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2.2《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教案正式版
- 格式:doc
- 大小:42.00 KB
- 文档页数:5
第2單元課時2碳酸鈉的性質與應用教學設計一、學習目標1.掌握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性質。
2.運用對比實驗方法比較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性質。
3.瞭解碳酸鈉和碳酸氫鈉在生產、生活中用途。
二、教學重點及難點重點: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化學性質。
難點:碳酸鈉和碳酸氫鈉在化學性質上的差異。
三、設計思路由藥片溶于水產生氣泡的現象引入鈉的碳酸鹽,在比較了碳酸鈉與碳酸氫鈉物理性質的基礎上,通過類比碳酸鈉與碳酸鈣的方法學習碳酸鈉的化學性質,進而通過對比實驗探究碳酸鈉與碳酸氫鈉化學性質的異同,利用兩者的性質介紹其在生產、生活中的用途,並解釋藥片溶于水產生氣泡的原因。
四、教學過程[情景導入]用維生素C泡騰片溶于水,藥片迅速溶解並產生大量氣泡的實驗現象,引起學生探究碳酸氫鈉性質的興趣。
將主題引導到鈉的碳酸鹽性質的研究。
(注:維生素C泡騰片中含有碳酸氫鈉和酒石酸氫鉀。
)[板書]Na2CO3,俗名:純鹼。
NaHCO3,俗名:小蘇打。
(ppt 2)[活動與探究1]取適量的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樣品於小燒杯中,進行溶解性實驗。
一、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物理性質Na2CO3:白色固體,可溶于水。
NaHCO3:白色固體,可溶于水。
(ppt 2)[過渡]碳酸鈉、碳酸氫鈉與碳酸鈣、碳酸氫鈣同為碳酸鹽,它們在化學性質上是否會有相似之處呢?現在以碳酸鈉為例,進行研究。
[活動與探究2]在兩支試管中分別取2~3mL澄清的石灰水和氯化鈣溶液,再分別向上述兩支試管中滴加碳酸鈉溶液,振盪,觀察實驗現象。
學生在實驗中訓練實驗的設計、操作、觀察和分析能力。
總結出碳酸鈉的主要化學性質,並能歸納出碳酸鈉與碳酸鈣在性質上的異同。
[板書]二、碳酸鈉的化學性質(ppt 3)1.能與某些堿反應Na2CO3+Ca(OH)2=CaCO3↓+2NaOH2.能與某些鹽反應Na2CO3+CaCl2=CaCO3↓+2NaCl[活動與探究3]組裝如P51實驗2的裝置,將滴管中的濃鹽酸加入瓶中,觀察實驗現象。
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教案苏教版教学目标:1. 掌握碳酸钠的化学式、性质和制备方法。
2. 了解碳酸钠在生活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1. 碳酸钠的化学式和性质。
2. 碳酸钠的应用。
教学难点:1. 碳酸钠的制备方法。
2. 碳酸钠在不同环境下的应用。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烧杯、试管、滴定管等。
2. 实验试剂:碳酸氢钠、氢氧化钠、盐酸等。
3. 课件和教学素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通过展示碳酸钠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碳酸钠?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应用?2. 学生分享自己的了解和经验。
二、探究碳酸钠的化学式和性质(15分钟)1. 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讨论,得出碳酸钠的化学式为Na2CO3。
2. 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碳酸钠的性质,如溶解性、碱性等。
3. 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并进行汇报。
三、介绍碳酸钠的制备方法(15分钟)1. 课件展示碳酸钠的制备方法,如合成法、提取法等。
2. 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制备方法的优缺点。
四、探索碳酸钠的应用(15分钟)1. 课件展示碳酸钠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如玻璃制造、洗涤剂、食品添加剂等。
2. 学生分组讨论,了解碳酸钠在不同环境下的应用。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分享自己的感悟。
2.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深入研究碳酸钠的性质。
2. 邀请相关行业的专业人士,为学生讲解碳酸钠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探究碳酸钠的化学式、性质、制备方法和应用,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在教学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效果。
六、碳酸钠的溶解性实验(15分钟)实验目的:1. 观察和研究碳酸钠的溶解性。
2. 学习实验操作技巧。
实验原理:碳酸钠是一种易溶于水的盐类,它的溶解性受温度的影响。
实验步骤:1. 准备一系列不同浓度的碳酸钠溶液。
第二单元钠、镁及其化合物2.2.2 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知识目标:通过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比较的学习,掌握其相互转化和鉴别方法;了解碳酸钠的用途;了解“侯氏制碱法”原理及流程。
