对于身体健康有好处,但是过度进补会导致身体燥热,轻则口干燥,重则导致咳嗽等症状。
完整版)小儿咳嗽中医理论辩证论治咳嗽是小儿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咳嗽产生的器官包括呼吸道、肺脏、呼吸肌和神经系统。
咳嗽中枢位于延脑,当咳嗽中枢受到刺激时,便可产生咳嗽动作。
呼吸道炎症、物理性和化学性因素以及异物进入呼吸道都可以刺激咳嗽中枢。
因此,咳嗽的产生是多方面的。
中医认为,咳嗽是外感或内伤所致的多种急慢性病证中的一种症状。
咳嗽的分类有很多种,包括伤风咳嗽、风寒咳嗽、风热咳嗽、伤燥咳嗽、燥热咳嗽、痰饮咳嗽、寒嗽、热嗽、湿咳、暑咳、火咳、食咳、瘀血咳、时行咳嗽等。
询问患儿是否有痰、痰的量和色对指导诊断和治疗有直接关系。
辨痰之有无,可以辨别病变部位。
痰的颜色和质地也可以帮助医生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因此,针对不同的咳嗽症状,中医有不同的治疗原则。
外感者以祛邪宣肺为主,内伤者以调理脏腑为主。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需要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综合分析病因、病位、病机、病证,进行辩证论治。
炼液为痰,通常是因为邪火所致,痰多黄稠;聚湿为痰,通常是因为脾湿所致,痰多稠白;水泛为痰,通常是因为脏气虚寒所致,痰液清冷。
因此,咳嗽不仅仅是肺部问题,五脏六腑都可能导致咳嗽。
小儿咳嗽通常与肺、脾、肾有关。
如果是因为痰而咳嗽,通常是因为小儿脾胃虚弱,食物不当或积热所致。
这会导致脾失健运,无法正常消化食物,从而产生痰浊,阻塞气道,导致咳嗽。
此外,肾也与咳嗽有关,因为肾纳气,肺依赖于肾来生成气。
如果肾阳虚衰,就会导致脾虚湿聚而生痰,或者水寒上犯而为饮。
因此,治疗小儿咳嗽需要全面考虑。
小儿频繁咳嗽、呛咳或剧烈咳嗽通常是病理性的,可能是以下疾病所致:呼吸道感染、过敏性疾病、肺循环障碍、机械性或其他因素、精神性咳嗽以及其他罕见疾病。
根据咳嗽的声音来判断疾病并不可靠,需要全面考虑病情并进行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临床上,可以通过小儿咳嗽的声音来判断其所患的疾病。
详细询问咳嗽的性质或亲自听到患儿的咳嗽声有助于鉴别诊断。
干性、刺激性咳嗽常见于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之初期、胸膜炎及肺结核早期。
小儿咳嗽偏方大汇总
1、风寒咳嗽:特点:咳嗽,咽痒,咳痰清稀,鼻塞疏清涕等,且舌苔是白的,治疗宜宣肺散寒止咳。
2、风热咳嗽:特点:咳嗽,痰黄黏稠,鼻流浊涕,咽红口干等,且舌苔是黄、红。
治宜疏风清热,化痰止咳。
3、气虚咳嗽:特点:咳嗽日久不愈,咳声无力,痰液清稀,面白多汗等。
治宜健脾益气,补肺止咳。
4、阴虚咳嗽:特点:咳嗽,痰黄黏稠,鼻流浊涕,咽红口干等,且舌苔是黄、红。
治宜疏风清热,化痰止咳。
5、痰温咳嗽:特点:咳嗽痰多,痰液清稀,早晚咳重,常伴有食欲不振、口水较多等症。
治宜燥湿化痰。
6、痰热咳嗽:特点:咳嗽,吐黄痰,伴口渴、唇红、尿黄、便干等症。
治宜清热化痰。
中医治疗小儿过敏性咳嗽虽然没有春天花粉漫天的情景而导致的严重过敏,但秋季也不能毫不提防小儿咳嗽。
孩子一到秋天就容易咳嗽,一咳起来还没完没了,一旦不加理会或不及时有效地治疗,分分钟病情加重没商量,甚至演化成更为难搞的病,烦上加烦。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儿科主任陈可静主任医师说,秋季小儿易发咳嗽,而过敏性咳嗽也不少。
过敏性咳嗽由于反复咳嗽反复折磨,对家长和患儿来说都是一种痛苦。
过敏性咳嗽也叫咳嗽变应性哮喘,慢性咳嗽中有一半以上是过敏性咳嗽的患儿。
易被误认为感冒气管炎肺炎兵兵一向体弱多病,做妈妈的就不得不多留意孩子的身体状况,说起来也难预料,谁会想到那么凉爽舒适的秋季,兵兵也闹感冒了,鼻涕、咳嗽一块来。
折腾了一个礼拜后,怎知感冒是摆脱了,咳嗽却一缠就不放手,兵兵就这么一天几咳地咳了一个月,吃止咳药、消炎药也不见效,咳得虽不算厉害,却就是不见好转,怎么能让人不着急呢?陈可静医师指出,兵兵很可能是患了过敏性咳嗽。
