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一年级:小小科学家
- 格式:docx
- 大小:16.82 KB
- 文档页数:2
小小科学家小学生如何进行简单实验小学生作为小小科学家,可以通过进行简单实验来培养科学探索的兴趣和能力。
今天,我们将介绍一些适合小学生进行的简单实验,并为他们提供实验步骤和材料清单。
实验一:水的魔力材料:- 两个透明玻璃杯- 自来水- 盐步骤:1. 将两个玻璃杯摆在桌上,并用打上标记,一个标记为“无盐”,另一个标记为“有盐”。
2. 在“无盐”杯中倒入一杯自来水。
3. 在“有盐”杯中倒入一杯自来水,然后加入一勺盐并搅拌均匀。
4. 观察两杯水的样子和颜色有何不同。
实验二:变色的鲜花材料:- 白色的鲜花(例如菊花或百合花)- 高质量彩色墨水- 清水- 三个透明玻璃杯步骤:1. 在三个玻璃杯中分别倒入适量的清水,确保水的高度一致。
2. 在第一个杯子中不加入任何墨水。
3. 在第二个杯子中加入红色墨水,并搅拌均匀。
4. 在第三个杯子中加入蓝色墨水,并搅拌均匀。
5. 将鲜花分别放入三个杯子中,让花茎完全浸泡在水中。
6. 观察几个小时后,观察花的颜色有何变化。
实验三:膨胀的气球材料:- 一个干净的空牛奶袋- 醋- 小苏打粉- 橡皮筋步骤:1. 将一杯醋倒入空牛奶袋中。
2. 将两勺小苏打粉倒入另一个塑料袋中,并用橡皮筋将袋口扎紧。
3. 将小苏打粉的袋子迅速放入醋的袋子中,然后迅速将整个牛奶袋口扎紧。
4. 观察牛奶袋的膨胀情况,并记录下观察结果。
5. 为了给牛奶袋留下足够的空间,可以将两个袋子部分打开并让气体逃逸。
通过这些简单的实验,小学生可以在观察现象的过程中培养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
除了以上提到的实验,小学生还可以通过搜索适合他们年龄层次的实验项目,例如如何制作火山模型、如何生成彩色火焰等等。
总结小学生进行简单实验是一种培养科学能力和获得乐趣的方式。
通过观察现象、记录数据和思考结果,他们可以对科学原理和实验方法有更深入的了解。
鼓励小学生进行简单实验,不仅有助于他们的学术发展,也能培养他们的好奇心与创造力。
希望小学生们能够尽情探索科学的奥秘,成为未来的科学家!。
1.1 小小科学家一、教学目标1.做滚小球实验,并能有所发现;2.熟悉到不仅科学家能做科学研究,小学生也能做科学;3.知道科学家是发现大自然奥秘的人。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熟悉科学家的工作,知道科学家是发现大自然奥秘的人;难点:通过滚小球实验,熟悉到咱们也能做科学。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设备、钢珠、斜坡板、绒布四、教学进程(一)师生讨论:科学家是做什么的?介绍科学家的工作。
(二)师生实验:做滚小球的实验,带学生体验实验的进程。
(三)小组交流:拓展一:做实验时要注意什么?(四)视频实验:拓展二:三个生活小实验视频:吹乒乓球、电线圈、干冰。
(五)教师讲述:科学家已经找到了许多问题的答案,比如大树是怎么长高的?(这与组成大树的细胞有关,细胞割裂和细胞生长带来了大树的不断成长)闪电是怎么发生的?(六)教师讲述:还有很多问题还没完全找到答案,比如地球里面有什么等等。
(七)课堂小结五、教学反思参考资料:闪电闪电是云与云之间、云与地之间或云体内各部位之间的强烈放电现象(一般发生在中)。
一般是暴风云(积雨云)产生,底层为阴电,顶层为阳电,而且还在地面产生阳电荷,如影随形地随着云移动。
正电荷和负电荷彼此相吸,但空气却不是良好的传导体。
正电荷奔向树木、山丘、高大建筑物的顶端乃至人体之上,企图和带有负电的云层相遇;负电荷枝状的触角则向下伸展,越向下伸越接近地面。
最后正负电荷终于克服空气的阻障而连接上。
庞大的电流沿着一条传导气道从地面直向云涌去,产生出一道敞亮夺目的闪光。
一道闪电的长度可能只有数百米(最短的为100米),但最长可达数千米。
闪电的温度,从摄氏一万七千度至二万八千度不等,也就是等于太阳表面温度的3~5倍。
闪电的极度高热使沿途空气猛烈膨胀。
空气移动迅速,因此形成波浪并发作声音。
珍妮·古道尔珍·古道尔(英国),活着界上拥有极高的声誉的动物学家,致力于野生动物的研究、教育和保护。
她二十多岁时前去非洲的原始丛林,为了观察黑猩猩,度过了三十八年的野外生涯。
小小科学家中小学自然科学科普自然科学是指通过对自然界现象和规律的研究和探索来获得知识的一门学科。
