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膜外麻醉和全身麻醉在老年患者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对比观察及对认
- 格式:pdf
- 大小:241.13 KB
- 文档页数:2
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人下肢手术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比较硬膜外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用于老年人下肢手术的麻醉效果。
方法将90例asaⅱ—ⅲ级择期下肢手术的老年人,随机分为腰硬联合麻醉组和硬膜外麻醉组。
观察2组局麻药用量及麻醉效果。
结果腰硬联合麻醉组麻醉阻滞完善时间明显短于硬膜外麻醉组。
局麻药用量明显少于硬膜外组。
静脉辅助药明显少于硬膜外组,麻醉效果更优于硬膜外组。
结论腰硬联合麻醉用于老年人下肢手术,具有比硬膜外麻醉起效快,麻醉效果确切,安全可靠,局麻药用量小,不良反应小等优点。
【关键词】腰硬联合麻醉;硬膜外麻醉;老年人下肢手术;局麻药用量【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6-106-02随着人口老龄化,老龄人口增长,必然导致老年人因病就医而要求手术治疗者增多,老年人下肢手术也相应增多。
老年患者常合并多种疾病,体质弱,代偿能力差。
给麻醉处理提出更高要求。
我院自2005年将腰硬联合麻醉用于老年人下肢手术,取得满意效果,与单纯硬膜外麻醉比较具有起效迅速,麻醉效果确切,局麻药及辅助用药少等优点。
1 一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老年下肢手术90例,男40例,女50例,年龄60岁—92岁,体重50-70kg,asaⅱ-ⅲ,其中人工股骨头置换36例,粗隆间骨折闭合订内固定术24例,股骨干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20例,胫腓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10例。
其中合并原发性高血压ⅱ-ⅲ期30例,脑梗塞后遗症10例。
冠心病9例,糖尿病15例,合并不同程度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肺炎20例,ecg示st-t 不同程度改变25例,所有患者皆为择期手术,随机分为硬膜外麻醉组和腰硬联合麻醉组。
1.2 麻醉方法与监测:术前常规导尿处理,入室后常规持续低浓度吸氧并监测bp.hr.ecg.spo2,开放静脉通路后,先常规平衡液扩容200-300ml,腰硬联合组穿刺前,手术床床头抬高15度左右。
侧卧位,患侧在下,选l2-3间隙或l3-4间隙穿刺,硬膜外穿刺成功后,置人腰麻针,等待脑脊液流出,注人10%gs1ml+0.75%盐酸布比卡因2ml+盐酸麻黄碱注射液0.5ml,注药速度宜慢,约30-40秒,退出腰麻针,硬膜外向头侧置管,退针固定导管,侧卧15分钟,随时监测麻醉平面,并通过体位变化调节麻醉平面,麻醉平面固定于t10左右。
腰硬联合麻醉和全身麻醉在老年患者股骨颈骨折手术的麻醉分析作者:鲍济深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2年第12期【摘要】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和全身麻醉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对比。
方法选取我院在2008年9月-2012年2月间收治的63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将63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2例,对照组31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对照组患者采用全身麻醉,对两组患者的镇痛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跟踪观察,并记录所得数据。
结果两组患者的镇痛效果都较为显著,观察组患者在手术后出现恶心呕吐的有2例,出现肺部感染的有3例,出现头晕嗜睡的有1例,对照组患者在手术后出现恶心呕吐的有5例,出现肺部感染的有4例,出现头晕嗜睡的有3例。
结论两种麻醉方法的镇痛效果都较好,但腰硬联合麻醉的术后并发症较少,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老年股骨颈骨折;腰硬联合麻醉;全身麻醉股骨颈骨折主要是由于骨质疏松、老年人的髋周肌肉群出现蜕变、反应迟钝,或者是遭受到严重外伤,从而导致股骨颈出现断裂的一种疾病。
此种疾病大多发生在老年人群中,女性的发生率要高于男性。
其主要的临床表现为髋部疼痛、肿胀、畸形、功能障碍等,对于患者的危害较大,并严重影响到了患者的正常生活。
对于此种疾病,临床医生要及时给予患者对症治疗,以改善患者的病情。
在对患者实行手术治疗的过程中,麻醉方式非常重要,是减轻患者痛苦,保证患者手术顺利的前提。
当前,对于此种疾病,主要有腰硬联合麻醉和全身麻醉两种方式,对于患者的效果较好。
