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阻抗法的概念
- 格式:doc
- 大小:22.50 KB
- 文档页数:2
交流电路中的阻抗和复数计算交流电路中的阻抗和复数计算是电路分析的重要内容。
在交流电路中,电流和电压都是随时间变化的。
为了方便计算和分析,我们使用复数来表示电流、电压和阻抗。
本文将介绍交流电路中阻抗的概念和复数计算的方法。
一、阻抗的概念阻抗是交流电路中电流和电压之间的比例关系。
它类似于直流电路中的电阻,不同之处在于阻抗是一个复数。
在交流电路中,阻抗分为电阻、电感和电容三种类型。
1. 电阻(Resistance):电阻是交流电路中阻碍电流通过的元件。
它的阻抗(Impedance)等于电阻的实部(Resistance)。
2. 电感(Inductance):电感是由线圈或线圈的一部分构成的元件。
它的阻抗等于电感的实部与虚部(Reactance)构成的复数。
3. 电容(Capacitance):电容是由两个导体和其中的绝缘体组成的元件。
它的阻抗等于电容的实部与虚部构成的复数。
二、复数表示和计算方法复数可以用来方便地表示交流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阻抗。
复数通常有实部和虚部两个部分,其中实部表示电流或电压的幅值,虚部表示电流或电压的相位。
在复数计算中,我们使用虚数单位j,它满足j^2=-1。
1. 电流的复数表示:交流电路中的电流可以用复数表示,例如I = I_m * e^(jθ),其中I_m表示电流的幅值,θ表示电流的相位。
2. 电压的复数表示:交流电路中的电压也可以用复数表示,例如V = V_m * e^(jφ),其中V_m表示电压的幅值,φ表示电压的相位。
3. 阻抗的复数表示:在交流电路中,阻抗也可以用复数表示,例如Z = R + jX,其中R 表示电阻的阻抗,X表示电感或电容的阻抗。
三、计算方法和公式在交流电路中,我们可以使用一些公式和方法来计算阻抗和复数。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计算方法:1. 幅值和相位的计算:对于给定的复数,我们可以通过计算它的实部和虚部来得到幅值和相位。
例如,对于复数Z = a + bj,它的幅值|Z|可以通过计算sqrt(a^2 + b^2)得到,相位θ可以通过计算arctan(b/a)得到。
交流阻抗法交流阻抗法是一种常用的电路分析方法,用于描述电路中交流信号的传输和反射特性。
通过计算交流阻抗可以确定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关系,从而帮助我们理解电路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
在交流电路中,电流和电压是随时间变化的,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使用直流电路中的电阻来描述电路特性。
为了更好地理解交流电路中的行为,我们引入了交流阻抗的概念。
交流阻抗是一个复数,包括实部和虚部两部分,分别代表电路中的电阻和电抗。
交流阻抗法的核心思想是将电路中的元件和信号转化为复数形式,然后利用复数运算来分析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在交流电路中,电阻的阻抗等于电阻本身,电感的阻抗等于虚数单位乘以频率乘以电感值,电容的阻抗等于虚数单位除以频率乘以电容值。
通过计算电路中各个元件的阻抗,并根据电压和电流的相位关系,我们可以求解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这些计算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电路中能量的传递和损耗情况,以及电路对不同频率信号的响应特性。
