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管理制度
- 格式:docx
- 大小:53.69 KB
- 文档页数:98
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制度目录不合格医疗器械管理制度产品标准管理制度各级质量责任制度质量跟踪及不良反响报告制度首次经营品种质量审核制度特殊管理医疗器械和贵重品种管理制度医疗器械退货管理制度医疗器械效期管理制度业务经营质量管理制度医疗器械保管养护及出库复核制度医疗器械售后效劳的管理制度医疗器械卫生管理制度医疗器械质量验收制度用户回访制度质量否决权制度质量事故报告制度不合格医疗器械管理制度一、但凡新到的医疗器械经检验有质量问题的,一律不准入库,并做退换货处理二、在销售中对老产品、新产品发现质量有问题的应及时向质检、业务部门报告,并停止销售三、产品发生质量事故须查明原因,追究当事人的行政、经济甚至法律责任四、凡在库不合格的商品、待处理产品必须单独存放,不合格的医疗器械要挂红色色标,并有详细记录产品标准管理制度一、所经营的医疗器械须符合国家规定的各项标准二、产品的质量特征表现明显,绝对保证性能可靠,平安稳定有效三、对出厂时的检验报告数据不详、产生质量疑问的及时送当地的质量鉴定部门鉴定或回厂重新鉴定四、对产品检验结果发生分歧时,提请鉴定部门或法定计量部门仲裁各级质量责任制度一、质量管理实行三级检验负责制,一是主管领导的责任,二是质检员责任,三是保管员责任,分工明确,各负其责二、质检部门对本企业经营的全部医疗器械进行质量验收、检查并负责监督产品的技术标准及进货合同有关的质量条款执行情况三、质量主管领导定期召开质量分析会,质检员定期对在库商品复查,保管员应经常自检自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四、质量事故的处理,产品假设出现质量问题,查明原因,追究当事人责任,并针对工作中的缺乏,进行行之有效的处理质量跟踪及不良反响报告制度一、第三类医疗器械的入库、在库、出库有详细的检查记录二、定期对此类商品的质量进行检查,养护,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三、密切注视第三类医疗器械的使用情况,跟踪了解产品质量,积极反响质量信息四、定期走访用户,作好第三类医疗器械的质量跟踪调查,要求有详细、准确的记录五、不良反响报告制度:1、出现不良反响任何人有权终止使用2、依据记录,向有关的质监部门做详细的报告3、质监部门通过一起对其理化性质进行重新鉴定,重新认定结果4、检验报告结果,必须有检验员,检验主管领导签字,并印有检验部门公章5、根据检验结果,追查责任首次经营品种质量审核制度一、首次经营的医疗器械必须确定其供货单位的法定资格,检查其“证照〞和履行合同的能力,并索取检验标准,进行物理鉴定,经查合格后,方可投入市场。
最新三类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管理制度+质量职责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三类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的管理,保证医疗器械的安全、有效、可靠,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医疗器械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和《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在我国境内从事三类医疗器械经营的企业。
第三条三类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应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明确质量职责,加强医疗器械质量管理,确保医疗器械的质量和安全。
第四条三类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应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开展医疗器械经营活动,诚实守信,公平竞争,为用户提供优质的服务。
第二章质量管理组织机构第五条三类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应设立质量管理组织,负责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
第六条质量管理组织应由企业负责人、质量管理人员、相关部门负责人等组成,其中企业负责人为质量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第七条质量管理组织的主要职责如下:(一)组织制定和修订质量管理制度,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二)组织制定质量目标和质量计划,并监督实施;(三)组织进行内部质量审核,及时发现和纠正质量问题;(四)组织进行外部质量审核,确保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五)组织进行质量风险管理,及时识别和控制质量风险;(六)组织进行质量培训和宣传,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七)组织进行质量改进,持续提高质量管理水平。
第三章质量管理人员职责第八条企业负责人应具备医疗器械相关的知识和经验,具备质量管理的能力,并对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负总责。
第九条质量管理人员应具备医疗器械相关的专业知识和质量管理的能力,负责具体的质量管理工作的实施。
第十条质量管理人员的主要职责如下:(一)负责制定和修订质量管理文件,确保其有效性和适用性;(二)负责质量计划的制定和实施,确保质量目标的实现;(三)负责内部质量审核,及时发现和纠正质量问题;(四)负责外部质量审核,确保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五)负责质量风险管理,及时识别和控制质量风险;(六)负责质量培训和宣传,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七)负责质量改进,持续提高质量管理水平。
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管理制度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经营管理行为,加强企业内部管理,保障医疗器械质量安全,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经营医疗器械的企业。
第三条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应当依法合规经营,建立健全内部管理体系,落实企业的各项制度。
第二章企业注册第四条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应当依法取得企业的营业执照,并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注册备案。
第五条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应当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规定的范围内经营医疗器械,并明确经营范围。
第六条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应当建立经营档案,及时更新经营范围和经营品种,纪录企业投资情况,公司股权结构和管理层人员变更等信息。
第三章采购管理第七条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采购医疗器械,并建立合理的采购管理制度。
第八条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应当实行供应商管理制度,与经营合作方签订合同协议,并建立供货商守约考核制度。
所有供应商应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备案。