它包括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多个学科,帮助我们理解自然界中发生的各种现象,并且应用科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在小小科学家这个阶段,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实验和观察来培养孩子们的科学兴趣,让他们了解自然界的奥秘。
本文将主要介绍几个有趣的科学实验和观察项目,帮助中小学生更好地了解自然科学。
一、水的沉浮实验材料:一个透明的玻璃杯、几个水果(比如苹果、橙子、葡萄等)步骤:首先,将玻璃杯装满水。
然后,将水果一个一个地放入杯中观察。
你会发现,有些水果会浮在水面上,而有些水果则会沉到水底。
请你想一想,为什么有些水果能浮在水面上,而有些会沉底呢?这个实验可以帮助孩子们了解物体的密度。
物体的密度越大,就越容易沉没。
而物体的密度越小,就越容易浮起来。
通过这个实验,孩子们可以亲身感受水的浮力以及物体的密度对浮沉的影响。
二、蜡烛和气球实验材料:一支蜡烛、一个气球步骤:首先,在一个平坦的桌面上放置一支点燃的蜡烛。
然后,将气球慢慢放在蜡烛的火焰上方。
你会看到,气球会被热气膨胀并且逐渐充满。
这个实验可以帮助孩子们了解气体的性质和膨胀原理。
当气体受热时,分子会加速运动,占据的空间也会增加,从而使气体膨胀。
通过这个实验,孩子们可以观察到气球在受热后的膨胀现象,进而了解到气体的性质。
三、植物的观察材料:一盆室内盆栽植物步骤:选择一盆室内盆栽植物,将其放置在光照充足的地方。
每天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注意观察植物的茎、叶和花朵的变化。
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孩子们可以了解到植物是如何通过光合作用转化阳光能量为化学能,并且吸收水分和养分来生长的。
同时,他们也能够观察到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变化,从而明白植物的生长受到光照、水分和养分的影响。
通过这几个简单的实验和观察项目,我们可以激发中小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同时,也让他们体验到科学实验的乐趣和神奇之处。
小小科学家小学生的科学实践活动小小科学家——小学生的科学实践活动科学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小学阶段,如何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来培养孩子们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为他们打下科学实践的基础,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一些适合小学生的科学实践活动。
一、植物实验1. 种子发芽实验实验目的:观察种子发芽的过程,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原理。
实验材料:纸巾、种子、透明盖子、透明塑料杯。
实验步骤:1)将纸巾叠成一定大小的小方块,然后加水浸湿。
2)将湿纸巾放置在透明塑料杯底部,然后将种子放在纸巾上面。
3)用透明盖子盖住塑料杯,并放置在室内温暖的地方。
4)观察每天种子的变化情况,记录下种子的发芽时间和发芽高度。
实验结果:种子在潮湿环境下会发芽,并不断向上生长。
二、化学实验1. 酸碱中和实验实验目的:观察酸碱溶液中和反应,了解酸碱中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实验材料:醋、苏打粉、红色青柠檬酸酸盐指示剂、透明玻璃杯。
实验步骤:1)将适量的醋倒入玻璃杯中。
2)加入少量的红色青柠檬酸酸盐指示剂。
3)用小勺慢慢加入苏打粉,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4)持续加入苏打粉,直到溶液颜色完全转为中性。
实验结果:酸性溶液与碱性溶液在一定比例下进行中和反应,产生中性溶液。
三、物理实验1. 冰融化实验实验目的:观察冰的融化过程,了解物质的相变现象。
实验材料:冰块、盐。
实验步骤:1)将冰块放在一个容器中。
2)在冰块上撒上适量的盐。
3)观察盐对冰块的影响,记录冰的融化速度。
实验结果:加盐后,冰的融化速度加快,因为盐的存在降低了冰的融点。
四、生物实验1. 昆虫观察实验实验目的:观察昆虫的习性和生活习惯,了解昆虫的基本特点。
实验材料:昆虫标本、放大镜。
实验步骤:1)找到一只昆虫标本,使用放大镜观察它的结构。
2)研究昆虫的生活习性,包括食性、栖息地、繁殖方式等。