交流阻抗法在电路分析和设计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分析交流阻抗,我们可以确定电路的频率响应、功率传输效率、信号衰减等重要参数。
在电子设备的设计中,交流阻抗法可以帮助我们选择合适的元件和设计电路拓扑,以满足特定的性能要求。
除了在电路分析中的应用,交流阻抗法还被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分析和传输线路的特性研究。
通过计算交流阻抗,我们可以评估电力系统中的短路电流和电压稳定性,以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
在传输线路的设计和优化中,交流阻抗法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信号在传输线路中的衰减和反射特性,以优化信号传输质量和减少能量损耗。
交流阻抗法是一种重要的电路分析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设计电路中的交流信号传输特性。
通过计算交流阻抗,我们可以获得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关系,并评估电路的性能特点。
这种方法在电子设备、电力系统和通信传输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是电路分析和设计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
交流阻抗的原理与应用
本文介绍了交流阻抗法在电化学研究中的应用,以及如何使用Zsimpwin软件进行数据拟合。
交流阻抗法是一种通过施
加小振幅正弦波电位或电流来测量电极系统频响函数的方法,可以分析电化学系统的反应机理和计算相关参数。
复数阻抗的测量可以给出阻抗的绝对值和相位角,为研究电极提供丰富的信息。
本文还介绍了纯粹电化学控制的电极体系的等效电路和总阻抗的计算方法。
最后,本文给出了复数阻抗曲线的示意图。
执行硫酸预处理实验前,请在“Control”菜单中选择“Run Experiment”命令。
在铂盘电极预处理后,使用双蒸水进行冲洗,然后在不超过60℃的恒温箱中干燥。
待电极表面完全干
燥后,使用苯胺溶液作为电解液,并连接好电路进行电聚合。
通过调整聚合圈数,可以在铂盘电极上制备出不同厚度的聚苯胺。
参数设置如下图所示:Init E(V):-0.2;High E(V):0.8;Low E(V):-0.2;Final E(V):0.8;Initial
将修饰好的铂盘电极放入电解池中,加入5mmol·L-
1[Fe(CN)6]3-/4-/KCl溶液作为电解液,并连接好测量线路。
一般来说,红色夹头应连接到电极上,白色夹头连接到参比电极上,绿色夹头连接到工作电极上。
交流阻抗技术一原理交流阻抗方法是用小幅度交流信号扰动电解池,并观察体系在稳态时对扰动的跟随的情况,同时测量电极的交流阻抗,进而计算电极的电化学参数。
由于电极过程可以用电阻R 和电容C 组成的电化学等效电路来表示,因此交流阻抗技术实质上是研究RC 电路在交流电作用下的特点和规律。
1 阻抗的概念:一个纯正弦电压可以表示成e = Esinωt ,其中ω为角频率。
对一个纯电阻R 加上正弦电压时,根据欧姆定律,响应电流为i = ( E/ R) sinωt 或以向量标记İ=Ė/ R ,相角为零。
对一个纯电容C 施加正弦电压e 时, 由于i = C ·( d e/ d t ) , 因此i =ωCEcosωt 或i = ( E/ Xc) sin (ωt +π/ 2) ,其中Xc = (ωC) - 1称为容抗,相角是π/ 2 ,电流导前于电压,用复数符号表示向量,规定纵坐标分量为虚部,横坐标为实部。
对纯电容用向量表示激励正弦电压与响应正弦电流的关系,可写为Ė = - j Xc İ,或E·= İZ ,其中Z = - j Xc = - j/ (ωC) 称为阻抗。
阻抗是一种普遍化的电阻, Ė = İZ 是欧姆定律的普遍形式。
