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九大主城区功能定位及产业布局汇总表
- 格式:doc
- 大小:43.50 KB
- 文档页数:3
重庆市产业空间布局与优势产业层次划分汇总同兴工业园区北碚区机械制造、生物制药、仪器仪表、机械制造、包装等产业西彭工业园区九龙坡区铝业深精度加工金龙工业园区铜梁县服装、羽绒、制鞋、机械电子、食品加工、化工、建材等德感工业园区江津市机械电子工业为主,纺织印染、医药化工、物流行业永川大安工业园永川市机械加工制造、电子电器、精细化工、建材、食品加工等产业江城工业园区合川市医药、食品、机电等龙水工业园大足县五金加工、铸钢铸造、锶盐化工、汽摩配件万盛产业园区万盛区新材料加工、煤化工、镁合金及其他材料加工业、生物制药、现代农业、机械零部件加工、新型材料、农副产品加工、观光农业等凉风垭工业园区潼南县化工纸业、机械加工和农副产品深加工车城工业园区双桥区重型汽车整车、汽摩零部件、机械、电子、饲料和轻纺等主导产业晏家工业园长寿区冶金及金属压延、新型建材、机械制造、电子电器等李渡工业园区涪陵区食品工业、新型建材、精细化工等万州工业园区万州区机械、电子、医药、化工、轻纺、农产品深加工朝阳工业园区江津市电子、电器、机械、食品、医药、轻纺服装等银翔新城工业园合川市摩托车零配件及汽车零配件产业西永微电工业园沙坪坝区微电子、信息产业一、导言重庆地处中国西部,是我国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直辖市,也是中国西南最大的工商城市之一,在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重庆是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区域之外广大腹地要求其发挥中心城市的服务功能。
加之重庆市近年来投资环境的改善,国外资金的引进,对外贸易的扩大,国际分工的参与以及GDP 总量的不断增长等因素,使产业结构与能力得以改善提高,以工业园区为中心的产业得到了重庆市产业空间布局与优势产业层次划分刘宝发,张晓玲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EditionNo.12010摘要:提出按照国际层次、国家层次、地方层次来划分重庆市的优势产业,研究认为,重庆市没有国际层次的优势产业,只有一个全国层次的优势产业,即汽车、摩托车产业,而其他产业与全国其他省份相比很难体现出优势,只在重庆或西南区域范围内具有相对优势;重庆市相关政府部门应针对这种情况,对不同层次的优势产业采取不同的发展思路。
重庆大都市区规划引言概述:重庆是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城市,也是国家级中心城市。
为了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重庆大都市区规划成为了重要议题。
本文将详细介绍重庆大都市区规划的内容和重要性。
一、城市发展与功能定位1.1 重庆大都市区的地理位置重庆位于长江上游,是一个山地城市,地理环境复杂。
大都市区的规划需要考虑山地地形、河流分布等因素。
1.2 重庆大都市区的发展目标重庆大都市区的发展目标是建设成为西南地区的经济、金融、商贸、文化和科技中心。
规划需要明确城市的功能定位,确定发展重点。
1.3 重庆大都市区的产业布局重庆大都市区的产业布局需要合理规划,发展现代制造业、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等,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
二、城市交通与基础设施2.1 重庆大都市区的交通规划重庆大都市区的交通规划需要解决交通拥堵、交通安全等问题。
规划包括建设高速公路、地铁、轻轨等交通设施,提升城市的交通效率。
2.2 重庆大都市区的水利设施重庆是长江上游的重要城市,水利设施的规划对于城市的发展至关重要。
规划包括水库、堤防等设施的建设,确保城市的防洪安全。
2.3 重庆大都市区的公共设施重庆大都市区的公共设施规划需要考虑教育、医疗、文化等方面的需求。
规划包括学校、医院、博物馆等公共设施的建设,提升城市的生活品质。
三、城市环境与生态保护3.1 重庆大都市区的生态保护重庆大都市区的生态环境需要得到保护和修复,规划需要考虑生态保护区、绿地建设等措施,保护城市的生态系统。
3.2 重庆大都市区的环境治理重庆大都市区的环境治理是提升城市形象和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任务。
规划包括大气污染治理、水污染治理等措施,改善城市的环境质量。
3.3 重庆大都市区的景观规划重庆大都市区的景观规划需要注重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景观。
规划包括保护历史建筑、打造城市公园等措施,提升城市的文化氛围。
四、城市人口与社会服务4.1 重庆大都市区的人口规划重庆大都市区的人口规划需要合理控制人口数量和结构,规划包括人口流动管理、人口分布调控等措施,实现人口的合理布局。
重庆有哪九个主城区?