3)将观察结果用画图或文字记录下来。
实验结果:通过观察昆虫,我们可以了解到它们的结构、习性以及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科学《小小科学家》教学反思(一)本课,我们确定的教学目标有这么三条:第一条,能够在滚小球中做科学,并且在滚小球活动当中有所发现;第二条,就是意识到不仅仅是科学家能做科学,我们小孩子做的也是科学,这意味着科学家已经找到很多问题的答案,但很多问题还没有找到答案。
那么,本课的重点就是小孩子的滚球活动,这是认识科学家的这个工作,知道自己能够像科学家那样也经历科学研究的过程。
这个难点在什么地方呢?就是小朋友们虽然会滚球,但是他并不意识到自己的滚球也是在做科学。
我们上课的过程当中,你会看到我们教材首先呈现的是一组图片,这组图片有动物学家珍妮古道尔,珍妮古道尔是研究黑猩猩的一个专家。
她年轻的时候就从事这一方面的生物研究,一直几十年下来,解开了猩猩社会的无数的奥秘。
第二幅图,那就是我们中国的著名的水稻专家袁隆平。
另外呢,还有呈现了天文学家观测观察星空的图片,生物学家做科学实验的这个图片,还有地质学家采集岩石的图片。
通过这些,让小朋友们意识到科学家在做的很多事情。
当然教学过程中可以拓展开来,我们不一定说只注重课堂当中的这五张图片,我们还可以拓展一些新的图片,比如像动物学家、植物学家、微生物学家、医学家,还有物理学家、化学家等等的这些图片,可以尽可能的展示给学生看。
那么第二个活动,就是我们来研究滚小球。
在桌上实际上有一块有刻度标志的这样一块绒布,有个斜坡可以架在绒布的一端。
将小球先从斜坡上一个较低标志的那个绿色的标志物地方滚下,然后记下小球在绒布上滚下的位置。
再将小球从斜坡上标红色标志的位置滚下,记下绒布上停止的位置,比较它们的远近。
这就是滚小球的活动,学生应该意识到小球越滚越快,最后滚下来以后越滚越慢。
他还会发现,绿色位置的小球滚得比较近,红色位置的那个小球滚得比较远,这就是他们的发现,这就是小朋友们的发现。
那么小朋友的发现有什么伟大的意义呢?那么下面有个科学阅读,就是四百多年前,有位科学家也在斜面上滚过小球,他发现小球越滚越快,那么是不是就完了呢?没有啊,这位科学家是谁呢,伽利略,意大利著名的科学家,在人类历史上可以数得上的几个聪明的大脑袋之一。
新授课课时教案课题 1.小小科学家学科核心素养1.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形成初步的科学观念,在理解科学概念、规律、原理的基础上形成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
2.掌握基本的思维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思维能力,通过分析、思考,能提出具有价值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3.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具有初步的探究实践能力,能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反思学习过程与结果和初步的自主学习能力。
4.树立基本的科学态度,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目标●回忆做过的科学活动,类比科学家的研究,知道科学家通过观察、实验寻找问题的答案。
●能够举例说明科学家从事不同领域的研究。
●做滚小球实验,并能有所发现。
●通过像科学家那样提出问题,初步意识到好奇心很重要。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科学是什么举例说出科学家的工作,知道科学家通过观察、实验寻找问题的答案。
教学难点通过滚小球实验,认识到我们也能做科学。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 教学课件、科学家资料、插图、滚小球实验教具教法学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练习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与效果导入新课 1.提出问题:你做过这些事吗?观察爬行的蜗牛。
观察开花的植物。
观察混合后的液体。
观察天上的星星。
----做过2.小朋友,你不知道你想过没有,你为什么要做这些事情呢?----好奇心3.除了好奇科学家们还做了什么?----找答案。
科学家和我们一样。