同样方法可以导出纯电感L 的阻抗为jωL 。
导纳是阻抗的倒数, 用Y 表示。
对纯电阻Y =R - 1 ,纯电容Y = jωC ,纯电感Y =1jωL。
对于串联电路,总阻抗为各个阻抗的复数和。
对并联电路,总导纳为各个导纳的复数和。
更复杂的电路可以根据类似于电阻所运用的规则,通过合并阻抗来分析。
2 交流阻抗的复数表示阻抗可以表示成复数平面的矢量或写成复数形式Z = A + j B 。
Z 可以由模| Z| 和相角< 来定义,则A = | Z| cos < , B = | Z| sin < ,即Z = | Z| cos < + j|Z| sin < ,| Z| 表示它的幅值。
实验 交流阻抗技术测量聚合物电解质离子电导率一、实验目得1、了解交流阻抗技术原理及应用2、应用交流阻抗技术测定聚合物电解质离子电导率二、实验原理交流阻抗法就是一种以小振幅得正弦波电位(或电流)为扰动信号,叠加在外加直流电压上,并作用于电解池.通过测量系统在较宽频率范围得阻抗谱,获得研究体系相关动力学信息及电极界面结构信息得电化学测量方法。
例如,可从阻抗谱中含有时间常数个数及其大小推测影响电极过程得状态变化情况,可以从阻抗谱观察电极过程中有无传质过程得影响等.本实验采用交流交流阻抗技术测量聚合物电解质离子电导率。
基本测试电池回路得等效电路示于图1。
其中C dl 就是双电层电容,由电极/电解质界面得相反电荷形成,C g 就是两个平行电极构成得几何电容,它得数值较双电层电容Cdl 小。
Rb 为电解质得本体电阻。
图1 测试电池得等效电路由图1等效电路计算得相应得阻抗值:(1)其中,实部:Z ¹= (2)虚部:-Z "= (3)在低频区ω→0,式(2)简化为Z ¹=当C dl >〉C g时,则Cg /Cdl →0得到:Z¹=Rb (4)此时图1简化成纯电阻R b,在复平面图上就是一条垂直于实轴并与实轴交于R b 得直线。
在高频区ω→∞,当Cdl >>C g时式(2)简化为Z ¹= (5)而式(3)简化为-Z"= (6)将式(5)与式(6)中得ω削去可得(7)式(7)表示得就是一个以(Rb /2,0)为圆心,R b /2为半径得圆方程.在复平面图上表现为一个半圆。
综合式(4)与(7),与图1对应得阻抗图谱如图2所示。
该阻抗图就是一个标准得半圆(高频部分),外加一条垂直于实轴Z¹得直线(低频部分)。
图2 与图1 等效电路对应得阻抗图谱.通过测定测试由图2中直线与实轴得交点,可求出本体电解质得电阻值Rb电池得电极面积A与聚合物电解质膜得厚度d,即可求得该导电聚合物得电导率:(s、cm—1)在实际聚合物电解质电导率测量中,通常得到得就是由压扁得半圆与倾斜得尾线组成,如图3所示。
交流电阻抗法
交流电阻抗法是一种常用的材料电学性质测量方法,主要包含电阻率测量、电容率测量、介电损耗测量、磁导率测量以及阻抗谱测量等方面。
1.电阻率测量
电阻率是材料导电性能的重要参数,通过测量电阻率可以了解材料的导电性质。
交流电阻抗法可以通过测量材料在不同频率下的阻抗值,结合欧姆定律计算出材料的电阻率。
该方法适用于金属、半导体、绝缘体等多种材料。
2.电容率测量
电容率是材料在电场作用下储存电荷的能力,是材料介电性能的重要参数。
通过测量电容率可以了解材料的介电性质。
交流电阻抗法可以通过测量材料在不同频率下的阻抗值,结合电容的定义计算出材料的电容率。
该方法适用于各种电介质材料。
3.介电损耗测量
介电损耗是指电介质在电场作用下发热消耗的能量,是材料介电性能的重要参数。
通过测量介电损耗可以了解材料在电场作用下的能量损耗情况。
交流电阻抗法可以通过测量材料在不同频率下的阻抗值,结合介电损耗的定义计算出材料的介电损耗。
该方法适用于各种电介质材料。
4.磁导率测量
磁导率是描述材料磁性能的重要参数,通过测量磁导率可以了解
材料的磁导性能。
交流电阻抗法可以通过测量材料在不同频率下的阻抗值,结合磁导率的定义计算出材料的磁导率。
该方法适用于各种磁性材料。
5.阻抗谱测量
阻抗谱是指材料在不同频率下的阻抗值构成的曲线图,通过测量阻抗谱可以了解材料在不同频率下的电学性质。
