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逻辑学讲义(第一讲)2
- 格式:ppt
- 大小:1.06 MB
- 文档页数:41
1-3章法律逻辑学讲义法律逻辑学教材:《法律逻辑学》,雍琦著,法律出版社,2004年8月第1版。
第一章引论第一节逻辑科学的产生与发展一、“逻辑”的含义1、指客观事物本身的规律性。
2、指思维、语言表达或论证的规律性、科学性3、指某种理论、观点和见解。
4、指研究推理、论证以及思维方法、论辩技巧的科学,即关于思维的科学——逻辑科学(逻辑学)逻辑是不可战胜的,因为反对逻辑也必须使用逻辑。
讲逻辑也必须符合逻辑。
二、逻辑科学的产生三、逻辑科学的发展与走向第二节逻辑学的性质与功能一、什么是逻辑学(一)逻辑学是一门关于思维的科学(二)逻辑学的研究对象二、思维同语言的关系三、逻辑学的功能(一)它从理论上揭示了正确思维的特性,有助于我们由自发的逻辑思维提高到自觉的逻辑思维。
(二)逻辑学不仅具有理论指导的功能,而且也具有方法论的意义。
(三)逻辑学还有助于人们准确表达思想,提高论辩能力。
第三节司法工作者学习和掌握逻辑知识的必要性一、司法工作者必须懂得逻辑二、普通逻辑与法律逻辑第二章概念的一般逻辑知识及其应用第一节概念的特征一、概念及其表达式——语词与词项二、概念同语词的关系以及把握这种关系的实践意义三、法律概念是客观性与规定性的统一(一)理解或陈述法律文件中语词表达的概念,在内容方面必须体现它的法律规定性,不能凭自己的理解作任意解释。
(二)运用语词表达法律概念时,也必须体现它的法律规定性。
第二节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一、概念的内涵及其确立方式概念的内涵就是概念所指称的那类对象具有的特有属性,也是它所指称的对象有别于其他对象、因而能够同其他对象区别开来的根本特征。
概念所反映的那些特有属性或根本特征,亦称为概念内涵方面的构成性质。
根据概念内涵确立的方式不同,可分为认识性内涵与规定性内涵。
(一)认识性内涵认识性内涵,其构成性质是通过对象间性质的比较而确立的,它是人们关于概念所指称的那类对象认识的成果。
认识性内涵构成性质的确立,只是人们在一定历史条件下获得的认识成果,是同人们对客观对象的认识水平相关的,并且也是随着人的认识的深化而深化,随着人认识的发展而发展。
《法律逻辑学课堂笔记》第一章-引论:走进逻辑学1.1逻辑学是什么?1、逻辑学含义:逻辑学是研究论证的分析与评价的科学。
2、历史: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的《工具论》、古印度的《吠陀fei tuo经》、波斯的阿维森纳逻辑以及中国古代墨翟(di)以及弟子所写的《墨经》等。
3、定理:一般来说,逻辑形式是逻辑学的核心概念,演绎推理与归纳推理是逻辑学讲究的最常见的推理类型,一致性定理、有效性定理、可靠性定理和完全性定理是逻辑系统的四大定理。
4、类型:逻辑学类型的常见区分是演绎逻辑与归纳逻辑,形式逻辑与非形式逻辑,像亚里士多德逻辑、符号逻辑、命题逻辑、谓词逻辑、模拟逻辑、哲学逻辑、辩论逻辑等都是逻辑学的经典范例。
5、争论问题:逻辑学中还有许多问题至今仍存在争论,主要有“二值逻辑与排中律问题”、“严格蕴含、实质蕴涵与逻辑蕴涵”、“逻辑是经验吗?“不一致可逆以容忍吗?”以及“逻辑真理可以拒斥吗?”。
6、逻辑学是什么?()从一般意义上来讲,逻辑(logcis)学是关于推理(reasoning)或论证(argument)的学问。
*推论:inference7、人物:*严复翻译著作:John Stuart Mill(穆勒或弥尔英国哲学家、公务员)的著作《A System of Logic》即《逻辑体系演绎与归纳》,名字为翻译成《穆勒名学》;William Stanley Jevons(耶方斯)的著作《Logic paino》为《名学浅*亚里士多德(Aristotle):他确立了逻辑学在哲学中的基础地位。
8、四大数学流派:四大数学流流派是围绕数学基础问题进行的不同探讨尔形成的四大学派为:柏拉图主义(代表为哥德尔)、逻辑主义(波特兰·罗素)、形式主义(大卫·希尔伯特)、直觉主义(L.E.J.布劳威尔)。
*形式主义者如大卫·希尔伯特,他们认为数学基于集合论和逻辑的组合,并在一定程度上把做数学的过程视为根据某些既定规则所作的本质上毫无意义的符号洗牌。
法律逻辑学定稿讲义♦教材:《法律逻辑学教程》(第二版)张大松蒋新苗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一章绪论♦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法律逻辑学的研究对象、性质,搞清学习法律逻辑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提高学习的自觉性,为进一步学习法律逻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做好思想准备。