第九条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的采购人员应当具备相关职业资质,按照程序严格执行采购程序,确保以合理价格取得优质产品。
第四章库存管理第十条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应当建立物品出入库登记制度,严格管理和监测进口和国产医疗器械,保证库存品质保持一致并随时可追踪。
第十一条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应当启动严格的质量控制程序,保证产品在入库前通过国家法定检测,保障库存品质。
第十二条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应当建立使用期限制度,分段分级存放库存产品,及时淘汰过期失效产品。
第十三条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应当建立安全防护措施,同时建立妥善的灭火系统和安全监控系统,保证客户的隐私权和数据安全。
第五章销售管理第十四条医疗器械经营企业销售单位和销售人员应具有相关的职业资质。
第十五条医疗器械经营企业销售人员应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及时告知客户所购买产品的品种、规格、效果、使用、使用期限等重要信息。
第十六条医疗器械经营企业销售人员应当向客户提供真实有效的产品咨询服务,为客户提供全程解答和服务,保证客户的合法权益。
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管理制度一、总则本制度旨在规范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的经营行为,加强对医疗器械经营的管理,确保医疗器械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合法性。
同时,通过订立管理标准和考核标准,提高企业的经营本领和服务质量,为企业的可连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管理标准1. 经营许可证1.1 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必需持有有效的经营许可证,并依照规定的范围和条件进行经营活动。
1.2 经营许可证必需放置在明显的位置,企业及相关人员必需时刻保持证件的完好和有效,避开显现过期、遗失或被冒用的情况。
2. 产品管理2.1 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必需建立完满的产品管理制度,确保全部经营的医疗器械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及相关标准的要求。
2.2 进货环节必需进行严格的供货商资质审查,核对供货商的经营许可证和产品合格证,并保管相关资料。
2.3 全部进货的医疗器械必需进行验货,依照要求检查产品的包装完好性和标签信息的准确性。
2.4 医疗器械的仓储管理必需做到有序、清楚,禁止混用、混箱、混放,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2.5 医疗器械的销售必需依照规定的销售区域和渠道进行,禁止未经授权的销售行为。
2.6 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必需建立并保持完整的销售台账,记录销售的医疗器械的种类、数量、销售日期等相关信息。
3. 质量管理3.1 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必需建立质量管理制度,严格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进行医疗器械的质量管理。
3.2 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必需定期组织内部的质量管理培训,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和操作技能。
3.3 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必需对进货的医疗器械进行质量检验,确保产品的合格性。
3.4 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必需建立并执行不合格产品处理制度,对不合格产品进行及时处理和报告,并采取措施防止仿佛问题的再次发生。
4. 安全管理4.1 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必需建立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安全生产和员工的安全。
4.2 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必需对从业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并定期进行安全操作培训和演练。
4.3 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必需对医疗器械的使用进行监控和安全评价,并及时更新和实施相应的安全警示信息。
医疗器械经营管理制度一、总则为规范医疗器械经营行为,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疗器械经营管理质量,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和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及其所有从业人员。
三、基本原则1.依法合规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开展医疗器械经营活动。
2.诚信经营坚持公平、公正、诚信的原则,严格执行质量管理体系,推进质量管理和信用体系建设。
3.安全第一坚持以患者安全为中心,保障医疗器械的质量和安全。
4.科学管理根据市场需求和企业实际情况,科学规划、合理管理,提高经营效益和质量水平。
5.持续改进不断改进管理体系,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经营效率和服务质量。
四、经营许可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应当依法取得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并按照规定的范围、项目、地点从事医疗器械的经营活动。
五、质量管理1. 遵循GSP要求所有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必须遵循《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要求,制定并执行操作规程,确保医疗器械的质量和安全。
2. 追溯体系建立完善的医疗器械追溯体系,确保医疗器械的质量和可追溯性。
3. 临床应用监测开展医疗器械的临床应用监测,及时掌握医疗器械的使用情况和安全性,随时解决医疗器械使用中出现的问题。
4. 质量监督检验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定期对医疗器械进行质量监督检验,确保医疗器械的质量和安全。
六、药品采购和经营1. 选择合格供应商采购医疗器械应当严格选择合格的生产厂家或代理经销商,并建立完善的供应商管理体系。
2. 严格验收标准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对采购的医疗器械进行验收,确保医疗器械的质量和品质。
3. 定期检查和维护对采购的医疗器械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医疗器械的正常使用。
4. 合理管理库存合理管理和控制医疗器械的库存,避免库存积压和过期现象。
七、销售和经营1. 严格遵守规定所有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必须严格遵守《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确保医疗器械的质量,严禁销售过期或伪劣医疗器械。