交流电阻抗法可以通过测量材料在不同频率下的阻抗值,绘制出材料的阻抗谱。
该方法适用于各种材料,可以提供全面的电学性质信息。
交流阻抗法的概念拼音:jiaoliuzukangfa英文名称:Ac impedance method说明:一种利用小幅度交流电压或电流对电极扰动,进行电化学测试的方法。
从获得的交流阻抗数据,可以根据电极的摸拟等效电路,计算相应的电极反应参数。
若将不同频率交流阻抗的虚数部分对其实数部分作图,可得虚、实阻抗(分别对应于电极的电容和电阻)随频率变化的曲线,称为电化学阻抗谱(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um;EIS)或交流阻抗复数平面图。
该法在电化学中的应用已较普遍。
交流阻抗法的特点1.可以研究修饰电极表面的性质2.用小幅度交流信号扰动电解池,观察体系在稳态时对扰动跟随的情况3.可以明显的看出修饰电极表面的电子传递速率与裸电极表面的电子传递速率的区别。
电化学阻抗谱(EIS) 优于其它暂态技术的一个特点是, 只需对处于稳态的体系施加一个无限小的正弦波扰动, 这对于研究电极上的薄膜, 如修饰电极和电化学沉积膜的现场研究十分重要, 因为这种测量不会导致膜结构发生大的变化。
此外, E IS 的应用频率范围广(10^-2~ 10^5 Hz) , 可同时测量电极过程的动力学参数和传质参数, 并通过详细的理论模型或经验的等效电路, 即用理想元件(如电阻和电容等) 来表示体系的法拉第过程、空间电荷以及电子和离子的传导过程, 说明非均态物质的微观性质分布, 因此, E IS 现已成为研究电化学体系和腐蚀体系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导电高分子的EIS的一般特征对于导电高分子膜的修饰电极, 其EIS 特征类似于多孔电极或氧化还原电极的EIS 的行为,典型的复平面阻抗图的特征为: (1) 在高频区有一个由界面电荷转移过程产生的圆心在实轴下的半圆, 可用电阻和电容的并联结合来表示。
当w →∞, 半圆与实轴的交点为R s+ R f, 其中R s 和R f 分别表示溶液和膜的未补偿欧姆电阻;(2) 中间频率区为电活性物种在膜中的有限扩散引起的W ar-burg 型阻抗, 其斜率小于45°;(3) 低频区对应于高分子内电荷的饱和所引起的纯电容阻抗。
交流阻抗法离子传导膜电阻交流阻抗法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技术,用于研究离子传导膜的电阻特性。
离子传导膜是一种能够选择性传导离子的薄膜,广泛应用于电池、燃料电池、分离膜等领域。
交流阻抗法是通过测量电极在交流电场中的响应来研究离子传导膜的电阻特性。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交流电压激发离子传导膜中的离子运动,通过测量电极的阻抗来推断膜的电导率和电阻特性。
在实验中,首先需要制备好具有一定厚度和面积的离子传导膜,常用的材料有聚合物膜、陶瓷膜等。
然后将电极固定在离子传导膜的两侧,并通过电缆将电极与测量仪器连接起来。
在进行实验之前,需要先确定适当的实验条件,如频率范围、电压振幅等。
一般情况下,选择一个较低的频率范围可以使测量结果更加准确。
在实验过程中,通过施加交流电压,可以使离子在传导膜中产生运动。
离子传导膜中的离子对电场的响应可以通过测量电极的阻抗来得到。
阻抗是描述电极对交流电压响应的物理量,它由电阻和电容两个部分组成。
通过测量电极的阻抗,可以得到离子传导膜的电导率和电阻特性。
根据交流阻抗法的原理,当交流电压的频率较低时,离子传导膜的电导率主要由离子的迁移速率决定;而当频率较高时,电极与离子传导膜之间的电荷传递过程也会对电导率产生影响。
交流阻抗法具有非常高的测量精度和灵敏度,可以用来研究离子传导膜的电导率、电阻特性以及离子迁移速率等。
