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定食物中的能量创新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46.50 KB
- 文档页数:5
化学食物能量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通过测定不同食物中的能量含量,了解食物的营养价值以及不同食物在热量方面的差异。
实验原理食物能量实验是通过燃烧食物来测定其能量含量,而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为:食物+ O2 -> CO2 + H2O + 能量实验材料及器具1. 精密天平2. 实验样品(如:麦片、面包、土豆、蔬菜等)3. 罐装熄灭草酸钠4. 真空干燥器5. 碘化钠片实验步骤1. 将实验样品称量到精密天平上,并记录质量。
2. 将样品放入一个已经称量好的罐装熄灭草酸钠中。
3. 在实验室通风橱中进行实验,打开通风橱的抽风装置。
4. 点燃样品,注意控制火焰的大小,避免其接触到周围物品。
5. 当火焰熄灭时,关闭通风橱的抽风装置。
6. 将罐装熄灭草酸钠放入真空干燥器中,利用真空干燥器的吸附性质吸收生成的CO2和水分子,使得草酸钠质量变化精确。
7. 将真空干燥器中的罐装熄灭草酸钠称重,记录质量变化。
8. 利用已知数据和化学方程式计算出食物的能量含量。
实验结果及分析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样品初始质量(g) 终末质量(g) 质量变化(g)麦片10.00 9.86 0.14面包20.00 19.85 0.15土豆30.00 29.76 0.24蔬菜40.00 39.70 0.30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知,每种食物的质量变化量均不相同。
经过计算,得到各个食物的能量含量:样品能量含量(KJ/g)麦片16.01面包20.99土豆9.00蔬菜8.50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面包的能量含量最高,接下来是麦片,然后是土豆和蔬菜。
这一结果与我们平时的观察是一致的,因为面包和麦片都属于碳水化合物类食物,而土豆和蔬菜则相对来说含有较少的碳水化合物,所以其能量含量较低。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得到了不同食物的能量含量,发现碳水化合物类的食物其能量含量较高,而其他类别的食物则能量含量较低。
这对我们选择合理的食物以及合理的膳食结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对测定食物中的能量探究性实验的浅见与改进
对测定食物中的能量探究性实验的浅见与改进
1.对选题与教育目标的认识
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是国家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年)的一个探究性实验(详见教科书)。
该实验设计精当,操作易行,能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如天平、量筒、温度计、酒精灯等实验器具的正确使用和数值读取,同时学生通过提出假设、设计验证、分工合作、查表与计算、对照比较、统计分析、集体讨论、表达交流等活动,并将实验结果与能源、环保、材料等社会实际问题有机结合,这样促进了思维品质的训练和科学研究方法的掌握,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形成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2.对实验的设计与改进
鉴于上述认识,我在整体设计、组织实施这个实验时,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细心的考虑和安排,并对一些细节作了改进,力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和创造性。
2.1 实验材料选用干燥的花生种子,大小适当,燃烧较为充分,一粒可燃烧1.5~3min,而且成本低,方便做重复实验。
也允许学生用其它食物材料做对比实验。
2.2 按书上的要求,实验用水10mL太少,一粒花生燃烧1min 左右就能使10mL水沸腾,无法测得整粒花生所放出的热能。
经过多次实验,水量宜在20~30mL,燃烧后可使水温升高约。
《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是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章第一节《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中的一个探究实验。
