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管理学考研经验
- 格式:docx
- 大小:147.31 KB
- 文档页数:2
2018中国人民大学国民经济学考研经验基本情况:二战,两年均报考中国人民大学一战报考财政金融学院金融学硕二战报考经济学院国民经济学一战总分250(政治59英语77数学74 802综合40)二战总分400(政治69英语77数学141 802综合113)一战失败:四月开始准备考研且开始没有选定报考单位六月到七月一直准备期末考试(14门,因大一大二抽签选不上选修课)七月中正式决定报考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院金融学硕九月中第一次正式看完尼克尔森、曼昆、宋涛专业课课本且没做课后题,感觉内容较难,深感考上无望,遂弃学。
(政治完全没看)十二月末裸考参加研究生初试。
写在前面:备考阶段得益于考研帮,决定如若录取一定要写经验贴给学弟学妹参考 18届考生,很高兴你们现在决定报考人民大学802,因为太晚选定报考单位,过于轻视初试专业课难度正是我一战失败的主要原因,希望大家可以较早重视专业课,而且17年人大802风格大变,大家更要注意全面复习,不要仅抓所谓重点!!对于考研初试四门的整体复习经验:1、学习在于精不在于多。
一本书看三遍远比三本书看一遍强。
2、学习中要善于总结思考,注意不是直接借鉴别人的思考而是要形成自己的思考,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根据自身情况适当改变学习方法,不要一条路走到黑。
3、考研不仅是方法毅力战,更是记忆战,复习过累时可以适当休息,完全放松不可超过2天(我就因此吃亏后面会介绍),要时刻保持学习状态。
数学:第一年没太多说的,因为正式考试时3个月没看书,公式都忘了,考到这个分我还是很惊讶的。
第二年:今年大家认为数学有一定难度,但是我只用了李王全书和真题就考了140+且在考场上2小时零5分钟就答完了卷纸,检查时由于只检查了计算结果所以第一大题变现积分dx忘记代换没检查出来,对答案时只错了这一处,表示有些遗憾。
我的数学学习方法:前期看张宇高数基础视频(我只看了基础)、张宇线代强化视频、张宇概率强化视频(只看了强化没看基础),并根据视频做笔记,强调一点:(做笔记很重要很重要,因为考研内容多,易遗忘,当我用一个月学完线代概率之后发现高数部分什么都没记住,正是笔记让我重新找回了学习高数的感觉。
人大经济学考研权威辅导机构----凯程考研人大经济学考研经验大汇总12013年4月1日,傍晚五点人大研究生院公布复试成绩,随后公布了录取名单。
我有幸成为了中国人民大学的一员,同时也意味着我的考研征程落下了帷幕。
我初试总分410分,其中数学146、英语79、政治62、802经济学综合123。
成绩总体上还是比较满意的,当然除了政治。
所以有关政治的复习我就不介绍了,以免误人子弟。
首先介绍一下专业课。
802经济学综合含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它是人大所有经济学类专业的考试科目,包括经院、财金的所有学术专业、商学院的产经、国贸,国关的世界经济、社会学院环境学院的人资环、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政经,这些专业都是考802经济学综合。
今年123分就是高分了,据我所知最高有考到128分的同学。
我觉得对于专业课,我还是很有一套复习心得的。
这几年人大专业课变化很大,2011、2012、2013年这是一个风格,难度上逐渐向北大靠拢(北大的真题我都做过),题型上比较重视计算、证明、经济问题分析。
人大的题不考死记硬背的东西,着重考察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鸿业老师西方经济学建议四版和五版都看,五版上的要素市场的一部分删去了,今年就考了劳动力是不完全竞争市场的情况。