了解该课程性质、考核考试要求及前置学习要求。
♦教学重点:♦本章的教学重点是法律逻辑学的研究对象和意义问题。
♦教学难点:♦本章的教学难点是法律逻辑的定义问题。
♦教学时间:3学时♦参考书目:♦《形式逻辑》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逻辑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形式逻辑》人大出版社出版♦《法律逻辑学》(雍琪)法律出版社♦《司法判决与法律推理》(王洪)时事出版社第一节逻辑学的研究对象逻辑学是一个多层次、多学科的庞大体系,主要成分是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两大门类。
在形式逻辑中又分传统的形式逻辑和现代形式逻辑。
我们所讲的逻辑实际上是形式逻辑的一个分支——法律逻辑。
♦法律逻辑学的性质:法律逻辑学是一门应用性质的形式逻辑的分支学科,也叫“法律逻辑”或“法学逻辑”。
法律逻辑并不是法学的一个部门,而是形式逻辑学下面的一个层次的逻辑分支学科,同语言逻辑学、教育逻辑学、医疗逻辑学、经济逻辑学等并列的逻辑分支学科。
一、逻辑的含义1.含义在现代汉语里是一个多义词,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含义,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 .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2.思维的规律;3.某种理论、观点;4.说理透彻、令人信服;5.关于思维形式及规律的科学,即逻辑学。
2.研究对象♦逻辑学的研究对象就是人们的思维现象。
法律逻辑的研究对象:一方面研究涉及法律思维活动中的一般的逻辑形式和逻辑规律,另一方面,研究法律思维活动中的的特殊的逻辑理论。
如:侦察逻辑、法律规范逻辑、法庭辩论逻辑等。
法律逻辑学(法律逻辑)定义:它是一门研究涉及法律思维活动的逻辑思维形式、规律和方法的逻辑学科。
即是一门介乎于法学和逻辑学之间的边缘性学科,是研究法学和法律工作中的逻辑问题的应用逻辑。
法律逻辑学全彩讲义法律逻辑学本课程的框架:第⼀章导论第⼆章概念的⼀般逻辑知识及其应⽤第三章命题第四章简单命题之性质命题第五章复合命题第六章推理的概述第七章论证第⼀章导论第⼀节逻辑学的性质与功能⼀、“逻辑”⼀词的含义客观事物的规律思维、语⾔表达或论证的规律性、科学性某种理论、观点逻辑科学“逻辑”指的主要是研究推理、论证以及思维⽅法和论辩技巧的科学。
第⼆章概念的⼀般逻辑知识及其应⽤第⼀节概念的概述第⼆节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第三节概念的分类及概念间的关系第四节明确概念的逻辑⽅法第⼀节概念的概述⼀、什么是概念?概念是借助语词反映客观对象的本质或特有属性及其范围的思维形式,其表现形式相当于语⾔中的词或词组。
如河流、犯罪、⾏为能⼒、北京等。
客观对象(事物)的属性:事物的性质事物间的关系客观对象(事物)的属性:偶有属性特有属性⼆、概念的表达式——语词与词项什么是语词?语词是表⽰客观事物的⼀种指号,表现为特定的声⾳、笔画或⼿势。
概念与语词的关系:语词是概念的语⾔形式;概念是语词的思想内容概念与语词的区别:1、任何概念都要⽤语词来表达,但并⾮任何语词都表达概念。
“⼉”、“的”、“因为……所以”、“或”、“天”、“地”、“⼈”、“中国⼈民解放军”、“珠穆朗玛峰”、“⼆流⼦”……2、不同的语词可以表达同⼀概念。
“科学”与“kexue”“kexue”与”science”⽼师”与“教员”、“先⽣”3、同⼀个语词也可以⽤来表达不同的概念。
什么是词项?在判断中出现的、作为判断组成成分的概念。
三、把握概念与语词之间:关系的实践意义(见教材20页)第⼆节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概念的内涵及其确⽴式概念的内涵:就是指概念对思维对象特有属性的反映,它涉及的是概念反映的对象“是什么”的问题,即概念的“所谓”。
“法律”的内涵是什么?“⼈”的内涵是什么?概念内涵的确⽴⽅式:1、认识性内涵:是通过对象间性质的⽐较⽽确⽴的,是⼈们关于概念所指称的那类对象认识的成果。