德育目标:通过侯德榜事迹介绍,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想,树立努力学习为国争光的志向。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训练学生用对比的方法认识事物和全面地分析事物的逻辑思维能力;完善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及其鉴别方法。
教学难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相互转化。
教学用具:实验、多媒体、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设计【引入】介绍“中国化学工业之父”侯德榜事迹。
【过渡】侯先生制出的纯碱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碳酸钠。
【板书】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
【讨论】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推测碳酸钠可能有的化学性质,并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学生分组实验】1.在点滴板的1、2、3孔穴中分别滴加2滴管氯化钙溶液、氢氧化钙溶液、稀盐酸,在上述溶液中再分别滴加5滴碳酸钠溶液, 观察现象。
2.用pH试纸测定碳酸钠溶液的pH。
3.在一支试管中加入沾有油污的铜片,倒入碳酸钠溶液浸没铜片,用酒精灯加热至接近沸腾。
比较浸入碳酸钠溶液前后铜片表面的情况。
【提问】观察到的现象及结论。
【板书】一、碳酸钠的性质1.Na2CO3+2HCl= 2NaCl+H2O+CO2↑2.Na2CO3+CaCl2= CaCO3↓+2NaCl3.Na2CO3+Ca(OH)2= CaCO3↓+2NaOH4.水溶液显碱性【设问】碳酸钠水溶液为何显碱性呢?【讲述】少量的碳酸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所以其水溶液显碱性。
【提问】第四组实验现象及实验条件。
【讲述】溶液显碱性的物质可以用来除去油污,在加热的条件下碳酸钠水溶液的碱性增强,除去油污能力更强。
【提问】我们洗碗常用的洗涤剂是石油产品的垃圾,残留在碗上对人体有害,我们可以用什么洗碗?洗碗的时候最好用什么水溶解碳酸钠?【过渡】碳酸钠俗称纯碱,纯碱不是碱,是盐。
第2单元课时4镁的提取与应用一、学习目标1.掌握镁的化学性质。
2.通过制取镁的生产流程,进一步学习从经济角度、绿色化学角度考虑问题的方法;3.通过海水中化学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和镁的用途介绍,将化学理论学习和工业生产、生活相结合,提高开发海洋资源的兴趣和探索精神,在进一步感悟到人类在享受大自然赋予的财富的同时,应该树立环保责任意识,感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镁的化学性质;从海水中提取镁的步骤和原理。
难点:从海水中提取镁的原理;镁的化学性质。
三、设计思路通过复习海水中含有的主要盐类引出本节课要研究的主题:通过理论分析与资料阅读解决怎样从海水中提取氯化镁和怎样将氯化镁转换为金属镁两个主要问题,通过实验探究认识金属镁的性质和用途。
四、教学过程[情景导入]我们已经知道如何从海水中提取氯、溴、碘的单质,这些物质的制备都依赖于从海水中提取的氯化钠,我们来回顾一下海水中含有的主要四种盐类,浓度仅次于氯化钠的是氯化镁,从海水中提取氯化钠后所得的母液中,氯化镁的浓度较高,那我们怎样将储量巨大的氯化镁从海水中提取出来呢?(ppt2~3)[思考与讨论]氯化镁可以用来制取生产、生活中需求量很大的金属镁,怎样从海水中提取氯化镁?怎样将氯化镁变成我们需要的金属镁?[阅读与讨论]阅读书本P55~56有关镁的提取过程的原理和流程,解决诸如下列问题:1.工厂为何建在海边?2.为何不用氢氧化钠来沉淀镁离子?3.“中和”操作中处理的是“过滤”后的滤液,还是沉淀?[板书]一、镁的提取原理(ppt4~6)CaCO3 CaO+CO2↑CaO+H2O=Ca(OH)2MgCl2+2Ca(OH)2=Mg(OH)2↓+CaCl2Mg(OH)2+2HCl=MgCl2+2H2OM gCl2Mg+Cl2↑[练习]写出前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镁两个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过渡]烟火的图片,制得的金属镁有哪些性质,可以有哪些用途呢?(ppt7~8)[演示实验]通过P56的“观察与思考”中的实验,以及镁带在氮气和二氧化碳气体中燃烧的反应录像,学生观察反应现象,归纳镁的性质。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用实验的方法探索和认识钠的性质。
2、了解钠的生产原理。
3、通过经历实验探究和问题讨论的过程,了解实验研究化学物质的一般方法,初步形成推理、综合归纳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学习以实验为基础的实验探究方法。
2、通过研究性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初步掌握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法,为在高一学生中开展化学研究性学习课题的研究打下基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研究的方法培养学生严谨的、认真的学习态度和科学方法观。
2、通过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及学生团结协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钠的化学性质教学准备:师:1、多媒体辅助设备。