有强烈的好奇心4.追问:是谁帮我们揭开这些神秘的自然现象呢?科学家就是一群专门寻找大自然奥秘的人想一想,说一说科学家对一切产生好奇,并想办法去寻找问题的答案。
生活化的问题导入,更能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然后引导学生逐步认识科学家讲授新课一、认识科学家的工作1.李四光研究了地下的岩石找到了埋藏在地下的石油2.法布尔研究了昆虫的生活发现昆虫的许多秘密3.李时珍研究的中草药的药性撰写了本草纲目4.牛顿通过研究苹果落下的奥秘,提出了万有引力。
二.“滚小球”实验1.四百多年前,有位科学家也曾在斜坡上滚过小球,他发现了:球越滚越快2.我们也做科学家:实验准备:有刻度的绒布、小球、斜坡提出要求:请记录好每一实验操作中,坡度的高度和小球滚得距离。
小小科学家探索世界科学,是一种探索世界的方法和工具。
在孩子的眼中,世界充满了神奇和未知,而他们正是小小科学家,带着好奇心踏上了探索的旅程。
本文将介绍一些适合小小科学家们进行的探索实验,帮助他们开启奇幻的科学之门。
实验一:植物的生长在日常生活中,小小科学家可以通过种植一些简单的植物,如小麦、豌豆等,来观察它们的生长过程。
他们可以选取不同的环境条件,如阳光、水分和温度等,来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
观察期间,孩子们需要记录植物的生长速度、高度和叶子的状态等,然后归纳总结,找出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
实验二:水的沸腾点小小科学家可以通过探索水的沸腾点来了解不同的物质和条件对水的影响。
他们可以取一些不同温度的水样本,然后加热水,并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变化,当水开始沸腾时,记录下此时的温度。
通过对比不同温度下水的沸腾点,孩子们可以得出结论:水的沸腾点受到温度的影响。
实验三:浮力实验小小科学家可以通过浮力实验来探索物体浮力的原理。
他们可以选择一些不同材质的物体,如木块、石子等,然后逐一放入水中观察。
孩子们可以通过观察物体在水中的浮沉情况,了解浮力的产生原理。
同时,他们还可以用天平来测量物体的质量,在水中的浮力和物体的质量之间建立对应关系。
实验四:食物变色剂小小科学家可以通过食物变色剂实验来了解食物中的化学成分。
他们可以选择几种常见的食物,如红蓝葡萄汁、胡萝卜汁等,然后加入一些食物变色剂,观察食物的颜色变化。
通过实验结果,孩子们可以了解到不同的化学物质对食物颜色的影响,并且培养对食物成分的觉察和兴趣。
实验五:磁铁的吸引力小小科学家可以通过实验来研究磁铁的吸引力。
他们可以选择一些不同形状和材质的物体,如铁钉、纸夹等,然后用磁铁来测试它们的磁性。
通过观察这些物体与磁铁的相互作用,孩子们可以发现磁铁对不同物体的吸引力是有差异的。
同时,他们还可以通过改变磁铁的位置和方向,观察对物体吸引力的影响。
结语小小科学家们通过这些简单的实验,可以开启对科学的探索之旅。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科学教案小学科学苏教版第1册教案课题教学内容小小科学家;小学科学苏教版第1册教案说你还知道哪些活动二:我;科学家们正在认真工作的图片,你们想不想看一看?瞧;小学科学苏教版第1册教案课题教学内容小小工程师;小学科学苏教版第1册教案活动二:作的图别的,科学;技的宇宙飞船、高铁、电脑、高楼、桥梁方面,洗衣机1、小小科学家授课时间:授课教师:教学内容:小小科学家教学目标:1、做滚小球的实验,并能有所发现。
2、认识到不仅科学家能做科学研究,小学生也能做科学。
3、知道科学家是发现大自然奥秘的人。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认识科学家的工作,知道科学家是发现大自然的人。
教学难点:通过滚小球实验,认识到我们也能做科学。
教具、学具准备:带有凹槽的可调节坡度大小的轨道,钢珠(玻璃球),绒布教学过程:导入:活动一:认识这些科学家的工作,说教师活动小朋友们,大家好,首先祝贺大家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小学生,你们将学习到许多丰富而有趣的知识。
老师知道学生活动学生谈谈自己的目标和理想舞蹈家个性备课同学们一定也有自己的目标和理想,钢琴家谁愿意来给老师说一说。
教师提问:那么科学家到底是做什么的呢?(板书:科学家)提供一组不同的科学家正在进行不同研究的图片,也可以结合教材图片观看科学家的工作视频。
师: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科学家? 学生思考并回答让学生讲科学家的故事或是看科学家的故事绘本。