现在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对其采用不同麻醉方法治疗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将回顾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在2008年9月-2012年2月间收治的63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其中,男性27例,年龄在54-7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4.2岁,女性36例,年龄在57-8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6.1岁,所有患者均经临床诊断为股骨颈骨折。
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的麻醉方法老年下肢骨折手术在临床上较为常见,这是因为老年人行动不便,因此摔倒受伤的可能性较大,加之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下肢骨折患者的数量也呈现增加的趋势。
而老年人相较于青壮年其免疫力、抗感染力、代偿能力以及生理储备功能都更低,并且还会有较大可能性合并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因此其机体对于血液循环系统稳定调节的能力也减弱,因此患者对于麻醉的耐受性较差,所以,我们在老年下肢骨折手术的治疗中,我们该选择哪种麻醉方式呢?一、选择麻醉方式需要注意什么(一)心血管系统的变化随着自身年龄的增长,老年患者的心脏结构可能会发生变化,这些变化一部分是由于机体衰老而发生的正常改变,另一部分则是病理性改变,例如冠脉血管的改变、心肌细胞的改变等。
同时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患者的心脏可能会发生收缩力降低以及顺应性变差的情况,导致老年患者的每搏输出量降低。
因此,在为患者选择麻醉时要考虑到患者心血管功能损伤造成低血压的情况,因为低血压会导致患者的身体机能呈下降状态,手术时老年人的应激反应较大,因此其低血容量以及自身低血代偿反应能力会减弱,容易导致患者血压骤升或是出现低血压。
(二)呼吸系统的变化年龄的增长会导致老年患者的支气管黏膜萎缩,导致其排除异物的功能减弱,而肺泡变薄、肺泡弹性减退等改变会导致肺顺应性减退;加之动脉硬化、肺动脉粥样硬化等并发症的出现使得肺表面活性物质减少、肺血流量减少,并引发一系列呼吸系统的变化,因而在选择麻醉方式是要考虑到老年患者在肺通气功能、肺换气功能以及弥散能力与青壮年患者的不同。
(三)中枢神经的变化年龄增加之后,一方面,老年患者的脑合成神经递质的能力逐渐下降,因而在麻醉方式的选择上需要考虑到老年患者的该能力下降造成的递质间的不平衡而引起的神经系统得衰老;另一方面需要考虑到在其老年患者的黑质-纹状体多巴胺正在逐渐减少,而黑质-纹状体多巴胺的减少会导致老年患者踹你肌肉运动障碍、运动震颤麻痹、运动缓慢等。
护理Nu r s i n g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 oper at i ve cogni t i ve dysfunct i on ,P O CD )是老年患者术后常见的神经系统并发症,多数患者PO CD 呈一过性,仅部分患者出现术后长期的认知功能障碍甚至永久性的认知功能损害。
目前,导致PO CD 的原因仍不完全清楚,PO CD 的发生可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康复延缓,并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引起诸多学者的广泛重视。
已有初步研究发现不同的麻醉方式和麻醉药物对于PO CD 有不同的影响,本研究旨在进一步探讨不同的麻醉方式对于PO CD 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06年1月~2008年1月间A SAⅠ~Ⅱ级择期行非心脏手术的老年患者90例,随机分为全身麻醉组(A 组)和硬膜外麻醉组(B 组),每组各45例。
A 组男26例,女19例;年龄(68.50±5.53)岁,体重(63.10±4.90)kg ;包括胆囊手术3例,结肠、直肠肿瘤切除术4例,乳腺Ca 切除术3例,前列腺摘除术15例,输尿管切开取石5例,股骨骨折内固定术11例,全髋、半髋手术等4例。
B 组男24例,女21例;年龄(68.42±5.46)岁,体重(63.59±4.62)kg ,包括胆囊手术4例,结肠、直肠肿瘤切除术5例,乳腺C a 切除术1例,前列腺摘除术15例,输尿管切开取石6例,股骨骨折内固定术12例,全髋、半髋手术等2例。
排除标准:有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史或服用相应药物史者。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重、病情、手术时间及麻醉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麻醉方法所有患者术前均未用麻醉药及相关镇痛药物。
椎管内麻醉组均选择L 2~3间隙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蛛网膜下腔注0.5%布比卡因7m g ,硬膜外腔视具体情况追加0.25%布比卡因;常规面罩给氧。
