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物理一轮复习演练题(1)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1.04 MB
- 文档页数:6
力学综合训练一、选择题:(此题共8小题,每一小题6分,共48分.在每一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其中第1~5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6~8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答对得6分,选对但不全得3分,错选得0分)1.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位置开始做直线运动,其运动的v -t 图象如下列图,在0~t 0时间内如下说法正确的答案是( )A .甲的位移大于乙的位移B .甲的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C .甲的平均速度等于乙的平均速度D .t 0时刻甲、乙相遇解析:选A. v -t 图象中图线与横轴所围图形的面积表示位移,所以甲的位移大于乙的位移,故A 项正确; v -t 图象中切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所以甲的加速度一直减小,故B 项错误;由于甲的位移大于乙的位移,而时间一样,所以甲的平均速度大于乙的平均速度,故C 项错误;甲乙从同一位置开始运动,t 0时间内甲的位移大于乙的位移,所以t 0时刻甲在乙的前面,故D 项错误.2.假设我国宇航员在2022年,首次实现月球登陆和月面巡视勘察,并开展了月表形貌与地质构造调查等科学探测,假设在地面上测得小球自由下落某一高度所用的时间为t 1,在月面上小球自由下落一样高度所用的时间为t 2,地球、月球的半径分别为R 1、R 2,不计空气阻力,如此地球和月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之比为( )A.R 1t 22R 2t 12 B .R 1t 1R 2t 2 C.t 1t 2R 1R 2D .t 2t 1R 1R 2解析:选D.对小球自由下落过程有:h =12gt 2,又天体外表上有G MmR 2=mg ,第一宇宙速度v =gR ,如此有v 地v 月= g 地R 地g 月R 月=t 2t 1R 1R 2,故D 项正确. 3.一物块从某一高度水平抛出,从抛出点到落地点的水平距离是下落高度的2倍,不计空气阻力,该物块落地时的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 )A.π6B .π4C.π3 D .5π12解析:选B.物块平抛运动的过程中,水平方向有x =v 0t ,竖直方向有h =v y t2,又x =2h ,如此有tan θ=v y v 0=1,即θ=π4,故B 项正确.4.一串质量为50 g 的钥匙从橱柜上1.8 m 高的位置由静止开始下落,掉在水平地板上,钥匙与地板作用的时间为0.05 s ,且不反弹.重力加速度g =10 m/s2,此过程中钥匙对地板的平均作用力的大小为( )A .5 NB .5.5 NC .6 ND .6.5 N解析:选D.钥匙落地时的速度v =2gh =6 m/s ,以竖直向上为正方向,钥匙与地面作用前后由动量定理得:(F N -mg )t =0-(-mv ) ,解得F N =6.5 N ,故D 项正确.5.如下列图,质量分别为0.1 kg 和0.2 kg 的A 、B 两物体用一根轻质弹簧连接,在一个竖直向上、大小为6 N 的拉力F 作用下以一样的加速度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弹簧的劲度系数为1 N/cm ,取g =10 m/s 2.如此弹簧的形变量为( )A .1 cmB .2 cmC .3 cmD .4 cm解析:选D.此题考查了连接体问题的分析.对AB 两物体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m A +m B )g =(m A +m B )a ,对B 物体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T -m B g =m B a ,又F T =kx ,解得x =4 cm ,故D 项正确.6.如下列图,P 、Q 两物体保持相对静止,且一起沿倾角为θ的固定光滑斜面下滑,Q 的上外表水平,如此如下说法正确的答案是( )A .Q 处于失重状态B .P 受到的支持力大小等于其重力C .P 受到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D .Q 受到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解析:选AD.由于P 、Q 一起沿着固定光滑斜面下滑,具有一样的沿斜面向下的加速度,该加速度有竖直向下的分量,所以Q 处于失重状态,故A 项正确;P 也处于失重状态,所以受到的支持力小于重力,故B项错误;由于P的加速度有水平向左的分量,所以水平方向受到的合力方向水平向左,即P受到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故C项错误;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P对Q的摩擦力水平向右,故D项正确.7.如图甲所示,有一倾角θ=37°足够长的斜面固定在水平面上,质量m=1 kg的物体静止于斜面底端固定挡板处,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物体受到一个沿斜面向上的拉力F作用由静止开始运动,用x表示物体从起始位置沿斜面向上的位移,F与x的关系如图乙所示,sin 37°=0.6,cos 37°=0.8,取g=10 m/s2.如此物体沿斜面向上运动过程中,如下说法正确的答案是( )A.机械能先增大后减小,在x=3.2 m处,物体机械能最大B.机械能一直增大,在x=4 m处,物体机械能最大C.动能先增大后减小,在x=2 m处,物体动能最大D.动能一直增大,在x=4 m处,物体动能最大解析:选AC.物体所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为F f=μmg cos θ=4 N,所以当F减小到4 N 之前,物体的机械能一直增加,当F从4 N减小到0的过程中,物体的机械能在减小,由Fx图象可知,当F=4 N时,位移为3.2 m,故A项正确,B项错误;当F=mg sin θ+μmg cos θ=10 N时动能最大,由Fx图象知此时x=2 m,此后动能减小,故C项正确,D项错误.8.绷紧的传送带与水平方向夹角为37°,传送带的vt图象如下列图.t=0时刻质量为1 kg的楔形物体从B点滑上传送带并沿传送带向上做匀速运动,2 s后开始减速,在t =4 s时物体恰好到达最高点A点.重力加速度为10 m/s2.对物体从B点运动到A点的过程中,如下说法正确的答案是(sin 37°=0.6,cos 37°=0.8)( )A.物体与传送带间的摩擦因数为0.75B.物体重力势能增加48 JC.摩擦力对物体做功12 JD.物块在传送带上运动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为12 J解析:选AD.物体前两秒内沿传送带向上匀速运动,如此有mg sin θ=μmg cos θ,解得μ=0.75 ,故A项正确;经分析可知,2 s时物体速度与传送带一样,由图象可知等于2 m/s ,2 s 后物体的加速度a =g sin θ+μg cos θ=12 m/s 2>1 m/s 2,故物体和传送带相对静止,加速度为1 m/s 2,所以物体上滑的总位移为x =vt 1+v 22a=6 m ,物体的重力势能增加E p =mgx sin θ=36 J ,故B 项错误;由能量守恒得摩擦力对物体做功W =E p -12mv2=34 J ,故C 项错误;物块在传送带上运动过程产生的热量为Q =μmg cos θΔx 1,结合图象可得Δx 1=x 带1-vt 1=2 m ,Q =12 J ,选项D 对.