2、仪器药品:试管、小烧杯、玻璃片、镊子、滤纸、酒精灯、石棉网、铁架台及附件、火柴、小刀、塑料瓶、金属钠、蒸馏水、酚酞试液。
生:高一化学教材、相关的教辅书等。
【教学过程】1、复习引入:师:首先通过提问的方式简单复习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特点及其在反应时得失电子情况。
互动:师生共同分析钠的名称、元素符号、原子结构示意图。
师:钠是非常重要的一种金属,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钠的性质与作用。
2、明确研究性学习目标投影:学生以活动小组为单位共同研讨、总结下列问题:(1)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钠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
(3)金属钠的主要用途。
师:将提前印好的“学生研究性学习记录总结表”分发给5个活动小组。
3、学生研究性学习师:为了减少活动的盲目性,防止研究进入误区,提高课堂效率,各小组在活动开始时,首先根据书本P48的观察与思考所提供的4个实验制订本组研究活动的简单方案,若有什么问题可寻求教师帮助。
后教师根据现有的实验条件及科学性、合理性原则给予肯定、否定及必要的建议和指导,帮助学生改进、完善研究方案。
(注:由于实验3可能会造成氯气的泄漏而使教室环境的污染,此实验统一由教学录像代替)(研究方案确定后5个活动小组开始进行实验)师:实验过程中提醒学生使用金属钠时要注意安全,保证实验研究安全顺利地进行,并随时查阅所带的各种资料、采用讨论的形式解决遇到的问题;巡回指导和答疑,防止学生在个别枝节问题上争论不休,走入误区,影响课上正常活动的开展。
目标与素养:1.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和应用。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2.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相互转化和鉴别方法。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一、碳酸钠、碳酸氢钠的性质与应用1.物理性质名称碳酸钠碳酸氢钠化学式Na2CO3NaHCO3俗名纯碱、苏打小苏打色态白色粉末细小白色晶体水中易溶,相同温度下,Na2CO3的溶解度大于NaHCO 溶解性水中易溶3(1)溶液的酸碱性1Na2CO3溶液呈碱性。
2NaHCO3溶液呈碱性,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时Na2CO3溶液的pH比NaHCO3溶液的大。
(2)热稳定性1Na2CO3性质稳定,受热不易分解,Na2CO3·10H2O易风化。
2NaHCO3受热易分解,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错误!Na2CO3+CO2↑+H2O。
(3)与酸(足量盐酸)反应1Na2CO3:Na2CO3+2HCl===2NaCl+CO2↑+H2O。
2NaHCO3:NaHCO3+HCl===NaCl+CO2↑+H2O。
(4)与碱(氢氧化钠)反应1Na2CO3:与NaOH不反应;2NaHCO3:NaHCO3+NaOH===Na2CO3+H2O。
(5)相互转化Na2CO3NaHCO33.用途(1)碳酸钠:重要的化工原料,在玻璃、肥皂、合成洗涤剂、造纸、纺织、石油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
(2)碳酸氢钠: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医疗上可以做治疗胃酸过多的药剂。
二、侯氏制碱法1.反应原理NaCl+NH3+CO2+H2O===NaHCO3+NH4Cl, 2NaHCO3错误!Na2CO3+CO2↑+H2O。
2.NH3通入饱和NaCl溶液中,形成氨水的NaCl饱和溶液,然后再通入CO2。
这样先形成了一个弱碱性的环境以后,可以增大CO2在溶液中的溶解度,生成更多的NaHCO3。
微点拨(1)利用侯氏制碱法制取NaHCO3时,在饱和NaCl溶液中应先通入NH3,后通入CO2。
(2)NaHCO3在水中的溶解度小于NH4HCO3和NH4Cl、NaCl。
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教学设计一、课程标准及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位于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 专题二第二单元钠、镁及其化合物第二课时。
上节课已经学习了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初中学过金属与氧气等非金属、酸、盐反应),学生对钠的知识已经了解,现在要学的是钠的化合物碳酸钠和碳酸氢钠,这两种物质在中学化学中处于相当重要的位置,必修1 及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中都将重点学习,它们也是实验室常用物质,在工业生产和生活中有不少的应用。
且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很多反应是在溶液中进行的,这些反应的本质都是离子反应。
在研究碳酸钠的性质的同时,为后面“离子反应”的学习作好铺垫。
这课时的教学要求是能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的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关注钠的重要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通过对钠的重要化合物性质的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分析的能力,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养成科学探究精神。