顾名思义,过敏性咳嗽就是由过敏所致,这多与孩子的过敏体质有关,若是碰到病毒、细菌感染可诱发。
过敏性咳嗽是哮喘的一种特殊类型,为儿科较常见的临床现象,其特点是反复咳嗽,还多因感冒、呼吸道感染的诱发而咳,因此易被误认为感冒和气管炎、肺炎,若按照治疗感冒、气管炎、肺炎的方法治疗,不但不见疗效,还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使反复咳嗽继续,且容易因不及时诊断和积极治疗,而转变成哮喘。
据统计,在过敏性咳嗽患儿中,大约有42.9%的患儿可能因错误治疗而出现哮喘症状,甚至发展为支气管哮喘。
日间少咳、早晚短咳对于类似兵兵的状况,陈可静医师认为家长应该多观察孩子的情况。
因过敏性咳嗽患儿多有反复咳嗽的特点,若反复咳嗽一个月以上,吃一些抗菌药效果不好,医生通常会让孩子拍肺部照片,听一下有无哮鸣音,若无特殊体症,也无哮鸣音,则基本可排除肺炎、气管炎的情况,这就要考虑一下是否过敏性咳嗽了。
过敏性咳嗽还有一个特点,它通常晚上睡觉前咳一阵,半夜醒来咳一阵,早上醒来咳一阵,且每次咳嗽时间不长,日间一般很少或基本不咳,但在运动后或哭闹时加重,因此易与百日咳混淆。
中医治疗小儿咳嗽验方集锦(三)
燥热咳嗽
干咳无痰,或痰少不易咳出,鼻唇干燥,咽干喉痒,或有身热恶风。
治宜清肺化痰。
一处方:米汤200毫升,川贝3克,冰糖20克。
用法:将川贝研成细末,与冰糖放入米汤中调化,置锅中隔水蒸煮15分钟。
每日1剂,候温,1次服完,连服3~5天。
二处方:吉祥草、麦冬草、清明菜各15克,枇杷叶、岩白菜各10克,甜杏6克,桔梗5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
三处方:甘草6克,猪胆汁1个。
用法:甘草水煎去渣后,将猪胆汁冲服二分之一,连服2次。
四处方:石膏9克,杏仁3克,枇杷叶1片,雪梨1个,蜂蜜15克。
用法:将杏仁研成泥,枇杷叶布包与石膏同煎取汁,去渣,雪梨捣烂绞取汁,兑入药汁中,共取约1小碗,然后分2~3次冲入蜂蜜饮用。
五处方:鸭梨3个,大米50克。
用法:将鸭梨洗净,加水适量煎煮半小时,捞去梨渣不用,再加入米粥,趁热食用。
六处方:沙参9克,川贝3克,百合9克。
用法: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
七处方:鲜百合20克,蜂蜜10克。
用法:蒸熟,分4次服,每日1剂。
中医治疗小儿积食咳嗽的基本原则在中医理论中,小儿积食咳嗽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病因主要是由于饮食不节、消化功能不良、脾胃功能失调等引起。
中医在治疗小儿积食咳嗽时,通常会根据病情的不同患者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在本文中,将就中医治疗小儿积食咳嗽的基本原则进行全面评估,并据此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文章。
1. 深度探究小儿积食咳嗽的病因小儿积食咳嗽是指小儿因饮食不洁或不当、消化不良或脾胃功能失常而引起的咳嗽。
中医认为,儿童脾胃功能尚未发育完全,对外界刺激的适应能力较差,所以更容易引起积食咳嗽。
饮食过于油腻、不洁、不卫生也会引起小儿积食咳嗽的发生。
在治疗小儿积食咳嗽时,首先要全面了解病因,以便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2. 中医治疗小儿积食咳嗽的基本原则在中医治疗小儿积食咳嗽时,首先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调整饮食结构,避免过于油腻或刺激性的食物,多食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
- 通过中药治疗,帮助小儿消化吸收,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
- 采用针灸、推拿等物理疗法,促进小儿体内的气血流通,改善身体状况。