同时,该方法还可以用于评估离子传导膜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总结来说,交流阻抗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实验技术,用于研究离子传导膜的电阻特性。
通过测量电极的阻抗,可以得到离子传导膜的电导率和电阻特性,进而评估其性能和稳定性。
这种方法在电池、燃料电池、分离膜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交流阻抗测量原理引言:交流阻抗测量是电子工程领域中常用的一种测量方法,用于测量电路或元件对交流电源的阻抗响应。
在电子设备设计、电路分析和故障诊断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介绍交流阻抗测量的原理和方法,以及其在电子工程中的应用。
一、交流阻抗的概念交流阻抗是指电路或元件对交流电源的阻抗响应,它由阻抗的实部和虚部组成。
实部表示电路或元件对电流的阻碍程度,虚部表示电路或元件对电压的滞后或超前程度。
交流阻抗可以分为纯阻抗、纯电感和纯电容三种类型。
纯阻抗表示电路或元件对交流电源的阻碍程度不随频率变化,纯电感表示电路或元件对电压滞后90度,纯电容表示电路或元件对电压超前90度。
二、交流阻抗测量原理交流阻抗测量利用交流信号的特性来测量电路或元件的阻抗响应。
一种常用的测量方法是利用电压和电流的相位差来计算阻抗。
当电压和电流在相位上完全一致时,电路或元件的阻抗为纯阻抗;当电压滞后电流90度时,电路或元件的阻抗为纯电感;当电压超前电流90度时,电路或元件的阻抗为纯电容。
因此,测量交流阻抗的关键是测量电压和电流的相位差。
三、交流阻抗测量方法1. 串联法测量:将待测电路或元件与一个已知阻值的标准电阻串联连接,通过测量总电阻和标准电阻之间的电压和电流,可以计算出待测电路或元件的交流阻抗。
2. 并联法测量:将待测电路或元件与一个已知阻值的标准电阻并联连接,通过测量总电流和标准电阻之间的电压和电流,可以计算出待测电路或元件的交流阻抗。
3. 电桥法测量:利用交流电桥电路进行测量,通过调节电桥平衡条件,可以测量出待测电路或元件的交流阻抗。
四、交流阻抗测量的应用交流阻抗测量在电子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应用场景:1. 电路分析:通过测量电路的交流阻抗,可以分析电路的频率响应、稳定性和幅频特性等,为电路设计和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2. 元件测试:通过测量元件的交流阻抗,可以判断元件的性能、质量和参数是否符合要求,帮助选择合适的元件。
交流阻抗法的原理及应用原理介绍交流阻抗法是一种常用的电化学分析技术,用于测定电化学界面上的电化学过程。
它基于交流电信号通过电化学界面时的电流与电压之间的关系,通过测量实际电流和实际电压之间的相位差和幅度比,来研究电化学界面上的电子传递和离子传递过程。
交流阻抗法可以用于研究电化学反应的动力学性质,表征电化学界面的电荷传递过程,以及测定电化学界面的阻抗。
电化学界面电化学界面是指两个介质之间的物理边界,一侧是电解质溶液,另一侧是电极表面。
在电化学界面上,电子和离子参与了电化学反应,形成了电流和电压的交互作用。
交流电信号交流电信号是指电流和电压随时间变化的信号。
在交流阻抗法中,通常使用正弦波信号作为交流电信号,因为正弦波具有良好的周期性和可控的频率和振幅。
交流阻抗交流阻抗是指交流电信号通过电化学界面时的电流和电压之间的比值。
在交流阻抗法中,交流阻抗可以通过测量交流电信号通过电化学界面时的实际电流和实际电压之间的相位差和幅度比来计算。
应用领域交流阻抗法在多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应用领域:1. 腐蚀研究交流阻抗法可以用于研究金属在不同腐蚀环境中的电化学行为。
通过测量电化学界面上的交流阻抗,可以获得与腐蚀速率、腐蚀产物形成、腐蚀机理等相关的信息,为腐蚀控制和材料保护提供重要的参考。
2. 电化学传感器交流阻抗法可以用于开发电化学传感器。