临床探索全身麻醉和椎管内麻醉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术后精神状态及认知功能的影响刘坤明 (山东大学附属威海市立医院,山东威海 264200)摘要:目的:观察全身麻醉和脊柱麻醉对老年骨患者术后精神状态和认知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收治的52例接受骨科手术的老年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
对照组采用全麻,观察组采用椎内麻醉。
记录两组手术时间、睁眼时间、语言表达时间和药物用量,麻醉前后两组,1、3、6、12,24h简易精神病检查(MMCE)分数。
结果:观察组手术持续时间、开放时间、语言表现、用药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脊柱内麻醉对老年骨患者的精神状态和认知功能影响不大,并能减少用药,促进术后恢复,减少术后认知功能障碍(BOD)。
关键词:全身麻醉;椎管内麻醉;骨科手术患者骨病是我国近年来最常见的老年疾病之一,伴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趋势越来越大,随着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在临床骨科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人比例也越来越高[1]。
本文对手术过程中进行全身麻醉和椎管内麻醉的老年患者术后精神状态及认知功能的影响进行分析。
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收治的52例接受骨科手术的老年人,其中男37例,女15例;年龄60~86岁;体重56~77kg。
股骨骨折内固定27例,髋关节置换9例,半髋关节置换16例。
所有患者术前意识正常,消除神经病变史,长期服用大量镇静剂和神经疾病。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
1.2 麻醉方法患者进入手术室后,精心控制血压的外周静脉通道打开,HR,SPO2,ECG。
对照组采用全麻:羟达唑稳定0.05mg/kg,丙醇1.5~2.0mg/kg,芬太尼3~4mg/kg,维库姆溴铵0.1mg/kg,包括麻醉,呼吸参数:湿度为8~10mL/kg,呼吸系数为1:2,药物浓度根据麻醉深度进行调整。
观察组采用椎内麻醉[2]:选择L3-4椎间盘外穿刺,成功注射0.5%布比卡因1.0~1.5mL,视体重而定,根据需要加入0.25%利多卡因。
老年人麻醉方法的选择和处理原则近些年我国社会发展迅速,人们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人均寿命不断增加,社会老龄化现象较为严重,随之而来的是老年病人、高龄病人的比例也呈持续上升趋势。
老年病人的主要生理特点在于,内部器官功能衰退严重,机能细胞减少萎缩,代偿应激能力不足,而且会受到各种慢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老慢支)等影响,对手术麻醉的耐受力非常弱,增加了手术风险。
在老年人麻醉方法的选择方面,应该遵循以下原则:要采用对老年患者身体机能影响较小,而且性质稳定、麻醉效果突出、安全可靠的麻醉药物。
1老年病人区域阻滞麻醉1.1神经阻滞神经阻滞这一麻醉方式,对老年人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的影响比较小,适用于时间短的小型手术中,能够起到良好效果。
通常来说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严重,药物用量应小于成年人和青少年。
如果神经阻滞不完全,有可能会为患者带来严重的疼痛感,使得手术过程中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甚至会带来生命危险。
1.2硬膜外麻醉受到身体机能的影响,老年人的硬膜外间隙十分狭窄,局部麻醉药物向间隙处的扩散比较少,这也是老年人药物用量少的主要原因之一。
而且由于老年人脊椎韧带有钙化较为严重,想直接使用硬膜外穿刺,或是进行置管操作难度非常大,当无法取得理想效果时,可采用旁入法。
在注入局麻药物之前,可先进行静脉输液,随后注入利多卡因来试验局麻药物的用量,直到获取满意的阻滞平面即可。
为了保证药物循环的稳定性,可采用硬膜外腔微泵持续给药的方式,这种方法单位时间内的给药量比较小,很容易被老年患者所接受,有助于手术的安全进行。
1.3蛛网膜下腔阻滞蛛网膜下腔阻滞通俗来说就是腰麻或脊麻,很多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现象较为严重,脊髓和神经系统会出现退行性变化,脑脊液压力比较低。
在局部麻醉中,药物更容易在蛛网膜下扩散,往往只需要注入少量药物就能够起到麻醉效果。
而且通常来说蛛网膜下腔对阻滞比较敏感,药物可在短时间内起效。
1.4腰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目前这种麻醉方式在老年患者下肢手术、下腹部手术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具有麻醉效果突出、成功率高等优势,且不会对老年患者带来后遗症,解决了传统腰麻中的并发症。
2024年1月第11卷第1期January.2024,Vol.11,No.1世界睡眠医学杂志WorldJournalofSleepMedicine105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骨科手术后患者短期认知功能与睡眠状况的影响黄文彬(福建泉州市泉港区医院麻醉科,泉州,365000)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睡眠状况的影响。