实验目的是让学生独立制订实验方案并完成实验操作,测量食物中有能量,明确某些食物中含有能量,进一步地比较实验测量数据,明确不同的食物所含的能量不同。
通过本实验,学生不但能够学习使用温度计、酒精灯,还了解到实验会有误差,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这些可以提高学生的生物学兴趣和生物科学素养。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已经具备相应的生物学知识基础,并且对本实验中的“能量”有科学的认知,即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但是如何感受到化学能的存在,他们可能并没有思考过。
同时,能量的多少怎样测定更是难点。
学生在七年级上学期已经使用过一些实验器具,但没用过温度计、酒精灯,在本实验中要培训学生使用,条件允许的话可以课下培训。
此外,学生已经具备了生物探究实验一般步骤的知识,对于本实验的进行具有一定的帮助。
三、教学目标1.生命观念:认同食物中含有能量,能够通过燃烧食物的方法,来测定食物中的能量。
2.理性思维:通过开放性的实验问题设计,能够说出有创造性的见解。
能得出科学测量、减小实验误差的有效方法。
3.科学探究:经历探究实验活动的过程,体验、尝试,总结出科学实验探究中的规律和注意事项。
在体验探究实验过程,学会关心、互助、合作、创新的去解决问题。
4.社会责任:通过分析实验误差产生原因,培养科学的、严谨的实验品质。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1.学习一种简易测定能量的方法,了解不同食物所含能量是不同的。
2.学会对探究数据的处理,解决如何减少实验的误差。
难点:1.对所测得的数据解读和分析。
2.分析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
五、教学方法根据以上分析,选择启发式科学实验教学作为主要教学方法,综合使用小组合作探究法、分析比较法。
六、课型课时探究性实验课1课时七、教学过程附:板书提纲测定某些食物中的能量一、某些食物中含有能量化学能燃烧光能、热能二、不同的食物所含的能量不同计算公式:1g食物释放的能量=4.2*清水体积*(实验后温度-实验前温度)/食物质量三、减小热能散失的方法附:《生物学实验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评分要点。
厨房中物质与变化的探究实验创新方法标题:厨房中物质与变化的探究实验创新方法摘要:本文将探讨厨房中物质与变化的实验创新方法,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物质变化过程。
通过结构化的方法,我们将从简单的实验开始,逐步深入探究各种变化。
通过本文,读者将能够获得关于厨房中物质和变化的全面、深刻和灵活的理解。
关键词:厨房、物质、变化、实验方法、创新引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与厨房中的物质和变化打交道。
在烹饪过程中,食材的变化让我们享受美味的食物。
本文将引导读者通过一系列实验,探索厨房中的物质与变化。
我们将使用创新的实验方法,从简单的实验开始,逐步深入研究各种物质变化。
让我们一起开始这个探究之旅吧!第一部分:实验准备在开始实验之前,我们需要准备一些基本的实验材料和设备。
这些包括:试管、试管架、酒精灯、磁力搅拌器、显微镜等。
确保实验环境安全,并遵循实验室安全操作规范。
第二部分:混合物与物质变化在这一部分,我们将探讨厨房中物质的混合和变化。
首先,我们可以将葡萄糖和水混合在一起,观察它们的溶解性和是否发生物质变化。
将溶液加热,观察是否有气泡释放出来,这可能是发生了化学反应的标志。
我们可以使用显微镜观察葡萄糖分子在水中的溶解过程,进一步了解物质的微观结构。
第三部分:物质变化的能量变化在这一部分,我们将研究物质变化的能量变化。
通过研究食物烹饪的过程,我们可以观察到能量是如何转化的。
例如,当我们将面团放入烤箱中烤制成面包时,能量转化为热能,使面包变得松软和美味。
我们可以使用温度计测量不同阶段的温度变化,以了解能量的转化过程。
第四部分:化学反应与厨房实验在这一部分,我们将探讨厨房中的化学反应。
通过使用一些常见的食材,我们可以进行有趣的实验,如制作肥皂、发酵食物等。
通过这些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化学反应的原理和过程。
第五部分:实验总结与回顾在这一部分,我们将对之前的实验进行总结和回顾,以帮助我们更全面、深刻和灵活地理解厨房中的物质与变化。
米饭实验的原理
米饭实验,又称为米饭营养价值实验,是一种常见的科学实验,用来展示米饭
的营养价值和热量。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直观地了解到米饭的营养成分和热量含量,对于认识米饭的营养价值有着重要的意义。
那么,米饭实验的原理是什么呢?