二、非选择题(此题共3小题,共52分)9.(9分)某同学用如下列图装置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在上方沿斜面向下推一下滑块A ,滑块A 匀速通过光电门甲,与静止在两光电门间的滑块B 相碰,碰后滑块A 、B 先后通过光电门乙,采集相关数据进展验证.(最大静摩擦力近似等于滑动摩擦力)(1)如下所列物理量哪些是必须测量的______. A .滑块A 的质量m A ,滑块B 的质量m B .B .遮光片的的宽度d (滑块A 与滑块B 上的遮光片宽度相等)C .本地的重力加速度gD .滑块AB 与长木板间的摩擦因数μE .滑块A 、B 上遮光片通过光电门的时间(2)滑块A 、B 与斜面间的摩擦因数μA 、μB ,质量m A 、m B ,要完本钱实验,它们需要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A .μA >μB m A >m B B .μA >μB m A <m BC .μA =μB m A >m BD .μA <μB m A <m B(3)实验时,要先调节斜面的倾角,应该如何调节?________________.(4)假设光电门甲的读数为t 1,光电门乙先后的读数为t 2,t 3,用题目中给定的物理量符号写出动量守恒的表达式________.解析:(1)本实验中要验证两滑块碰撞前后动量是否守恒,需要验证m Ad t A 甲=m A dt A 乙+m Bdt B 乙,应当选项A 、E 正确. (2)由于滑块A 匀速通过光电门甲,如此有mg sin θ=μmg cos θ,要通过光电门验证两滑块碰撞前后动量是否守恒,需要滑块B 也满足mg sin θ=μmg cos θ,即μ=tan θ,所以有μA =μB ,又因为碰后两滑块先后通过光电门乙,所以A 的质量大于B 的质量,故C 项正确.(3)实验过程要求两滑块匀速运动,所以调整斜面的倾角,当滑块下滑通过两光电门所用时间相等时,表示滑块在斜面上做匀速运动.(4)由第(1)问解析可得两滑块碰撞前后动量守恒的表达式为:m A dt 1=m A d t 3+m B d t 2. 答案:(1)AE (2)C(3)滑块下滑通过两光电门所用时间相等 (意思相近的表示均可给分) (4)m A d t 1=m A d t 3+m B d t 2(或m A t 1=m A t 3+m Bt 2)10.(20分)如下列图,一质量为m 1=1 kg 的长直木板放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木板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1,木板最右端放有一质量为m 2=1 kg 、大小可忽略不计的物块,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2.现给木板左端施加一大小为F =12 N 、方向水平向右的推力,经时间t 1=0.5 s 后撤去推力F ,再经过一段时间,木板和物块均停止运动,整个过程中物块始终未脱离木板,取g =10 m/s 2,求:(1)撤去推力F 瞬间,木板的速度大小v 1和物块的速度大小v 2; (2)木板至少多长;(3)整个过程中因摩擦产生的热量.解析:(1)假设木板和物块有相对滑动,撤F 前, 对木板:F -μ1(m 1+m 2)g -μ2m 2g =m 1a 1 解得:a 1=8 m/s 2对物块:μ2m 2g =m 2a 2 解得:a 2=2 m/s 2因a 1>a 2,故假设成立,撤去F 时,木板、物块的速度大小分别为:v 1=a 1t 1=4 m/s v 2=a 2t 1=1 m/s(2)撤去F 后,对木板:μ1(m 1+m 2)g +μ2m 2g =m 1a 3 解得:a 3=4 m/s 2对物块:μ2m 2g =m 2a 4 解得:a 4=2 m/s 2撤去F 后,设经过t 2时间木板和物块速度一样: 对木板有:v =v 1-a 3t 2 对物块有:v =v 2+a 4t 2 得:t 2=0.5 s ,v =2 m/s撤去F 前,物块相对木板向左滑行了 Δx 1=v 12t 1-v 22t 1=0.75 m撤去F 后至两者共速,物块相对木板又向左滑行了 Δx 2=v 1+v 2t 2-v 2+v2t 2=0.75 m之后二者之间再无相对滑动,故板长至少为:L =Δx 1+Δx 2=1.5 m(3)解法一:物块与木板间因摩擦产生的热量:Q 1=μ2m 2gL =3 J共速后,两者共同减速至停止运动,设加速度为a ,有:a =μ1g =1 m/s 2全过程中木板对地位移为:s =v 12t 1+v 1+v 2t 2+v 22a =4.5 m木板与地面间因摩擦产生的热量为:Q 2=μ1(m 1+m 2)gs =9 J故全过程中因摩擦产生的热量为:Q =Q 1+Q 2=12 J解法二:由功能关系可得:Q =Fx 1x 1=v 12t 1Q =12 J答案:(1)4 m/s 1 m/s (2)1.5 m (3)12 J11.(23分)如下列图,竖直平面内,固定一半径为R 的光滑圆环,圆心为O ,O 点正上方固定一根竖直的光滑杆,质量为m 的小球A 套在圆环上,上端固定在杆上的轻质弹簧与质量为m 的滑块B 一起套在杆上,小球A 和滑块B 之间再用长为2R 的轻杆通过铰链分别连接,当小球A 位于圆环最高点时,弹簧处于原长;当小球A 位于圆环最右端时,装置能够保持静止,假设将小球A 置于圆环的最高点并给它一个微小扰动(初速度视为0),使小球沿环顺时针滑下,到达圆环最右端时小球A 的速度v A =gR (g 为重力加速度),不计一切摩擦,A 、B 均可视为质点,求:(1)此时滑块B 的速度大小;(2)此过程中,弹簧对滑块B 所做的功; (3)小球A 滑到圆环最低点时,弹簧弹力的大小.解析:(1)由于此时A 、B 速度方向都是竖直向下的,即此时它们与轻杆的夹角大小相等,又因为A 、B 沿轻杆方向的分速度大小相等,所以此时滑块B 的速度大小为:v B =v A =gR .(2)对系统,由最高点→图示位置有:(W GA +W GB )+W 弹=⎝ ⎛⎭⎪⎫12m A v 2A +12m B v 2B -0其中:W GA =m A g ·Δh A =mgRW GB =m B g ·Δh B =mg ·(3R -3R )解得:W 弹=(3-3)mgR .(3)图示位置系统能够保持静止,对系统进展受力分析,如下列图kx 1=(m A +m B )g x 1=Δh B =(3-3)R小球A 滑到圆环最低点时弹簧的伸长量为:x 2=2R ,所以在最低点时,弹簧的弹力大小为:F 弹=kx 2解得:F 弹=6+23mg3答案:(1)gR (2)(3-3)mgR (3)6+23mg3。
