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抗日救亡运动
- 格式:ppt
- 大小:3.76 MB
- 文档页数:29
第13课抗日救亡运动【学习目标】1、简述九一八事变的史实,知道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
2、了解西安事变的概况,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
【学法指导】【合作探究】1、日本侵略军为什么要制造九一八事变?蒋介石对日寇的进攻实行什么政策?造成什么后果?2、国民党内部爱国人士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什么要发动西安事变扣押蒋介石?中国共产党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原因以及和平解决所起的历史作用有哪些?【拓展延伸】【巩固检测】1、每年的9月18日晚,东北沈阳总要响起长长的警报声。
这是为了让人们记住哪一国耻()A.火烧圆明园B.九一八事变C.卢沟桥事变D.南京大屠杀2、中国人民局部抗战开始的标志是()A.甲午中日战争B.巴黎和会外交失败C.九一八事变D.西安事变3、右图漫画“东北军脚上的镣铐”形象的揭示了九一八事变后,不到半年,我国就丧失了一百多万平方千米河山的主要原因是()A.日军突然发动袭击B.英美等国纵容日本侵华C.抗日义勇军力量弱小D.蒋介石奉行不抵抗政策4、“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
”你看到这里,你想到了什么()A.国民党发动内战,人民无法安居乐业。
B.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人民四处逃亡。
C.美国发动侵朝战争,威胁我国东北地区。
D.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我国东北,人民流离失所。
5、中国共产党在东北组织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其主要领导人是()A.贺龙B.陈毅C.叶挺D.杨靖宇6、“对于50岁以上的中国人来说,张学良就象一个活的影子,没有人不知道他。
在近代史上,如果要弄一个十大风云人物排行榜,张学良必可名列前茅。
“人民之所以深切怀念张学良,是因为他是中华民族的功臣,是与中国共产党肝胆相照的真挚的朋友……”张学良一生中最重要的功绩与下列哪一事件有关()A.四一二政变B.华北事变C.西安事变D.七一五政变7、西安事变后,中共主张和平解决,被派往西安调停的主要中共代表是()A.毛泽东 B.周恩来 C.王若飞 D.王稼祥8、中国共产党主张和平解放西安事变的根本出发点是()A.支持张、杨的爱国行动B.维护工农利益C.执行共产国际的指示D.维护全民族的利益9、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①是多方面协商的结果②反映了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③标志着十年内战局面的基本结束④有利于全民族团结抗战局面的到来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10、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初步实现的主要原因在于()A.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导地位B.中共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C.杨虎城、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D.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心得疑问】。
第13课抗日救亡运动教案教学目标一、识记和理解记住九一八事变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日本帝国主义在我国东北的暴行;了解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的情况;掌握西安事变发生的时间、发动者和中国共产党解决事变的方针及结果;理解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
二、能力和方法通过分析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原因,使学生认识日本侵华的必然性;通过了解西安事变后复杂的形势,讨论如何解决西安事变,初步培养学生从大局出发,冷静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揭露日本帝国主义在我国东北的暴行,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本性,时刻警惕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
通过比较、了解在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面前中国各种政治力量的不同态度,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通过了解中国共产党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使学生认识中国共产党的高风亮节和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不计前嫌的崇高品质。
通过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事变后的个人命运的介绍,引导学生学习处理好个人命运与国家利益的关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一、重点: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
二、难点:中国共产党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原因。
课型新课。
教学方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讲解法。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歌曲《松花江上》(flash格式)。
师:《松花江上》这首著名的歌曲,描写了东北人民在九一八事变后家破人亡、到处流浪的情景,也表达了东北人民渴望早日回到故土、打回东北老家的强烈愿望。
那么,九一八事变是怎样发生的?九一八事变又给东北人民带来了怎样的后果呢?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进入本课的学习吧。
一、九一八事变(屏幕展示)(一)九一八事变的经过(屏幕展示)(请同学们看一段影视资料。
)动脑筋、想一想:该影视资料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屏幕展示)学生回答时,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时间:1931年9月18日2.发动者:日本帝国主义3.借口:自炸铁路,反诬中国军队4.地点:沈阳5.结果:日军占领沈阳城师:那么请同学们想一想,日本帝国主义为什么要发动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呢?学生回答后教师讲解:(二)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原因(屏幕展示)1.日本长期的既定国策(屏幕展示)师:早在1927年,日本首相田中义一提出了臭名昭著的《田中奏折》。
第13课抗日救亡运动李河初中谭海滨【课标要求】简述九一八事变的史实,知道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了解西安事变的概况,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
【教学目标】一、识记与理解记住九一八事变发生的时间、地点,了解日本帝国主义在东北地区的暴行,概述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的情况,掌握西安事变发生的时间、发动者及其结果,理解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