3. 从简到繁的治疗方式针对小儿积食咳嗽的病情不同,中医会采取不同简单至复杂的治疗方式。
在病情不严重时,可以通过饮食调理、适量运动等简单方式来治疗;而在病情比较严重时,则需要采用中药治疗、针灸等复杂方式来进行治疗。
这种由简到繁的治疗方式,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促进病情的康复。
4. 持续跟踪与总结在治疗小儿积食咳嗽时,中医强调持续跟踪和总结的重要性。
通过持续跟踪,可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病情得到有效控制;通过总结,可以不断总结经验,为日后的治疗提供指导。
只有通过持续跟踪和总结,才能更好地了解病情的发展规律,为患者提供更全面、深刻和灵活的治疗方案。
5. 个人观点和理解从个人观点来看,中医治疗小儿积食咳嗽的基本原则和方式是非常重要的。
在治疗小儿积食咳嗽时,中医注重从根源上调理小儿的脾胃功能、改善饮食结构等,而不是简单地掩盖症状。
两大类。
小儿的消化系统功能较弱,一旦饲喂乳食不良或嗜食生冷饮食,会造成脾脏功能失常,水谷无法正常化生精微,形成痰浊,上贮于肺,痰阻气道,气血失宣而引起干咳。
“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
另外,肾脏是身体的基础,一旦小儿的肾阳不足,就无法温暖脾阳,容易造成脾虚湿聚,水寒上泛,气血失宣,从而引起干咳。
所以,当外邪寒湿或热毒侵袭或脾肾阳气虚弱时易致肺损伤,产生咳嗽。
中医治疗小儿咳嗽的方法要防治小儿咳嗽,关键是要防止和消除肺部损伤,调理脾肺。
通过推拿理气、温阳化湿、清热解毒,可以有效阻止外邪和病毒的侵害,保护肺部,从而缓解咳嗽症状。
推拿疗法推拿可以疏通经络,调理气血,帮助改善小儿咳嗽症状。
常用的手法有:推攒竹、推坎宫、揉大日头、清肺经、揉膻中、运内八卦等,可以祛宽胸。
选用身柱穴拔罐,可以祛风退热,法是将杯罐贴在穴位上,排除罐中空负压,对穴位经络产生刺激,以达到祛。
选用百会、膻中、气海穴位,使可以温肺化痰,止咳祛风。
这种方法可副作用,直接发挥治疗效果。
小儿咳嗽作息规律,睡眠充足,避免疲劳。
饮太甜太寒的食物,以免影响脾胃。
根据热防寒措施。
生活细节直接影响着体质,合理的作息和饮食不仅能增强范外邪侵袭,预防咳嗽。
这体现出中医防疾病”的理念。
家长应注重这一点,好的生活习惯。
梨梅、夏枯草等温和中药能起到温宽胸、清热化痰的作用,可适当加入小儿饮食,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
这属于中医“治未病”的思想。
家长可以根据小儿体质的需要,适当选择1~2种中药,通过长期的中药调理达到防病的目的。
定期推拿揉肩胛骨、乳旁和膻中穴位,可以活络肺经,防止其阻滞。
这也属于“治未病”的体现,可预防疾病发生,增强体质。
推拿可以达到疏通经络、放松肺部的作用,定期进行对小儿生长发育大有裨益。
综上,预防小儿咳嗽必须从生活着手。
运用中医理念,通过生活调养、中药调理和推拿放松等方法,增强体质,防病于未然。
这体现出中医“调养生活,增强体质”的宗旨。
中医预防理念的实践,需要家长的认识与行动。
儿童喉咙痒咳嗽的中医药保健方案推荐儿童喉咙痒咳嗽是常见的症状,多数由感冒病毒引起。
中医药在儿童喉咙痒咳嗽的治疗中有着独特的优势,不仅能舒缓症状,还能改善身体内环境,提高免疫力。
在本文中,将为您推荐几种中医药保健方案,帮助缓解儿童喉咙痒咳嗽的不适。
一、小儿传统中药方剂1. 请帖处理方本方由生姜、枳实、大枣等药材组成,具有宽胸、燥湿、降火的功效,适用于儿童因感冒引起的喉咙痒咳嗽。
使用方法为将药材煎煮,取药汁温服,每日2次。
2. 芦根散剂治疗芦根散剂是一种中成药,由芦根、羚羊角、黄芩等药材制成,具有清热、祛痰、止咳的功效。
适用于儿童因热毒引起的喉咙痒咳嗽。
使用方法为按照医生建议饭前服用一定剂量。
二、中医药调养1. 饮食调理儿童喉咙痒咳嗽期间,可以适当调整饮食,避免生冷食物和辛辣刺激食物的摄入。
建议多食用温热食物,如小米粥、煮熟的水果、蔬菜等,有助于缓解体内湿气和炎症。
2. 中药浴中药浴是一种通过水煮药物,使药物精华溶解于水中,进而渗透皮肤,起到调理身体的作用。