课时作业12 抛体运动的规律及应用时间:45分钟1.在同一水平直线上的两位置分别沿同方向水平抛出两小球A 和B ,其运动轨迹如图所示,不计空气阻力.要使两球在空中相遇,则必须( C )A .先抛出A 球B .先抛出B 球C .同时抛出两球D .使两球质量相等解析:由于相遇时A 、B 做平抛运动的竖直位移h 相同,由h =12gt 2可以判断两球下落时间相同,即应同时抛出两球,故C 正确,A 、B 错误;下落时间与球的质量无关,故D 错误.2.(多选)中国女排享誉世界排坛,曾经取得辉煌的成就.在某次比赛中,我国女排名将冯坤将排球从底线A 点的正上方以某一速度水平发出,排球正好擦着球网落在对方底线的B 点上,且AB 平行于边界CD .已知网高为h ,球场的长度为s ,不计空气阻力且排球可看成质点,则排球被发出时,击球点的高度H 和水平初速度v 分别为( AD )A .H =43hB .H =32hC .v =s3h 3gh D .v =s4h6gh 解析:排球被发出后做平抛运动,由平抛运动规律可知12gt 2=H ,H -h =12g (t 2)2,得H =43h ,又知vt =s ,得v =s 4h6gh ,A 、D 正确,B 、C 错误. 3.如图所示是倾角为45°的斜坡,在斜坡底端P 点正上方某一位置Q 处以速度v 0水平向左抛出一个小球A ,小球恰好能垂直落在斜坡上,运动时间为t 1.若在小球A 抛出的同时,小球B 从同一点Q 处开始自由下落,下落至P 点的时间为t 2,则A 、B 两球运动的时间之比t 1t 2为(不计空气阻力)( D )A .1 2B .1 2C .1 3D .13解析:因小球A 恰好垂直落在斜坡上,则此时其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45°,则有tan45°=v y v 0=gt v 0=2y x =1,y =x2,得Q 点高度h =x +y =3y ,则A 、B 两球下落高度之比为13,由h =gt 22可得t =2hg,则A 、B 两球运动时间之比为13,D 正确.4.如图所示,可视为质点的小球,位于半径为 3 m 半圆柱体左端点A 的正上方某处,以一定的初速度水平抛出小球,其运动轨迹恰好能与半圆柱体相切于B 点.过B 点的半圆柱体半径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60°,则初速度为(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 2)( C )A.553m/s B .4 3 m/s C .3 5 m/sD.152m/s 解析:飞行过程中恰好与半圆轨道相切于B 点,知速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30°,设位移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则有:tan θ=tan30°2=36,因为tan θ=y32R .则竖直位移为y=34R,v2y=2gy=32gR,tan30°=v yv0.联立以上各式解得:v0=332gR=332×10× 3 m/s=3 5 m/s,选项C正确.5.如图所示,斜面固定在水平面上,两个小球分别从斜面底端O点正上方A、B两点向右水平抛出,B为AO连线的中点,最后两球都垂直落在斜面上,A、B两球击中斜面位置到O点的距离之比为( B )A.2 1 B.2 1C.4 2 D.4 1解析:设落到斜面上的位置分别为P、Q,由题意知,落到斜面上时两小球的速度与水平面夹角相等,根据平抛运动的推论知,位移AP、BQ与水平面夹角也相等,则△POA与△QOB相似,对应边成比例,B正确.6.(多选)如图所示,倾角为θ的斜面固定在水平面上,从斜面顶端以速度v0水平抛出一小球,经过时间t0恰好落在斜面底端,速度是v,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D )A.若以速度2v0水平抛出小球,则落地时间大于t0B.若以速度2v0水平抛出小球,则落地时间等于t0C .若以速度12v 0水平抛出小球,则撞击斜面的速度方向与v 成12θ角D .若以速度12v 0水平抛出小球,则撞击斜面时速度方向与v 同向解析:若以速度2v 0水平抛出小球,小球将落在水平面上,下落的高度与小球落在斜面底端时相等,而平抛运动的时间是由下落的高度决定的,所以落地时间等于t 0,选项A 错误、B 正确;以速度v 0水平抛出小球,小球落在斜面上,则有tan θ=y x =v y2v 0,设撞击斜面时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α,则得tan α=v yv 0,可得tan α=2tan θ,与小球的初速度无关,所以若以速度12v 0水平抛出小球,则撞击斜面时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也为α,速度方向与v 同向,选项C 错误、D 正确.7.如图为“快乐大冲关”节目中某个环节的示意图.参与游戏的选手会遇到一个人造山谷AOB ,AO 是高h =3 m 的竖直峭壁,OB 是以A 点为圆心的弧形坡,∠OAB =60°,B 点右侧是一段水平跑道.选手可以自A 点借助绳索降到O 点后再爬上跑道,但身体素质好的选手会选择自A 点直接跃到水平跑道.选手可视为质点,忽略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 2.(1)若选手以速度v 0水平跳出后,能跳在水平跑道上,求v 0的最小值; (2)若选手以速度v 1=4 m/s 水平跳出,求该选手在空中的运动时间.解析:(1)若选手以速度v 0水平跳出后,能跳在水平跑道上,则水平方向有h sin60°≤v 0t ,竖直方向有h cos60°=12gt 2,解得v 0≥3210 m/s(2)若选手以速度v 1=4 m/s 水平跳出,因v 1<v 0,人将落在弧形坡上.人下降高度为y =12gt 2水平前进距离x =v 1t ,又x 2+y 2=h 2,解得t =0.6 s 答案:(1)3210 m/s (2)0.6 s8.如图所示,斜面体ABC 固定在水平地面上,斜面的高AB 为 2 m ,倾角为θ=37°,且D 是斜面的中点,在A 点和D 点分别以相同的初速度水平抛出一个小球,结果两个小球恰能落在地面上的同一点,则落地点到C 点的水平距离为( D )A.34 m B.23m C.22m D.43m 解析:设斜面的高AB 为h ,落地点到C 点的距离为x ,由几何关系及平抛运动规律有⎝ ⎛⎭⎪⎫h tan θ+x 2hg=⎝ ⎛⎭⎪⎫h 2tan θ+x hg,求得x =43m ,选项D 正确.9.(2019·天津模拟)如图所示,在水平地面上M 点的正上方h 高度处,将S 1球以初速度v 1水平向右抛出,同时在地面上N 点处将S 2球以初速度v 2竖直向上抛出,在S 2球上升到最高点时恰与S 1球相遇,不计空气阻力,则两球在这段过程中( D )A .做的都是变加速运动B .速度变化量的大小不相等C .速度变化量的方向不相同D .相遇点在N 点上方h2处解析:由于两个球都只受到重力的作用,加速度都是重力加速度,加速度恒定,做的都是匀变速运动,而非变加速运动,选项A 错误;由于两个球都只受到重力的作用,加速度都是重力加速度,由Δv =at =gt ,知它们速度的变化量相同,速度变化量的方向都竖直向下,选项B 、C 错误;S 1球做平抛运动,竖直方向则有h 1=12gt 2;S 2球竖直上抛,则有v 2=gt ,h 2=v 2t -12gt 2,由题意得h =h 1+h 2,解得h 1=h 2=h 2,所以相遇点在N 点上方h2处,选项D 正确.10.如图,竖直平面内有一段圆弧MN ,小球从圆心O 处水平抛出.若初速度为v a ,将落在圆弧上的a 点;若初速度为v b ,将落在圆弧上的b 点.已知Oa 、Ob 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分别为α、β,不计空气阻力,则( D )A.v a v b =sin αsin βB.v a v b =cos βcos αC.v a v b =cos βcos αsin αsin βD.v a v b =sin αsin βcos βcos α解析:小球水平抛出,其做平抛运动,由平抛运动规律知, 若落到a 点,则有R sin α=v a t a R cos α=12gt 2a得v a =gR2cos α·sin α 若落到b 点,则有R sin β=v b t b R cos β=12gt 2b得v b =gR2cos β·sin β 则v a v b =sin αsin βcos βcos α,故D 正确. 11.(2019·广东五校一联)某科技比赛中,参赛者设计了一个轨道模型,如图所示.模型放到80 cm 高的桌子上,最高点距离地面2 m ,右端出口水平.