五版上新加的寡头模型和博弈论要好好掌握。
此外,尼克尔森的微观、曼昆的宏观也是必备的。
这几年都考到了两本书的课后原题!所以课后题要好好掌握。
曼昆的书要从头到尾认认真真的看,这本书不难。
尼克尔森的书重点看一下前16章。
如果时间来不及。
可以只做课后题。
关于两本书的课后习题答案强烈建议用英文原版答案,国内的一些配套参考书答案很多错的。
今年曼昆的原题,有一本书给的答案就是错的,牺牲率明明就是无穷大。
另外,北大经院清华上财人大经济学考研权威辅导机构----凯程考研南开复旦西安交大难的计算证明题我也都挑出来做了做,还是很管用的。
流派的知识,我看的金那本书总结的,我觉得没必要看方福前老师的那本流派书,东西太多。
这个经验帖分为四个部分,不想浪费太多时间的同学可以直接跳到自己感兴趣的部分~一、自我基本情况二、选择该专业原因三、初试复习经验四、总结一、基本情况我本科就读于华北电力大学(北京校区),一所位于北京的211,本科专业是工商管理(电力技术经济方向),理科生,本科期间学过高鸿业老先生的宏经微经,基本没有经济学基础,算是跨校跨专业考研。
本科期间综合排名第六,没有参加过什么比赛,没有发过论文,也没怎么参加社团活动,总之,是个没能保研,各个方面也不优秀的老咸鱼学姐。
二、选择该专业原因首先自己对经济学很感兴趣,确定自己想要跨专业到这一领域,其次也想要上一个名校,最后又很想减少不确定性风险,毕竟考难度太大的落榜风险很大。
834是个神奇的存在,虽然发的是管理学学位,但是这个学位足够你进入金融界,当然喜欢农业想要进入农业农村发展研究领域这个学位也是足够优秀的。
而且考这个专业的基本都是外校学生,就不用担心人民大学会不会有外校歧视的问题。
这样复试被刷的风险就会小很多。
这个专业的考试内容比中央财经大学的803略难,但是参考书是一样的,只是中央财经大学的803还要背一背政治经济学,所以到九十月份感觉自己复习的不太好的同学还能转考中央财经大学的803。
综合考虑以后,我选择了中国人民大学的834。
三、初试复习经验数学(成绩132)自己用的方法我是从四月份开始复习数学,每天上午十点到12点,晚上7点半到10点。
我先是看了同济大学的高等数学课本,看课本,做课后题,然后看张宇的高数十八讲视频导学,再把《高数十八讲》对应章节的知识点看完,习题做完,这样会比只做十八讲的同学慢很多,但是学的很扎实,概念也都搞的很清楚。
在六月份看完高数部分开始看概率论,直接看的李永乐复习全书,先看王式安的视频然后再做复习全书线代部分的题,7月份开始线性代数,看的李永乐单独的那本《线性代数辅导讲义》,三周看完,看的是张宇的线代视频。
这样第一轮复习就结束了。
暑假开始第二轮复习,我觉得看视频的边际效用开始递减,就直接上手做《张宇1000题》,每天只学三个小时的数学,大概8月底学完第二轮。
2018人大财金复试经验
作为一名人大财金的复试考生,我可以分享一下我的经验。
首先,在复试前,我准备了充分的基础知识,并对相关领域的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我阅读了一些经济学和金融学的经典著作,同时也关注了一些当前热门的财经类期刊和媒体,以了解最新的动态。
其次,在面试前,我对一些常见的面试问题进行了准备,并进行了反复的模拟面试。
我把自己的经历和能力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总结,以便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在面试过程中,我尽量展现出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我在回答问题时,尽量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