比较碳酸钠、碳酸氢钠的溶解性、热稳定性、与酸的反应,初步学会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方法。
二、学习者分析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了酸、碱、盐的组成和性质,已经了解酸、碱、盐在溶液中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学会了检验溶液酸碱性的常用方法,且对碳酸钠与酸、碱、盐的反应有所了解,但对与碳酸钠关系十分密切的碳酸氢钠的性质了解甚少。
因此,教学时可以用实验探究、对比的方法理解两者之间的异同。
三、三维目标确立[知识与技能]掌握碳酸钠的性质;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差异、鉴别方法与相互转化;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用途。
[ 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回顾,总结碳酸钠的性质;通过实物展示、实验探究对比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根据结构决定性质得出二者性质的差异是由构成微粒的不同导致的;归纳总结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鉴别方法和相互转化;学会研究物质的一般程序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使命感;从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对比中,学会全面地认识和分析事物,体验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教案苏教版章节一:碳酸钠的发现与发展1.1 介绍碳酸钠的历史背景,包括它的发现和应用过程。
1.2 讲解碳酸钠的化学式和分子结构。
章节二:碳酸钠的物理性质2.1 讲解碳酸钠的熔点、沸点、密度等基本物理性质。
2.2 分析碳酸钠在不同环境下的溶解度。
章节三:碳酸钠的化学性质3.1 介绍碳酸钠的酸碱性质,包括它的pH值和缓冲作用。
3.2 讲解碳酸钠与其他化合物的反应,如与酸、碱、盐等的反应。
章节四:碳酸钠的应用4.1 介绍碳酸钠在玻璃制造中的应用,包括其作用原理和生产过程。
4.2 讲解碳酸钠在洗涤剂制造中的应用,包括其去污原理和效果。
4.3 分析碳酸钠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如作为防腐剂、酸度调节剂等。
章节五:碳酸钠的环保意义5.1 讲解碳酸钠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如处理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等。
5.2 分析碳酸钠的环保优势和局限性,并提出改进措施。
章节六:碳酸钠的制备方法6.1 介绍碳酸钠的主要制备方法,包括天然矿物提取和化学合成。
6.2 详细讲解索尔维法(Solvay process)和天然碱湖提取法两种主要制备方法的原理和步骤。
章节七:碳酸钠的安全与储存7.1 分析碳酸钠的毒性和安全数据,包括吸入、摄入和皮肤接触的危害。
7.2 讲解碳酸钠的正确储存方法和注意事项,以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章节八:碳酸钠的工业应用8.1 介绍碳酸钠在造纸工业中的应用,包括其作为填料和助剂的作用。
8.2 讲解碳酸钠在纺织工业中的应用,如作为软水剂和防缩剂。
8.3 分析碳酸钠在其他工业领域中的应用,如石油精炼、化肥生产等。
章节九:碳酸钠的实验操作9.1 设计碳酸钠的常见实验操作,包括溶解、过滤、结晶等。
9.2 提供碳酸钠实验的安全注意事项和操作指南。
章节十:碳酸钠的综合评价10.1 分析碳酸钠的优点和缺点,包括其环境友好性和经济成本。
10.2 探讨碳酸钠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潜在应用领域。
章节十一:碳酸钠的生物降解性11.1 介绍碳酸钠在自然环境中的生物降解过程。
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学案学习要求:1.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
2.运用对比实验方法比较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
3.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在生产、生活中用途。
学生预习:1:碳酸钠俗名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色_________状;碳酸钠晶体含结晶水,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在空气里碳酸钠晶体很容易_____________,并逐渐碎裂成粉末.【实验探究1】在两支洁净的试管中分别加入2~3ml澄清石灰水和氯化钙溶液,再分别向上述两支试管中滴加碳酸钠溶液,振荡,观察实验现象.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探究2】按图组装仪器,将滴管中的浓盐酸加入瓶中,观察实验现象.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探究3】用pH试纸测定碳酸钠溶液的pH.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探究4】在一只烧杯中加入50ml0.5mol·L-1碳酸钠溶液,用酒精灯将碳酸钠溶液加热至接近沸腾.将一块油污的铜片浸入碳酸钠溶液中,静置约2min.用镊子将铜片从溶液中取出后,用水冲洗干净.