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质量管理制度范文一、引言本制度旨在规范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的质量管理,保证医疗器械的质量和安全性,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用户满意度。
二、质量方针和目标1. 质量方针:优质、安全、可靠、持续改进。
2. 质量目标:满足用户需求,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确保医疗器械的质量和安全性;持续改进质量管理系统,提升绩效和效益。
三、组织结构1. 企业质量委员会:由企业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负责制定和审查质量管理制度。
2. 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和实施质量管理制度,监督和评估各部门的质量管理工作。
3. 各部门:按照质量管理制度的要求,负责落实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
四、质量管理体系1. 质量目标管理(1)确定质量目标和指标;(2)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和措施;(3)定期评估和监控质量目标的达成情况;(4)及时调整和改进质量管理措施。
2. 质量控制管理(1)建立并完善医疗器械质量控制标准和流程;(2)建立质量检验和测试的规范和程序;(3)严格控制产品质量,确保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4)制定产品召回和退货的管理流程;(5)建立供应商质量管理制度,确保供应商的产品质量可靠。
3. 过程管理(1)制定产品生产和销售的过程控制标准和程序;(2)建立并实施员工技能培训和管理制度;(3)确保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得到有效管控;(4)建立并实施问题分析和解决的流程;(5)持续改进过程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
4. 客户满意管理(1)建立客户满意度评价和反馈机制;(2)及时回应客户投诉和需求;(3)定期进行客户满意度调查,并根据结果改进工作;(4)建立并实施产品售后服务管理制度。
五、质量管理的责任和权力1. 企业领导:负责制定和推动质量管理制度的落实,确保质量目标的实现。
2. 各职能部门负责人:负责贯彻执行质量管理制度,确保部门质量目标的实现。
3. 员工:按照质量管理制度的要求,保证自身工作的质量和安全。
六、培训和督导1. 培训:建立员工培训计划,包括质量管理制度、质量控制流程等方面的培训。
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制度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制度是针对医疗器械经营环节的一套制度规范和管理要求,旨在确保医疗器械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合规经营。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介绍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制度的要求和实施内容。
一、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应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质量管理组织机构的设立、质量管理制度和规范的制定、标准文件的管理和设备设施的维护等。
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应确保质量管理活动的有效开展,并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和权限。
质量管理制度和规范应涵盖医疗器械的采购、仓储、销售、运输、售后服务等环节,明确各个环节的要求和责任,确保医疗器械经营过程中的质量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二、医疗器械采购管理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在选择供应商时应进行严格的评估和筛选,确保供应商具有合法资质和良好的质量管理体系。
同时,应对所采购的医疗器械进行验收,并建立相应的记录,确保所采购的医疗器械符合规定的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
三、医疗器械仓储管理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应建立严格的医疗器械仓储管理制度,包括仓库的设施设备、环境条件的控制、医疗器械库存的管理和查询等。
医疗器械应按类别、规格、型号进行分类存放,并采取适当的措施确保医疗器械的安全和完整性。
四、医疗器械销售管理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在销售医疗器械前,应对医疗器械进行检查和清洁,并核实其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
在销售过程中,应提供相应的产品说明书、质量证明和合格证明,并建立销售记录,及时跟踪产品质量和使用情况。
五、医疗器械运输管理医疗器械在运输过程中容易受到振动、碰撞等外界环境的影响,因此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应建立医疗器械运输管理制度,确保医疗器械在运输过程中不受损坏或质量变化。
医疗器械应在合适的温度、湿度和通风条件下妥善运输,并及时处理运输过程中的异常情况。
六、医疗器械售后服务管理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应为用户提供及时、有效的售后服务。
在产品销售后,应建立用户反馈和投诉处理制度,并及时回应用户提出的问题和需求。
医疗器械经营管理制度及工作程序xx年xx月xx日CATALOGUE目录•引言•医疗器械经营管理体系•医疗器械采购与验收•医疗器械仓储与配送•医疗器械销售与服务•质量监控与持续改进•文档与记录管理•附录01引言确保医疗器械的安全、有效和合规经营。
遵循医疗器械监管法规和规定。
提升医疗器械经营管理水平。
目的和背景本制度适用于医疗器械批发、零售和经营企业。
医疗器械使用单位和医疗机构可参照执行。
适用范围医疗器械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缓解人类疾病的仪器、设备、试剂、体外诊断试剂等物品。
从事医疗器械批发、零售及进出口业务的法人或其他经济组织。
将医疗器械销售给医疗器械零售企业、医疗器械使用单位或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的企业。
将医疗器械直接销售给消费者或使用者的企业。
使用医疗器械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的医疗卫生机构。
定义与术语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医疗器械零售企业医疗器械使用单位医疗器械批发企业02医疗器械经营管理体系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应建立完善的组织机构,包括质量管理部门、采购部门、仓储部门、销售部门等,各部门职责明确,相互协同。
职责各部门应履行各自职责,确保医疗器械的质量和安全。
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和执行质量管理制度,采购部门负责采购符合规定的医疗器械,仓储部门负责合理存储和养护医疗器械,销售部门负责向客户准确介绍产品并签订销售合同。