儿童喉咙痒咳嗽期间,可以选用一些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的药材,如金银花、连翘等,煮水进行中药浴,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三、中医养生方法1. 注意居室通风儿童喉咙痒咳嗽期间,家长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有助于排除室内空气中的病原体,减少感染和传播机会。
2. 提供适宜环境儿童喉咙痒咳嗽需保持良好的休息环境,避免疲劳和过度用声。
同时,给予适当的情感关怀,减轻儿童的焦虑和不安。
3.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儿童喉咙痒咳嗽期间,家长应帮助孩子保持规律的饮食习惯,避免过食甜食和油腻食物。
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和蔬菜,有助于增强儿童的免疫力。
综上所述,中医药在儿童喉咙痒咳嗽的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通过合理使用小儿传统中药方剂、中医药调养和中医养生方法,可以有效改善儿童的喉咙痒咳嗽症状,提高身体的免疫力,预防反复发作。
但是,使用中药时必须遵循医生的建议,并密切关注儿童的身体变化。
调畅气机法治疗小儿咳嗽疗效小儿咳嗽是儿童常见的病症之一,不及时治疗很容易引起许多并发症。
目前,我们为了治疗小儿咳嗽有可能采用一些中药或西药,但是对于家长们来说,还可以考虑传统的中医疗法。
其中,调畅气机法治疗小儿咳嗽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调畅气机法的基本思想小儿咳嗽是因为肺阳不足、肺气失调而引起,调畅气机法属于传统中医养生方法中的一部分,主要使用各种手法按摩儿童的穴位来刺激肺部的经络和脏腑,达到通畅气道、行气活血的效果,提高肺部的抵抗力和免疫力,从而达到治疗小儿咳嗽的效果。
调畅气机法具体操作方法•点穴法点穴法主要是通过对积聚在穴位处的气和血进行疏通,达到养护肺气、健脾胃、防止疾病的效果。
具体方法为,取大椎、血海、肺俞等穴位,用拇指按压穴位并旋转,时间为3-5分钟,每日1-2次。
•拍打法拍打法是将手掌轻轻拍打在儿童的背部、肩部和肺俞穴位处,均匀用力,每次拍打20-30下即可,一日两次。
•擦毛法擦毛法是将手掌轻轻擦拭在小儿背部,从上至下一直到脊椎尾部,每次擦拭20-30遍即可。
•子午流注膏子午流注膏是一种非常方便的调畅气机法,只需要准备好中药膏,在小儿的背部、肩部和肺俞穴位处充分涂抹,然后轻轻按摩5-10分钟,即可达到很好的效果。
临床疗效临床研究表明,调畅气机法治疗小儿咳嗽有非常显著的疗效。
在使用中,需要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进行实施,整个过程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和经验,不能轻易地自己在家进行操作。
建议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操作。
注意事项调畅气机法适用于小儿患有轻微的咳嗽症状,并且对药物治疗不太敏感的病患。
如果儿童咳嗽症状严重,建议及时就医,根据医生建议进行药物治疗。
结语调畅气机法治疗小儿咳嗽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传统中医疗法,需要进行规范的操作步骤和正确的手法,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建议家长们在儿童患咳嗽症状时,可以考虑使用这种方法进行治疗。
同时,也需要在平时加强孩子的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小儿咳嗽的中医治疗咳嗽是小儿常见的肺系疾病,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均易发病,以婴幼儿多见,多发于冬春两季。