二、能力与方法通过分析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和制造华北事变的原因,引导学生从世界的角度研究日本对外扩张的必然性,使学生具有国际视野、全球意识;通过研究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的原因,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通过了解西安事变后错综复杂的形势,讨论应当怎样解决西安事变,发展学生从全局出发,从大处着眼,冷静地分析、应对、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沟通、分享的能力;通过收集张学良、杨虎城生平的资料,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获取与整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使学生认识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本性,牢记民族恨,时刻警惕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通过比较在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面前中国社会各种政治力量的不同态度,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树立对国家对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从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通过了解张学良、杨虎城的生平,学习张学良、杨虎城为国家、民族最高利益置个人生死存亡于度外的高尚品德,引导学生处理好个人利益与国家前途命运的关系,努力实现个人利益与国家前途命运的关系,努力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重点难点】一、重点: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二、难点:中国共产党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原因【授课类型】新课【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准备】课前指导学生通过书籍、网络等查阅有关资料,教师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教学目标导学法、读书指导法、讨论法、谈话法、图示法等多法结合。
【教具(媒体)】计算机及多媒体课件。
第13课抗日救亡运动在20世纪30年代初,日本开始对中国进行侵略和掠夺,中国遭遇了空前的灾难。
为了迎接日本的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抗日救亡运动,以求保护自己的尊严和国家的独立。
这场运动从开始一直到抗日战争结束,历时八年。
在这场战争中,中国人民进行了长达八年的浴血奋斗,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取得了许多重要的胜利。
抗战的胜利是中国人民通过团结、勇气和智慧来实现的,这是中华民族的骄傲,给予了这个国家最高的荣誉。
在抗日战争期间,全国范围内发生了许多英雄事迹和感人故事。
众多的英雄人物在保家卫国和民族复兴的大道上不断前进,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不惜一切代价。
他们的英勇事迹和牺牲精神,成为了激励后人不断前进的动力源泉。
抗日救亡运动的胜利,不仅仅是一个国家抵御侵略和掠夺的胜利。
它更是全世界反法西斯和保卫和平的胜利,同时表明了中国人民集体智慧和力量的壮举和成就。
它是世界历史上的一大奇迹,为中国赢得了尊重和地位,也为全人类的出路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抗日战争在历史上具有深远的意义。
它表明了中国人民的勇气和智慧,同时也为中国和亚洲的政治进程提供了新的开始。
抗日救亡运动中诞生的新的社会力量,也为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打下了思想和政治基础。
它对于当今世界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成为了一个有益的反思对象。
经历战火洗礼的中国终于赢得了自由和解放。
然而,也正是在这场战争中,中国国民深深地认识到自己的弱点和不足,以及像日本那样的强国对中国人民所造成的种种痛苦。
这种痛苦让中国人民在未来的进程中必须注重国家的崛起和民族的尊严,而不是只注重局部或个人的利益。
只有通过团结、勇气和智慧的协同,中国才能站起来、富起来和强起来。
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最知名的文明古国之一。
我们将继续推进改革和开放,加强国家和民族的自强不息,为全人类和平与繁荣做出更多的贡献。
抗战的精神和胜利,将继续鼓舞一代代中国人向前进发。
8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第四学习主题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教案第13课抗日救亡运动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的基本知识点。
分析理解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发生的原因。
了解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2、过程与方法:学生阅读课文,掌握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的基本的知识点。
分析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原因,培养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概述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的情况,培养学生的概述能力。
注重学生探究式学习,让其讨论如果不是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日本是否能侵占东北,以及应当怎样解决西安事变,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沟通、分享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师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学习张学良、杨虎城为国家、民族最高利益置个人生死存亡于度外的高尚品德,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从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二、教材的重点与难点: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课程标准,本课的重点有两个:1 、九一八事变。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
无论对于20世纪30年代日本的侵略还是对于中国的抗战来说,都是开端,因此具有重要地位。
对九一八事变的史实、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原因,我将通过学生阅读课本、讨论、出示资料、师生共同归纳的方式进行处理;2、本课的第二个重点是西安事变。
蒋介石由不抵抗政策到被迫抗日。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促进国共合作抗日局面的出现,具有重要地位。
对西安事变的史实,背景及结果及和平解决的意义,我将通过让学生阅读课本内容、出示相关图片、讨论等方式处理。
本课难点是中国共产党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原因。
由于初二学生年龄特点和知识积累程度的限制,对如何解决政治问题缺乏经验,所以中国共产党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原因成为本课难点。
讨论应当怎样解决西安事变。
为便于理解,我利用图片、示意图、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得出结论。
三、教法与学法:根据新课改要求,转变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方式:教法设计:主要采用讲述法、讲解法、讨论法和演示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主动参与、大胆质疑、创新等思维,使学生的智能和认识水平都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