首先,我们需要准备一定量的米饭,一些化学试剂,以及一些实验器材,如量筒、烧杯、温度计等。
接下来,我们将米饭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然后用火煮沸。
在煮沸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观察到米饭逐渐变软,水也被米饭吸收。
这是因为米饭中的淀粉在加热的作用下膨胀,吸收了水分。
在煮沸后,我们可以将煮熟的米饭放入量筒中,测量其体积。
通过体积的测量,我们可以计算出米饭的密度。
同时,我们还可以将煮熟的米饭放入热量计中,测量其热量。
这样,我们就可以得到米饭的热量含量。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利用化学试剂来检测米饭中的营养成分。
比如,我们可
以用碘液来检测米饭中淀粉的含量,用碱性铜试剂来检测蛋白质的含量,用碱性高锰酸钾溶液来检测脂肪的含量等。
通过这些化学试剂的作用,我们可以了解到米饭中各种营养成分的含量。
综上所述,米饭实验的原理主要是通过加热、测量体积和热量、以及化学试剂
的作用来检测米饭的营养价值和热量含量。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直观地了解到米饭的营养成分和热量含量,对于我们合理膳食和科学饮食有着重要的意义。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这个实验,更加关注自己的饮食健康,合理搭配食物,保持身体健康。
测定食物中的能量实验说课稿《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说课稿济源市实验中学荆惠芳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对本实验进行说明。
一、实验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测量某种食物中的能量》就是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卷第二章第一节“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中的一个探究实验,本实验就是在学生已经介绍食物中存有六大营养物质的基础上设计的。
通过实验使学生介绍食物中所含能量以及测量能量的方法。
通过鼓励学生在自己明确提出探究问题的基础上回去设计与顺利完成实验,从而培育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该实验还十分重视探究过程的思考,通过思考与改良,能够较好地唤起学生的自学兴趣和技术创新意识。
因此本实验就是七年级生物中一个非常关键的探究实验。
二、原实验装置的严重不足1.原实验装置最大的不足之处就是热量散失非常多。
在原装置中锥形瓶没有封口,下面种子在燃烧过程中没有挡风和保温装置,这就会使热量散失很多,从而导致测出的数据误差很大。
这就使该实验的创新突破点落在了如何减少食物燃烧时热量的散失上了。
2.原装置下面没铺垫任何东西,燃烧物难落到桌面上而损毁实验台。
三、实验技术创新的目的与原理(一)实验技术创新的目的1.使用简易的实验装置测定食物中的能量,增大实验的可行性。
2.通过对实验装置的改良去增大实验误差,检验学生对课堂探究活动中发生非常大误差的分析。
3.通过对本实验的创新设计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实验原理:该实验的原理是根据食物燃烧时有机物储存的能量会以热能的形式释放出来,这些释放出来的热量会被水吸收,水在吸收这些热量后水温会升高,因此可以通过测量水升高的温度来推算被燃烧的食物中含有多少能量。
根据1毫升水每升高1度能吸收4.2焦的热量,可以计算出每克食物所含的能量。
四、实验材料及用具:茶叶桶、花生、单孔橡皮塞、三脚架、拎橡皮塞的温度计、50ml试管、50ml烧杯、酒精灯、火柴、解剖学针、纸盒天平、量筒、滴管、铁丝网。
创新100个小点子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
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都需要不断寻找创新的点子来应对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100个小点子,希望能激发您的创新思维并给您带来灵感。
1. 制作一个可以自动浇水的花盆,可以在您外出时为花朵提供适当的水分。
2. 制作一个可以自动记录购物清单的电子助手,能够帮助您记住需要购买的物品。
3. 设计一个能够自动翻转食物的锅,使食物均匀受热。
4. 制作一个可折叠的自行车,方便携带和存储。
5. 发明一种可以自动保持食物新鲜的容器,减少浪费。
6. 设计一个智能手环,能够自动监测心率和睡眠质量。
7. 制作一个能够自动收集阳光能量的太阳镜,给手机或其他电子设备充电。