组织机构组织机构与职责VS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应对员工进行培训,确保员工了解医疗器械法律法规、产品知识、操作技能等,提高员工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
培训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应确保员工具备必要的能力和资质,如医疗器械专业知识、质量管理技能、客户服务能力等,以满足经营需要。
能力要求培训与能力要求建立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应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医疗器械的质量和安全。
质量管理体系应覆盖医疗器械的采购、存储、销售、售后服务等全过程。
运行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应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定期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不断提高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和有效性。
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质量管理制度(全套含表格)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质量管理制度一、质量管理体系概述本企业制定了一套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旨在提高企业产品的质量水平和服务质量,满足客户需求,不断完善与提高企业经营管理素质。
质量管理体系的文件包括: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质量体系文件、程序文件、工作指导文件、工作记录和质量体系评审等。
二、质量管理体系文件1. 质量方针:本企业以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满足顾客的需求为目标,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水平,以确保公司经营管理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2. 质量目标:本企业的质量目标是:产品的合格率≥98%,客户满意度≥90%。
3. 质量体系文件:本企业的质量体系文件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工作指导文件和工作记录等。
其中质量手册是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核心,包括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要素和实施要求,明确企业重要质量管理职责和任务。
4. 程序文件:程序文件规定了本企业各项主要业务流程的组织和实施方式,具体包括:产品采购、产品入库、产品出库、售后服务等方面。
程序文件必须经过专业人员审核、批准和施行,并做好相关的记录和归档工作。
5. 工作指导文件:工作指导文件包括本企业各项具体工作的工作指导书和作业指导书。
工作指导书主要是指引工作人员在具体工作中应遵循的操作规程和要求,而作业指导书则主要是指引工作人员在特定的操作环节中应遵循的详细要求和安全注意事项。
6. 工作记录:本企业除了要求工作人员在具体工作中要严格执行工作指导书和作业指导书外,还需做好相关的工作记录。
工作记录包括:操作记录、产品检验记录、设备管理记录、售后服务记录等。
7. 质量体系评审:本企业每年对自身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一次全面评审,评审目的是对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进行全面、系统性和可持续性地评价,检查检测质量体系的有效性和适应性,指出质量体系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提出相关改进意见和建议,确保质量管理体系得以不断提升和完善。
三、质量管理制度1. 质量管理职责分工(1) 企业质量管理领导小组:由企业主要负责人领导,由企业内外专家组成,负责领导和指导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和运行。
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质量管理制度1. 引言医疗器械经营企业是负责从生产厂家购进医疗器械,并销售给医疗机构、个人及其他相关企事业单位的企业。
医疗器械的质量安全对人们的健康至关重要,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质量管理制度对医疗器械经营企业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档旨在制定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质量管理制度,以确保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的质量安全管理达到规范化、标准化、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应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以下要素:2.1 质量方针和目标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应制定质量方针和目标,并通过内部培训和外部宣传的方式将其传达给全体员工。
质量方针和目标应与企业的经营理念和战略目标相一致,以全面提升医疗器械的质量安全水平。
2.2 质量组织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应设立质量部门,负责制定和实施质量管理制度,并监督各部门的运作情况。
质量部门应由专业人员组成,具备相关的技术和管理能力。
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应编制质量管理文件,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记录和报告等。
质量管理文件应得到各部门的认可和遵守,并进行定期的审核和更新。
2.4 内部审核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应定期进行内部审核,以评估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符合性。
内部审核应由专业的审核人员进行,包括对质量管理文件、质量记录和质量指标的审核。
2.5 不合格品管理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应建立不合格品管理制度,并对不合格品进行分类、处理和记录。
不合格品的处理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并及时采取措施防止不合格品的再次出现。
2.6 外部评审与认证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应定期进行外部评审和认证,以验证质量管理体系的符合性和持续改进的有效性。
外部评审与认证应由第三方机构进行,包括质量认证机构和监管部门。
3. 质量管理过程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应实施全过程质量管理,包括以下过程:3.1 供应商管理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应建立供应商管理制度,进行供应商的资质审查和合格供应商的评估。
供应商管理应包括供应商选择、供应商质量管理和供应商绩效评价等环节,以确保供应商的质量能力和合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