现让小球由最高点静止释放,忽略阻力作用,为使小球飞得最远,右端出口距离桌面的高度应设计为( C )A .0 mB .0.1 mC .0.2 mD .0.3 m解析:从最高点到出口,满足机械能守恒,有(H -h )mg =12mv 2,从出口飞出后小球做平抛运动,有x =vt ,h =12gt 2,可得x =2H -h h ,根据数学知识知,当H -h =h 时,x最大,即h =1 m 时,小球飞得最远,此时出口距离桌面高度为Δh =1 m -0.8 m =0.2 m.12.如图所示,小球自楼梯顶的平台上以水平速度v 0做平抛运动,所有阶梯的高度为0.20 m ,宽度为0.40 m ,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 2.(1)求小球抛出后能直接打到第1级阶梯上v 0的范围; (2)求小球抛出后能直接打到第2级阶梯上v 0的范围;(3)若小球以10.4 m/s 的速度水平抛出,则小球直接打到第几级阶梯上? 解析:(1)运动情况如图甲所示,根据题意及平抛运动规律有h =gt 212,x =v 0t 1,可得v 0=2 m/s ,故直接打到第1级阶梯上v 0的范围是0<v 0≤2 m/s.(2)运动情况如图乙所示,根据题意及平抛运动规律有2h =gt 222,2x =v 0t 2,可得v 0=2 2m/s ,故直接打到第2级阶梯上v 0的范围是2 m/s<v 0≤2 2 m/s(3)同理推知,直接打到第3级阶梯上v 0的范围是 2 2 m/s<v 0≤2 3 m/s直接打到第n 级阶梯上v 0的范围是 2n -1 m/s<v 0≤2n m/s设能直接打到第n 级阶梯上,有2n -1<10.4≤2n 解得27.04≤n <28.04,故能直接打到第28级阶梯上. 答案:(1)0<v 0≤2 m/s (2)2 m/s<v 0≤2 2 m/s (3)28。
半偏法用半偏法测电流表的内阻例1..现有一块59C2型的小量程电流表G (表头),满偏电流为A μ50,内阻约为800 850Ω,把它改装成mA 1、mA 10的两量程电流表之前要测量表头的内阻。
可供选择的器材有:滑动变阻器R 1,最大阻值20Ω;滑动变阻器2R ,最大阻值Ωk 100; 电阻箱R ',最大阻值Ω9999; 定值电阻0R ,阻值Ωk 1; 电池E 1,电动势1.5V ; 电池2E ,电动势V 0.3;电池3E ,电动势V 5.4;(所有电池内阻均不计) 标准电流表A ,满偏电流mA 5.1;单刀单掷开关1S 和2S ,单刀双掷开关3S ,电阻丝及导线若干。
(1)采用如图所示电路,写出用半偏法测电流表的内阻的主要实验步骤,及如何求得实验结果。
(2)为提高测量精确度,选用的滑动变阻器为 ;选用的电池为 。
【解析】(1)在这个实验中,第一步,断开S 2,闭合S 1,调节R ,使电流表满偏,第二步,闭合S 2,闭合S 1,不调节R ,仅调节R ’’,使电流表半偏,则电流表的内阻约等于电阻箱R ’的阻值(即读数)。
(2)答案是① 2R (或最大阻值Ωk 100) ② 3E (或电动势4.5V )有同学不理解,待测电流表G (表头)的满偏电流仅为A μ50,为什么要用大电动势的电池和大阻值的滑动变阻器呢?这要从半偏法测电流表的内阻的误差分析谈起。
我们用两种方法说明。
方法1. 分析法因为第二步中认为电阻箱R ’分流一半,也就是认为第二步与第一步中干路电流相等。
怎么会相等呢?明明是总电阻发生了变化(并联了电阻箱R ’),这就要求并联了电阻箱R ’后对总电阻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怎样才能忽略不计?要求R R A <<,在R A 已确定的条件下,只能使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尽可能大,而要使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尽可能大,因为R A 的满偏电流是确定的,所以也要使电池的电动势尽可能大。
方法2. 公式法这个分析也可以用公式推导:在第一步中,电流表的电流为RR EI A +=,在第二步中,根据并联分流公式,电流表的电流为''''2R R R RR R R R E I A A A+⨯++=;从这两式可解得:''R R RR R A -=,只有当R R <<'时,才有'R R A =,也就是电阻箱的读数为电流表的内阻。
2019-2020学年度上学期高中物理一轮总复习试题内容:《x-t、v-t、a-t图像的应用》命题人:嬴本德测试时间:10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一、单选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如图所示为甲和乙在地面同一直线上运动的v-t图象,已知t=0时甲乙从同一位置出发,则在0~4s内对于甲、乙运动描述正确的是()A.甲做往返运动,4s末回到起点B.在t=2s时甲乙相距最大C.甲和乙之间的最大距离为8mD.甲和乙之间的最大距离为m3162.某物理兴趣小组用加速度传感器探究一质量为m的物体从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的情况,得到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则由图象可知()A.物体在t=6s时速度为2.6m/sB.物体在10~14 s内的平均速度为3.8 m/sC.物体先做加速运动,再做减速运动,最后做匀速运动D.物体在t=2 s与t=8 s时所受合外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3.一质点由静止开始沿直线运动,其速度-位移图象如图所示,运动到距出发点x0处,速度大小为v0.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B.质点运动前2x的平均速度大于后2x的平均速度C.质点运动x0的平均速度为2vD.以上说法都不对4.如图是某质点甲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质点在0~1 s内的平均速度是2 m/sB.质点在0~2 s内的位移大小是2 mC.质点在4 内的平均速度是1.25m/sD.质点在0~4 s内的位移是0 m5.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做直线运动,物体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a﹣t)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t=0时物体的速度为2m/s,以此时的速度方向为正方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0~1s内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B.t=1s时物体的速度为4m/sC.t=1s时物体开始反向运动D.t=2s时物体离出发点最远6.甲乙两辆汽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行驶,其位移-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其中甲车图像为直线,乙车图像为抛物线,则下列关于两车运动情况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车做直线运动,乙车做曲线运动B.在t=2s时,甲、乙两车相遇C.在t=2s时,甲、乙两车速度大小相等D.在0~4s内,甲、乙两车的平均速度大小均为2m/s7.甲、乙两车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在一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它们的v-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t=4s时,甲、乙两车相距最远B.t=8s时,乙车正好追上甲车C.0~10s运动过程中,乙车始终没有追上甲车D.t=6s之前,甲、乙两车越来越近8.