8. 发明一种可以自动拖地的机器人,减轻家务负担。
9. 设计一个能够自动调节室内温度的智能温控器。
10. 制作一个可以自动收集垃圾的垃圾桶,能够自动分类垃圾。
11. 发明一种可以自动照顾宠物的智能喂食器,可以通过手机远程控制。
12. 设计一个能够自动记录阅读进度的智能书签。
13. 制作一个可以自动过滤空气的面具,保护人们免受污染物的伤害。
14. 发明一种可以自动调节光线亮度的智能灯泡。
15. 设计一个能够自动消毒手机的设备,减少细菌传播。
16. 制作一个可折叠的太阳能充电板,方便携带和使用。
17. 发明一种可以自动煮咖啡的咖啡机,根据个人喜好自动调节浓度。
18. 设计一个可以自动检测车辆状况的智能汽车检测仪,提醒驾驶员及时维修。
19. 制作一个可以自动播放音乐的音箱,根据用户情绪和环境自动选择音乐类型。
20. 发明一种可以自动消除电子产品静电的装置,减少静电损害。
21. 设计一个能够自动清洗鞋子的机器,减少清洗鞋子的时间和劳动成本。
22. 制作一个可以自动翻译语言的耳机,方便跨语言交流。
23. 发明一种可以自动检测食物新鲜度的智能传感器,帮助人们选择安全的食物。
24. 设计一个能够自动调节声音大小的智能耳机,根据环境噪音自动调整音量。
探究“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实验创新设计方案作者:迟福江来源:《新课程·中旬》2014年第11期本实验是人教版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一节“人体的营养”中的探究实验。
一、实验设计原理食物燃烧释放的能量(J)=食物的克数(g)×每克食物含有的能量(J/g)(1式);水升高一定温度吸收的能量(J)=水的体积(mL)×水升高的温度(℃)×4.2(2式);假设食物燃烧释放的能量全部用于使水升高一定温度,即1式=2式;每克食物含有的能量=水的体积×水升高的温度×4.2÷食物的克数。
二、教材上实验设计存在如下问题1.直接给锥形瓶加热,容易炸裂。
2.食物燃烧释放的热量很容易从易拉罐管壁和下面散失。
为此在教学实践中应对此实验进行探究改进。
3.创新点介绍:(1)将锥形瓶换成八宝粥罐(2)在下面的易拉罐中加水:由于食物燃烧释放的热量在下面散失的较多,会造成很大的误差,通过测量计算下面的易拉罐中水所吸收的热量,可以有效减少误差。
(3)在罐外包裹保温层:减少热量的损失。
三、实验过程1.实验材料和仪器:烧杯(100ml)、酒精灯、火柴、天平、温度计2个、解剖针、八宝粥空罐1个,杏仁露罐一个、核桃仁,水。
2.实验装置。
(如图)3.实验过程:用天平称量一块核桃的质量,在上面的罐中放100 ml水,盖上塑料盖(带温度计)测量水温,在下面八宝粥空罐中倒入50 ml水,测量水温,按图中要求固定好,在下面的易拉罐上口剪出缝隙。
用解剖针插住核桃仁,放在酒精灯上点燃后,迅速插入下面易拉罐的方孔中,给上面的罐底部加热,完全燃烧后,将烧后的炭放入下面易拉罐的水中,测量水温。
4.重复测量3次,取平均值。
5.实验数据:■6.创新点分析:(1)下面易拉罐里放水吸收了一部分热量,减少了热量的损失,减少了误差。
(2)八宝粥罐外面包上保温层,减少了装置散热。
(3)将燃烧后的炭放入罐里的水中,减少热量损失。
些。
(三)制定计划
引导学生根据馒头成分变化的原理分组讨论,制定实验方案证明与前面猜测的因素是否有关系,每个小组讨论证明其中一种因素影响的实验方案并上台书写。
由馒头在口腔中的正常消化过程,学生可以讨论出对照组:在试管放入馒头碎屑、唾液,在37℃水浴下搅拌30s,可以通过检测淀粉来观察颜色变化得出实验结果。
对于证明各因素的实验方案可能如下:
1.与咀嚼有无关系:试管中放入等量块状馒头、唾液,在37℃水浴下搅拌30s,加入碘水溶液检测。
2.与舌头搅拌有无关系:试管中放入等量馒头碎屑、唾液,在37℃水浴下静置30s,加入碘水溶液检测。
3.与唾液有无关系:试管放入等量馒头碎屑、蒸馏水,在37℃水浴下搅拌30s,加入碘水溶液检测。
4.与时间有无关系:试管放入等量馒头碎屑、唾液,在37℃水浴下搅拌15s,加入碘水溶液检测。
5.与温度有无关系:试管放入等量馒头碎屑、唾液,在20℃水浴下搅拌30s,加入碘水溶液检测。
对学生制定的实验方案进行补充、修改,并鼓励学生积极探究。
(四)实施计划
实验开始前,教师强调实验室安全与规范;实验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学生如实记录各试管内的颜色变化。
(五)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将各大组的实验结果放到一起进行比较,并让学生进一步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 .通过观察,你认为对馒头变甜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什么?
2 .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在这一转变过程中起了什么作用?
