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非司酮在妇产科临床上的应用
- 格式:pdf
- 大小:127.00 KB
- 文档页数:2
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配伍雌激素在稽留流产中的临床应用摘要:目的:探讨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配伍雌激素治疗稽留流产的应用效果。
方法:收集稽留流产患者共50例,均给予口服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雌激素,研究稽留流产的成功率、再次清宫率、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
结果:稽留流产的成功率达90%,再次清宫率低,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也相对较短。
结论: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配伍雌激素治疗稽留流产效果显着,方案安全、方便、有效、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雌激素;稽留流产中图分类号:r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1-0028-01稽留流产是指胚胎或胎儿已死亡滞留宫腔内尚未自然排出者[1]。
稽留流产在临床上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因胎盘组织有时机化,与子宫壁紧密粘连,造成刮宫困难,且稽留时间过长,可能发生凝血功能碍,导致dic,造成严重出血[2]。
有许多胚胎停止发育毫无征兆,孕妇往往没有心理准备,对孕妇来说不仅仅是精神上的伤害,而且对身体也是一种伤害,时间越久,危害越大,所以及时清除宫腔内容物非常重要。
因胚胎死亡的时间长多不一,与子宫壁粘连的程度也不一样,故不宜盲目的行清宫术。
药物流产后再行清宫术相对安全。
我院对50例稽留流产患者进行药物流产,并对其临床效果进行观察。
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
选出近两年在我院住院的稽留流产患者约50例,年龄21~42岁,平均25岁;未产妇32例,经产妇18例,未产妇居多;由于本院只能收住十四周以内的引产患者,故停经均在十四周以内,其中8孕周以内29例,9孕周及以上21例;妇检子宫大小小于停经月份约42例,约等于停经月份约8例;18例患者早孕反应消失,乳房胀痛感消失,15例患者出现阴道少许出血,还有20例患者毫无自觉症状;b超均提示胚胎或胎儿已停止发育;血常规、心电图、凝血功能及肝肾功能检查均无明显异常;均无使用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及雌激素的禁忌证及药物过敏史。
米非司酮在异位妊娠中的应用【摘要】目的以氨甲蝶呤(MTX)为对照,探讨米非司酮在异位妊娠保守治疗中的作用。
方法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米非司酮组和氨甲蝶呤组进行比较。
以氨甲蝶呤(MTX)为对照,观察米非司酮(Mif)治疗异位妊娠的效果。
结果2组均于治疗后10天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开始明显下降,治疗后15天包块平均直径明显缩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米非司酮和氨甲蝶呤治疗成功率分别为92%和76%。
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效果优于氨甲蝶呤,且MTX有一定的不良反应,而米非司酮无1例发生不良反应,给方便,作为异位妊娠保守治疗的药物,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和应用前景。
【关键词】米非司酮氨甲蝶呤异位妊娠异位妊娠是妇科常见急腹症,近年来发病率明显增加,而且未育患者增多。
随着快速、敏感的β-hCG检测技术的开展,高分辨率的B 超应用,使大部分异位妊娠在未破裂前得以诊断,为药物保守治疗提供了条件[1],对仍需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选择何种药物及最佳治疗方案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药物保守治疗异位妊娠取得了很大进展,已经成为主要的治疗手段[2],其优点是它既能杀死胚胎组织,又不破坏输卵管组织,从而保持输卵管通畅。
目前,国内外关于异位妊娠保守性药物治疗的报道多数选用氨甲喋呤(MTX)[3,4]。
但氨甲喋呤的化疗反应对机体损害大,副作用多。
米非司酮问世以来,逐渐被应用于治疗异位妊娠,对停经天数少、体内孕激素水平相对较低者,米非司酮抗早孕效果更好。
本文对50例异位妊娠患者,以氨甲蝶呤(methotrexate,MTX)为对照,观察米非司酮(mifepristone,Mif)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来探讨一种安全、有效、应用方便、副作用少的治疗方法。
1 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及分组1999年5月~2003年10月异位妊娠入院确诊患者50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41岁,平均27岁,停经时间38~65天。
浅谈米非司酮在妇产科的临床应用体会中图分类号:r98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8-224-02米非司酮问世于1985年。
由上海计划生育科学研究所合成国产制剂(上海华联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早期用于药物流产的同时经大量的实践以后用于妇科和产科。