同时,我也试图展现出自己的领导能力和组织能力,通过举例说明我在团队中的角色和贡献。
最后,在复试结束后,我对自己的表现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总结和反思。
我注意到自己在某些问题上可能表达不够清晰或逻辑不够严密,所以我决定加强相关知识的学习,并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总体来说,复试是一次非常重要的机会,我们需要准备充分,并在面试中展现出自己的优势和能力。
同时,我们也要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不断提高自己。
希望我的经验对其他考生有所帮助!。
2018中国人民大学802考研经验专业指导最新本人人大经济学本科,三月份开始复习,前期在上一届的本院学长那里学到了很多,也看了各种经验贴,个人觉得自己对802还是有点研究,想想十个月的征程,在今天似乎就这么结束了,辗转反侧,决定写一点感想给19届考研的学弟学妹,希望帮你们加深对802的认识。
其实去年有一个师姐写了一篇经验贴,写的真的很棒,很详细。
大家可以去翻一下。
我这篇主要谈一谈大的方向和一些感想一.、关于8021.政经没什么好方法就是背,但我建议先看了真题知道他怎么考再开始背,没基础的话建议九月份就开始,资本主义看宋涛,社会主义看逄锦聚,但我觉得只要买逄锦聚那本圣才习题集足矣,原书反而不用买2.政经一定要看一本书,是程恩富的习题集,考前一个月看就行,只看里面的计算题就行,看两遍,不用知道为什么这样算,背下来就ok。
这部分看了就是满分不看就是不可能做对3.政经几乎每年都会蹭一波热点,像今年就考了主要矛盾的转变,这个部分大约在考前一个月着手准备即可.宏经1.我觉得今年的题反映了一个趋势,那就是宏经开始注重对模型的推导,理解,和把握了,以前那几年背几个概念就能蒙混过关的日子不复返了,所以踏踏实实看书,功夫是不会负有心人的.2.宏经每年也喜欢结合时政,而且往往会涉及金融知识,像非常规货币政策,美联储缩表等等,这个部分考前一定要注意.微观1.题目有变简单的倾向,但计算量还是很大,对数学以及熟练度有很高的要求,这一点平时要注意加强锻炼.2.近几年很喜欢考外部性,建议这一部分看看范里安,这一部分看熟了相当于送分!3.微观至少要在暑假左右开始,具体复习方法就不细说了二、其他1.一定要找个研友,复习的路真的很苦,要找一个乐观开朗但又踏实认真,既能一起查资料分享信息猜题押题,又能一起吹比开玩笑调节心态的那种。
感觉自己很幸运,我就遇到了这样一位,而且还是是经济学同班同学2.建议在人大里面复习,前提是搞到学生卡,人大对外校生不是特别友好,没卡哪里都去不了,不过这也没办法,校园太小资源本来就不怎么够…3.数学建议跟张宇(帮我男神打波广告),我觉得今年数学和张宇风格很像!风格就是不走寻常路!考了比如二阶查分方程,离散乘离散,单调有界准则等知识点,哪个偏考哪个,哪个奇怪考哪个!不过明年数学应该会简单,但不能懈怠4.考研,特别是考人大这种名校,一定要早点开始,坚决不要二战,二战压力真的很大,我就知道一个本院的师姐,今年是二战,考完数学下午就没来了!我觉得能考上人大本科的学习能力和方法应该没什么问题的,二战最大的问题主要是心态,所以一定一定要杜绝二战的思想!个人觉得一战只要早点开始,是比二战要有优势的。
2018年中国人民大学考研复试-人大国民经济学考研复试科目复试分数线复试参考书复试经验启道考研网快讯:2018年考研复试即将开始,启道教育小编根据根据考生需要,整理2017年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20201国民经济学考研复试细则,仅供参考:一、复试科目(启道考研复试辅导班)二、复试通知(启道考研复试辅导班)为做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复试工作,规范复试过程与方式,按照学校研究生院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复试原则复试工作要自始至终贯彻科学选拔、公平公正、全面考察、客观评价、公开透明、严谨严密的原则,坚决抵制各种不正之风。