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2年9月福建泉州市泉港区医院收治的老年骨科手术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
在实施手术治疗中对照组采用全麻手术方案,观察组采用硬膜外手术方案。
比较2组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睡眠状况、麻醉不良反应、术后镇痛效果。
结果:2组患者术前、术后24h简易精神状态检测量表(MMS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术后2h、术后6h、术后12h观察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P<0 05)。
术前2组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术后观察组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观察组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观察组术后2h、术后6h、术后12h、术后24h数字模拟评分法(NR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结论:硬膜外麻醉相较全身麻醉对老年骨科患者手术治疗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更小,同时也可减少对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保障麻醉安全性,获得良好的术后镇痛效果。
关键词 硬膜外麻醉;全身麻醉;老年骨科手术;认知功能;睡眠状况TheEffectofDifferentAnesthesiaMethodsonShort termCognitiveFunctionandSleepStatusofElderlyPatientsafterOrthopedicSurgeryHUANGWenbin(DepartmentofAnesthesiology,QuangangDistrictHospital,Quanzhou365000,China)Abstract Objective:Toexploretheeffectsofdifferentanesthesiamethodsonshort termcognitivefunctionandsleepstatusinelderlyorthopedicsurgerypatients Methods:Atotalof96elderlyorthopedicsurgerypatientsadmittedtodepartmentofAnesthe siology,QuangangDistrictHospital,QuanzhoufromJanuary2022toSeptember2022wereselectedastheresearchsubjects,andwererandomlydividedintotwogroupsusingarandomnumbertablemethod,with48patientsineachgroup Intheimplementationofsurgicaltreatment,thecontrolgroupusedageneralanesthesiasurgicalplan,whiletheobservationgroupusedanepiduralsurgi calplan Compareshort termcognitivefunction,sleepstatus,adverseanestheticreactions,andpostoperativeanalgesiceffectsbe tweentwogroupsofpatients Results:Theresultsshowedthattherewasnosignificantdifference(P>0 05)inthecomparisonoftheSimplifiedMentalStateExaminationScale(MMSE)betweenthetwogroupsofpatientsbeforeand24hoursaftersurgery;TheMMSEscoresoftheobservationgroupwerehigherthanthoseofthecontrolgroupat2hours,6hours,and12hoursaftersurgery(P<0 05) TherewasnosignificantdifferenceinthePittsburghSleepQualityInventory(PSQI)betweenthetwogroupsofpa tientsbeforesurgery(P>0 05);ThepostoperativePSQIscoreoftheobservationgroupwaslowerthanthatofthecontrolgroup,thedifference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 05) Theincidenceofadversereactionstoanesthesiaintheobservationgroupwaslowerthanthatinthecontrolgroup,andthedifference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 