比较浸入碳酸钠溶液前后铜片表面的情况.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问题】碳酸钠被称为“纯碱”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碳酸钠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与碳酸氢钠相互转化反应方程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Na2CO3与NaHCO3的性质与应用比较工业上以_____________为原料生产纯碱将__________通入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饱和溶液中,使溶解度较小的碳酸氢钠从溶液中析出,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滤得到碳酸氢钠晶体,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过滤后的母液中加入氯化钠粉末、通入氨气,搅拌,经降温后副产品氯化铵晶体析出.巩固训练1.106 g Na2CO3和84 g NaHCO3分别与足量的盐酸溶液反应,其中()A.Na2CO3 放出的CO2 多 B.NaHCO3 放出的CO2 多C.Na2CO3 消耗的盐酸多 D.NaHCO3消耗的盐酸多2.鉴别Na2CO3和NaHCO3两种固体,不可以采用的方法是()A.溶于水,加石灰水 B.加热,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C.配制成同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测pH值 D.滴加同浓度的盐酸3.下列化合物与小苏打溶液反应,没有气体或沉淀生成的是()A.烧碱B.硫酸氢钠C.氢氧化钡D.稀盐酸4.可用于判断碳酸氢钠粉末中混有碳酸钠的实验方法是()A.加热时有无气体放出 B.滴加盐酸时有无气泡放出C.溶于水后滴加澄清石灰水,有白色沉淀生成D.溶于水后滴加BaCl2稀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5.下列物质的俗名与其化学式、用途都相符的是( )A.烧碱、Na2CO3、制玻璃B.小苏打、NaHCO3、治疗胃酸过多C.苏打、NaOH、造纸 D.食盐、NaCl、化肥6.向200克4%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二氧化碳,反应后将所得溶液蒸干,得到固体13.7克,则通入的二氧化碳的体积为()A.1.12升 B.2.24升 C.3.36升 D.4.48升7.下列关于碳酸氢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碳酸氢钠固体受热分解为碳酸钠B.碳酸氢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钙溶液,立即产生沉淀C.碳酸氢钠溶液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反应为:NaHCO3+Ca(OH)2=NaOH+CaCO3↓+H2OD.碳酸氢钠溶液中加入过量澄清石灰水,反应为:2NaHCO3+Ca(OH)2=Na2CO3+CaCO3↓+2H2O8.加热4.2g小苏打,直到再没有气体放出为止,剩余固体物质的质量为( )A.1.68g B.2.65g C.3.36g D.5.3g9.有相同质量的两份NaHCO3粉末,第一份加入足量盐酸,笫二份先加热使其完全分解再加足量同质量分数的盐酸,则两者所消耗的盐酸中氯化氢的质量比为()A.2:1 B.1:1 C.1:2 D.4:210.将一定质量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混合物加热灼烧至恒重,将放出的气体通入足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充分反应后得到沉淀 1.0g,加热后所得到的固体物质与足量的盐酸反应,收集到2.2g 气体。
“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第1课时)”教案(苏教版)徐州市第五中学朱瑞瑾一、教材分析本教学内容是苏教版化学1的专题2第二单元下标题2。
专题1使学生认识了化学家研究和认识物质的科学方法,了解了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方法,在此基础上从专题2开始介绍具体的元素化合物知识。
专题2的第一单元介绍了氯、溴、碘等典型的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第二单元介绍了钠、镁等典型的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
通过学习“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既可为专题1的实验和理论知识补充感性材料,又可为后面学习“离子反应”等理论知识打下必需基础。
教材对本内容的编排没有象传统教材那样将碳酸钠、碳酸氢钠的性质逐条呈现,而是设计了碳酸钠的性质、区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实验方案等两个“活动与探究”引导学生动脑思考、动手实践,使学生在设计方案、动手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活动过程中,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进一步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发展探究能力。