小结阶段让学生说说科学家是什么?小学科学苏教版第1册教案说你还知道哪些活动二:我们也来做滚小球的实验活动三:读图,科学家是发现:科学家们正在认真工作的图片,你们想不想看一看?瞧,他们正在干嘛呢?师:看了这些图片和视频以后,有谁样的人。
来给老师说说,科学家是做什么的?师总结:观察实验记录发现(板书)师:这节课呀,我们就是小小的科学家,马上就要来做一个有趣的实验呢!相信大家都滚过小球吧,瞧,老师这里有一个斜坡,让小球沿着斜坡往下滚,小球能滚多远呢?如果课堂时间充分,还可以将斜坡的坡度变大,在同一位置往下滚,记下小球滚动的距离,进行比较。
《小小科学家》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小学科学》教材第四章“小小科学家”。
本章主要介绍了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以及如何进行科学探究。
具体内容包括: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观察、实验分析等。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培养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巧;2. 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3.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巧;科学探究的过程。
难点: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实验观察的细致性;实验分析的深入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实验器材、实验药品、多媒体设备。
学具:实验报告册、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引发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
2. 实验设计:讲解实验设计的原则和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设计实验。
3. 实验操作:演示实验操作过程,讲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
4. 实验观察: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能力。
5. 实验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培养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巧、科学探究的过程、实验设计原则等。
板书设计要求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设计一个实验,探究某种物质的颜色变化原因。
作业要求:1. 实验设计要合理,步骤清晰;2. 实验报告要详细,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结果等;3. 实验结果要进行分析和解释。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讲解和演示,使学生掌握了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巧;通过分组实验,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观察能力。
但在实验分析环节,部分学生对实验结果的解读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科学实验,培养独立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
篇1:小小科学家的科学小实验作文那天,我在家里闲得蛋疼,突然灵光一闪,想了个科学小实验。
说干就干,我把家变成了一座实验室,开始了我小小科学家的探索之旅。
实验材料嘛,随便拿点啥都行。
我在厨房翻出了两瓶酱油,一瓶是老抽,一瓶是生抽。
我把它们放在桌子上,开始了我的实验。
我决定探究一下这两瓶酱油为啥长得不一样。
首先,我拿出放大镜,仔细观察了两瓶酱油。