05) Comparisonofdigitalanalogscoring(NRS)at2h,6h,12hand24hafteroperationinThedifferencewasnot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 05).Conclu sion:Epiduralanesthesiahasasmallerimpactonshort termcognitivefunctionaftersurgicaltreatmentinelderlyorthopedicpa tientscomparedtogeneralanesthesia,andcanalsoreducetheimpactonpatientsleepquality,ensureanesthesiasafety,anda chievegoodpostoperativeanalgesiceffects.Keywords Epiduralanesthesia;Generalanesthesia;Elderlyorthopedicsurgery;Cognitivefunction;Sleepstatus中图分类号:R816 8;R338 63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2095-7130.2024.01.029 受到老龄化趋势的作用,骨科收治的老年患者占比也在不断提升[1]。
老年骨折手术全身麻醉好还是局部麻醉好发布时间:2023-03-09T10:06:25.448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11月22期作者:丁洪云[导读]老年骨折手术全身麻醉好还是局部麻醉好丁洪云(四川省华蓥市人民医院;四川华蓥638600)在骨折的治疗中,手术是主要治疗方法,效果确切,而麻醉则是手术的必要环节,麻醉方式与手术效果有着直接的关联,常用的麻醉方式有全身麻醉、局部麻醉等,任何一种麻醉方式都需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而合理的选择。
在骨折手术治疗中,老年人为骨折的多发群体,常以股骨粗隆间骨折及脊柱压缩性骨折居为多见,早期及时进行有效的手术治疗,大部分患者的机体功能会得到恢复,而少数也存在一些后遗症甚至死亡。
那么很多人都有一个疑问,即骨折手术是全身麻醉好还是局部麻醉好呢?下面就展开详细的分析。
一、骨折定义:骨折主要是指人体骨质不再呈现连续的特点,直接或间接的外伤等是导致骨折的常见原因,以骨骼全部骨折断裂,或部分骨折断裂为表现。
据相关调查显示,意外损伤是造成骨折的主要原因,如车祸、跌倒等,骨折患者数量也呈逐渐提高趋势。
人们在面对骨折时,想有一个正确的应对认知态度,即及时到正规医院进行诊治,旨在骨折解剖结构复位,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的选择治疗方法,即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
二、骨折手术患者的麻醉方法如何选择?(一)全身麻醉:主要是基于麻醉药物通过吸入、静脉注射进入体内,抑制手术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使手术患者产生暂时性的疼痛感觉和意识消失。
全身麻醉在骨折手术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全身麻醉时,一般先使用麻醉镇痛药、静脉麻醉药、肌松药等进行麻醉诱导,待诱导成功后置入喉罩或行气管插管的方式进行机械通气,维持呼吸。
在实际的麻醉实施过程中,需充分考虑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的选择麻醉药品;目前常用七氟烷、丙泊酚、瑞芬太尼等短效麻醉用药进行全身麻醉维持,针对老年髋骨骨折患者而言,通常根据手术患者的身体实际情况选择麻醉药物使用。
·临床研究·比较全身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对老年患者下肢骨折手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盖国海,乔军华(行唐县中医医院 麻醉科,河北 石家庄 050600)0 引言研究表明,由于受到年龄的影响,老年人身体的各项机能普遍存在退化的情况,因此容易出现骨质疏松导致的骨折[1]。
在临床过程中,针对老年患者的骨折治疗,现阶段采用的方法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
在治疗过程中,不同麻醉方法的使用,往往会对手术的效果与术后患者认知功能的恢复情况造成不同的影响[2-3]。
近年来,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患者手术过程中的应用逐渐广泛,本次研究中,针对该方法的麻醉效果与传统的全身麻醉进行了对比,旨在探究其对于医疗工作的意义与价值。
现将相关研究结果整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随机选取了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期间进行下肢骨折手术的100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其中,研究组男28例,女22例;患者年龄在60-84岁,平均(75.47±3.22)岁;对照组男30例,女20例;患者年龄在61-83岁,平均(75.02±4.35)岁;在性别与年龄等一般资料上,以P>0.05,表示两组研究对象之间的差异在统计学中无意义。