如图,是一辆汽车做直线运动的x-t图象,对线段OA、AB、BC、CD 所表示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OA段运动最快B.AB段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C.运动4h后汽车的位移大小为30kmD.CD段表示的运动方向与初始运动方向相反s9.东方网有消息报道:上海海洋大学研发的1.1万米载人潜水器,获得了上海市科委立项支持,这一深度已可抵达目前地球所知的最深的海沟-马里亚纳海沟.这意味着中国载人潜水器将在全世界近100%的海洋范围内自由行动.如图所示为潜水器在某次实验中下潜的速度一时间图象,规定向下为速度的正方向,则()A.3s末潜水器的加速度为零B.0~1s内潜水器的加速度小于3s~5s内的加速度C.5s末,潜水器回到出发点D.5s末,潜水器离出发点最远10.我国“蛟龙号”深潜器经过多次试验,终于在2012年6月24日以7020m深度创下世界最新纪录(国外最深不超过6500m),这预示着它可以征服全球99.8%的海底世界.在某次实验中,深潜器内的显示屏上显示出的深度曲线如图(a)所示、速度图象如图(a)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a)图表示深潜器一直在下潜B.本次实验中深潜器的最大加速度是0.025m/s2C.在3~4min和6~8min的时间段内深潜器具有向上的加速度D.在6~10min时间段内深潜器的平均速度为011.甲、乙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运动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经过12s,甲、乙两物体相遇B.经过6s,甲物体到达乙物体的出发点C.甲、乙两物体速度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D.经过12s,乙物体的速度变为零12.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物体从同一点出发的位移-时间(x-t)图象,由图象可以看出在0~4 s这段时间内()A.甲先上坡后下坡B.甲、乙两物体始终同向运动C.甲、乙两物体之间的最大距离为4mD.4s时甲乙两物体相遇13.2019年9月13日,美国导弹驱逐舰“迈耶”号擅自进人中国西沙群岛海域.我军组织有关海空兵力,依法依规对美舰进行了识别查证,予以警告,成功将其驱离.下图是美国导弹驱逐舰“迈耶”号在海面上被我军驱离前后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美舰在0~66s内从静止出发做加速度增大的加速运动B.美舰在66s末开始调头逃离C.美舰在96~116s内做匀减速直线运动D.美舰在66~96s内运动了225m14.为检测某新能源动力车的刹车性能,现在平直公路上做刹车实验,如图所示是动力车整个刹车过程中位移与速度平方之间的关系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动力车的初速度为40 m/sB.刹车过程动力车的加速度大小为5 m/s2C.刹车过程持续的时间为10sD.从开始刹车时计时,经过6s,动力车的位移为30m15.甲、乙两车在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其v-t图像如图所示.已知两车在t=3s时并排行驶,则正确的是()A.两车另一次并排行驶的时刻是t=1sB.在t=0时,乙车在甲车前7mC.乙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10m/s2D.甲车2秒内行驶的距离为30m16.汽车的加速性能是反映汽车性能的重要指标.速度变化得越快,表明它的加速性能越好.右图为研究甲、乙、丙三辆汽车加速性能得到的v-t图像,根据图像可以判定()A.甲车的加速性能最好B.乙车比甲车的加速性能好C.丙车比乙车的加速性能好D.甲、丙两车的加速性能相同17.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做刹车试验,若从t=0时起汽车在运动过程中的位移与速度的平方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0时汽车的速度为20 m/sB.刹车过程持续的时间为5 sC.刹车过程经过3 s时汽车的位移为10 mD.刹车过程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为10 m/s218.如图所示为某质点做直线运动时的v-t图象图象关于图中虚线对称,则在0~t1时间内,关于质点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质点能两次到达某一位置,则两次的速度都不可能为零B.若质点能三次通过某一位置,则可能三次都是加速通过该位置C.若质点能三次通过某一位置,则可能两次加速通过,一次减速通过D.若质点能两次到达某一位置,则两次到达这一位置的速度大小一定相等19.一物体由静止开始运动,其加速度a与位移x关系图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最终静止B.物体的最大速度为02xaC.物体的最大速度为0223xaD.物体的最大速度为03xa20.如图甲所示,一斜面上安装有两个光电门,其中光电门乙固定在斜面上靠近底端处,光电门甲的位置可移动,将一带有遮光片的滑块自斜面上滑下时,用米尺测量甲、乙之间的距离x.与两个光电门都相连的计时器可以显示出遮光片从光电门甲至乙所用的时间T.改变光电门甲的位置进行多次测量,每次都使滑块从同一点由静止开始下滑,作出ttx-的图象如图乙所示.由此可以得出()A.滑块经过光电门乙的速度大小为v0B.滑块经过甲、乙两光电门最长时间为t0C.滑块运动的加速度的大小tvD.图线下所围的面积表示物体由静止开始下滑至光电门乙的位移大小21.有四个物体A、B、C、D,物体A、B运动的x-t图象如图所示;物体C、D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做出的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A.物体A和B均做匀变速直线运动B.在0~3 s的时间内,物体A、B的间距逐渐减小C.t=3 s时,物体C、D的位移相同D.在0~3 s的时间内,物体C与D的间距逐渐增大22.如图,直线a与四分之一圆弧b分别表示两质点A、B从同一地点出发,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的v-t图,当B的速度变为0时,A恰好追上B,则A的加速度为()A.1.0m/s2B.2.0m/s2C.2πm/s2D.πm/s223.某质点做直线运动,运动速率的倒数v1与位移x的关系如图所示(OA与AA′距离相等),关于质点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B.xv-1图线斜率等于质点运动的加速度C.质点从C运动到C′所用的运动时间是从O运动到C所用时间的3倍D.质点从C运动到C′的运动位移是从O运动到C的运动位移的3倍24.甲乙两个物体在同一时刻沿同一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在4~6 s内,甲、乙两物体的加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B.前6 s内甲通过的路程更大C.