对于实验现象与预测不一致的小组,教师应引导其分析原因,找出问题的根源。
下课之前,提醒学生保持环境整洁,清洗实验仪器,还原实验台。
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
学习目标
知识方面:
1.了解食物中含有能量。
2.不同的食物含有的能量不同。
3.学会用科学的方法来测定食物中的能量。
能力方面:
1.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高探究能力。
2.培养学生设计探究方案、收集和处理数据的能力。
3.训练解读和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
4.培养学生对实验和学习进行反思的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创新意识、合作精神、实事求是、学以致用的科学态度。
教学时间:一课时
板书设计
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
提出问题方法得出结论食物中有没有能量?燃烧
食物中含有多少能量? 4.2*30*(t2-t1)/m
哪种食物所含能量多?对照实验
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以新课标倡导的新理念指导课堂教学-------《探究不同食物的热价》实验教学设计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真正提高学生的观察、实验、思维、创新能力,生物实验课必须创设开放的教学环境,营造积极的思维状态和宽松的思维氛围,给予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想象的空间、大胆尝试甚至是犯错误的机会和所需要的条件及场所,充分肯定学生的“标新立异”、“异想天开”,努力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激励学生去做,启发学生去思考怎样做,进而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形成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而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将全班学生依其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乃至社会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异组成若干个异质学习小组(每组3-6人),创设一种只有小组成功小组成员才能达到个人目标的情境,将班组授课制条件下学生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改变为“组内合作”、“组际竞争”的关系,将传统教学与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学习的自我控制,促进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促进学生心理品质发展和社会技能的进步,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与协作精神,共同进步。
下面就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二章第二节《探究不同食物的热价》实验,来谈一谈实验教学的一些设想。
1探究实验原理,设计实验由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常识,提出假设,探索实验的原理,并设计实验的具体实施步骤。
该过程可以留待学生课下去完成,给他们以足够的时间去观察,去思考,充分利用本地的图书馆、展览馆、博物馆、动植物标本馆、动植物园、少年宫、科技馆、高等学校、科研机构、良种站、养殖场等以及周围的自然环境,去调查研究,查阅资料,或者去尝试。
学生的实验设计提倡多样化,可以采用比较规范的实验仪器设备设计实验,可以设计低成本实验,可以采用生物材料设计试验,有条件的学生鼓励通过多种途径查阅资料,甚至还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模拟实验。
探究报告
——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
“食物中含有能量。
”这句话我们每个人都知道。
但是,某种食物(如花生)中的能量有多少呢?我对这个问题进行了一次探究。
提出问题
一颗花生种子含有多少能量?
做出假设
花生油就是来自花生的。
花生的能量一定也很多。
制定计划
使用一个如图1的装置,在锥形瓶的下面燃烧花生,待花生完全燃烧后测量锥形瓶中的水温。
并通过水量X温差X4.2J公式测量出花生中所含能量。
实施计划
准备:
1、一个如图1的实验装置;
2、若干颗大小相似,饱满的花生;
3、解剖针与温度计;
4、酒精灯。
步骤:
1、在锥形瓶中装30mI水
2、把花生固定在解剖针上;
3、在酒精灯上点燃花生并尽快把花生放到锥形瓶下面;
4、待花生完全烧完后,测量水温。
实验记录
水量X温差X4.2J=30X51X4.2=6300J
得出结论
一颗花生约含有6300J的能量。
反思、表达和交流
1、实验中花生燃烧的热量有散失;
2、装置的通风性能不好。
在实验完成后锥形瓶瓶底有很多黑色的粉末,那是缺氧、燃烧不充分的表现;
3、应该更注意花生的选材
若注意了以上几点,实验效果也许会更加精确
图片
图1
最新文件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方便更改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说课稿
济源市实验中学荆惠芳
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对本实验进行说明。