1.2 研究方法。
在手术开始前30 min,对患者进行0.05 mg/ kg咪达唑仑溶液的肌内注射,与此同时,准备0.50 mg/kg 的硫酸阿托品溶液,对患者进行肌内注射。
在患者进行手术室后,对其进行相关监护设备的连接,从而确保对于患者生命体征的观察与静脉通道的创建,同时准备200 mL氯化钠溶液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滴注的速率控制为10 mL/min。
1.2.1 研究组:对患者进行腰硬联合麻醉,首先确定患者骨折发生的位置,并根据位置帮助患者选择治疗的体位,从而确保患侧在上或者在下,随后,在患者的L3与L4椎间隙进行硬膜外穿刺,通过硬膜外有效确保脊麻针在患者蛛网膜下腔实现顺利进入,在此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对患者流出的脑脊液进行实时观察,并准备8-12 mg的盐酸罗哌卡因溶液进行合理的注入,在此过程中,应保持注射速度的缓慢,注射完成后,展开患者的硬膜外置管,针对平面采取相应的调节措施,并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手术治疗。
老年患者手术的麻醉常识发布时间:2021-04-14T07:28:30.771Z 来源:《健康世界》2021年2期作者:胡了凡[导读] 人上了年纪以后,身体的各个脏器功能均会发生不同程度的衰退,且体内机能细胞会逐渐缩退、减少,机体代偿应激能力和贮备能力也在下降,以致于老年人极易患上各种疾病,比如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心脏病等,常常需要接受手术治疗,但是由于老年人对手术和麻醉的耐受能力比较差,所以老年患者接受手术麻醉的风险也相应的有所提高,而为了避免麻醉风险的发生,需要麻醉医师向患者讲解与老年患者手术有关的麻醉常识,促使其全面配合麻醉医师和手术医生完成手术治疗。
为此本文总结了老年患者手术的麻醉常识,以期望提高大家对麻醉的认识。
胡了凡四川省巴中市中心医院四川巴中 636600人上了年纪以后,身体的各个脏器功能均会发生不同程度的衰退,且体内机能细胞会逐渐缩退、减少,机体代偿应激能力和贮备能力也在下降,以致于老年人极易患上各种疾病,比如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心脏病等,常常需要接受手术治疗,但是由于老年人对手术和麻醉的耐受能力比较差,所以老年患者接受手术麻醉的风险也相应的有所提高,而为了避免麻醉风险的发生,需要麻醉医师向患者讲解与老年患者手术有关的麻醉常识,促使其全面配合麻醉医师和手术医生完成手术治疗。
为此本文总结了老年患者手术的麻醉常识,以期望提高大家对麻醉的认识。
在大多数人的认知中,认为老年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接受麻醉的目的是让患者在术中无任何痛感,但其实这仅仅是一种片面的认识。
而事实上,麻醉的作用不仅能够让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丧失痛觉,更重要的是麻醉能够监测并调整老年患者的生理机能,确保患者的生命机能处于平稳状态下,从而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可提高患者的手术适应性,降低复杂手术的死亡率。
故大家可以将麻醉与手术的主要作用简单的理解为手术等于治病,麻醉等于保命。
可供老年患者选择的麻醉方式有很多,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本文将其总结为以下几种:第一种为局部麻醉,可简称为局麻,该麻醉方式的作用机理是使用麻醉药物暂时性的将机体需要手术治疗的区域神经传导阻断,使得这个区域丧失痛觉,所以局麻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仍然保持着清醒的神志,一般来讲,上肢手术、下腹部手术或是肺功能不全的患者都可使用局麻。
硬膜外麻醉和全身麻醉在老年患者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对比观察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研究
发表时间:2017-08-23T14:28:51.257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0期作者:蔡健陈翔
[导读] 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2月期间来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
远安县人民医院湖北宜昌 443000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硬膜外麻醉和全身麻醉在老年患者手术中的麻醉效果以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2月期间来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应用全身麻醉,研究组应用硬膜外麻醉,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以及对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结果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患者的麻醉时间、苏醒时间、药物用量没有明显的区别(P>0.05),两组患者在麻醉后的6、12、24 h的MMSE评分要比麻醉前明显降低(P<0.05),并且两组患者在麻醉后24 h的MMSE 评分存在明显的区别(P<0.05),另外,对照组的患者在麻醉后6、12、24、72 h的POCD 发生率要明显高于研究组(P<0.05)。