前4 s内甲、乙两物体的平均速度相等D.甲、乙两物体一定在2 s末相遇25.中国火箭航天集团专家称,人类能在20年后飞往火星.若一物体从火星表面竖直向上抛出(不计气体阻力)时的x-t图象如图所示,则()A.该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3.2 m/s2B.该物体上升过程用时为10 sC.该物体被抛出时的初速度为8 m/sD.该物体落到火星表面时的速度为16 m/s26.可视为质点的M、N两车在同地、同时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M做初速个度为零,加速度大小为a1的匀加速直线运动,N做初速度为v0、加速度大小为a2的匀减速直线运动至速度减为零,取出发点位置为x=0,如图所示为M、N两车在运动过程中的位置(x)-速度(v)图象,则()A.N的初速度大小为2m/sB.M、N两车加速度大小之和为6m/s2C.M车加速度大小是N车加速度大小的4倍D.M车加速度大小为2m/s227.如图所示,三个图象表示A、B、C、D、E、F六个物体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速度相等的物体是B、DB.合力为零的物体是A、C、EC.合力是恒力的物体是D、FD.合力是变力的物体是F28.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t=0时刻甲车在乙车前方9m处.在描述两车运动的v-t图像中(如图),直线a、b分别描述了甲乙两车在0~20s时间内的运动情况.关于两车之间的位置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0~10s内两车逐渐靠近B.在0~20s内两车相遇两次C.在5~15s内甲车发生的位移大于乙车发生的位移D.在t=10s时两车间距最小二、多选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3分,共90分。
第3讲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一)A组基础题组1.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1、m2的两个物体通过轻弹簧连接,在力F的作用下一起沿水平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m1在光滑地面上,m2在空中)。
已知力F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
则m1的加速度大小为( )A. B. C. D.2.(2014福建理综,15,6分)如图,滑块以初速度v0沿表面粗糙且足够长的固定斜面,从顶端下滑,直至速度为零。
对于该运动过程,若用h、s、v、a分别表示滑块的下降高度、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t表示时间,则下列图像最能正确描述这一运动规律的是( )3.(2016福建师大附中期中)一物体静止在水平面上,物体与水平面之间的滑动摩擦力为0.5 N(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现对物体施加一个大小变化、方向不变的水平拉力F,使物体在水平面上运动了3 s的时间。
为使物体在3 s时间内运动的位移最大,力F随时间变化情况应该为下面四个图中的哪一个(g取10 m/s2)( )4.(2015安徽合肥一模,6)如图所示,a、b两物体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由轻质弹簧相连。
当用恒力F竖直向上拉着a,使a、b一起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弹簧伸长量为x1,加速度大小为a1;当用大小仍为F的恒力沿水平方向拉着a,使a、b一起沿光滑水平桌面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弹簧伸长量为x2,加速度大小为a2。
则有( )A.a1=a2,x1=x2B.a1<a2,x1=x2C.a1=a2,x1>x2D.a1<a2,x1>x25.如图所示,竖直放置在水平面上的轻质弹簧上叠放着两物块A、B,A、B的质量均为2 kg,它们处于静止状态,若突然将一个大小为10 N、方向竖直向下的力施加在物块A上,则此瞬间,A对B的压力大小为(g取10 m/s2)( )A.10 NB.20 NC.25 ND.30 N6.(多选)如图所示,在倾角θ=30°的光滑斜面上有两个用轻质弹簧相连接的物块A、B,它们的质量均为m,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C为一固定挡板,系统处于静止状态。
匀变速直线运动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一小题5分,共60分。
在每一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9~12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相继经过两段距离均为16 m 的路程,第一段用时4 s ,第二段用时2 s ,如此物体的加速度是: 〔 〕 A. 23m/s 2 B.43 m/s 2 C.89 m/s 2 D.169m/s 2 【答案】B2.质量为m 的小球由空中A 点无初速度自由下落,加速度大小为g ;在t 秒末使其加速度大小变为a 方向竖直向上,再经过t 秒小球又回到A 点.不计空气阻力且小球从未落地,如此以下说法中正确的答案是: 〔 〕A .g a 4=B .返回到A 点的速率at 2C .自由下落t 秒时小球的速率为atD .小球下落的最大高度292at 【答案】D3.在某一高度以020/v m s =的初速度竖直上抛一个小球〔不计空气阻力〕。
当小球速度大小为10m/s 时,以下判断正确的答案是〔210/g m s =〕: 〔 〕A 、小球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一定为15m/s ,方向竖直向上B 、小球在这段时间内的速度变化率是25/m s ,方向竖直向上C 、小球的位移大小一定是15m ,方向竖直向上D 、小球在这段时间内的路程一定是25m【答案】C4.一位同学在某星球上完成自由落体运动实验:让一个质量为2 kg 的小球从一定的高度自由下落,测得在第5 s 内的位移是18 m ,如此: 〔 〕A .小球在2 s 末的速度是20 m/sB .小球在第5 s 内的平均速度是3.6 m/sC .小球在第2 s 内的位移是20 mD .小球在前5 s 内的位移是50 m 【答案】D5.如下列图,在水平面上有一个质量为m 的小物块,在某时刻给它一个初速度,使其沿水平面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其依次经过A 、B 、C 三点,最终停在O 点.A 、B 、C 三点到O 点的距离分别为L 1、L 2、L 3,小物块由A 、B 、C 三点运动到O 点所用的时间分别为t 1、t 2、t 3.如此如下结论正确的答案是: 〔 〕A .312123L L L t t t ==B .312222123L L L t t t ==C .312123L L L t t t <<D .312222123L L L t t t << 【答案】B6.如下列图,物体从O 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途经A 、B 、C 三点,其中|AB |=2 m ,|BC |=3 m .假设物体通过AB 和BC 这两段位移的时间相等,如此O 、A 两点之间的距离等于: 〔 〕A.98 mB. 89mC.34 mD.43m 【答案】A7.如下列图,某“闯关游戏〞的笔直通道上每隔8 m 设有一个关卡,各关卡同步放行和关闭,放行和关闭的时间分别为5 s 和2 s 。