二、复试领导小组硕士研究生复试工作领导小组由主管研究生工作的院长及教授组成,主管研究生工作的院长担任领导小组组长。
三、复试小组组成复试工作由全院在职的硕士生导师和学院研究生教学管理秘书以及相关的服务人员组成。
每个复试小组有5位成员,并安排记录员一名。
四、复试对象参加当年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报考本院相关专业,且初试成绩达到复试分数线以上的考生。
(我院原则上按照120%以上的比例实行差额复试,相关专业考生上线人数均已达复试人数要求,不接受外校、外院考生调剂。
)1、学术型硕士各专业复试分数线:政治55分、外语55分、专业一90分、专业二90分、总分365分。
2、国际商务专业复试分数线:政治50分、外语50分、专业一90分、专业二90分、总分352分。
3、对于各类专项招生(包括少数民族骨干、援藏、退役大学生士兵、单独考试等),由研究生院参考教育部相关政策,单独设置复试分数基本要求。
考生报到时须持复试通知(考生于3月1日以后自行从中国人民大学研招网上下载并支付复试费,链接:)、二代居民身份证、学历证书、学位证书原件和复印件(应届生持每学期均注册的学生证报到,并携带本人签字的应届生承诺书(点击下载/upfile/file/20170227152529_98497.doc))、本科成绩单(加盖学校教务单位公章或存档单位公章)。
1弗鲁姆期望理论2钱金的蓝海战略3.自我管理和自我领导团队区别4.企业大力促销,提高顾客对产品和服务的期望以吸引顾客试用好不好5,百度,微信,免费产品的背后的盈利逻辑6.消费者市场细依据及有效市场细分的标志7可转换债券的优缺点简答题都是书上的,只有第三题是组织行为学我只知道个大概,嗯写的时候开心的不得了。
因为全部都背过好多遍了。
计算题不像往年真题有的公式在书上都找不到还贼难算这个是算npv的还在一步一步引导你可以说是非常人性化了我大概回忆一下题干美伊公司要开发新产品前期投入了120万调研,现在准备上市新产品,上市新产品在第一年发生120万开发费用,第二年购置,850万生产线,残值50万,直线法,年限10年,购置即投产,营运资本100万,最后一年收回。
每年营业收入600万,付现成本380万。
另外新产品上市会导致原有产品营业收入减少xx万,增加xx万。
这俩数我不记得了。
资本成本率百分十,税率25。
会计那题我没看10题,简述二战后管理丛林的4个管理学派管理流派我是认认真真整理了七个,但是一直在想嗯会不会拿二战坑我。
11优惠券的两个兑换现象:时效越长兑换率越低,兑换率先降后升。
分析它们的影响因素,以及这些因素是如何作用导致此现象的12变动成本是如何影响管理决策的十二题是管理会计的题,虽然我也背过变送成本法的概念和完全成本法的比较和优缺点,但是觉得影响管理决策这个是不是可能答不太好。
然后还是选了十一题,先从销售促进切入,再慢慢到整个宏观框架。
13杜邦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启示财管复习的时候整理了很多论述题这题也是其中一个,结合很多论文还做了非常多的引申。
然而最后实在没时间写了,结合现状和展望只写了两句话。
反正觉得考的很酣畅淋漓。
其实进考场前不是太有底气。
然而最有底气的一门数学2333 看了一眼答案估计只有110的样子指望专业课救一把了1。
18成功学姐二战人大金融硕士考研专业课经验指导396由三部分组成:数学+逻辑+写作数学:我用的书是机工出版社出的精点和分册(三门都是,两本买一本即可,貌似分册是比较基础的精点是比较精炼的,但我感觉差别不是特别大,可以自行选择)。