这样编排的优点既使知识的衍变关系更具逻辑性、简洁明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理解和掌握;又使学生能够在以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中,充分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强化探究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改变,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碳酸钠、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理解碳酸钠、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掌握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相互转化及鉴别,认识碳酸钠、碳酸氢钠在生产生活等社会实际中的应用。
2.进一步体验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提高应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手段和分析、概括、联想、类比和迁移等方法获取信息、加工信息、得出结论的能力。
3.感受碳酸钠、碳酸氢钠知识框架中各知识点有序衍变、推导的逻辑美,发展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意识,激发学习兴趣、体验学习的成功感教学重点:碳酸钠、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和鉴别,探究物质性质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教学难点:探究物质性质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三、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和问题解决等相结合的启发式教学方法。
第2单元课时2
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
一、学习目标
1.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
2.运用对比实验方法比较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
3.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在生产、生活中用途。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
难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在化学性质上的差异。
三、设计思路
由药片溶于水产生气泡的现象引入钠的碳酸盐,在比较了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物理性质的基础上,通过类比碳酸钠与碳酸钙的方法学习碳酸钠的化学性质,进而通过对比实验探究碳酸钠与碳酸氢钠化学性质的异同,利用两者的性质介绍其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并解释药片溶于水产生气泡的原因。
四、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用维生素C泡腾片溶于水,药片迅速溶解并产生大量气泡的实验现象,引起学生探究碳酸氢钠性质的兴趣。
将主题引导到钠的碳酸盐性质的研究。
(注:维生素C泡腾片中含有碳酸氢钠和酒石酸氢钾。
)
板书]Na
2CO
3
,俗名:纯碱。
NaHCO
3
,俗名:小苏打。
活动与探究1]取适量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样品于小烧杯中,进行溶解性实验。
一、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
Na
2CO
3
:白色固体,可溶于水。
NaHCO
3
:白色固体,可溶于水。
过渡]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碳酸钙、碳酸氢钙同为碳酸盐,它们在化学性质上
是否会有相似之处呢?现在以碳酸钠为例,进行研究。
活动与探究2]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取2~3mL澄清的石灰水和氯化钙溶液,再分别向上述两支试管中滴加碳酸钠溶液,振荡,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在实验中训练实验的设计、操作、观察和分析能力。
总结出碳酸钠的主要化学性质,并能归纳出碳酸钠与碳酸钙在性质上的异同。
板书]二、碳酸钠的化学性质
1.能与某些碱反应
Na
2CO
3
+Ca(OH)
2
=CaCO
3
↓+2NaOH
2.能与某些盐反应
Na
2CO
3
+CaCl
2
=CaCO
3
↓+2NaCl
活动与探究3]组装如P51实验2的装置,将滴管中的浓盐酸加入瓶中,观察实验现象。
板书]3.能与某些酸反应
Na
2CO
3
+2HCl=2NaCl+H
2
O+CO
2
↑
Na
2CO
3
+CO
2
+H
2
O=2NaHCO
3
俗名:小苏打
活动与探究4]用pH计或pH试纸测制得的碳酸钠溶液的pH值。
活动与探究5]在一只烧杯中加入50mL 前面配置好的碳酸钠溶液,用酒精灯加热至接近沸腾。
将一小块沾有油污(植物油或动物脂肪)的铜片浸入碳酸钠溶液中,静置约2min。
用镊子将铜片从溶液中取出后,用水冲洗干净。
与另一块沾有相同油污浸入清水的铜片作比较。
板书]4.碳酸钠溶液呈碱性。
热的纯碱溶液可以去除物品表面的油污。
叙述]这是利用了油脂在碱性溶液中发生的水解反应,虽然这个反应很多人都不知道,但是这个反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却十分广泛。
比如碳酸钠可以用来制肥皂、洗涤剂等,就是利用了它的去污能力。
设问]碳酸钙和碳酸氢钙之间怎样实现相互转换呢?