老抽的颜色黑不溜秋的,看上去像是个老太婆;生抽的颜色浅浅的,看上去像是个小姑娘。
我觉得这个实验有点意思,于是决定从颜色入手。
我小心翼翼地滴了一滴老抽和一滴生抽到两个透明的杯子中,然后加了点水。
老抽在杯子里就像个泼妇,整个杯子都黑乎乎的;生抽在杯子里就像个小姑娘,整个杯子都亮堂堂的。
我摇了摇头,看来颜色不是决定因素。
接着,我又把老抽和生抽分别倒入两个烧杯中,加热。
老抽在加热的过程中,整个烧杯都冒出了黑烟,像极了老烟鬼;生抽在加热的过程中,烧杯里啥事也没发生,整个烧杯还是亮堂堂的。
我摇了摇头,看来温度也不是决定因素。
突然,我想到了一个办法。
我拿出一根筷子,分别在老抽和生抽里蘸了一下,然后小心翼翼地夹起一片白菜叶子。
老抽的筷子夹起叶子的时候,叶子就像被泼了黑漆,整个叶子都黑乎乎的;生抽的筷子夹起叶子的时候,叶子还是绿油油的。
哈哈,我终于找到了答案!原来,老抽里的黑色素比较多,所以在加热的过程中会冒出黑烟;生抽里的黑色素比较少,所以在加热的过程中啥事也没发生。
这就像人一样,有的人生来就自带光环,有的人生来就默默无闻。
这个小实验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事物的发展离不开内外因的相互作用。
就像这两瓶酱油,它们的颜色不同,主要是因为里面的黑色素含量不同。
而这个黑色素,就是决定它们颜色的关键因素。
经过这次实验,我不仅知道了老抽和生抽的区别,还学会了如何通过观察和分析来探究事物的本质。
虽然这个小实验很简单,但在我看来,这就是科学的力量。
在这个小小的实验室里,我感受到了科学的魅力,也体会到了探索的乐趣。
一、教案名称:《小小科学家》第一课时教案二、教学对象:小学一年级三、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2.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验等方式探索科学现象。
四、教学内容:1. 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2. 简单的科学实验现象。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科学小实验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讲解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例如如何正确使用实验器材,实验中的安全问题等。
3. 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引导学生思考实验结果的原因。
4. 总结:对学生的实验结果进行点评,强调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并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5. 作业:布置一个简单的家庭科学实验,让学生在家长的指导下完成,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六、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如显微镜、放大镜、试管、烧杯等。
2. 实验材料:如植物叶子、矿物标本等。
3. 教学课件:用于讲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七、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操作实验器材,遵守实验纪律。
2. 学生能观察到实验现象,并能简单解释原因。
3. 学生对科学实验有兴趣,愿意参与实验活动。
八、教学反思:1. 是否每个学生都能正确操作实验器材,是否需要加强个别指导。
2. 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解释是否准确,是否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3. 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是否得到激发,是否需要引入更多的有趣的科学实验。
教案由编写,2024。
六、教案名称:《小小科学家》第二课时教案七、教学对象:小学一年级八、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2.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验等方式探索科学现象。