396的数学并不难,只要把辅导书里的知识点过一遍,有不懂的翻开数学书再看看,然后把题目做上两遍(一遍全部一遍错题),最后你去做模拟题和真题会觉得很轻松。
真题记得留到最后一到两个月做,每个星期做一两套保持手感。
逻辑:逻辑部分会考往年真题,除了机工的精点和分册,还可以买它出的往年真题。
把题目反复做,做熟了最后见到题你就能大致明白其中的套路了。
写作:写作部分我复习的比较晚,基本放在了最后两个月,每隔三四天写上一篇,但是这样容易最后复习阶段感到紧张,对复习效果不自信。
建议可以从9月份开始准备,先把大概套路看懂,然后每周练上一次,保持手感即可,这个部分分差不会很大,注意学习审题不要跑题即可。
431专业课专业课对于考研的重要程度是不言而喻的,从分值就能看出来,而且这一块儿大家的分差也会比较大,复习好了对最后分数的提升帮助很大。
对于专业课,我主要用的就是黄达金融学+罗斯公司理财,圣才的课后题参考书,新祥旭的资料,加上我自己总结的笔记。
金融学:课本很厚,但一定要通读一遍,在读的时候做好思维导图和笔记。
我当时读书的同时用电脑把书上的知识点重新做了一遍笔记,之后就没用怎么用书,直接用的自己的笔记,也能节省不少时间。
之后我把自己的笔记又背了一遍,虽然金融学不能单纯靠背,但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背一遍对于答题还是挺有帮助的。
思维导图对于学习金融学尤其重要,因为金融学是一个很大的体系,通过做思维导图你能明白各个部分之间内在的联系,有助于整体知识的把握,联系使用。
公司理财:这一部分非常考验你对课本的理解程度,读完课本以后需要把课后题反复做上两遍,做到每一道题都心中有数。
公司理财的知识点不像金融学的知识更偏问记忆,在计算题还有一些基本的理论知识中隐藏着很多细小的易错点,只有通过做题才能发现并掌握。
2018人大考研心得:企业管理经验分享我的初试成绩,专业课110多分,数学140多,英语76,政治有些衰,只有60多分。
总成绩的话还是很高的,但是知道能够进复试以后,还是做了很多努力的,后面会谈一些复试的经验。
下面分科目谈一下我的经验。
一、数学数学是我的强项。
我在高中的时候是理科生,很喜欢数学,在高中和大学都参加过数学竞赛,因此对于数学的学习还是很有感觉的。
我公共课的复习采用的方式是分阶段。
数学上面,就是打基础,练习真题,找差距,做提高,扫盲点,做冲刺。
第一,打基础。
数学这个科目必须全面学习考研大纲要求的知识之后才能尝试去做真题,否则就是自虐,因为要求的重点和强调的点不太一样,即使本科的书目学的很好,还是不行的。
这一阶段我用的书籍是李永乐的《标准复习全书》(当然其他编者的也可以),只是我个人觉得在内容和难度上,这个书都不错的,能够找到一些前些年真题的思路和影子,解答给的也相当有水平,能够给出多个角度的解答,培养能力。
做标准全书的时候一定要所有的题目都自己做,不能只是看,看永远是别人的。
书中的例题,一定要掌握其中的不同,每一个例题做总结。
后面的练习一定要自己做出来。
打基础的阶段一定要尽快,另外,就是严格要求自己。
第二,练习真题,找差距。
这一阶段就是将知识转化成能力的开始。
看完标准全书,也只能算是有了砖石,怎么能盖好楼、答好题,还是要一定的能力的。
真题的特点是,考察的知识深入、各个知识复合考察、思想独特,这些都是基础练习得不到的。
建议采用2007年之后的几套题做模拟,我个人觉得07年,10年的题目较难,11、12年的较简单,可以一样来一个,找自己存在的问题和差距,为下一步的提高做准备。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阶段不能把真题都做掉,要留下大部分,用于后期的模拟,这样才是王道。
找好差距要开始分析,是计算、知识点理解还是什么其他的内容和原因,找其它的资料进行练习。