主城现在定为九区:
渝中区大渡口区江北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
南岸区北碚区渝北区巴南区
重庆主城由九大区组成,分别为:
渝中区、沙坪坝区、江北区、南岸区、九龙坡区、大渡口区、渝北区、巴南区、北碚区。
重庆主城区内有五大商圈,分别为:
解放碑步行街(渝中区)、
南坪步行街(南岸区)、
观音桥步行街(江北区)、
沙坪坝三峡广场(沙坪坝区)、
杨家坪步行街(九龙坡区)。
以上这五个步行街商圈都比较繁华,商业和人气也比较旺(每个步行街的地下面都有大型的地下商场),交通也很方便。
所以相对来说这五大商圈所在的区也就比较繁华,这其中又以渝中区和江北区更为繁华。
江北区经济定位与布局规划一、产业发展和功能定位十一五规划中提到,产业结构的发展目标是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现代服务业全面发展的格局。
十二五规划纲要中产业发展定位则是以金融服务、商贸服务和物流服务产业为核心,以高新技术型和精密生产型现代制造业为骨干,以房地产、文化创意、休闲旅游等产业为支撑,以总部经济集群发展为推动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总体方向没有发生变化。
江北区的非农产业在2009年已达到99%以上,并预计在2015年达到99.8%。
2009年全区实现工业增加值106.2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2.7%,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1.7%,拉动全区经济增长7.2个百分点。
产业发展的重点集中在制造业与服务业上。
(一)制造业江北区的制造业中,汽车制造、轨道交通、电子电器是三大千亿级支柱产业。
另一方面,江北区也着力支持物流装备、船舶制造、新能源及新材料设备、生物医药、工程机械等新兴产业的发展。
2009年,工业经济迅速增长,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220%1、汽车产业2009年,江北区汽车产量30.6万辆,比上年增长71.6%,鱼嘴汽车基地加快推进发展,长安汽车产值增长了82%。
在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鱼嘴东部新城以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为重点,抓好长安自主品牌轿车二工厂和长安新能源汽车基地项目引进工作,加快长安发动机等入驻企业建设,完成构建千亿级汽车新城战略布局。
十二五规划中,目标定为以乘用车(轿车)和商用车(重型车)为龙头,以微型车、专用车为特色,以汽车发动机、微车、新能源汽车研发及产业化为重要发展方向,2、轨道交通设备制造业通过引进吸收和自主开发,生产城市轨道车辆、牵引机车等系列产品。
发展交流传动系统、列车电子控制与网络、安全监控、大功率半导体器件等配套产品,3、电子电器制造业2009年江北区洗衣机产量138.2万台,增长81.1%,热水器32.5万台,增长33.7%,彩色电视机38.2万台,增长13.1%。
重庆市主体功能区规划第一章规划背景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布局,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必须在科学评价和准确把握全市国土空间状况的基础上,统筹谋划全市未来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合理划分和加快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第一节国土空间状况我市地处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地带,东经105度11′—110度11′,北纬28度10′—32度13′,东西宽470公里,南北长450公里,面积8.24万平方公里。
华莹山——巴岳山以西2是方山丘陵区,华莹山至方斗山之间为平行岭谷区,东北部为大巴山区,东南部和南部为武陵山和大娄山区。
地形地貌较为复杂。
一是地势起伏大,东部、东南部和南部地势高,西部地势低,最高处大巴山川鄂岭,海拔2796.8m,最低处巫山长江水面,海拔73.1m;专栏1:国土空间与主体功能区国土空间:是指国家主权与主权权利管辖范围内的地域空间,是国民生存的场所和环境,包括陆地、水域、领海、领空等。
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性物质空间,具有三重含义:一是以地理环境为基础,由水、土、空气等自然要素组成,具有自然属性。
二是以人为主体,由各种人文要素组成,具有社会属性。
三是国土空间有开发利用价值,也是一种资源,具有经济属性。
主体功能区:一定范围的国土空间具有多种功能,但必有一种功能居于主要地位、发挥主要作用,这个功能就是主体功能。
主体功能区是基于不同国土空间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等,从大规模高强度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开发的角度,将特定区域确定为具有特定主体功能定位类型的一种空间单元。
划分主体功能区主要考虑水土资源承载能力、生态状况、环境容量、区位特征、经济发展水平、人口集聚状况、参与国际分工的程度以及军事、历史、民族等因素。
按照国家相关划分标准,主体功能区可以分为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禁止开发区域等几大类型。
重庆对主城及六个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定位区域中心城市包括万州、涪陵、江津、合川、永川和黔江。
这6个城市不但是所在区县的中心城市,更是区域性的经济中心和交通枢纽。
其职能应突出区域交通、物流、科技、信息中心作用,与区域内其他城镇形成合理的产业分工与合作,培育优势产业,增强自身综合竞争力和区域经济辐射带动功能。
1.万州。
万州是重庆第二大城市和三峡库区经济中心城市。
从人口规模看,万州已建成大城市,但区域辐射作用,带动三峡库区发展的中心城市作用不强。
“十一五”期间要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