结论对老年患者进行手术麻醉时,采用硬膜外麻醉和全身麻醉都具有比较好的麻醉效果,但是采用硬膜麻醉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要明显小于全身麻醉,值得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硬膜外麻醉;全身麻醉;老年患者;麻醉效果;认知功能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2月期间来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男28例,女17例,年龄69-78岁,平均年龄为(71.32±9.74)岁。
研究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67-79岁,平均年龄(71.23±9.61)岁。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的年龄都应大于65岁;麻醉方法采用全身麻醉或硬膜外麻醉;术前没有相关的认知和意识障碍。
排除标准:术前MMSE评分≤ 23分;存在听力、视力等功能障碍的患者;患有精神或神经疾病、肝病、术前服用影响研究结果药物以及其他免疫性疾病的患者。
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本研究,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
1.1对照组麻醉方法:采用全身麻醉进行麻醉,通过对患者的静脉注0.04ms/kg咪达唑仑、0.3 ms/kg依托咪酯、5斗/kg芬太尼、0.1ms/kg维库溴铵进行麻醉,3分钟后对气管进行插管,成功后使用麻醉呼吸机对患者进行机械通气,同时使用异丙酚加瑞芬太尼维持患者的麻醉时长,并且持续的输注维库溴铵以把持患者的肌肉松弛[3]。
1.2研究组麻醉方法:采用硬膜外麻醉进行麻醉,在患者的第一和第二腰椎之间通过硬膜外穿刺的方法进行置管,尽量使患者在手术台上保持平卧位,注射2%利多卡因3ml、0.375% 罗哌卡因2ml,术中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追加一定量的罗哌卡因以维持患者的麻醉时长,同时要对患者的心率、血压等体征进行密切的观察,如果发现患者的血压明显的降低,要加快药物的输入速度,必要时还应该注射6mg/次麻黄碱;如果发现患者的心率出现异常,要及时的注射0.5 mg/次阿托品[4]。
1.3观察指标
通过不同的麻醉方法,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指标变化情况。
(1)麻醉方法的麻醉效果,主要包括麻醉时间、苏醒时间以及药物的用量。
(2)麻醉前和麻醉后6、12、24、72 h 的MMSE评分,主要包括记忆力、注意力、计算力、回忆力、定向力、语言能力等方面的内容,总分为30分,分数在27—30之间为正常,分数≤ 23 分可划分为认知功能障碍。
(3)对比两组患者在麻醉后6、12、24、72 h 的POCD 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统计应用SPSS18.0,计数计量资料应用X2(%)以及t检测(x±s),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的麻醉时间、苏醒时间、药物用量没有明显的区别(P>0.05),具体见表1。
3结论
由于老年患者的身体机能以及自身器官功能的衰退,会导致自身的免疫力明显减弱,经常伴有多种疾病和并发症,并且由于手术对身体的创伤比较大,再加上老年人对于手术的承受能力相对较弱,很容易使老年患者早术后发生POCD等疾病,对患者的生活和手术效果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5]。
这种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以及有效性,并且经济简便、科学合理,对于患者的文化程度也没有较高的要求,非常适合评价老年患者的认知功能[8]。
综上所述,在对老年患者进行术前麻醉时,采用硬膜外麻醉和全身麻醉都可以很好的发挥出应有的麻醉效果,为手术的正常进行提供保障。
但是采用硬膜外麻醉对患者认知功能造成的伤害要远小于全身麻醉,可以有效地降低POCD的发生率。
因此,在临床上要根据实际的情况,选择最合理的麻醉方法。
参考文献:
[1]张百军,杨赵栋,郑旻,等. 硬膜外麻醉和全身麻醉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影响对比[J]. 浙江医学,2015,37(7):595-596.
[2]胡梅生. 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J]. 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1(1):98.
[3]赵光. 硬膜外麻醉与全身麻醉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27):177-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