思考与讨论]学生可能回答:碳酸钙与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钙,碳酸氢钙受热分解转换成碳酸钙。
设问]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之间怎样实现相互转换呢?
思考与讨论]学生可能回答:碳酸钠与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钠,但是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的反应还不知道。
叙述]碳酸氢钠与碳酸氢钙的化学性质相似,受热时也会分解为正盐、水和二氧化碳,请大家自行写出反应方程式。
板书]
活动与探究]学生根据“活动与探究”中给出的“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比较”表格中的信息,设计实验方案辨别未知的白色固体粉末是碳酸钠还是碳酸氢
钠。
过渡]我们已经知道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有关性质,现在可以解决课前的那个小实验的现象了吗?
思考与讨论]学生可能要求查看维C泡腾片的说明书,在获得有关成分信息后进行判断。
还可能例举出生活中其他的类似现象,比如服用含有碳酸氢钠的胃药后会出现打嗝的现象等。
过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在生产、生活中还有其他用途吗?
叙述] 四、碳酸钠的应用
重要的用途之一是制造玻璃。
在工业发达的国家,用于生产玻璃的纯碱量,约占纯碱生产总量的40~50%。
在化学工业方面,纯碱可以用作染料、有机合成的原料;在冶金工业方面,可以用于冶炼钢铁、铝和其它有色金属;在国防工业方面,可以用于生产TNT及60%的胶质炸药。
另外,在化肥、农药、造纸、印染、搪瓷、医药等产业也必不可少,特别在生活中,是人们发面做馒头的必需品。
叙述] 五、碳酸氢钠的用途
利用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的性质,可以在制糕点的时候做发泡剂,也可利用能与酸反应的性质,用来治疗胃酸过多。
练习](ppt 9~11)
1.下列物质露置在空气中,不能吸收CO
2
的是()
A.Na
2CO
3
B.NaOH
C.NaHCO
3
D.
Na
2
O
2.下列关于Na
2CO
3
固体和NaHCO
3
固体性质的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在水中溶解性:Na
2CO
3
>NaHCO
3
B.热稳定性:Na
2
CO
3
>NaHCO
3
C.与相同浓度的盐酸反应的速度:Na
2CO
3
<NaHCO
3
D.Na
2CO
3
与NaHCO
3
相互转化的反应是可逆反应
3.相同物质的量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分别与过量盐酸反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碳酸钠放出CO
2多 B.碳酸氢钠放出CO
2
多
C.碳酸钠消耗盐酸多
D.碳酸氢钠消耗盐酸多
4.将Na
2CO
3
和NaHCO
3
的混合物加强热,将生成的气体通入足量的石灰水中,生成
CaCO
320.0g,将残留物加足量盐酸时,生成CO
2
气体11.0g。
试计算原混合物中含
Na
2CO
3
、NaHCO
3
的质量各为多少克?
参考答案:
1.C
2.BC
3.C
4.m(Na
2CO
3
)=5.3g m(NaHCO
3)
=33.6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