重点发展机械、盐气化工、商贸、物流、医药、旅游、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产业,加快万州枢纽港区、万宜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发挥中心城市的作用,带动东北部城镇发展,逐步形成重要的航运枢纽、旅游接待中心、物流中心,加快形成辐射川东北、陕南、鄂西的区域中心城市。
规划至2010年城区常住人口70万人,建成区60平方公里。
2.涪陵。
涪陵是重庆中部区域中心城市,是涪陵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长江上游与乌江流域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具有山水园林特色的新兴工业城市、乌江流域物资集散地。
“十一五”期间,要充分发挥涪陵现有医药、食品、建材等工业基础优势,形成优势产业群,积极培育高科技产业,加快建设涪陵枢纽港区等基础设施,完善中心城市功能,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质,加强对重庆中部地区和乌江流域的辐射作用。
规划至2010年城区常住人口50万人,建成区44平方公里。
3.合川。
合川是重庆北部区域中心城市,是合川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钓鱼城遗址所在地、重庆北部的能源生产基地和水陆交通枢纽、以发展制造加工业和第三产业为主的风景旅游城市。
“十一五”期间要大力进行以电力为主的能源开发,重点发展食品、轻纺、建材、商贸等产业,积极发展旅游业,加快完善中心城市功能,建设山水园林城市。
加快对外交通建设,加强与四川东部地区的经济联系。
重庆市产业及开发区分布情况本文旨在探讨重庆市的产业及开发区分布情况。
重庆市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经济中心,具有丰富的产业资源和强大的发展潜力。
通过分析重庆市产业和开发区的分布情况,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格局。
一、重庆市产业分布情况重庆市的产业结构多样,涵盖了多个领域和行业。
下面是重庆市主要产业的分布情况:1. 制造业:重庆市拥有庞大的制造业基地。
主要的制造业集中在石油化工、汽车制造、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等领域。
其中,位于南岸区的重庆南岸工业园区和重庆经开区是重庆市最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之一。
2. 服务业:重庆市的服务业发展迅速。
金融、商贸物流、旅游、文化等服务业在重庆市具有较大的规模和影响力。
重庆市主要的商务中心位于渝中区和江北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也是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区域之一。
3. 农业:尽管重庆市的市区面积很小,但农业仍然是该地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农业产区集中在渝中区以外的郊区,包括合川、永川等地。
二、重庆市开发区分布情况为促进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重庆市设立了多个开发区。
以下是重庆市主要开发区的分布情况:1. 重庆经济技术开发区(简称"重庆经开区"):位于重庆市江北区,是重庆市最早成立的开发区之一。
重庆经开区聚集了众多高新技术产业企业和研发机构,是该地区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重要推动力量。
2. 重庆南岸工业园区:位于重庆市南岸区,是重庆市重点打造的现代化工业园区之一。
重庆南岸工业园区拥有完善的产业配套和优越的交通条件,吸引了大量制造业企业入驻。
3. 其他开发区:重庆市还设立了多个其他开发区,包括沙坪坝区、合川区、北碚区等。
这些开发区各具特色,涵盖了不同领域和行业。
通过分析重庆市产业和开发区的分布情况,我们可以发现重庆市在制造业、服务业和农业等领域都具有较为优势和潜力。
各个开发区的发展也为该地区的经济增长和就业提供了重要支撑。
未来,我们期待重庆市能够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繁荣。
一、重庆概况重庆市位于中国内陆西南部,辖区总面积8.24万平方千米,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城市,其中主城建成区面积为647.78平方千米。
下辖38个行政区县(自治县),有19个区(万州区、黔江区、涪陵区、渝中区、大渡口区、江北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南岸区、北碚区、渝北区、巴南区、长寿区、江津区、合川区、永川区、南川区、綦江区、大足区);19个县(自治县)(潼南县、铜梁县、荣昌县、璧山县、梁平县、城口县、丰都县、垫江县、武隆县、忠县、开县、云阳县、奉节县、巫山县、巫溪县、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重庆以主城区为依托,各区、县(自治县)。
主城区是指以渝中区为中心,包括江北区、沙坪坝区、南岸区、九龙坡区、大渡区、北碚区、巴南区、渝北区等行政区所辖区域,总面积5,472km2,占全市总面积6.6%。
总人口538万,占全市人口总数的17.4%,其中城市户籍人口297.4万,占主城区人口55%。
二、主城区产业布局重庆主城区产业布局现状巳形成一城九区十四片:一城九区是指重庆主城包括九区:渝中区、南岸区、九龙坡区、大渡口区、沙坪坝区、江北区、北碚区、巴南区、渝北区。
十四片指:1.渝中区———全市行政、商业、金融中心,水陆客源交通枢纽;2.观音桥(包括江北嘴)——以商务、轻纺、机械(包括电子仪表)为主;3.大石坝———以机械、轻工为主;4.上新街—弹子石———以轻纺、机械为主,弹子石主要发展麻纺、制革工业;5.南坪—铜元局———金融贸易中心;6.沙坪坝———以文化区建设为主,兼有轻纺、机械工业;7.大坪—六店子——以机械工业为主,六店子一带为工业迁建区;8.石桥浦———全市科技文化中心;9.双碑地区———以冶金、机械工业为主;10.新桥地区———铁路货场和相应仓库区;11.李家沱—道角———以轻纺、机械工业为主;12.杨家坪-九龙坡——机械工业区,主要为电力工业、铁路货场;13.大渡口———冶金工业园区;14.北碚———仪器仪表、机械电子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