电化学传感器利用电化学反应与待测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实现对待测物质的检测和测量。
通过测量电化学传感器上的交流阻抗,可以实现对待测物质浓度、反应速率等参数的测量。
3. 生物医学应用交流阻抗法可以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例如生物传感和生物成像。
利用交流阻抗法,可以研究生物体内的电化学反应和生物电阻抗的变化,实现对生物体内部结构和功能的非侵入性监测和成像。
4. 能源领域交流阻抗法可以应用于能源领域的电池和燃料电池等能源设备的研究。
通过测量交流阻抗,可以评估电池和燃料电池的性能和稳定性,研究电化学反应动力学,优化能源材料和器件设计。
电化学测量中的交流阻抗法
交流阻抗法(AC Impedance Method)是一种常用的电化学技术,它可
以应用于实验室和生产现场,用于测量电解质溶液中各种不同溶质的
浓度,以及各种环境因素影响溶液用电化学反应状况的评估。
一、原理
交流阻抗法是以电解质溶液为介质,使用电池、恒定电流发生器或放
大器等装置,在恒定电流或不同频率的振荡电压、频率的振荡电流下,探测溶液的受激和非受激反应产生的电压,施加信号,从而测量介质
的阻抗。
二、应用
1. 深度矿藏的精确监测:交流阻抗法可以用于深度矿藏的精确检测,
用于实时监测含水率、盐分、PH值等参数,以使矿藏安全及质量维持
在正常范围之内;
2. 电化学反应比较:可以用于不同电极及不同条件下的电化学反应进
行比较分析;
3. 电解液浓度监控:可以用于电解液浓度的监控,通过电压变化确定
浓度升降、电解质溶质含量及电解液污染程度;
4. 其他:还可以用于细菌发酵、水体污染的检测等。
三、优点
1. 交流阻抗测量时间短,可以实现快速测量;
2. 交流阻抗法有利于准确定量测量不同溶质的含量;
3. 交流阻抗法可使电化学反应上游和电子过程有机结合,更加真实反
映实际情况;
4. 测量手段灵活多样,可以结合PC机实现远程测量。
四、缺点
1. 由于溶液阻抗动态变化较大,模拟信号传输中存在电尘及其他杂波等,影响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2. 尚不具备处理复杂的环境噪声的能力;
3. 需要安装多种复杂的仪器设备,测量成本较高,基础设施投入较大,且研究方向分散;
4. 对测量环境温度及温度变化有一定影响,需要采取温度控制措施。
交流阻抗法,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了解并掌握交流阻抗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2、掌握使用阻抗分析仪进行交流阻抗测量的基本操作。
3、在实验中观测对比不同样品的交流阻抗参数,分析其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别。
二、实验原理1、交流阻抗阻抗是指在交流电的作用下,回路内产生的电阻和电抗,通常用符号Z表示。
其中,电阻是指电路中的电阻,通常用符号R表示;电抗是指电路中的感抗和容抗,通常用符号X表示。
在交流电作用下,回路内的电阻和电抗形成了电路的阻抗,其大小和相位关系决定了电路对交流电的响应。
2、谐振当电路内的电感和电容的阻抗大小相等,并且相位关系为相反数时,电路会发生共振。
在共振点附近,电路中的能量转化效率最高,因此谐振频率是电路的重要参量。
三、实验操作1、样品制备将不同的物理、化学性质的样品分别制备成片状或圆形,将不同的样品标记编号,以方便后续操作。
2、阻抗分析仪的使用将制备好的样品分别放置在阻抗分析仪的架子上,注意将样品的颜色、方向和金属片的位置记录正确。
打开阻抗分析仪的电源,按照设备说明书的提示操作,调节好仪器的各项参数,当仪器稳定后,开始进行阻抗测量。
3、阻抗测量按照阻抗分析仪的操作步骤,依次对不同样品进行交流阻抗测量。
对样品进行多次测量,确保得到准确的数据。