一、实验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是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一节“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中的一个探究实验,本实验是在学生已经了解食物中有六大营养物质的基础上设计的。
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食物中含有能量以及测定能量的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在自己提出探究问题的基础上去设计与完成实验,从而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该实验还十分重视探究过程的反思,通过反思与改进,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
因此本实验是七年级生物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探究实验。
二、原实验装置的不足
1.原实验装置最大的不足之处就是热量散失非常多。
在原装置中锥形瓶没有封口,下面种子在燃烧过程中没有挡风和保温装置,这就会使热量散失很多,从而导致测出的数据误差很大。
这就使该实验的创新突破点落在了如何减少食物燃烧时热量的散失上了。
2.原装置下面没有铺垫任何东西,燃烧物容易落在桌面上而损坏实验台。
三、实验创新的目的与原理
(一)实验创新的目的
1.使用简易的实验装置测定食物中的能量,增大实验的可行性。
2. 通过对实验装置的改进来减小实验误差,验证学生对课堂探究活动中出现很大误差的分析。
3.通过对本实验的创新设计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实验原理:该实验的原理是根据食物燃烧时有机物储存的能量会以热能的形式释放出来,这些释放出来的热量会被水吸收,水在吸收这些热量后水温会升高,因此可以通过测量水升高的温度来推算被燃烧的食物中含有多少能量。
根据1毫升水每升高1度能吸收
4.2焦的热量,可以计算出每克食物所含的能量。
四、实验材料及用具:茶叶桶、花生、单孔橡皮塞、三脚架、带橡皮塞的温度计、50ml试管、50ml烧杯、酒精灯、火柴、解剖针、托盘天平、量筒、滴管、铁丝网。
五、实验创新
1. 用50ml试管替代锥形瓶作为盛水容器试管可以以直接加热,方便操作,同时试管上插入带橡皮塞的温度计既可以直接测水温又可以减少热量散失。
2. 有保温装置,减少热量散失
保温装置主要是用茶叶桶做成的。
首先在茶叶桶上面盖子上挖一个能放下50ml试管的圆孔,然后把茶叶桶的中部挖一个孔,让燃烧的种子通过小孔伸进桶内,去给试管加热,这样茶叶桶就成了燃烧室,周围还形成了能挡风的保温装置。
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热量散失。
选择茶叶桶做保温装置是因为茶叶桶内自带有一层隔热的锡纸,要比普通的易拉罐隔热效果要好一些。
其次茶叶桶周围是硬纸压缩成的,不易散
热,桶内加热后外边不是很烫,这样既减少了散热又不会烫着学生,降低了实验的危险性。
3.保温装置设计有通风口,能让花生充分燃烧
花生能否充分燃烧也是影响花生释放热量的一个因素,因此我们就在上面的盖子试管洞的周围打几个小孔,在桶的底部也打几个小孔,目的是上下通风,让花生充分燃烧。
4.增大吸热量,减少热量散失本实验的原理就是根据水能吸热来测定食物燃烧释放的热量从而计算能量的,而燃烧的种子在给上部试管内的水直接加热时,一部分的热量就散失在了燃烧室内,因此我就在燃烧室的底部放一个盛有30ml水的小烧杯,让烧杯中的水来吸收散失在室内的热量。
这样就减少了一部分热量的散失。
5.回收黑炭内的热量,减少热量散失花生在完全燃烧后剩下的黑色灰烬还留有余温,把花生燃烧后剩下的黑色灰烬迅速丢入底部小烧杯中,会使烧杯内的水温有所提高,这样就再次减少了热量的散失。
六、实验操作过程
1.将透气的铁丝网放在三脚架上,把燃烧室的底盖打开,将盛有30毫升水的烧杯放入燃烧室的底盖上,靠近观察口,然后把装置的上部分套上,插入温度计,通过上下观察口调整温度计,让其红球浸在水中。
记录燃烧前的水温。
2.取一只试管,注入25毫升的水,因为实验证明25毫升不仅实验现象明显,而且不易沸腾。
用带橡皮塞的温度计插入试管内合适的水层中,记录燃烧前的水温。
然后把试管通过盖子上的大圆孔插入装置内,调整好高度。
3.用天平称量一粒干燥花生种子,记录其质量,然后将这粒种子放到火焰上点燃。
4.将刚刚燃烧的花生种子尽快伸进燃烧室内移至试管底部。
待花生完全燃烧后,将剩下的黑色灰烬丢入底部的烧杯中,带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记录试管内的水温和下面烧杯内的水温。
5. 根据上面所测数据计算花生燃烧释放的热量
计算公式:(三次平均值)
每克食物所含能量(焦)=水的体积×燃烧前后水温差×4.2÷食物的重量100克花生所含的能量(千焦)=每克花生能量(焦)×100÷1000七、实验结果与反思
(一)实验结果
1.一个小组进行对比实验所测得的数据。
2.全班小组的平均值,原装置平均每100克花生所含能量为240千焦,改进后的装置平均每100克花生所含能量为839千焦。
通过对比我们看到用改进后的装置所测的数据比原装置提高了三倍多,与理论值也比较接近。
学生们经过两个实验装置的对比,看到改进后的数据明显提高且与理论
值比较接近时都非常激动,因为他们参与了改进的过程,体验了探究的乐趣,自然表现出来了成功后的喜悦,通过对本次实验的改进,增强了学生的实验兴趣和探究欲望,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九、教学反思
改进后的实验虽然可操作性强,减少了能量损失,使实验结果更准确、可靠,但在实验过程中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根据初一学生的认知特点,如何再次减少一些化学仪器的使用,如何回收食物燃烧时黑烟中的能量,如何促进食物完全燃烧等等,创新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在以后的教学中还需要和学生一起不断研究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