九、教学内容:1. 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2. 简单的科学实验现象。
十、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科学小实验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进科学1.小小科学家实验名称:滚小球实验目的:做滚小球实验,并能有所发现。
实验器材:带有凹槽可调节坡度大小的轨道、钢珠(塑料球)、有刻度标志的绒布实验步骤:1.可以先让学生说说在他们的生活中有没有滚小球的经历。
2.在桌上铺一块有刻度标记的绒布(桌面要尽可能的平整,最好为接缝,可选择平坦的地面),将斜坡(建议老师为学生组装好斜坡)架在绒布的一端(注意提醒学生不能拥挤,以防碰倒斜坡)。
出示斜坡上的红绿点,实验前让学生猜一猜在哪个位置的小球会滚得远一些。
3.先将小球从斜坡上标有绿色标志的地方滚下,记下在绒布上停止时的位置:再将小球从斜坡上标有红色标记的地方滚下,也记下在绒布上停止时的位置,比较它们的远近。
4.改变斜坡的高度,再次进行上面的实验,比较它们的远近。
师生归纳总结:小球从红色位置滚下要比从绿色位置滚下滚得远。
小球离桌面越高,滚得越远。
5.可适当拓展用塑料球滚一滚,比较不同质量的球滚得远近。
6.观看视频,了解大科学家伽利略是如何滚小球的,将自己做的实验与大科学家做的实验进行比较,并说出自己的发现。
学生能用“小球越滚越快”描述就行。
※注意事项:这是孩子们在小学阶段的第一次对比实验,实验时教师要做好示范,变量由教师控制,学生按要求实验即可。
同时提醒学生别忘了及时记录以及收拾好材料,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
2.小小工程师实验名称:做一个铅笔加长器实验目的:能够利用简易材料自制一个铅笔加长器,并对设计制作的产品不断改进,力争做得更好。
实验器材:铅笔头、纸(自备)、吸管、冰棍棒、胶带、剪刀、橡皮筋、铅笔加长器(木质单头、塑料旋转、双头)实验步骤:1.出示一支短的铅笔,不好写了,怎么办?创设一个情境,激活学生已有的经验,激发学生的制作欲望。
2.鼓励学生利用身边的材料制作个性化的铅笔加长器。
可以直接用纸卷成纸筒包在铅笔的一端再用胶带粘牢,也可以选择合适管径的粗吸管或塑料管直接套在铅笔的一端(用剪刀剪吸管时要注意安全,老师可以提醒使用剪刀的注意点),还可以用冰棍棒裹在铅笔四周形成加长笔筒。
一年级科学上册教学反思第一单元走进科学1.小小科学家本课是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进科学》中的第一课,是整个小学阶段科学课程学习的开端本课是对于科学本体的认识。
对于一年级学生说,科学这个概念非常抽象,直接对儿童从理性的角度讲什么是科学显然是不合适的,因此教材以小小科学家为题,从科学家做什么这样的具体问题出发,通过对科学家所做工作的感知与儿童已有经验的回顾,通过自己动手做实验感性地体验什么是科学,打破科学的神秘感,让学生感到自己也能做科学,激励学生从小开始,努力成为小小科学家现代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很多小学生的理想是长大了做一名科学家,课的一开始要围绕科学家展开教学,抓住了学生的兴趣点,根据低年级学生想象力丰富,爱听故事,容易感染的特点,开始上课时,通过图片视频讲述关于袁隆平、珍妮等科学家的小故事。
以丰富形象的图画,栩栩如生的故事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他们很快地融入到教学情境之中。
2.小小工程师本课按照“了解一一认识一一实践”的认知规律层层递进的编排,主要包含三个活动:第一部分通过引导学生阅读,了解工程师怎样工作,其实是巧妙地列出了工程设计的一般过程,即:画设计图一一制作模型一一调试产品一一维修机器,知道工程师的工作与发明创造及设计制造物品有关。
第二部分,更进一步认识工程师设计制造的物品,教材中列举了建筑物、交通工具、电子产品等,横向展示工程制造的成果,从而了解工程师的工作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第三部分,实践活动:亲手设计制作一个铅笔加长器,通过对提供材料的简单加工,体验工程师的工作过程,在测试、比较后知道做出来的物品要进行改进,想办法做得更好。