四、实验结果及分析1、记录数据将不同样品的阻抗参数记录下来,包括电容值、电感值、阻抗大小、相位差等。
2、分析数据对记录的阻抗参数进行比较分析,探讨不同样品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别。
比如,电容值高的样品可能是一种高介电材料,导致其在外加电场下极化响应能力强;电感值大的样品可能含有较多的磁性元素,可用于制造磁性材料等等。
结合实验结果,对样品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和评价,讨论其在工业应用方面的潜在价值和应用前景。
五、实验小结本次实验通过使用阻抗分析仪进行交流阻抗测量,探究了不同样品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别,深入理解了交流阻抗的概念和原理。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进一步加深对材料科学和电子工程理论的理解,为未来的学习和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交流阻抗法的概念
拼音:jiaoliuzukangfa
英文名称:Ac impedance method
说明:一种利用小幅度交流电压或电流对电极扰动,进行电化学测试的方法。
从获得的交流阻抗数据,可以根据电极的摸拟等效电路,计算相应的电极反应参数。
若将不同频率交流阻抗的虚数部分对其实数部分作图,可得虚、实阻抗(分别对应于电极的电容和电阻)随频率变化的曲线,称为电化学阻抗谱(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um;EIS)或交流阻抗复数平面图。
该法在电化学中的应用已较普遍。
交流阻抗法的特点
1.可以研究修饰电极表面的性质
2.用小幅度交流信号扰动电解池,观察体系在稳态时对扰动跟随的情况
3.可以明显的看出修饰电极表面的电子传递速率与裸电极表面的电子传递速率的区别。
电化学阻抗谱(EIS) 优于其它暂态技术的一个特点是, 只需对处于稳态的体系施加一个无限小的正弦波扰动, 这对于研究电极上的薄膜, 如修饰电极和电化学沉积膜的现场研究十分重要, 因为这种测量不会导致膜结构发生大的变化。
此外, E IS 的应用频率范围广(10^-2~ 10^5 Hz) , 可同时测量电极过程的动力学参数和传质参数, 并通过详细的理论模型或经验的等效电路, 即用理想元件(如电阻和电容等) 来表示体系的法拉第过程、空间电荷以及电子和离子的传导过程, 说明非均态物质的微观性质分布, 因此, E IS 现已成为研究电化学体系和腐蚀体系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导电高分子的EIS的一般特征
对于导电高分子膜的修饰电极, 其EIS 特征类似于多孔电极或氧化还原电极的EIS 的行为,典型的复平面阻抗图的特征为: (1) 在高频区有一个由界面电荷转移过程产生的圆心在实轴下的半圆, 可用电阻和电容的并联结合来表示。
当w →∞, 半圆与实轴的交点为R s+ R f, 其中R s 和R f 分别表示溶液和膜的未补偿欧姆电阻;
(2) 中间频率区为电活性物种在膜中的有限扩散引起的W ar-burg 型阻抗, 其斜率小于45°;
(3) 低频区对应于高分子内电荷的饱和所引起的纯电容阻抗。
交流阻抗法的应用
电导率测量有直流法和交流法两种,直流法可以测量样品的总电阻即体电阻和晶界电阻之和,而交流法可以将体电阻和晶界电阻对总电阻的贡献分开,故而自七十年代以来在固体电解质(快离子导体)的研究中,交流阻抗谱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交流阻抗谱分析对于确定材料的基本电化学参量,了解材料的结构特点和离子输运机制,都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