中医在小儿咳嗽治疗中有着较好的效果,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了解一下中医如何治疗小儿咳嗽。
一、小儿咳嗽的病因小儿咳嗽发生的原因,主要为感受外邪为主。
小儿肺脏娇嫩,卫表不固,加上小儿冷暖不知自调,或家长失于养护,使小儿易于感受外邪,外邪首先犯肺,肺失宣降,则致咳嗽。
内伤咳嗽多为小儿先天禀赋不足,或久病耗伤肺所致。
临床上外感咳嗽多于内伤咳嗽。
二、小儿咳嗽的中医辩证1、外感咳嗽:发病急,病程短,多为感受风邪所致,风邪袭肺,肺气不宣则发为咳嗽。
风为百病之长,若风夹寒邪,风寒束肺,则见咳嗽频作,咽痒,痰白清稀,多选用金沸草散加减;若风夹热邪,风热犯肺,则见咳嗽痰黄,口渴咽痛,多选用麻杏石甘汤加减。
2、内伤咳嗽:多为积滞,脾胃积滞造成痰浊内生,上贮于肺,从而导致肺气失宣,出现咳嗽痰多,多选用清金化痰汤合二陈汤加减。
3、气虚咳嗽:病程长,多为久咳,咳声低微,痰白清稀,多伴有疲倦懒言、不思饮食,多选用六君子汤加减。
三、中医外治手段1、穴位贴敷穴位贴敷是指在患者相应的穴位上,贴敷具有辛散温通作用的药物,通过药物经皮吸收及对体表部位或穴位的温热刺激,发挥其防病治病目的,因其无痛、无毒副作用而易被家长及小儿所乐于接受,临床上多用于小儿咳嗽、咳喘等病证,对于预防小儿肺系疾病也有良好的效果。
尤其三伏天的穴位贴敷能有效预防和治疗呼吸道疾病,它是遵循天人合一的原则,冬病夏治,三伏天是一年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在三伏天应用相应药物进行穴位贴敷,可促进药物经皮肤吸收进入体内,提高免疫力和抵抗力,预防咳嗽的发生。
三伏贴的穴位多选用大椎、肺俞、膏肓、定喘等。
2、小儿推拿小儿推拿主要是以中医辩证理论为基础,通过对穴位进行持续的刺激,加以补泻的手法,达到调节脏腑功能、促进疾病恢复及保健的作用,不仅可以缓解咳嗽,帮助排痰,还可以通过推拿提高患儿的免疫力,促进小儿自身发育。
小儿咳嗽中医治疗
一、风热咳嗽
症见发热,流涕,咳嗽,喉中痰鸣,咯吐黄痰,日重夜轻,小便黄赤,大便干燥,脉浮数,舌红苔厚腻,指纹红紫。
治以疏风清肺,化痰止咳。
方用鱼蛤石花汤:生石膏30g,鱼腥草10g,金银花10g,海蛤粉10g,杏仁10g,前胡10g,川贝母6g,桔红6g,木蝴蝶6g。
水煎服,每日1剂,水煎2次取汁约200ml,分3~4次服,少加白糖为引。
(适合于5岁用量)。
二、风寒咳嗽
症见咳嗽频作,痰色白稀薄,恶寒无汗,发热头痛,塞鼻不通,喷嚏流清涕,喉痒声重,全身酸痛,小便清长,脉象浮紧,舌苔薄白,指纹红。
治以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方用苏桔甘草汤:苏叶10g,桔梗6g,麻黄3g,甘草6g,桔红6g。
水煎,服法同前。
三、阴虚燥咳
症见咳嗽日久,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不易咯出,口渴咽干,喉痒声嘶哑,手足心热,午后低热,大便秘结,脉象细数,舌红少苔,指纹紫青。
治以清肺养阴,化痰止咳。
方用养肺止咳汤:生地15g,北沙参10g,麦冬10g,五味子6g,小茴香6g。
水煎,服法同前。
四、肺寒咳嗽
秋冬天气寒冷或骤受风寒引起咳嗽,日久不愈,日轻夜重,咳嗽痰鸣,咯痰白稀,便溏溺清,纳呆神疲,脉细缓,舌淡苔薄白,指纹暗淡。
治以温肺散寒,化痰止咳。
方用冬花五炙饮:炙冬花10g、炙杏仁10g、炙枇杷叶15g、炙紫花6g、炙米壳6g。
水煎,服法同前。
五、过敏性咳嗽
过敏性咳嗽还有一个特点,它通常晚上睡觉前咳一阵,半夜醒来咳一阵,早上醒来咳一阵,且每次咳嗽时间不长,日间一般很少或基本不咳,但在运动后或哭闹时加重,因此易与百日咳混淆。
不过,过敏性患儿通常有家族或个人过敏史。
若服用抗过敏药物,症状会有所缓解,这也是辨别的一种方法。
急性期:咳嗽日久、有痰:炙麻黄5g、杏仁6g、甘草6g、前胡7g、桔梗6g、陈皮6g、桑白皮8、紫苑10g、牛子6g、射干6g、苏子6g、冬花10g
缓解期:少咳、有痰、汗多:黄芪6g、白术6g、云苓10g、桑白皮8g、五味子6g、紫苑10g、冬花10g、生龙骨10g、生牡蛎10g、白芍10g。
水煎,服法同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