法律逻辑学本课程的框架:第一章导论第二章概念的一般逻辑知识及其应用第三章命题第四章简单命题之性质命题第五章复合命题第六章推理的概述第七章论证第一章导论第一节逻辑学的性质与功能一、“逻辑”一词的含义客观事物的规律思维、语言表达或论证的规律性、科学性某种理论、观点逻辑科学“逻辑”指的主要是研究推理、论证以及思维方法和论辩技巧的科学。
第二章概念的一般逻辑知识及其应用第一节概念的概述第二节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第三节概念的分类及概念间的关系第四节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第一节概念的概述一、什么是概念概念是借助语词反映客观对象的本质或特有属性及其范围的思维形式,其表现形式相当于语言中的词或词组。
如河流、犯罪、行为能力、北京等。
客观对象(事物)的属性:事物的性质事物间的关系客观对象(事物)的属性:偶有属性特有属性二、概念的表达式——语词与词项什么是语词语词是表示客观事物的一种指号,表现为特定的声音、笔画或手势。
概念与语词的关系:语词是概念的语言形式;概念是语词的思想内容概念与语词的区别:1、任何概念都要用语词来表达,但并非任何语词都表达概念。
“儿”、“的”、“因为……所以”、“或”、“天”、“地”、“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珠穆朗玛峰”、“二流子”……2、不同的语词可以表达同一概念。
“科学”与“kexue”“kexue”与”science”老师”与“教员”、“先生”3、同一个语词也可以用来表达不同的概念。
什么是词项在判断中出现的、作为判断组成成分的概念。
三、把握概念与语词之间:关系的实践意义(见教材20页)第二节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一、概念的内涵及其确立式概念的内涵:就是指概念对思维对象特有属性的反映,它涉及的是概念反映的对象“是什么”的问题,即概念的“所谓”。
“法律”的内涵是什么“人”的内涵是什么概念内涵的确立方式:1、认识性内涵:是通过对象间性质的比较而确立的,是人们关于概念所指称的那类对象认识的成果。
如:四边形鸟2、规定性内涵:是人们根据实践需要,通过人为方式加以确立的内涵。
第一章1、引论2.普通逻辑学的性质前言、第一章《法律逻辑学》同学们好:我们这里讲的是法律逻辑学的辅导课。
首先要说明的是:凡使用中央电大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逻辑学》这本教材学习逻辑学课程,并参加中央电大统一考试的电大各专业学生,不论你学的课程叫法律逻辑学,还是经济逻辑学或普通逻辑学,都可以根据本课程提供的辅导进行学习。
因为,我们的教材是统一的,教学大纲大致相同。
从本节课开始,我们要着重对逻辑学的一些重点和难点进行讲解,并联系期末考核的题型,有针对性地讲一些典型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带领大家做一些练习。
先讲一下:为什么法律专业学生要使用《普通逻辑学》这本教材来学习法律逻辑学呢?这是因为:法律逻辑学严格地说,它是一门介乎于法学和逻辑学之间的边缘性学科,是研究法学和法律工作中逻辑问题的应用逻辑。
但就目前情况看,法律逻辑学还是一门正在研究和探索的新学科,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而目前我国高校所开设的法律逻辑学课,大多是在没有学过普通逻辑知识的学生中开设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把握普通逻辑的一般原理及其在法学和法律工作中的应用。
所以,我们现在学习的法律逻辑学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法律逻辑学,而是"法律专业普通逻辑学" 的简称。
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能够与其他专业学生使用同一本逻辑教材的原因。
为了使不同专业的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专业学好普通逻辑知识,我们为不同专业的学生配备了不同的学习指导书。
法律专业的学生学习逻辑学与其他专业的学生相比,个别侧重点有所不同。
这一点,我们会在必要的时候作特别说明。
好,下面,我们来讲正题。
对"逻辑"一词,大家一定并不陌生。
因为日常语言表达中常用到这个语词,如"思维应当合乎逻辑"、"说话写文章要有点逻辑性" 等等。
可是,什么是逻辑学?怎样才能使我们的思维合乎逻辑呢?这些问题就不一定能人人说得明白了。
而这正是我们学习逻辑学这门课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