第三,做提高。
提高主要是针对找到的差距进行的练习和知识的补充。
凯程考研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考研高分经验分享学员信息:赵同学,三跨考研,被中国人民大学区域经济学专业录取,初试分数392分。
所报班型为半年集训。
经验分享:我考研起步得比较晚,是从去年4月开始的。
相对那些从大一、大二就开始准备的同学来说,确实时间比较紧张。
而且我是跨专业、跨学校、跨地区报考,要在8个月的时间内复习好,把握实在是不算大。
最后能有这样的结果,跟老师的指导、朋友学长的帮助,以及个人努力吧,都是分不开的。
以下我为大家总结了我复习备考中的一些经验,具体分为三个方面。
1、找研友。
线下的研友是非常必要的。
我在复习备考的时候,有一个很好的研友,一起上自习,互相监督。
因为我们报考的是不同学校的相同专业,周末的时候会相互提问测试一下,公共课的进度什么的也基本可以统一,因此对自己的帮助很大。
特别是我的数学不好,但她的数学比较好,我前期的复习基本都是在请教她。
后来她也考上了目标院校,我们都觉得这是一致努力的结果。
2、找师兄师姐当时我在微博、论坛上认识了一些师兄师姐,他们给了我很大的帮助。
人大的师兄师姐人都很nice,很热情。
无论是学校信息,还是资料方面,他们了解到的都会告诉我。
有时有些不会的问题会找他们,也会很乐意帮助。
在此再次感谢师兄师姐给我的帮助。
3.报考研班个人认为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报考研班还是有必要的,尤其是公共课。
考研班在整体上来说会起到一个提高的作用,这个不得不承认,但是辅导班的选择还是非常讲究的。
我的数学是0基础,靠个人复习想要考到高分,不太现实,在同学的建议下我选择了凯程考研的半年集训营,通过半年封闭式的训练,听取李擂老师耐心专业的讲解,和悉心的指导,最终考到了120+,查到成绩的时候我觉得这简直就是个奇迹。
凯程考研集训营更好的一点就是,会为每位学生安排学管老师,督促大家复习,每周都会沟通学习效果,安排相应练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马上就可以得到解决,在最开始的时间里,因为基础比较差,学管老师还为我定制了专门的个人复习计划,帮助我在短时间内,提升了数学的水平。
2018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管理学考研经验
首先介绍一下自己,本人在某医科大学读五年制检验专业,一战人大经院802,初试389分,初试分和自己的预期还是有一定差距,不过也顺利进入了拟录取名单。
自己上学早,高考报志愿时还是小屁孩,啥也不懂,就听家长的学医。
从小就烦背书,记性特别差,上大学以后,生理生化病理等等一大堆医学专业课,好多需要记的知识点,把我虐的实在太苦了,医学院里流传的一个段子:我本来是学理的一匹狼,上大学学医之后,把我背成了狗。
实在不想学本专业了,经管类专业专业性不强,自己也是比较感兴趣,所以下定决心跨考。
医学专业对数学要求很低,就大一上学期有高数课,并且内容和高中的差不多,楼主需要自学数学和专业课,虽然自己比不上初试400+的大神,但也希望自己的跨考经验和教训,能够帮助到学弟学妹们。
楼主从15年下半年就开始准备,当时觉得考研还早,就随便看看书,真正进入状态还是16年3月份。
楼主刚开始准备的是复旦经院学硕,16年9月底复旦招生简章出来后,才决定换学校,所以看了不少考人大802并没有什么卵用的书,16年还在医院里实习了八个月(虽然没少偷懒)。
本科没学数学,学医的还需要实习,我才把战线拉那么长,如果数学专业课有基础,大半年的时间足够,没必要那么早看书,要不然后期实在太累了。
1.政治,英语
楼主政治64,客观题37,主观题27,进入十月份,除了专业课,就政治花的时间最多,宿舍里一起往北京考研的几个哥们,就我政治考的最差,可能是我字丑吧。