学生在活动中初步认识到合作学习的高效相较于科学家的工作,工程师工作的流程对大多数学生来说陌生的,对工程师的认识大都停留在建房子、架桥梁的层面,认为工程师的工作很复杂、离自己的生活很远,但实际上,他们却每天都在使用工程设计制造的产品,也就是说,学生对工程师工作流程的认识与工程设计制造的产品的认识是脱节的,通过本课的学习需要在两者之间建立一定的联系另外,在课程的第三部分要设计制作一个铅笔加长器,这是学生第一次在科学课堂上动手设计实践,这一活动对大多数学生有难度,需要在操作时尽量提供好操作的材料并细致引导工程师和科学家是两个比较容易混淆的概念,学生在上一课刚刚学习了科学家是怎样工作的,本课如果直接呈现工程师的工作,对仍然习惯形象思维的一年级学生来说,有可能会造成认识上的困扰,因此,有必要增加科学家与工程师工作行为的对比,引导学生自行找出不同,加深认识工程设计的成果很多,如果简单地让学生说一说,并不能完全让学生的思维水平向前发展,本环节则是利用填写活动手册先对学生的认知进行诊断性测试,并根据测试情况查漏补缺,再进行头脑风暴让学生尽可能多的说出所知道的工程师的杰作,最后利用分类的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工程师的作品涉及到的类别,使学生对工程师的作品在认识有一个飞跃,同时培养学生深度思考的习惯在实践环节中,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问题分析,提出设计目标,并在目标指导下进行材料选择、结构设计、自主选材制作、小组内发布成果及改进,完整经历了工程设计、制造的简单流程,体验了工程师的工作,使学生发现,按照工程设计流程,就能设计制造出一件作品,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3.上好科学课每一个生活在科学技术高速进展时代的人,从小就明显地感受到了科学技术所带来的种种影响。
小学科学一年级资料
第1单元走进科学
单元目标:
1. 能够像科学家与工程师那样去尝试做一些小的探究活动或是工程实践。
2. 制定科学课的规则并自觉在活动中遵守。
3. 了解科学家与工程师的一些工作场景。
4. 意识到科学家的研究与工程师的制造对于我们来说相当重要。
5. 愿意去主动搜集科学家与工程师的故事,并与同伴交流。
1. 小小科学家
教学目标:
1. 认识到有不同的科学家从事不同的研究,认识科学研究要从事观察、实验、考察、记录等实践活动。
2. 让小学生也来经历科学探究发现的过程,意识到科学并不神秘,小孩子也能做科学。
3. 让学生认识到科学可以对自然现象作出很好的解释,但科学也不是万能的,一些问题至今仍没有找到答案。
4. 科学研究、科学发现需要一个过程,许多问题的答案在今天仍没有找到,但不代表以后不会找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课前准备:搜集科学家的故事,练习讲一讲。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说说科学家的故事
1. 观察
2. 学生讲一讲搜集有关科学家的故事。
3. ppt出示一些科学家工作的场景图让学生进行交流。
交流小结:科学家的研究要经历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如观察、实验、收集记录数据、得到发现等。
二、动手试一试
1. 学生说说在他们的生活中有没有滚小球的经历。
2. 实验之前先让学生猜一猜在哪个位置的球会滚得远一些。
3. 一年级的学生第一次做科学实验,在学生实验时教师要做好示范。
在桌上铺一块有刻度标记的绒布,将斜坡架在绒布的一端,将小球先从斜坡上标有绿色标记的地方滚下,记下在绒布上停止时的位置,再将小球从斜坡上标有红色标记的的地方滚下,也记下在绒布上停止时的位置,比较它们的远近。
4. 如果课堂时间充分还可以将斜坡的坡度变大,同样是从一点往下滚,记下小球滚动的距离,进行比较。
5. 实验过后反思在实验的过程中有没有像科学家那样经历观察、实验、记录、发现的过程。
6. 阅读大科学家伽利略做的滚小球实验资料,观看动画视频,将自己做的实验与大科学家做的实验进行比较,发现小孩子也和大科学家一样,也能进行科学研究,所以是小小科学家。
伽利略曾在6米多长的斜面上做过这样的滚球时间,用自制的水漏计时,他发现:小球越滚越快”。
三、探索大自然的秘密
1. 学生先说说教材中问题的答案。
2. 你还知道科学家找到了哪些问题的答案。
3. 还有一些问题至今没有找到答案,让学生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4. 说一说还有哪些问题没有找到答案。
5. 一起讨论,你觉得这些问题以后会找到答案吗?
四、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