直线运动一.选择题1.〔2019洛阳名校联考〕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由静止开始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然后做匀速直线运动,最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当速度减为零时刚好到达乙地。
从汽车启动开始计时,下表给出了某些时刻汽车的瞬时速度。
如下说法正确的答案是时刻〔s〕 1.0 2.0 3.0 5.0 7.0 9.5 10.5速度〔m/s〕 3.0 6.0 9.0 12.0 12.0 9.0 3.0A.汽车匀加速直线运动经历的时间为3.0sB.汽车匀加速直线运动经历的时间为5.0sC.汽车匀减速直线运动经历的时间为4.0sD.汽车匀减速直线运动经历的时间为2.0s【参考答案】.D2.〔2019武汉局部示范性高中联考〕如下列图为甲、乙两个质点在0~t0时间内沿同一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在两个质点在0~t0时间内,A.任一时刻的加速度都不同B.位移大小不相等C.任一时刻的速度都不同D.运动方向不一样【参考答案】A【名师解析】根据位移图像的斜率表示速度可知,两个质点在0~t0时间内,乙做匀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为零,而甲做速度逐渐增大的加速直线运动,,两个质点在0~t0时间内任一时刻的加速度都不同,选项A 正确;两个质点在0~t0时间内,位移大小相等,运动方向都是沿x轴负方向,运动方向一样,选项BD错误;根据位移图像的斜率表示速度可知,两个质点在0~t0时间内,有一时刻速度一样,选项C错误。
【方法归纳】位移---时间图象的斜率表示质点运动的速度,在同一坐标系中两个位移---时间图象的交点表示两质点相遇。
3.〔2019河南1月质检〕某质点由静止开始做加速运动的加速度一时间图象如下列图,如下说法正确的答案是A.2s末,质点的速度大小为3 m/sB.4s末,质点的速度大小为6 m/sC. 0〜4 s内,质点的位移大小为6 mD.0〜4 s内,质点的平均速度大小为3 m/s【参考答案】.B4.〔2019湖南株洲一模〕一辆高铁出站一段时间后,在长度为L的某平直区间提速过程中其速度平方与位移的关系如下列图。
第1讲电磁感应现象楞次定律一、单项选择题:在每一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为哪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
1.如下列图,一水平放置的N匝矩形线框面积为S,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方向斜向上,与水平面成30°角,现假设使矩形框以左边的一条边为轴转到竖直的虚线位置,如此此过程中磁通量的改变量的大小是( C )A.3-12BS B.3+12NBSC.3+12BS D.3-12NBS[解析] sin θ磁通量与匝数无关,Φ=BS中,B与S必须垂直。
初态Φ1=B cos θ·S,末态Φ2=-B cos θ·S,磁通量的变化量大小ΔΦ=|Φ2-Φ1|=|BS(-cos 30°-sin30°)|=3+12BS,所以应选C项。
2.(2020·浙江诸暨模拟)有人设计了一种储能装置:在人的腰部固定一块永久磁铁,N 极向外;在手臂上固定一个金属线圈,线圈连接着充电电容器。
当手不停地前后摆动时,固定在手臂上的线圈能在一个摆动周期内,两次扫过别在腰部的磁铁,从而实现储能。
如下说法正确的答案是( D )A.该装置违反物理规律,不可能实现B.此装置会使手臂受到阻力而导致人走路变慢C.在手摆动的过程中,电容器极板的电性不变D.在手摆动的过程中,手臂受到的安培力方向交替变化[解析] D.在手摆动的过程中,线圈交替的进入或者离开磁场,使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发生变化,因而会产生感应电流,从而实现储能,该装置符合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可能实现,选项A错误;此装置不会影响人走路的速度,选项B错误;在手摆动的过程中,感应电流的方向不断变化,如此电容器极板的电性不断改变。
选项C错误;在手摆动的过程中,感应电流的方向不断变化,手臂受到的安培力方向交替变化。
选项D正确。
3.如下列图,通电导线MN与单匝矩形线圈abcd共面,位置靠近ab且与线圈相互绝缘。
当MN中电流突然减小时,线圈所受安培力的合力方向( B )A.向左B.向右C.垂直纸面向外D.垂直纸面向里[解析] 解法一:当MN中电流突然减小时,单匝矩形线圈abcd垂直纸面向里的磁通量减小,根据楞次定律,线圈abcd中产生的感应电流方向为顺时针方向,由左手定如此可知ab边与cd边所受安培力方向均向右,所以线圈所受安培力的合力方向向右,B正确。
第1讲动量动量定理时间:45分钟总分为:100分一、选择题(此题共10小题,每一小题7分,共70分。
其中1~7题为单项选择,8~10题为多项选择)1.下面关于物体动量和冲量的说法错误的答案是()A.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越大,它的动量也越大B.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不为零,它的动量一定要改变C.物体动量增量的方向,就是它所受冲量的方向D.物体所受合外力越大,它的动量变化就越快答案 A解析Ft越大,Δp越大,但动量不一定越大,它还与初态的动量有关,故A错误;Ft =Δp,Ft不为零,Δp一定不为零,B正确;冲量不仅与Δp大小相等,而且方向一样,C 正确;物体所受合外力越大,速度变化越快,即动量变化越快,D正确。
此题选说法错误的,应当选A。
2.将质量为0.5 kg的小球以20 m/s的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不计空气阻力,g取10 m/s2,以下判断正确的答案是()A.小球从抛出至最高点受到的冲量大小为10 N·sB.小球从抛出至落回出发点动量的增量大小为0C.小球从抛出至落回出发点受到的冲量大小为0D.小球从抛出至落回出发点受到的冲量大小为10 N·s答案 A解析小球在最高点速度为零,取向下为正方向,小球从抛出至最高点受到的冲量:I =0-(-mv0)=10 N·s,A正确;因不计空气阻力,所以小球落回出发点的速度大小仍等于20 m/s,但其方向变为竖直向下,由动量定理知,小球从抛出至落回出发点受到的冲量为:I′=Δp=mv0-(-mv0)=20 N·s,如此冲量大小为20 N·s,B、C、D错误。
3.(2019·四川自贡高三一诊)校运会跳远比赛时在沙坑里填沙,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减小()A.人的触地时间B.人的动量变化率C.人的动量变化量D.人受到的冲量答案 B解析 跳远比赛时,运动员从与沙坑接触到静止,动量的变化量Δp 一定,由动量定理可知,人受到的合力的冲量I =Δp 是一定的,在沙坑中填沙延长了人与沙坑的接触时间,即t 变大,由动量定理:Δp =Ft ,可得Δpt=F ,Δp 一定,t 越大,动量变化率越小,人受到的合外力越小,人越安全,B 正确。
演练题(1)
1、(2018·四川成都调研)如图1所示,一小球在光滑的V 形槽中由A 点释放,经B 点(与B 点碰撞所用时间不计)到达与A 点等高的C 点,设A 点的高度为1 m ,则全过程中小球通过的路程和位移大小分别为( )
图1
A.23 3 m ,2
3 3 m B.23 3 m ,4
3 3 m C.