该药在生殖领域中的功用受人瞩目,它能有效抑制排卵、深解黄体,干扰子宫内膜的发育功能。
诱发宫颈成熟和增加子宫肌细胞对前列腺素的敏感性等作用。
是合成国产制剂并作为受体水平节制生育的堕胎药,其与前列腺素序贯用药后流产率超过95%,近年来,米非司酮试用于妇科性激素依赖性疾病。
由于其有效、方便、价廉和较少副作用等优点,而且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这是妇产科又一突破性进展。
其功绩不亚于40年前口服避孕药的发明,人们把避孕药比喻作抗生素的发明。
近几年非米司酮在妇产科的应用,引起了临床高度重视,不断研究实践,现将我们对米非司酮在妇产科的临床应用体会分析如下:1 米非司酮的药物功能是在口服后85%被吸收,生物利用率高达60%,作用无直接关系,也无积累作用1.1 对性轴的作用:通过下丘脑、垂体、卵巢的作用。
可通过促性腺激素间接或直接作用于卵巢。
但因用药剂量和周期不同阶段,或病人间接反应性不同,而其结果变得异常复杂。
其在卵泡期、排卵期、黄体期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1.2 对子宫的作用1.2.1 对子宫内膜的作用该药可产生,如避孕药的子宫内膜腺体与间质不同,子宫内膜和月经周期不同步作用。
此作用常在用药后2d--3d出现,即使小剂量亦可抑制子宫内膜分泌现象。
故在黄体中晚期用药可使子宫内膜脱落。
出血与月经来潮。
但用量不大,则可出现少量短期出血。
随后黄体消退,再次月经来潮。
而大剂量时,可通过溶黄体作用经期提前。
该药对子宫内膜作用系通过竞争性结果黄体酮受体作用。
同时也可使蜕膜细胞变性,核分裂减少,继而导致绒毛组织变性,绒促性素(hcg)值下降和内源性前列素(pg)分泌增加,使蜕膜坏死出血和脱落。
米非司酮用于绝经后妇女取环前用药目的:探讨用于绝经后妇女取环前用药米非司酮对取环成功率的作用。
方法:选择2004年6月~2006年6月在本院门诊就诊的已绝经、身体健康、无取环禁忌证、首次来院要求取环或外院多次取环失败的妇女28例,采用取环前用药米非司酮25 mg,日2次,口服,连续3 d后来院行取环术,观察其对取环成功率的影响。
结果:经过口服米非司酮药物后取环成功。
28例中仅2例需扩张宫口至5号取出。
结论:经使用米非司酮药物后明显提高了绝经期妇女取环的成功率,值得在临床研究和推广。
标签:米非司酮;围绝经期;取环前用药;宫内节育器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避孕是实现计划生育的重要措施。
在众多的避孕方式中,放环是目前采取最多的避孕方式。
节育环一般在绝经后半年内取出。
随着绝经时间的延长,卵巢功能减退,雌激素水平下降,阴道、宫颈、子宫开始萎缩,宫腔与环失去正常比例,环在宫腔内压迫肌层,宫颈变窄,增加取环的难度,甚至手术器械无法进入宫腔操作。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妇女仍采用宫内节育器(IUP)避孕,绝经后需要取出IUP的妇女很多,特别有绝经后多次取环失败的妇女。
为寻求一种简便易行、安全可靠的取环方法,笔者将米非司酮用于绝经后IUP取出困难者,取得良好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4年6月~2006年6月在本院门诊就诊已绝经,身体健康,无取环禁忌证,首次来院要求取环或外院多次取环失败的妇女28例,年龄51~68岁,上环年限15~30年,绝经半年~17年。
绝经半年~2年8例,3~5年(绝经半年~5年16例均取环顺利)8例,6~10年6例,10年以上3例,多次取环失败3例。
取环适应证:健康妇女,B超常规检查有宫内节育器者,对米非司酮无过敏者。
取环禁忌证:①对米非司酮过敏者;②心、肝、肾疾病患者及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者;③有服用前列腺素类药物禁忌者(如青光眼、哮喘、对前列腺类药物过敏及癫痫者)。
1.2 方法详细询问使用IUD的情况以及在外医院取环情况。
50综述米非司酮在妇产科疾病中的应用进展王金福(天津市西青医院,天津300380)[中图分类号]R979.2[文献标识码]B学科分类代码:350.40文章编码:100l一813I(2008)05—0050—02米非司酮是一种炔诺酮衍生物,其与孕酮受体和糖皮质激素受体具有极强的亲和力,可竞争性抑制孕激素和糖皮质激素的作用,并具有抑制雌激素依赖性组织增生。
1。
和抗氧化作用‘2。
,由法国R ous sM—ucl“公司于20世纪80年代首先合成,又称R u468。
本文就米非司酮在妇产科的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现就其在妇产科的临床应用介绍如下。
I米非司酮用于早期妊娠的终止用药方法:米非司酮9:00服50m g,2l:oo服25m g,连服2d,第3天晨空腹服米索前列醇(简称米索)O.6m g(每片0.2m g),服药前后均禁食2h,服用米索后留院观察6h。
近年来米非司酮配伍米索终止早期妊娠已广泛用于临床,但部分患者因炎症多次连续药流、人流、瘢痕子宫等因素而致流产不全,出现部分宫内残留而需再次行清官术。
药流后宫内残留为粘连于官腔壁的部分少量绒毛胚胎组织,而米非司酮为受体水平抗孕激素,在体内与孕酮竞争抗体,引起蜕膜绒毛变性坏死,使之易与子宫壁分离,从而达到使其排出的目的,降低了药流、人流术后不全的再次清官率,同时减少了患者的痛苦。
服药期间也无明混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2米非司酮用于中期妊娠的终止最早的药物流产方案是米非司酮600m g顿服,48h后口服米索前列醇o.4m∥j。
此方案完全流产率可达95%,但副作用发生率较高。
M ecks t r ot h等po经临床研究发现,米非司酮的剂量由600m g减少到200m g并不影响其流产的效果,反而明显减少了恶心、呕吐及月经延迟等副作用。
目前较常用的服药方法:米非司酮上午服25m g,下午服25—l l g,连用3d,第4天7:00空腹服米索0.6m g,观察2h,如无宫缩、阴道出血及妊娠物排出,再加服米索0.2m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