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主导产业的灰色聚类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231.37 KB
- 文档页数:3
聚类分析重庆市各区国民经济主要指标作者:王芳来源:《中外企业家·下半月》 2014年第2期王芳(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陕西西安 710302)摘要:笔者运用R 软件对重庆市各区(自治县、市)国民经济主要指标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将这些地区分为了四类。
关键词:聚类分析;国民经济;主要指标中图分类号:F2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4)06-0050-01笔者所选用的数据是2001 年重庆市各区(自治县、市)国民经济的主要指标,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GDP)、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农牧GOV)、工业总产值(工业GOV)、社会消费零售总额(消费TRS)、区县级财政预算内收入(LBFR)、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YEDBFI)等7 个主要经济指标对重庆市所辖区、县(自治县)进行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划分不同的经济区域,并根据分析结果对重庆市的各区县经济实力和经济状况进行分析。
一、聚类分析首先采用最常用的聚类分析方法——系统聚类法进行分析,由于各指标的量纲差异,先将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将所得的结果储存到新的变量中;然后用新的变量再进行聚类分析(见表1)。
上表显示出采用了系统聚类中Ward(最小离差平方和)法的欧式距离的平方量来做为衡量距离的标准,Ward 最小方差法就是以方差最小为聚类原则。
表2 是聚类表,表示的是聚类的凝聚过程,“阶” 表示聚类步骤的序号;“群组集合”是在每一步中被合并的两类观测量;“系数”是距离测度值,表示不相似性的系数。
二、结论图3 为聚类树形图,两张图结合来看,在距离为5 左右的时候共分为4 类,此时,分类结果比较合理,因为小于这个距离时类别太多,失去分类的意义,而大于这个距离时,类别太少,不能很好的将数据区分开来。
综上所述,确定类的个数为4。
第一类包括荣昌县、南川市、潼南县等8 个地区,属于重庆市经济发展最不发达的地区;第二类包括渝北区、万州区、合川县等5 个地区,是重庆市经济发展较不发达的地区;第三类包括沙坪坝区、南岸区、大渡口去和九龙坡区等,是重庆市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第四类是渝中区,是重庆市经济实力最为发达的地区,是重庆市的商业和政治中心。
重庆市主导产业的灰色聚类分析
发表时间:2012-03-12T10:50:47.687Z 来源:《时代报告(学术版)》2011年12月(上)供稿作者:刘军胜[导读] 数据来源:1999—2008年统计年鉴及2005年重庆市产业投入与产出表。
刘军胜
(重庆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重庆 404001)中图分类号:F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41-1413(2011)12-0000-01 摘要:从中国国情的特殊性出发,确定了重庆市主导产业的指标体系,用灰色聚类法对现有的主要工业进行了聚类,从而得出化学原料及化学制造业、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为重庆市的主导产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造业等是重庆市的一般产业的结论。
关键词:灰色聚类;主导产业;生态型;产业结构
一、我国产业结构的特殊性
解放初期,中国经济主要是以农业和轻工业为主。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中央选择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道路,从而打破了产业演变的自然规律,使得中国的三大产业在不平衡发展。
经济发展的历史证明,产业结构随着经济发展阶段的变化经历了一个由低级向高级演变的客观过程。
按照国际标准模式(配第—克拉克定理和钱纳里阶段理论)我国的产业结构与之偏离。
按人均GDP划分,2008年中国人均3263美元,中国应处于重化工后期阶段。
按2008年三次产业比重11.3:48.6:40.1划分,我国应处于重工业发展的初期阶段。
而主导产业是经济发展某一阶段,对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起到导向性和带动性的产业。
并且产业结构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该过程通常是有主导产业来牵动并以主导产业的更替为特征,因此,正确选择和培育主导产业就成为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关键环节。
然而,我国产业成长的特殊性决定了我国的主导产业选择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二、主导产业的界定
本文在借鉴国内外学者研究的成果,结合中国特殊国情以及新时期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下认为:“主导产业一般是指在一经济体中在某一阶段,能对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起到导向性和带动性作用,具有最大的产业需求收入弹性和价格弹性和向后关联、向前关联效应最大的产业,并且符合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具有低耗能、高产出的环保产业。
”
三、主导产业选择的标准
关于主导产业选择的基准,中外经济学者曾提出过多种见解。
但是正如前文阐述的一样,在某一区域选择其主导产业必须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以及跟上社会发展的要求。
在当今技术日新月异的社会中,产业的战略性和产业可持续性被提上日程。
因此,本文在结合国内外的研究和从国家和地区的全局、长远利益以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以下的主导产业的选择基准: 1.优势原则
3.构造灰类白化权函数
通过对指标定性、定量分析以及参考国内外的研究,每个指标关于各个类型的取值范围(表1);表1 区域主导产业评价指标体系
聚类指标代号主导产业优势产业一般产业
劳动生产效率大于1.51—1.5小于1
收入需求弹性大于10.5—1小于0.5
资产积累率大于1.41—1.4小于1
影响力系数大于11—0.5小于0.5
感应度系数大于11—0.6小于0.6
技术贡献率大于1.51—1.5小于1
增加值增长速度大于11—0.7小于0.7
万元增加值综合能
小于0.20.2—1大于1
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