43 3 m ,2
3
3 m D.4
3
3 m ,1 m 【答案】C
2、(2018·广东湛江模拟)如图1所示,一骑行者所骑自行车前后轮轴的距离为L ,在水平道路上匀速运动,当看到道路前方有一条减速带时,立刻刹车使自行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自行车垂直经过该减速带时,对前、后轮造成的两次颠簸的时间间隔为t .利用以上数据,可以求出前、后轮经过减速带这段时间内自行车的( )
图1
A.初速度
B.末速度
C.平均速度
D.加速度
【答案】C
3、假设某无人机靶机以300 m/s 的速度匀速向某个目标飞来,在无人机离目标尚有一段距离时从地面发射导
弹,导弹以80 m/s 2
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以1 200 m/s 的速度在目标位置击中该无人机,则导弹发射后击中无人机所需的时间为( )
A.3.75 s
B.15 s
C.30 s
D.45 s 【答案】B
【解析】导弹由静止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即v 0=0,a =80 m/s 2
,据公式v =v 0+at ,有t =v a =1 200
80
s =15 s ,即
导弹发射后经15 s 击中无人机,选项B 正确.
4、(2018·黑龙江伊春模拟)关于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拳击运动员一记重拳出击,被对手躲过,运动员施加的力没有受力物体
B.站在地面上的人受到的弹力是地面欲恢复原状而产生的
C.重力、弹力、摩擦力是按力的性质命名的,动力、阻力、压力、支持力是按力的作用效果命名的
D.同一物体放在斜面上受到的重力一定小于放在水平面上受到的重力 【答案】BC
5、三个共点力大小分别是F 1、F 2、F 3,关于它们合力F 的大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F 大小的取值范围一定是0≤F ≤F 1+F 2+F 3 B.F 至少比F 1、F 2、F 3中的某一个大
C.若F 1∶F 2∶F 3=3∶6∶8,只要适当调整它们之间的夹角,一定能使合力为零
D.若F 1∶F 2∶F 3=3∶6∶2,只要适当调整它们之间的夹角,一定能使合力为零 【答案】C
【解析】三个大小分别是F 1、F 2、F 3的共点力合成后的最大值一定等于 F 1+F 2+F 3,但最小值不一定等于零,只有
当某一个力的大小在另外两个力的大小的和与差之间时,这三个力的合力才可能为零,A 、B 、D 错误,C 正确.
6、如图1所示,物体A 放在斜面体B 上,A 恰能沿斜面匀速下滑,而斜面体B 静止不动。
若沿斜面方向用力向下推此物体A ,使物体A 沿斜面加速下滑,则此时斜面体B 对地面的摩擦力( )
图1
A. 方向水平向左
B. 方向水平向右
C. 大小为零
D. 无法判断大小和方向
【答案】C
7、(多选)下列说法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
A.亚里士多德认为,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的运动状态才会改变
B.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得出结论:一旦物体具有一定速度,如果它不受力,它将以这一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C.笛卡儿指出: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它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既不停下来也不偏离原来的方向
D.牛顿认为,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答案】BCD
8、在儿童蹦极游戏中,拴在腰间左右两侧的是弹性极好的橡皮绳,质量为m的小明如图1所示静止悬挂时,两橡皮绳的拉力大小均恰为mg.若此时小明左侧橡皮绳断裂,则小明( )
图1
A.加速度为零,速度为零
B.加速度a=g,沿原断裂橡皮绳的方向斜向下
C.加速度a=g,沿未断裂橡皮绳的方向斜向上
D.加速度a=g,方向竖直向下
【答案】B
9、两个质量分别为m 1、m 2的物体A 和B 紧靠在一起放在光滑水平桌面上,如图2所示,如果它们分别受到水平推力2F 和F ,则A 、B 之间弹力的大小为( )
图2
A.m1+m2m2F
B.m1+m2m1F
C.m1+m2m1+2m2F
D.m1+m22m1+m2
F 【答案】C
【解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对整体有:2F -F =(m 1+m 2)a ,方向水平向右;对物体B 有:F N -F =m 2a ,联立上述两式得:
F N =m1+m2m1+2m2
F ,故选项A 、B 、D 均错误,选项C 正确.
10、(2018·广东东莞质检)如图1所示,AB 和CD 为两条光滑斜槽,它们各自的两个端点均分别位于半径R 和
r 的两个相切的圆上,且斜槽都通过切点P .设有一重物先后沿两个斜槽从静止出发,由A 滑到B 和由C 滑到D ,所
用的时间分别为t 1和t 2,则t 1与t 2之比为( )
图1
A.2∶1
B.1∶1
C.∶1
D.1∶
【答案】B
11、a 、b 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开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二者运动的v -t 图象如图1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1
A.a、b两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B.a物体的加速度小于b物体的加速度
C.t=1 s时两物体的间距等于t=3 s时两物体的间距
D.t=3 s时,a、b两物体相遇
【答案】C
12、(2018山东省临沂期中)某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运动的时间为t,位移为x,该质点的图象如图
2所示,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
图2
A. 质点的加速度大小为
B. t=0时,质点的初速度大小为a
C. t=0到t=b这段时间质点的平均速度为0
D. t=0到t=b这段时间质点的路程为
【答案】D
【解析】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时间公式得到表达式,结合图象的信息求加速度、初速度和位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