英语73,客观题53,主观题20,从小学习英语就不重视作文,肚子里没货,最后背了背模板和素材,作文和翻译只得了20。
楼主这两门考的不好,英语政治的备考,我就不误导大家了。
2.数学
楼主数学140,自学能考到这个分数,我也是很满意了。
2.1线代
数学三分高数线代概率三部分,我先看的线代,我当时已经两年多没接触过与数学有关的知识了,刚开始学时特别吃力,每一个知识点,我都需要花好多时间来理解,不过还是坚持把书看完了。
后来又看的李永乐的视频,李永乐的视频基础班也有一定的综合性,楼主先看书后看的视频,线代部分没有看复习全书,我看的是李永乐的辅导讲义,同济版线代教材知识点不需要全部掌握,把辅导讲义看好就行了。
2.2高数
高中学过一点微积分知识,学起来没有线代那么苦,我是边看书边看的张宇的视频,宇哥的泰勒公式讲的很好,时间充足的话,建议大家看看,楼主高数辅导书主要用的是复习全书和宇哥的高数十八讲。
高数部分,个人觉得最难的是中值定理,后来买了陈文灯的复习指南,只看了复习指南中值定理的内容,灯哥的中值定理总结的很好,认真看完一遍后,中值定理大部分的题目都有思路了,灯哥总结的中值定理,网上也能下载电子版的。
2.3概率
概率论这部分内容比较简单,学起来也没那么大的压力,没怎么看书,直接看的复习全书,又看了王式安的视频。
以上就是我数学打基础阶段的经验,数学看书比较早,后来又做了660题,660题高数部分比较难,线代概率和全书差不多。
九月底到十月中旬,做了十套左右真题,当时状态比较好,都是140+,然后我就迷之自信,一个多月没把数学放在心上,进入十二月份,数
学手感不好,好多题目都没有感觉,我又开始疯狂的做题,每天都要刷一套真题或者模拟题,最后总算把状态找回来了,考研数学考的还行,所以学习数学一定要有状态,每天都要学。
3.专业课
楼主专业课112,开始准备的是复旦学硕,最后三个月才决定转战人大802,最后花在专业课上的时间也是最多的。
人大802经济学包括计算题和主观题,楼主高中学理的,经济学数理方面的知识,学的还比较快,平时喜欢总结一些计算小技巧,17年人大802的计算题,做的比较顺,没什么大问题。
楼主比较头疼主观题,尤其是政经,从小背书就慢,最后两个多月压力大,每天休息不好,背的就更慢了,而且802的参考书比较多,宋涛和逄锦聚的政经都要背,高鸿业和曼昆的宏观也要记不少东西,楼主准备了一个笔记本,把需要背的知识全部总结到上面,效果还不错。
楼主最后三个月决定转战人大,之前准备复旦的专业课时,宏观看的多的是袁志刚主编的教材,又看了几章王弟海的数理模型基础,相比之下,曼昆的宏观还是比较简单的,我也是迷之自信,琐碎的知识点没有记牢,债务-通缩理论那道题完全答偏了,估计老师没怎么给分,要不然专业课也不会只考112,考人大802,曼昆的宏观书,一定要认真看。
楼主报的是世经专业,复试参考书是克鲁格曼的国际经济学,韩玉军的国际经济学,每年复试准备时间比较短,韩老师的建议只看国贸部分,比如17年复试考的福利恶化型增长的原因,韩老师书上就有。
专业课面试抽到了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英语面试抽到了菲利普斯曲线。
楼主是本专业这几年来,第一个跨考经济的研究生,虽然网上很多经验贴,但每个人的基础和学习方法都不一样,而且初试复试,都需要一定的rp,别人的经验也不一定适合自己,身边的同学也帮不了我什么忙,学习方法都是靠自己摸索,最后两个多月,我的压力特别大,晚上睡不着,一般是两三点睡觉,第二天七点多醒,休息不好导致背书效率特别差,最后过的实在是太累了,考完初试就把政治参考书和英语真题扔了,不想再考了。
楼主考研也得到了不少前辈的帮助,希望自己的经验也能帮助学弟学妹们,在论坛里潜水很久了,写个经验贴来攒rp,希望能够顺利读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